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3/04/wKhkGWdkOCSAe6BqAAKJewkgCus016.jpg)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3/04/wKhkGWdkOCSAe6BqAAKJewkgCus0162.jpg)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3/04/wKhkGWdkOCSAe6BqAAKJewkgCus0163.jpg)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3/04/wKhkGWdkOCSAe6BqAAKJewkgCus0164.jpg)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3/04/wKhkGWdkOCSAe6BqAAKJewkgCus01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社会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180243英文名称:SociologyofEducation学分: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先修课程:教育概论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授课对象:小学教育(师范)专业教学单位:教师教育学院修读学期:第5学期一、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教育社会学》课程是面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探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社会科学,是教育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一般来说,其研究内容多来自教育领域,而理论方法多借助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即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宏观的教育社会学、中观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教育社会学四个部分构成。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社会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促进学生对我国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学思考,提高学生对我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社会学分析能力。课程目标1:识记教育社会学的知识要点,全面了解教育社会学的知识谱系,理解教育的冲突功能与分层功能,正视教育的制度化影响和非制度化构成与影响,掌握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动态与前沿发展,明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教育系统并能够做出合理、系统和深刻的比较分析。课程目标2:通过阅读讨论、案例分析来推进小学教育师范生相关能力培养。具备运用正确、严密和深邃的教育社会学视角来理解和分析小学教育制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够透过教育表现看到本质,培养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教育素养。课程目标3: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养成正视社会和教育问题,客观深刻地分析教育问题的价值观念,尊重教育规律,科学执教的教育观。本课程重点支撑以下3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其中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3-3形成支撑H,对毕业要求指标点3-1形成强支撑M,对毕业要求指标点6-1形成中支撑M。毕业要求指标点3-1[通识知识]拥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艺术欣赏与艺术表现的基础知识;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毕业要求指标点3-3[学科知识]熟悉并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理解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科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至少一门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小学教育中学科整合的知识与方法,具备开展综合性学习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理论素养。毕业要求指标点6-1[学科育人]理解学科育人价值与学科课程思政的意义,有能够有机结合主教学科知识以及兼教学科知识开展课程育人活动的方法和能力。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和达成途径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达成途径指标点3-1[通识知识]拥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艺术欣赏与艺术表现的基础知识;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程目标3M1.课堂教学2.课堂表现3.期末作业指标点3-3[学科知识]熟悉并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理解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科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至少一门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小学教育中学科整合的知识与方法,具备开展综合性学习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理论素养。课程目标1H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期末作业指标点6-1[学科育人]理解学科育人价值与学科课程思政的意义,有能够有机结合主教学科知识以及兼教学科知识开展课程育人活动的方法和能力。课程目标2H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期末作业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对应课程目标1.教育社会学作为认识学校的独特视角(1)社会学和教育(2)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方法(3)教育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内涵及基本研究方法。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2.教育的冲突功能和过程(1)教育的冲突功能(2)教育系统中过程的重要性(3)社会化功能:我们学什么和怎么学(4)文化传承功能和传承文化的过程(5)社会控制和个人发展功能(6)选择和分配功能:分类过程(7)变革和创新功能:展望未来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冲突功能、社会化功能及文化传承与发展功能等。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3.教育与分层过程(1)学校教育的危机(2)分层过程:不平等是否不可避免(3)分层与教育机会平等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在学生发展与社会分层、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4.争取教育机会平等的尝试(1)性别与教育机会平等(2)阶层、城乡与纠正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尝试(3)为少数学生改善学校通过教师讲授、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学习、小组合作,学生能正确理解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其深层次社会致因。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5.作为组织的学校(1)学校的社会系统(2)学校系统的目标(3)作为组织的学校(4)决策制定的集权化与分权化通过教师讲授、小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小学学校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6.正规学校的地位和角色(1)角色的意义(2)教育系统中的专业人员(3)学校中的角色通过课前自学、课堂陈述与讨论、案例学习、作业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小学学校及其专业人员的角色及其作用。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7.学生作为学校的核心(1)学生的特质(2)学校的失败与辍学者(3)学生与非正式制度(4)学生与其环境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及作业,使学生理解学生的教育成功及其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8.非正式制度与隐性课程(1)开放系统方法与非正式制度(2)教育氛围与有效学校(3)非正式制度中的权力动态和角色通过课前自学、课堂陈述与讨论、案例学习、作业练习,使学生理解非正式教育制度中的权力动态和角色。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9.教育制度与环境的共生关系(1)环境与教育制度(2)学校系统的环境:制度间的相互依赖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及作业,使学生理解学校教育系统各制度间的相互依赖。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10.世界各地的教育系统的比较(1)跨文化教育研究(2)教育系统的跨文化研究:成绩研究(3)比较研究的理论视角(4)全球性的制度相互依赖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各主要国家教育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相互依赖。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3三、学时分配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建议自主学习16小时。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一)教育社会学作为认识学校的独特视角202(二)教育的冲突功能和过程404(三)教育与分层过程404(四)争取教育机会平等的尝试202(五)作为组织的学校404(六)正规学校的地位和角色202(七)学生作为学校的核心404(八)非正式制度与隐性课程404(九)教育制度与环境的共生关系202(十)世界各地的教育系统的比较404合计32032自主学习内容建议时间(小时)教育运动与教育改革8学前教育体系中的社会学分析4学前教育政策的教育社会学分析4合计16四、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讲授、课堂讨论、作业练习、案例学习等途径实现,辅以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课后学习主要采用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课程考核和达成度评价(一)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学业评价内容考核环节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教学目标作业(40%)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共3次根据学生章节练习的质量及课外阅读读后感进行评分。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课堂表现(10%)课堂参与情况(回答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贡献度。对积极参与并且贡献大的同学可以考虑适当加分。教学目标3考勤(0%)缺勤1节课总分扣1分考核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教学目标3小组项目与学期论文(50%)小组项目根据学生提交的小组报告、案例分析等作业情况打分。根据学生提交的个人学期论文打分。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社会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利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学期论文综合成绩平时作业+课表现+课堂表现+缺勤情况+项目与论文(作业成绩×40%)+(课堂表现×10%)+(缺勤1节课扣1分)+(项目和论文×50%)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本课程评价在强调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统一的基础上,侧重于过程性评价。结合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等,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程度以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能力;能真正掌握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并能初步应用教育社会学的知识来解释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课堂表现的评分标准,见下表。课堂表现评分标准序号评价要点权重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1知识掌握回答问题学习态度出勤情况0.6有创见、逻辑清晰、理论基础扎实,课堂活跃,能与教师和同学积极互动理论基础扎,逻辑性强、课堂较为活跃,能与同学较为积极的互动,认真勤学理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课堂活跃程度一般,师生课堂互动较少。理论基础基本过关,课堂参与较为被动,学习态度一般。基础不扎实,基本不参与课堂互动,态度不认真、不端正。2小组合作沟通意识0.4展现领导力,小组合作意识强,热心帮助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合作,能进行分享并有意识地帮助其他同学。比较积极地参与合作,对于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能够予以帮助。能参与小组合作。参与合作热情不高,有逃避责任现象、合作意识较为欠缺。注:优秀:100≥X≥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下同。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序号评价要点权重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1内容充实程度、观点创新程度0.4内容充实完善,且观点有创新。内容充实完善,有自己的见解。内容较充实完善,有一定的见解。内容欠充实,原创性观点有待提升内容不充实不完整,无原创性观点见解。2论述完整程度,表达流畅程度、论文逻辑性0.4论述完整,表达流畅,逻辑性强论述完整,表达流畅,逻辑性较好论述较完整,表达较流畅,逻辑性较好论述欠完整,表达欠流畅,逻辑性欠缺论述不完整,表达不流畅,逻辑性差3格式结构规范性0.2格式规范,结构完整格式较规范,结构完整格式较规范,结构较完整格式欠规范,结构欠完整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完整(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得分之和)/(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分)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100分))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课程目标支撑环节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分达成度计算课程目标1平时作业1A1*平时权重A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1达成度=(A2*平时权重+B2*期末权重)/(A1*平时权重+B1*期末权重)期末考核1B1*期末权重B2*期末权重课程目标2平时作业2C1*平时权重C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2达成度=(C2*平时权重+D2*期末权重)/(C1*平时权重+D1*期末权重)期末考核2D1*期末权重D2*期末权重课程目标3课堂表现E1*平时权重E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3达成度=(E2*平时权重+F2*平时权重)/(E1*平时权重+F1*平时权重)平时作业3F1*平时权重F2*平时权重课程总体目标总评成绩100以上学生平均得分之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学生平均得分之和/100注:目标分值指在课程考核办法中该项目的分值,学生平均得分指该项目学生得分的平均值,目标达成度在0.7以上表示目标达成。六、持续改进1.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反思教学,不断改进不足之处。2.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教育社会学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尤其是要注重作业的批改和及时反馈,对于作业质量不佳的学生,要求其修改或重做作业。3.结合期末闭卷考试情况进行教与学的评估,并把反思情况通过QQ或其他方式传递给学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确保教育社会学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4.吸收教学测评、教学督导、听课教师等反馈意见和建议,对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学业评价标准、体系等进行完善。七、教学资源资源类型资源教材[美]巴兰坦、[美]海默克.教育社会学:系统的分析(第六版)[M].熊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参考书[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吴刚.教育社会学的前沿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063-2024鞋类化学试验样品制备通则
- Prasugrel-hydroxy-thiolactone-生命科学试剂-MCE-3743
- 2-3-Dihydroxypropyl-pentadecanoate-生命科学试剂-MCE-1920
- 2025年度酒店客房客房设施设备维修承包经营与备件储备协议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玉米种植与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抵押贷款信用评级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张家界市别墅湖南商品房买卖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书简易版(离婚后子女教育协议)
- 跨界合作小区内餐饮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机会探索
- 个人房屋贷款抵押担保合同样本
- 保育员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 XX站SCADA系统升级改造施工方案(模板)
- 偶函数讲课课件
- 中医治疗“湿疹”医案72例
- 《X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14000字(论文)》
- 交通工程公司乳化沥青储油罐拆除工程安全协议书
- YS/T 441.1-2014有色金属平衡管理规范第1部分:铜选矿冶炼
- GB/T 23791-2009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
- 员工自主报告和举报事故隐患奖励汇总表
- 清代文学绪论
- 阿里云数字化转型生态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