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A_第1页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A_第2页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A_第3页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A_第4页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2/2第一单元测试卷(A)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物体中,来自生物的是()A.冰雕B.根雕C.沙雕D.石雕2.下列生物个体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杜鹃鸟B.烟草花叶病毒C.放线菌D.杜鹃花3.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A.生殖和发育B.生长C.新陈代谢D.遗传和变异4.“一只雄黑猩猩飞快地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来研究黑猩猩()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量法5.毒豆芽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了解豆芽存在的问题,农业农村部对部分省市销售的豆芽选取样本进行了检测,这种方法是()A.调查法B.比较法C.观察法D.实验法6.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标志是()A.食物网简化B.生产者大量减少C.动物大量减少D.分解者大量减少7.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C.海豹对环境的适应D.海豹为抵御敌害8.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是:山麓为热带雨林,山腰为常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部为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水分C.阳光D.空气9.下列有关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除病毒外,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B.变黄的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说明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C.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生物影响环境10.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C.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D.“适者生存”的生物,将永远都能适应环境11.关于下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生产者,②③④是消费者B.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C.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是①→②→③→④D.图中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12.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A.螳螂捕蝉B.松鼠吃蘑菇C.大鱼吃小鱼D.蚕吃桑叶13.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戊和丁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甲14.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15.沼泽是下列哪一个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A.淡水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池塘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16.城市生态系统有其特有的特征,下列与城市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却很多B.生态平衡主要靠人来维持C.物质和能量基本从外部输入D.生活垃圾和残枝落叶大部分异地分解17.你认为下图中的植物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A.干旱环境B.湿润环境C.寒冷环境D.温暖环境18.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温度影响而发生的是()A.鸟类的迁徙B.仙人掌的叶退化C.昆虫的趋光性D.海洋表层水域植物的数量多19.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环境的实例()A.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空气的湿度B.蚯蚓的活动改良了土壤C.草履虫吞噬细菌,净化污水D.枫树在秋天落叶20.下列是通过想象绘出的四个哺乳动物的体形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你认为哪一动物最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A.AB.BC.CD.D21.下列不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B.竹节虫形似竹节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D.壁虎受到攻击时自动断尾22.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C.数据测量不求精确,因而不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B.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D.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24.在某一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肉食大型鱼这四类生物中,哪一类生物的数量最少()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肉食小型鱼D.肉食大型鱼2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3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人口普查。下表是第三、四、五、六、七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表,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次数时间全国人口总数/亿占人口百分比年增长率/%男性/%女性/%性别比第三次1982.7.110.08251.5048.50106.302.10第四次1990.7.111.33751.6048.40106.601.48第五次2000.11.112.65851.6348.37106.741.07第六次2010.11.113.39751.2748.73105.200.57第七次2020.11.114.11851.2448.76105.070.53(1)我国人口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婚烟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历次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量法(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第五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全国人口总数直方图。(3)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年增长率呈现逐年________趋势。(4)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女性,请你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6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草属于________,兔属于________。(2)该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________。(3)位于食物链中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________(填“植食性”或“肉食性”)动物。(4)如果该环境中鹰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蛇的数量将会________。28.(4分)下面是猫和老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这些现象分别体现了生物的哪种基本特征。(1)猫生小猫属于“生物能进行________”这一特征。(2)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物能进行________”这一特征。(3)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这一特征。(4)猫吃老鼠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这一特征。29.(4分)小刚同学想要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他选出20粒绿豆,分为两组,分别放在两个有湿纸巾的盘子内。然后,将一个盘子放入冰箱,另一个盘子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室内。看了小刚的实验,你认为他的探究实验变量是________。请根据小刚的实验,提出实验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13分)请你根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的体会,认真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鼠妇的数量不宜过少,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班的平均值,这样做的原因是减少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加________。(2)你们小组是在________的场所采集鼠妇的。(3)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有________个,是________。(4)如果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是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则应该设计出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照实验,这时的实验变量是土壤的________程度。(5)实验完成后,你们小组是如何处理鼠妇的?为什么?答:实验完成后我们将鼠妇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10分)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如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北极狐,一只是沙漠狐。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所有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地球在逐渐变暖。(1)图________所示为北极狐,你的推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种孤的某些头部特征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________相适应。(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点拨:根雕材料来源于树,树属于生物。冰、沙、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2.B点拨:杜鹃鸟、放线菌和杜鹃花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3.C点拨: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为: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其中,进行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4.A5.A点拨:选取样本进行检测属于调查法中的抽样调查。6.B点拨:生产者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成分。生产者大量减少时,生态系统的功能将难以维持,生物种类将大量减少,食物网将简化,大量动物将死亡甚至灭绝,整个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7.C8.A点拨: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地球表面温度演变的特征是:从赤道开始向两极大致是逐渐下降的:在空间垂直高度上,每上升100m,温度约下降0.6℃。温度影响植物类群的分布。特殊地貌特征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山麓为热带气候,山顶为高寒气候,从而形成了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草句的植被分布特征。9.B点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也能繁殖,A错误。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C错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雪后的美景,D错误。10.D11.B点拨: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④是分解者而不是消费者,A错误。②③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①,所以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会影响②③的数量,B正确。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④是分解者而不是消费者,不应出现在食物链中,C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D错误。12.D13.B点拨: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A错误。戊捕食丁且戊和丁都捕食己,可见戌和丁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B正确。在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戊获得的能量最少,而毒素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因此戊体内积累的毒素最多,C错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太阳属于非生物环境,而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D错误。14.D15.D点拨: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16.A17.A18.A点拨:鸟类的迁徙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的,冬季南方温度高,食物充足,因此鸟类迁徙到南方。仙人掌的叶退化主要受水分影响,昆虫的趋光性、海洋表层水域植物的数量多主要受光的影响。19.D20.B点拨: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耳朵较小,皮下脂肪厚,有利于保持体温,抵御寒冷。21.A点拨: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中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会出现高原反应,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竹节虫形似竹节,不易被敌害发现,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捕食,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壁虎受到攻击时尾巴会自行折断,掉下来的断尾还会扭动,以吸引敌害的注意,而它则乘机逃脱,避免受到伤害,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22.A23.D24.D25.D26.(1)C(2)见下图:(3)下降(4)多于说明人们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是很严重,这样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点拨:本题通过解读人口普查数据表,综合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1)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等都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普查是调查法的一种。(2)普查的数据可以用表格表示,也可以用折线图、直方图等形式表示。直方图简洁直观,用长短表示数据的大小即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