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培优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培优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培优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培优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培优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培优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秋•增城区期中)某初中生手拿一个土豆,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土豆的实际长度约为()A.10cm B.10mm C.10dm D.10μm2.(2024秋•增城区期中)甲、乙两人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经过标线并开始计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关系的图像是()A. B. C. D.3.(2024秋•增城区期中)如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来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是指响度超过人们的正常听觉范围的声波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4.(2024秋•增城区期中)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对比两个声音()声音鸟鸣声猫叫声声音的频率/Hz5000800声音强弱的等级/dB5060A.鸟鸣的音调高 B.猫叫的音调高 C.鸟鸣的响度大 D.猫叫是超声波5.(2024秋•增城区期中)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固体海波的熔点为48℃,则在标准大气压下()A.只要固体海波的温度达到48℃时就会熔化 B.48℃的海波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C.48℃的海波有可能为液态 D.49℃的海波有可能为固态6.(2024秋•增城区期中)小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白色“冷气”,由此他联想到了煮面时锅里冒白色“热气”的情景。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的形成会吸热,“热气”的形成会放热7.(2023秋•南沙区期末)小芳观察“光的反射”实验时,作图记录实验现象,但没有标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ON是法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OB一定是反射光线 B.AO一定是入射光线 C.入射角一定是30° D.反射角一定是60°8.(2022秋•天河区校级期中)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 B. C. D.9.(2023秋•南沙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若向右移动蜡烛,该凸透镜的焦距变大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始终不可能在光屏上成像10.(2023秋•越秀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四个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虚线框内应该放置凸透镜的是()A. B. C. D.11.(2024春•越秀区校级期中)执信中学饭堂食物品类丰富、美味健康。通常情况下,你一顿午餐吃下的食物质量最接近以下选项中的()A.3g B.300g C.3kg D.3t12.(2024春•越秀区校级期中)如图甲,在小烧杯中装入液态石蜡,静置一段时间,它完全凝固后如图乙。若液态石蜡的密度为ρ液,固态石蜡的密度为ρ固,则()A.ρ液<ρ固 B.ρ液>ρ固 C.ρ液=ρ固 D.无法判断ρ液和ρ固大小关系二.填空题(共8小题)13.(2023春•南沙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盒装纯牛奶的体积是c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2023秋•花都区期末)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水温从0℃上升至10℃过程中,水的密度与水温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判断,该过程中,水的体积(选填“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或“一直保持不变”)(忽略水的蒸发)。请写出判断依据:。15.(2024•南沙区一模)如图所示,A′B′是发光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凸透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并画出像点A'对应的物点A;(2)相对于物体AB,所成的像A′B′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选填“实像”或“虚像”)。16.(2024秋•越秀区校级月考)光刻技术原理如图:当光源发出强紫外线光时,调节镂空掩膜版和缩图透镜之间的距离,使光通过二者后,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的像,从而实现纳米级集成电路的“雕刻”。缩图透镜属于的类型可用于矫正(选填“近”或“远”)视眼,为了使硅片上所成的像更小一些,应将掩膜版缩图透镜的同时,硅片缩图透镜。(以上两空均选填“靠近”或“远离”)17.(2024春•越秀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从光学角度回答),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以减少事故的发生。18.(2024秋•增城区期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1)如图是“泼水成冰”的游戏,游戏时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下将滚烫的开水泼出,将看到成片的冰晶徐徐飘落。“泼水成冰”是水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选填“吸热”或“放热”)。(2)小明发现放在他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选填“吸热”或“放热”)。19.(2024秋•荔湾区校级期中)昆虫学家法布尔在他的著作《昆虫记》一书中记录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Hz,人类(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20.(2024秋•白云区期中)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5m/s,合km/h,则大约需要小时。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1.(2024秋•增城区期中)如图,小明同学利用斜面、小车、刻度尺、挡板等工具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需要用到的公式是;(2)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以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3)为了计时更准确,应(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4)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路程为cm;(5)若测出小车从A到B的时间tAB=0.8s,从A到C的时间tAC=1.2s,小车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做的是(选填“匀速”或者“变速”)运动,理由是(根据题中的数据来分析)。22.(2024秋•增城区期中)小丽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冰熔化前后的温度的变化规律”。(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的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实验时,用“水浴法”给试管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目的是为了(选填“使冰更快熔化”或“使冰受热更均匀”)。(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丙中的温度﹣时间图像ABCD,由图像可以推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依据是。(4)第4min时,试管内物质处于态,第7min时,试管内物质处于态;冰熔化过程经历了min。(5)某个同学发高烧,现在要帮他降温,现有等量的0℃的冰和0℃的水,你觉得用(选填“冰”或者“水”)效果更好,理由是。23.(2023秋•南沙区期末)小冰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她选取A、B两支蜡烛的外形应(选填“相同”、“不同”)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她应选用进行实验(选填“玻璃板”、“平面镜”);(2)小冰把其中一支点燃的A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接着她应该如何操作才能确定A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操作是:;(3)确定物和像的位置后,用直线把两者连接起来,连线与反射面(选填“垂直”、“不垂直”)。用刻度尺测量出蜡烛A高5cm,距反射面30cm,它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为cm,当蜡烛A远离反射面时,它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四.计算题(共2小题)24.(2024春•白云区校级期末)小丽为测量酸牛奶的密度,借助天平进行如下测量: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瓶酸牛奶的质量是230g,喝完后将酸牛奶瓶清洗干净并晾干,再称得空瓶的质量是10g,然后用瓶子装纯净水,使水的体积和酸牛奶的体积相同,测得水和瓶的质量是210g。(水的密度为1×103kg/m3)(1)瓶中所装纯净水的质量是多少克?(2)整瓶酸牛奶的体积为多少毫升?(3)酸牛奶的密度为多少千克每立方米?25.(2024秋•增城区期中)运动员从高空竖直向下跳伞,人在下落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人在前50s内下落了2100m,这段时间内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人在第20s到第30s这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3)从开始下落到第30s这个过程中,人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秋•增城区期中)某初中生手拿一个土豆,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土豆的实际长度约为()A.10cm B.10mm C.10dm D.10μm【考点】常见的长度及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解:人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图中土豆的长度与人手掌的宽度接近,约为10cm=100mm=1dm=105μm,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要认真观察生活,注意收集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数据。2.(2024秋•增城区期中)甲、乙两人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经过标线并开始计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关系的图像是()A. B. C. D.【考点】s﹣t图像与v﹣t图像的联系与区别;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速度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则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甲、乙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更大,故A错误;B、甲、乙都在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CD、由图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甲、乙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甲运动的路程短,乙运动路程长,乙的速度快,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3.(2024秋•增城区期中)如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来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B.超声波是指响度超过人们的正常听觉范围的声波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 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声音产生的原因;人耳的听觉范围.【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B、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超过人们的正常听觉范围的声波,故B错误;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故C正确;D、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知道超声波是声波的一种。4.(2024秋•增城区期中)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对比两个声音()声音鸟鸣声猫叫声声音的频率/Hz5000800声音强弱的等级/dB5060A.鸟鸣的音调高 B.猫叫的音调高 C.鸟鸣的响度大 D.猫叫是超声波【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噪声的等级.【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解答】解:AB、由声音的频率可知,鸟鸣的频率较大,鸟鸣的音调高,故A正确,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鸟鸣声音比较小,响度小,故C错误;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猫叫猫叫声频率为800Hz,不是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声现象,综合性强,属于基础题。5.(2024秋•增城区期中)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固体海波的熔点为48℃,则在标准大气压下()A.只要固体海波的温度达到48℃时就会熔化 B.48℃的海波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C.48℃的海波有可能为液态 D.49℃的海波有可能为固态【考点】晶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条件;晶体熔化的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对于晶体来讲,在熔点(凝固点)时,物质可能有三种存在的状态(1)固态,(2)固液共存态,(3)液态。【解答】解: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在熔点48℃时,海波的状态有三种可能:(1)固态,(2)固液共存态,(3)液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晶体在熔点(凝固点)时,有三种状态存在的可能(1)固体,(2)固液共存,(3)液体,三种状态都有可能,而不一定是某一种状态。6.(2024秋•增城区期中)小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白色“冷气”,由此他联想到了煮面时锅里冒白色“热气”的情景。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的形成会吸热,“热气”的形成会放热【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冷气”“热气”均是液态小水滴。【解答】解:“冷气”是因为雪糕周围冒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热气”是因为锅里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故选:B。【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状态的描述并知其由来。7.(2023秋•南沙区期末)小芳观察“光的反射”实验时,作图记录实验现象,但没有标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ON是法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OB一定是反射光线 B.AO一定是入射光线 C.入射角一定是30° D.反射角一定是60°【考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之间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综合能力.【答案】D【分析】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光反射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解答】解:如图所示,ON是法线,∠AOB=60°,∠NOB=90°﹣30°=60°,则∠AOB=∠NOB=60°,由于图中未标出光路的方向,所以:A、AO可能是入射光线,也可能是反射光线,故A错误;B、OB可能是反射光线,也可能是入射光线,故B错误;CD、虽然不能判断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且∠AOB=∠NOB=60°,所以反射角和入射角都是60°,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关系,以及知道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的关系。8.(2022秋•天河区校级期中)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 B. C. D.【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解答】解:(1)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2)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C。【点评】本题尽管是考查小孔成像,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抓住变量和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9.(2023秋•南沙区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若向右移动蜡烛,该凸透镜的焦距变大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始终不可能在光屏上成像【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答案】D【分析】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明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分析图可知,b为物距,焦距是10cm,所以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光屏上不会出现像。【解答】解:AB、分析图可知,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由于不知道像的位置,所以无法判定像距的大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即b为物距,故AB错误;C、若向右移动蜡烛,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变,故C错误;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由于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因此烛焰不可能在光屏上成像,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牢固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明确物距与像距不同大小关系是成像的不同并能灵活运用。10.(2023秋•越秀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四个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虚线框内应该放置凸透镜的是()A. B. C. D.【考点】根据光线画出透镜类型.【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解答】解:由图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所以是凸透镜,它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1)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2)在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前提下,明确经过透镜折射后,光线变得发散了还是会聚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1.(2024春•越秀区校级期中)执信中学饭堂食物品类丰富、美味健康。通常情况下,你一顿午餐吃下的食物质量最接近以下选项中的()A.3g B.300g C.3kg D.3t【考点】质量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解答】解:A.3g太少了,远远达不到一顿午餐的量,故A错误;B.300g比较合理,大约相当于半斤多,符合一顿午餐食物的大致质量,故B正确;C.3kg太重了,一般人一顿午餐很难吃下这么多,故C错误;D.3t那更是远远超出实际情况,是非常巨大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质量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2.(2024春•越秀区校级期中)如图甲,在小烧杯中装入液态石蜡,静置一段时间,它完全凝固后如图乙。若液态石蜡的密度为ρ液,固态石蜡的密度为ρ固,则()A.ρ液<ρ固 B.ρ液>ρ固 C.ρ液=ρ固 D.无法判断ρ液和ρ固大小关系【考点】比较密度大小;质量的概念与特性.【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根据分析解答。【解答】解:石蜡凝固后质量不变,由图可知,石蜡凝固后体积变小,根据可知,ρ液<ρ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二.填空题(共8小题)13.(2023春•南沙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盒装纯牛奶的体积是250c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300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密度的简单计算;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牛奶包装袋上的商标,可以得到牛奶的体积,利用公式m=ρV求牛奶的质量。(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与物质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解答】解:(1)包装袋上标注了牛奶的体积:V=250ml=250cm3=2.5×10﹣4m3,则根据ρ=可得,牛奶的质量:m=ρV=1.2×103kg/m3×2.5×10﹣4m3=0.3kg=300g。(2)由于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喝掉一半牛奶后,牛奶的密度不变。故答案为:250;300;不变。【点评】本题的一个条件隐藏在牛奶的包装袋上,要注意审题,把握细节。此题还考查了有关密度的计算及密度的特性。一定要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多少无关。本题的综合性强,并注重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性。14.(2023秋•花都区期末)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水温从0℃上升至10℃过程中,水的密度与水温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判断,该过程中,水的体积先变小后变大(选填“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或“一直保持不变”)(忽略水的蒸发)。请写出判断依据:根据,因为该过程中水的质量m不变,而水的密度ρ先变大后变小,所以水的体积V先变小后变大。【考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答案】先变小后变大;根据,因为该过程中水的质量m不变,而水的密度ρ先变大后变小,所以水的体积V先变小后变大。【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密度ρ先变大后变小,根据可知体积变化情况。【解答】解:该过程中水的质量m不变,而水的密度ρ先变大后变小,根据可知水的体积V先变小后变大。故答案为:先变小后变大;根据,因为该过程中水的质量m不变,而水的密度ρ先变大后变小,所以水的体积V先变小后变大。【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15.(2024•南沙区一模)如图所示,A′B′是发光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凸透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并画出像点A'对应的物点A;(2)相对于物体AB,所成的像A′B′是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考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答案】(1);(2)倒立;实像。【分析】(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过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2)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1)根据过凸透镜焦点的关系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转,作出ab的入射光线,两入射光线的交点为A点,如图所示:(2)由图得,物距小于像距,则此时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1);(2)倒立;实像。【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16.(2024秋•越秀区校级月考)光刻技术原理如图:当光源发出强紫外线光时,调节镂空掩膜版和缩图透镜之间的距离,使光通过二者后,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的像,从而实现纳米级集成电路的“雕刻”。缩图透镜属于的类型可用于矫正远(选填“近”或“远”)视眼,为了使硅片上所成的像更小一些,应将掩膜版远离缩图透镜的同时,硅片靠近缩图透镜。(以上两空均选填“靠近”或“远离”)【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答案】远;远离;靠近。【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2)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缩图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缩图透镜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将掩膜版远离缩图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应变小,为成清晰像,应将硅片靠近缩图透镜。故答案为:远;远离;靠近。【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像距、像的大小与物距之间的关系。17.(2024春•越秀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从光学角度回答),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凸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凸面镜的发散作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理解能力.【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在凸面镜上发生光的反射,可以扩大视野,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解答】解: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凸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BC路段上的物体反射出的光线,射到凸面镜上,经过凸面镜的反射射向AB路段,从而使人在AB路段上能够看清楚BC路段的情况。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反射;凸面镜。【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凸面镜对光的反射,对于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有两种情况:光的反射和折射,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18.(2024秋•增城区期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1)如图是“泼水成冰”的游戏,游戏时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下将滚烫的开水泼出,将看到成片的冰晶徐徐飘落。“泼水成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2)小明发现放在他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升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会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吸热特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放热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答案】(1)凝固;放热;(2)升华;吸热。【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解答】解:(1)“泼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属于凝固,凝固放热;(2)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说明固态的樟脑丸直接变为气态了,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答案为:(1)凝固;放热;(2)升华;吸热。【点评】本题考查凝固和升华现象,难度不大。注意泼水成冰的标准解释是开水先汽化为水蒸气,然后凝华为小冰晶。19.(2024秋•荔湾区校级期中)昆虫学家法布尔在他的著作《昆虫记》一书中记录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300Hz,人类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人耳的听觉范围.【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300;能。【分析】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为f=hz=3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人类能听到。故答案为:300;能。【点评】本题考查了频率和人耳朵听觉频率范围等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20.(2024秋•白云区期中)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5m/s,合18km/h,则大约需要10小时。【考点】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18;10。【分析】已知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解答】解:由单位换算关系可得,由得需要的时间:。故答案为:18;1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变形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1.(2024秋•增城区期中)如图,小明同学利用斜面、小车、刻度尺、挡板等工具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需要用到的公式是v=;(2)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以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3)为了计时更准确,应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4)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路程为40.0cm;(5)若测出小车从A到B的时间tAB=0.8s,从A到C的时间tAC=1.2s,小车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做的是变速(选填“匀速”或者“变速”)运动,理由是根据v=,AB段和BC段的路程相等,BC段的时间更短(根据题中的数据来分析)。【考点】实验测量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答案】(1)v=;(2)秒表;(3)减小;(4)40;(5)变速;根据v=,AB段和BC段的路程相等,BC段的时间更短。【分析】(1)测平均速度的公式v=;(2)根据公式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测量工具;(3)实验中需减小斜面坡度,使小车下滑慢一些,便于测时间;(4)根据图示读出AB的路程;(5)根据公式v=,可通过比较上班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比较小车在下滑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的公式v=;(2)根据公式,需要用刻度尺测距离,用秒表测时间,所以除了题目中给出的刻度尺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3)如果斜面坡度太陡,小车下滑太快,不便于测时间,减小斜面坡度,使小车下滑慢一些,便于测时间;(4)看小车位置时,都以车头为准,A点车头对着80.0cm,B点车头对着40.0cm,小车从A点滑到B点时运动的距离为80.0cm﹣40.0cm=40.0cm;(5)小车在BC段的时间为:tBC=tAC﹣tAB=1.2s﹣0.8s=0.4s,根据v=,AB段和BC段的路程相等,BC段的时间更短,所以BC段的速度更快。由此可知小车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运动。故答案为:(1)v=;(2)秒表;(3)减小;(4)40;(5)变速;根据v=,AB段和BC段的路程相等,BC段的时间更短。【点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是初中物理一个基础实验,比较简单,要注意一些操作细节。22.(2024秋•增城区期中)小丽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冰熔化前后的温度的变化规律”。(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4℃。(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实验时,用“水浴法”给试管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目的是为了使冰受热更均匀(选填“使冰更快熔化”或“使冰受热更均匀”)。(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丙中的温度﹣时间图像ABCD,由图像可以推知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依据是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4)第4min时,试管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第7min时,试管内物质处于液态;冰熔化过程经历了4min。(5)某个同学发高烧,现在要帮他降温,现有等量的0℃的冰和0℃的水,你觉得用冰(选填“冰”或者“水”)效果更好,理由是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专题】实验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答案】(1)﹣4;(2)自下而上;使冰受热均匀;(3)晶体;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4)固液共存;液;4;(5)冰;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分析】(1)温度计的分度值1℃,注意零刻度线的位置;(2)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水浴法加热使物质受热均匀;(3)根据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4)由图象可知,物质第4min处于熔化过程;第7min时,试管内物质已经完全熔化,固体完全熔化的时刻减去开始熔化时刻;(5)0℃的冰和0℃的水相比,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解答】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1℃,注意零刻度线的位置,图乙所示读数为﹣4℃;(2)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安装实验器材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水浴法加热使物质受热均匀,因此实验中目的是为了使冰受热更均匀;(3)根据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图丙中的温度﹣时间图像ABCD可知,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4)由图象可知,物质第4min处于熔化过程,试管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第7min时,试管内物质已经完全熔化,是液态,固体完全熔化的时刻减去开始熔化时刻,冰熔化过程经历时间:6min﹣2min=4min;(5)0℃的冰和0℃的水相比,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冰的降温效果更好。故答案为:(1)﹣4;(2)自下而上;使冰受热均匀;(3)晶体;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4)固液共存;液;4;(5)冰;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点评】本题考查器材的安装,晶体的熔化图像,晶体的熔化特点。23.(2023秋•南沙区期末)小冰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她选取A、B两支蜡烛的外形应相同(选填“相同”、“不同”)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她应选用玻璃板进行实验(选填“玻璃板”、“平面镜”);(2)小冰把其中一支点燃的A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接着她应该如何操作才能确定A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操作是:点燃A蜡烛,眼睛从A侧向另一边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3)确定物和像的位置后,用直线把两者连接起来,连线与反射面垂直(选填“垂直”、“不垂直”)。用刻度尺测量出蜡烛A高5cm,距反射面30cm,它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为30cm,当蜡烛A远离反射面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基本能力.【答案】(1)相同;玻璃板;(2)点燃A蜡烛,眼睛从A侧向另一边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3)垂直;30;不变。【分析】(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点燃A蜡烛,眼睛从A侧向另一边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3)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等分析;【解答】解:(1)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2)点燃A蜡烛,眼睛从A侧向另一边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3)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前30cm处,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为30cm;因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故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故答案为:(1)相同;玻璃板;(2)点燃A蜡烛,眼睛从A侧向另一边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3)垂直;30;不变。【点评】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是中考出题的热点,关键是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针对性的分析问题。四.计算题(共2小题)24.(2024春•白云区校级期末)小丽为测量酸牛奶的密度,借助天平进行如下测量: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瓶酸牛奶的质量是230g,喝完后将酸牛奶瓶清洗干净并晾干,再称得空瓶的质量是10g,然后用瓶子装纯净水,使水的体积和酸牛奶的体积相同,测得水和瓶的质量是210g。(水的密度为1×103kg/m3)(1)瓶中所装纯净水的质量是多少克?(2)整瓶酸牛奶的体积为多少毫升?(3)酸牛奶的密度为多少千克每立方米?【考点】密度公式的变形运用计算质量和体积.【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答案】(1)瓶中所装纯净水的质量是200g;(2)整瓶酸牛奶的体积为200mL;(3)酸牛奶的密度为1.1×103kg/m3。【分析】(1)瓶中水的质量等于瓶加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2)由题意可知,整瓶酸牛奶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为所求结果;(3)先求出酸牛奶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酸牛奶的密度。【解答】解(1)瓶中装纯净水的总质量m总2=210g,空瓶质量m瓶=10g,所以水的质量为:m水=m总2﹣m瓶=210g﹣10g=200g;(2)由可得水的体积为:,由题意可知酸牛奶的体积为:;(3)一瓶酸牛奶的总质量m总1=230g,所以酸牛奶的质量为:m=m总1﹣m瓶=230g﹣10g=220g,则酸牛奶的密度为:。答:(1)瓶中所装纯净水的质量是200g;(2)整瓶酸牛奶的体积为200mL;(3)酸牛奶的密度为1.1×103kg/m3。【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灵活应用。25.(2024秋•增城区期中)运动员从高空竖直向下跳伞,人在下落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人在前50s内下落了2100m,这段时间内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人在第20s到第30s这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3)从开始下落到第30s这个过程中,人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考点】速度公式的应用;v﹣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1)人在前50s内下落了2100m,这段时间内人的平均速度是42m/s;(2)人在第20s到第30s这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是600m;(3)从开始下落到第30s这个过程中,人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分析】(1)人在前50s内下落了2100m,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这段时间内人的平均速度;(2)人在第20s到第30s这段时间内,速度不变,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下落的高度;(3)从开始下落到第30s这个过程中,从图中可知人的速度变化。【解答】解:(1)人在前50s内下落了2100m,这段时间内人的平均速度是v===42m/s;(2)人在第20s到第30s这段时间内,速度不变,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下落的高度是h=v′t′=60m/s×10s=600m;(3)从开始下落到第30s这个过程中,从图中可知人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答:(1)人在前50s内下落了2100m,这段时间内人的平均速度是42m/s;(2)人在第20s到第30s这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是600m;(3)从开始下落到第30s这个过程中,人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考点卡片1.常见的长度及估测【知识点认识】1.在没有精确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估测长度,比如使用手掌的宽度、步长、或者已知长度的物体作为参照。【命题方向】1.基本概念:考察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以及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的理解。2.估测技巧:通过实际问题或情景,考察学生使用估测技巧的能力,如利用手掌宽度、步长等进行估测。例: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10dmB.手掌宽度约为10cmC.物理课本长度约为10μmD.一个分子的直径约为10﹣1m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行分析。解析: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8dm,故A不符合实际;B.手掌宽度约为10cm,故B符合实际;C.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8cm=2.8×105μm,故C不符合实际;D.一个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1.忽视单位换算中的进率。2.估测时过于依赖直觉,缺乏参照物。3.测量时不注重读数的准确性。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三种方法:①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②在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③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就得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比较速度的大小.【命题方向】考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需要根据信息判断选用的方法。例: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如图甲所示: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如图乙所示:相同时间比路程。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②(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3.6km/h。分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是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2)1m/s=3.6km/h,1km/h=m/s。解析:解:(1)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是相同的;(2)1m/s=3.6km/h。故答案为:相同时间比路程;②;3.6。点评:我们通常是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由于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同时考虑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所以在物理学中,我们就引入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解题方法点拨】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注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运用好控制变量法是解题的关键。3.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的认识】速度公式:v=(s用m做单位时,t应用s做单位,得出v的单位是m/s;s用km做单位时,t应该用h做单位)【命题方向】考查应用题以及图像题中涉及到有关速度的计算。例: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准备进行1000米赛跑,比赛开始后,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以5m/s的速度飞速奔跑,而乌龟只以0.1m/s的速度缓慢爬行,2min后兔子发现远远超过了乌龟,便骄傲地睡起了觉,而乌龟却坚持以不变的速度爬行。一段时间后兔子醒来发现乌龟还有200m就到终点。求:(1)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多远?(2)兔子醒来时,乌龟一共爬行了多长时间?分析:(1)已知兔子奔跑了2min开始睡觉,根据可求出兔子2min奔跑的路程,即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的距离;(2)已知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离终点的距离,进而可得出乌龟爬行的距离;再根据可求出乌龟爬行的时间。解析:解:(1)兔子奔跑2min后开始睡觉,t1=2min=120s,由可知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的距离:s1=v1t1=5m/s×120s=600m;(2)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行走的路程:s=s﹣s2=1000m﹣200m=800m;则乌龟爬行的时间:。答:(1)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600m;(2)兔子醒来时乌龟一共爬行了8000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计算题,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4.速度公式的应用【知识点认识】速度的公式:,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命题方向】用速度公式在实际问题中,求的速度的大小。例:巴中至成都高铁即将全线通车,其中巴中至南充段全长约为150km,设计时速为250km/h;南充至成都段全长约为210km,设计时速为350km/h。若列车按设计时速行驶,从巴中到南充需要0.6h,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为300km/h。(不考虑中途停靠时间)分析:由v=可得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和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根据v=可知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解析:解:由v=可知,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t1===0.6,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t2===0.6h,由v=可知,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v====300km/h。故答案为:0.6;300。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注意:①应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②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5.v-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知识点认识】(1)v﹣t图像基本知识点定义:v﹣t图像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表示,通常以速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2)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因此在v﹣t图像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3)加速运动:当物体加速时,速度随时间增加,v﹣t图像上表现为斜率大于0的直线。(3)减速运动:当物体减速时,速度随时间减少,v﹣t图像上表现为斜率小于0的直线。(4)变速运动:对于非匀速运动,v﹣t图像可以是曲线,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复杂关系。(5)斜率的意义:v﹣t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即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6)面积的意义:在v﹣t图像中,速度直线下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路程。【命题方向】从v﹣t图像中分析物体的运转状态及运动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是常考的知识点。例: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1s末和4s末C.第2s末乙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D.乙在前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分析:(1)在v﹣t图象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2)图象和时间轴以及速度轴围成的面积是路程,分析路程的关系,确定两物体相遇的时刻;(3)由图象可知乙的运动情况;(4)在v﹣t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直线运动时的路程。解析:解:A、由v﹣t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2m/s,1s末,甲的路程s甲=v甲×t1=2m/s×1s=2m,乙的路程是乙图象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s乙=1s×2m/s×=1m,此时s甲≠s乙,说明甲和乙在1s末没有相遇;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2m/s,4s末,甲的路程s甲'=v甲×t3=2m/s×4s=8m,乙的路程是乙图象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s乙'=2s×4m/s×+2s×(2m/s+4m/s)×=10m,此时s甲'≠s乙',说明甲和乙在4s末没有相遇;故B错误;CD、由v﹣t图象可知,乙在0~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方向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我们要从图象中获取重要的信息。【解题方法点拨】仔细解读v﹣t图像,注意识别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匀速、加速、减速)以及可能的转折点。6.s-t图像与v-t图像的联系与区别【知识点认识】匀速时的v﹣t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而s﹣t图像则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命题方向】能从不同的图像中分析出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图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①甲车运动速度大于乙车速度②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③甲、乙两车都以2m/s匀速运动④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分析:根据甲、乙的图像特点分析甲、乙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甲车的速度,由图乙可直接读出乙车的速度;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通过的路程。解析:解:由图知,甲车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甲车做匀速运动;乙车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运动,速度为2m/s;①③由图甲可知,甲车的速度为v甲===2m/s;由乙图可知,v乙=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①错误,③正确;②由图可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运动,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②错误;④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均为:s′=vt′=2m/s×5s=10m,故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运动图像的认识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根据图像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要看清纵横坐标的物理量,同时要注意单位;注意辨别出s﹣t图像和v﹣t图像的运动状态。7.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的认识】1.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3)实验方法:取相等的路程,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4)实验步骤:①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②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则t1=tB;③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则t2=tC﹣tB;④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2.进行实验: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操作即可。【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v=;(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坡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小车运动AB段路程sAB=40.0cm,vAB=0.2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由于vAB<vBC,故判断小车是在做变速运动(填“匀速”或“变速”)。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3)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小车在AB段的路程,再由图读出AB段所用的时间,根据v=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4)由图读出B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v=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再与AB段的平均速度比较即可知道小车的运动状态。解析:解:(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小车运动的距离,用电子表测小车运动的时间,根据v=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故该实验的原理是v=;(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则小车在AB段的路程为:sAB=100.0cm﹣60.0cm=40.0cm=0.4m,AB段所用的时间为tAB=15:35:22﹣15:35:20=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0.2m/s;(4)由图可知BC段的路程为sBC=60.0cm﹣10.0cm=50.0cm=0.5m,BC段所用的时间为tBC=15:35:23﹣15:35:22=1s,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0.5m/s;由上述分析可知vAB<vBC,因此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在做变速运动。故答案为:(1)v=;(2)小;(3)40.0;0.2;(4)vAB<vBC;变速。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解题关键是要知道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解题方法点拨】注意事项:(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的时间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8.质量的概念与特性【知识点的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是描述物体的惯性的物理量,是决定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单位不同于重量.质量大,物体含有物质多;质量小,物体含有物质少.【命题方向】命题角度①:质量大小的变化;②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例: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穿着的航天服从空间站返回地面后,其质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解析:解: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穿着的航天服从空间站返回地面后,位置发生变化,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其质量不变。故选:C。点评: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概念性知识,牢记即可。9.质量的估测【知识点的认识】常见物体的质量:中学生:50kg;一个鸡蛋:50g;一个硬币5g;一个苹果:200g;物理课本:300g。一枚邮票:50mg;热水瓶中的水:2kg;一桶纯净水:19kg;大象的质量:2~6t;教室空气的质量:200kg【命题方向】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数值的估测判断。例:中国古代青铜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暑假旅游时买的一个青铜酒爵工艺品,关于此酒爵盛满酒时酒的质量,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5mgB.50gC.500gD.5kg分析: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测。解析:解: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此酒爵盛满酒时酒的质量跟一个鸡蛋的质量差不多,接近50g。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题方法点拨】需要注重对日常生活的积累。10.密度的简单计算【知识点的认识】公式:ρ=【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小蓝将一个质量为54g的实心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小球沉入杯底,溢出水的质量为20g,则该小球的体积为20cm3,密度为2.7×103kg/m3。(ρ水=1.0×103kg/m3)分析: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小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分别计算溢出水的体积和小球的密度。解析:解: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小球的体积,已知溢出水的质量为20g,根据密度公式,溢出水的体积V溢水===20cm3;已知小球质量为54g,小球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小球的密度ρ球====2.7g/cm3=2.7×103kg/m3。故答案为:20;2.7×103。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利用密度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质量用kg,则体积用m3,密度单位为kg/m3质量用g,则体积用cm3,密度单位为g/cm311.密度公式的变形运用计算质量和体积【知识点的认识】计算密度的公式:ρ=计算物体的质量:m=ρV计算物体的体积:V=【命题方向】考查密度公式的变形运用计算质量和体积。例: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小斌与家人到白狼上游玩,在游玩的路上捡到了一块小石头,他想知道这种石头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小石头的质量为60g,再把小石头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20g。求:(1)溢出的水的体积;(2)这种石头的密度;(3)若有一块石碑使用此种石头制成的,质量为60kg,则整个石碑所用材料的体积是多少?(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分析:(1)根据V水=得出小石头溢出水的体积;(2)小石头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得出小石头的密度;(3)根据V石碑=得出石碑所用材料的体积。解析:解:(1)小石头溢出水的体积V水===20cm3;(2)小石头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即V盖=V水=20cm3,因此小石头的密度ρ===3g/cm3;(3)石碑所用材料的体积V石碑===2×10﹣2m3。答:(1)溢出的水的体积为20cm3;(2)这种石头的密度为3g/cm3;(3)若有一块石碑使用此种石头制成的,质量为60kg,则整个石碑所用材料的体积是2×10﹣2m3。点评:本题考查难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解题方法点拨】利用密度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质量用kg,则体积用m3,密度单位为kg/m3质量用g,则体积用cm3,密度单位为g/cm312.比较密度大小【知识点的认识】比较物体密度的方法。(1)相同体积,比较体积的大小,体积小的密度大。(2)相同质量,比较质量的大小,质量大的密度大。(3)不同的质量、不同的体积,用比值表示密度的大小,比值大的密度大,比值小的密度小,这种方法本质与方法是一样的。【命题方向】通过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以及其他物理现象来判断密度的大小关系。例:如图所示图象表示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ρA>ρB>ρ水B.ρA>ρB=ρ水C.ρA<ρB=ρ水D.ρA<ρB<ρ水分析:质量相同时,体积越大,密度越大,据此结合图象分析解答;从图象中得出B物质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B物质的密度,然后和水的密度比较得出答案。解析:解:由图象可知,当mA=mB=10时,A的体积小于B的体积,VA=10cm3,根据ρ=可知,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B的密度为ρB===1g/cm3=ρ水;综上分析可知,ρA>ρ水=ρ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大小比较,看懂图象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其他方法:(1)利用水的密度:如果某物质可以沉入水中,那么它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如果它浮在水面上,那么它的密度一定小于水的密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固体物质与水的比较,且对于某些特殊物质(如空心物体)可能不适用。(2)利用密度表:密度表是列出了各种常见物质密度的表格。通过查阅密度表,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待测物质的密度值,并与其他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1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知识点的认识】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种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有关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无关。不管多大或者多重的东西,只要是这种物质构成的,那么它的密度就等于这种物质的密度,不管是无限大的物质还是无限小的这种物质,密度都是不变的。【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一支粉笔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的质量会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使用过程中粉笔的密度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温度、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解析:解:(1)一支粉笔使用一段时间后,所含物质变少,质量变小;(2)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密度不变,故一支粉笔使用一段时间后密度不变。故答案为:变小;不变。点评:熟知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题的基础。【解题方法点拨】概念性知识,牢记即可。14.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1)在大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物质的密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但是水的密度上升到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而后随着温度上升而减小。水还随着温度的降低变成固态冰时密度反而会减小,所以水是个特殊的例子。(2)温度与密度的关系: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显著,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命题方向】密度在高温下会怎样变化,密度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水在各温度下密度的变化等都是中考的命题方向。例:如图,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是因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膨胀后,密度变小,热空气上升(选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推动扇叶转起来。根据以上原理,在长途运输海鲜时,冰块放置在海鲜的上方(选填“上方”或“下方”)保鲜效果更好。分析:(1)空气中温度升高,体积会膨胀,空气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2)由于冰块的温度低于空气温度,冰块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密度增大,冷空气向下运动,即可判断冰块与海鲜的位置。解析:解: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是因为点燃蜡烛后周围空气温度升高,体积会膨胀,空气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气流,推动扇叶转起来;由于冰块的温度低于空气温度,冰块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密度增大,冷空气向下运动,故在长途运输海鲜时,冰块放置在海鲜的上方保鲜效果更好。故答案为:小;上升;上方。点评:本题考查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属于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高的气体密度小,易上升;温度低的气体密度大,易下降。15.声音产生的原因【知识点的认识】(1)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也停止。【命题方向】声音的产生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中考中常围绕“振动”两个字出填空题,近几年以转换法较为热点,如扬声器纸屑实验、乒乓球音叉实验等,考查体现振动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实验的目的、纸屑和乒乓球的作用等。例: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也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A.由物体振动产生B.可以通过气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响度越大,声速越大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析: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乒乓球被弹开,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也消失,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属于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16.人耳的听觉范围【知识点的认识】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命题方向】考查人耳的听觉范围,判断人耳能否可以听到声音。例: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约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100s内振动约30000次~40000次,当它们从你的身后飞来时,你将听不到(选填“听到”或“听不到”)蝴蝶的声音,你将听得到(选填“听得到”或“听不到”)苍蝇的声音。分析:分别计算出蝴蝶和苍蝇翅膀振动时的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