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体系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2013-09-28发布2013-12-01实施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 Ⅱ IV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符号 1 1 34锚固体系构成 44.1锚固体系构造 44.2锚固体系压浆通道及张拉槽口构造 54.3混凝土及预应力筋 5 6 6 7 75.2竖向预应力设计计算 7 9 96.2预应力筋材料,锚具与管道进场验收 6.3预应力筋的制作与安装 6.4混凝土的浇筑 6.5施加预应力 6.7封锚 7.2工序施工验收 7.3分项工程验收 附录A(规范性附录)张拉端锚具槽口及槽口穴模参考尺寸 20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短索锚固体系的锚具构造尺寸 22附录C(规范性附录)悬浇施工挂篮后锚连接器 24附录D(资料性附录)钢绞线与固定端P锚安装记录表 26附录E(资料性附录)张拉端锚具槽口护罩和固定寒的构造尺寸 附录F(资料性附录)二次张拉专用千斤顶、张拉连接装置构造及参考尺寸 附录G(规范性附录)智能二次张拉系统 附录H(资料性附录)竖向预应力筋张拉记录表 附录I(资料性附录)支撑螺母拧紧套结构 附录J(资料性附录)竖向预应力工程施工验收记录表 附录K(资料性附录)用词、用语说明 40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作为60m~200m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因其良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在我国大量修建。然而,实际运行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设计寿命的早、中期就普遍出现了开裂和下挠现象。交通部公路科学院对国内180座跨径大于6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做了调查,发现85%以上的箱梁腹板开裂,导致箱梁腹板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腹板竖向预应力不足。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短索锚固体系这一新技术解决了短索张拉锚固后预应力损失大、施工质量不理想的问题,实现了竖向预应力损失小、且可量化检测验收的目的,是防止预应力箱梁腹板发生斜裂缝的有效技术措施。由于“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短索锚固体系”是一种新型预应力锚固结构,与传统的精轧螺纹钢筋YGM锚固体系以及钢绞线夹片锚固体系相比,其设计、施工、验收技术条件均不同,为此,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在经过7年的一系列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并经70余座实桥应用的检验基础上进行编写。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本规范4.1条、4.4条与ZL200820053624.X;ZL200820053625.4等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专利持有人姓名:邵旭东、万国强。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本标准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对条文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及时把意见反馈至湖南省交通运输厅。1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短索锚固体系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2应力锚固体系。预应力筋锚具二次张拉锚具圆柱(或圆台)的内侧设置夹片座套,外周设置螺纹并可与支承螺母内螺纹旋接的承力零件。注:二次张拉锚具的关键零件之。支承螺母注:二次张拉锚具的关键零件之一。锚具效率系数总应变牙扣回缩33.2符号3.2.1材料相关性能符号fpk——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Ep——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MPa);3.2.2作用和作用效应有关符号σpe——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op——预应力筋的应力或应力增量;σ'——竖向预应力筋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力;PIP——第一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PIps——第一次张拉锚固完毕,在扣除预应力损失部份(含锚口摩阻损失和夹片回缩损失)后预应力筋的剩余张拉力(N);3.2.3几何参数Φ——钢绞线的公称直径(mm);n——在同一截面上竖向预应力筋的肢数;ne——单束预应力筋钢绞线的根数;Apv——单肢(束)竖向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²);b——计算主拉应力点处构件的腹板宽度(mm);Sv——竖向预应力筋的间距(mm);ApK——单根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截面面积(mm²);△L,——第一次张拉的理论伸长值(mm);△L₂-—第二次张拉的理论伸长值(mm);L——预应力筋的长度(mm);△Lis——第一次张拉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m);4△L₂s——第二次张拉从初应力(Oms)至最大张拉应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mm);H₁——锚杯高度(mm);H₂——支承螺母高度(mm);△LH——第二次张拉锚固后锚杯与支承螺母之间的相对位置差值(mm);△La——第一次张拉初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Lb——第一次张拉终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Le——第二次张拉初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伸值(mm);△Ld——第二次张拉终应力时活塞杆的外仰值(mm);△Le——工具夹片在第一次张拉初应力与终应力之间外露差值与限位板接缝间隙值之和(mm)。eapu——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7a——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5牙扣——圆柱体外周(或内腔)轴向5牙咬合螺纹,主要规范锚杯与支承螺母咬合长度。4锚固体系构成4.1锚固体系构造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的的构造(见图1),是由固定端垫板、P锚、约束圈、进浆5说明:1-P锚:2-进浆钢管:3-主梁混凝土;4-垫板;5-连接钢管:6-阀门:7-锚杯:8-钢绞线;9-夹片;10-混凝土;11-支承螺母:12-张拉端螺旋筋:13-波纹管;14-固定端螺旋筋;15-约束圈;16-管卡:17-进浆连接管;18-阀门:19-管道连接装置:20-固定端垫板;21-压板:22-压板螺栓。4.2.1孔道压浆进浆口、排气口宜按图1布置。孔道压浆进浆管宜用内径Ø16mm~Ø20mm的聚乙烯半硬塑管,其一端与固定端锚具进浆钢管连接(固定端锚具波纹管口宜封浆),其另一端引出混凝土进入箱室内。孔相通;进浆管与压浆机压浆管之间宜设置带阀门、且在0.2MPa~1.0MPa压力稳压时能可靠连接的4.2.3竖向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具槽口应采用附录A中图A.1所示的构造;其槽口的参考尺寸见附录A中表A.1。寸见附录A中表A.2。4.3混凝土及预应力筋64.3.1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的构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40。4.3.2预应力筋应选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性能应符合GB/T5224《预应力线》中IⅡ级松弛的规定。4.4锚具系统4.4.1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张拉端锚具应采用二次张拉锚具;固定端锚具应采用“P型锚具系4.4.2锚具性能除应符合GB/T1437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相关要求外,二次张拉锚具进行型式试验时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令锚杯螺纹与支承螺母螺纹处在5牙扣咬合的状态时,按额定工作荷载的1.5倍加载,并持荷5min,然后卸载,此时螺纹应能旋合自如,不应出现需用外力敲击后才能旋出的现象: 生产厂家做型式试验时,锚杯螺纹与支承螺母在5牙扣咬合长度状态下,螺纹破坏荷载应≥1.7倍额定工作荷载: 第二次张拉锚固回缩值≤1mm4.4.3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张拉端的二次张拉锚具宜应用下列构造型式: 二次张拉锚具由锚杯、夹片、支承螺母、垫板、螺旋筋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附录B中图B.1所示;——二次张拉锚具的锚杯圆柱(或圆台)内设置有夹片座套,外周设有螺纹,螺纹牙距宜为2mm~4mm,支承螺母螺纹与锚杯螺纹一致,且为间隙配合。同时还应满足锚杯高度h≥h₂+28(mm); 次张拉锚具的垫板材料宜采用HT200铸铁。支承锚杯的垫板平面应采用机械加工,垫板上面应设置有排气(或压浆)孔,并与压浆孔道相通,孔道应有足够的截面积,以保证浆液畅通,孔口应设置有螺纹供与排气(或压浆)管道相连,垫板内孔直径与波纹管外径应相匹配。4.4.4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应采用如下构造型式: 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由挤压套、弹簧、垫板、螺旋筋、压板、压板连接螺杆、约束圈、进浆钢管等部件组成,其结构如附录B中图B.2所示; 固定端P型锚具中“弹簧”宜采用三角弹簧,其热处理硬度宜≥63HRC。“挤压套”应采用优质合金结构钢,其热处理硬度宜为6HRC~20HRC; 固定端P型锚具中的垫板采用Q235钢板,其厚度≥16mm。垫板上设置有供钢绞线穿过的通孔,其直径宜取(1.05~1.15)Φ(Φ为钢绞线公称直径); 压板及压板连接杆组件将P型锚具压紧安装在垫板板上时,压板不允许产生明显变形。4.5.1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在张拉端锚垫板与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的约束圈之间由管道连接(见图1),其管道由半刚性管道构成,其性能应符合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4.5.2管道宜优先采用波纹状的金属螺旋管,并符合JG225《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的相关要4.5.3当孔道采用真空压浆时,其管道可优先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波纹管,也可采用金属波纹管;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并在设计图中予以注明。75.1.1设置在箱梁腹板内的竖向预应力筋纵向间距宜取500mm~15.1.2为了施工的方便,全桥腹板内的竖向预应力筋宜选取同一种5.1.3当采用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进行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桥梁结构,综合进行压应力0按本规范公式(3)计算外,其他计算方法均按JTGD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口布置型式及尺寸等要求应按图1的形式在设计施工图中明确规定。5.1.6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张拉端锚具应选用本规范4.4.3中规定构造型式的二次张拉锚具;固定端锚具应选用本规范4.4.4中规定的构造型式的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5.1.7张拉端二次张拉锚具、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应按照附录B的型式注明型号或代号,并在设计图5.1.8竖向预应力筋孔道设计宜为直线,如结构有特殊要求需布置曲线力筋时,其曲率半径不5.1.9设计施工图中应注明按本规范7.1、7.2、7.3、7.4的规定进行施工验收。5.2竖向预应力设计计算5.2.1当进行“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的设计计算时,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Oc按公式(1)计算确定c≤0.75fpk…………fpk——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5.2.3按持久状况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按公式(2)计算确定。op——预应力筋的应力或应力增量。5.2.4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按JTGD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5.2.5.1竖向压应力计算。计算箱梁腹板的竖向压应力时,宜按公式(3)计算:8Oey——由竖向预应力筋的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竖向压应力;σ'——竖向预应力筋在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力,按公式(6)计算;n——在同一截面上竖向预应力筋的肢(束)数;Apv——单肢(束)竖向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b——计算主应力点处构件腹板的宽度;Sy——竖向预应力筋的间距。5.2.5.2竖向预应力筋纵向间距的计算。5.2.5.2.1在试算力筋纵向间距Sv之前,一般应确定需预设的竖向压应力的σy值。并根据腹板结构预设同一截面预应力钢筋肢(束)数n和单肢(束)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Apv值(Apv值应与钢绞线某一规格截面面积成倍数关系);当已知腹板宽度b,计算点截面距中性轴截面距离y,可按(4)式试算符号同公式(3)。5.2.5.2.2将试算出的间距Sv与凭经验预设的预应力筋间距进行比较,当差值过大时,应调整预设的单肢(束)预应力钢筋截面积Apv;或调整同一截面预应力钢筋肢(束)数n;或重新预设预应力筋间距后,再按上述程序重新进行试算,直至试算出的间距Sy接近预设的预应力筋次试算时确定的各参数和调整后的间距代入式(3)计算Oy值。当计算出的Ooy值大于或等于需预设的梁施工节段长度成倍数关系。同时还应符合本规范5.1.1的要求。5.2.5.3竖向预应力筋(束)的截面面积计算。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被确定后,按公式(5)计算单肢竖向预应力筋(束)的截面面积:上式中各个符号的定义与公式(4)中的相同,其中的值则按公式(6)计算:其中:O₂按公式(7)计算:9Oi₂——力筋锚固时因锚具变形,力筋回缩和接缝压缩产生的应力损失(MPa);OA——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MPa);O15——力筋松驰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终极值(MPa);△l—力筋第二次张拉锚固后,由锚具变形、力筋回缩和接缝压缩产生的力筋总回缩值(mm),l——预应力筋受力长度(mm)。按公式(5)计算出预应力束截面面积Apv值后,应将其代入式(3)进行竖向压应力σ,值的验算,只有通过竖向压应力Ooy验算的Av值才能确定为竖向预应力筋(束)的截面面积。5.2.5.4竖向预应力筋(束)中钢绞线的规格、数量选用。5.2.5.4.1按公式(5)确定出预应力筋(束)截面面积Ap值后,预选钢绞线规格及Apk值,按公式(8)计算单肢预应力钢筋(束)中钢绞线的根数。ne——单肢预应力筋中钢绞线根数;Apk——为单根预应力钢绞线公称截面面积(mm²)。5.2.5.4.2当ne不为整数时,则应向上取整为整数。如取整的差值过大时,可选取另一种规格截面面5.2.5.4.3按5.2.5.4.4确定出的钢绞线根数ne计算出单肢(束)钢绞线束截面面积Apv,代入式(3)中进行验算Oy,确定它是否满足JTGD62《公路钢筋混凝否则,应调整钢绞线规格或根数后,重新按5.2.5.4试确定钢绞线根数,直至通过验算。5.2.5.4.4当不同梁段具有不同的Oe值时,则宜分段进行上述的计算;分别确定单束钢绞线规格和数量。也可采用同一单肢(束)钢绞线截面Apv并通过调整所施加的预应力值米满足不同梁段对竖向预应力的要求。6.1基本要求6.1.1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中所采用的预应力钢材、锚具等材料均应满足本规范中相关条文的6.1.3竖向预应力筋张拉施工顺序直接影响到竖向压应力分布规律,当箱梁采用悬浇施工工艺时,竖准,一般合理的滞后间距宜为(滞后张拉施工处)一倍梁高;是否采用滞后张拉施工工艺由设计者根据min→千斤顶回油→夹片锚固预应力筋。间隔2h~16h内,第二次再将锚杯的下端面应离开垫板5mm~13mm→持荷2min→向垫板侧旋扭支承螺母一消除锚杯下端面与垫板6.1.5竖向预应力筋孔道压浆应由孔道的下端压入,朝上端排气,压浆孔道系统应确保畅通。在进浆6.1.7二次张拉竖向力筋张拉压浆后,允许作为悬浇施工挂篮的后锚点,且宜采用附录C的构造型式的挂篮后锚连接器将施工挂篮锚固在已施工的梁体上,每个后锚点最大设计抗拉力应不大于350kN;每束钢绞线张拉力小于400kN时,后锚点最大设计抗拉力应不大于6.1.8凡本规范中未明示要求的,均按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6.2.1预应力钢绞线的进场验收按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7.2.2的规定。6.2.2锚具进场验收除按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7.3.6的规定执行外,还要求生产厂家提供按本规范4.4.2规定条件的型式试验报告;当质量证明文件不齐时,则必须按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7.3.6和本规范4.4.2的要求进行型式试6.2.3管道进场验收按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7.4.3的规定。6.3.1预应力筋下料按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7.2.4的规定。 锚挤压套和弹簧与钢绞线挤压安装时除按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7.2.6的规定外,还应保证挤压安装成功后,弹簧总长度的90%以上应被固定在挤压套内; 应从每500套的一批次中随机抽取不少于3套P锚,使之与钢绞线按 锚与钢绞线的连接宜用专用挤压机进行安装,采用YJ40挤压机挤压P锚时,油压表一般控制在30MPa~45MPa之间;采用YJ50挤压机挤压P锚时,油压表一般控制在25MPa~45MPa 锚与钢绞线的连接安装及组装件破断试验按附录D中的表D.1和表D.2要求报告的内容填写记录。 —张拉端垫板竖向安装位置应确保按规范切去多余预应力钢筋后预应力筋上端低于桥面混凝土6.4混凝土的浇筑6.4.2浇筑混凝土按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7.5的规定。6.4.3浇筑混凝土后,宜在终凝2h~5h内拆出张拉端槽口穴模。6.4.4拆出张拉端槽口的穴模后,宜及时在原穴模位置按图2所示安装槽口护罩和固定塞,防止杂物进(掉)入穴孔内影响锚具安装、张拉、压浆工序质量。6.4.5槽口护罩和固定塞宜按附录E的型式和尺寸加工、安装,也可根据施工实际选用其他构造型式——第一次施加预应力应按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7.8.4,7.8.5的规定的拉连接装置(见附录F),并按本规范6.5.6规定的施工方法使用智能张拉设备进行第二次张 控制按JTG/TF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以内;第二次张拉实际仲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10%内;否则,应暂停张拉, 6.5.3.1第一次张拉理论伸长值△LI(mm)按公式(9)计算。Pip——第一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v——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²);Ep——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MPa)。6.5.3.2第二次张拉理论伸长值△L₂(mm)按公式(10)计算。其中Pnp—第二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Pips第一次张拉锚固后,扣除预应力损失部份(含锚口摩阻损失和夹片回缩损失)后的剩余张拉力(N);PIp第一次张拉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₁—-第一次张拉理论伸长值(mm);6.5.4实测伸长值计算按以下公式。6.5.4.1第一次张拉实际伸长值,△L心i(mm)按公式(12)计算△L总1=△L₁s+△L推……(12)△Lis——第一次张拉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推——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6.5.4.2第二次张拉实际伸长值按公式(13)计算△L总2=△L₂s………………(13)△L₂s——第二次张拉初应力(Pips)至最大张拉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应力筋第一次张拉锚固回缩预应力损失系数;若要求高精度时则应通过试验方法确定,简化时一般可按此式计算。6.5.4.3第二次张拉初应力可按公式(11)的计算值乘以0.9作为二次张拉初张拉力。6.5.5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的内缩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第二次张拉锚固回缩量≤1mm。——对力筋施加预应力之前,应检验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设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90%。——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可按本规范6.1.3的规定分批和分阶段地进行对称张拉。——第一次张拉可用250kN前卡千斤顶单根张拉,但当单束钢绞线多于4根(含4根)或钢束长度大于10m时,则应对每一钢束中的全部力筋同时施加预应力。——第二次张拉应对每一钢束的全部力筋同时施加预应力,施工方法为:采用空心连接杆连接锚杯,将力筋整体拉起的方式进行张拉作业。——第一次张拉时的千斤顶、限位板和锚具安装如图3所示。安装锚具时锚杯的下端面应与垫板接触,支承螺母的下端面与垫板之间应有间隙,第一次张拉时支承螺母不受力;89655321说明:1-波纹管;2-螺旋筋;3-垫板;4-支承螺母:5-锚杯;6-千斤顶:7-工具锚环:8-钢绞线;9-工具夹片;10-活寒杆:11-限位板;12-夹片;13-混凝上:。图3第一次张拉安装示意图6.5.7.2第一次张拉实际伸长值的测量按下列方式:注:测量用尺精度应≥0.1mm。——张拉至0.10c时测量千斤顶活塞杆外伸值△L和工具夹片外露高度;——在张拉至0cm时测量千斤顶活塞杆外伸值△L和工具夹片外露高度。6.5.7.3实测的第一次张拉伸长值按公式(14)计算。△L总1——第一次张拉实测伸长值(mm);△La——第一次张拉初应力时千斤顶活塞杆外伸值(mm);△Lb——第一次张拉终应力时千斤顶活塞杆外伸值(mm);△L推——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Le——工具夹片在张拉初应力与终应力之间的外露差值(初应力时外露高度减去终应力时外露高度)与限位板接缝间隙值之和(mm)。.6.5.7.4将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比较,误差应在±10%之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张拉施工。6.5.8第二次张拉及伸长值的测量按下列规定进行:注:测量尺的精度应≥0.1mm。6.5.8.1第二次张拉的时间应符合设计的规定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宜在第一次张拉完成后2——按图4所示安装连接套、支承螺母拧紧套(图中未画出,结构详见附录I)、支架、拉杆和千斤顶;二次张拉完成前,预应力钢筋外露长度应≥450mm。——0→Ois→Oco(持荷2min)→旋紧支承螺母→锚固;ops—第一次张拉锚固后,扣除锚固回缩等预应力损失部分(含锚口摩阻损失和夹片回缩损失)后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值。6.5.9.2在张拉至0c时测量千斤顶活塞杆的外伸值△L;6.5.9.3按公式(15)计算实测的第二次张拉伸长值;△L总2=△La-△L………………式中:△L总2——第二次张拉时的实测伸长值(mm);△Ld——第二次张拉终应力时千斤顶活塞杆的外伸值(mm);2-支承螺母。a)测量锚杯高度H;b)测量支承螺母高度H₂。6.5.10.3按公式(16)计算二次张拉锚固后实际伸长值:△L放2=△LH-(H₁-H₂)+1…………………(16)△L放2——第二次张拉锚固后实际伸长值(mm);H₂——支承螺母高度(mm)。6.5.10.4将计算出的第二次张拉锚固后实际伸长值△L放2与第二次张拉理论计算伸6.6.1孔道压浆除应满足本规范6.1.5的要求外,还应中7.9.1~7.9.11的要求。6.6.2孔道压浆应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进行压浆,即从单束孔道的下方压入,向张拉端垫板的孔外排气(水)。6.6.3管道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进浆管道与压浆机管道的连接应牢靠,确保在0.2MPa~1.2MPa之间压浆工作时连接件不滑脱或破坏;——进浆管道应设置止回阀门或开关,可同时对多个孔道进行压浆和保压作业;——排气口应设置具有在排气、排水后能封堵关闭和稳压功能的连接附件。6.6.4压浆前准备按下列规定进行:——压浆前不得切割多余钢绞线;——将张拉端的锚具夹片用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封堵。6.6.5压浆压力为0.3MPa~0.5MPa,稳压压力0.5MPa~0.6MPa,稳压时间不得少于5min,压力显示表应靠近进浆孔道。6.6.6压浆稳压完成后,关闭进浆阀门,宜采用折弯进浆塑管并用铁丝将其捆扎在一起,防止管道浆液回流(亦可采用连接阀门防止管道浆液回流),最后才拆去压浆连接管。6.7.1孔道压浆后,应及时连接好张拉槽口原先被切断开的普通钢筋,切除多余预应力钢筋,去除封堵在锚杯和夹片表面的混凝土,清除张拉槽口内的杂物,并凿毛张拉槽口内壁四周混凝土,采用不低于本梁强度的混凝土,按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7.9.13的规定对张拉端锚具进行封锚。6.7.2封锚后,锚具和钢绞线头部不允许高出桥面混凝土层;钢筋和锚具均应确保达到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6.7.3节段或全桥封锚后,监理工程师应对封锚质量进行逐一检查,填写相关检查记录。7.1一般规定7.1.1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的施工验收应在桥梁工程验收前的适当时期进行。7.1.2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的施工验收应由监理主持,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并按附录J中的表J.1和表J.2要求的内容填写编制相关的验收文件。7.1.3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的施工验收分为工序施工验收和分项工程施工验收。7.2工序施工验收7.2.1工序施工验收应对每个施工节段按以下项目和时间进行,并按规定填写验收记录:——P锚、钢绞线连接安装施工验收,应在力筋安装之前进行;——钢绞线力筋、锚具、管道和进浆管道安装施工验收,应在浇注混凝土之前进行;——力筋张拉施工验收,应在第二次张拉完工后压浆之前进行;——孔道压浆施工验收,应在压浆初凝后进行。7.2.2P锚、钢绞线连接安装施工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查验P锚、钢绞线进场复验报告;——查验P锚是否符合本规范4.4.4的要求;——按本规范6.3.2的规定查验现场工艺安装力筋拉断试验记录和挤压压力参数记录,并核实其记录与实际试验状况的一致性,判断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抽查弹簧外露长度是否符合本规范6.3.2的规定,否则,应查明原因或责令返工:——填写施工验收记录。7.2.3钢绞线力筋,锚具、管道,压浆管安装施工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 ——检查力筋、锚具、波纹管和塑料进浆管安装是否符合本规范6.3.3的要求;—特别要查验塑料进浆管是否存在压扁、急转弯折堵内孔现象,否则,应责令返工斤重新验收;——填写验收记录。7.2.4力筋张拉施工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查验张拉机具设备校验报告,核对校验报告是否在规定有效期限内;——查验第一次张拉记录、第二次张拉记录,核实其记录与实际施工状况的一致性;如采用智能张拉装置施工,则应查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张拉记录表数据与数据库数值一致性; 随机抽查并测量张拉端锚具在第二次张拉放张锚固后、锚杯与支承螺母的相对位置△LH值,并填写记录;——按本规范公式(16)计算第二次张拉锚固后实际伸长值△L放2,并与第二次张拉理论计算仲长值△L₂比较,误差应在±15%之内,如发现异常,则应对此节段所有力筋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责令返工重新进行第二次张拉,返工后的预应力束应重新进行随机抽查,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若发现二次张拉数据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则应随机抽查其一束或多束按本规范6.5.6的程序,重新进行第二次张拉施工并检验,分析其原因,针对性的返工后再重新进行此工序验收;——填写验收记录。7.2.5孔道压浆施工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查验压浆试件试验记录;——随机抽查张拉端垫板排气(出浆)口处在水泥浆凝固后的密实和饱满情况以及有无气孔等缺陷,若认为有必要时,则可对相关孔道进行无损检测来判定压浆质量;7.3分项工程验收7.3.1在对分项工程进行施工验收时,应提供有关文件和记录。7.3.2主要文件是:——钢绞线出厂质量合格证件、出厂质量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锚具出厂质量合格证件,出厂质量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管道出厂质量合格证件,出厂质量报告;——其他有关文件。7.3.3主要记录是:—P锚、钢绞线连接安装施工验收记录;——钢绞线力筋、锚具、管道、压浆管安装施工验收记录;——力筋张拉施工验收记录;——孔道压浆施工验收记录; ——力筋第二次张拉记录;——孔道压浆记录; 锚记录(含监理工程师封锚质量检查记录):—其他相关记录。7.3.4二次张拉竖向短索锚固体系分项工程的施工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记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外,尚应对有疑点的工序施工验收进行复查,并对封锚后的外观进行抽查。7.4验收通过当提供的文件、记录及抽查结果均符合本规范和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时,即可通过分项工程的施工验收。(规范性附录)张拉端锚具槽口及槽口穴模参考尺寸A.1张拉端锚具槽口及槽口穴模构造尺寸如表A.1所示。表A.1张拉端锚具槽口结构尺寸单位为毫米型号EFA.2张拉端锚具槽口构造图如图A.1。张拉端槽口穴模构造图如图A.2。_3°二EB1-12(通孔》0回图A.1张拉端锚具槽口构造图图A.2张拉端槽口穴模构造图A.3槽口穴模结构尺寸如表A.2所示。表A.2槽口穴模结构尺寸单位为毫米型号BC表A.2槽口穴模结构尺寸(续)单位为毫米型号BC附录B(规范性附录)B.1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短索锚固体系的锚具构造尺寸如表B.1所示。表B.1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短索锚固体系的锚具构造尺寸单位为癌米预应力内径D螺方定筋FKABGIN1一一一一 一 一28484384844585555B.2张拉端锚具构造图B.1和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构造图B.2如下所示。说明:1-锚杯;2-支承螺母;3-张拉端垫板;4-螺旋筋;5-波纹管;6-钢绞线;7-夹片。说明:1-压板;2-压板螺栓;3-约束圈;4-进浆钢管;5-波纹管;6-螺旋筋;7-固定端垫板;8-P锚。图B.2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构造图B.3固定端P型锚具系统的构造尺寸如表B.2所示。ABCD1一一一 一一 288388485B.3二次张拉锚具标注示例示例1:锚固3根直径15.2mm预应力混凝上用钢绞线的圆形张拉端二次张拉锚具其型号表示为“YM15-3G”示例2:锚固5根直径15.2mm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圆形张拉端二次张拉张拉固定端挤压式其型号表示为“YMP15-5G”附录C(规范性附录)C.1结构和性能作后锚点连接挂篮克服倾覆力,后锚点连接排篮后锚连接器分为后锚直连连接器和后锚万向连接器两种。C.1.2后锚直连连接器后锚直连连接器结构如图C.1所示。4412 C.1.3后锚万向连接器C.1.3.1后锚万向连接器一端与二次张拉低回缩竖向预应力筋上部“二次张拉锚具”相接,中间万向C.1.3.2后锚万向连接器结构如图C.2所示。123451、精轧螺纹钢筋;2、后锚万向联接器;——出厂前应100%经安全抗拉试验,试验抗拉力≥550kN。试验完成后连接螺纹不应有借助外力敲击才能旋出的情况。(资料性附录)D.1钢绞线与固定端P锚安装记录表如表D.1所示。表D.1钢绞线与固定端P锚安装记录表工程名称使用节段号安装时间年月H时至年乃I1时材料钢绞线强度出厂时间出厂时间批号(套)(套)(套)设备额定挤压力生产厂油泵车生产厂挤压安装记录:编号油压表读数(Mpa)编号编号编号油压表读数(Mpa)编号编号检查弹簧外露长度:备注:审核:操作:试验时间公称挤压力生产厂生产厂(套)生产厂生产厂组件编号弹簧长度最高挤压力组件编号附录E锚具型号固定塞ABE附录F(资料性附录)二次张拉专用千斤顶、张拉连接装置构造及参考尺寸F.1专用千斤顶参考尺寸如表F.1所示。表F.1专用千斤顶参考尺寸单位为毫米锚具型号千斤顶型号F.2专用千斤顶构造示意图如图F.1所示。图F.1专用千斤顶构造示意图F.3张拉连接装置构造及参考尺寸如表F.2所示。表F.2张拉连接装置构造及参考尺寸单位为毫米锚具型号连接套HLF.4张拉连接装置构造示意图如下:F.4.1张拉支座主视图俯视图示意图如图F.2、F.3所示。图F.2张拉支座主视图图F.3张拉支座侧视图F.4.2拉杆示意图、连接套示意图、连接螺母示意图如图F.4、F.5、F.6所示。图F.6连接螺母示意图锚具型号BH附录G(规范性附录)G.1总则G.1.1智能二次张拉系统是一种预应力自动张拉的装置,该设备安装就绪后,便能按预设程序全白动G.1.2完成第一次张拉后,人工安装好二次张拉工具和设备,按预设的二次张拉程序对同一束应力筋G.2基本功能G.2.1可以按预设程序全自动地完成第一次张拉,锚固(如有要求对同一束两端同时进行张拉,则应达到同步张拉、锚固),测量锚固后回缩值。G.2.2能自动精确测量预应力筋伸长值。G.2.4张拉力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外墙铝型板安装合同书
- 2025年综合类-海洋知识竞赛-海洋时事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2025委托演出合同书
- 2025主材分包合同范本模板
- 地面施工合同2025年
- 瓷砖购销合同书2025年
- 2025年综合类-江苏住院医师外科Ⅰ阶段-围手术期处理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2025年综合类-核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合辑-单选题)
- 2025年综合类-机械铸造工考试-机械铸造高级工考试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集锦-单选题)
- 华附国际部英语数学试卷
- 停工责任的告知函(联系单)
- 湾区通办政务自助服务平台运维管理规范
- (河南卷)2022年中考数学第二次模拟考试(答题卡)
- 医院DRG付费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中储粮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护理课件
- 【苏州】2022-2023学年中考英语二模汇编-语法词汇Ⅱ
- 【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献综述5500字】
- 农民素与现代生活课件
- 2024全新心肺复苏课件
- 意外险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