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山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国家的文明观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好战的国家必然会妄图对外扩张、不断挑起战争,最终也将在无尽的战争中毁灭;而讲信修睦、乐于交往的国家则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其他国家、其他文明互相尊重、互相借鉴。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其顽强的生命力根源于中华民族能够坚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能够在不同之中寻求和谐,实现美美与共的境界。因而,只有充分理解和弘扬尊重文明差异性、诚待他国文明的中华文明,才能准确把握我国未来和平发展的核心架构。“多极化是文化和语言多样性的催化剂,这是以相互尊重、接受差异为前提的。”一种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其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纵观人类发展史,开端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等都随着国家的衰落而灭亡,沉寂在历史的沙漠中,只有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延续下来。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我国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区文明,而正是我国这种与生俱来的文明差异赋予了中华民族尊重差异、乐于交流的融合文明观。不同于欧洲的民族国家,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是植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上的,中华文明蕴含的和平基因也自然是我国发展的底色和基调。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成中英教授认为,不论是消失破灭的还是强盛发达的,人类文明都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别:一种是西方的“冲突”文明;另一种则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融合”文明。作为“融合”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是以德行意志为纪律、以融合为目标”的尚和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向外扩张和暴力征服,既没有主动与其他文明发生战争冲突,也乐于接纳各种不同的外来文明,并坚持与其交流互鉴,实现非武力途径的和平发展。如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东汉汉明帝刘庄派使者前往西域求得佛经、佛法,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在文化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没有谁主谁次、谁优谁劣、谁先进谁落后之分”,遵循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融合文明观的中华民族对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必将在以后的进程中继续实现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中华文明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融合文明观,不仅体现在中华民族与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明和谐相处,还体现在本国内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包容上。中华文明宛如“泰山”“河海”的伟大胸襟成就我国如今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多姿多彩的辉煌历史。这也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倡导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差异性、平等性。在现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始终坚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的稳定和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屹立五千年,主要是因为坚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接受其他文明,与其和谐相处。B.和欧洲的民族国家不同,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蕴含着和平基因,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观是融合文明观。C.成中英教授认为西方的“冲突”文明将会消失破灭,而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融合”文明会一直强盛发达下去。D.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56个民族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包容,这也是中华文明是“融合”文明的体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不同文明观国家之间的未来的对比,引出本文“理解和弘扬尊重文明差异性、诚待他国文明的中华文明”的话题。B.文章拿中华文明延续和世界其他古文明的衰落、灭亡做对比,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华文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C.文章列举先秦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等事例是为了说明中华文明反对向外扩张和暴力征服,不主动与其他文明发生战争冲突。D.文章把中华文明比作“泰山”“河海”,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包融的胸怀和气度,因而也构建了多姿多彩的辉煌历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只要能够坚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能够在不同之中寻求和谐,它就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B.中华民族尊重差异、乐于交流的融合文明观之所以能够形成,和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的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区文明有很大关系。C.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结果,取决于中华民族自始至终遵循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融合文明观。D.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环境决定了中华民族要与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明和谐相处。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年全国两会有关鼓励生育的提案数量与往年相比大幅增加,截至目前,相关提案已超20份。这些提案充分体现出整个社会对于低生育率的关注和普遍焦虑。凤凰网财经对话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以下内容摘自凤凰网财经与梁建章对话内容:凤凰网财经:2021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有1.15,这个数字准确吗?1.15代表了什么?对整个社会有怎样的影响?梁建章:去年国家公布的2020年总和生育率是1.3,而去年年初的新生儿数量从1200万下降到了1060多万。按这个数据推算的话现在总和生育率应该就是1.15。这其实是非常震撼的一个数字。凤凰网财经:以目前的政策力度来说想达到日本的1.4和1.3都是比较困难的?梁建章:对,在人口预测报告里,未来的人口生育率基本取决于我们鼓励生育的力度。如果真的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就要拿出GDP的2%﹣3%鼓励生育。换算到中国的GDP绝对数就是几万亿。凤凰网财经:我们真的有这样的实力拿出1%﹣2%解决生育问题吗?梁建章:一般来说生育率偏低的国家都会拿出国家的GDP的百分之几来鼓励生育。中国是个资源、财力非常雄厚的国家。而且中国人特别愿意为未来投资,从我们世界最高的储蓄率、投资率就可见一斑。其实国家可以用鼓励生育的方式刺激内需,让有孩的家庭投资孩子的未来,这样既能解决中国消费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消化很大一部分投资的需求。这说明中国恰恰是当今世界上最有能力或者财力投资未来孩子的。凤凰网财经:现在压在育龄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分别是:经济负担重、年龄大和没人带孩子。我们最近也看到您和任泽平等几位学者一起发表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在生育成本方面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梁建章:中国的生育成本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国的生育成本相比于其他国家高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中国的教育成本比较高。在10年义务教育之外,托儿所设施建设以及中学和大学的国家福利不足,也就是学龄前和高等教育的财务成本相对较高。另外,中国家长择校和升学的焦虑程度应该是全球最高的,现在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考研的压力都很大,补课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对家长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跟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育儿福利相对较少,因为我们刚刚从计划生育转成完全开放,还没有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而其他国家都拿出GDP的1%、2%、3%,最多甚至拿出4%来鼓励生育。以上这两点导致中国现在的生育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最高的。(摘编自凤凰网财经《对话梁建章:如何打消生育焦虑?鼓励生育为何这么难?》)材料二:在5月1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中,最显眼的数据笔者认为有两个,一个是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数已经达到了18.7%,另一个是家庭规模缩小,平均每户只有2.62个人。从这两个数据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的后继乏力。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按照专家的话来说,我们国家应该尽快彻底放开生育限制,最起码应该先放开三胎生育。那么问题来了,就算是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我们年轻人会提升生育意愿吗?针对上面的问题,笔者觉得年轻人很难提升生育意愿,究其原因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患有“生育焦虑症”,这不是局限在大城市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不分地域的普遍现象,所以很明显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那么什么是“生育焦虑症”呢?其实就跟工作焦虑症是一个道理,就是因为预期生孩子可能给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纠结于是否要进行生育的一种心理状态。造成生育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有两个因素是最重要的,一个是生孩子的经济考量,另一个则是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针对上面造成生育焦虑的两个主要因素,我们分别来探讨,首先是生孩子的经济考量,主要有这么几点,分别是医疗成本、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即使是一胎都会让他们的日子过的“紧巴巴”,如果要是来个二胎,可想而知如果要是小夫妻双方的父母不接济,真的是无法承受,所以“生育焦虑”是一个经济问题。而除开经济问题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当代年轻人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当今社会早已不是那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时代,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现代年轻人的正常生活状态。生育小孩对于宗族观念比较淡化的今天,实际上来说并不是年轻人的生活必选项,有很多的人,并不愿意为了生育小孩而放弃自己相对小资的生活品质。对于这一点我们无可厚非,更不能强加干预。所以综上所述,年轻人的“生育焦虑症”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家庭经济成本上,“没钱养小孩”“生活品质与生育成本不可兼顾”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笔者觉得不应该把生育率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都抛到年轻人身上,毕竟大家肩膀能扛的责任都差不多,与其抱怨年轻人思想“太野”,不如整个社会一起想想办法,“如何让年轻人增收,如何让养育小孩减负”,才是硬道理。(摘编自百度新闻《看了人口普查数据,就能知道中国人的“生育焦虑”到底有多严重》)材料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o,低于2020年的8.5%。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生育政策,但结果仍不容乐观,人口出生率不断创新低。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建议,减轻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尤其可以从缓解教育焦虑入手,缓解生育焦虑。结合各方面数据来看,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水平如今都达到了历史较低水平,总和生育率远低于更替水平。丁金宏表示,三胎放开政策后,很多人表示“生得起、养不起”。从专业研究角度,生育率是一个长期缓慢调整的过程,需要重视,但也要避免过分的焦虑。(摘编自澎湃新闻《丁金宏:建议从缓解教育焦虑入手,解决生育焦虑》)(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21年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是1.15,这个数字是根据2020年总和生育率和2021年新生儿数量计算出来的。B.中国目前的鼓励生育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强,特别是在财政上中国政府的支持力度远远少于GDP的2%﹣3%。C.国家拿出GDP的百分之几来鼓励生育,既可以缓解生育焦虑,又可以解决消费不足问题、消化很大一部分投资需求。D.即使国家彻底放开生育限制,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提升生育意愿,特别是生活成本比较高的大城市,这个现象尤甚。(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2021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5,这是非常震撼的一个数字,说明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增加还是格外令人感到震撼的。B.中国生育成本高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育儿福利较少,这与中国刚刚结束计划生育政策,没有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有很大关系。C.中国的教育成本比较高,中国家长择校和升学的焦虑程度全球最高,这两点导致中国现在的生育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最高的。D.当代年轻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传宗接代观念的淡薄,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舆论的批评和引导。(3)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对于生育的普遍焦虑。请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如何缓解生育焦虑。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是四川连接西藏、青海、新疆的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去公路建设工地采访,第一站是鹧鸪山隧道。鹧鸪山,四川进藏的第一座大山,地处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世界上高海拔地带筑路、架桥、修隧道所面临的棘手难题,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因而,公路建设者们付出的艰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小姚在隧道口等着我们。这是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结实、微胖,口才不错,介绍鹧鸪山隧道建设情况时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但我问及他个人的情况时,他却一下子就腼腆了,只说他老家是三门峡市,大学毕业后应聘到铁路隧道公司。我加了他微信,看到他在大山腹地工地上拍的照片:一身泥水和油污,脸也是花的,鼻孔里塞满泥垢。小姚负责质量安全,工人们打炮眼,他必须在灰尘和噪音中盯着,一盯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炮眼打完,细细数了数量他才能离开。被泥水、汗水浸泡的工作服穿在身上很沉重,体感极不舒服。“想过打退堂鼓吗?”“想过多少次了,但都没走到那一步。苦事难事总得有人干吧。再说,我如果走了,哪里会遇到招弟呢?”招弟是小姚的女友,漂亮而活泼。在工地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女孩子很少。按小姚的说法,他打动了这个女孩的芳心,而女孩又拴住了他的心。说这话时,小姚面有喜色,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当然,更大的成就感是他负责的这段高速公路的桥梁、隧道、路基都经得起严格的质量测评。见到大壮,是在狮子坪特长隧道工地。名如其人,这是个壮实的年轻人,三十岁时来到汶马公司,已经干了六年。说起最初隧道的工程测量,他情绪一下激动起来:“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比他体会更深刻。”荒凉的大山是没有路的,他与同伴只能在向导的带领下,艰难爬行于陡坡悬崖,在荆棘和杂草中观察测量,近距离获取第一手资料,寻找最佳的施工点位。一次,在山中干活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要走下山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就靠一瓶矿泉水和几个面包充饥解渴。夜里极寒,便找来干柴生火取暖。在微弱的火光下,他开始挑身上的刺——白天在荆棘丛中穿行,脸上和四肢都扎进了不少小刺,到了晚上便疼痛不止。他们就相互挑刺,一共挑出了一百多根。困苦之时,他想得最多的是妻子孩子,内心充满了愧疚——女儿出生,他没有回去;女儿的第一个生日,也没有回去。作为工段负责人,他实在是脱不开身。大壮说他有一个愿望:汶马高速全面通车后,带着妻子孩子,在路上自驾跑一个来回,让他们看看自己参与创造的桥隧奇迹,也看看自己劳动的价值。讲述这些的时候,大壮的眼眶一直是湿润的。壮汉流泪,自然是情到深处了。我在生活区遇到了老刘。所谓生活区,其实就是在一个地势相对低矮、坡度相对较小的山腰,开辟出一片平地,搭建了几排板房,作为食堂和职工宿舍。老刘还不到三十岁,被大家叫“老刘”,是因为他已经结婚生子。他的家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家,只有五六平方米,安下一张床、一张桌,就没有多少空间了。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一家三口生活了好几个年头。公路开建之初,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就来到这里做工,老刘是隧道工作面的掘进工,妻子在生活区做服务工作。五年前在附近一个乡镇卫生院出生的女儿,迄今还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他们到工地后就再没回过大巴山里的老家。这条路处于地震带,塌方、泥石流经常发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为确保工期,就得加班加点地干,一年半载走不出鹧鸪山区是常有的事。每年春节还是放假的,但老刘一家仍然没有回去,他们得留下来看守工地。老刘说:“我成家了,好歹是一家人在一起,让那些‘单身汉’回去和父母妻儿团年吧。”我鼻子有点发酸。老刘反倒乐哈哈地宽慰我:“没事没事,习惯了,再说还有加班工资可领。等这条路修通了就送孩子回去上学,再陪父母亲来走走这条路,去康定溜溜的城,去跑马溜溜的山。”在汶马高速公路沿线,我在墙报上、在自拍的视频中、在人们手机的相册里,看到最多的物体是一艘船,一艘橙红色的铁壳船。它是一群年轻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为了从河上把庞大的施工设备运送到对岸,自己设计制造的。这是一条功绩赫赫的船,人们称它为“汶马青年号”。汶马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都是“汶马青年号”的船员。今天,这只青春之船,正在一往无前,乘风破浪……(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作者采访小姚的过程中,小姚由眉飞色舞到腼腆再到面有喜色,说明了小姚一直喜欢这个地方和他的工作。B.文章所写的三个人物,尽管他们都在汶马公路建设中遭遇过困难或不如意,但都对汶马公路怀有深厚的感情。C.讲述自己的测量经历和未来愿望时,大壮流泪了,是因为他既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自豪,又愧疚于妻子孩子。D.文章写到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们把自己设计制造的一条功绩赫赫的船叫作“汶马青年号”,暗合了题目“汶马公路上的年轻人”。(2)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结尾有什么妙处?二、古诗文阅读(34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送孟东野序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甚歌也有思甚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乎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效,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B.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C.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D.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石,金属和石头。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B.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是六艺即六经,即《易经》《论语》《诗经》《礼记》《乐经》《春秋》。C.木铎,金属制成的铃,铃舌为木制,故称。古代发布政令或教令,摇木铎召集群众。“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论语•八佾》篇仪封人称赞孔子的话。D.魏晋,魏晋时期,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这一阶段,魏晋中“魏”指的是三国北方政权曹魏,及曹家父子政权,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并从草木、水因不平而发出声音,论及人同样会不平而鸣,即通过诗文来表达自己的忧思怨愤,总领全文。B.文章从自然世界的角度来论证“不平则鸣”的观点,列举多种最善于发出声音的东西,以及上天则用不同的自然界的声音来告诉人们一年四季的推移。C.文章从自然界论及人类社会,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了历史上各个朝代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从人类社会的角度论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D.文章最后才点明写作目的,全文虽然真正写及孟郊的文字很少,但不论写自然之物还是写历史人物,都暗合孟郊其人其事,体现了韩愈谋篇布局上的别出心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②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②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③。[注释]①广陵:今江苏扬州。旧游:即故交。②维扬即扬州。③海西头:扬州近海,所以说是海西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点明这首诗是作者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友人之作。诗人孤舟于月夜停泊在江边,由所见所闻而引起对广陵的朋友们的思念。B.首句写月夜时候的景色,此时此景本来就容易引起孤客的愁绪,这时又听到猿猴凄切的鸣叫。在听猿之后加上一个愁字,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C.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风吹江岸上的树叶籁籁作响,给人以萧瑟之感;而月夜下江边停泊的一只小船,更像是作者自身的写照。D.后四句化用王粲《登楼赋》中的“虽信美而非吾土兮”,表达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同时诗人希望自己痛苦的心情被朋友所了解,以求得慰藉。(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叙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的感叹,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有相似的伤感经历的人一见如故时的感受。(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两句描写了拂晓行船所见,生动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而我的故乡,是最不像故乡的故乡,它矗立在遥远的北中国,那个地方叫“红岸”。那里的冬天漫天飞雪,_______,少有的绿色是春天夏天街道两旁的杨树、柳树、榆树,它们掩映着一排排俄罗斯式的红砖楼房,(),不安,好奇,蠢蠢欲动。那个地方盛产重型机器,一个个街区围绕着巨大的工厂,厂区里集中在一起的厂房_______,各种大型机器像庞然大物鸟瞰着我幼小的身躯,我觉得自己是一只蚂蚁,随时随地会_______。我在那里长大,在那些熟悉的街区里,一堆堆少年穿街走巷,疯狂生长。每天早上上学,可以沿途邀来一群伙伴,我们都是这个大工厂的第二代,大家不仅仅是同学,还是邻居、发小。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总有_______的联系。但是这个人不认识你,如果不会最多中间间隔两个人,拐两个弯就和他是熟人了。那个时候没有电话,大家相约的方式就是挨家挨户找人。在楼下大声喊彼此的名字,是那个时代我们最为欢乐的事。(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纷纷扬扬星罗棋布肝脑涂地千丝万缕B.洋洋洒洒星罗棋布粉身碎骨千头万绪C.纷纷扬扬鳞次栉比粉身碎骨千丝万缕D.洋洋洒洒鳞次栉比肝脑涂地千头万绪(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张张少年的脸在楼房里,常常在窗台趴着B.楼房里常常在窗台趴着的,是一张张少年的脸C.常常在窗台趴着的,是楼房里的一张张少年的脸D.楼房里有一张张少年的脸,常常在窗台趴着(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这个人不认识你,但是中间最多不会间隔两个人,拐两个弯就和他是熟人了。B.但是这个人不认识你,如果中间最多不会间隔两个人,拐两个弯就和他是熟人了。C.如果你不认识这个人,但是中间最多不会间隔两个人,拐两个弯就和他是熟人了。D.但是你不认识这个人,如果不会最多中间间隔两个人,拐两个弯就和他是熟人了。8.(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沙尘暴现象古已有之,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对“霾”的解释为:“风雨土也。”这里所说的“霾”其实就是沙尘暴。①。一是内因,充足的沙尘来源;二是外因,大风过境时提供的强大动力。沙尘暴是风携带大量尘土和矿物颗粒、长途搬运的结果。过去认为沙尘暴属于自然现象。如今我们认为沙尘暴主要是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而非简单的自然现象。沙尘暴主要出现在每年的2﹣5月,这段时间发生的次数占到全年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其中又以3﹣4月最为频繁,几乎占全年总数的一半。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风速较大,雨季未到,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裸露的沙土变得松散,②。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等。③,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202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沙尘暴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受蒙古气旋和冷高压影响,蒙古国首先出现了大范围沙尘暴天气,之后蒙古气旋东移南下,给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概括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疑问句,表达简洁流畅,每条答案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江梦南从小失聪,却依靠读唇语考上清华大学的博士。对于她来说,人生的每一步仿佛都是“困难模式”,但她却凭借着惊人的努力一路逆袭。据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介绍,江梦南做的模型,其效果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准。因一场意外半岁时失聪,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完成了学业并考上大学、研究生。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对人生不服输的她,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郴州宜章失聪女孩江梦南的逆袭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22年山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国家的文明观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好战的国家必然会妄图对外扩张、不断挑起战争,最终也将在无尽的战争中毁灭;而讲信修睦、乐于交往的国家则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其他国家、其他文明互相尊重、互相借鉴。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其顽强的生命力根源于中华民族能够坚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能够在不同之中寻求和谐,实现美美与共的境界。因而,只有充分理解和弘扬尊重文明差异性、诚待他国文明的中华文明,才能准确把握我国未来和平发展的核心架构。“多极化是文化和语言多样性的催化剂,这是以相互尊重、接受差异为前提的。”一种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其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纵观人类发展史,开端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等都随着国家的衰落而灭亡,沉寂在历史的沙漠中,只有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延续下来。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我国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区文明,而正是我国这种与生俱来的文明差异赋予了中华民族尊重差异、乐于交流的融合文明观。不同于欧洲的民族国家,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是植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上的,中华文明蕴含的和平基因也自然是我国发展的底色和基调。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成中英教授认为,不论是消失破灭的还是强盛发达的,人类文明都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别:一种是西方的“冲突”文明;另一种则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融合”文明。作为“融合”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是以德行意志为纪律、以融合为目标”的尚和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向外扩张和暴力征服,既没有主动与其他文明发生战争冲突,也乐于接纳各种不同的外来文明,并坚持与其交流互鉴,实现非武力途径的和平发展。如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东汉汉明帝刘庄派使者前往西域求得佛经、佛法,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在文化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没有谁主谁次、谁优谁劣、谁先进谁落后之分”,遵循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融合文明观的中华民族对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必将在以后的进程中继续实现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中华文明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融合文明观,不仅体现在中华民族与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明和谐相处,还体现在本国内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包容上。中华文明宛如“泰山”“河海”的伟大胸襟成就我国如今56个民族共同构建的多姿多彩的辉煌历史。这也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倡导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的差异性、平等性。在现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始终坚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的稳定和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屹立五千年,主要是因为坚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接受其他文明,与其和谐相处。B.和欧洲的民族国家不同,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蕴含着和平基因,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观是融合文明观。C.成中英教授认为西方的“冲突”文明将会消失破灭,而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融合”文明会一直强盛发达下去。D.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56个民族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包容,这也是中华文明是“融合”文明的体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通过不同文明观国家之间的未来的对比,引出本文“理解和弘扬尊重文明差异性、诚待他国文明的中华文明”的话题。B.文章拿中华文明延续和世界其他古文明的衰落、灭亡做对比,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华文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C.文章列举先秦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等事例是为了说明中华文明反对向外扩张和暴力征服,不主动与其他文明发生战争冲突。D.文章把中华文明比作“泰山”“河海”,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包融的胸怀和气度,因而也构建了多姿多彩的辉煌历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中华民族只要能够坚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能够在不同之中寻求和谐,它就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B.中华民族尊重差异、乐于交流的融合文明观之所以能够形成,和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的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区文明有很大关系。C.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结果,取决于中华民族自始至终遵循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融合文明观。D.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环境决定了中华民族要与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整合文章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学生对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明确论证手法,再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3)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章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考生应遵循的原则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解答】(1)C.“西方的冲突文明将会消失破灭,而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融合”文明会一下强盛发达下去”于文无据,原文中成中英教授只是说,不论是消失破灭的还是强盛发达的,人类文明都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别:一种是西方的“冲突”文明;另一种则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融合”文明。故选:C。(2)C.“为了说明中华文明反对向外扩张和暴力征服,不主动与其他文明发生战争冲突错,文章上述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华文明乐于接纳各种不同的外来文明,并坚持与其交流互鉴,实现非武力途径的和平发展。故选:C。(3)A.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只是说“顽强的生命力根源于中华民族能够坚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能够在不同之中寻求和谐,实现美美与共的境界”。C.因果倒置。原文是说“遵循和而不同、美关与共的融合文明观的中华民族对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必将在以后的进程中继续实现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D.于文无据。文章只是表述了“在现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始终坚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的稳定和发展”,中华民族要与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和这样的国际环境没有决定性的关系。故选:B。答案:(1)C(2)C(3)B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年全国两会有关鼓励生育的提案数量与往年相比大幅增加,截至目前,相关提案已超20份。这些提案充分体现出整个社会对于低生育率的关注和普遍焦虑。凤凰网财经对话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以下内容摘自凤凰网财经与梁建章对话内容:凤凰网财经:2021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有1.15,这个数字准确吗?1.15代表了什么?对整个社会有怎样的影响?梁建章:去年国家公布的2020年总和生育率是1.3,而去年年初的新生儿数量从1200万下降到了1060多万。按这个数据推算的话现在总和生育率应该就是1.15。这其实是非常震撼的一个数字。凤凰网财经:以目前的政策力度来说想达到日本的1.4和1.3都是比较困难的?梁建章:对,在人口预测报告里,未来的人口生育率基本取决于我们鼓励生育的力度。如果真的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就要拿出GDP的2%﹣3%鼓励生育。换算到中国的GDP绝对数就是几万亿。凤凰网财经:我们真的有这样的实力拿出1%﹣2%解决生育问题吗?梁建章:一般来说生育率偏低的国家都会拿出国家的GDP的百分之几来鼓励生育。中国是个资源、财力非常雄厚的国家。而且中国人特别愿意为未来投资,从我们世界最高的储蓄率、投资率就可见一斑。其实国家可以用鼓励生育的方式刺激内需,让有孩的家庭投资孩子的未来,这样既能解决中国消费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消化很大一部分投资的需求。这说明中国恰恰是当今世界上最有能力或者财力投资未来孩子的。凤凰网财经:现在压在育龄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分别是:经济负担重、年龄大和没人带孩子。我们最近也看到您和任泽平等几位学者一起发表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在生育成本方面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梁建章:中国的生育成本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国的生育成本相比于其他国家高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中国的教育成本比较高。在10年义务教育之外,托儿所设施建设以及中学和大学的国家福利不足,也就是学龄前和高等教育的财务成本相对较高。另外,中国家长择校和升学的焦虑程度应该是全球最高的,现在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考研的压力都很大,补课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对家长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跟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育儿福利相对较少,因为我们刚刚从计划生育转成完全开放,还没有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而其他国家都拿出GDP的1%、2%、3%,最多甚至拿出4%来鼓励生育。以上这两点导致中国现在的生育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最高的。(摘编自凤凰网财经《对话梁建章:如何打消生育焦虑?鼓励生育为何这么难?》)材料二:在5月1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中,最显眼的数据笔者认为有两个,一个是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数已经达到了18.7%,另一个是家庭规模缩小,平均每户只有2.62个人。从这两个数据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的后继乏力。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按照专家的话来说,我们国家应该尽快彻底放开生育限制,最起码应该先放开三胎生育。那么问题来了,就算是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我们年轻人会提升生育意愿吗?针对上面的问题,笔者觉得年轻人很难提升生育意愿,究其原因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患有“生育焦虑症”,这不是局限在大城市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不分地域的普遍现象,所以很明显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那么什么是“生育焦虑症”呢?其实就跟工作焦虑症是一个道理,就是因为预期生孩子可能给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纠结于是否要进行生育的一种心理状态。造成生育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有两个因素是最重要的,一个是生孩子的经济考量,另一个则是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针对上面造成生育焦虑的两个主要因素,我们分别来探讨,首先是生孩子的经济考量,主要有这么几点,分别是医疗成本、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即使是一胎都会让他们的日子过的“紧巴巴”,如果要是来个二胎,可想而知如果要是小夫妻双方的父母不接济,真的是无法承受,所以“生育焦虑”是一个经济问题。而除开经济问题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当代年轻人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当今社会早已不是那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时代,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现代年轻人的正常生活状态。生育小孩对于宗族观念比较淡化的今天,实际上来说并不是年轻人的生活必选项,有很多的人,并不愿意为了生育小孩而放弃自己相对小资的生活品质。对于这一点我们无可厚非,更不能强加干预。所以综上所述,年轻人的“生育焦虑症”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家庭经济成本上,“没钱养小孩”“生活品质与生育成本不可兼顾”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笔者觉得不应该把生育率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都抛到年轻人身上,毕竟大家肩膀能扛的责任都差不多,与其抱怨年轻人思想“太野”,不如整个社会一起想想办法,“如何让年轻人增收,如何让养育小孩减负”,才是硬道理。(摘编自百度新闻《看了人口普查数据,就能知道中国人的“生育焦虑”到底有多严重》)材料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o,低于2020年的8.5%。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生育政策,但结果仍不容乐观,人口出生率不断创新低。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建议,减轻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尤其可以从缓解教育焦虑入手,缓解生育焦虑。结合各方面数据来看,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水平如今都达到了历史较低水平,总和生育率远低于更替水平。丁金宏表示,三胎放开政策后,很多人表示“生得起、养不起”。从专业研究角度,生育率是一个长期缓慢调整的过程,需要重视,但也要避免过分的焦虑。(摘编自澎湃新闻《丁金宏:建议从缓解教育焦虑入手,解决生育焦虑》)(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2021年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是1.15,这个数字是根据2020年总和生育率和2021年新生儿数量计算出来的。B.中国目前的鼓励生育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强,特别是在财政上中国政府的支持力度远远少于GDP的2%﹣3%。C.国家拿出GDP的百分之几来鼓励生育,既可以缓解生育焦虑,又可以解决消费不足问题、消化很大一部分投资需求。D.即使国家彻底放开生育限制,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提升生育意愿,特别是生活成本比较高的大城市,这个现象尤甚。(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2021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5,这是非常震撼的一个数字,说明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增加还是格外令人感到震撼的。B.中国生育成本高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育儿福利较少,这与中国刚刚结束计划生育政策,没有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有很大关系。C.中国的教育成本比较高,中国家长择校和升学的焦虑程度全球最高,这两点导致中国现在的生育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最高的。D.当代年轻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传宗接代观念的淡薄,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舆论的批评和引导。(3)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对于生育的普遍焦虑。请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如何缓解生育焦虑。【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概括作答。【解答】(1)D.“生活成本比较高的大城市,这个现象尤甚”错,结合材料二“这不是局限在大城市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不分地域的普遍现象”可知,现在的年轻人生育意愿低,并不是局限在大城市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不分地域的普遍现象。故选D。(2)A.“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增加还是令人感到格外震撼的”错,“这是非常震撼的一个数字”是指的生育率的下降。C.“中国的教育成本比较高,中国家长择校和升学的焦虑程度全球最高,这两点……”错,“中国家长择校和升学的焦虑程度全球最高”属于“教育成本比较高”的范畴;“这两点”在文中是指“中国的教育成本比较高”和“中国的育儿福利相对较少”。D.“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舆论的批评和引导”错,材料二指出“对于这一点我们无可厚非,更不能强加干预”。故选B。(3)结合材料一“未来的人口生育率基本取决于我们鼓励生育的力度”“一般来说生育率偏低的国家都会拿出国家的GDP的百分之几来鼓励生育”“国家可以用鼓励生育的方式刺激内需,让有孩的家庭投资孩子的未来”可知,加大生育补贴力度,进一步发挥生育津补贴激励作用,鼓励年轻人生育孩子。结合材料一“现在压在育龄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分别是:经济负担重、年龄大和没人带孩子”可知,针对压在育龄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经济负担重”“年龄大”“没人带孩子”,要落实好产假、育儿假,缓解生育焦虑。结合材料一“中国的育儿福利相对较少,因为我们刚刚从计划生育转成完全开放,还没有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材料二“‘如何让年轻人增收,如何让养育小孩减负’,才是硬道理”可知,国家通过个税、福利等“实在”措施,增加年轻人收入,减轻养育小孩的负担,提升年轻人的生活品质。结合材料一“中国的教育成本比较高”材料二“生孩子的经济考量,主要有这么几点,分别是医疗成本、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材料三“减轻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尤其可以从缓解教育焦虑入手,缓解生育焦虑”可知,国家加大财政上对教育的投入,降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本,制定政策缓解家长择校和升学的焦虑。答案:(1)D(2)B(3)①国家加大财政上对教育的投入,降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本,制定政策缓解家长择校和升学的焦虑。②国家通过个税、福利等“实在”措施,增加年轻人收入,减轻养育小孩的负担,提升年轻人的生活品质。③针对压在育龄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经济负担重”“年龄大”“没人带孩子”,要落实好产假、育儿假,缓解生育焦虑。④加大生育补贴力度,进一步发挥生育津补贴激励作用,鼓励年轻人生育孩子。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是四川连接西藏、青海、新疆的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去公路建设工地采访,第一站是鹧鸪山隧道。鹧鸪山,四川进藏的第一座大山,地处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世界上高海拔地带筑路、架桥、修隧道所面临的棘手难题,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因而,公路建设者们付出的艰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小姚在隧道口等着我们。这是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结实、微胖,口才不错,介绍鹧鸪山隧道建设情况时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但我问及他个人的情况时,他却一下子就腼腆了,只说他老家是三门峡市,大学毕业后应聘到铁路隧道公司。我加了他微信,看到他在大山腹地工地上拍的照片:一身泥水和油污,脸也是花的,鼻孔里塞满泥垢。小姚负责质量安全,工人们打炮眼,他必须在灰尘和噪音中盯着,一盯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炮眼打完,细细数了数量他才能离开。被泥水、汗水浸泡的工作服穿在身上很沉重,体感极不舒服。“想过打退堂鼓吗?”“想过多少次了,但都没走到那一步。苦事难事总得有人干吧。再说,我如果走了,哪里会遇到招弟呢?”招弟是小姚的女友,漂亮而活泼。在工地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女孩子很少。按小姚的说法,他打动了这个女孩的芳心,而女孩又拴住了他的心。说这话时,小姚面有喜色,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当然,更大的成就感是他负责的这段高速公路的桥梁、隧道、路基都经得起严格的质量测评。见到大壮,是在狮子坪特长隧道工地。名如其人,这是个壮实的年轻人,三十岁时来到汶马公司,已经干了六年。说起最初隧道的工程测量,他情绪一下激动起来:“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比他体会更深刻。”荒凉的大山是没有路的,他与同伴只能在向导的带领下,艰难爬行于陡坡悬崖,在荆棘和杂草中观察测量,近距离获取第一手资料,寻找最佳的施工点位。一次,在山中干活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要走下山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就靠一瓶矿泉水和几个面包充饥解渴。夜里极寒,便找来干柴生火取暖。在微弱的火光下,他开始挑身上的刺——白天在荆棘丛中穿行,脸上和四肢都扎进了不少小刺,到了晚上便疼痛不止。他们就相互挑刺,一共挑出了一百多根。困苦之时,他想得最多的是妻子孩子,内心充满了愧疚——女儿出生,他没有回去;女儿的第一个生日,也没有回去。作为工段负责人,他实在是脱不开身。大壮说他有一个愿望:汶马高速全面通车后,带着妻子孩子,在路上自驾跑一个来回,让他们看看自己参与创造的桥隧奇迹,也看看自己劳动的价值。讲述这些的时候,大壮的眼眶一直是湿润的。壮汉流泪,自然是情到深处了。我在生活区遇到了老刘。所谓生活区,其实就是在一个地势相对低矮、坡度相对较小的山腰,开辟出一片平地,搭建了几排板房,作为食堂和职工宿舍。老刘还不到三十岁,被大家叫“老刘”,是因为他已经结婚生子。他的家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家,只有五六平方米,安下一张床、一张桌,就没有多少空间了。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一家三口生活了好几个年头。公路开建之初,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就来到这里做工,老刘是隧道工作面的掘进工,妻子在生活区做服务工作。五年前在附近一个乡镇卫生院出生的女儿,迄今还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他们到工地后就再没回过大巴山里的老家。这条路处于地震带,塌方、泥石流经常发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为确保工期,就得加班加点地干,一年半载走不出鹧鸪山区是常有的事。每年春节还是放假的,但老刘一家仍然没有回去,他们得留下来看守工地。老刘说:“我成家了,好歹是一家人在一起,让那些‘单身汉’回去和父母妻儿团年吧。”我鼻子有点发酸。老刘反倒乐哈哈地宽慰我:“没事没事,习惯了,再说还有加班工资可领。等这条路修通了就送孩子回去上学,再陪父母亲来走走这条路,去康定溜溜的城,去跑马溜溜的山。”在汶马高速公路沿线,我在墙报上、在自拍的视频中、在人们手机的相册里,看到最多的物体是一艘船,一艘橙红色的铁壳船。它是一群年轻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为了从河上把庞大的施工设备运送到对岸,自己设计制造的。这是一条功绩赫赫的船,人们称它为“汶马青年号”。汶马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都是“汶马青年号”的船员。今天,这只青春之船,正在一往无前,乘风破浪……(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在作者采访小姚的过程中,小姚由眉飞色舞到腼腆再到面有喜色,说明了小姚一直喜欢这个地方和他的工作。B.文章所写的三个人物,尽管他们都在汶马公路建设中遭遇过困难或不如意,但都对汶马公路怀有深厚的感情。C.讲述自己的测量经历和未来愿望时,大壮流泪了,是因为他既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自豪,又愧疚于妻子孩子。D.文章写到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们把自己设计制造的一条功绩赫赫的船叫作“汶马青年号”,暗合了题目“汶马公路上的年轻人”。(2)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结尾有什么妙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选材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结尾的特殊位置,联系全文进行分析。【解答】(1)A.“说明了小姚一直喜欢这个地方和他的工作”推断绝对,由“想过多少次了,但都没走到那一步”可知,小姚曾经打过退堂鼓。(2)文本的标题是“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这个是面;文本选取了“小姚在隧道口等着我们。这是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见到大壮,是在狮子坪特长隧道工地”“我在生活区遇到了老刘”这几个点,通过叙述三个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来表现文章主旨,点面结合,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人物的选取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其共性之处在于都是年轻人,都是工作在汶马高速公司。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经历和工种不同,小姚负责质量安全,在工地上遇到了自己的女友;大壮三十多岁了,负责测量隧道;老刘是一家三口。文本选取的人物有极强的概括性。此外,选择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无论是小姚、大壮还是老刘,都是通过他们在工地上的点滴普通生活小事、不同的生活经历来表现文本的主旨,来表达作者对于祖国建设者的赞美之情。(3)分析结尾段作用可以从结构、主旨等角度考虑。首先就结构而言,结尾段“汶马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都是‘汶马青年号’的船员”与文章标题“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与相呼应,文本圆融,成为一个整体。就主旨和文本语言而言,“今天,这只青春之船,正在一往无前,乘风破浪……”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汶马公司比作“汶马青年号”,比作青春之船,船乘风破浪,意味着年轻人将会有更为辉煌的未来,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文采,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的赞扬,从而表达了对于祖国光明前景的展望,体现了文本的主旨。答案:(1)A(2)①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文章选取了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作为叙述对象,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②选取的事例,人物,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文章选到的主人公从小姚到大壮再到老刘,涵盖了年轻人的各个年龄段,既具有年轻人的特点,又具有极强的概括性。③选取的普通人物,小人物,以小见大。同样是工地上的年轻人,文章选取的三个人的工作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且表达了对于建设者的赞美之情。(3)①照应文章题目。文章结尾一句“汶马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大多是年轻人”和题目遥相响应,使文章浑然一体。②深化文章主题。作为文章的结尾,本段在文本对于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的赞扬的基础上,表达了对于祖国光明前景的展望,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③增添了文章的文采。结尾实体铁壳船到以“青春之船”为喻,表达了对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的未来的祝福,比喻的运用不仅合理贴切,而且使文章富有文采。二、古诗文阅读(34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送孟东野序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甚歌也有思甚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乎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效,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B.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C.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D.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金石,金属和石头。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B.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是六艺即六经,即《易经》《论语》《诗经》《礼记》《乐经》《春秋》。C.木铎,金属制成的铃,铃舌为木制,故称。古代发布政令或教令,摇木铎召集群众。“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论语•八佾》篇仪封人称赞孔子的话。D.魏晋,魏晋时期,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这一阶段,魏晋中“魏”指的是三国北方政权曹魏,及曹家父子政权,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开篇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并从草木、水因不平而发出声音,论及人同样会不平而鸣,即通过诗文来表达自己的忧思怨愤,总领全文。B.文章从自然世界的角度来论证“不平则鸣”的观点,列举多种最善于发出声音的东西,以及上天则用不同的自然界的声音来告诉人们一年四季的推移。C.文章从自然界论及人类社会,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了历史上各个朝代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从人类社会的角度论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观点。D.文章最后才点明写作目的,全文虽然真正写及孟郊的文字很少,但不论写自然之物还是写历史人物,都暗合孟郊其人其事,体现了韩愈谋篇布局上的别出心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②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句意:有不得已的地方,然后起来说话。他歌唱,是有所思念;他哭泣,是有所伤怀。凡是出于口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不平的地方吧。音乐是人们将郁结在内心的思想感情向外倾泄形成的声音,选择那些善鸣的东西借着它们来鸣。“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由“其哭也有怀”可知,“也”是表句中停顿,“其哭也有怀”和“其歌也有思”是对举,故应在“其歌”前断开,排除AB。“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中“也者”连用,是语气助词,表提示;而“者也”连用,在古文中常见为助完成判断语气的语气词,故应在“者也”后断开,排除D。故选C。(2)B.“还有一种说法是六艺即六经,即《易经》《论语》《诗经》《礼记》《乐经》《春秋》”说法错误,“六经”中不包括《论语》,应为《尚书》。故选B。(3)A.“论及人同样会不平而鸣,即通过诗文来表达自己的忧思怨愤,总领全文”说法不全面,对人来说,鸣不仅仅是“用诗文”表达忧思怨愤,还可以用说话、唱歌、哭泣等来表达。故选A。(4)①“于”,介词,对待;“然”,这样;假,借助。译文: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那些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②“役”,任职;“役于江南也”,状语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江南役也”,去江南任职;“释然”,了解或者想开之后的平静的样子;“解”,劝解。译文:东野要去江南任职,好像有些不愉快的样子,所以我谈谈命运决定于天意的道理来劝解他。答案:(1)C(2)B(3)A(4)①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那些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②东野要去江南任职,好像有些不愉快的样子,所以我谈谈命运决定于天意的道理来劝解他。参考译文:大凡事物得不到平衡,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没有声音,风吹它而发出声音。水没有声音,风振荡它们而发出声音。水的飞溅,是由于外物的冲激;水流得快,是由于外物的阻守时;水的沸腾,是因为用火煮它。金石没有声音,由于敲击它而发出鸣声。人们的发表言论也是一样,有不得已的地方,然后起来说话。他歌唱,是有所思念;他哭泣,是有所伤怀。凡是出于口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不平的地方吧。音乐是人们将郁结在内心的思想感情向外倾泄形成的声音,选择那些善鸣的东西借着它们来鸣。金钟、石磐、琴瑟、箫管、匏笙、土埙、鼓、祝散这八类东西,是物品中善于发出鸣声的。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那些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所以用鸟来鸣春,用雷来鸣夏,用虫来鸣秋,用风来鸣冬。四时的互相推移变化,那必定也是得不到平衡吧!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人的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其中的精华,尤其要选择那些善鸣的借他们来鸣。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禹是当时善鸣的,就通过他们来鸣。夔不能用文词来鸣,就借着自己制作的韶乐来鸣。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兄弟用他们的歌来鸣。伊尹鸣于商代,周公鸣于周代。凡是载在《诗经》、《尚书》等六部经书上的,都是鸣得最好的。当周朝衰微的时候,有孔子和他的学生一班人鸣着,他们的言论影响大,流传得久远。所以《论语》上说:“上天是要把孔夫子作为晓喻众人的木舌金铃。”这能不相信吗?到周朝末年,庄周以他气势宏大的文章鸣。楚是大国,在它灭亡的时候,有屈原来鸣。臧孙辰、孟轲、荀卿,都是以儒家的道理鸣于世。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以他们的学说主张鸣于当世。秦代兴起,李斯为它鸣。汉朝时候,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最善于以文辞鸣的。以后到了魏晋时代,鸣于世的人不及古时,然而也未尝断绝。就那些善鸣的人看,他们的文辞,声音清丽而浮夸,节拍频繁而急促,语言放荡而悲凉,思想感情颓唐而放纵,这样的著作杂乱无章,没有系统。这大概是上天认为那个时代德行丑恶而不顾念它吧?不然,为什么不叫那些善鸣的人来鸣呢。唐代有了天下以来,陈子昂、苏源明、元绍、李白,杜甫、李观,都以他们的所长鸣于当世。现在还活着而处在下位的,便是孟东野,开始用他的诗鸣于当世,他的诗高出魏晋诗文之上,不懈怠地努力创作,可以赶得上古人;其他美妙之处,可以渐渐比得上汉代的诗文。跟我学习的人,李翱、张籍是其中杰出之士。他们三个人鸣于世的诗文,的确是很好的了,还不知道天意将和谐他们的声音,使他们歌颂国家的兴盛呢?还是将使他们处境穷困,心情感苦,而歌唱他们自己的不幸呢?他们三人的命运如何,完全决定于天意。他们身处上位何足为喜,身处下位又何足为悲?东野要去江南任职,好象有些不愉快的样子,所以我谈谈命运决定于天意的道理来劝解他。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②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③。[注释]①广陵:今江苏扬州。旧游:即故交。②维扬即扬州。③海西头:扬州近海,所以说是海西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题点明这首诗是作者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友人之作。诗人孤舟于月夜停泊在江边,由所见所闻而引起对广陵的朋友们的思念。B.首句写月夜时候的景色,此时此景本来就容易引起孤客的愁绪,这时又听到猿猴凄切的鸣叫。在听猿之后加上一个愁字,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C.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风吹江岸上的树叶籁籁作响,给人以萧瑟之感;而月夜下江边停泊的一只小船,更像是作者自身的写照。D.后四句化用王粲《登楼赋》中的“虽信美而非吾土兮”,表达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同时诗人希望自己痛苦的心情被朋友所了解,以求得慰藉。(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D.“表达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理解错误,“建德非吾土”化用王粲《登楼赋》中的“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意思是建德虽美,却不是我的家乡,并没有表达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故选:D。(2)诗歌中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急夜流”“一孤舟”的意象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和绵绵愁思;“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一方面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突出思乡伤感,无可奈何的人生之感。再结合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可知,诗人应举不第,离开长安后,漫游吴越,是为了排解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之情。答案:(1)D(2)①旅途艰辛,无所归依的羁旅之感。②作者客居异乡的悲苦、孤寂之情。③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思念。译文:山色昏暗,猿啼声声,听来忧愁。夜色之中,大江急流,令人思归。晚风吹来,两岸树叶萧萧;月光之下,一叶孤舟飘摇。建德不是我的家乡,遥想扬州旧日友人。思乡伤感,无可奈何,只能将两行热泪,遥寄到大海西头。赏析: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校外合同范例
- 出售电脑分切机合同范例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有机合成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型叉车采购合同范例
-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体育-拓展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作拿提成合同范例
- 用车劳动合同范例
- 分期订购房车合同范例
- 书出版合同范例 单位
- 园区总承包施工合同范例
- 国开2024年《中国法律史》平时作业1-3答案
- 2024年国家GCP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新)
- DZ∕T 0338.3-2020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3部分 地质统计学法(正式版)
-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新能源车更换电池合同范本
- 工程数学第5次作业(工程数学(本)形成性考核作业5)-国开辅导资料
- 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 DB11/1983-2022-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
- 机房设备搬迁解决方案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应急撤离的原因和原则
- 2024年毕节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