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ACiS就餐
P
团体标准
T/XXXXXXXX—2021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指南
EngineeringTechnicalGuideforUndergroundWastewaterTreatmentPlant
(征求意见稿)
××××-××-××发布××××-××-××实施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发布
1
1总则
1.0.1为贯彻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合理开发利用城市空间,提升环境效能,
规范地下厂建设及运维,特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及环境设施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
维护。
1.0.3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及环境设施综合体的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2基本规定
3.0.1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应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稀缺程度、环境空间受限条件、社会环境
敏感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工程投资效益等因素:
1总体布局应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给排水专项规划及城市地下空间等相关规划保持一
致;
2空间布局应与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景观设计、地上空间利用、城市开发有机结合。
3降低污水处理厂的邻避效应,宜配套建设服务周边的设施。
3.0.2地下式污水厂处理设施设备及配套的安全及职业卫生设施设备需确保使用安全、运行
方便并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特点。除主要的配电及控制区域外,应按照无人值守、
定时巡检的要求建设。运行中一旦发现设施损坏应及时检修。
3.0.3工程设计中宜采用BIM技术,具备碰撞检测、三维管线综合、竖向净空优化等功
能;运维管理实现三维模型浏览、移动端运维APP、综合监控管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定点维修管理、巡检管理、保养管理、应急管理、资料管理等功能。
5
3场地与布局
3.1一般规定
4.1.1应视地上空间的利用形式、投资成本、工程地质等综合确定采用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
污水处理厂,宜优先选用半地下式。
4.1.2厂区占地应按项目规模、进出水标准、处理工艺等综合确定,实际用地面积指标可按
0.4~0.6㎡/(m³/d)处理水量控制,当地形不规则时,可适当放宽;
4.1.3当可用地面积较小或处理水量增长较快时,箱体近远期建设宜采用土建一次建成,设
备分期安装的形式。
4.1.4箱体操作层及地上建筑物应按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划管理规定计入容积率。
4.1.5地下污水厂顶部宜按周边开发及规划要求建设环境设施综合体,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宜按照公园绿地、体育设施、社区配套设施或其他市政公用设施及商业开发等形式建
设,不应按照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疗机构等建设;
2宜按照全部或部分对外开放的形式设计建设;
3应配备独立的进出口,且不应与污水厂共用;箱体的主出入口不应设置在环境设施综
合体的开放区域,疏散口等设置在开放区域时,应配备专供操作管理人员使用的门禁装置;
4地下空间不应设置在箱体下层及箱体之下,其地下空间应与箱体有明确的土建分割,
且宜分别设置独立的疏散通道;
5应与污水处理厂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并尽量与污水厂同步建设;
3.2厂址与总平面
4.2.1地下式污水厂的厂址选择应结合防洪标准、并综合考虑收水区域内的管道敷设、地面
标高及地形、周边环境、土地多目标用途、再生水利用条件等。
4.2.2厂址应严格避开建筑抗震危险地段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抗震烈度不低于8度时,厂址应避开发震断裂的主断裂带。
2当场地地基存在湿陷、液化、震陷等情况时,应采取可靠的地基处理措施。
4.2.3地下式污水厂与环境敏感区的距离可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其除臭排风口的位置宜
控制距环境敏感区的距离不低于100米。
4.2.4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地形地貌、厂区周围环境和处理工艺以及进、出水位置等条件,保
证整体布局合理、生产管理方便、连接管线简洁的基本原则下,做到美观、实用、经济。
4.2.5厂区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施宜集中布置在地上区域,其位置宜位于夏季主导风向
的上风向。
4.2.6部分处理单元可结合环境设施综合体的建设及周边环境要求布置在地上区域:
1地上布置的处理单元不应位于开放区域,并确保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入;
2高压变电站宜布置在地上区域,深度处理等环境较好的处理单元及设备设施较多的处
理单元可视具体情况布置在地上区域;
3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处理单元,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处理单元及涉及易燃易爆物品的
处理单元均应布置在地上区域;
4地上区域布置的处理单元,其建筑风格及外观等应与周边环境和环境设施综合体协调
一致;
4.2.7污水厂内可根据需要,在适当地点设置堆放材料、备件、燃料和废渣等物料及停车的
场地,并宜与地上综合利用相协调。
3.3箱体总平面
4.3.1箱体是各个单元的有机组合体,宜根据工艺处理单元要求分区分组、形状宜布置为长
宽比较小的矩形。各区域布置应尽量集约、减小占地面积及处理单元之间连通管渠长度。
4.3.2箱体布置应综合结构柱网布置、伸缩缝设置、建筑防火分区设置、交通需求及疏散楼
梯间要求、防排烟要求等统一考虑。
4.3.3鼓风机房、加药间、除臭设施、配电站、控制室、通风机房等设备较多的房间和需要
经常操作巡视的设施均不应放置在箱体下层。膜设备间等需放在箱体下层的设备区域应与下
6
层其他区域有明显隔离,且底板标高宜高于其他区域0.5m以上。
4.3.4预处理及污泥处理、外运区域等臭气浓度较高的区域应独立设置并做好密封措施,通
风机房及除臭滤池的设置等均应分区分散,便于收集和排放管道连接。
4.3.5箱体内变电站的设置应靠近负荷中心,减少电缆等的敷设长度。
4.3.6当采用半地下的布置形式时,干污泥储存设施应尽量设置在箱体外侧。外运通道应尽
量独立设置,不与箱体主车道交叉。当采用全地下布置形式时,干污泥储存设施应尽量靠近
箱体车道,便于运输。污泥外运区域应做好密封及除臭措施。
4术语
2.0.1地下式污水处理厂undergroundwastewatertreatmentplant
将全部或大部分污水处理单元组团集约布置形成多层箱体,并将箱体整体或部分置于地
坪以下的布置方式。操作层分为全地下式和半地下式。
2.0.2箱体boxbuilding
主要处理建构筑物组团集约布置形成的多层结构整体。
2.0.3构筑物层structurelayer
处理构筑物及连接管廊等组成的空间,一般包括各处理构筑物、构筑物之间的联通管廊
间及少量处理单元置于底层的设备间。
2.0.4操作层operationlayer
构筑物层与箱体顶板之间的运维检修空间。包括鼓风机房、变电站等建筑物区域及池体
上部构筑物区域。
2.0.5环境设施综合体environmentalfacilitycomplex
位于箱体之上及周边区域的景观及公共设施的集合体。
2.0.6全地下污水处理厂fullyundergroundwastewatertreatmentplant
箱体内操作层地面标高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者。
2.0.7半地下污水处理厂semi-undergroundwastewatertreatmentplant
箱体内操作层地面标高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不大于操作层平均净高1/3者。
2.0.8箱体主通道mainpassagewayoftheboxbuilding
箱体内可满足消防、污泥运输、药液运输、安装检修等使用的连通室外的车行通道。
7
4.1箱体竖向设计
4.4.1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箱体的竖向设计宜充分利用地形并与环境设施综合体及景观要求相
协调,兼顾经济节能、土方平衡尽量减少埋深;
4.4.2水处理构处理单元应尽量布置在箱体下层,操作层布置建筑物及设施单元。操作层的
高度应结合消防要求及设备运输、吊装和检修要求,管线敷设情况,运行操作要求综合确定,
除局部特殊位置外,其梁下净高度不应小于4米且不宜高于6米。
4.4.3构筑物竖向设计应充分考虑各处理构筑物和连接管渠的水头损失和设计标高,并按照
溢流要求留有超高;
4.4.4总出水管道设计应顺畅,并装有截断防倒流设施,不受洪水顶托;
4.4.5操作层地面标高应尽量统一,避免出现较大的起伏,当有不同的地面标高时应采取合
理顺畅的交通措施。
4.2箱体通道设计
4.5.1应设置主通道、设备安装通道和巡视通道以及满足消防要求的疏散通道。保证施工期
设备安装及运营期设备检修的方便。
4.5.2车行通道可作为箱体内主通道,车行通道应满足消防要求及设备安装运输要求、药剂
污泥运输要求:
1主通道应采用双向车道,其净宽度不应低于6米,净高度不应低于4米;
2转弯半径不宜小于7米,转弯段不宜设置坡度,当必须设置时,坡度不宜大于8%,
直行段坡度不宜大于10%;
3主通道应至少有2个出口与箱体外相连。
4主通道与地上部分的连接道路宜位于地上部分管理区中,且不与对外开放区域交叉。
5主通道应按重载路面设计,路面应耐磨防滑,设计车辆载重应不低于30t。
【条文说明】主通道主要供污泥、药剂等物料运输使用并满足消防要求,需要用重载货
车和消防车通行,故应有合理的转弯半径及坡度,如果车道足够宽,转弯半径可视情况减小,
满足通行车辆转弯的需求即可。
4.5.3主要设备与主通道之间宜规划设置叉车通道,并充分考虑设备荷载。
4.5.4箱体主通道与地上部分的连接道路应位于地上部分管理区中,不与对外开放部分交叉。
4.5.5操作层与下层管廊间及顶板层之间应有顺畅的交通联系,并满足人员疏散及巡检要求。
8
5系统与工艺
5.1一般规定
5.1.1地下式污水厂系统与工艺选择应立足安全可靠并结合箱体的布置形式优化处理单元的
选取。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并尽可能提高箱体内空间的利用率。
5.1.2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设施应确保安全稳定:
1应至少设置两条可独立运行的处理线,确保主要处理单元检修时,其短时处理流量不
低于设计规模流量的75%。
2应配备进水安全措施、出水强排设施及构筑物溢流措施;并应充分考虑事故时的检修
措施;
3大型设备应配备合理的吊装设施,水下设备应在操作层内设计完善的安装和检修空间
及预留孔、观察孔等。
5.1.3土建设施宜视实际情况适当预留提标改造的空间。各项参数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水质水
量的变化。
5.1.4各处理段及设备设施均应考虑较好的密封形式,并在设计中密封完善,以达到较好的
封闭除臭效果。
5.1.5宜在各构筑物设置满足设备检修要求的盖板或其余形式的密封板等,并应设置方便运
行观察的小型盖板或透明密封。
5.1.6箱体顶板悬挂的设备及管道等应有完善的检修措施,建议按实际情况增设升降机及检
修爬梯;
5.1.7位于池体及下层管廊中的预埋件、紧固件等宜采用不锈钢材质,池体中的栏杆、梯步
应采用不锈钢及以上材质,暴露于易腐蚀环境中的管道宜采用不锈钢或塑料材质;
5.1.8电气设备外壳、桥架、支吊架等均应采用防腐材质。
5.2工艺设计
5.2.1预处理单元
1地下式污水厂宜设置三道进水格栅
1)当采用AAO工艺时,格栅的间隙可分别设置为20mm、6mm、3mm;
2)当采用MBR、BAF等工艺时,可视具体工艺段要求设置精细格栅;
3)设置在泵后的格栅均应配套相应的溢流及超越设施;
4)格栅应充分考虑安装及检修通道,必要时可在箱体顶板预留可开启盖板。
2地下式污水厂除砂单元宜采用曝气沉砂池或其余高效除砂形式,当采用曝气沉砂池时,
刮砂设备宜采用链条式刮砂机、螺杆除砂机或桥式水下刮砂机等密封较好的形式;
3初沉池的设置需根据进水水质特点具体分析。建议进水中SS≥200mg/L的污水厂设
置初沉池,初沉池宜采用矩形平流沉淀池
4预处理区域的栅渣、废砂等不便转运时,应考虑增设转运装置,并确保栅渣运输通道
通畅。
5.2.2二级处理单元
1地下式污水厂主要采用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AAO及各类变种工艺、MBR、MBBR、
BAF工艺等;
2当生物处理工艺采用AAO布置形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池体应采用廊道式设计,结构柱网应落在生物池池壁;
2)多段AO或其他改良AAO需能对各段的进水流量进行调控,宜设配水装置;
3)生化池设计污泥浓度宜不高于4000mg/L;
4)生物池水深宜选用6-8米,如用地条件允许,生物池水深应结合结构计算及总体
投资确定;
5)好氧段应设置易开启观察孔以随时掌握曝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可视实际情况设
置巡检机器人;
6)生物池曝气器应可靠耐用,曝气管材宜选用SS304管材;
3当采用BAF工艺时,整体布置应兼顾柱网设计和底板标高,宜将底板标高相差较小
9
的处理单元组团布置;
4当采用MBR工艺时,膜通量设计宜取11-15L/m2•h。
1)膜池的间距应与柱网尺寸结合;
2)宜设置单独的膜清洗池;
3)膜池上部空间需考虑膜组件的吊装,当膜池数量较多时,膜组件的吊装不宜采用
S型单轨电动葫芦的形式;
4)膜池应设置可开启的密封盖板;
5)膜清洗药剂应单独存放并满足化学药剂的存放及使用要求。
5当鼓风机房设置在箱体内部时:
1)曝气鼓风机应选择设备体积小、噪声低的设备;
2)鼓风机进风塔宜设置在箱体外部,当必须设置在箱体内部时,应与箱体内的通风
系统相结合;
3)鼓风机房应单独设置排热设施及降噪设施,所有外露空气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
4)出风管设置应保证各系列曝气均匀,曝气段风量应该有调控设施。
6设置在箱体内的碳源投加间宜采用液态乙酸钠或葡萄糖,禁止将甲醇投加间设置在箱
体内;
7不同类型的药剂储罐之间应采取有效的物理隔离措施,箱体内设置的加药间宜将进药
口延伸至箱体以外;
8二沉池应采用矩形二沉池形式,其单格宽度不宜大于8米,长度不宜大于80米,当
设置多格时,应确保进水配水均匀;
1)当采用周进周出沉淀池时,最大流量表面负荷应≤1.5m3/m2•h;
2)当采用平流沉淀池时,最大流量表面负荷应≤1.3m3/m2•h;
3)占地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双层沉淀池;
4)二沉池需做最大固体负荷校核;
5)需设置自动撇渣设施,渣水宜排入预处理系统
6)沉淀池出水区域应设置易开启的盖板,可采用玻璃钢或有机玻璃滑动盖板的形式;
5.2.3深度处理单元
1深度处理工艺应选择操作方便、运行安全的工艺,深度处理段设置在箱体内时,需充
分考虑设备的安装、检修设施并应与结构柱网充分结合;
2宜单独设置混凝沉淀或气浮工段;
3宜设置单独的计量设施;
4滤池宜设计为恒水位运行,控制单元应设置在操作层;
5滤池反冲洗风机及反冲洗水泵应放置在密闭的空间,反冲洗设备及管道均并采取有效
的降噪措施;
6滤池冲洗水宜回流至预处理或二级处理工段,不宜直接回流至中间提升泵房;
7当采用臭氧氧化工艺时:
1)臭氧制备间不应设置在地下;
2)采用半地下布置形式时,臭氧制备间可设置在半地下式操作层的箱体靠外墙处;
3)臭氧接触池设置在箱体内部时需与其余处理单元分开设置并应将呼吸阀采用管道
连接后伸到箱体外部的安全地带;
8宜采用紫外线或成品次氯酸钠消毒的形式,也可采用紫外线和次氯酸钠联合消毒
1)次氯酸钠加药储存设施放置于箱体中时,其储存浓度不宜大于5%;
2)禁止将现场制备次氯酸钠的设施设置在箱体内。
5.2.4污泥处理处置段
1污水处理厂内的污水处理处置工艺应视污泥的出厂要求、进泥泥质等综合确定,工艺
的选择应注重其安全性、臭气处理难度及占地面积等因素;
2当污泥处理处置工段需设置在箱体内部时,宜满足以下要求:
1)当出泥含水率要求为80%时,宜采用离心浓缩脱水设备;
2)当需达到40—60%含水率时宜采用低温干化及真空板框等工艺;
3)当出泥含水率要求小于30%时,其污泥处理设施不应置于全地下箱体中;
3污泥焚烧、厌氧硝化等设施不应布置在箱体中;
10
5污泥产生及处理处置、干污泥储存、泥车运输全环节均应采取合理有效的密闭措施并
确保污泥处理存放区域负压状态,防止臭气溢出;
6脱水后污泥应设计应急储存设施,设计储存时间不宜低于2天,实际储存时间不宜超
过3天;
7地上部分污泥运输路线不应穿过顶层开放区域或环境设施综合体内部。
5.2.5其他
1所有池体均应考虑全池放空措施
1)生物池等大容积池体,应采用池底放空管及移动放空泵相结合的形式;
2)放空废水池的容积及放空泵的参数等建议按照最大池体的排空时间12~18h设计;
3)放空废水池的顶标高应不低于操作层地面标高;
4)构筑物放空与生产废水回流管道宜分别设置。
2设有竖向流的处理单元需设置排气孔,且直径不宜低于100mm;
3工艺及放空等管道竖向弯折处顶端宜设置排气阀;
4运行水位以下的阀门宜设置手动或防水防潮电动;
5操作层主通道及构筑物管廊内均应设置排水沟及排水设施。
5.3电气设计
5.3.1工程负荷等级应为二级负荷,应采用两路及以上电源供电,两路电源一用一备,或同
时工作、互为备用。每路电源均可承担全部二级负荷的供电。特别重要的负荷,应配备应急
电源。
【条文说明】特别重要的负荷主要指速闭闸(阀)门、防淹没设置的排水泵等。
速闭闸、阀门分别依靠自重和液压装置动作,二次控制回路可采用EPS作为应急电源;
防淹没设置的排水泵通常功率较大,宜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
5.3.2变配电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总变电站设施宜设置在地上,便于设备维护、运行管理;
【条文说明】污水厂总变电站通常有人值守,设置在地上,环境较好,便于运行管理,
设备维护,供电可靠性更高。
2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
【条文说明】变配电所靠近负荷中心,可节约电缆,并减少损耗。
3变配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负荷性质、用电容量、运行维护要求等因素,合理确
定设计方案,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4变压器宜单独设置变压器室。
5变配电所内不应有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
6变配电所内配电柜电缆进出线宜选用下进下出的方式,房间内设置电缆沟,电缆沟深
度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需要。
【条文说明】配电柜若上出线,柜体防护等级难以达到IP41,因此建议选用下进下出
的方式。
7带有变频、软启动器及其它易腐蚀器件的电控箱柜宜放置在配电间内。
【条文说明】地下厂环境潮湿,空气中存在腐蚀性气体,电气易腐蚀器件若放置于现场,
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
5.3.3电气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变压器应选择干式变压器、气体绝缘变压器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变压器;
2高、低压配电柜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41;
【条文说明】地下厂屋面多有覆土,并有绿化。考虑施工质量、防水材料寿命等因素,
变配电所屋顶存在漏水的可能,建议高、低压配电柜防护等级不低于IP41。
3环境潮湿场所的电气设备宜装设温湿度控制装置。
4额定电流100A及以下电控箱、配电箱等箱体宜选用聚碳酸酯材质。当选用不锈钢箱
体时,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55,防腐等级不宜低于WF1级。
5.3.4防雷接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应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要求,并在故障时保障人身和电气装置的
11
安全;
2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共用接地装置电阻值不宜大于1欧姆。接地装置可利用建
筑物基础钢筋网,低压系统接地形式宜采用TN-S。
3箱体的防直击雷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箱体结构顶不高于室外地坪时,可不设置防雷设施;
2)箱体结构顶高于室外地坪且顶部有覆土时,箱体顶可不设置防雷设施,女儿墙需
设置防雷设施;
3)箱体结构顶高于室外地坪且无覆土,以及突出箱体的楼梯间、通风塔等部位宜根
据年雷暴日设置防雷设施。
5.3.5其它要求:
1箱体内变配电所室内地面应高于室外150mm以上。
2箱体内变配电所顶部不应设置采光天窗。
3箱体内变配电所、配电室等安装配电装置的房间不应设置在结构后浇带、伸缩缝、施
工缝等易漏水位置。
4变配电所内应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保证室内始终处于正压状态。
5变配电所需设置除湿或空调设备。
6变配电所室内通风管道不得安装在设备顶部。
【条文说明】避免管道产水冷凝水,造成电气设备故障。
5.4自控设计
5.4.1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宜选择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及仪表,在线监测污水处理厂的实时运
行动态。并配备安全监控及智慧管理设施,保证污水厂的运行安全。
【条文说明】依据《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标准》(CJJ∕T120-2018),在
此基础上,对不同设计规模、处理工艺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立自动化系统或智慧化管理系
统,提升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5.4.2自控系统宜设有中央控制室和现场分控站。现场控制站为“无人职守”工作模式,中
央控制室对全厂实行全自动化运行控制和管理。采用冗余环形拓扑结构,构成工业以太网的
分布式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5.4.3自动化系统由现场检测执行级、区域控制级、中央监控管理级组成的三级计算机分散
控制系统。控制方式分为手动控制、遥控控制、自动控制。
5.4.4在线式智能仪表应具有在线式连续检测、自动运算、线性校正、自动温度补偿、现场
数字显示、故障诊断、传送标准的模拟、数字信号等智能化功能。
5.4.5应设置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监控中心宜设在中控室,并配备监控工作站。宜在污水处
理厂各生产区域、重点设备区域设置视频摄像机,在厂区人流与物流的主要出入口设置电视
监视系统设备。
【条文说明】依据《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T50115-2019)和《视频安防监控
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15),结合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特点,建设视频监控系
统。利用图像资源及时监视生产工况,及时发现和排除生产事故隐患,保障人身和设施安全,
提升视频监控系统在生产和管理的应用水平。
12
6建筑与结构
6.1一般规定
6.1.1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结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
6.1.2箱体结构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抗渗等级
不应低于P8。
6.1.3底板及池壁设计应考虑池内水的最不利工况,包括池外有土、池内无水工况;池外无
土、池内有水工况;单格、部分格有水,其他处无水的情况。
6.1.4箱体结构设计应重点考虑水平力的传递,楼板等水平传力构件宜连续,箱体结构外壁
处等水平传力构件不连续时应采取有效加强措施。
【条文说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受到的水平力很大,其中包括永久作用的土侧压力、构筑物
内水压力;可变作用包括地下水的侧压力等。通过连续的水平传力构件,主要是楼板、屋面
板等,将水平力传递,避免其对结构产生过大的附加内力。
6.1.5箱体结构钢筋应采用HRB400级钢筋,梁、柱、斜撑等构件,应采用满足抗震性能的
HEB400E级钢筋。
6.2建筑设计
6.2.1总体布置
1建筑布置应充分考虑工艺流程的顺畅性,物流、人流、车流等流线应专向设计,尽量
分离,避免交叉。;
2设置在箱体顶部的生产管理建筑物宜设置垂直交通与地下箱体相连;
4箱体顶部采光带(窗)、进排风口及疏散楼梯间等地面建构筑物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减少对地上景观的影响;
5箱体顶部采光带(窗)、进、排风口、吊装孔等周边宜设置防止人员靠近的隔离措施,
可采用绿化软隔离或周边设置景观围栏;
6箱体顶部楼梯间疏散口及其他建筑物的地面标高应至少高于室外标高300mm;
7箱体操作层可适当利用,可考虑环保教育、宣传展览等功能。
6.2.2室内环境
1箱体内墙及顶棚材料应采用防火、防潮、耐久、易清洁的装修材料,地面应采用防滑、
耐磨材料。所有内装材料均需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的规定。
2建筑室内应尽量满足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风要求。不能满足自然通风的房间应采用机械
通风保证室内环境流通,控制室内湿度增高。
3噪声较严重的房间,应根据噪声来源进行相应的隔声防噪设计。
6.2.3防水设计
1箱体顶板防水层应满足一级防水设防要求,若顶板设置种植,则必须设置耐根穿刺防
水层;
2箱体顶板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500mm;
3箱体底板、侧壁防水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6.2.4排水设计
1箱体顶部雨水收集与处理宜结合城市建设相关规范要求设置设置透水铺装、植草沟、
生态树池等海绵设施。
2箱体种植顶板排水坡度宜为1%-2%或采用虹吸排水、分区排水,确有困难时可按
0.3%-0.5%;当种植土达到2米时可不考虑排蓄水措施。排水管与新植乔木的水平距离不宜
小于1.5m,与现状乔木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m。
【条文说明】因地下箱体面积一般很大,完全按照种植屋面的排水坡度计算则找坡层厚
度较大,故结合国内外先进案例适当放宽了顶板的排水坡度。
3排蓄水层一般选用成品排(蓄)水板,级配碎石、卵石、陶粒等,排蓄水层上应设过
滤层。
13
6.3结构设计
6.3.1基坑支护
1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箱体基坑形式可采用放坡开挖、土钉墙、悬臂支护、外锚式支护、
内撑式支护等
1)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
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安全性及工期等选取适宜的基坑形式。
2)在工程所在地允许的前提下,基坑宜优先考虑锚索支撑体系;
3)当必须采用内支撑支护体系时,格构柱应规避结构池壁、柱、主梁、预制构件等,
基坑设计应与结构设计相结合,结构设计应为基坑设计提供换撑构件等。
2箱体结构复杂,支撑设置高度应结合地下箱体梁板结构标高设计,并合理设计拆除工
况。
3基坑支护与箱体之间的净空宜不小于1.5m,当支撑腰梁较大时应适当放宽。
4基坑围护宜考虑封闭止水措施。采用排桩等不连续支护结构时,宜根据情况设置止水
帷幕,桩间土体应采取挂网喷锚进行防护。
【条文说明】基坑支护属于岩土设计范围,区域差距很大。基坑支护形式宜有限选择当
地有成功经验的体系。结合地下厂宽大基坑的特点,同时考虑水工构筑物结构的复杂性,对
基坑支护选型提出建议,外锚系统基坑可以形成敞开式基坑,对地下厂施工较为有利;同时
对支撑梁、格构柱布置提出了要求。地下箱体与维护体系之间的空间为有限空间作业,一般
还有支撑腰梁占用一定的空间,在这里需要施工外脚手架、支设外模施做防水等工序,空间
较小不利于安全和施工便捷性,太大又不具有经济型,因此对空间间距给出了合理建议1.5m,
用于参考,施工时还应考虑合理的施工偏差。
6.3.2结构超长设计
1箱体结构的超长设计应用伸缩缝将超长池体分割,需严格控制每块的长宽。
2应采取“抗放结合”处理温度应力,伸缩缝和膨胀加强带相结合。
3箱体结构长度不超过150m的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或箱体结构长度不超过100m的半
地下污水处理厂可设置膨胀加强带或者后浇带等应对超长问题。后浇带或后浇式膨胀加强带
的间距一般不超过60m。
【条文说明】在当地有可靠的经验及相似案例的情况下,上述长度可进一步放宽。当箱
体过平面尺寸过长时,需设置伸缩缝来分割结构单元。此时,建议采取伸缩缝与超长设计相
结合的方法,伸缩缝分割的每个结构单元不超过上述数值。建议在伸缩缝中设置了滑动传力
杆,建议采用天然橡胶制成的钢边止水带。
4超长设计的结构应掺加混凝土添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性能;池高中部加密
水平钢筋间距;伸缩缝、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或后浇带为界分仓浇筑;提高水平钢筋的配筋率,
并采用细筋密布的形式,满足配筋率要求时优先选择较细钢筋较小间距布置。
【条文说明】施工缝内橡胶材料使用年限较钢筋砼结构短,而且施工缝处钢筋很密,对
施工要求较高,故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超长设计。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结构在使用中
温度作用较小,需要解决好施工阶段混凝土收缩的问题,因此温度区间可以放大。当有可靠
经验及材料体系支持时,温度区间长度可以进一步放大。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温度作用较全
地下式污水厂明显,温度区间超长不宜过多。
6.3.3柱网需与工艺构筑物池壁协同布置。建议柱间距可设置在6m左右。尽量杜绝独立柱
出现在水处理构筑物内部;尽量避免柱凸出水处理构筑物池壁;在干式工艺单元中,柱可结
合工艺要求设置在工艺单元内部。
6.3.4桩基础设计
1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中常用的基桩类型有钻孔灌注桩、长螺旋成孔压灌混凝土桩、预应
力混凝土空心桩、预制方桩等,宜根据项目实际需求选用适宜的基桩。
2当承台底不存在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宜考虑
承台效应以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3当桩基础穿越液化土层时,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应进行折减。液化土和震陷软土中桩
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
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均应加粗加密。
14
6.3.5底板设计
1箱体底板设计应将底板上皮标高统一划分区域。当底板上皮标高低于工艺要求的标高
时,采用架空、素混凝土回填等方式来解决。素混凝土填充面积及高度不宜过大。
2箱体结构一般采用变厚度底板,底板周边区域厚度较大。
3底板设计需最大控制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
4底板上皮应按照环境类别五类设计,其保护层不得小于35mm;底板下皮根据实际情
况可按照环境类别不低于二a类设计;底板下部必须设置素混凝土垫层,设置桩基础或存在
腐蚀情况时其保护层厚度不得低于50mm,其他情况不得小于40mm。
【条文说明】底板标高不宜过多,过多标高对底板整体性影响比较大,也会导致过多的
钢筋锚固,导致工程造价加大;也不宜全长采用统一的底板标高,会因为过多的填充、架空
设计,使底板受力增加,并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根据工艺专业要求,合理规划底板标高体
系,是地下式污水厂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外池壁处底板受力较其他区域明显大很多,因此
底板一般在外池壁处设置加强区,即采用变厚度底板,在满足受力的前提下,体现结构设计
的经济性。
6.3.6主体结构设计
1池壁设计
1)与污水接触的池壁应按照环境类别为五类设计,其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5mm。
未与污水接触的池壁应按照环境类别为二a类设计,其保护层厚度不得低于30mm,强腐蚀
处保护层厚度可采用50mm。强腐蚀环境的池壁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5mm,其他情况
池壁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
2)池壁设计应按照最不利工况计算,按照工艺流程,存在单侧有水的构筑物池壁应
重点核算。池壁设计时应考虑水位波动。
3)对于可能存在长期运行水位高于设计水位的单元,应着重调研其长期运行水位,
按照最不利工况进行结构设计。
2柱设计
1)构筑物层的柱应按照环境类别为五类设计,其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5mm,强腐
蚀处保护层厚度可采用50mm。操作层的柱应按照环境类别二a类设计,其保护层厚度不得
小于25mm。
2)当柱钢筋较密时,宜采用并筋方式,并筋后锚固、搭接长度应按照并筋等效直径
计算。
3)当e0/h0不大于0.55时,柱不需进行裂缝宽度计算;当柱不满足该要求时,需进
行最大裂缝宽度验算,处于强腐蚀环境的柱最大裂缝宽度不大于0.15mm,其他情况下柱最
大裂缝宽度不大于0.20mm。
3构筑物层梁、板设计
1)水处理工艺单元梁、板与污水蒸汽接触位置应按照环境类别五类进行设计,梁的
最小保护层不得小于35mm,楼板下皮保护层不得小于35mm,强腐蚀处保护层厚度可采用
50mm;干式工艺单元梁、板及工艺层梁、板上皮一般情况可按照二a类进行设计,梁的最
小保护层不得小于25mm,楼板上皮保护层不得小于20mm;当工艺层上存在腐蚀性的附属
建筑单元时,建筑内部工艺层梁、板上皮应按照五类进行设计,梁的最小保护层不得小于
35mm,楼板上皮保护层不得小于35mm。
2)处于强腐蚀环境的梁、板,最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15mm,其他环境的梁、板,
最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0mm。
4顶梁、板设计
1)顶梁、板指的是箱体结构的顶板及其梁。一般情况下,其环境类别应按照二a类
进行设计,梁的最小保护层不得小于25mm,楼板保护层不得小于20mm;当工艺层上存在
腐蚀性的附属建筑单元时,建筑内部顶梁、板下皮应按照五类进行设计,梁的最小保护层不
得小于35mm,楼板下皮保护层不得小于35mm。
2)处于强腐蚀环境的梁、板,最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15mm,其他环境的梁、板,
最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0mm。
【条文说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对裂缝的验算要求为普通条文,
污水厂盛水构筑物的要求与之相比更严,在《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
15
中,裂缝控制要求是强制性条文。因此,池壁、梁、板等结构构件必须严格控制最大裂缝宽
度。
6.3.7非结构构件设计
1填充墙过高时应采用构造框架(圈梁、构造柱)对填充墙进行分割,填充墙应自承重
墙进行高厚比验算。
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
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3填充墙应沿柱、池壁全高每隔500~600设置2φ6拉筋,6、7度时拉筋宜沿墙全长贯
通,8、9度时拉筋应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
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两节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凝土水
平系梁。
5楼梯间等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
6.3.8抗浮设计
1在不计入池壁的侧摩阻力、设备重力、池内水水重力的前提下,箱体结构自重、水浮
力的分项系数都取1.0的时,抗浮稳定系数不应小于1.05。
2抗浮设计应按照整体抗浮进行设计,验算局部抗浮是否满足要求,并核算底板在水浮
力作用下的配筋。
3当抗浮所差不多时,可以考虑配重抗浮,一般配重混凝土不宜超过1m。当只存在抗
浮问题,不存在承载力等其他方面问题时,可采用永久锚杆进行抗浮设计。其他情况宜采用
抗拔桩进行抗浮设计。
4当采用预制空心桩作为抗拔基桩时,设计应综合考虑填芯的重要性及现场控制填芯质
量的措施等。
5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桩作为抗拔桩时,应验算最大裂缝宽度。
6.3.9抗震设计
1当设防烈度不低于6度时,箱体结构应进行抗震计算、抗震设计。
2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箱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当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时,6、7度时抗震
等级不应低于四级,8、9度时不宜低于三级;当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时,6、7度时抗震等
级不宜低于三级,8、9度时不宜低于二级。
3在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箱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当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时,6度时抗震
等级不应低于四级,7度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三级,8度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9度时
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当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时,6度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三级,7度时
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8度时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一级,9度时抗震措施采取比抗震等级一
级更高的措施。
3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箱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可仅进行多遇地震计算。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的箱体结构地震作用取值,应随地下的深度比地面相应减少,地面处的地震作用水平地震影
响系数最大值取值可按照6度为0.04、7度为0.08(0.12)、8度为0.16(0.24)、9度为0.32,
括号内的数值分别为7度(0.15g)、8度(0.30g)对应的值。基岩处的地震作用可取地面
的一半,地面至基岩的不同深度处可按插入法确定。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及其他形式的地下
式污水处理厂地震作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值按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地面处的地
震作用执行。
4当设防烈度不低于6度时,池壁应进行抗震计算、抗震设计,非受力池壁(不存在单
侧有水工况)应重点进行抗震设计,动土压力、动水压力、自重惯性力计算应按照《室外室
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的规定执行。
【条文说明】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抗震设计一般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
地下建筑章节的规定进行设计,也可采用《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GB/T51336中的反应位
移法进行验算。
6.3.10结构防水设计
1池壁伸缩缝处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
带。池壁内外侧用聚硫密封胶填塞,中间空隙用填缝板填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两
侧均与水接触之处,两侧均需涂刷防水涂料。
16
2底板伸缩缝处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
带。底板下皮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与中埋式止水带之间空隙用填缝板填实。
底板上皮设置聚硫密封胶,顶部用防水水泥砂浆勾缝,中埋式止水带与聚硫密封胶之间的空
隙用填缝板填实,并在上皮涂刷渗柔性防水涂料。
3后浇带或后浇式膨胀加强带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应设置止水钢板,并在迎水面涂刷
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两侧均与水接触之处,两侧均需涂刷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条文说明】结构专业防水设计主要针对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位置。防水措施按
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中的规定执行。
6.3.11结构防腐蚀设计
1非强腐蚀单元的防腐蚀涂料宜在构筑物层水处理单元内满池涂刷。也可视情况涂刷在
池顶板下皮(含梁凸出池顶板的侧面及下皮)及池壁与污水蒸汽接触侧,涂刷范围应刷至工
艺设计水位以下1m左右。
2臭氧接触池池内与水、蒸汽接触的构件应全部涂刷耐臭氧防腐蚀涂层,且构件的最大
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15mm。
3地下污水厂内再生水设施中的清水池、膜池应进行防腐蚀处理,如涂刷玻璃钢防腐蚀
涂层,三布五油工艺,满池涂刷。
【条文说明】水处理单元的防腐蚀涂层宜满池涂刷,包括底板上皮、池壁与水接触侧、
顶板下皮(含梁凸出顶板范围)。对于非强腐蚀性单元,根据既往污水厂建设经验,工艺水
位附近及向上的顶盖腐蚀较严重,而水位以下基本腐蚀较轻,这是因为这些单元的混凝土结
构腐蚀需要氧,水位向下溶解氧很少,难以形成很强的腐蚀。因此,在建设经费紧张时,可
将防腐蚀涂料涂刷至工艺设计水位向下1m
17
7安全与消防
7.1一般规定
7.1.1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设置完善的安全措施,其安全风
险应主要考虑水淹风险、火灾风险、有毒有害气体风险、触电风险及跌落风险等。
7.2工艺安全设计
7.2.1防水淹设计
1箱体前进水应至少设置两道速闭设施,可在箱体外同时增设一道手动阀门或闸门。停
电状态下速闭闸应在30s内实现速闭,速闭闸启闭机及现场按钮箱应至少高于最高设计水位
1m。
2污水处理厂的构筑物水位超高宜不低于0.8米,最低溢流管管底和正常运行水位形成
空间容量不小于1h进水量。
3箱体进水提升泵站之前区域操作层地面标高宜适当提高。如采用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
布置方式,建议进水区域操作层标高接近或略高于收水区域最低点的路面标高。
4排水泵站宜设置超越管道至超越水体中,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地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安
全。
5厂区地坪应适当提高,设计地坪应至少高于厂外道路0.5m。厂址不应选择地势低洼
点。
【条文说明】厂区周围如有现状工程,则厂区地坪标高不应低于四周所有相邻工程的地
坪标高。
6车道入口和疏散口入口点宜高于厂区地坪0.5m以上。箱体四周均应采取加强的防水
设计。且箱体顶部雨水应进行适当引导外排。
条文说明:宜在车道入口处设置“驼峰”,并在车道起点及终点位置设置截水沟。
7箱体内每一级泵站均应设置水位控制
1)泵站整体断电时,应控制前端泵站停止工作,且进水速闭闸、速闭阀关闭;
2)泵站内设置水位控制点,当控制点水位达到预先设置的报警水位时,前端水泵关
闭,总进水切断;
3)各级泵站之间应设置有效的溢流措施,溢流措施能保证全部设计流量的来水均能
溢流到前端处理单元。
8管廊层应采取可靠的排水设施,建议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坑、排水泵,随时排除管
道、阀门等的渗漏水。同时,在管廊层的低点应尽可能设置较大规模的排水泵站。
9底层管廊间不宜摆放大量的电气设备,如必须摆放,应将设备摆放位置尽可能提高,
与周围形成一定高差。
10操作层应在适当位置设置地漏或集水口并通往管廊层的排水管道或排水泵坑。
7.2.2防有毒有害气体设计
1应尽可能将所有池体及设备密封,减少污水与空气的接触面。
2各处理单元的布置应不留死角,防止污水中有机物分解发酵。
3应加强对格栅的渣水分离区域、沉砂池的渣水分离和砂水分离区域、沉淀池的渣水分
离区域、脱水机房的螺旋及料斗区域、污泥料仓的落泥区域、管廊间内的排水泵坑等区域的
卫生清扫,防止渣、砂、泥、污水等长时间存放引致毒害气体的产生。
4箱体内应设置完善的臭气收集及处理设施;
5预处理区、污泥处理区、管廊间等应设置有毒害气体监测报警装置、氧气测量仪和温
/湿度测量仪。同时接入消防监控报警系统并设置足够的声光报警装置和疏散诱导标志。中
央控制室也应有相应的警示、报警、报警确认、报警记录等安全功能设置。
【条文说明】依据《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和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50493-2019),结合地下式污水
处理厂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建立一套毒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监测生产过程及设施中泄露
的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缺氧及温/湿度状况,保障污水厂人员和生产安全,预防人身
伤害等事故发生;
18
6地下加药间应安装报警装置,药品泄漏后能确保能发出警报,并自动启动强制通风设
备;
7应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方便管理人员巡视时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出现意
外事故。
7.3电气安全设计
7.3.1高压配电系统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高压及
主要的低压用电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
7.3.2各变电站均设置两台变压器,当任意一台变压器因故退出运行时,另一台变压器的容
量应能满足全部一级负荷及二级负荷的用电。
7.3.3各变电站低压系统宜预留移动式柴油发电机接口。
【条文说明】当变电站因故停电时,移动式发电车可接入相关变电站,保证局部通风、照明、
抢修等用电。接口宜按400kW柴油发电机考虑,此功率段移动式发电车在市场上便于租赁,
在箱体内移动也较方便,能满足基本需求。
7.3.4操作层内变电站、配电室、控制室需有防腐蚀、防潮湿的措施。可设置独立的新风系
统,减少室外腐蚀性气体进入室内;设置除湿、空气调节等设备降低环境湿度及温度,改善
设备的工作环境。
7.3.5工艺进水端设置的事故紧急切断阀(闸)门,应采用双电源供电,阀(闸)门关闭动
作应设置延时。(事故紧急切断阀门不与前述出现矛盾)
【条文说明】采用双电源供电,避免由于局部电源故障,引起阀(闸)门不必要的动作;
阀(闸)门关闭动作应设置延时,延时时间应能躲过双电源切换、电压闪落等引起的瞬时停
电或失压,避免引起阀(闸)门不必要的动作;
7.3.6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设备均采用两路电源供电,两路电源
引自不同变压器供电母排,末端自动投切;防火卷帘、电动防火门(窗)等设备可按防火分
区设置双电源自动投切配电箱,按防火分区统一放射式供电。
7.3.7重要设备应合理配置保安电源。
【条文说明】应急照明采用EPS电池作为保安电源;PLC系统采用UPS电池作为保安
电源;工艺如设置防淹没的事故排水泵,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保安电源。
7.3.8在变电站低压系统预留移动式柴油发电机接口,当变电站因故停电时,关闭进水速闭
闸,移动式发电车可依次接入相关变电站,保证局部通风、照明、抢修等用电。
7.3.9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电线、电缆选择及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采用铜芯电线、电缆;
2非消防设备配电电线、电缆宜选用阻燃型;
3消防设备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消防配电干线电缆应选用矿物绝缘
类不燃性电缆;消防分支电缆、电线宜选用耐火型,穿管暗敷设在不燃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
度不小于30mm,或沿防火线槽敷设;
4操作层配电室内电缆宜沿电缆沟敷设;如条件受限,采用电缆桥架上出线时,开关柜
应考虑防水措施;操作层、管廊层内电缆大多采用电缆桥架敷设,土建条件允许时,宜采用
电缆沟敷设。
5电缆敷设路径中必要的部位需做好防水、防火封堵。
6消防配电系统的干线应按防火分区划分,分支线路不得穿越防火分区。
7电力电缆不应和输送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可燃气体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管
沟。
8配电线路不得穿越通风管道内腔或直接敷设在通风管道外壁上,穿金属导管保护的配
电线路可紧贴通风管道外壁敷设。
7.4消防安全设计
7.4.1箱体操作层主要设置鼓风机、加药装置、脱水机等设备和部分电缆、给排水管道、空
气管道等,底层主要为管道层。除电力电缆为固体可燃物外,其余均选用不燃材料,以最大
19
限度地减小火灾危险性。非消防设备采用阻燃电缆。地下箱体耐火等级宜为一级,地上建筑
物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7.4.2防火分区
1地下式污水厂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设置自
动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可扩大到2000平米)。操作区生物池、二沉池等水工
构筑物的检修平台的防火分区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构筑物层的防火分区可参考《城市综
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进行设计。
【条文说明】因水工构筑物的检修平台主要为加盖水池顶部,该区域除与构筑物本身相
关的设备外一般无其他设备且无可燃物,除故障检修外工人一般不到达该区域,故防火分区
可按工艺要求确定。设备用房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2构筑物层的管廊主要为管廊及少量的水泵,可参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第
7.1.6条每隔200m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性墙体进行防火分隔,分隔处门采用甲级
防火门。
3当丁戊类设备用房面积不大于200平米且正常运行为无人值守时,可不单独划分防火
分区,并可将通往水工构筑物的检修平台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条文说明】设备用房主要包括风机房、变配电室、加药间、污泥车间、送排风机房、
防排烟机房、膜(干式)车间等,因箱体内各种设备机房很难集中到一起布置,故分散布置
的小设备用房可不再独立设置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间,可利用通往操作层检修平台的甲级防
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4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可设置甲级防火卷帘门和固定式的甲级防火窗,卷帘门宽度不
应超过该部位总宽度的1/3,防火窗面积不应超过总面积的1/4。当该部位总宽度小于30米
时,防火卷帘的总宽度不应大于10米。
7.4.3消防疏散
1安全疏散
1)操作层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当操作
层的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墙与操作层其他防火分区进行分隔时,该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可作
为该防火分区的第二安全出口;
2)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作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当
楼梯间为防烟楼梯间时应单独设置前室;
3)箱体操作层防火分区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60米。借用
的相邻防火分区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4)构筑物层通向操作层的出口可作为安全出口,其安全疏散设计可参考《城市综合
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进行。
【条文说明】构筑物层性质为管廊,管廊区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100m。管廊区的安全出口包括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楼梯间及通向相邻设备间或操作层的安
全出口。
2箱体可采用避难走道作为第一安全出口,但避难走道需满足以下要求:
1)避难走道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避难走道两侧的防火隔墙上不应开设与疏散无关的门窗。
2)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不应大
于60m;
3)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4)避难走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
5)避难走道内不应设置减小疏散宽度或影响正常疏散的柱等凸出物;
6)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地面应具有防滑性能;
7)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
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8)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9)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按避难走道的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
于30m3/h计算。
7.4.4室内装修
20
1箱体内装修均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当操作区的防火分区内设置采光窗时,
可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材料。
2地下箱体内灯箱广告的面积不宜大于所在墙体面积的10%。
7.4.5防排烟设计
1箱体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箱体操作层直通室外的封闭楼梯间宜采用自然排烟,出箱体的楼层设置有效面积不小
于1.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3根据污水厂的自身特点,箱体空间内可燃物较少,可不做全面排烟。
4箱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均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排烟设施。排烟系统设计
优先选用自然排烟形式,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机械排烟设施。
5箱体下层管廊间可不设置排烟系统。
6机械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均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在箱体顶部绿化、规划条件许可
的情况下,防烟排烟机房可设置于屋面处。
7防排烟机房设置于箱体上层操作间平台时,应尽量靠近其所服务的区域,以减少管道
长度,降低风机能耗。防烟排烟风机的安装可依据实际情况选用吊装或落地安装的形式。
7.4.6电气防火设计
1应合理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系统、消防负荷供配电系统,并合理选择非消防负荷配电线
缆的燃烧性能等级,防止火灾蔓延。
2非消防配电线路的线缆宜选用阻燃级;消防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
其敷设应符合现行的相关国家规范规定。
3非消防用电负荷宜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剩余电流动作报警值
宜为300mA。测温式火灾探测器的动作报警值宜按所选电缆最高温度的70%~80%设定。
【条文说明】非消防负荷的配电线路电缆最高耐温通常有70℃、95℃、105℃、125℃
等级别,测温式火灾探测器的动作报警值推荐按所选电缆最高耐温的70%~到80%设定,在
电缆绝缘没有损坏前报警。
4消防配电系统的干线应按防火分区划分,分支线路不得穿越防火分区。
5除防火卷帘的控制箱外,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箱和控制箱应安装在机房或配电小间内
与火灾现场隔离。
6消防照明系统
1)消防控制室、防烟及排烟控制区域、消防水泵房等火灾时需要继续工作的场所应
设置消防备用照明;
2)疏散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箱体内疏散通道、合用前室等区域应设置消防应
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3)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可在现场手动控制,也可由消防控制室控制,火灾时
或因故失电时,应急照明应能强制点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网点装修工装施工合同
- 建筑安装工程终止施工合同
- 通信基站柴油发电机租赁合同
- 乐器行业合同管理方案
- 艺术创作帆船租赁合同-灵感之源
- 银行金融机构消防弱电布线合同
- 投资回报余款偿还合同
- 垃圾处理站建设补充合同
- 2025服装购销采购合同
- 2025服装的采购合同范本
- 冷链物流配送全流程优化方案
- Unit2Section A 1a-2b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
- 《经济思想史》全套教学课件
- 2.2大气受热过程-以新疆番茄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 office操作技巧手册系列-excel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二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关键着力点与实践路径
- 微积分试卷及规范标准答案6套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地利用规划》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 1308
- 独家采购协议合同书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