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探究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a,b;图一热水的作用是。(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5)实验室模拟炼铁需要高温,一般用酒精喷灯,某同学用自制的增氧酒精灯替换酒精喷灯,方法是在普通酒精灯的灯芯座中间加一根导气管(即增氧孔),使用时将氧气通入增氧孔。由增氧酒精灯构造可知,增氧酒精灯火焰的(填“外层”或“内层”)温度更高。(6)某小组同学使用如下图的燃烧器探究灭火的原理。=1\*GB3①向燃烧器内通入甲烷(CH4)和空气,点燃,待火焰稳定后,再从进口A分别通入CO2、N2、He,改变通入的三种气体用量,测得火焰刚好熄灭时,通入的三种气体在混合器中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三种气体中灭火效果最好的是______。气体CO2N2He体积分数/%17.6527.1523.84=2\*GB3②研究KHCO3与CO2联合使用时的灭火效果。KHCO3灭火的原理较复杂。KHCO3受热分解时吸收能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以所学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KHCO3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有。=3\*GB3③向上述燃烧器内通入CH4和空气,点燃,待火焰稳定后,从进口A通入CO₂,进口B加入KHCO3粉末。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火焰刚好熄灭时,KHCO3的用量与混合器中通入的CO₂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CO2体积分数在8%~10%内,随CO2体积分数的增加,使火焰熄火所需的KHCO3用量不再减少,原因是。(7)在元旦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滴水生火”的魔术。他向包裹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了。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和一种气体。根据燃烧条件,脱脂棉是可燃物,小新认为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小海又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填“吸收”或“放出”)了很多热量,进而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
(8)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吹灭蜡烛”不一定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周围的热量,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1:如图甲,把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实验2:如图乙,先将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面的蜡烛,把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也立即熄灭。由此她得出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不只是降低温度,还有。实验2中使用两盏酒精灯可使注射器内温度迅速升高,其目的是。1.(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火的使用是化学认识的开端,人类在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探索中认识了火。
(1)《庄子·外物篇》载:“木与木相摩则燃”,其原理是。成语“火上浇油”是指在燃烧的木材上浇少量的油,火焰瞬间变大,木材燃烧更剧烈,解释原因。(2)图1是探究密闭装置中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熄灭影响因素的一组对比实验(所用蜡烛及装置均相同),乙瓶中氧气与二氧化碳体积比为1:4。图2是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的实验过程中甲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实验中观察到甲、乙两瓶中现象相同:蜡烛均先正常燃烧,而后同时慢慢熄灭。图1对比实验设计的目的是;除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及上述探究因素外,再写出一条导致蜡烛熄灭的可能因素及理由:。根据上述实验及信息,推测乙瓶中蜡烛熄灭后,氧气与二氧化碳最终的体积比约为(填字母序号)。A.
B.
C.2.(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1)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请解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2)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3)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3.(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4.(2023·河北邯郸·校考模拟预测)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有: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③处的白磷也不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3)①处的白磷燃烧而②处的红磷不燃烧,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5.(2023·河南焦作·统考三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从室温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时,仅③开始燃烧。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温度升高至260℃时,对比③④的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3)白磷、红磷和无烟煤都放在铜板上,这是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6.(2023·河南新乡·联考三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和铁制容器所占体积忽略不计)。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来引燃红磷,并通过移动磁铁让玻璃管中铁制容器不断移动,待红磷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将玻璃管右端竖直向下刚浸入水槽中,在水下取出橡胶塞,待液面稳定后再进行读数。
(1)实验中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来引燃红磷,而室温下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点燃红磷后,不断移动磁铁的目的是。(3)其他操作均正确,可观察到管内液面高度最终在玻璃管刻度“”附近。7.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MgO,说明镁发生了(填“氧化”或“还原”)反应。(2)CO2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探究】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如图甲)。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电灯泡一样(如图乙、丙)。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如图丁),用铁片拨开图丁产物的表面(如图戊),还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思与交流】①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合理即可)。②通过本实验,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填字母)。A.用水浇灭
B.用CO2灭火器
C.用沙子灭火8.(2023·福建漳州·统考二模)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B.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氧气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9.(2023·北京大兴·统考一模)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①中充满N2,②③中充满O2。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1)设计①②的目的是。(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3)气球的作用是。10.(2023·北京海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三模)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操作及现象:打开K。通入氧气,试管内液面下降,白磷露出水面,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1)甲中白磷露出水面后不燃烧的原因是。(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11.(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化学兴趣小组对物质的燃烧进行如下探究。(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60℃)
【探究一】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如图1,烧杯中装有60℃水,底部放白磷。试管a、b中放入红磷与白磷,塞上橡胶塞,放入烧杯中、观察到只有试管a中有白烟生成。(1)通过对比试管a、b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填一种即可)。(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白磷燃烧不剧烈,可能的原因是O2不足,小傅同学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2,请写出物质M加入N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二】氧气的量对物质燃烧程度的影响。取5g白磷放入试管,将温度传感器探头插入图2左边试管底部,放入60℃水中,几秒后,将物质M注入试管中,采集数据曲线如图3所示。(4)B点温度比A点高,说明左边试管发生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5)根据D点温度比B点高,本实验可获得的结论是。12.(2023福建泉州模拟)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研究火场逃生策略的合理性。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三个位置(如图1)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l、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如图2)。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1)实验获取3根蜡烛从开始燃烧到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表1:3根蜡烛开始燃烧到熄灭的时间蜡烛甲乙丙时间/s106164199表2: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熄灭时间/s低处(a3)中处(a2)高处(a1)10619.819.118.516418.917.7x19918.617.116.5①三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②表2中,x可能是(填序号)。A.18.6
B.17.9
C.17.2
D.16.1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完善:。④纵看表2数据,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3和图4所示。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原因是。(3)从以上两图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原因是。13.(2023·河南洛阳·统考三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滴管过氧化氢溶液实验。
(1)挤压滴管,观察到装置中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通入氮气,燃烧的白磷很快熄灭,体现出的灭火原理为。14.(2023·辽宁大连·校考模拟预测)酒精灯和酒精喷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熄灭时都可以采取的方法是。(2)酒精灯灯芯儿是用多股棉纱线拧成的。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可以达到500℃。但灯芯儿在火焰中却没被烧毁,解释原因。(3)酒精喷灯是铜制仪器火焰温度可达800℃—1000℃。使用酒精喷灯时应先向引火碗里注入一半酒精,用火柴点燃。请你解释点燃引火碗内酒精的目的。15.(2023·安徽蚌埠·统考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燃烧的有关知识后、对“燃烧的一些现象”开展了项目式探究。【项目一】再认识燃烧小组同学进行镁带的燃烧实验时,发现镁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1)由上述现象。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2)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有白色和黑色固体生成。试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项目二】探究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3)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钠97.8883约1400(4)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讲你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5)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或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史验事实,请你推测硫的沸点和硫燃烧时的温度高低是。【项目三】探究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的原因为探究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原因,小组同学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的直径均为0.3mrn)放入氧气中燃烧;实验过程及现象的记录如下表:物质镁条含碳0.05%的铁丝含碳0.2%的铁丝含碳0.6%的铁丝燃烧时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剧烈燃烧,极少火星剧烈燃烧,少量火星______(6)你认为上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7)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专题04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探究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a,b;图一热水的作用是。(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5)实验室模拟炼铁需要高温,一般用酒精喷灯,某同学用自制的增氧酒精灯替换酒精喷灯,方法是在普通酒精灯的灯芯座中间加一根导气管(即增氧孔),使用时将氧气通入增氧孔。由增氧酒精灯构造可知,增氧酒精灯火焰的(填“外层”或“内层”)温度更高。(6)某小组同学使用如下图的燃烧器探究灭火的原理。=1\*GB3①向燃烧器内通入甲烷(CH4)和空气,点燃,待火焰稳定后,再从进口A分别通入CO2、N2、He,改变通入的三种气体用量,测得火焰刚好熄灭时,通入的三种气体在混合器中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三种气体中灭火效果最好的是______。气体CO2N2He体积分数/%17.6527.1523.84=2\*GB3②研究KHCO3与CO2联合使用时的灭火效果。KHCO3灭火的原理较复杂。KHCO3受热分解时吸收能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以所学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KHCO3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有。=3\*GB3③向上述燃烧器内通入CH4和空气,点燃,待火焰稳定后,从进口A通入CO₂,进口B加入KHCO3粉末。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火焰刚好熄灭时,KHCO3的用量与混合器中通入的CO₂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CO2体积分数在8%~10%内,随CO2体积分数的增加,使火焰熄火所需的KHCO3用量不再减少,原因是。(7)在元旦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滴水生火”的魔术。他向包裹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了。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和一种气体。根据燃烧条件,脱脂棉是可燃物,小新认为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小海又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填“吸收”或“放出”)了很多热量,进而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
(8)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吹灭蜡烛”不一定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周围的热量,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1:如图甲,把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实验2:如图乙,先将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面的蜡烛,把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也立即熄灭。由此她得出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不只是降低温度,还有。实验2中使用两盏酒精灯可使注射器内温度迅速升高,其目的是。【答案】(1)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自身着火点提供热量,隔绝氧气(2)减少环境污染(3)氧气或空气(4)放热(5)内层(6)=1\*GB3①二氧化碳/CO2=2\*GB3②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3\*GB3③CO2体积分数在8%时,碳酸氢钾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加入的二氧化碳足以达到灭火的目的(7)氧气/O2放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8)石蜡蒸气;移走可燃物;使空气的温度达到石蜡的着火点,从而证明不是温度降低使得蜡烛熄灭【详解】(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图1实验中烧杯中热水能提供热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2)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从水中取出的试管外壁沾有水,直接进行加热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3)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4)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钾的温度达到钾物质的着火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碱类物质的由金属与氢氧根组成的特点,可判断钾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为氢氧化钾,同时放出氢气;故答案为:放热。(5)由增氧酒精灯结构可知,内层部分与氧气接触最充分,故内层温度最高。(6)=1\*GB3①由表中可知,火焰刚好熄灭时,需要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最小,则二氧化碳灭火效果更好。=2\*GB3②K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HCO3受热分解时吸收能量,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则KHCO3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有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3\*GB3③结合前面分析和图4可知,当CO2体积分数在8%时,碳酸氢钾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加入的二氧化碳足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则所需的KHCO3用量不再减少。(7)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根据燃烧的条件,脱脂棉是可燃物,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氧气,脱脂棉要燃烧还需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此反应放出热量,进而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8)蜡烛燃烧时,是蜡烛形成的石蜡蒸气发生燃烧,蜡烛熄灭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石蜡蒸气,使得蜡烛熄灭,故填石蜡蒸气;通过实验1、2对比可知,热气流也能使蜡烛熄灭,故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不只是降低温度,还有可能是吹的气流移走了石蜡蒸气,即移走可燃物使蜡烛熄灭,故填移走可燃物;实验2中使用两盏酒精灯可使注射器内温度迅速升高,其目的是使空气的温度达到石蜡的着火点,从而证明不是温度降低使得蜡烛熄灭,故填使空气的温度达到石蜡的着火点,从而证明不是温度降低使得蜡烛熄灭;1.(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火的使用是化学认识的开端,人类在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探索中认识了火。
(1)《庄子·外物篇》载:“木与木相摩则燃”,其原理是。成语“火上浇油”是指在燃烧的木材上浇少量的油,火焰瞬间变大,木材燃烧更剧烈,解释原因。(2)图1是探究密闭装置中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熄灭影响因素的一组对比实验(所用蜡烛及装置均相同),乙瓶中氧气与二氧化碳体积比为1:4。图2是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的实验过程中甲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实验中观察到甲、乙两瓶中现象相同:蜡烛均先正常燃烧,而后同时慢慢熄灭。图1对比实验设计的目的是;除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及上述探究因素外,再写出一条导致蜡烛熄灭的可能因素及理由:。根据上述实验及信息,推测乙瓶中蜡烛熄灭后,氧气与二氧化碳最终的体积比约为(填字母序号)。A.
B.
C.【答案】(1)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油吸热汽化,与氧气接触面积变大,燃烧更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更多未燃烧木材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了燃烧(2)探究甲中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水蒸气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因为蜡烛中含氢元素,燃烧有水生成A【详解】(1)《庄子·外物篇》载:“木与木相摩则燃”,其原理为: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所以木材燃烧;成语“火上浇油”是指在燃烧的木材上浇少量的油,火焰瞬间变大,木材燃烧更剧烈,是因为油吸热汽化,与氧气接触面积变大,燃烧更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更多未燃烧木材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了燃烧;(2)图1对比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甲中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除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及上述探究因素外,水蒸气是蜡烛熄灭的影响因素,因为蜡烛中含氢元素,燃烧有水生成;乙瓶中氧气与二氧化碳体积比为1:4,因为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乙瓶中蜡烛熄灭后,氧气与二氧化碳最终的体积比约为1:5,故选:A。2.(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1)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请解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2)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3)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答案】(1)红磷的着火点高,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白磷燃烧(3)给冷水加热,温度稍微高于40℃即可【详解】(1)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在盛有热水的烧杯口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红磷,一端放白磷,现象是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3)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给冷水加热,温度稍微高于40℃即可。3.(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答案】(1)(2)增大(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详解】(1)白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3)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4.(2023·河北邯郸·校考模拟预测)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有: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③处的白磷也不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3)①处的白磷燃烧而②处的红磷不燃烧,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答案】(1)(2)隔绝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详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②隔绝氧气,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通过对比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3)①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而②处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2023·河南焦作·统考三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从室温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时,仅③开始燃烧。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温度升高至260℃时,对比③④的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3)白磷、红磷和无烟煤都放在铜板上,这是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答案】(1)(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3)导热性【详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升高至260℃时,红磷燃烧,而无烟煤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的条件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3)白磷、红磷、无烟煤都放在铜板上能被加热,利用了铜的导热性。6.(2023·河南新乡·联考三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和铁制容器所占体积忽略不计)。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来引燃红磷,并通过移动磁铁让玻璃管中铁制容器不断移动,待红磷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将玻璃管右端竖直向下刚浸入水槽中,在水下取出橡胶塞,待液面稳定后再进行读数。
(1)实验中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来引燃红磷,而室温下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点燃红磷后,不断移动磁铁的目的是。(3)其他操作均正确,可观察到管内液面高度最终在玻璃管刻度“”附近。【答案】(1)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使铁质容器中的红磷与玻璃管内的氧气成分接触,使装置内的氧气充分反应(3)4【详解】(1)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实验中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来引燃红磷,而室温下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点燃红磷后,不断移动磁铁的目的是使铁质容器中的红磷与玻璃管内的氧气成分接触,使装置内的氧气充分反应;(3)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其他操作均正确,可观察到管内液面高度最终在玻璃管刻度“4”附近。7.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MgO,说明镁发生了(填“氧化”或“还原”)反应。(2)CO2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探究】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如图甲)。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电灯泡一样(如图乙、丙)。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如图丁),用铁片拨开图丁产物的表面(如图戊),还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思与交流】①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合理即可)。②通过本实验,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填字母)。A.用水浇灭
B.用CO2灭火器
C.用沙子灭火【答案】(1)放出氧化(2)有黑色固体产生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C【详解】(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燃烧放出热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是镁与氧气的反应,说明镁发生了氧化反应;(2)实验探究:由图可知,用铁片拨开图丁产物的表面(如图戊),还观察到的现象是有黑色固体生成;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Mg、C、O,生成物中也应含Mg、C、O,故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镁,黑色固体是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与交流:①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②A、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加热的条件下,镁可能能与水反应,故金属镁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不符合题意;B、由以上分析可知,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符合题意;C、金属镁着火,可用沙子灭火,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故选C。8.(2023·福建漳州·统考二模)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而进行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到甲中的白磷未燃烧,乙中的白磷燃烧B.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需要氧气D.可反复呈现白磷燃烧与熄灭的现象【答案】B【详解】A、甲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接触,因此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燃烧需要氧气,不能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接触,因此该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燃烧需要氧气,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该装置可以通过反复的倒置呈现白磷反复燃烧与熄灭的现象,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3·北京大兴·统考一模)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①中充满N2,②③中充满O2。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1)设计①②的目的是。(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3)气球的作用是。【答案】(1)验证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2)升温至40℃时,②中白磷燃烧,③中红磷不燃烧(或②中白磷开始时不燃烧,升温至40℃时才燃烧)(3)调节压强,防止白烟扩散【详解】(1)①中白磷与氮气接触,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其它因素相同,②中白磷燃烧,①中不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2)②③试管中均充满氧气,而②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③中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②中白磷燃烧,③中白磷不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3)由于白磷燃烧放热,且会产生大量有害的白烟,则气球的作用为调节压强,防止白烟扩散。10.(2023·北京海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三模)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操作及现象:打开K。通入氧气,试管内液面下降,白磷露出水面,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1)甲中白磷露出水面后不燃烧的原因是。(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2)试管乙中的白磷起初不燃烧,液面下降接触氧气后白磷燃烧【详解】(1)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甲中白磷露出水面后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2)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则需要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不和氧气接触不燃烧与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燃烧进行对比,则实验现象是试管乙中的白磷起初不燃烧,液面下降接触氧气后白磷燃烧。11.(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化学兴趣小组对物质的燃烧进行如下探究。(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60℃)
【探究一】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如图1,烧杯中装有60℃水,底部放白磷。试管a、b中放入红磷与白磷,塞上橡胶塞,放入烧杯中、观察到只有试管a中有白烟生成。(1)通过对比试管a、b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填一种即可)。(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白磷燃烧不剧烈,可能的原因是O2不足,小傅同学对实验进行改进,如图2,请写出物质M加入N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二】氧气的量对物质燃烧程度的影响。取5g白磷放入试管,将温度传感器探头插入图2左边试管底部,放入60℃水中,几秒后,将物质M注入试管中,采集数据曲线如图3所示。(4)B点温度比A点高,说明左边试管发生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5)根据D点温度比B点高,本实验可获得的结论是。【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提供热量(或隔绝氧气)(3)(4)放热(5)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详解】(1)试管a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试管b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同时隔绝氧气,对比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白磷燃烧不剧烈,可能的原因是O2不足,故物质M加入N中发生的反应是生成氧气的反应,该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B点温度比A点高,说明左边试管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5)一开始是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即AB段),注入物质M后,生成氧气,氧气浓度增大(CD段),D点温度比B点高,说明: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放出的热量越大。12.(2023福建泉州模拟)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研究火场逃生策略的合理性。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三个位置(如图1)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l、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如图2)。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1)实验获取3根蜡烛从开始燃烧到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表1:3根蜡烛开始燃烧到熄灭的时间蜡烛甲乙丙时间/s106164199表2: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熄灭时间/s低处(a3)中处(a2)高处(a1)10619.819.118.516418.917.7x19918.617.116.5①三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②表2中,x可能是(填序号)。A.18.6
B.17.9
C.17.2
D.16.1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完善:。④纵看表2数据,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3和图4所示。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原因是。(3)从以上两图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原因是。【答案】(1)甲、乙、丙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够燃烧低(2)大蜡烛燃烧放热使二氧化碳的密度变小而上升到高处(3)低处氧气含量较高,低处温度较低,低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详解】(1)①由表1三支蜡烛开始燃烧到熄灭的时间可知,三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故填甲、乙、丙。②由表2可知,低处氧气浓度高,高处氧气浓度低,且x的数值在16.5至18.5之间,则x可能是17.2,故填C。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则该实验说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够燃烧,故填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够燃烧。④纵看表2数据,低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故填低。(2)由图4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大,故填大;原因是蜡烛燃烧放热使二氧化碳的密度变小而上升到高处,故填蜡烛燃烧放热使二氧化碳的密度变小而上升到高处。(3)由表2、图3和图4可知,低处氧气含量较高,低处温度较低,低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所以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故填低处氧气含量较高,低处温度较低,低处二氧化碳浓度较低。13.(2023·河南洛阳·统考三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滴管过氧化氢溶液实验。
(1)挤压滴管,观察到装置中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通入氮气,燃烧的白磷很快熄灭,体现出的灭火原理为。【答案】(1)(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隔绝氧气【详解】(1)挤压滴管,观察到装置中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因为白磷着火点低,微热即可达到其着火点,而红磷着火点高,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关闭弹簧夹1也就是没有了氧气,打开弹簧夹2,通入氮气,燃烧的白磷很快熄灭,体现出的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14.(2023·辽宁大连·校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喜迎中秋模板》课件
-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课件第1课时 仰望天空
- 增值税及其会计处理教学课件
- 制作课件心得范文
- 土地招商协议书(2篇)
- 《市场机制原理》课件
- 《秘书长办》课件
- 2021年安徽省宿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必刷测试卷(1)含答案
- 2022年山西省临汾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摸底测试(2)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淮南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冲刺自测题二卷含答案
- 新高考选科指导手册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研究
- 世界文化美学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开大学
- 大学生就业21问-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2024年普法学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套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计算练习凑十法、破十法、借十法、平十法
- 创办精神病医院申请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完整版)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单词表(带音标)
- MOOC 国际商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