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艺术发展观有两个重要的理论侧面:一方面,中国艺术理论强调艺术要变:另一方面,中国艺术论中的复古理论非常丰富。变与不变成了中国艺术家胸中的长久纠葛。处理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于不变中求变,在复古来创新。如在文学中,陈子昂的革新就自复古始,高呼“文章道蔽五百年矣”,欲用诗歌传统起而拯救之。李翰微“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表明了以传统之,力来革新诗坛的愿望。降及近世,此风更炽,中幅艺术就添托而革新的旗号下艰难地行进。中国艺术理论的这种观点是在哲学影响下而涉生的。《周易》是一本谈变易的书,同时又谈通,故而谓之“通变”。变是在通的基础上实现的,变是通之数米中打了一个比方:“变通莫大于四时。”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一切都在变,但是终则有始,始则有终,循环往身,以至无穷,这又是不变。因此,通变说的要旨在于:通中求变,变中求通。这是一种无往不复的变易哲学,推教于人伦,也是如此。传统文化也讲究变,但更强调纲、常、道、经这些不变的准则。《周易》被置于六经之首,就是要从变易中寻求出不变的道理。这种文化观念给中国艺术创造精神带来不同的影响。过分沉重的因袭负担的确抑制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中国艺术家一般不大追求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道路,而更乐于在保持原有的平衡中寻求新生。如中国绘画被视为体道的工具,而水墨又最能肇自然之性,合造化之功,因而被视为正道,中国画家就极力追求在墨色氤氲中表现生命深层的秘密。同时,中国画受到伦理文化影响,以重品为主要特点,这便形成了以自然万物来表现人格理想的绘画模式,追求程式化的对应。这条主线的发展相应产生对其他因素的漠视。如本来发达的人物画,退居于山水花鸟之后.,影响了这一画科的发展,重视技巧的“谨细”之作由于构成生命呈现的障碍而被贬入低流,一味强调心理时空的创造,影响了人们对自然时空秩序的探讨。中国艺术家是极富创造力的群体,固定的创造模式虽不能被打破,但内在的蕴涵却可因人而异,艺术家竞相脱胎其形式、点画其精神,把生命之新作为艺术创造精神的根本体现,使中国艺术更富于内蕴,更耐人寻味。(摘编自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材料二:李白是最早从事词体写作的文人,其词体创作是建立在复古的创新上,后世研究者称他为“百代词曲之祖”绝非偶然。从大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讲,唐朝自初唐开始便有反对六朝言体文学的呼号,而唐朝的统治者多数喜爱文艺,民间的文娱活动也不断发展,就必须找到一种诗歌进行替代.词在此刻就追时地登上了文学舞台.同时,唐朝的诗歌创作中,既有丰富的近体诗,也有相当成功的乐府诗。乐府诗多年形成的长短不齐的形式及七言歌行将乐府诗格律化的成功经验,为词体的长短句形式做了有力的启发。乐府与词均属于带有浓厚音乐性质的文学,它们一个兴盛于唐朝之前。一个繁荣于唐朝之后,期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李白作为词体创作的早期文人,他本人更是相当擅长乐府诗写作。李白有大量的乐府诗创作,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他本人浪漫奔放、追求个性的天性,使其不愿受近体诗较为刻板单调的约束外,也是出自“将复古道非我而谁"的强烈使命感。虽然唐朝时,乐府诗已脱胎成为纯文学的创作而离音乐较远,但作为音乐文学而活跃在文学界的乐府诗。其间必然有音乐属性的烙印。李白乐府有意复古的用心,首先表现在反律化的倾向上。乐府中的一些篇目在流变过程中经历了由齐梁新体诗转向律诗的过程,到了李白手中,它们却回到了古体诗的道路上。李白以五古写《妾薄命》就是其反律化的表现,而这种复古的反律化与词的长短不一在实际中促成了词体的形成。从与音乐的关系方面讲,李白的诗歌特别是其中的旧题乐府,大量地使用了六朝旧曲,并将其推向了高峰。李白给予了这些旧曲新的生命,使得它们能够延续并发展,从而为隋唐燕乐的产生提供了一份必要的音乐素材。李白继承前人对近体诗的完善,同时将其加以革新变异,使得词体的杂言形式符合唐朝人对于音乐和韵律的审美观,然而为后世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白词中对后世有更大的意义哦,《菩萨蛮》,这二首他用来抒发个人情感。这意味着词不仅仅是表现声色娱乐的宫廷文体或是民间文娱活动的民间文体,它也具有缘情而发的特质。《忆泰娥》中:“符声咽。秦娘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印年柳色,灞陵旆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词之开篇使用“箫”这一历来寄艳着文人愁思的意象,在呜咽的箫声中,富有李白特色的月的形象出现了。“月”与“梦断”和“伤别"栅联系,使整首词笼罩在一片凄迷之中。然而诗人并非一味沉浸在自我伤怀之中,他的眼光顺着“威阳古道”直看到了”贝家陵阙”,这便化个体愁思于时空思考之中了。李白这两首词为文人之词的创作引导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他的复古是针对六朝以来奢靡浮艳,只追求形式华时而忽视诗歌内在的浮靡文风而提出,他常常是带有创新意识地将旧有题材写出新意。李白之所以能成为“百代词曲之祖”,除了有时代的推动外,更加主要的因素在于他本人的特质,李白从古题乐府诗的创作中举掘了音乐文学的一些要点,同时他也在创新探索新的乐府诗体,在以此为主的种种因素的促成下,李白有了词体写作的尝试,李白在词史上,同样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摘编自王雪凝《李白词写作的复古与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变与不变是中国艺术发展观的两个重要理论侧面,是在《周易》的影响下而产生的。B.从变易中寻出不变是《周易》被置于六经之首原因,书中以四时为喻来谈变易之理。C.中国画家在既重道又重品的影响下,对自然时空秩序的探讨不及对心理时空的创造。D.李白的词作向上承接乐府,是对复古的呼应:向下则开启后世之词,是对创新的启蒙。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均采用了举例论证。如前者举陈子昂、李白这些名家之例,说服力强。B.材料一认为,中国艺术家创新是在谨守艺术传统基础上通过点画其内在精神求变。C.材料二认为,李白的乐府诗创作是反律化的,他对近体诗持完全否定的态度。D.词从最初的歌筵娛乐间的歌辞。到后来成为一怀心绪的抒发,李白起了重大作用。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分析“李白为‘百代词曲之祖'"原因的一项是()A.杨海明《唐宋词史》:“一种新文体的产生,往往都是首创于民间,然后再由文人或“猎奇”,或仿效,这才逐步引人‘文学大堂’里来的。李白之于词,即是如此。”B.乔象锺等《唐代文学史》:“他(指李白)以恢复‘古道'为己任,提倡‘风’‘雅’,并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作出了辉煌的贡献。”C.明代胡震宁《唐音赞签》:“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D.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从这两首词(《忆秦娥》《菩萨蛮》)所达到的高浑纯熟艺术境界看,前人说是李白作品,虽‘查无实据',却也‘事出有因'。”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在复古中创新”这个观点,但角度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欲以“古文运动:以复古之名进行的创新”为题写一则小评论,请依据下面对“古文运动"的解说,结合材料一,列出评论要点。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韩愈和柳宗元所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而非单纯的复古运动。经过他们的毕生努力和奋斗,从理论和创作上推毁了当时骈文的统治地位,造成了一种精练畅达、富有表现力的新文体,使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这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们开创了中国古典敞文的新时代,明确了此后败文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桂公塘郑振铎天地虽宽靡所容!长淮谁是主人翁?——文天样《旅怀》镰刀似的新月已经斜挂在偏西的一方了,有些乌云在聚集,天空略显得阴暗,晚风渐渐的大了起来,土围外的树林在簌簌的微语。有几个年轻人打熬不住,已经横躺在地上睡熟了。文丞相耿耿的光着双眼,一点睡意也没有。他低了眼光望望杜浒一一那位死生与共,为了国家,为了他,而牺牲了一切的义士。杜浒的眼光恰恰也正凝望着他。杜浒哪一刻曾把眼光离开了他所敬爱的这位忠贞的大臣呢!“丞相。“杜浒低声地唤道,“不躺下休息么?"他爱惜地提议道。文丞相从都城里带出来的门客们已都逃得干干净净了,只剩下杜浒是忠心耿耿的自誓不离开他。他们只是新的相识。然而这若干日的出死入生,患难与共,使得彼此的肺腑都照得雪亮.文丞相几乎没有一件事不是依很杜浒的,而杜浒也尝对丞相吐露其心腑道:“大事是不可为的了!吴坚伴食中书,家铉翁衰老无用,贸余庆卑鄙无耻:这一批官僚们是绝对的不能担负得起国家大事的。只有丞相。你,是奋发有为的。他们妒忌得要死。这局面的中心人物,非您老不成。”丞相不好说什么,他明白这一切。他想彻底地来一次扫荡澄清的工作,然而那些老官僚们,怎肯容他展布一切呢!文天祥拜左永相的谕旨刚刚下来,他们便设下了一个毒计。蒙古帅伯颜逍人来邀请宋邦负贵的大臣到他军营里开谈判。这难题困住了一班的朝士们。议论纷纷的去。这难题便落在文天样的身上。他是刚拜命的左丞相,年刚气锐,足以当此大任。大家把这使,重责,都想往他身上推。“谁去最能胜任愉快呢?”吴坚道。“这是我们做臣子的最好的一个效力于君国的机会,我倒想请命去,只可惜我是太老了,太老了有用。”家铉翁喘息地说道,全身安顿在东边的一张太师椅上。“国家兴亡,在此一举,非精明强干,有大勇大谋的不足以当此重任。"贾余庆献谀似的说,两眼老着文天祥。他是别有心事的:文天祥走了,左丞相的肥缺儿便要顺推给他享受了,所以他怂恿得最有。朝臣们纷纷的你一言我一语的,都互相在推诿,其意却常在“沛公”。那纷纷营营的青蝇似的声响,都不足以打动文天样的心。在他的心里正有两个矛盾的观念在作战他不曾预备着要去。并不是退缩怕事。他早已是准备着为国家而牺牲了一切的。但他恐怕,到了伯颜军营里会被扣留。一身不足惜,但此身却不欲便这样没有作用的给糟蹋掉。当陈宜中为丞相的时候,伯颜也逍人来要宜中去面讲和款,那时天祥在他的幕下,再三的诤谏道:“相公该为国家自重。伯颜不可信,虎狼之区万不宜入。若有些许差池,国家将何所赖乎?"宜中相信了他的话,不曾去。如今这重担是要挑在他自己的身上了。他不愿便这样轻忽的牺牲了。他还有千万件的大事要做。他一去,国家将何所赖乎纷凝游,他的新相识的一位侠士,也极力的阻止他去;劝他不要以身入虎口。杜浒集合了千个子弟兵。还有一腔的热血,要和他合作,同负起救国的责任。然而,看见众同僚的互相推诿,见危救脱歌那副怯懦的神态,他不禁觉得有些冒火。他的双眼如铜铃似的发着光亮。他很想大叫道:“你们这批卑鄙龌龊的懦夫们呀,走开!让我前去吧”然终于也把这句不客气的话强咽了下去。对下这一批老奸巨滑的心理,他是洞若观火的,他实在有些忍不住,几乎不顾一切的叫道:“我便去!”他究竟有素养,还是沉默着,只是用威严有棱的眼光,来回地扫在贾余庆他们身上。一时敞亮的大厅上,鸦雀无声的悄静了下来,虽然在那里聚集了不下百余个贵官大僚。空气石块似的僵硬,个个人呼吸都艰难异样。一分秒钟,比一年一纪还难度过。还是昏庸异常的右丞相吴坚打破了这个难堪的局面:“文丞相的高见怎样呢?以丞相的大才,当此重任,自能绰有余裕,国家实利赖之。“他不能不表示什么了。锋棱的眼光横扫过一堂,那-堂是行尸走肉的世界:个个人都低下了眼,望着地,仿佛内疚于心,不敢和他的锐利如刀的眼光相接触。他在心底深喟了一声,沉痛地说道:“如果实在没有人肯去,而诸位老先生们的意见,都以为非天祥去不可的时候,天祥愿为国家粉碎此无用之身。惟恐嚣张万状的强虏,未必片言可折耳。”他坐在西向一张太师椅上。西斜的太阳光,正照在他的身上,投影于壁,硕大无朋,个个都像从危难中逃出了似的,松了一口气。文天祥转了一个念,决定毅然前去,即使冒触虏帅而被羁,甚至被杀,还不是和战死在战场上一样的么?人生总有一个死,随时随处无非可死之时地,为国家,个个都该贡献了他的生命,而如何死法,却不是自己所能自主的。他随即站起身来,说道:“诸位老先生,事机危矣,天祥明天一早便行:现在还要和北使面谈一切。失陪了。”头也不回的,刚毅有若一个铁铸的人,踏着坚定的足步离开大厅而去。《桂公塘》,郑报铎1936年所著,写的是南宋末年文天祥为国家利益赴元营讲和被扣押,没法逃脱,经历了九死一生方逃亡到真州,本想与两淮将士重整旗鼓,收复河山,可忠诚之心竟被人误解,险遭陷害的故事。节选部分是从文天祥夜宿桂公塘土围中写起。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文天祥的刻画,以杜浒正衬,以朝臣反衬,表达了对勇于担当精神的歌颂、对丑恶行径鞭挞的主题。B.“那纷纷营营的背蝇似的声响”,将朝臣的言语比喻成青蝇的声响,表达了文天祥对他们的极其厌恶之情。C.在派遣谈判使者的时俁,家铉翁以年纪太大作为托辞:贾余庆则口蜜腹剑,其目的在于夺取左丞相的职位。D.小说擅长运用心理描写,其心理描写的语言冷静而克制,展现了文天祥赴元营讲和的事件过程和内心思索。7.关于文中陈宜中与文天祥商讨和谈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部分既是对文天祥“不曾预备着要去"的解释,也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为其赴元营讲和命运担忧。B.“国家将何所赖乎?”在该部分中出现两次,强调了文天祥已消楚地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C.同是担任丞相之职,陈宜中听了建议而没有去元营讲和,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境界没有文天祥高。D.这一部分运用侧面描写,使次者对元军将领伯颜有了初步了解,从文天祥的话语中可知其不守信用。8.有学者认为,“郑振铎作品最出彩的当属他的环境氛围的描写”。请简要分析小说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作用。(原卷没有划波纹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有学者评论:“中国现代作家的历史小说中引用旧体诗始于郁达夫的《采石矶》,但悟利好处的无疑当首推此篇。”请简要分析篇首引用文天祥诗句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满分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吴丞相北海孙劭卒。初,吴当置丞相,众议归张昭,吴王曰:“方今多事,职大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及劭卒,百僚复举昭,吴王曰:“孤岂为子布①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六月,以太常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雍为人寡言举动时当吴王尝叹曰颇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赛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足以不敢肆情吴王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初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②,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及为相,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遽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吴王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军国得失,自非面见,口未尝言.王常令中书邮诣雍有所咨访,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相与反覆宄而论之,为设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无所施设。郎退告王,王曰:“顾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江边诸将,各欲立功自效,多陈便宜,有所掩袭。王以访雍。雍曰:“臣闻兵法戒于小利,此等所陈,欲邀功名而为其身,非为国也。陛下宜禁制,苟不足以矅威损敌,所不宜听也。”王从之。吴陆逊陈便宜,劝吴王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又云:“忠说之育,不能极陈;求容小臣,数以利闻。”王报曰:“《书》载‘予违当弼’,而云不敢极陈,何得为忠说哉!”于是令有司尽写科条,使郎中褚逄赍以就逊及诸葛瑾,意所不安,令损益之。(《资治通鉴》卷七十)[注]①子布:张昭,字子布。②寺:古代官署名,此处指官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雍为人寡言举动/时当吴王/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B.雍为人寡言/举动时当/吴王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C.雍为人寡言举动/时当吴王/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D.雍为人寡言/举动时当/吴王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岂为子布有爱乎”与“爱而不见”(《静女》)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B.侯,古代爵位名,为公、侯、伯子与等爵位中的第二等,清代仍沿用。C.“有所掩袭”与“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两句中的“有所”含义相向。D.《书》、《尚转》、为儒家《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客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从时局、职位的重要性,张昭的性格三个方面得出其不适督担任丞相的结论,见解深刻。B.顾雍被授爵后对家人不言此事,不事张扬:受任丞出之后,能各按对能选用官员而不以自己好恶。C.中书郎咨询问题时,顾雍如同意,便会反复讨论并预备酒饭;否则,便严肃默然。什么都不预备。D.对于驻长江岸边将领的上书,顾雍认为他们是为自己邀取功名而不是为国家着想,一般不能采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所言不从,怨铁将兴,非所以益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吴陆逊陈使宜。劝吴王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对于陆逊的上书,吴王孙权是怎样处理的?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放歌行答从弟墨卿(节选)李颀①小来好文耻学武,世上功名不解取.虽沾寸禄己后时,徒欲出身事明主。柏梁赋诗不及妄,长楸走马谁相数?②敛迹俯眉心自甘,高歌击节声半苦。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兴来逸气如涛涌。千里长江归海时.别离短景何萧素,佳句相思能间作。举头遥望鲁阳山③,木叶纷纷向人落。[注]①李颀是唐开元二十三年进士,曾做过新乡县尉,因久不升迁,便愤而辞职,其从弟墨卿赠其送别之词,诗人作此诗以答之。②柏梁赋诗。传说汉武帝建成柏梁台后,下诏郡守一级的大臣能作七言诗的,可上台和皇帝联句赋诗。长楸走马,语出曹植诗句,指富贵之家子弟的放荡闲游生活。③鲁阳山:即鲁阳关,诗人出行必经之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概括叙述了诗人自己仕途的不得志,空有为国效力之心,自谦中不乏有嫌官小的牢骚。B.五、六两句运用典故,述说自己地位卑下,为人轻视,表明自己仕途失意不是由于才疏学浅。C.“心自甘”与鲍照《拟行路难》“人生亦有命”-样,都是作者认清现实之后表现出的旷达。D.“兴来”两句对从弟的诗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文思如千里长江奔胯入海时那样汪洋恣肆。16.诗歌最后两句历来被人称赞,请从表现手法角度简要赏析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吕氏舂秋》中,“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这一句可以用荀子《劝学》的话来总结:“,“。(2)《屈原列传》中,司马连耿为屈原的作品以寻常事物显意旨之博大,以浅近事例显意思之深远的句子是“,”。(3)黄庭坚《登快阁》中,写作者愿与白鸥讨盟,乘船归乡的句子“,”。三、语盲文字运用(满分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王淦昌是江苏常熟人,国际知名物理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调他去研制两弹一星。他①。毅然服从祖国的需要。当场就写下了“我愿以身许国”的铮铮誓言。从此,在世界物理学界鼎鼎大名的王淦昌②,成了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变成了“王京”:再未公开发表一篇论文,再不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再一次与诺贝尔奖③,这已是第三次。,由于长期无法与家人相见,他的孩子小时候老是见不到爸爸,不停追问爸爸在哪里,得到的答案总是:爸爸在信箱里。他的女儿后来深情回忆:“十七年,整整十七年,我们不知道父亲究竟在哪里,在干什么工作。在这期间,我们从报纸上、从‘号外'上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先后爆炸成功,在震天的锣鼓声中,我们和人们一起欢庆胜利,欢呼祖国的强大!却不知道父亲为此吃了多少苦、付出了多少心血、作出了多大贡献!十七年,整整十七年!人生能有几个十七年!父亲却始终认为‘值’!”王淦昌故居位千常熟市支塘销,为建于清代的一座古建筑,分王沧昌事迹陈列馆、科学家精神教育馆等展区组成,被评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称号。故居常年免费开放,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二段有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对养生爱好者而言,保温杯重金属超标,那问题就大了!保温杯大多是不锈钢材质,耐高温且保温性能好。①:代号分别是201、304和316。201不锈钢,擅长伪装的“李鬼”。新闻里曝光的不合格保温杯,大多是采用201不锈钢作为保温杯内胆。201不锈钢的锰含量高,耐腐蚀性差,如果将其作为保温杯的内胆,长时间存放酸性物质就可能导致锰元素析出。金属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②,尤其是会伤害神经系统。304不锈钢,耐腐蚀性较好,食品级不锈钢最常使用的是304不锈钢.316不锈钢比较耐酸,但成本较高,大多用于医疗、化工等高精尖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不能顺手往保温杯里泡。如牛奶和豆浆,二者都是高蛋白饮品,在长时间保温的情况下容易变质。保温杯里久置的牛奶、豆浆,如果一气饮下,想不腹泻也难。此外,牛奶、豆浆中的蛋白质还容易黏附在杯壁上,让清洗变得困难。如果只是临时用保温杯盛装牛奶和豆浆,也要先用热水对保温杯进行消毒,并尽快饮用,尽快清洗。清洗时尽量避免使用硬刷子或钢丝球,以防刮伤不锈钢表面,③,而耐腐蚀是保温杯最主要的功能。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李鬼”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B.科学家仔细研究鲸,发现它的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C.中国的古书,一向被称为“浩如烟海”辈子也价不完的。D.还有人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接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姑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满分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得时”“得器”“得志”是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关于书法创作的三个要素。“时”指天时,“器”指工具,“志”指精神状态。书写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良好的器具,尤其是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达到神融笔畅的境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时”理解为机遇,“器”理解为能力,“志”理解为理想。请结合材料,围绕“得时”“得器”“得志”中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C3.D4.①材料一理论(或"整体")角度,闹释“在复古中创新"产生的原因及影响。②材料二实践(或“个体")角度,闹释李白如何在旧乐府中创出新“词”。(意思答对即可)5.①古文运动是一场复古运动,它要求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革除骈文的弊病。②古文运动是在保持原有的平衡中寻求新生,它并没有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道路,而是在古文的框架中寻求新生。③古文家们以古文形式点画其精神,使散文于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与论据关系的理解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

A项,偷换概念。原文见材料一第二段“是在哲学影响下而产生的",选项将“哲学"偷换成后文的“《周易》”。

B项,正确。见材料一第二段末句。

C项,正确。见材料一第三段。

D项,正确。见材料二第三段、第五段“乐府中的一些篇目……到了李白手中,它们却回到了古体诗的道路上”“李白词中对后世有更大的意义……“等句。

故答案为:A。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

A项,正确。举例论证:材料二,如“李白以五古写《妾溥命》就是其反律化的表现"”。

B项,正确。见材料一“中国艺术家一般不大追求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道路,而更乐于在保持原有的平衡中寻求新生”“艺术家竞相脱胎其形式、点画其精神"等句。

C项,推测错误。从材料二第四段“李白继承前人对近体诗的完善”可知李白并没有对近体诗完全否定。

D项,正确。见材料:”第五段

故答案为:C。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与论据关系的理解能力。

A项,正确。可作李白顺应时代而较早对新文体进行创作的例证。

B项,正确。可作李白“在复古的创新上”例证。

C项,正确。可作李白在乐府诗中实践例证。

D项,错误。是辨析《忆秦娥》《菩萨蛮》是否为李白所作。

故答案为:D。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

意思答对即可。材料一理论(或"整体")角度,闹释“在复古中创新"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材料二实践(或“个体")角度,闹释李白如何在旧乐府中创出新“词”。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古文运动是一场复古运动,它要求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革除骈文的弊病。是在保持原有的平衡中寻求新生,它并没有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道路,而是在古文的框架中寻求新生。古文家们以古文形式点画其精神,使散文于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答案】6.D7.C8.①描写了文天祥他们夜宿桂公塘时的阴暗环境,暗寓了时局的艰难,衬托了文天祥凄凉的心境。②以阳光象征文天祥勇于担当的精神,与朝廷那些老奸巨猾有阴暗心理官员形成鲜明对照。9.①概括故事情节。这两旬概括了文天祥九死一生和在两淮的经历。②抒发人物心志。以靡所容”“谁是主人翁”抒发了作者不被人理解的悲愤之情。③定下情感基调。为全篇定下了悲壮的情感氮围.④增强故事真实性。以主人公所作之诗开篇,使故事的真实株增强(意思对即可。必须结合文本文。若还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渲染气氛、为后文作铺垫、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回答时,一般要回答出三点,第一,句子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修辞上、表现手法上、或者某些特殊的词语、或者句式上考虑;第二,句子表达的内容;第三,句子表达的效果。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正确。杜浒与朝臣均为小说中次要人物。

B项,正确。朝臣的言语是本体,青蝇的声响是喻体。

C项,正确。见小说“贾余庆献谀似的说"等处。

D项,错误。“冷静而克制”应为“情感强烈”。

故答案为:D。7.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项,正确。“伯颜不可信,虎狼之区万不宜人”,使读者为文天祥感到担忧。

B项,正确。从“如今这重担是要挑在他自己的身上了"等处可看出。

C项,错误。小说并没有比较二者思想境界的高低。

D项,正确。从文天祥的话语中得知伯颜不守信用属于侧面描写。

故答案为:C。8.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出城前,由“天天在等待着诸郡的复札天祥很高兴的答应了”“天祥觉得胸次很光明很舒畅,前所未有的放怀无虑”等可知,等待诸郡复札,开展抗元斗争,文天祥充满信心、希望。出城后,由“如一个青天的霹雳,当头打得文天彷德无措不知道祥闪绝无言”“被关在城外怎么办好。天祥只是仰天叹息,说不出半句话来”可知,当被怀疑、被摒弃时,文天祥感到悲愤痛心绝望由“文丞相挂着两行清泪,紧握住杜呆阁的手相对号啕”“究竟是文丞相素有涵养,首先挣扎着镇定了下来”““我们应该自振!危急的国家在呼唤我们!这打击不能使我们完全灰了心!我们该怜忙他们的无知与愚昧!但该切齿的还是敌人们的奸狡的反间!我们该和真正的敌人们拼!一天有生命在着,一天便去拼!我们不是还健全无恙么!来,杜架阁,不必再伤心了敌人们逼迫得愈紧,我们的勇气应该愈大位,都来,我们且商量个办法,不要徒自烈丧志。'天祥恢复了勇气,这样侃侃的说”等可当文天祥痛哭一场之后他振作坚强起来,决定以更大的勇气继续战斗。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

杜浒跳河自尽的情节使小说的情节起了波澜,小说的矛盾冲突因此显得更为激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由“良久,良久,究竟是文丞相素有涵养,首先挣扎着镇定了下来天祥恢复了勇气,这样侃侃的说”可知,杜浒的跳河自尽衬托了主要人物文天祥的鲜明形象。突出了文天祥在被国人怀疑、携弃时仍坚持报效祖国、顾全大局的赤诚之心由“我们应该自振!危急的国家在呼唤我们”“我们准备着要遇到更艰苦的什么呢。这场打击虽使我太伤心,但不能使我绝望不前”等可知杜浒的跳河自尽有利于小说主旨的揭示。热情歌颂了在国家危难之时无惧敌人对国忠诚抗争到底的英雄由“杜浒不说半句话,两眼发直。突然的,他直奔到城豪边、纵身往豪水里便跳”“但难道竟这样的牺牲了么?不,不!这打击虽重,我还经得起”等可知,杜浒的跳河自尽给读者以深深的震撼,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对文天祥的敬佩之情。【答案】10.B11.A12.D13.①他的建议如果我不听从,他就会产生不满和怨忿,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②吴国陆逊上书陈述有利于国家的措施,劝吴王广施德政,缓和刑罚,放宽赋税,免除户调之税。14.①反驳观点。陆逊认为:忠诚善良的建议,不能彻底向君王陈述;取悦君王的小臣,才反复以小利上奏。孙权引用《尚书》的话进行反驳,认为陈逊不敢彻底陈述,不能称作忠心善良。②返回修改。孙权命人把将要实施的条款拟好,派人给陆逊要其修改③集思广益。孙权要诸葛瑾对条款进行修改。(意思对即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实词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吴丞相北海人孙劭去世。当初,吴国要设置丞相一职,大家首推张昭。吴王说:“如今是多事之秋,职位越高,责任愈重,这一职务对张昭来说,并非优待。”孙劭去世,文武官员再次推举张昭,吴王又说:“孤难道不敬爱张子布?丞相负责的政务烦多,而张昭性情刚烈,他的建议如果我不听从,他就会产生不满和怨忿,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六月,任太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顾雍为人沉跌寡言,举止稳妥,吴王曾赞叹说:“顾君不说话则已,说话即能抓住要害。”每次设筵饮酒作乐,大臣们都恐怕酒后失态,被在场的顾雍看到,所以不敢放开酒量。吴王也说:“顾公在座,使人不乐。”可见大臣和吴王多么忌惮他。顾雍刚兼任尚书令的时候,被封为阳遂乡侯;拜过爵位后,回到官邸,家人仍不知道他已被封侯,后来听说,都很吃惊。及至受任为丞相,他选用文官武将,都各按才能加以任用,而不夹杂自己的好恶。常常到民间访求,遇上有政务上应采用的地方,就秘密上报,如被采纳,将功劳归于吴王;如不被采纳,则始终不泄露出去;吴王为此很看重他。然而他在朝廷发表意见时,言辞虽然和顺,却能将正确意见坚持到底;对于政治得失,若非亲眼所见,决不妄加评论。吴王有事情,常令中书郎到顾雍那里咨询访问。如果顾雍同意,觉得此事可以施行,便与中书郎反复讨论研究,并为他预备酒饭;如果不同意,顾雍便表情严肃,跌然无语,什么都不预备。中书郎回去将情况报告吴王,吴王说:“顾公高兴,说明此事应该办;他不发表意见,表明办法还不稳妥,孤应当反复考虑。”驻守长江岸边的将领,都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很多人上书,认为时机有利,应发兵袭击魏军。吴王为此事询访顾雍,顾雍说:“我听说贪图小利为兵家所戒,他们的这些条陈,是要为自己邀取功名,而不是为国家着想。陛下应加制止,如果不能扬我威武,重创敌人,就不应听从。”吴王采纳了顾雍的意见。吴国陆逊上书陈述有利于国家的措施,劝吴王广施德政,缓和刑罚,放宽赋税,免除户调之税。又说:“忠诚善良的建议,不能彻底向君王陈述;取悦君王的小臣,才反复以小利上奏。”回复说:“《尚书》上记载:‘我不错误,你要帮我改正’。你在信中不敢彻底陈述,怎么能称作忠心善良呢?”于是命令有关人员,把将要实施的条款拟好,派郎中令褚逢带给陆逊和诸葛瑾,让他们对其中的不妥之处进行删改或增添。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①依据主谓断句。“为人寡言举动时当"作谓语,是从“为人”和“举动"两方面对顾雍进行评价,且是对称结构,应分别断开。②疏通文意断句。“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意为“每次设筵饮酒作乐的时候,大臣们都恐怕酒后失态”。“恐"的是“有酒失"而不是“饮宴欢乐”。

故答案为:B。11.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实词的能力。

A项,错误。前者是“敬重”,后者通“蔓",隐藏,遮掩。

B项,正确。《辞海》第七版,"侯……②古爵位名,为五等爵的第二等直至清代仍沿用。《礼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C项,正确。两句中的“有所”都是"有……的(人、事、物)"的意思。

D项,正确。注意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区别。

故答案为:A。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正确。信息区间:“方今多事……非所以益之也。”

B项,正确。信息区间:“初领尚书令……心无适莫。”

C项,正确。信息区间:“王常令中书郎诣雍有所咨访……无所施设。“

D项,“一概"说法绝对。原文“苟不足以曜威损敌,所不宜听也”,意为“如果不能扬我威武,重创敌人,就不应听从”。

故答案为: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小题关键字词:所言不从,注意主语省略;非所以益之也,否定判断句;所以,用来……的,“非所以益之也"直接翻译为“这不是用来增加益处的方法",可灵活翻译成“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第(2)小题关键字词:陈,陈述;便宜,适宜,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利于国家的措施;息调,免除户调之稅。14.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意思对即可。陆逊认为:忠诚善良的建议,不能彻底向君王陈述;取悦君王的小臣,才反复以小利上奏。孙权引用《尚书》的话进行反驳,认为陈逊不敢彻底陈述,不能称作忠心善良。②返回修改。孙权命人把将要实施的条款拟好,派人给陆逊要其修改③集思广益。孙权要诸葛瑾对条款进行修改。【答案】15.C16.①最后两句大意是:抬头遥望自己出行所必经之鲁阳山,只见树叶纷纷下落,一片萧瑟。②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此清秋之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③以意象点明,以“木叶”点明送别的季节是秋天。(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点评】

(1)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5.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首诗为临别之作,诗中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不得意,却又不肯攀附权贵而宁可回乡归隐的思想;后一部分点题.传达答谢道别之意。A项,正确。耻:以……为耻,意动用法。解:知道,懂得。寸禄:微小的俸禄。沾寸禄:指做小官。事事待奉,

B项,正确。这四句的大意是:我官职低微。没有资格参与高官大臣们的赋诗欢宴等活动;我地位卑下,为人所轻视,在众多显贵出身的官员群中哪能数得到我呢?于是我整天愁眉不展地呆在家里也不愿去谄事权贵,但终究悲愤难平。所以时常慷慨悲歌.以发泄心中的悲苦牢骚。这一部分仍是自嗟官职卑微,郁郁不得志。前两句运用典故,正话反说,表明自己仕途失意并非是文疏学浅,其实以自己的才华完全有资格“柏梁赋诗"。但由于出身卑微,又不肯谄事权贵,而不为权贵“相数”,久居下僚,难以迁升。

C项,错误。不是“旷达",是更加“愤激",正话反说,后句“高歌击节声半苦"可以看出。

D项,正确。令:好、“令弟"是对从弟的敬称。不羁:本指不受常礼拘束,此指才纵横。破的:射中箭靶子,此指诗写得到位。推:推许。萧索:惆怅落寞。间作:断断续续地写出。

故答案为:C。16.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我的从旁墨卿才气纵横,所写的五言诗非常好,被人所推许和公认。每当诗兴来时便文思飘逸,如千里长江奔腾人海时那样汪洋恣肆,浩渺纵横。在即将离别的短暂时光里,人们往往都很惆怅落寞,可是从弟却于此时陆续地写出饱含离别相思之情的诗作赠送我,令我非常感动。这一部分承上自然过渡到对从弟赠别诗的酬谢,点题中“答"之意。其中对从弟的诗才给予了高度评价,暗含殷殷之期望。17.【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生”“迩”的书写。

故答案为:(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答案】18.[示例]①毫不犹豫;销声匿迹(或“无影无踪”);擦肩而过(或“失之交臂")(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示例]①文中“十七年,整整十七年”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②强调了王淦昌对家人的保密之深之长和对自己献身“两弹一星”事业的无怨无悔。③表达了永人因聚少离多而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和对王淦昌事业的支持。④使文段在音韵上具有回环美,加深了读者对上述内容印象。(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而酌销给分)20.王淦昌故居位于常熟市支塘镇,为一座建于清代册书建筑,分王淦昂事迹陈列馆、科学家精神教育等展区,被评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文本,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