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课程基本信息表课程编码4601042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应专业数控技术开设学期第2-3学期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考核类型考试课程学分3.5总学时56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0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的专业主干课,是为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本课程作为机械的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从而为研究开发机器打下基础。课程应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完成了《金工实习》后展开。同时,该课程为《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模块》等课程学习提供支持。2、课程任务本课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技能服务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达到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要求,从而培养从事机械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和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要求毕业生有机械机电产品生产加工制造、设计及维修维护的能力。该课程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六维育人”课程思政主线为指导,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工匠精神教育、铁牛精神教育、安全教育和健康和法制教育等六个维度的教育贯穿课程始终,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爱国主义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奉献精神、安全意识和健康和法制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后续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目标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制造技术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认识到机械基础的应用价值,启迪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自学能力,给学生以就业和发展之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沉着应变、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二)能力目标(1)认识《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2)认识《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3)会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5)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和表达能力。(6)具备团队协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知识好奇心与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5)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6)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思政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针对学生普遍存在不关心思想政治、价值观方向偏离、岗位适应能力弱、吃苦耐劳的品质欠缺、劳动意识不强等问题,结合课程特点,明确本课程相关的思政融入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工匠精神教育、铁牛精神教育、安全教育、健康和法制教育”,注重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提高学生缘事析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品质,提升学生法制意识、健康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四、课程结构与内容(一)课程结构与安排表2课程结构及课时安排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理论课时实践课时合计课时绪论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机械设计概述202项目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0262.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203.课堂练习02项目三平面连杆机构1.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204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20项目四凸轮机构及间歇运动机构1.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及应用2042.从动件的运动规律20项目五带传动及链传动1.带概述、V带和V带轮,V带受力分析2062.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V带传动的使用与维护203.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02项目六齿轮传动原理及特点1.平面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2062.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性传动条件203.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和根切现象;渐开线变位直齿轮传动20项目七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定轴轮系传动比2042.轮系习题课02项目八机件连接1.键联接和销联接螺纹联接2042.联轴器的类型和选择,20项目九轴承的类型及选用1.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选择2042.滚动轴承的失效、组合设计和维护20项目十轴的结构设计1.轴的分类功用、结构和材料2042.轴系的结构设计20项目十一机械基础实验1.实验:平面机构认知02122.实验:平面机构简图的绘制和分析023.实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024.实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原理025.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026.实验:减速器的结构分析和装配02合计362056(二)课程内容与要求表3教学任务、学时及要求教学任务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建议1.机械设计概述2(1)零件,构件,机构,机器概念。(2)课程性质、任务、要求。(3)机械设计一般程序。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熟悉机械设计流程教学重点:机械设计基础学习内容,怎样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难点:机械设计一般程序。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2(1)基本概念。(2)掌握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3)会一般构件的表示法。(4)能够正确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熟练掌握运动副定义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能够分析运动副的限制作用,会熟练区分运动副类型教学重点:运动副的限制作用,运动副定义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教学难点:运动副的简化、作用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2(1)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2)会正确分析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3)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4)正确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能正确判断机构运动是否确定,能正确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教学重点:(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2)正确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3)会正确分析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教学难点:正确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课堂练习21.巩固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2.正确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能正确判断机构运动是否确定,能正确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教学重点:(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2)正确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3)会正确分析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教学难点:正确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2(1)铰链四杆机构的形式。(2)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3)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4)含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掌握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方法。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及应用。教学重点: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方法;教学难点:编制数控机床的安装与调试过程指导文件;数控机床的安装与调试机具、检具的使用方法。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2(1)急回特性。(2)传力特性:压力角、传动角(3)死点位置熟悉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传力性能与死点位置的分析教学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传力性能与死点位置的分析;教学难点:铰链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传力性能与死点位置的分析。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及应用2(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2)凸轮和滚子的材料,凸轮的结构与安装。(3)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4)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5)凸轮机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关系。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及应用,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教学重点: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材料;教学难点: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从动件的运动规律2(1)反转法的实验原理(2)绘制凸轮轮廓曲线的步骤、方法。(3)作图法设计一尖顶对心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掌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图解法设计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图解法设计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图解法设计方法。带概述、V带和V带轮,V带受力分析2(1)带传动工作原理、主要类型及带传动的应用。(2)V带的构造及标准和参数含义。(3)带传动的受力分析。(4)传动带工作时的应力分析。(5)带传动的运动分析。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作用,掌握V带的构造及标准和参数含义;熟悉V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运动分析教学重点:(1)V带的构造及标准和参数含义;(2)V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运动分析。教学难点:(1)V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运动分析。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V带传动的使用与维护2(1)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2)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3)V带轮的设计掌握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计算,掌握带传动设计流程教学重点:(1)掌握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计算;(2)掌握带传动设计流程;教学难点:掌握带传动设计流程,各参数选择方法。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2(1)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2)V带传动的使用与维护掌握带传动设计计算方法,掌握各主要参数选择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带传动设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各参数选择方法与调整方式。平面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2(1)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3)渐开线的形成和性质(4)渐开线齿廓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特点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渐开线的形成和性质教学重点:(1)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2)掌握渐开线的形成和性质;教学难点: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2(1)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2)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3)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4)渐开线齿轮的连续性条件和重合度和中心距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掌握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渐开线齿轮的连续性条件和重合度教学重点:(1)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2)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3)掌握渐开线齿轮的连续性条件和重合度;教学难点:(1)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2)渐开线齿轮的连续性条件和重合度。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和根切现象;渐开线变位直齿轮传2(1)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2)根切现象和最小根切齿数(3)变位齿轮的概念(2)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4)能正确处理齿轮根切;(6)能正确选择变为齿轮;(7)熟记安全操作规范。教学重点:(1)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2)掌握根切现象和最小根切齿数分析方法;(3)掌握变位齿轮的变位原理;教学难点:(1)变位齿轮的变位原理;(2)根切现象和最小根切齿数分析。定轴轮系传动比2(1)轮系作用(2)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3)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1)了解轮系作用(2)熟练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3)会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重点:(1)熟练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2)会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难点:定轴轮系传动比;传动关系分析轮系习题课2(1)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3)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1)熟练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2)会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重点:(1)熟练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2)会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难点:定轴轮系传动比;传动关系分析键联接和销联接螺纹联接2(1)螺纹连接的类型与应用特点(2)平键连接的类型、应用与选择(3)销连接的类型及应用(1)掌握螺纹连接的类型与应用特点(2)掌握平键连接的类型、应用与选择方法(3)销连接的类型及应用重点:(1)掌握螺纹连接的类型与应用特点(2)掌握平键连接的类型、应用与选择方法(3)销连接的类型及应用难点:(1)掌握螺纹连接的类型与应用特点(2)掌握平键连接的类型、应用与选择方法联轴器的类型和选择2(1)联轴器的类型、应用于选择(2)其他新型联轴器的应用与选择(1)掌握联轴器的类型、应用于选择(2)熟悉其他新型联轴器的应用与选择重点:(1)联轴器的类型、应用于选择其他新型联轴器的应用与选择难点:联轴器的类型、应用于选择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选择2(1)滚动轴承的类型、应用特点(2)滚动轴承代号含义(3)滚动轴承选择方法(1)熟悉滚动轴承的类型、应用特点(2)掌握滚动轴承代号含义(3)掌握滚动轴承选择方法重点:(1)滚动轴承的类型、应用特点(2)滚动轴承代号含义(3)滚动轴承选择方法难点:(2)滚动轴承代号含义(3)滚动轴承选择方法滚动轴承的失效、组合设计和维护2(1)滚动轴承润滑与密封(2)滚动轴承配置与支撑方式(3)滚动轴承配合与装拆方法(1)掌握滚动轴承润滑与密封(2)掌握滚动轴承配置与支撑方式(3)掌握滚动轴承配合与装拆方法重点:(1)滚动轴承润滑与密封(2)滚动轴承配置与支撑方式(3)滚动轴承配合与装拆方法难点:(1)滚动轴承润滑与密封(2)滚动轴承配置与支撑方式轴的分类功用、结构和材料2(1)轴的功用、结构和材料(2)轴系的结构设计要求,掌握轴的结构(3)轴系的调整(1)熟悉轴的功用、结构和材料(2)掌握轴系的结构设计要求,掌握轴的结构(3)掌握轴系的调整重点:(1)轴的功用、结构和材料(2)轴系的结构设计要求,掌握轴的结构(3)掌握轴系的调整难点:(1)轴系的结构设计要求,掌握轴的结构(2)掌握轴系的调整轴系的结构设计(1)轴的结构设计要求(2)轴上零件圆周定位和轴向定位(3)轴的结构工艺性(4)轴的支撑与结构(1)了解轴的结构设计要求(2)掌握轴上零件圆周定位和轴向定位(3)掌握轴的结构工艺性难点:(1)轴的结构设计要求(2)轴上零件圆周定位和轴向定位(3)轴的结构工艺性难点:轴上零件圆周定位和轴向定位实验:平面机构认知2(1)观察机械零件模型室的零件、平面机构模型,注意其运动特点。(2)观察平面机构,并认识铰链四杆机构。(3)理解零件、构件和部件的概念。(1)熟悉了解零件、平面机构模型,注意其运动特点。(2)分析机构构成与运动原理。(3)理解零件、构件和部件关系。重点:分析机构构成与运动原理,理解零件、构件和部件的关系难点:理解零件、构件和部件的关系实验:平面机构简图的绘制和分析2(1)观察各种机构模型,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掌握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示意图的方法。(3)应用机构自由度方法分析平面机构运动的确定性。(1)掌握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原理。(2)掌握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示意图的方法。(3)掌握机构自由度方法分析平面机构运动的确定性。重点:(1)掌握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原理。(2)掌握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示意图的方法。(3)掌握应用机构自由度方法分析平面机构运动的确定性。难点:掌握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示意图的方法实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2(1)反转法的实验原理(2)绘制凸轮轮廓曲线的步骤、方法。(3)作图法设计一尖顶对心盘形凸轮轮廓曲线。(1)掌握反转法原理(2)掌握绘制凸轮轮廓曲线的步骤、方法。(3)能完成用作图法设计一尖顶对心盘形凸轮轮廓曲线。重点:(1)掌握反转法原理(2)掌握绘制凸轮轮廓曲线的步骤、方法。(3)能完成用作图法设计一尖顶对心盘形凸轮轮廓曲线难点:掌握绘制凸轮轮廓曲线的步骤、方法实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原理2(1)范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避免根切的方法(2)绘制标准齿轮齿廓(3)绘制变位齿轮齿廓(1)掌握范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避免根切的方法(2)掌握绘制标准齿轮齿廓的方法(3)能完成绘制变位齿轮齿廓重点:(1)范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避免根切的方法(2)绘制标准齿轮齿廓(3)绘制变位齿轮齿廓难点:绘制标准齿轮齿廓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2(1)模数与压力角的测量方法(2)变位系数的测量方法(3)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的测量方法掌握模数与压力角的测量方法掌握变位系数的测量方法掌握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的测量方法重点:掌握模数与压力角的测量方法掌握变位系数的测量方法掌握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的测量方法。难点:掌握变位系数的测量方法实验:减速器的结构分析和装配2(1)熟悉减速器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组成件的结构、功能(2)了解轴系零件的装配关系及轴承部件的调整、润滑和密封(1)熟悉减速器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组成件的结构、功能(2)了解轴系零件的装配关系及轴承部件的调整、润滑和密封重点:(1)熟悉减速器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组成件的结构、功能(2)了解轴系零件的装配关系及轴承部件的调整、润滑和密封难点:减速器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组成件的结构、功能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笔试”评价形式进行考核,在学生进行维修项目的学习中,对学生的考评采用了学生自平、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改期末评价为过程评价,单一专业能力评价改为专业能力评价、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评价。其中学生自评占30%、指导教师考核占40%、学生互评占30%。学生自评主要考核学生对自己在知识、技能及能力提高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他的成绩应与指导教师考评和学生互评的成绩挂钩。学生互评主要培养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评价他人。指导教师考核主要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职业素质的养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二)考核评价表 具体考核形式与比重见附表4表4考核内容与权重内容及权重考核内容评价类型考核方式成果权重备注绪论机械设计基础知识(2%)1.机械设计概述过程性评价问答2%项目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2%)1.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5%2.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4%3.课堂练习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3%项目三平面连杆机构(6%)1.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过程性评价问答+过程性考核3%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过程性评价问答+过程性考核3%项目四凸轮机构及间歇运动机构(6%)1.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及应用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2%2.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4%项目五带传动及链传动(11%)1.带概述、V带和V带轮,V带受力分析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3%2.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V带传动的使用与维护过程性评价问答4%3.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4%项目六齿轮传动原理及特点(11%)1.平面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4%2.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性传动条件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4%3.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和根切现象;渐开线变位直齿轮传动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3%项目七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7%)1.定轴轮系传动比过程性评价问答+过程性考核4%2.轮系习题课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考核3%项目八机件连接(7%)1.键联接和销联接螺纹联接、过程性评价笔试+过程性考核4%2.联轴器的类型和选择,过程性评价问答+过程性考核3%项目九轴承的类型及选用(8%)1.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选择过程性评价问答+过程性考核4%2.滚动轴承的失效、组合设计和维护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考核4%项目十轴的结构设计(6%)1.轴的分类功用、结构和材料过程性评价问答2%2.轴系的结构设计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考核4%项目十一机械基础实验(24%)1.实验:平面机构认知过程性评价实验考核4%2.实验:平面机构简图的绘制和分析过程性评价实验考核4%3.实验: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过程性评价实验考核4%4.实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原理过程性评价实验考核4%5.实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过程性评价实验考核4%6.实验:减速器的结构分析和装配过程性评价实验考核4%六、教学实施与建议(一)教学实施1.教学模式《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它要求具有较厚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具有清晰的基本概念和具有逻辑思维的应用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整班授课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包括讲练结合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激励教学法等,并将几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提问、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课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要求。(1)教学方法=1\*GB3①讲练结合教学法:第一步,讲解。首先,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入教学的主题,教师尤其应该注意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动机。其次,教师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即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实物、模型、挂图、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客观地展现本课程的内容精华。第二步,练习。在这一步骤,主要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即按照教师布置的设计题目要求完成相应的设计计算项目及零件图的绘制。第三步,总结。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重复,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这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通过练习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2\*GB3②讨论交流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拿出与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知识,集体解决问题。=3\*GB3③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启”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表现;“发”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内因。=4\*GB3④激励教学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之间竞赛的方法,给每组的完成速度和正确率排出名次,竞赛结果记入过程性考核成绩,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一方法非常行之有效。(2)教学手段=1\*GB3①多媒体教学:利用电子课件、教学软件、录像、动画演示,增强视频和声效演示效果,实现边学习、边实践。由于多媒体对有些传统手段难以表达的内容演绎得比较透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GB3②实物教学:教学中采用实物教学,先给学生实物让学生自己探究,然后再讲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GB3③实践教学:实验课在实训室进行,利用实物、模型、设备等,现场边演示、边讲解,边实践,边研讨,讲练结合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机械设计所必需的基本内容为基础,既有重点又有一定知识面,理论分析适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法教学,精讲多练,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做练习。可采用课堂讨论、示范讲解、提问学生及帮助纠正和辅助教学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做到学得认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实践教学学生分组进行的。一般是4-5个人为一组,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法教学,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始终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在做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完成实验报告。(1)理论和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基地和机械零件实验室的设备,设置必要的实践环节,安排一定的实验和实训。做到配合理论授课安排有讨论习题课,实验及大作业等实践项目。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真正确立“学以致用”的正确思想,才能学好“机械基础”。(2)课程实践与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对重点章节教师应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并安排实验、动手制作模型及大作业等实践项目,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抽查学生学习掌握本课程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测验和练习,并记录在案。针对其中突出问题在课堂上作详尽讲解。并要求学生将批改和讲解后的测验、作业等装订成册,以备检查和机械设计的参考资料。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拓展需求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开放实训室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等。3.教学手段(1)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积极探索适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话沟通科顿》课件
- 移动支付系统漏洞挖掘与修复-洞察分析
- 星系早期形成理论-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游戏教育应用-洞察分析
- 习惯性脱位微创手术并发症分析-洞察分析
- 游戏直播平台竞争策略-洞察分析
- 农村网格员先进事迹(6篇)
- 新闻真实性与伦理考量-洞察分析
- 虚拟协作空间设计-洞察分析
- 移植后心理护理路径构建-洞察分析
-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08-电学习题答案
- -年级组长述职报告(四篇合集)
-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个人分析报告优势与劣势
- 第五章-双水相萃取技术
- 上级制度宣贯培训方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 受警告处分后的思想汇报
- 疼痛科护士的疼痛科病例分析和医学讨论
- 司法鉴定技术
- java万年历课程设计完成版Apple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