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方案_第1页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方案_第2页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方案_第3页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方案_第4页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方案TOC\o"1-2"\h\u32401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11711.1智能制造的背景与意义 2136261.1.1背景 3129131.1.2意义 3183591.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3291371.2.1信息技术 3173311.2.2自动化技术 3296131.2.3网络技术 3287501.2.4人工智能技术 372791.2.5集成技术 468911.2.6安全技术 47177第二章工业互联网基础 4213562.1工业互联网的定义与架构 4112002.2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423358第三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 5183063.1智能制造系统框架设计 5260923.2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组件 699183.3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632521第四章工业大数据应用 764164.1工业大数据的采集与存储 7186134.2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7197804.3工业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87950第五章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 8321245.1机器视觉技术概述 8205445.1.1定义与发展 844785.1.2技术原理 8220425.1.3技术发展趋势 942105.2智能检测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995565.2.1应用背景 9178215.2.2应用场景 920215.2.3应用优势 9224875.3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系统的集成 9253645.3.1系统架构 9209435.3.2集成策略 1038975.3.3集成效果 1018780第六章与自动化技术 10220766.1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1016466.1.1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1059746.1.2在检测与维护中的应用 10200526.1.3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 10168086.2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的设计 10241836.2.1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原则 1193666.2.2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要点 11147876.2.3自动化设备的集成与优化 11194786.3与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11179836.3.1与自动化系统的集成策略 1141736.3.2与自动化系统的接口设计 11257836.3.3与自动化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1131532第七章智能工厂建设与管理 11149457.1智能工厂的规划与设计 11317317.1.1设计理念 11258197.1.2设计原则 12245097.1.3设计内容 12212437.2智能工厂的运营与管理 12326457.2.1运营策略 1244257.2.2运营体系 13223447.2.3管理创新 1338667.3智能工厂的安全与环保 1359287.3.1安全管理 13188487.3.2环保措施 131729第八章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应用 13298108.1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 1451368.2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技术 14131428.3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场景 1429332第九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政策法规 15223559.1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政策环境 1552809.1.1国家层面政策环境 15249129.1.2地方层面政策环境 15225049.2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法规标准 15242809.2.1法规体系 15183869.2.2标准体系 1565769.3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与合规 15110409.3.1安全管理 1564989.3.2合规要求 15327309.3.3监管与自律 1511759第十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62448810.1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趋势 161363610.2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应用趋势 162253410.3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国际化发展 16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智能制造的背景与意义1.1.1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各国战略发展的焦点。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1.1.2意义智能制造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1)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制造通过引入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提升产品质量:智能制造系统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控制,降低不良品率,提高产品质量。(3)增强企业竞争力:智能制造有助于企业实现个性化定制、敏捷制造,提升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竞争力。(4)促进产业升级:智能制造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助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5)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系统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推动绿色制造。1.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1.2.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支持。1.2.2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包括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传感器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1.2.3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智能制造互联互通的保障,主要包括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5G等。这些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1.2.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决策、优化控制。1.2.5集成技术集成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系统协同的关键,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高度集成。1.2.6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保障智能制造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等。这些技术能够保证智能制造系统在面临安全威胁时具备较强的抵御能力。第二章工业互联网基础2.1工业互联网的定义与架构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旨在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推动工业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工业互联网的定义可概括为:在工业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系统、平台、人员等要素的互联互通,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提升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感知层是工业互联网的底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用于实时监测工业现场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至网络层。(2)网络层:网络层是工业互联网的中层,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边缘计算等技术,以保证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3)应用层:应用层是工业互联网的最高层,主要包括各种工业应用系统,如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应用层通过对感知层和网络层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优化生产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等功能。2.2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工业互联网感知层的基础,它负责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原始数据。传感器技术的核心包括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功耗等方面。(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起到数据传输的桥梁作用,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如工业以太网、工业总线等,无线通信技术如无线传感网络、窄带物联网(NBIoT)等。(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是工业互联网应用层的关键,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为生产过程提供决策支持。(4)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预测未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5)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保障工业互联网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系统遭受恶意攻击。(6)集成技术:集成技术是工业互联网实现各种应用系统、设备、平台等要素融合的关键,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数据集成等方面。通过集成技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第三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3.1智能制造系统框架设计智能制造系统是机械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框架设计应遵循系统性、模块化、开放性、可扩展性的原则。以下是智能制造系统框架设计的主要内容:(1)系统层次结构智能制造系统可分为四个层次: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和决策层。设备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控制层负责对设备层进行实时监控与控制;管理层负责生产计划、调度、物流等业务管理;决策层则负责整体战略规划与决策。(2)系统模块划分根据系统层次结构,智能制造系统可划分为以下模块:(1)设备模块: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2)控制模块:实现对设备模块的实时监控与控制;(3)管理模块:负责生产计划、调度、物流等业务管理;(4)决策模块:进行整体战略规划与决策;(5)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6)通信模块:实现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3.2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组件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组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生产现场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为系统提供数据支持。(2)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对设备进行操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3)工业:具备自主导航、视觉识别、抓取等功能,可完成复杂的生产任务。(4)工业控制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5)数据库:存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为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持。(6)通信设备:实现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保证系统运行的实时性。3.3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与优化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与优化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优化的一些建议:(1)硬件集成对生产现场的硬件设备进行整合,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设备利用率。(2)软件集成将各模块的软件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系统运行效率。(3)网络集成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各模块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4)数据集成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合,为决策层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5)流程优化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简化操作步骤,提高生产效率。(6)功能优化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提高设备功能,降低能耗。(7)安全优化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8)人才培养与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具备智能制造系统操作、维护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第四章工业大数据应用4.1工业大数据的采集与存储工业大数据的采集与存储是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大数据的采集涉及多个层面,包括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等。在设备层,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在控制层,采集生产线的运行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在管理层,则涉及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数据。工业大数据的存储需要考虑到数据量、数据类型和数据存储周期等因素。常见的存储方式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和云存储等。针对不同类型和用途的工业大数据,应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和存储介质,保证数据的安全、高效存储。4.2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是实现对工业大数据价值提取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工业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规律、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时序分析、预测分析等。在分析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算法。还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工业大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异常值、缺失值等,提高数据质量。(2)特征工程: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助于分析的特征,降低数据维度,提高分析效果。(3)模型评估与优化:通过评估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4.3工业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工业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典型应用场景:(1)故障预测与诊断: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对设备故障的预测和诊断,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稳定性。(2)生产优化:基于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分析生产规律,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3)质量控制:通过实时监测产品质量数据,及时发觉质量问题,降低不良品率。(4)供应链管理:分析供应链中的数据,优化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降低供应链成本。(5)智能决策: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结果,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6)产品创新:通过对市场、用户需求等数据的分析,为产品创新提供方向和依据。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我国机械行业带来更高的效益。第五章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5.1机器视觉技术概述5.1.1定义与发展机器视觉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模拟人类视觉系统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识别。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5.1.2技术原理机器视觉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图像识别等环节。其中,图像获取环节通过摄像头等设备获取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图像处理环节对获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增强、分割等;图像分析环节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提取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图像识别环节则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对目标物体进行分类、定位和识别。5.1.3技术发展趋势当前,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算法研究的深入,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的应用;二是硬件设备的升级,如高分辨率摄像头、高功能处理器等;三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实现更高效、智能的视觉识别。5.2智能检测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5.2.1应用背景智能制造的发展,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产品质量的精准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5.2.2应用场景智能检测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监控、产品质量检测、故障诊断与预测等。在生产过程监控中,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时检测生产线上的物料、产品状态等信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在产品质量检测中,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对产品外观、尺寸等指标进行精确测量,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在故障诊断与预测中,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觉潜在故障并提前预警。5.2.3应用优势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智能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检测速度快,能够实时反馈检测结果;二是检测精度高,能够实现对微小缺陷的识别;三是检测范围广,可应用于多种产品和场景。5.3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系统的集成5.3.1系统架构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系统的集成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硬件设备包括摄像头、处理器、传感器等;软件系统则包括图像处理、分析、识别等算法模块。5.3.2集成策略为实现系统的集成,需采取以下策略:一是硬件设备的选型与配置,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二是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针对具体应用需求开发相应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三是系统功能的优化,通过优化算法和硬件设备,提高系统的检测速度和精度。5.3.3集成效果通过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系统的集成,可以实现以下效果: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二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三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为智能制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六章与自动化技术6.1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特点,已成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6.1.1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高强度、高风险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例如,焊接、喷涂、搬运、装配等环节,都能发挥重要作用。6.1.2在检测与维护中的应用技术在检测与维护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搭载各类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觉故障隐患,提高设备可靠性。同时还能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进行设备维护,保障生产安全。6.1.3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技术与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例如,通过视觉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保证产品质量;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线的智能调度,提高生产效率。6.2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的设计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的设计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6.2.1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原则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高效、可靠、易操作、易维护、低成本。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兼容性、扩展性,以满足生产需求的变化。6.2.2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要点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要点包括:生产流程的优化、设备布局的合理性、物料流和信息流的顺畅。还要考虑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如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6.2.3自动化设备的集成与优化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各类设备需要进行集成与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这包括设备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设备与生产线的适应性等方面。通过优化设计,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6.3与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与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6.3.1与自动化系统的集成策略集成策略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网络集成。硬件集成主要涉及与自动化设备的物理连接;软件集成主要涉及控制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网络集成主要涉及与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信。6.3.2与自动化系统的接口设计接口设计是实现与自动化系统集成的重要环节。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接口的兼容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要考虑接口的扩展性,以满足未来生产需求的变化。6.3.3与自动化系统的调试与优化在集成完成后,需要对与自动化系统进行调试与优化。这包括:控制参数的调整、生产线运行状态的监测、设备间的协调与配合。通过调试与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运行。第七章智能工厂建设与管理7.1智能工厂的规划与设计7.1.1设计理念智能工厂的规划与设计应遵循高效、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结合企业自身的产业特点、技术基础和市场需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度集成、协同作业的智能化生产体系。7.1.2设计原则(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注重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强化系统集成,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4)注重安全环保,实现绿色生产;(5)充分考虑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扩展。7.1.3设计内容智能工厂的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流程优化: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2)设备选型与布局:选择高效、稳定的设备,合理布局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3)信息化建设:构建工厂内部网络,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的实时性;(4)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5)人才培养与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素质,为智能工厂的运营提供人力支持。7.2智能工厂的运营与管理7.2.1运营策略智能工厂的运营管理应遵循以下策略:(1)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优化生产计划,提高订单响应速度;(2)强化生产过程监控,保证生产进度和质量;(3)实现物料供应链的优化,降低库存成本;(4)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5)注重数据分析,提升决策效率。7.2.2运营体系智能工厂的运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的制定、执行、跟踪和优化;(2)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故障预测和维修;(3)质量管理系统: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保证产品符合标准;(4)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物料采购、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5)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7.2.3管理创新智能工厂运营管理应注重以下创新:(1)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2)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决策;(3)强化团队协作,提高组织效率;(4)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归属感和满意度。7.3智能工厂的安全与环保7.3.1安全管理智能工厂的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安全;(2)预防为主,强化安全风险防控;(3)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保证生产安全;(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7.3.2环保措施智能工厂的环保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环保型生产设备和材料,减少污染物排放;(2)优化生产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率;(3)加强废弃物处理和回收,减少环境污染;(4)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提高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措施,智能工厂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将实现高效、绿色、智能的目标,为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八章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应用8.1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智能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是一种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旨在实现人、机、物、信息等资源的全面互联与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各类企业提供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应用服务,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8.2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云计算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而边缘计算则将计算任务分散到网络边缘,提高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效率。(2)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则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学习,实现智能决策、优化生产过程。(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设备、系统、人与人之间的实时连接,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数据来源。(4)网络安全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和企业核心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8.3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场景以下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机械行业的几个典型应用场景:(1)生产过程监控与优化:通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监控设备状态、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等信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优化。(2)设备维护与故障预测: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实现主动维护,降低停机时间。(3)供应链协同管理: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提高供应链效率。(4)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收集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同时调整生产线,实现柔性生产。(5)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跟踪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6)企业内外部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协同,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客户等的协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第九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政策法规9.1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政策环境9.1.1国家层面政策环境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进行布局。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竞争力。9.1.2地方层面政策环境地方各级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这些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9.2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法规标准9.2.1法规体系我国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法规体系主要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这些法规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9.2.2标准体系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等。这些标准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应用推广等提供了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