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高密实表层混凝土施工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低渗透高密实表层混凝土施工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低渗透高密实表层混凝土施工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低渗透高密实表层混凝土施工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低渗透高密实表层混凝土施工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40

CCSP55T

团体标准

T/CSPSTCXXX—202X

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本e规of程p建r议ac:ticeforconstructionofsurfaceconcretewith

lowpermeabilityandhighdensity

(征求意见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T/CSPSTCXXX—202X

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的基本规定,规定了实现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

材料、配合比与工艺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缺陷修补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不低于30年的水利、市政、交通、电力等建设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200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

GB/T748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14902预拌混凝土

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73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2049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GB/T21120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GB23439混凝土膨胀剂

GB/T41054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

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GB5049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50733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

GB/T50784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912钢铁渣粉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5500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DL/T514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50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5330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DL/T5207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

JC/T901水泥混凝土养护剂

JG/T477混凝土塑性阶段水分蒸发抑制剂

1

T/CSPSTCXXX—202X

JG/T566混凝土和砂浆用天然沸石粉

JG/T568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

JGJ/T2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T178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193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JGJ/T221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294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

JGJ/T318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T38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JT/T736混凝土工程用透水模板布

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S202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JTS/T209水运工程结构防腐蚀施工规范

JTS/T236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检测技术规范

JTS239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技术规程

SL27水闸施工规范

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L/T35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CBMF19混凝土用氧化镁膨胀剂

T/CECS02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T/CECS474防裂抗渗复合材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T/CECS540混凝土用氧化镁膨胀剂应用技术规程

T/CECS848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T/CECS10082混凝土用钙镁复合膨胀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渗透高密实表层混凝土lowpermeabilityandhighdensitysurfaceconcrete

在改善混凝土密实性能常规手段的基础上,采取的进一步提高构件表面100mm以内的混凝土密实性

能、降低渗透性能的混凝土。

注:主要措施包括混凝土中掺入超细矿物掺和料、模板内衬透水模板布,延长带模养护时间和拆模后的养护时间,结

构混凝土表面涂刷无机水性渗透结晶材料、表面憎水处理。

3.2

超细矿物掺和料superfinemineraladmixture

比表面积大于800m2/kg、可改善硬化混凝土孔隙结构和耐久性等性能的超细粉煤灰、超细矿渣粉等

粉体材料。

3.3

矿物掺和料混凝土concretewithsupplementarycementitiousmaterials

胶凝材料中含有不少于30%的矿物掺和料(含水泥中的混合材)、需要采取较低的水胶比和特殊施

工措施的混凝土。

2

T/CSPSTCXXX—202X

[来源:GB/T50476—2019,2.1.21]

3.4

透水模板布controlledpermeabilityformworkliner;CPFL

由聚丙烯纤维加工制成,贴敷于模板内侧,用于排出混凝土拌和物表层多余水分和空气、截留拌和

物表层颗粒、提高成型混凝土表观质量的一种纤维结合体。

注:又称渗透可控混凝土模板衬垫。

[来源:JT/T736—2015,3.1,有修改]

3.5

空气渗透系数airpermeabilitycoefficient

描述在压力差作用下空气通过混凝土表层从高压向低压方向流动过程的参数。

注:用于表征空气通过混凝土的难易程度。

[来源:DGJ32/TJ206—2016,2.0.4,有修改]

3.6

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inorganicwater-basedcapillarycrystallizationmaterials

以碱金属硅酸盐溶液为基料,加入适量催化剂、助剂,经混合反应而成,可与水泥基材料中的氢氧

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可以封堵混凝土或砂浆中的毛细孔通道和裂缝的水性渗透型无机材

料。

[来源:T/CECS848—2021,2.0.1,有修改]

3.7

水分蒸发抑制剂evaporationretardant

喷洒于已成型尚处于塑性阶段的混凝土表面,在其表面形成单分子膜,能有效抑制其表面水分蒸发

的材料。

[来源:JG/T477—2015,3.1,有修改]

4基本规定

4.1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30年的建筑物水位变化区、浪溅区、大气区主要结构构件,宜采用表层混凝

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技术。

4.2混凝土应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各种原材料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使用

前应对原材料性能和质量进行检验。

4.3应进行低渗透高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低用水量、较低水胶比的矿物掺和料混凝土配制技术,

并应采取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措施。

4.4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混凝土制备、浇筑、养护、质量缺陷预防和修补等过程质量控制。

5材料

5.1基本要求

5.1.1原材料选用应满足新拌混凝土水胶比、用水量、工作性能、含气量等控制要求,还应满足硬化混

凝土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抗冻、抗渗、体积稳定性等设计要求。

3

T/CSPSTCXXX—202X

5.1.2原材料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的有害成分、杂质。

5.1.3原材料进场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抽检。

5.2原材料

5.2.1水泥

5.2.1.1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结构特点以及工程所处环境、应用条件确

定。

5.2.1.2水泥宜选用质量稳定、标准稠度用水量低、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

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水泥的性能应符合GB175、GB/T50476、GB55008以及现行有关行业标准

的规定;当混凝土结构对抗裂性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比表面积小、放热慢、水化热低、早期强度发展

慢、收缩小的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水泥应符合GB/T200的规定,或符合GB/T41054规定的硅酸盐水

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

5.2.1.3水泥的应用符合下列规定。

a)处于氯化物环境和化学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水泥中的混合材宜为粉煤灰或矿渣,不应使用含

石灰石粉的水泥。

b)标准稠度用水量不宜大于27%,且水泥28d抗压强度宜高于GB175规定的标准强度4.0MPa

以上。

c)水泥熟料中的铝酸三钙(C3A)含量不宜大于10%,氯化物环境不宜大于8%。

d)避免使用出厂不到7d的新鲜水泥,生产混凝土时水泥的入机温度不宜高于60℃。

e)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水泥碱含量(按Na2O当量计)不宜大于0.6%。

f)水泥的氯离子含量应低于0.03%。当混凝土用细骨料的氯离子含量大于0.003%时,水泥的氯

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25%。

5.2.2矿物掺和料

5.2.2.1粉煤灰宜采用F类Ⅰ级灰,或烧失量不大于5%、需水量比不大于100%的F类Ⅱ级灰。其他

技术指标应符合GB/T1596的规定。不应使用脱硫灰、脱硝灰。

5.2.2.2粒化高炉矿渣粉宜选择S95级,用于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用矿渣粉比表面积不宜大于450

m2/kg,其他性能指标应符合GB/T18046的规定。

5.2.2.3硅灰性能应符合GB/T18736的规定。

5.2.2.4石灰石粉性能应符合JGJ/T318的规定。

5.2.2.5天然沸石粉性能应符合JG/T566的规定。

5.2.2.6钢铁渣粉性能应符合GB/T50912的规定。

5.2.2.7钢渣粉性能应符合GB/T20491的规定。

5.2.2.8超细矿物掺和料性能指标应符合GB/T18736的规定。

5.2.2.9其他矿物掺和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

5.2.3骨料

5.2.3.1应选用能够降低混凝土用水量、提高体积稳定性能的骨料,骨料应颗粒洁净、质地均匀坚固、

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吸水率低。

5.2.3.2不宜使用砂岩、石英岩制作的骨料。不应使用已风化的山砂或风化的母岩制成的机制砂。

4

T/CSPSTCXXX—202X

5.2.3.3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不宜采用碱活性骨料;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未经专门论证,

不应采用碱-硅酸盐反应的活性骨料。当骨料存在潜在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时,不应用作混凝土骨料。

5.2.3.4粗骨料宜符合GB/T14685中Ⅰ类或JG/T568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可使用

Ⅱ类粗骨料,还应符合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粗骨料的应用尚需符合下列规定。

a)宜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采用连续两级配或连续多级配;单粒粒级宜用于组合成满足要求的连续

粒级;亦可与连续粒级混合使用。

b)钢筋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断面最小尺寸的1/4、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在两层或

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采用泵送入仓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输

送管径的1/3,卵石不宜大于输送管径的1/2.5;同时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钢筋混凝土中粗骨料最大粒径

单位为毫米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序号环境作用等级环境类别

253035404550≥55

1Ⅰ-A、Ⅰ-B一、二20252531.531.531.540

2Ⅰ-C、Ⅱ-C、Ⅱ-D、Ⅱ-E二、三、四、五1620252531.531.531.5

Ⅲ-C、Ⅲ-D、Ⅲ-E、Ⅲ-F、

3Ⅳ-C、Ⅳ-D、Ⅳ-E、Ⅴ-C、三、四、五16162020252531.5

Ⅴ-D、Ⅴ-E

注1:混凝土环境作用等级划分见GB/T50476,环境类别划分见SL654或DL/T5150。

注2:混凝土中掺入合成纤维时,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5mm。

5.2.3.5细骨料宜符合GB/T14684中Ⅰ类或JG/T568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可使用

Ⅱ类细骨料,还应符合现行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细骨料的应用尚需符合下列规定。

a)宜使用细度模数为2.5~3.0的Ⅱ区中砂。

b)机制砂的亚甲蓝值不宜大于1.0g/kg。

c)饱和面干吸水率不宜大于2.0%。

d)钢筋混凝土用细骨料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2%,预应力混凝土用细骨料的氯离子含量不应

大于0.01%;海砂应采用淡水淘洗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且氯离子含量应符合JG/T568的规定。

5.2.4水

5.2.4.1混凝土拌和与养护用水应符合JGJ63或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5.2.4.2当混凝土用细骨料的氯离子含量大于0.003%时,拌和用水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250mg/L。

5.2.5外加剂

5.2.5.1外加剂性能应符合GB8076、GB23439、T/CECS474、T/CECS540、T/CECS10082等规定。

5.2.5.2外加剂的应用除应符合GB50119的规定外,尚需符合下列规定:

a)外加剂品种与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和服役环境,通过试验确定;

b)减水剂宜优先使用高性能减水剂,且28d收缩率比不宜大于100%,泌水率比不宜大于60%,

含气量不宜大于3.0%;

c)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且应有良好的气泡稳定性;

d)配制有温控要求的混凝土,可掺入具有微膨胀、减少水化热等功能的外加剂;

e)由外加剂带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当量氧化钠计)不宜大于1.0kg/m3;

f)不同品种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矿物掺和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5

T/CSPSTCXXX—202X

5.2.6其他

5.2.6.1无机水性渗透结晶材料性能、施工和质量验收应遵守T/CECS848的规定。

5.2.6.2表面憎水材料宜选用辛基、异丁基等硅烷材料,结构的水平面宜选用液体渗透型,侧面或仰面

宜采用膏体渗透型;硅烷材料的性能应符合JTS/T209、JTG/T3310的规定。

5.3混凝土性能

5.3.1拌和物性能

5.3.1.1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工作性、施工性能等要求。

5.3.1.2有温控要求的混凝土入仓温度宜进行设计计算,并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未明确温控要求

的,入仓温度不宜大于30℃,夏季不宜大于35℃。

5.3.1.3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宜符合GB50476、SL654等规范的规定。没有抗冻要求

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宜达到2.0%~3.0%。

5.3.1.4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最大碱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

规定。

5.3.2力学性能

混凝土各个龄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5.3.3耐久性能

5.3.3.1抗碳化性能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宜符合表2的规定;长期处于水下或土中的混凝

土抗碳化性能不作要求。

表2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指标

加速碳化28d碳化深度

设计使用年限抗碳化性能等级

mm

100年T-Ⅳ≤10

50年T-Ⅲ≤20

5.3.3.2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5.3.3.2.1氯离子扩散系数

氯化物环境下重要的或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的配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氯离子扩散系数应符合设

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应符合GB50476或SL654等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或按表3的规定执行;长期

处于水下或土中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不作要求。

6

T/CSPSTCXXX—202X

表3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控制指标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0年

环境作用等级Ⅲ-D/Ⅳ-DⅢ-E/Ⅳ-EⅢ-FⅢ-D/Ⅳ-DⅢ-E/Ⅳ-EⅢ-F

84d龄期氯离子扩散

≤4.5≤3.5≤2.5≤5.0≤4.5≤3.5

系数(×10-12m2/s)

5.3.3.2.2电通量

氯化物环境下重要的或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的配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电通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未明确要求的应符合SL654等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或按表4的规定执行;长期处于水下或土中的混凝

土电通量不作要求。

表4混凝土电通量控制指标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0年

环境作用等级Ⅲ-DⅢ-EⅢ-FⅢ-DⅢ-EⅢ-F

56d龄期电通量

<1200<800<800<1500<1000<800

C

5.3.3.3抗冻性能

混凝土抗冻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应符合GB/T50476或SL654等相关行业标准的规

定。

5.3.3.4早期抗裂性能

混凝土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收缩率应满足设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宜满足表5的规定。

表5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与收缩率控制指标

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

72h收缩率180d干燥收缩率

mm2/m2

≤400≤300×10-6≤4.5×10-4

5.3.3.5密实性能

5.3.3.5.1混凝土密实性能用氯离子扩散系数或电通量表征,海洋氯化物环境、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

境下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或电通量应分别符合表3、表4的规定;一般环境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或

电通量宜满足表6的规定。

7

T/CSPSTCXXX—202X

表6一般环境混凝土密实性能控制指标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0年

环境作用等级Ⅰ-AⅠ-BⅠ-CⅠ-AⅠ-BⅠ-C

84d龄期氯离子扩散系数

——≤5.0≤4.5————≤5.0

(×10-12m2/s)

56d龄期电通量

<2000<1200<1000<2000<1500<1200

C

5.3.3.5.2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应符合GB/T50476或SL654等相关行

业标准的规定,且不宜低于P6或W6。

5.3.3.6表层混凝土抗空气渗透性能

采用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表征实体结构的表层混凝土抗空气渗透性能,宜根据表7确定表层混凝土

的抗空气渗透性能指标。

表7表层混凝土抗空气渗透性能控制指标

空气透气系数

等级

(×10-16m2)

K-Ⅲ0.1~1

K-Ⅳ0.01~0.1

K-V<0.01

6配合比与工艺设计

6.1基本要求

6.1.1应按照JGJ55、DL/T5330、SL/T352等行业标准进行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按照JGJ/T

283进行配合比设计,有抗冲磨要求的混凝土宜按DL/T5207进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参数应满足设计文

件以及相关行业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的规定。

6.1.2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结构型式、施工工艺、气候条件以及所选用的原材料等进行

设计,满足施工阶段拌和物工作性能和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体积稳定性能以及经济性等

要求。

6.1.3在选用原材料和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宜遵循低用水量、较低水泥用量和胶凝材料用量、水

胶比适当、较高体积稳定性能等原则,并遵守下列规定。

a)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较大紧密堆积密度和较低孔隙率下的级配,细骨料宜选用Ⅱ级配区。

宜掺用可降低混凝土早期水化热的外加剂和掺和料。

b)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宜采取改善粗骨料级配、提高掺和料掺量、

粗骨料用量、降低用水量和水胶比等技术措施,宜使用矿物掺和料混凝土。

c)有抗裂要求的结构部位混凝土宜进行抗裂性能对比试验。

d)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提高密实性能、耐久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为目标,在控制水胶比基础上采

取降低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中等及大掺量矿物掺和料配制技术。

8

T/CSPSTCXXX—202X

e)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宜经过现场试验验证后确定。

6.1.4结构混凝土应进行低渗透高密实表层混凝土施工工艺性设计。

6.2配合比设计

6.2.1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应采用施工所用的原材料。

6.2.2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能应根据结构型式、运输距离、浇筑工艺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等确定。钢筋密

集、不能实施振捣的部位,应降低粗骨料粒径、增加拌和物的坍落度,或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6.2.3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无泌水、离析等现象。

6.2.4混凝土最大用水量宜符合表8的规定。

表8混凝土最大用水量

最大用水量

kg/m3

序号环境作用等级

100年50年

1Ⅰ-A170180

2Ⅰ-B160175

3Ⅰ-C、Ⅱ-C、Ⅱ-D155170

4Ⅲ-C、Ⅲ-D、Ⅳ-C、Ⅳ-D150165

5Ⅲ-E、Ⅳ-E145160

6Ⅲ-F140150

注1:骨料的含水状态为饱和面干状态。

注2:使用机制砂时,最大用水量可在表列基础上增加5kg/m3~10kg/m3。

6.2.5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宜符合表9的规定。

表9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

胶凝材料用量

kg/m3

序号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

最小用量最大用量

1C250.50280340

2C300.45320360

3Ca30、C350.43350400

4Ca35、C400.40370410

5Ca40、C450.39390430

9

T/CSPSTCXXX—202X

表9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与胶凝材料用量(续)

胶凝材料用量

kg/m3

序号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

最小用量最大用量

6C500.36410450

7C550.34430480

8C600.32450500

注1:本表适用于粗骨料最大粒径为20mm的情况,粗骨料最大粒径增大时可适当降低胶凝材料用量,粒径较小时

可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

注2:带脚标“a”的表示引气混凝土。

6.2.6一般环境宜使用掺有矿物掺和料的混凝土;氯化物环境和化学侵蚀环境应使用矿物掺和料混凝

土;有温度控制要求的混凝土应使用矿物掺和料混凝土,且宜适当降低矿渣粉的掺量。矿物掺和料掺量

应根据试验确定,最大掺量宜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矿物掺和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和料最大掺量

序号环境作用等级水胶比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矿渣粉复掺粉煤灰矿渣粉复掺

>0.40305555154040

1I-B

≤0.40456565355050

>0.40304040152525

2I-C、II-C

≤0.40355050203535

>0.40305050203535

II-D、Ⅲ-C、Ⅲ-D、Ⅲ-E

3

Ⅳ-C、Ⅳ-D、Ⅳ-E、Ⅲ-F、Ⅳ-F

≤0.40355555204040

注1:复掺指混凝土中同时掺入粉煤灰和矿渣粉。

注2:混凝土中掺入石灰石粉作为掺和料,石灰石粉掺量应符合JGJ/T318的规定。

注3:混凝土中掺入天然沸石粉作为掺和料,沸石粉掺量应符合JG/T566的规定。

注4:混凝土中掺入钢铁渣粉作为掺和料,钢铁渣粉掺量应符合GB/T50912的规定。

6.2.7氯化物环境、化学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可复合掺入胶凝材料用量3%~5%的硅灰,或复合掺入

不大于胶凝材料用量10%的超细矿物掺和料,具体掺量宜通过试验确定。

6.2.8有较高抗裂要求的厚大体积结构混凝土,经试验论证后可掺入适量膨胀剂、纤维、水化热抑制剂

或者其他抗裂材料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配合比设计阶段宜根据GB/T50082、SL/T352的规定进行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和72h收缩率的对比试验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配合比。

10

T/CSPSTCXXX—202X

6.2.9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预防,应符合下列规定:

a)混凝土碱含量不应超过GB/T50733的规定;

b)结构混凝土采用的骨料具有潜在碱—硅酸反应危害时,应按GB/T50733的规定采取系列预防碱

—硅酸反应的技术措施,并应验证抑制措施的有效性。

6.2.10氯化物环境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阶段应制作试件按GB/T50082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检验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配值按式(1)计算。

Dcu,0≤Dcu,k-kσ(1)

式中:

-122

Dcu,0——混凝土的配制氯离子扩散系数,×10m/s。

Dcu,k——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未明确要求的,应符合SL654等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k——氯离子扩散系数保证率系数。当保证率为85%时,k值取1.04;当保证率为95%时,k值取

1.645。

σ——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标准偏差的统计值。σ宜按统计资料取值,若无近期混凝土

氯离子扩散系数统计资料,84d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标准偏差,C30及以下的混凝土取(0.3~0.4)

×10-12m2/s;C35~C50混凝土,取(0.2~0.3)×10-12m2/s。

6.3工艺设计

6.3.1一般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建筑物大气区主要结构构件,海洋氯化物环境、除冰盐等其他

氯化物环境D级及以上环境作用等级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可采用提高表层混凝土密实性、降低渗透性能

的施工辅助措施。

6.3.2施工辅助措施可选用混凝土中掺入超细矿物掺和料、表面内贴透水模板布、表面涂刷无机水性渗

透结晶材料、表面憎水处理。

6.3.3当环境作用等级为D级及以上,或施工环境恶劣(高风速、干燥环境等),或梁的底面、处于迎

风面时,混凝土结构可采用透水模板布。

6.3.4混凝土中可掺入纤维。合成纤维断裂强度不宜小于500MPa,初始模量不宜小于4.5GPa,断裂

伸长率宜控制在15%~30%,合成纤维其他性能应符合GB/T21120的规定。钢纤维性能应符合JGJ/T221

的规定。

7施工

7.1基本要求

7.1.1混凝土施工应符合JTG/T3650、SL27、SL677等行业标准的规定,并根据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

密实设计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实施。

7.1.2混凝土原材料贮存、计量、搅拌、运输以及浇筑、养护、保温应符合相关行业施工规范的规定,

并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7.1.3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施工要求应符合GB50119、JGJ/T178、T/CECS540、T/CECS474的规定。

7.1.4混凝土在运输、入仓和浇筑过程中不得加水;搅拌运输车装料前搅拌罐内应无积水或积浆。

7.1.5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浇筑完毕应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7.1.6混凝土中可掺入超细矿物掺和料,结构表面可涂刷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材料、表面憎水处理材料。

11

T/CSPSTCXXX—202X

7.2模板制作安装

7.2.1模板工程应按SL27、SL677等行业标准进行设计,模板及支架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应

满足施工要求。

7.2.2模板板面应光洁、平整、拼缝严密,不漏浆。不应使用吸水性较强的模板材料;不应使用影响混

凝土外观质量、胶凝材料水化的模板脱模剂。

7.2.3对拉螺杆孔眼直径不宜小于30mm,深度不应小于25mm。

7.2.4宜使用定型生产钢筋保护层混凝土垫块,垫块的强度、密实性能和耐久性能应高于结构本体;墩、

墙、板的垫块数量应不少于2个/m2;梁、柱的垫块数量应不少于4个/m2;垫块应安装牢固,用于绑扎钢

筋和垫块的钢丝丝头应向内设置,不应伸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7.2.5采用透水模板布增加表层混凝土密实性时,透水模板布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JT/T736的规定。

模板粘贴透水模板布施工方法见附录A。

7.3制备

7.3.1混凝土生产前应检查原材料备料情况,并与配合比试验用原材料品种一致,骨料宜仓储或有覆盖

措施。

7.3.2原材料贮存、计量、搅拌、运输应遵守GB/T14902、GB50164的规定。

7.3.3重要结构和关键部位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应检查原材料、配合比、计量、拌和物质量等。

7.3.4使用预拌混凝土时应根据GB/T14902的规定做好交货验收,核查送货单,目测检查混凝土拌和

物外观,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温度等。不符合要求以及有离析、泌水的混凝土不应入仓。

7.4浇筑

7.4.1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a)应根据待浇筑结构物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及浇筑量等制定浇筑工艺方案,工艺方案应对施工

缝设置、浇筑顺序、浇筑工具、防裂措施、保护层厚度控制等作出明确规定;

b)模板内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孔洞应堵塞严密;

c)模板、钢筋、止水、预埋件安装等工序质量应验收合格;

d)根据浇筑气候情况仓面宜采取遮阳、挡风、防雨、喷洒水雾等措施。

7.4.2墩、墙、柱、排架混凝土宜在一次作业中浇筑完成,浇筑过程中宜采取静置、复振、覆盖等措施,

应及时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止水片(带)和预埋件表面的砂浆。

7.4.3混凝土入仓浇筑遵守下列规定。

a)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低的坍落度。

b)入仓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超过1.5m时,应设置导管、串筒、溜槽等缓降设施;

混凝土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c)散落的混凝土不应用于结构浇筑;混凝土入仓后,应观察其均匀性与和易性,产生离析、粗骨

料堆叠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仓内泌水应及时排除,不应从模板上开孔排水。

d)混凝土浇筑应保证均匀性、连续性和密实性,控制浇筑速度,结构突变部位、水平止水片(带)

下部等部位混凝土浇筑宜设置静置、复振等措施;分层浇筑坯层厚度不宜超过表11的规定,且

最大坯层厚度不应大于50cm。

12

T/CSPSTCXXX—202X

表11混凝土浇筑坯层厚度

浇筑坯层厚度

振捣方式

mm

插入式振动器300

附着式振动器300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50

表面振动器

配筋较密时150

注:可根据结构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浇筑厚度。

7.4.4现浇混凝土结构宜一次浇筑完成;确需分次浇筑时,在下次混凝土入模前,应清除粘附在钢筋和

模板表面的水泥砂浆,结合面应凿毛清理干净,并宜保持湿润。

7.4.5混凝土振捣遵守下列规定:

a)混凝土入仓后先平仓再振捣,不应以振捣代替平仓,不应利用振动器使混凝土在仓内流动或运

送混凝土;

b)混凝土入仓后应立即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以混凝土无显著下沉、表面泛浆、基本无大气泡逸出

为准,防止欠振、漏振或过振;

c)振动器不应直接接触模板、透水模板布、钢筋、预埋件和止水材料;

d)止水片、止浆片、钢筋密集、模板角落以及振动器不能达到的部位应仔细振捣,必要时辅以人

工捣实。

7.4.6当混凝土浇筑到顶面时应及时抹平、压实、收光、覆盖,终凝前抹面不宜少于2次,抹面前应刮

去浮浆;不应通过洒水辅助抹面;顶面混凝土因沉降、塑性收缩产生的裂缝或裂纹,应及时处理。

7.4.7低温季节应按GB50666、DL/T5144、SL677等标准的规定进行混凝土施工,并需采取下列措施:

a)混凝土浇筑宜安排在气温较高时段进行,防止遭受寒流、风雪和霜冻袭击;

b)宜采取对拌合水、骨料加温的方法提高混凝土出机温度,混凝土拌合物入仓温度不宜低于5℃,

不应低于0℃;

c)混凝土宜采用带模养护、蓄热养护,结构混凝土强度低于10MPa时保温措施不应撤除;

d)遭受寒流袭击、气温陡降、大风天气以及结构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0℃、表面与环境温差大于

15℃、混凝土强度低于5MPa以上等情况下不应拆模;

e)拆模后混凝土应及时覆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的70%时,可撤

除养护措施。

7.4.8高温季节应按GB50666、GB50164、DL/T5144、SL677等标准的规定进行混凝土施工,并需采

取下列措施。

a)宜采取遮阳、喷淋、风冷等措施降低骨料温度;搅拌混凝土时可采用冷水或掺冰屑降低拌和物

的温度。

b)混凝土入仓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明确要求的,不宜高于30℃,且不应高于35℃。

c)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冷却水管进行初期冷却。

d)仓面宜采取喷雾等措施。

7.4.9宜避免在雨天浇筑混凝土,有抗冲磨和抹面要求的混凝土不应雨天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如遇下雨

应执行GB50666、DL/T5144、JTS202、SL677等标准的规定。

13

T/CSPSTCXXX—202X

7.5养护

7.5.1混凝土养护应包括终凝前暴露表面养护、带模养护和拆模后的保温与保湿养护,应根据GB50476、

SL677等标准的规定编制养护方案,并有效执行。混凝土养护尚需遵守下列规定。

a)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对暴露表面加以覆盖,应避免仓面积水、阳光暴晒。

b)养护期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可选用覆盖保湿、蓄水、浇水、喷淋洒水、喷雾

等养护方式;矿物掺和料混凝土连续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1d,矿物掺和料掺量少于30%(含

水泥中的混合材)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c)气温低于5℃时,应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d)在多风、高温环境下暴露表面宜采用喷雾或喷水分蒸发抑制剂养护,水分蒸发抑制剂性能应符

合JG/T477的规定。

7.5.2墩、墙、柱等宜优先采用带模养护,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50年和100年的混凝土带模养护时

间分别不宜少于7d、10d、14d;低温、干燥或大风环境下宜推迟拆模;带模养护期间宜松开模板补充

养护水。

7.5.3混凝土拆模后湿养护遵守下列规定。

a)新拆模的混凝土表面不应浇凉水。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相差不宜大于15℃。

b)可采取蓄水、包裹、覆盖、喷涂养护剂、喷淋、喷雾等保湿养护方式,养护期内混凝土表面始

终保持湿润,不应形成干湿循环。

c)采用喷涂养护剂养护时,应通过试验检验养护剂的保湿效果;混凝土养护剂性能应符合JC901

中一级品的规定;不应使用对混凝土表面有污染的养护剂;夏季阳光直射的部位不应使用养护

剂。

7.5.4混凝土保温养护遵守下列规定:

a)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覆盖保温蓄热养护措施,不应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b)混凝土保温材料可采用塑料薄膜、土工布、复合土工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必要时可搭设

挡风保温棚。

7.6裂缝控制

7.6.1下列情况宜增加构造措施:

a)形状、刚度突变的部位宜配置构造钢筋或采用圆角、折角等构造措施;

b)墩墙侧面、梁类构件侧面、厚度大于40mm的保护层中等容易引起收缩变形积累的部位,宜增

加抵抗收缩构造钢筋或钢筋网片。

7.6.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防遵守下列规定。

a)施工前宜对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温度应力进行试算,按照GB50496、JGJ/T317、SL27、

SL677等标准的规定,确定温控指标;制定温控施工方案,宜采取控制入仓温度、冷却水管降

温、保温养护、降低外约束等温控措施。

b)夏季采取加入低温水或冰屑、风冷骨料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混凝土入仓温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设计未明确的,入仓温度不宜高于30℃,夏季不应高于35℃。

c)适当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及时保温、保湿。

d)现场宜自动监测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时,应及时

调整温控措施。

7.6.3混凝土表面浅层裂缝预防遵守下列规定。

a)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安装负偏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可在保护层内增设抗裂

措施。

b)大风天气宜设置挡风设施。

c)控制浇筑速度,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大于0.6m/h;混凝土浇筑到水平止水片(带)、

孔洞下口、结构截面突变等部位后宜采取静停1h左右、复振等措施。

14

T/CSPSTCXXX—202X

d)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应避免仓面积水,阳光曝晒;表面应及时覆盖,或喷涂水分蒸发抑制

剂、喷水雾养护。

e)混凝土顶面应及时抹平、压实、收光,终凝前抹面不宜少于2次。

f)延长带模养护时间,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炎热、大风、干燥季节,拆模后应及

时采取防止表层失水措施。

7.6.4施工缝预防遵守下列规定。

a)需分次浇筑的,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设置施工缝。

b)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将接缝面的光滑表层、松弱层、浮浆层凿除,并清理干净。

c)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表面宜做成凹形、凸形或沿中心线设置刚性止水带;

d)施工缝表面宜保持潮湿状态7d以上,直至浇筑新混凝土。

e)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应在底部浇筑一层厚度不大于30mm的去石砂浆,或厚度不大于250mm粗

骨料用量减半的混凝土。

7.7表面涂刷无机水性渗透结晶材料

7.7.1为封堵表层混凝土毛细孔通道和修复缝宽不大于0.2mm的浅层裂缝,可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无机

水性渗透结晶材料。

7.7.2无机水性渗透结晶材料施工和质量验收应遵守T/CECS848的规定。

7.8表面憎水处理

7.8.1氯化物环境、环境作用等级在D级及以上的,混凝土表面可采用憎水处理。

7.8.2涂装施工前,应对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露石、附着物、油污等进行处理,处理后的表面应平整。

7.8.3涂装施工时混凝土的龄期不应少于28d,或混凝土修补后不应少于14d。混凝土表面应保持干

燥,采用洁净水冲洗表面后应自然干燥不少于72h。有雨或有强风或强烈阳光照射时不应进行硅烷涂刷

施工,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在5℃~45℃之间。

8质量检验与评定

8.1基本要求

8.1.1混凝土质量检验应符合GB/T14902、SL677等标准的规定。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