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具有深厚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回顾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历史,文教昌明、文艺繁荣,是国家和民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当前,以文艺事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一轮大国综合国力博弈的“标配”。美国2017年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捉出“扩大美国影响力”“捍卫美国价值观”,面对西方文化大国的文化输出,进一步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是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客观要求。“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中国文艺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创造能够生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进程、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文艺作品,是中国式文艺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使命。《人世间》等文学作品书写了新时代的恢宏史诗;《觉醒年代》《大决战》等优秀影视作品实现了艺术价值和票房口碑的双丰收;《国家宝藏》等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不断引发国学热潮。以上文艺实践的成功,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良好根基。就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而言,新时代呼唤“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的文艺作品,也急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的文艺批评。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是否涌现了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而好作品的产生,自然离不开激浊扬清、褒优贬劣的文艺批评。就文艺教育和文艺普及而言,新时代呼唤“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也需要全社会文明程度、审美能力的提升。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本,相较于以色列(人均60本)、美国(人均40本)等文化强国的人均阅读量,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养成仍然任重道远。就文艺工作队伍而言,一支创作力旺盛、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队伍,是塑造国家经典文艺形象的保证。毋庸讳言,当前一些文艺队伍青黄不接、良莠不齐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文艺协会脱离群众、争名夺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三俗”乱象、“饭圈文化”“失德艺人”影响了文艺工作队伍的整体形象,这要求文艺工作者力戒浮躁、媚俗和急功近利思想。(摘编自冯海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维度》)材料二:笔墨当随时代,这是古已有之的历史规律。新时代的文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维度。第一个是历史的维度。在寻找中国崛起背后支撑因素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现代性因素得到重新认识,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让中国人重新验证了中华优秀传统带来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新时代的文艺在面对过去的时候应如何延续我们的优秀传统,使之成为当下文艺创作的底色和背景,以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而面向未来,新时代的文艺需要把历史赋予我们的巨大传统优势转化为当下推陈出新的创作动力,让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创造具有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和思想穿透力。第二个是现实的维度。新时代的文艺要想体现时代精神,就必须及时捕捉时代发展的脉息,发现时代进步的趋势。无论是从事创作还是理论批评,都应当聆听时代前行的声音,回应社会进步的呼声,反映民族精神的肌理,体味人民大众内心的渴求、焦虑和企盼。第三个是世界的维度。人类正处在全球化时代,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快速传播,决定了任何国家的文化艺术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中国文艺必须融入人类共同审美创造的洪流,体现人类共同的价值和追求。面向世界的中国文艺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如何去表达中国,向世界推广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另一方面是如何让中国文艺真正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来了解中国。第四个是自我的维度。文艺要遵从创作者自身的感受,要张扬个性、尊重个性,追求独特的个性化表达。伟大的艺术总是来自伟大的灵魂,削平个性的文化永远都是平庸而苍白的。只有个性化的、有表现力的、独特的文艺创造,才能够真正切入时代,走进大众的内心。这样的四个维度,可以把历史的纵深感和当下生活的鲜活质感、把国际的视野和我们内心的感悟融为一体,有助于当代文艺创作走出简单的模拟古人或抄袭洋人的老路,闯出一条真诚而扎实地融入时代、表达时代的新路。(摘编自云德《新时代文艺的四个维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具有深厚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B.材料一中引用诗句“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形象地阐明了文艺实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与时俱进的道理。C.从历史维度看,新时代的文艺应当延续我们的优秀传统,回应社会进步的呼声,反映民族精神的肌理。D.真正的文艺要遵从创作者自身的感受,体现个性化表达,这样才能够真正切入时代,走进大众的内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现实来看,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强盛的“标配”。B.文艺批评要激浊扬清,要敢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明立场,这对创作优秀的时代作品是大有裨益的。C.一支优秀的文艺工作队伍,是塑造经典文艺的保证,而一些人的“失德”行为,会影响队伍的整体形象。D.全球化时代,中国文艺必须融入人类共同审美创造的洪流,把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自己的唯一标准。(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新时代我国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国影响力”的一项是A.据统计,2020年全国制作发行电视剧202部7476集,年产量高居世界第一,生产电影650部,排名世界第二。B.唐代文化在兴盛后日渐东传,其中包括亚非与部分欧洲国家,传播内容涉及宗教、建筑、科教等各个领域,其制度思想也给西方各国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C.数据显示,我国某短视频社交平台目前在全球已拥有超过10亿活跃用户,2022年3月份,其下载量超过6300万。D.浙江中医药大学编排的原创话剧《大医精诚•寻找孙思邈》首次公演,展现了新一代中医药学子对“大医精诚”精神的探寻、传承和弘扬。(4)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艺的要求,材料一提出了哪些观点?请予以概括。(5)从材料二的现实维度角度分析小说《哦,香雪》创作的成功之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鹅公坪聂雄前①“哭脸巴,轧棉花。三斤籽,两斤花,到屋后菜园里摘黄瓜。黄瓜有打花,回来还是个哭脸巴。”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快乐还是哀伤?谁都不知道。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熟悉了这首童谣。鹅公坪上,只有我和长斌是娇滴滴的哭脸巴。哥哥差不多大我十岁,父母每天都要出工。长斌呢,好多年好多年都和春婶叽相依为命。坪上其他的家庭至少有三个孩子,更多的家庭有五六个孩子。②六岁的时候,我开始上学,五个女同学都比我年纪大,都比我聪明,都不太理我。六岁的时候,我接下哥哥的班,放养柘塘公社最大的一头水牛,同时,拾狗粪、割猪草。一点也不紧张,一点也不紧迫,日子像丝滑的泥汁一样流过。风吹过我的鹅公坪,我知道春天的泥土下蚯蚓蠢蠢欲动;夏天水塘边的苦楝树上知了在叫个不停;黄叶纷飞的秋天,残荷的孤勇让我颤抖;寒风凛冽的冬天,苦楝树光溜溜的枝干刺破青天。③我的童年是孤独的。大概八九个冬季都在火膛边的灰坑里度过。母亲出工的时候将一个红薯埋到火膛底下的灰烬里。我就盯着,聚精会神地盯着。三四个小时后父母散工回来,母亲第一时间从灰坑里把我扯上来,顺带把金黄金黄的煨红薯递给我,我感觉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鹅公坪的乡亲和同学都感受过我的温暖和幸福。上双峰十四中的八里路,年年月月天天都有人叫我“煨红薯”,他们觉得聂雄前和煨红薯就是一个音,就是一个快乐。特别是走到西祠坳的时候,每一次都有十几二十个小孩齐齐整整地喊“煨红薯”。④父亲很早就看出我懵懵懂懂,到小学二年级我放下书包还要吃娘的奶,还穿着开裆裤自然然地上学。父亲就很忧虑,担心我缺了一根筋。他偷偷地给我娘嘀咕:“这个满总好像没有建四宝聪明,也好像没有建四宝强蛮呀!”我娘很生气,说:“要这么聪明干什么,要这么强蛮干什么。”然后,就看出我娘恨铁不成钢的眼神。⑤十岁的那个春天,我得了很严重的脑膜炎,在县人民医院住了个把月的医院,命垂一线,几次变相,终于活了下来。一个姓彭的医生在院子里,要我举手,要我踢腿,要我摇头,要我低头,要我眨眼,要我扣衣服……最后,他一脸严肃地讲:“小朋友,你一辈子都不要讲你得过脑膜炎,得过脑膜炎就不能参军、不能当工人、不能读大学,记住呵!”我牢牢地记住了他的话。回到鹅公坪,已是插秧季节。身体虚弱得不行,刘新乾老师来看我,说:“休个学,养好病就来报到。”我就把胡子德老师送给我的四只小鹅喂得膘肥体壮,早晨一次、傍晚一次,把鹅训练得归法归服,身体就完全好了。秋季开学之后,一二个月数学稍微差点,其他一切如常。到学期中段,好多同学用各种方式测试我是不是蠢了,但他们都悻悻而去。⑥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已年过五旬,每天都要出工干活,哪里有工夫管我呢。而我有无数的时间琢磨。青黄不接的月份听到父母的叹息,我琢磨着向哪家借米。伯伯家?细公公家?宋家?同新叔叽家?我总能一借而中。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娘大清早熬一锅红薯藤和糠为主的猪食,牵着我的手高一脚低一脚来到晒谷坪的牛栏房。我看到大水牯的惊喜,看到我娘的慈祥和怜悯,我就知道牛是农家宝,非把大水牯喂得油光水滑膘肥体壮不可。和那个年代的小孩一样,上树掏鸟窝的缺德事我做过,下塘摸鱼虾的开心事我做过,跋山涉水跟在大水牯的背后远征我做过,翻山越岭跟着哥哥看样板戏、电影我也做过。日子一天天过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我坐在鹅公嘴上,那是一片坟地,我爷爷1961年草草埋在了那里。过了八年,我奶奶又埋在那里,伴在了爷爷身边。我一点也不害怕,我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一样的,有平地有山丘有水塘有稻田有房屋有树林有鸟兽有鸡鸭猪狗……我也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鹅公坪,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日头会照着山岗照着我的水塘,会晒着稻谷晒着我的脸蛋,还有我的大水牯……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活得像草木一样,无一例外的卑微。鹅公坪二十来户人家,除了吃国家粮在外工作的那几个干部,其他人都低眉顺眼从不抬头。⑧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消息传到鹅公坪已经过了个把月时间了。那个晚上,乡亲们绝大多数不敢在家里睡,有的背竹床,有的背席子,横七竖八地躺在晒谷坪上。上半夜无人入眠,有人讲地震就是地动,很危险的。有人讲,梅山坪底下有条阴河,好像也不对劲了,这段时间一直在冒黄水。一片人心惶惶。子时过后,皓月当空,一颗流星划过,所有的乡亲都安静了,痴痴地盯着水洗般的月华。长河渐落、碧海青天,或许这是乡亲们生命中的第一次洗礼,有死亡主题,有人间眷恋,有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爸爸看出“我”没出息而不喜欢“我”,娘对“我”则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在爸爸面前极力维护我,一方面又对我的不成才很恼火。B.第⑥段结尾说日子过去了,“也无风雨也无晴”,重点强调的是在孩子的心目中,日子几乎每天都一样,既新奇美好又波澜不惊。C.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卑微地活着,有生活艰难的原因,也有其他因素。D.作品以一种干净、明快且富有乡土气息的文风,写出了乡村社会的人际情感,表达出中国人对故乡那种温暖、美好的情感。(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将日子比喻为“丝滑的泥汁”,既写出了时光流逝的从容平缓,也暗示了生活的苦楚无奈。B.第⑥段中,直接列出四个选择疑问句,传神地再现了“我”琢磨卷向哪家借米时的心理也反映了“我”对村子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了然于胸。C.第⑦段中,句子中间没加标点,脱口而出,一气而下,反映了“我”对乡村生活的熟稔以及对自己持有的乡村认识的坚信。D.第⑧段中,通过对乡亲们上半夜与下半夜情形的不同描述,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在听到大劫消息后的惶惶心态与安顺本性。(3)选文叙事看似散乱,却自有章法。请任选两个方面简要分析。(4)书评说:《鹅公坪》有着一种历尽世事后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和体悟。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①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②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故学士曰:辩议不可不为。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教,大议也。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出,衣锦而入。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由是观之,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其所生长者不可耳。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③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④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⑤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选自《吕氏春秋•用众》,有删改)材料二: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注]①跖:鸡爪掌。②丑:以……为耻。③孟贲:战国时卫国的勇士。④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⑤离娄:传说为黄帝时视力最好的人。(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取于众A此三皇B五帝C之所以大立D功名也E凡君F之所以立G出乎H众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文中指“借、借助”,与《荀子•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假”字含义相同。B.“无恶不知”中的“恶”与“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中的“泣”词类活用相同。C.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是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受到后世敬仰。D.“固学一之也”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都有“不能”和“不知”,不要把这当作是耻辱。任何人都有长处,善于学习的人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B.楚人和戎人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会说不同的语言,作者由此推出亡国的君主不可能成为贤明的君主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C.三皇五帝能够大建功名的原因是善于从众人身上吸取长处,君主让君位安定稳固的根本大法就是依靠众人的力量和智慧。D.君子诵说经典,以求贯穿其大义,研读思索以求其精旨,设身处地,以古人所做的事情为楷模,所以君子知道不全不纯不足以为美。(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②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善学”,其内涵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阳修平山阑槛[注]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平山阑槛,即平山堂的栏槛。欧阳修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守扬州,任职期间修建了平山堂。(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友即将出任远行,词人借酬赠之机,追忆起昔日所建的扬州平山堂,表达拳拳之情。B.上片第一句“倚晴空”一词,实写平山堂,突出其凌空矗立、拔地倚天、气势磅礴的特点。C.下片头三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D.下片最后两句以情作结,直抒胸臆,传递出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要及时行乐的人生观。(2)有评论认为此词豪迈清旷,突破了唐、五代以来词作红香翠软的风格,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的观点。(2)《师说》中,韩愈提出了他心目中老师的作用是“”,而那些童子的老师,是“”,这并不是他所推崇的老师。(3)苏轼《赤壁赋》中,“”一句借昆虫来慨叹生命的短暂,“”一句直接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乡土中国,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①。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在乡下,“土”是乡下人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②,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终身伺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的庄稼。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与“秋风吹来,桂花像夜空的繁星纷纷飘落”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推动下,中国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一个①的城镇化进程。2000年,中国城镇化率仅为36.1%,2010年上升到了49.68%,到2020年已达到了63.89%,城镇化率共提高了约28个百分点。二十年内,农村人口净减少2.98亿人,城镇人口净增加4.46亿人。二十年内,中国由一个人口主要居住和生活在农村的国家转变成了人口主要居住和生活在城市的国家。显然,世纪之交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乡土中国,而当下的中国则已经转化成了城乡中国,中国经历了最剧烈的人类有史以来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个最独特的点是城乡之间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存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下文简称“七普”)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11694万人,流动人口37582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流动人口增长69.73%。可见,“七普”向我们展示了一幅②的流动人口图景。总体来看,过去二十年,中国形成了世界历史上③的城乡人口流动浪潮。更独特的是这一巨大规模的流动人口长期“漂泊”于城乡之间,逐渐形成“候鸟式”流动状态,而未逐步在城市扎根下来。(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字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驴子拴在桩上,哈活也不干也是要老的。(俗语)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王阳明)以上两句话富含哲理,对当下的我们做人做事都有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具有深厚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回顾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历史,文教昌明、文艺繁荣,是国家和民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当前,以文艺事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一轮大国综合国力博弈的“标配”。美国2017年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捉出“扩大美国影响力”“捍卫美国价值观”,面对西方文化大国的文化输出,进一步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是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客观要求。“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中国文艺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创造能够生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进程、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文艺作品,是中国式文艺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使命。《人世间》等文学作品书写了新时代的恢宏史诗;《觉醒年代》《大决战》等优秀影视作品实现了艺术价值和票房口碑的双丰收;《国家宝藏》等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不断引发国学热潮。以上文艺实践的成功,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良好根基。就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而言,新时代呼唤“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的文艺作品,也急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的文艺批评。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是否涌现了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而好作品的产生,自然离不开激浊扬清、褒优贬劣的文艺批评。就文艺教育和文艺普及而言,新时代呼唤“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也需要全社会文明程度、审美能力的提升。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本,相较于以色列(人均60本)、美国(人均40本)等文化强国的人均阅读量,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养成仍然任重道远。就文艺工作队伍而言,一支创作力旺盛、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队伍,是塑造国家经典文艺形象的保证。毋庸讳言,当前一些文艺队伍青黄不接、良莠不齐的情况仍然存在,一些文艺协会脱离群众、争名夺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三俗”乱象、“饭圈文化”“失德艺人”影响了文艺工作队伍的整体形象,这要求文艺工作者力戒浮躁、媚俗和急功近利思想。(摘编自冯海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维度》)材料二:笔墨当随时代,这是古已有之的历史规律。新时代的文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维度。第一个是历史的维度。在寻找中国崛起背后支撑因素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现代性因素得到重新认识,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让中国人重新验证了中华优秀传统带来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新时代的文艺在面对过去的时候应如何延续我们的优秀传统,使之成为当下文艺创作的底色和背景,以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而面向未来,新时代的文艺需要把历史赋予我们的巨大传统优势转化为当下推陈出新的创作动力,让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创造具有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和思想穿透力。第二个是现实的维度。新时代的文艺要想体现时代精神,就必须及时捕捉时代发展的脉息,发现时代进步的趋势。无论是从事创作还是理论批评,都应当聆听时代前行的声音,回应社会进步的呼声,反映民族精神的肌理,体味人民大众内心的渴求、焦虑和企盼。第三个是世界的维度。人类正处在全球化时代,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快速传播,决定了任何国家的文化艺术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中国文艺必须融入人类共同审美创造的洪流,体现人类共同的价值和追求。面向世界的中国文艺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如何去表达中国,向世界推广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另一方面是如何让中国文艺真正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来了解中国。第四个是自我的维度。文艺要遵从创作者自身的感受,要张扬个性、尊重个性,追求独特的个性化表达。伟大的艺术总是来自伟大的灵魂,削平个性的文化永远都是平庸而苍白的。只有个性化的、有表现力的、独特的文艺创造,才能够真正切入时代,走进大众的内心。这样的四个维度,可以把历史的纵深感和当下生活的鲜活质感、把国际的视野和我们内心的感悟融为一体,有助于当代文艺创作走出简单的模拟古人或抄袭洋人的老路,闯出一条真诚而扎实地融入时代、表达时代的新路。(摘编自云德《新时代文艺的四个维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具有深厚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B.材料一中引用诗句“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形象地阐明了文艺实践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与时俱进的道理。C.从历史维度看,新时代的文艺应当延续我们的优秀传统,回应社会进步的呼声,反映民族精神的肌理。D.真正的文艺要遵从创作者自身的感受,体现个性化表达,这样才能够真正切入时代,走进大众的内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无论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现实来看,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强盛的“标配”。B.文艺批评要激浊扬清,要敢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明立场,这对创作优秀的时代作品是大有裨益的。C.一支优秀的文艺工作队伍,是塑造经典文艺的保证,而一些人的“失德”行为,会影响队伍的整体形象。D.全球化时代,中国文艺必须融入人类共同审美创造的洪流,把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自己的唯一标准。(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新时代我国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国影响力”的一项是CA.据统计,2020年全国制作发行电视剧202部7476集,年产量高居世界第一,生产电影650部,排名世界第二。B.唐代文化在兴盛后日渐东传,其中包括亚非与部分欧洲国家,传播内容涉及宗教、建筑、科教等各个领域,其制度思想也给西方各国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C.数据显示,我国某短视频社交平台目前在全球已拥有超过10亿活跃用户,2022年3月份,其下载量超过6300万。D.浙江中医药大学编排的原创话剧《大医精诚•寻找孙思邈》首次公演,展现了新一代中医药学子对“大医精诚”精神的探寻、传承和弘扬。(4)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艺的要求,材料一提出了哪些观点?请予以概括。(5)从材料二的现实维度角度分析小说《哦,香雪》创作的成功之处。【解答】(1)C.“回应社会进步的呼声,反映民族精神的肌理”是从现实维度来说的。故选:C。(2)D.“把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自己的唯一标准”说法错误,文中讲的是“体现人类共同的价值和追求”,并非唯一标准,我们的文艺还必须体现中国特色。故选:D。(3)A.只能表明数量多,并不能说明国际影响力大;B.未能体现“新时代”;D.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传承和弘扬。故选:C。(4)“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具有深厚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文艺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创造能够生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进程、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文艺作品,是中国式文艺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使命”,创作优秀作品,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新时代呼唤‘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的文艺作品”,要促进文艺创作的健康、长远发展。“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的文艺批评”“新时代呼唤‘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也需要全社会文明程度、审美能力的提升”,提升文艺批评和大众审美的水平。(5)“新时代的文艺要想体现时代精神,就必须及时捕捉时代发展的脉息,发现时代进步的趋势”,《哦,香雪》描绘了八十年代初的社会变革给山村少女精神世界带来的变化,她们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们逐梦的执着与艰辛。《哦,香雪》捕捉了时代发展的脉息,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与现代文明矛盾和冲突为创作背景,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现实维度。“聆听时代前行的声音,回应社会进步的呼声,反映民族精神的肌理,体味人民大众内心的渴求、焦虑和企盼”,香雪被火车“唤醒”,知道自己追求什么,香雪自我确认、确证并内化了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形成自我人格和新的自我意识。这脱不开火车背后的19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准则、社会规范、文化语境对主体(香雪)的形塑、构建。空间移动的意义不可不察,香雪去公社上学,走了15里路,她看到新式铅笔盒;她大胆冒险登上火车,乘火车走了30里路,便得到铅笔盒。香雪在火车上度过的短短时光是一种震撼心灵的现代性体验。《哦,香雪》揭示了香雪们摆脱愚昧封闭的焦虑及对现代文明和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反映了人民大众内心的渴求、焦虑和企盼,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现实维度。答案:(1)C(2)D(3)C(4)①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②创作优秀作品,增强文化自信自强。③要促进文艺创作的健康、长远发展。④提升文艺批评和大众审美的水平。(5)①《哦,香雪》捕捉了时代发展的脉息,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与现代文明矛盾和冲突为创作背景,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现实维度。②《哦,香雪》揭示了香雪们摆脱愚昧封闭的焦虑及对现代文明和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反映了人民大众内心的渴求、焦虑和企盼,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现实维度。(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鹅公坪聂雄前①“哭脸巴,轧棉花。三斤籽,两斤花,到屋后菜园里摘黄瓜。黄瓜有打花,回来还是个哭脸巴。”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快乐还是哀伤?谁都不知道。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熟悉了这首童谣。鹅公坪上,只有我和长斌是娇滴滴的哭脸巴。哥哥差不多大我十岁,父母每天都要出工。长斌呢,好多年好多年都和春婶叽相依为命。坪上其他的家庭至少有三个孩子,更多的家庭有五六个孩子。②六岁的时候,我开始上学,五个女同学都比我年纪大,都比我聪明,都不太理我。六岁的时候,我接下哥哥的班,放养柘塘公社最大的一头水牛,同时,拾狗粪、割猪草。一点也不紧张,一点也不紧迫,日子像丝滑的泥汁一样流过。风吹过我的鹅公坪,我知道春天的泥土下蚯蚓蠢蠢欲动;夏天水塘边的苦楝树上知了在叫个不停;黄叶纷飞的秋天,残荷的孤勇让我颤抖;寒风凛冽的冬天,苦楝树光溜溜的枝干刺破青天。③我的童年是孤独的。大概八九个冬季都在火膛边的灰坑里度过。母亲出工的时候将一个红薯埋到火膛底下的灰烬里。我就盯着,聚精会神地盯着。三四个小时后父母散工回来,母亲第一时间从灰坑里把我扯上来,顺带把金黄金黄的煨红薯递给我,我感觉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鹅公坪的乡亲和同学都感受过我的温暖和幸福。上双峰十四中的八里路,年年月月天天都有人叫我“煨红薯”,他们觉得聂雄前和煨红薯就是一个音,就是一个快乐。特别是走到西祠坳的时候,每一次都有十几二十个小孩齐齐整整地喊“煨红薯”。④父亲很早就看出我懵懵懂懂,到小学二年级我放下书包还要吃娘的奶,还穿着开裆裤自然然地上学。父亲就很忧虑,担心我缺了一根筋。他偷偷地给我娘嘀咕:“这个满总好像没有建四宝聪明,也好像没有建四宝强蛮呀!”我娘很生气,说:“要这么聪明干什么,要这么强蛮干什么。”然后,就看出我娘恨铁不成钢的眼神。⑤十岁的那个春天,我得了很严重的脑膜炎,在县人民医院住了个把月的医院,命垂一线,几次变相,终于活了下来。一个姓彭的医生在院子里,要我举手,要我踢腿,要我摇头,要我低头,要我眨眼,要我扣衣服……最后,他一脸严肃地讲:“小朋友,你一辈子都不要讲你得过脑膜炎,得过脑膜炎就不能参军、不能当工人、不能读大学,记住呵!”我牢牢地记住了他的话。回到鹅公坪,已是插秧季节。身体虚弱得不行,刘新乾老师来看我,说:“休个学,养好病就来报到。”我就把胡子德老师送给我的四只小鹅喂得膘肥体壮,早晨一次、傍晚一次,把鹅训练得归法归服,身体就完全好了。秋季开学之后,一二个月数学稍微差点,其他一切如常。到学期中段,好多同学用各种方式测试我是不是蠢了,但他们都悻悻而去。⑥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已年过五旬,每天都要出工干活,哪里有工夫管我呢。而我有无数的时间琢磨。青黄不接的月份听到父母的叹息,我琢磨着向哪家借米。伯伯家?细公公家?宋家?同新叔叽家?我总能一借而中。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娘大清早熬一锅红薯藤和糠为主的猪食,牵着我的手高一脚低一脚来到晒谷坪的牛栏房。我看到大水牯的惊喜,看到我娘的慈祥和怜悯,我就知道牛是农家宝,非把大水牯喂得油光水滑膘肥体壮不可。和那个年代的小孩一样,上树掏鸟窝的缺德事我做过,下塘摸鱼虾的开心事我做过,跋山涉水跟在大水牯的背后远征我做过,翻山越岭跟着哥哥看样板戏、电影我也做过。日子一天天过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我坐在鹅公嘴上,那是一片坟地,我爷爷1961年草草埋在了那里。过了八年,我奶奶又埋在那里,伴在了爷爷身边。我一点也不害怕,我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一样的,有平地有山丘有水塘有稻田有房屋有树林有鸟兽有鸡鸭猪狗……我也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鹅公坪,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日头会照着山岗照着我的水塘,会晒着稻谷晒着我的脸蛋,还有我的大水牯……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活得像草木一样,无一例外的卑微。鹅公坪二十来户人家,除了吃国家粮在外工作的那几个干部,其他人都低眉顺眼从不抬头。⑧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消息传到鹅公坪已经过了个把月时间了。那个晚上,乡亲们绝大多数不敢在家里睡,有的背竹床,有的背席子,横七竖八地躺在晒谷坪上。上半夜无人入眠,有人讲地震就是地动,很危险的。有人讲,梅山坪底下有条阴河,好像也不对劲了,这段时间一直在冒黄水。一片人心惶惶。子时过后,皓月当空,一颗流星划过,所有的乡亲都安静了,痴痴地盯着水洗般的月华。长河渐落、碧海青天,或许这是乡亲们生命中的第一次洗礼,有死亡主题,有人间眷恋,有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A.爸爸看出“我”没出息而不喜欢“我”,娘对“我”则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在爸爸面前极力维护我,一方面又对我的不成才很恼火。B.第⑥段结尾说日子过去了,“也无风雨也无晴”,重点强调的是在孩子的心目中,日子几乎每天都一样,既新奇美好又波澜不惊。C.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卑微地活着,有生活艰难的原因,也有其他因素。D.作品以一种干净、明快且富有乡土气息的文风,写出了乡村社会的人际情感,表达出中国人对故乡那种温暖、美好的情感。(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第②段中,将日子比喻为“丝滑的泥汁”,既写出了时光流逝的从容平缓,也暗示了生活的苦楚无奈。B.第⑥段中,直接列出四个选择疑问句,传神地再现了“我”琢磨卷向哪家借米时的心理也反映了“我”对村子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了然于胸。C.第⑦段中,句子中间没加标点,脱口而出,一气而下,反映了“我”对乡村生活的熟稔以及对自己持有的乡村认识的坚信。D.第⑧段中,通过对乡亲们上半夜与下半夜情形的不同描述,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在听到大劫消息后的惶惶心态与安顺本性。(3)选文叙事看似散乱,却自有章法。请任选两个方面简要分析。(4)书评说:《鹅公坪》有着一种历尽世事后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和体悟。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理解。【解答】(1)A.爸爸没有认为“我”没出息,更没有不喜欢“我”,只是忧虑“我”的现状;妈妈也没有很恼火,而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故选A。(2)A.“暗示了生活的苦楚无奈”错误。这一比喻句是对前一句“一点也不紧张,一点也不紧迫”的形象描绘,之所以以“泥汁”为喻体,是由乡土孩子的认知决定的,“泥汁”在孩子眼里不带贬义。且后文紧接的对四季的描绘也是客观而富含生命气息的,没有渲染或凸显苦楚无奈之意)故选A。(3)以时间为序,我出生在鹅公坪,“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快乐还是哀伤?谁都不知道”,我“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就熟悉了这首童谣,六岁的时候我开始上学,十岁的那个春天我得了很严重的脑膜炎,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已年过五旬,日子一天天过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消息传到鹅公坪已经过了个把月时间了”。从出生到长大,将成长经历中看似杂乱的许多事情进行了有序串联,使行文散而不乱。点面结合,“鹅公坪上,只有我和长斌是娇滴滴的哭脸巴。……长斌呢,好多年好多年都和春婶叽相依为命。坪上其他的家庭至少有三个孩子,更多的家庭有五六个孩子”,长斌是我童年的伙伴,坪上其他的家庭都有三五个孩子。青黄不接的月份,“我琢磨着向哪家借米。伯伯家?细公公家?宋家?同新叔叽家?我总能一借而中。”“鹅公坪二十来户人家,除了吃国家粮在外工作的那几个干部,其他人都低眉顺眼从不抬头”,将“我”的个人经历与童年伙伴以及乡亲们的命运相连,展现“我”的成长经历的同时也展现了鹅公坪整个村子的发展命运。虚实结合,“我”出生在鹅公坪,生活在“鹅公坪”,实写自己生活的鹅公坪;“我也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鹅公坪,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日头会照着山岗照着我的水塘”,所有的村庄都是鹅公坪,虚写所有的中国村庄,展现了乡村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史”。全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我就熟悉了这首童谣。鹅公坪上,只有我和长斌是娇滴滴的哭脸巴”“我开始上学,五个女同学都比我年纪大,都比我聪明,都不太理我”“我的童年是孤独的”“我坐在鹅公嘴上”,讲述了我的成长经历,也向广大读者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鹅公坪乃至更广阔乡村的生活图景,文章看似散乱,却有内在的章法逻辑。(4)个体生命难免搁浅,只要不放弃,坦荡、坚韧地活着,事情才有转机。小学二年级时我还要吃娘的奶,还穿着开裆裤去上学,父亲担心我缺了一根筋,“十岁的那个春天,我得了很严重的脑膜炎,在县人民医院住了个把月的医院,命垂一线,几次变相,终于活了下来”,回到鹅公坪时身体虚弱得不行,老师让我养好病就来报到,“秋季开学之后,一二个月数学稍微差点,其他一切如常”。“我”从小瘦弱,不聪明,但没有怨天尤人,养身更养心,坦荡、坚韧地活着,顺利度过自己的艰难期。结合“我爷爷1961年草草埋在了那里。过了八年,我奶奶又埋在那里,伴在了爷爷身边。我一点也不害怕,我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一样的”可知,爷爷是草草埋在了那里,奶奶又埋在那里,伴在了爷爷身边。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消息传到鹅公坪时,已经过了个把月时间,但是“那个晚上,乡亲们绝大多数不敢在家里睡,有的背竹床,有的背席子,横七竖八地躺在晒谷坪上”,乡村的生活并不总是安稳的,但乡亲们顺天安命,相互扶持,“鹅公坪上世世代代的乡亲活得像草木一样,无一例外的卑微。鹅公坪二十来户人家,除了吃国家粮在外工作的那几个干部,其他人都低眉顺眼从不抬头”,在获得自身安详心境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亲善和谐的乡居氛围。“也无风雨也无晴”,在孩子的心目中,日子几乎每天都一样,既新奇美好又波澜不惊,不管是个体还是乡亲们,其实都体现出了中国人身上一贯的生活哲学和奋进的精气神,“我也相信所有的村庄都是鹅公坪,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日头会照着山岗照着我的水塘,会晒着稻谷晒着我的脸蛋,还有我的大水牯……”,展现出了绵延不断的中国乡土文化脉络。答案:(1)A(2)A(3)①以时间为序,从出生到长大,将成长经历中看似杂乱的许多事情进行了有序串联,使行文散而不乱。②点面结合,将“我”的个人经历与童年伙伴以及乡亲们的命运相连,展现“我”的成长经历的同时也展现了鹅公坪整个村子的发展命运。③虚实结合,实写自己生活的鹅公坪,虚写所有的中国村庄,展现了乡村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史”。(4)①个体生命难免搁浅,只要不放弃,坦荡、坚韧地活着,事情才有转机。例如,“我”从小瘦弱,不聪明,但没有怨天尤人,养身更养心,认识自然,体悟人情,顺利度过自己的艰难期。②乡村的生活并不总是安稳的,但乡亲们顺天安命,相互扶持,在获得自身安详心境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亲善和谐的乡居氛围。③不管是个体还是乡亲们,其实都体现出了中国人身上一贯的生活哲学和奋进的精气神,展现出了绵延不断的中国乡土文化脉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①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②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故学士曰:辩议不可不为。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教,大议也。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出,衣锦而入。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由是观之,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其所生长者不可耳。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③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④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⑤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选自《吕氏春秋•用众》,有删改)材料二: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注]①跖:鸡爪掌。②丑:以……为耻。③孟贲:战国时卫国的勇士。④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⑤离娄:传说为黄帝时视力最好的人。(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取于众A此三皇B五帝C之所以大立D功名也E凡君F之所以立G出乎H众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假,文中指“借、借助”,与《荀子•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假”字含义相同。B.“无恶不知”中的“恶”与“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中的“泣”词类活用相同。C.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是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受到后世敬仰。D.“固学一之也”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人都有“不能”和“不知”,不要把这当作是耻辱。任何人都有长处,善于学习的人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B.楚人和戎人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会说不同的语言,作者由此推出亡国的君主不可能成为贤明的君主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C.三皇五帝能够大建功名的原因是善于从众人身上吸取长处,君主让君位安定稳固的根本大法就是依靠众人的力量和智慧。D.君子诵说经典,以求贯穿其大义,研读思索以求其精旨,设身处地,以古人所做的事情为楷模,所以君子知道不全不纯不足以为美。(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②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善学”,其内涵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解答】(1)“于众”作“取”的状语,状语后置,其后断句,所以A处断句;第一个“也”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所以E处断句;“立”与“出”是两个谓语动词,中间应该断开,所以G处断句。综上应在AEG三处断开。句意:善于从众人中吸取长处,这正是三皇五帝大建功名的原因。大凡君主的确立,都是凭借着众人的力量。(2)B.“词类活用相同”错误,词类活用不同,“恶”为意动用法,把……看作耻辱;“泣”为使动用法,使……落泪。句意:不要把不知看作耻辱;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故选:B。(3)D.“……所以君子知道不全不纯不足以为美”错误,因果颠倒。由原文“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可知,“君子知道不全不纯不足以为美”是原因,“君子诵说经典,以求贯穿其大义,研读思索以求其精旨,设身处地,以古人所做的事情为楷模”是结果。故选:D。(4)①“虽”,即使;“畏”,敬畏;“贤者”,贤能的人。译文:即使桀、纣那样的暴君尚且有值得(令人)敬畏、可取之处,更何况德才兼备之人(贤能的人)呢?②“善”,擅长;“跬步”,一步半步;“御”,驾驭车马。译文:射一百支箭而有一支没射中,就不能叫擅长射箭。(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而差一步半步不到,就不能叫擅长驾驭车马。(5)由材料一“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可知,材料一中的“善学”指的是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成为贤明的君主。由材料二“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可知,材料二中的“善学”指的是要专心致志,学全学精,对伦理规范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能坚守如一,成为高尚的君子。答案:(1)AEG(2)B(3)D(4)①即使桀、纣那样的暴君尚且有值得(令人)敬畏、可取之处,更何况德才兼备之人(贤能的人)呢?②射一百支箭而有一支没射中,就不能叫擅长射箭。(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而差一步半步不到,就不能叫擅长驾驭车马。(5)①材料一中的“善学”指的是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成为贤明的君主。②材料二中的“善学”指的是要专心致志,学全学精,对伦理规范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能坚守如一,成为高尚的君子。参考译文:材料一:善于学习的人像齐王吃鸡一样,一定要吃上几千个鸡爪掌而后才满足;即使不够,仍然有鸡爪掌可供取食。事物本来无不有长处,无不有短处。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因此,善于吸取众人长处的人便能占有天下。不要把不能看作羞耻,不要把不知看作耻辱。把不能看作羞耻,把不知看作耻辱,就会陷入困境。不把不能看作羞耻,不把不知看作耻辱,这是最高的。即使桀、纣那样的暴君尚且有值得(令人)敬畏、可取之处,更何况德才兼备之人(贤能的人)呢?所以有学问的人说:求学者不可使用辩议。如果说辩议可以使用的话,这是指施教者而言。施教才需要大议。求学者不使用辩议,就可以由无知变为贤达,这就像穿着破衣服出门,穿着华丽的衣服归来一样。戎人生在戎地,长在戎地,而说戎人的语言,自己却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楚人生在楚地,长在楚地,而说楚人的语言,自己却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假如让楚人在戎地生长,让戎人在楚地生长,那么楚人就说戎人的语言,戎人就说楚人的语言了。由此看来,我不相信亡国的君主不可能成为贤明的君主,只不过是他们生长的环境不允许罢了。因此,对于人们生长的环境不可不注意考察啊。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却有纯白的狐裘,这是从许多白狐狸的皮中取来制成的。善于从众人中吸取长处,这正是三皇五帝大建功名的原因。大凡君主的确立,都是凭借着众人的力量。君位一经确立就舍弃众人,这是得到细枝末节而丧失了根本。凡是得到细枝末节而丧失了根本的君主,从未听说过他的统治会安定稳固。所以,依靠众人的勇敢就不惧怕孟贲了,依靠众人的力气就不惧怕乌获了,依靠众人的眼力就不惧怕离娄了,依靠众人的智慧就不惧怕赶不上尧、舜了。依靠众人,这是统治人民的根本大法。材料二:射一百支箭而有一支没射中,就不能叫擅长射箭。(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而差一步半步不到,就不能叫擅长驾驭车马。学者为学,而不能尽知其伦类,不能专一于仁义,就不能叫擅长学习。学,本来就是求其专一。一会儿出,一会儿进,那就不过是一般人了。从善者少,从不善者多,就是桀、纣、盗跖之流了。完全、彻底地学善,才可以称得上是学者。君子知道不全不纯不足以为美,所以诵说经典,以求贯穿其大义,研读思索以求其精旨,设身处地,以古人所做的事情为楷模,而求其所处之法,根除一切害道之事,以保持学之所得。使眼睛非所学不想看,耳朵非所学不想听,嘴巴非所学不想说,心非所学不愿意想。等到喜爱到顶点的时候,耳不好五声,所好远甚于五声,眼不好五色,所好远甚于五色,口不好五味,所好远甚于五味,心中所好,则远甚于拥有天下。因此权力和利益不能打动他,众人不能改变他,天下之大也不足以动摇他的心志。生执于此,死由于此,这就叫道德操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阳修平山阑槛[注]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平山阑槛,即平山堂的栏槛。欧阳修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守扬州,任职期间修建了平山堂。(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好友即将出任远行,词人借酬赠之机,追忆起昔日所建的扬州平山堂,表达拳拳之情。B.上片第一句“倚晴空”一词,实写平山堂,突出其凌空矗立、拔地倚天、气势磅礴的特点。C.下片头三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D.下片最后两句以情作结,直抒胸臆,传递出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要及时行乐的人生观。(2)有评论认为此词豪迈清旷,突破了唐、五代以来词作红香翠软的风格,请简要分析。【解答】(1)B.“实写平山堂”有误,词人回忆自己曾经主持修建的平山堂,应为虚写。故选B。(2)本词中一改婉约派的儿女情长,婉转含蓄的特点,开篇“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写凭栏远眺之景,作者视野开阔,将眼前之山景一览无余,写出了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带有一股磅礴之势。而“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则是对作者形象的的刻画,这是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太守,饮千钟酒而不醉,书万字文而无难,这一潇洒形象给本词笼罩上了豪迈之风。而最后“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的抒情积极达观,完全没有婉约词中的离情别恨,表现了一种积极、达观的态度。答案:(1)B(2)①语言用词宏博、不拘泥。如“挥毫”“一饮”动作简练而直爽,“直须”“看取”直接明了而不矫揉造作,流露出豪迈清旷的气象。②描述物事一气呵成。上片从平山堂到垂柳,下片从被送者到送者,情感表达畅快直述,豪迈清旷之气流贯全篇。译文: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烟雨茫茫。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后又过了几个春光。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一饮千杯很豪爽。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已白发苍苍。赏析: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江汉临泛》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无形之中却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搏动人的心弦,涤荡人的心灵。这是跟他在一开头时定下的基调分不开的。这首词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从被送者写到送者,层层转折,一气呵成,不落一般酬赠之作的窠臼,历来受到词评家的赞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2)《师说》中,韩愈提出了他心目中老师的作用是“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那些童子的老师,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这并不是他所推崇的老师。(3)苏轼《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一句借昆虫来慨叹生命的短暂,“哀吾生之须臾”一句直接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喟。【解答】故答案为:(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重点字:受)(3)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重点字:蜉、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乡土中国,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①。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在乡下,“土”是乡下人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②,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终身伺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的庄稼。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与“秋风吹来,桂花像夜空的繁星纷纷飘落”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解答】(1)第一空,根据下句“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可知,乡下人的谋生方式是种地,再结合上句“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可知,乡下人离不了泥土是因为他们靠种地谋生,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第二空,根据上句“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可知,讲的是做工业的人迁移无碍,那么分号后面应该是与“做工业的人”相对应,再根据下句“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此处应该是“种地的人”,“庄稼行动不得”是因为“搬不动地”,此处内容与上句是转折关系,应用表转折关系的词语“而”“却”,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2)两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终身伺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的庄稼”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文中将“终身伺候庄稼的老农”比喻为“半身插入了土里的庄稼”,再结合上句“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和下句“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农与庄稼不流动的特点。“秋风吹来,桂花像夜空的繁星纷纷飘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被秋风吹落的桂花”比喻为“纷纷飘落的繁星”,突出了桂花与繁星纷纷飘下的相似状态。答案:(1)①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②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2)两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文中将终身伺候庄稼的老农比喻为半身插入了土里的庄稼,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农与庄稼不流动的特点,而“桂花像夜空的繁星纷纷飘落”将被秋风吹落的桂花比喻为纷纷飘落的繁星,突出了桂花与繁星纷纷飘下的相似状态。(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推动下,中国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一个①的城镇化进程。2000年,中国城镇化率仅为36.1%,2010年上升到了49.68%,到2020年已达到了63.89%,城镇化率共提高了约28个百分点。二十年内,农村人口净减少2.98亿人,城镇人口净增加4.46亿人。二十年内,中国由一个人口主要居住和生活在农村的国家转变成了人口主要居住和生活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虚拟仿真技术在沉浸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洞察分析
-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第6篇-洞察分析
- 纤维素资源高效转化技术-洞察分析
- 营养监测与管理-洞察分析
- 办公区域空气质量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
- 办公自动化对学校管理的提升作用
- 办公设备安全使用指南
- 企业赞助在学校社团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 《加拿大概况》课件
- 办公室应急疏散策略与技巧培训研讨会
-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 学校安保服务管理理念及服务内容措施
- Q∕SY 05592-2019 油气管道管体修复技术规范
- 复盘TJX看国内折扣零售业发展机遇
- 国开期末考试2471《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机考试题及答案(第5套)
- 市政工程类建筑施工项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控清单
-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
- 高尔夫简介及球场建造方案
- Q∕GDW 1131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中联QY100T汽车吊主臂起重性能表
- 支付宝手持承诺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