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实践区(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建设与评价指南》_第1页
《低碳发展实践区(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建设与评价指南》_第2页
《低碳发展实践区(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建设与评价指南》_第3页
《低碳发展实践区(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建设与评价指南》_第4页
《低碳发展实践区(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建设与评价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标准已于XXXX年XX月XX日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登记,登记号T/XXXXXXXXXXXX

ICS号:XXXXX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XXXXXXXX

团体标准

T/XXXXXXXXX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碳发展实践区(近零碳排放实践

区)建设与评价指南

GuidelinesforEstablishingandEvaluatingaLowCarbonDevelopment

PracticeArea(Net-zeroCarbonDevelopmentPracticeArea)

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XXXXX发布

T/XXXXXXXXXXXX

低碳发展实践区(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建设和评价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碳发展实践区的基本要求、评价对象、评价边界、评价方式、评价体系、

碳排放核算体系和评价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具备一定低碳发展基础的实践区开展低碳实践区示范建设以及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3术语和定义

3.1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

是一项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和联合国全球契约项目(UNGC)合作发起的全球倡议,旨在帮助企业制定与《巴

黎协定》中控制全球温度升幅远低于2℃目标一致的碳减排目标。

3.2碳普惠(carbongeneralizedsystemofpreferences)

是指将企业与公众的减排行为进行量化、记录,并通过交易变现、政策支持、商场奖励

等消纳渠道实现其价值。

3.3碳汇(carbonsink)

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4建设要求

4.1基本要求

低碳发展实践区(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原则上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

(2)有明确的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和推进低碳发展实践区的建设、

运行和管理。

(3)具备建设低碳发展实践区的基础条件。

1

T/XXXXXXXXXXXX

(4)已建立科学合理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和核算体系。

(5)有明确的区域边界和低碳发展目标,建设期满后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应低于全市同

类区域的平均水平或较建设基期下降20%以上,碳源碳汇比明显下降,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

显著提升;对于申报近零碳排放实践区的,碳排放强度应达到全市同类区域的先进水平或低

于建设基期的50%以上,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达到20%以上;建设区域均应在若干领域达

到国际国内同类先进水平,在新技术应用、机制创新方面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4.2建设指标

低碳实践区建设指标表如下,建设单位应明确基准年和1-5年内的相关指标值。

表1低碳实践区建设主要指标体系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

1区域碳排放总量下降率%

2区域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

3区域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4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

5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下降率%

6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7光伏装机容量千瓦

8购买绿色电力比例%

9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千瓦

10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比例%

11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

12新能源路灯占比%

13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辆

14停车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配置率%

15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

16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17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个

18绿化覆盖率%

购买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碳普惠制核

19%

证减排量占碳排放量的比例

注:可结合实践区实际情况,增加特色创新性指标。

5建设和评价对象

包括商务区、郊区新城、城镇、园区等各类区域。评价边界为区域的地理范围内。

6评价体系

低碳实践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2个阶段,包括申报期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期末评价指标

体系。

2

T/XXXXXXXXXXXX

6.1申报期评价指标体系

申报期指标体系总分为100分,具体评价评分表包括指标项、指标内容和评分标准说

明,详见表2。

表2低碳发展实践区(近零碳排放实践区)申报期指标体系

指标项指标内容评分标准说明

一、建设区域提出合理且四至边界明确的建设区域,得分;

建设区域能耗和温2

碳排放现状针对建设区域,按照计算方法科学提出能耗和碳排

室气体排放情况

和目标(20放现状数据,得10分;

(20分)

分)对区域碳排放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得8分。

申报单位已有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低碳发展工作,

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得2分;申报单位对开展低碳发展实践重视,区域

情况(4分)

内企事业单位参与度高,得2分。

低碳发展扶持资金建设区域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申报单位已安排专门

情况(3分)资金支持节能低碳发展,得3分。

二、低碳管理区域内碳交易试点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试点,或其

工作基础(15他企业已开展碳排放报告、碳披露活动,得2分;

分)区域内企业积极参与过碳标识、碳审计、碳认证、

建设区域开展低碳

自愿减排等活动,得2分;区域内宾馆、餐饮、商

节能工作情况(8

场和社区等场所积极践行和宣传低碳消费和低碳生

分)

活理念,得2分;建设区域已获得国家或本市低

碳、节能、生态、循环经济、新能源应用等方面的

示范区称号,得2分。

提出区域低碳发展强度或总量控制等总体目标,得

5分;

提出合理的分项指标体系,得5分;

针对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制定分阶段目标,得5

三、低碳发展区域低碳发展总体

分;

目标和任务目标和分项指标分

提出低碳发展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的分解落实方

(30分)解落实情况(分)

案,明确相关领域低碳发展任务,得5分;

对主要低碳发展任务提出碳排放减量,得5分;

主要低碳发展任务碳减排量与低碳发展总体目标衔

接,得5分。

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和主要低碳发展任务,提出拟重

点实施的低碳重点工程项目,得5分;

提出的低碳重点工程项目已达到一定的工作深度,

低碳重点工程项目

四、低碳重点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得5分;

的可实施和示范性

项目(15分)提出的有关低碳重点工程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可

(15分)

推广性,得5分。

约束项,如未提出打造若干个近零碳排放示范项

目,则该项不得分。

针对组织管理、评价考核机制、资金、政策等方

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和配套举措,得5

五、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的合理性

分;

(20分)和创新性(10分)

针对低碳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拟探索创新实施有

关机制和政策,得5分。

3

T/XXXXXXXXXXXX

指标项指标内容评分标准说明

提出拟编制区域温室气体清单、区域低碳发展规划

或导则,得3分;

低碳发展的工作基提出拟建立区域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体系,得

础体系和能力建设4分;

(10分)提出拟建立区域内有关低碳发展相关政策、低碳技

术和产品、低碳示范项目推广、宣传和培训的工作

体系,得3分。

6.2建设期末评价指标体系

期末评价指标体系总分为120分,其中基础项100分,加分项20分。具体评价评分表

包括主体层、指标项、指标内容和评分标准说明,详见表3。

表3低碳发展实践区(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建设期末评价指标体系

(基础项100分;加分项20分)

主体层指标项指标内容评分标准说明

完成低碳发展目标,即区域的碳排放强

度应低于全市同类区域的平均水平或较

建设基期下降20%以上(近零碳排放实

践区应达到全市同类区域的先进水平或

较建设基期下降50%以上),各项建设

1目标低碳发展总体

一、低碳目标指标完成良好,得15分;

(20目标完成情况

(20分)完成低碳发展目标80%以上,得10分;

分)(20分)

完成低碳发展目标50%以上,得5分;

完成低碳发展目标不足50%的,不得

分。

量化了各项低碳行动措施的碳减排效果

2

的,得5分。

区域低碳发展申报单位设立低碳发展工作组织管理推

工作推进框架进体系,并定期推进的,得2分;

二、组织领导和目标责任评申报单位明确低碳发展推进机构的职

3

(4分)价考核情况(4责,得1分;

分)将低碳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区域有关责任

评价考核体系,得1分。

完成区域低碳发展相关统计体系构建,

区域低碳发展得1分;

管理

三、统计监测目标相关统计搭建区域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得2

4(25

(6分)监测系统情况分;平台覆盖所有碳排放核算体系涉及

分)

(6分)的领域,得2分;平台实现碳排放可视

化展示,得1分。

梳理区域内重点排放企业或楼宇名单,

开展相应低碳管理,定期组织协调工作

区域低碳管理

四、区域管理推进,得2分;

5和实践情况

(15分)组织区域内企业制定碳达峰或碳中和实

(9分)

施方案,1个得1分,最高2分;

区域内企业主动开展碳标识、碳审计、

4

T/XXXXXXXXXXXX

主体层指标项指标内容评分标准说明

碳认证、ESG等碳披露,开展SBTi科学

碳目标倡议、自愿减排量核证等低碳实

践的,1个得1分,最高2分;

区域内市级重点用能单位100%采集二、

三级能源计量数据,得1分;

区域积极开展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的,

得1分;

区域内宾馆、餐饮、商场和社区等场所

积极宣传和践行低碳生活和消费理念,

得1分。

探索创新出台制定出台区域低碳发展相关激励或约束

6低碳发展政策政策,得1分;

机制(2分)安排区域低碳发展的专门资金,得1分。

加强能力建设编制区域低碳建设或运营导则的,得2

(4分)分;

定期组织区域内企业或楼宇,进行低碳

7发展相关政策、低碳技术和产品、低碳

示范项目推广、低碳科普知识等方面的

宣传和培训,得2分。

可再生能源利开展了光伏屋顶资源排摸的,得1分;

用(4分)可利用屋顶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应装尽装

的,得3分;可利用屋顶的光伏发电系

8

统安装比例达到70%及以上的,得2分;

五、能源低碳可利用屋顶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比例达

化到50%及以上的,得1分。

(9分)分布式能源中

9心建设情况建有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得3分。

(3分)

智能电网(2

10建有智能电网等示范项目,得2分。

分)

实践区建设以来,新建建筑面积90%及

以上达到绿色二星及以上标准,得3

实践

新建建筑节能分;以上达到绿色二星及以上标

(70%

1155低碳(分)准,得分;

分)42

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零碳排放建筑或可

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的,得1分。

推进区域内50%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

实施能源审计(二级及以上),得1

六、低碳建筑既有建筑实施

分;

12(10分)节能改造[1](3

区域内50%以上的既有建筑实施门窗、

分)

外遮阳、LED高效照明、空调等节能改

造或综合能效调适等的,得2分。

区域内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

公共建筑分项

100%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并上传至区

计量、能效对

13级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的,得1分;

标和公示[2](3

实施了区域公共建筑能效对标或公示

分)

的,得2分。

5

T/XXXXXXXXXXXX

主体层指标项指标内容评分标准说明

区域内新建停车场的充电桩配置率达到

20%以上,得2分;区域内新建停车场

低碳交通工具的充电桩配置率达到15%以上,得1

14和设施(5分;区域内既有停车场的充电桩平均配

分)置率达到5%以上,得1分;

区域内设置充换电站等配套设施,设置

1个得1分,最高得2分;

七、低碳交通建成区域内通达的慢行交通系统的,得

(10分)慢行交通系统1分;

15

建设(2分)设置导向指示、无障碍通道、遮阳设施

和座椅等个性化服务设施的,得1分。

智慧交通系统建设交通诱导系统或智能停车场的,1个

16

建设(2分)得1分,最多得2分。

新能源路灯区域内新能源路灯占比达到20%以上,

17

(1分)得1分。

建筑的绿色建新建建筑使用获得标识的绿色建材比例

材和利废建材达到10%及以上,得1分;新建建筑以

18

使用比例[3](2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利废建材应用比例

分)不低于5%,得1分。

路面的利废建

路面大规模采用具有可渗透功能的循环

19材使用(1

废弃材料建设,得1分。

分)

实施中水回用、雨水回收、江河水等非

八、资源节约

水资源节约和传统水资源利用等示范工程的,且正常

和综合利用

20循环利用(2运行的得1分;

(9分)

分)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调蓄基础

设施的,得1分。

工业固废资源建立区域内工业固废产生和综合利用平

21综合利用[4](3台,得2分;区域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分)率高于95%的,得1分。

资源综合利用

22企业引入(1区域内引入资源利用企业的,得1分。

分)

既有区域的绿化覆盖率较申报时有提升

绿化覆盖率5%及以上,或新建区域绿化覆盖率高于

23

九、碳汇(2分)35%的,得1分;

(4分)立体绿化较本市要求更高的,得1分;

自然湿地保有自然湿地面积或生态效果(如生物多样

24

率[5](2分)性)较申报时有一定提升,得2分。

十、低碳产业区域内年综合能耗在2000吨标准煤及

制造业(第以上(建设基期年)的工业企业开展温

-温室气体盘查

2524-28项,8室气体盘查比例达到100%,得2分;

[6](2分)

分)或农业温室气体盘查比例达到80%及以上,得

(第29-331分。

项,8分)能源审计、能推进区域内50%及以上的区级用能监控

26

源管理体系认单位实施能源审计的,得1分;

6

T/XXXXXXXXXXXX

主体层指标项指标内容评分标准说明

证或碳排放管推进区域内3家及以上区级用能监控单

理体系认证[7]位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或碳排放管理

(2分)体系认证的,得1分。

区域内获评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

企业、绿色设计产品的企业比例达到

绿色制造体系

2720%以上,得2分;达到10%以上,得

[8](2分)

1分。

低碳产品和装区域生产低碳产品和装备,且产值逐年

28

备生产、研发提高的,得2分;

与技术应用[9]区域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或推广应用的,

29

(4分)得2分。

发展节能低碳

建设了农业大棚屋顶光伏、农光或渔光

农业大棚、建

互补项目的,个得分,最多得

30设农光互补项112

分。

目[10](2分)

电动农用车和

采用电动农用车和农用机械、渔船等,

31农机、渔船等

或更新为节能型农用设备的,得1分。

[11](1分)

应用水肥管

理、精准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或精准施肥技术的,得

32

技术[12](11分。

分)

畜禽粪便资源畜禽粪便开展厌氧发酵产沼气,并对沼

33化利用[13](2气、沼液、沼渣进行充分利用的,得2

分)分。

农田废弃物资农作物秸秆开展离田利用的,得1分;

34源化利用[14]农膜等废弃物全量回收并进行资源化利

(2分)用的,得1分。

近零碳排放示

十一、碳中和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项目,1个得2.5

35范项目(5

示范(5分)分,最多得5分。

分)

区域碳排放对开展本区域碳排放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区

36标情况(2域的对标分析的,加1分;

分)开展区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加1分。

区域低碳发展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低碳发展推进工作,

37工作推进框架

加1分。

在低碳制度(1分)

加分项创新和新技探索创新出台制定并推行区域内企业参与碳交易、绿

38(20术推广应用低碳发展政策电绿证交易、绿色创建、碳普惠或公众

分)方面开展探机制(1分)参与等鼓励政策,加1分。

索设计、施工、运营阶段100%使用BIM

技术的,加分;

建筑节能低碳1

39开展建筑需求侧响应,加1分;

(分)

3取得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运行标识的

建筑,加1分。

40交通节能低碳实施定制化或响应式公交,根据区域内

7

T/XXXXXXXXXXXX

主体层指标项指标内容评分标准说明

(3分)乘客的预约需求,制定公交运营时间和

路径,加1分;

氢能、无人驾驶交通系统,加1分;

低碳技术研发开展碳捕捉、碳封存、碳排放监测等技

41

和应用(2分)术应用,1项加1分,最多2分。

开展节能低碳项目国际合作,得1分;

国际合作(2

42举办重大国际性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低

分)

碳发展论坛,加1分。

其他低碳制度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方

43其他(3分)

面的探索,1项1分,最高加3分。

注:[1]指标项针对“既有城区”设置,[2]指标项针对城区设置(不适用于农业园区),[3]指

标针对“新建城区”设置,[5]指标项针对含湿地区域设置,[4]、[6]-[9]指标项针对“产业区”设

置,[10]-[14]指标项针对“农业区”设置。若中期评价时,上述基础项指标无法计分,则按照

实际得分折算为100分制(基础项)、20分制(加分项)得分。

7碳排放核算体系

7.1碳排放统计、核算范围

7.1.1碳排放核算的领域

考虑到各领域的能耗或碳排放数据的可计量和可获得性,碳排放核算边界至少包括如下

范围:

(1)建筑和产业:区域内各类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及以上)、产业设

施、能源中心(如有)等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2)交通:区域内小汽车、接驳交通所产生的碳排放;

(3)市政路灯:区域内道路照明系统所产生的碳排放;

(4)碳汇:区域内植物碳汇的减碳量。

7.1.2碳排放核算的要素

实施区域层面的碳排放核算,区域碳排放监测、计量和核算体系的要素如下:

•核算主体:管理主体(业主或物业公司配合执行)

•核算物理边界:区域范围内的项目,细分各领域的边界

•核算周期:年度统计

•核算碳排放的种类:CO2

•核算运行边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包括固定燃烧源产生的直接排放和外购电力、

热力的间接排放及碳汇减量等

•数据获取来源:能源账单或台账、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及其他

7.2碳排放和碳汇核算方法

7.2.1核算方法

碳排放量=能源使用活动水平数据×排放系数-碳汇面积×固碳系数

其中,电力活动水平数据可扣减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i=1ii

8

T/XXXXXXXXXXXX

7.2.2能源使用碳排放系数和碳汇固碳系数

各能源品种的排放系数如下,数值来源于当地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等文件,如表5所

示。

表4碳排放统计核算领域及数据来源

序核算纳入核算范围

数据内容数据获得方式数据来源

号领域的内容

优先向楼宇业主/物业公司

能源账单或台账建筑业主/

收集相关电力、天然气、油等

数据物业公司

建筑(单体建能源品种的消耗量数据

筑面积5000获取接入区建筑在线监测平区建筑在

建筑

平方米以上)台的建筑能耗总量、分业态平台数据线监测平

+产

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数据台数据

1业+

收集建筑分业态的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数据管理部门

能源

收集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品

中心能源账单或台账

产业种(除能源中心供能外)的消相关企业

数据

耗量数据

收集天然气、外购电、上网电能源账单或台账

能源中心能源中心

量等数量数据

小汽车(各建

年停车车次数、充电桩安装各建筑或

筑和单位停车停车系统数据

比例单位

库)

2交通小汽车(区域年停车车次数、充电桩安装

停车系统数据管理部门

内停车场)比例

区域内接驳交收集电力、汽柴油消耗量数

能源计量数据运营单位

通据

收集电力消耗量数据、灯具能源账单或台账

3市政路灯管理部门

功率和数量数据、建设资料

绿化遥感解译数据或

4林绿地收集林绿地数据管理部门

碳汇项目建设资料

表5相关参数汇总表

序活动数据

消耗品种排放类型排放系数/固碳系数备注

号单位

1电力万千瓦时间接排放4.2tCO2/万千瓦时*

2天然气万立方米直接排放21.84tCO2/万立方米

3汽油吨直接排放3.105tCO2/吨汽油密度按0.73千克/升

4柴油吨直接排放3.209tCO2/吨柴油密度按0.86千克/升

5碳汇公顷碳吸收14.5tCO2/公顷*

9

T/XXXXXXXXXXXX

注:*电力取2022年上海市平均电力排放因子,将动态更新,其他省市可选用相应的系数。

*碳汇取上海市平均值,将动态更新,其他省市可选用相应的系数。

7.2.3活动水平数据获取及计算

(1)建筑领域(按账单/台账数据、平台数据、估算数据顺序获取)

1)实践区建设主体负责开发运营的建筑:

获取建筑分业态的建筑面积、年用电量、用气量等账单/台账数据。

2)其他公共建筑:

a.优先获取建筑的业态及建筑面积、年用电量、用气量等账单/台账数据。

b.对于无法获取账单数据的建筑,如接入区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平台,获取平台用电量

数据;如未接入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平台,采用区域内类似业态的建筑平均能耗(账单/台账

数据为主、平台数据为辅)、建筑分业态的建筑面积估算用电量。

另外,如实践区内建设了区域能源中心项目,能源中心所产的能源全部供给区域内使用,

建议将建筑、产业和能源中心作为整体进行碳排放核算,即由能源中心项目主体提供能源购

入量数据,所产能源的使用主体提供外购能源(扣除能源中心供能部分)数据,统计外购能

源使用产生的碳排放。

(2)交通领域小汽车

获取实践区内各建筑停车库和区域内停车场的年停车车次合计数,根据小客车出行平均

公里数,测算小汽车行驶的公里数。为提升实践区内充电桩的普及率,区域内小汽车汽油使

用的活动水平数据考虑结合充电桩的安装比例进行折算,计算方式如下:

实践区内小汽车的汽油活动水平数据=区域内年停车车次数总和×7.6公里(上海市小客

车出行平均公里数,将动态调整,可根据各省市实际情况调整)×12.5升/百公里(上海市平

均单位百公里汽油消耗量,将动态调整,可根据各省市实际情况调整)×(100%-充电桩安装

比例%)

(3)市政路灯

获取实践区市政路灯的用电量数据,或通过各类灯具的功率、数量和照明时间推算用电

量。

(4)碳汇

获取实践区内林绿地的绿化遥感解译数据,或相关项目建设资料中的绿化面积数据。

8评价流程

8.1准备阶段

申报主体(包括区政府、园区管委会或开发公司等)明确区域范围和碳排放核算边界,

并编制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详见附录A。

各申报主体编制实施方案时应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在建设目标、建设重点等方面充分体

现区域特色,在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8.2实施阶段

示范项目单位按照实施方案,推进各领域低碳技术和产品应用,并开展低碳管理和模式

创新。

8.3评价阶段

低碳发展实践区(含近零碳排放实践区)示范项目启动2-3年后,开展中期评价。

10

T/XXXXXXXXXXXX

各低碳发展实践区(含近零碳排放实践区)5年建设期满后,开展建设期末评价。

8.4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得分情况,将低碳实践区的建设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对应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低碳发展优秀示范区和低碳发展示范区。评价结果或证书由相关组织颁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