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17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考古学产生较大影响。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等讨论了考古学研究中理论、方法和材料三者相对重要性的问题。他们认为考古材料只有在理论和方法充分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被了解。这意味着,考古材料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决于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各种方法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手头材料来进行选择和开发的。对于当代高水平的考古研究,理论预设性引导和问题科学性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考古学就本质而言旨在研究古代未知名者的遗存,这些物质遗存更多体现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经济状况,并有助于人们追溯它们的历时发展。由于证据的物质性特点,考古学家只能对它们的含义作出一般性推断。加上这些证据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需要不断优化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来提炼各种信息,以便对这些无言的物质材料作出科学解释。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特点,考古学不可能提供与文献资料完全相同的信息,但是可以在探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上大有作为。在中国当下的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根据自己材料的特点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来探索这门学科最擅长的领域,并在不少专题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测年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古学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文化变迁;环境考古学能够帮助考古学家详细了解生态变迁和人地关系,以及复杂社会兴衰的经济基础;人工制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种器物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以及制造、使用与分配;分子人类学能够提供基因的流动、古代人群的血缘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当今考古学提炼的这些信息已基本上能够独立重建史前期和上古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如果加上文献证据,就能够为这种历史重建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中国学者近年来十分重视并引入了国外考古学的一些技术,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正在加强,这给理论的预设与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支持。(摘编自陈淳《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材料二: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离不开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立足于中国实际,我们认为,由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和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是研究中国古史较为可行的路径之一。文化谱系,就是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和演变传承。族属谱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族属类型和演变传承。基因谱系,就是通过对当前人类DNA序列的分析,推断祖先的DNA类型,并研究其演变传承。在文化谱系中,一定时期居住在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人们共同生活,密切交流,会形成共同习俗甚至语言;而在族属谱系中,血缘关系则应当是远古人类共同生活、形成社会的天然纽带。因此,理论上文化谱系和强调血缘认同的族属谱系就存在相互对应的可能性。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当然,随着社会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国家社会,“按地区划分国民”的情况越来越多,血缘关系自然会受到削弱,但以血缘相维系的族属认同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有可能在不同族群的碰撞刺激中得到加强,统治者的族属认同更是如此。统治者还可能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不但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从而使得早期国家的核心和主体区域成为统治者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强势文化的分布区,四周则为从属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弱势文化分布区。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晚商王朝的王畿、四土、边疆方国,与殷墟文化中心区、亚文化区和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金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西周王畿、封建诸侯国、边疆地区,与西周文化中心区、诸侯文化区、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足证考古学文化和族属的对证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可靠可行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搞清楚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家族之间的遗传距离,从而建立晚商以前的基因谱系,不再只是一个梦想。将其与文化谱系、族属谱系结合,一定会取得古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但基因谱系确定的只是相应人群的血缘关系,而非文化关系,族属虽基于血缘,但更能体现文化,因此不能将基因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就如同不能将文化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一样。没有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只是将某地的重要发现和传说轻易对应,无视考古年代和其他地区的同类传说;或者将某个基因溯源结果和传说时代某“祖先”轻易挂钩,无视这些“祖先”的族属、文化属性,都不是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探索应该提倡的做法。(摘编自韩建业《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方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考古学家对古代未知名者遗存的含义只能作出一般性推断,一方面是证据具有物质性特点,另一方面是理论、方法还不太完善。B.在中国当下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取得长足进展,这与考古学家专题式的研究探讨以及深度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密切相关。C.在研究文化谱系和族属谱系的关系时,不能将两者进行简单化对应,而要将其置于演变传承的动态过程中对应,情况较为复杂。D.殷墟文化中心区、亚文化区和文化影响区的划分既体现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特征,也表明相对应的基因谱系存在着由强到弱的分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历史遗存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在得出科学考古结论时要用多种手段来还原历史真相。B.分子生物学在考古学上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确定古代相应人群的血缘关系。C.国家社会的出现,必然会削弱血缘关系,但族属认同有可能得到加强,而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都呈扩展趋势。D.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对研究中国古史有引导作用,其价值已初步显现。(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王国维提出:“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B.胡适认为做学问应该“大胆地设想,小心地求证”。C.陶铸指出:“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D.达•芬奇:“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认为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向外扩展,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对此加以说明。(5)四川三星堆遗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如果要对其历史遗存进行研究,在“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2.(18分)阅读回答问题。四世同堂(节选)老舍瑞宣立了一会儿,刚要转身回去,一位和尚轻轻地走过来。和尚看左右无人,从袖口中掏出一张小纸,递给了瑞宣,然后打了个问讯,转身走去。瑞宣赶紧走进院内,转过了影壁才敢看手中的纸条。一眼,他看明白纸条上的字是老三瑞全的笔迹。他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下午二时,中山公园后门见面,千万!”他跑进屋中,一下子躺在了床上。第一个来到心中的念头是:“我叫老三逃出去的!”他想:老三必定在外面做过了惊天动地的事,所以才被派来做最危险的工作。哈,他教老三逃出去的,老三的成功也间接地应当是他自己的成功!好,无论怎么说吧,有这么一个弟弟就够给自己赎罪的了。过了一会儿,他不那么高兴了。假若老三问他:“父亲呢?”他怎么回答?他自己留在家里是为尽孝。可是,他既没保住父亲的命,也没能给父亲报仇!他出了汗,他没脸去见老三!不,老三是明白人。对的,老三必定会原谅大哥的。瑞宣惨笑了一下。他想去告诉母亲,祖父,和邻居们:“我们祁家的英雄回来了!”可是,他没有动。他必须替自家的英雄严守秘密。这个,使他难过,又使他高兴。他开开屋门,看看日影。影子告诉他,还没到正午。他不知道怎么迷迷糊糊地走出街门。走了半天,他才明白过来,时间还太早。他依然走得很快,好像已管束不住自己的脚。天气相当的冷,冷得干松痛快。穷破的北平借着阳光,至少是在瑞宣心里,显出一种穷而骄傲的神色。远远的,他看见了禁城的红墙,与七十二条脊的黄瓦角楼。他看了看表,才一点钟。他决定先进到公园里去。公园里没有什么游人。他找了一条长凳,坐下。好容易到了两点钟,他向公园后门走去。还没走到,迎面来了个青年,穿着件扯天扯地的长棉袍。他没想到那能是老三。老三扑过来。“哈,不期而遇!瑞大哥!”老三的声音很高,似乎是为教全公园的人都能听到。瑞宣这才看明白了老三,他的眼泪要夺眶而出。可是瑞全没给大哥留落泪的机会。一手扯着大哥的臂,他大声地说:“来,再溜一趟吧!老哥儿俩老没见了,大嫂倒好?”瑞宣晓得老三是在作戏,可是,他几乎有点要恨老三能这么控制住感情去作戏。瑞宣试着找老三的脸,可是老三的脸故意地向一旁扭着点。这,教瑞宣明白过来:老三是故意把脸躲开,因为弟兄若面对了面,连老三也恐怕要落泪的。老三不但有胆子,也知道怎么小心。老三学会了本事,老三已不是祁家四世同堂的一环,而是独当一面的一个新中国人。“我们坐一坐吧?”瑞宣好容易想起这么句话来。兄弟坐在了一棵老柏的下面。瑞宣想把四年来的积郁一下子倾吐出来。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着什么的力量。那个力量,像光似的,今天发射,而也许在明天,明年,或下一世纪,方能教什么地方得到光明。他没法对这样的一种力,一种光,诉说他自己心中的委屈,正像萤火不敢在阳光下飞动那样。老三说了话:“大哥,你怎么办呢?”“嗯?”瑞宣似乎没听明白。“我说,你怎么办呢?你失了业,不是吗?”“啊!对!”瑞宣连连地点头。在他心里,他以为老三一开口必定首先问到祖父与家人,他没想到老三却张口就问他的失业。“大哥!”瑞全放低了声音:“我不能在这里久坐!快告诉我,你教书去好不好?”“上哪儿去教书?”瑞宣以为老三是教他到北平外边去教书。他愿意去。一旦他离开北平,他想,他自己便离老三的世界更近了一点。“在这里!”“在这里?”瑞宣想起来一片话:“这四年里,我完全不食周粟!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的清白!现在,我去教书,不论我的心地多么清白,别人也不会原谅我,教我一辈子也洗刷不清自己。”“教我去教书也行,除非……”“除非怎样?”“除非你给我证明文件,证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老三楞了一会儿才说:“我没有给任何人证明文件的权,大哥!”没等大哥回话,他赶紧往下说:“我得告诉你,当教员,当我所要的教员,有危险!我需要明知冒险而还敢给学生们打气的教员。我看哪,大哥,我明白你,你自己明白你,就够了,用不着多考虑别的。”瑞宣没敢说什么。“还有,大哥,太平洋上的战争开始,我也许得多往乡下跑,去探听军事消息。我不能把我所担任的宣传工作交给你,因为太危险;可是你至少可以写点文章。假若你到学校里去,跟青年们接近,你自然可以得到写作的资料。你看怎样?”瑞宣的脑子里像舞台上开了幕,有了灯光,鲜明的布景,与演员。他自己也是演员之一。他找到了自己在战争中的地位。啊,老三教他去冒险,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好吧,既是老三要求他去这么做,他便和老三成为一体!他心中一亮,脸上浮出笑容:“老三,我都听你的就是了!你说怎办就怎办!”他以为老三必定会夸赞他。可是,老三没有任何表示,而只匆匆地立起来:“好,听我的信儿吧!我不敢在这儿坐久了。再见,大哥!”老三向公园前面走去。瑞宣眼看着老三的背影,他心中感到空虚。哼,老三没有任何表示!过了一会儿,他惨笑了一下,立起来。“老三变了,变得大了!哼,瑞宣,你又不是个小孩子,还需要老三说几句好听的话鼓励你?”他又向公园前门儿打了一眼。老三已经不见了。“就这样吧!”他告诉自己:“说不定,我会跟老三一样有用的!”(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到老三派人送来的纸条,瑞宣“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的内容,这个细节表现了瑞宣紧张、激动的心情。B.“天气相当的冷,冷得干松痛快”这句话突显了北平的天气特征,也表现出瑞宣即将见到老三时的舒畅、骄傲的感受。C.瑞宣正直有气节,在老三的开导下,最终克服了优柔寡断的性格弱点,爽快地接受建议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D.作者综合运用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叙事,既展现了瑞宣的内心世界,又通过瑞宣的视角表现老三的革命者形象。(2)关于文中瑞宣跑进屋中到出门前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瑞宣感到自豪,他觉得老三能成为英雄与当初自己让他出逃的决定有很大关联。B.瑞宣因没保住父亲的命和没能报仇而深深自责,这为后文去冒险抗争做了铺垫。C.“惨笑了一下”,这表明瑞宣意识到指望老三能原谅自己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D.瑞宣为不能向亲人与邻居宣扬自家英雄而感到难过,为自己能严守秘密而高兴。(3)本文中的对话描写具有鲜明的话剧特征,请具体分析。(4)在瑞宣身上体现了老舍对传统家族伦理思想的理解与反思,请结合本文和《乡土中国》相关内容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公名缙,本朝壬辰成进士,授封丘令。时豫州遭流寇蹂躏,决河败城郭宫室。封其属邑,郊鄙相望。于是招流亡,辟污莱,革耗羡,省徭役,疏刑狱,缉逃人,洁己爱民,邑骎骎有起色。先是有开垦加级令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延津与封接壤,例应协济邮驿,受役者裹粮数百里外,饥且劳,废耕牧。公议与以刀布,而倩津人办事,上下安之。是时,河决荆隆口,封亦受巨浸。公与河渠使者议,引支河以分水势,筑遥堤以护民居,均堡夫以防溃溢,清滩地以业穷民,禁采青以杜骚扰。使者善公策,河乃无患。世祖章皇帝召试,授御史。时上亲御乾纲。条奏竞达御前,如:“三藩家口滋蕃,渐成尾大不掉;抚臣故有兵柄,宜复给部甲。”癸丑冬,滇南倡逆,闽粤告变,皆恃其户口殷众,识者叹公之先见,恨不早用公策。浙大帅自明州移越,值夫已氏①初至,骄横黩货,奸人倚之,张皇作威福,道路以目。公特疏纠参,悉达民困状。上闻震怒,勘问得实,遂罢斥骄帅,选廉能代之,后仍撤归明州。巡视长芦盐务,公疏:“裕商,所以经国。今私贩皆高牙大纛,实旗人曲庇狡狯,仅仅指摘一二沟洫之余,是舍豺狼而问狐狸也。销引上课,故事也。生齿有繁简,年岁有丰歉,须通融代销②,商民交益。若夫负贩肩挑,茕茕觅食,似当弛禁,以沛皇仁。”皆报可。同官雅知公廉而任事,敬礼有加。京师有作隐语示祸福者,人争奉之为仙。公曰:“此妄男子耳!左道惑众,宪章具在,胡为惑之?”将进纠劾,劝者力止。未几,果以妖言伏诛。公之持正多如此。(选自《大观堂文集•御史余公传》,略有改动)[注释]①夫己氏:即某人。②通融代销,指盐的运销过程中滞销处引导到畅销处代为销售。(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是有开垦加级令/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B.先是有开垦加级令/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C.先是有开垦加级/令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D.先是有开垦加级/令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指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促织》中的成名并没有获此出身。B.御,此处为驾驭、统治的意思,与“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意思相同。C.滇南,借代当时三藩之一的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下文的“生齿”借代人口。D.课,即赋税,属于古今异义的语言现象,类似的现象本文还有“故事”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缙时任县令,黄河决堤,不仅给豫州也给封丘带来水患,直接考验他的治理水平。B.面对河渠使者这位长官,余缙阐述措施时,全面系统、思路清晰,从而获得使者肯定。C.余缙作为御史,不仅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更能够恪尽职守,多次向皇上仗义执言。D.余缙认为治国过程中必须重视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这种思想是很超前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公议与以刀布,而倩津人办事,上下安之。②京都有作隐语示祸福者,人争奉之为仙。(5)结尾说“公之持正多如此”。请结合文章概括“持正”分别体现在哪些地方。(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以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而喜。B.颔联中的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步”和“石城”这两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来。D.本诗前四句由“兴”字点出,后四句为“忧”字包孕。“兴”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宿愿得偿;“忧”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的表现。(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两句,是说屈原要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在前引导开路,表达其积极进取的精神。(2)《朝天子•咏喇叭》中,王磐通过写军民“”的心理,以及喇叭祸害百姓,甚至造成“”的惨象,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3)“吟”或“啸”是古人吐露心曲、抒发情怀的方式,在古代诗文中颇为常见,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一簇红艳艳的杜鹃花从高大的老松上旁枝逸出,各色的绿色植物衬着它,可谓(①)。我不清楚,周围杂树丛生,藤蔓交错,它要经过多少的阻碍才能跃上这苍劲、伟岸的老松?它不顾一切地攀援而上,是为了照亮这茫茫群山,照亮这一路追寻的脚步吗?是的,它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你不由地被它牵引着,不由地为它(②)!看着这一株昂然绽放的杜鹃,我不禁想起在井冈山黄洋界看到的那高高矗立的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同志(③)的八个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革命的火种就是从井冈山上传播出去,传遍神州大地,并且熊熊燃烧起来,形成了不可阻挡的力量,照亮了万里河山。这一枝红艳艳的杜鹃,并不因游人的驻足或惊叹而改变姿态,它依然那么静静地燃烧着。最深最美的情愫,在它的花蕊叶尖上流淌着。井冈山杜鹃,静静绽放着,已经唱成一首歌;它为生命歌唱,为自由歌唱,为胜利歌唱!(1)请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请结合材料中“杜鹃”的内涵,补写下面这首小诗。恍惚中,这一株杜鹃,化作了汩汩流淌的源泉,①,化作了熠熠生辉的灯盏。这一株株杜鹃,汇成了奔流千里的波澜,汇成了凌云直上的烽烟,②。把井冈山的火种带下山,把井冈山的精神带下山,……(二)语言文字运用Ⅱ7.(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小满”名称的由来,①_____。《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农作物小有收获,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籽粒灌浆饱满、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所以称之为“小满”。小满,是一时物候。时至小满,乳熟后期青黄相接的麦穗,籽粒刚刚灌浆饱满,但只灌了个半饱,还没有成熟,正羞答答微微低头,在温风中翻腾。小满时节,农田管理也十分重要,不仅要防旱,②_____。大旱则插秧困难,大风雨则易使夏收作物泡汤。小满,既是一种节气,③_____。天道忌盈,卦终未济,业不求满。大满、太满,自满、完满,都不符合国人的处世哲学。《说文解字》将“满”字释为“盈满”“小满”,有着“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含义。犹如绘画之留白,不经意间之小满,才是为人处世的最好状态。麦已小熟,天未大热,小得圆满,人生佳境。(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小满时节麦穗的状态,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礼相待,并追问重耳何以报答自己。重耳回答:“他日如两军相遇,晋当退避三舍,再相周旋。”楚臣子玉闻言,请求杀了重耳,以绝后患。楚成王说:“楚国的忧惧,在于自己不修养美德。我如果品德有亏,杀了重耳又有什么作用?”三年之后,晋、楚相争,此时的重耳已经成为晋文公。他兑现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读史可以明智。上述材料中重耳、楚成王和子玉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17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考古学产生较大影响。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等讨论了考古学研究中理论、方法和材料三者相对重要性的问题。他们认为考古材料只有在理论和方法充分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被了解。这意味着,考古材料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决于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各种方法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手头材料来进行选择和开发的。对于当代高水平的考古研究,理论预设性引导和问题科学性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考古学就本质而言旨在研究古代未知名者的遗存,这些物质遗存更多体现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经济状况,并有助于人们追溯它们的历时发展。由于证据的物质性特点,考古学家只能对它们的含义作出一般性推断。加上这些证据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需要不断优化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来提炼各种信息,以便对这些无言的物质材料作出科学解释。由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与特点,考古学不可能提供与文献资料完全相同的信息,但是可以在探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上大有作为。在中国当下的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根据自己材料的特点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来探索这门学科最擅长的领域,并在不少专题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测年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古学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文化变迁;环境考古学能够帮助考古学家详细了解生态变迁和人地关系,以及复杂社会兴衰的经济基础;人工制品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各种器物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以及制造、使用与分配;分子人类学能够提供基因的流动、古代人群的血缘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当今考古学提炼的这些信息已基本上能够独立重建史前期和上古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如果加上文献证据,就能够为这种历史重建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中国学者近年来十分重视并引入了国外考古学的一些技术,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正在加强,这给理论的预设与方法的完善提供了支持。(摘编自陈淳《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材料二: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离不开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立足于中国实际,我们认为,由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和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是研究中国古史较为可行的路径之一。文化谱系,就是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和演变传承。族属谱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族属类型和演变传承。基因谱系,就是通过对当前人类DNA序列的分析,推断祖先的DNA类型,并研究其演变传承。在文化谱系中,一定时期居住在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人们共同生活,密切交流,会形成共同习俗甚至语言;而在族属谱系中,血缘关系则应当是远古人类共同生活、形成社会的天然纽带。因此,理论上文化谱系和强调血缘认同的族属谱系就存在相互对应的可能性。某族与邻近区域其他族群相互交流,可能形成相似的文化,但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当然,随着社会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国家社会,“按地区划分国民”的情况越来越多,血缘关系自然会受到削弱,但以血缘相维系的族属认同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有可能在不同族群的碰撞刺激中得到加强,统治者的族属认同更是如此。统治者还可能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不但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从而使得早期国家的核心和主体区域成为统治者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强势文化的分布区,四周则为从属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弱势文化分布区。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晚商王朝的王畿、四土、边疆方国,与殷墟文化中心区、亚文化区和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金文和传世文献记载的西周王畿、封建诸侯国、边疆地区,与西周文化中心区、诸侯文化区、文化影响区范围基本对应,足证考古学文化和族属的对证研究一定程度上是可靠可行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搞清楚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家族之间的遗传距离,从而建立晚商以前的基因谱系,不再只是一个梦想。将其与文化谱系、族属谱系结合,一定会取得古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但基因谱系确定的只是相应人群的血缘关系,而非文化关系,族属虽基于血缘,但更能体现文化,因此不能将基因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就如同不能将文化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一样。没有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只是将某地的重要发现和传说轻易对应,无视考古年代和其他地区的同类传说;或者将某个基因溯源结果和传说时代某“祖先”轻易挂钩,无视这些“祖先”的族属、文化属性,都不是对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探索应该提倡的做法。(摘编自韩建业《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方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考古学家对古代未知名者遗存的含义只能作出一般性推断,一方面是证据具有物质性特点,另一方面是理论、方法还不太完善。B.在中国当下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取得长足进展,这与考古学家专题式的研究探讨以及深度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密切相关。C.在研究文化谱系和族属谱系的关系时,不能将两者进行简单化对应,而要将其置于演变传承的动态过程中对应,情况较为复杂。D.殷墟文化中心区、亚文化区和文化影响区的划分既体现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特征,也表明相对应的基因谱系存在着由强到弱的分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因为历史遗存常常是残缺不全或碎片化的,所以在得出科学考古结论时要用多种手段来还原历史真相。B.分子生物学在考古学上为推断祖先的DNA类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确定古代相应人群的血缘关系。C.国家社会的出现,必然会削弱血缘关系,但族属认同有可能得到加强,而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都呈扩展趋势。D.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对研究中国古史有引导作用,其价值已初步显现。(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BA.王国维提出:“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B.胡适认为做学问应该“大胆地设想,小心地求证”。C.陶铸指出:“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D.达•芬奇:“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认为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向外扩展,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对此加以说明。(5)四川三星堆遗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如果要对其历史遗存进行研究,在“理论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解答】(1)D.“也表明相对应的基因谱系存在着由强到弱的分布”错误,原文“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从而使得早期国家的核心和主体区域成为统治者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强势文化的分布区,四周则为从属族属和与之对应的弱势文化分布区”“不能将基因谱系简单等同于族属谱系”。故选:D。(2)C.“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都呈扩展趋势”错误,原文“统治者还可能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不但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故选:C。(3)材料一:“考古材料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决于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各种方法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手头材料来进行选择和开发的。对于当代高水平的考古研究,理论预设性引导和问题科学性设计就变得极其重要”,说的是考古要预设问题,结合资料进行考证。B.符合观点。故选:B。(4)“认为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族属谱系,就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族属类型和演变传承”“由于婚姻、交往、征服、迁徙等各种原因,属于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居民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族,不过其中总有一族占支配和领导地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族属谱系,再通过婚姻、交往等扩大范围。“向外扩展,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统治者还可能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不但将其族属认同,还将与族属相对应的文化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统治者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将其族属认同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5)“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立足于中国实际”“需要不断优化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来提炼各种信息,以便对这些无言的物质材料作出科学解释”,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完善对三星堆遗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在探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上大有作为。在中国当下的上古史重建中,考古学根据自己材料的特点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来探索这门学科最擅长的领域”,要以三星堆遗存的历史背景为旨归,探究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由文化谱系、族属谱系和基因谱系相结合的‘谱系法’理论,是研究中国古史较为可行的路径之一”,要能灵活运用“谱系法”理论,多角度全方位提炼三星堆遗存的各种信息,作出科学解释。答案:(1)D(2)C(3)B(4)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族属谱系,再通过婚姻、交往等扩大范围;②统治者通过扩张、移民、封建等手段,将其族属认同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域。(5)①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借鉴国外考古学的理论与技术,完善对三星堆遗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②要以三星堆遗存的历史背景为旨归,探究其人地关系和社会变迁;③要能灵活运用“谱系法”理论,多角度全方位提炼三星堆遗存的各种信息,作出科学解释。(二)现代文阅读Ⅱ2.(18分)阅读回答问题。四世同堂(节选)老舍瑞宣立了一会儿,刚要转身回去,一位和尚轻轻地走过来。和尚看左右无人,从袖口中掏出一张小纸,递给了瑞宣,然后打了个问讯,转身走去。瑞宣赶紧走进院内,转过了影壁才敢看手中的纸条。一眼,他看明白纸条上的字是老三瑞全的笔迹。他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下午二时,中山公园后门见面,千万!”他跑进屋中,一下子躺在了床上。第一个来到心中的念头是:“我叫老三逃出去的!”他想:老三必定在外面做过了惊天动地的事,所以才被派来做最危险的工作。哈,他教老三逃出去的,老三的成功也间接地应当是他自己的成功!好,无论怎么说吧,有这么一个弟弟就够给自己赎罪的了。过了一会儿,他不那么高兴了。假若老三问他:“父亲呢?”他怎么回答?他自己留在家里是为尽孝。可是,他既没保住父亲的命,也没能给父亲报仇!他出了汗,他没脸去见老三!不,老三是明白人。对的,老三必定会原谅大哥的。瑞宣惨笑了一下。他想去告诉母亲,祖父,和邻居们:“我们祁家的英雄回来了!”可是,他没有动。他必须替自家的英雄严守秘密。这个,使他难过,又使他高兴。他开开屋门,看看日影。影子告诉他,还没到正午。他不知道怎么迷迷糊糊地走出街门。走了半天,他才明白过来,时间还太早。他依然走得很快,好像已管束不住自己的脚。天气相当的冷,冷得干松痛快。穷破的北平借着阳光,至少是在瑞宣心里,显出一种穷而骄傲的神色。远远的,他看见了禁城的红墙,与七十二条脊的黄瓦角楼。他看了看表,才一点钟。他决定先进到公园里去。公园里没有什么游人。他找了一条长凳,坐下。好容易到了两点钟,他向公园后门走去。还没走到,迎面来了个青年,穿着件扯天扯地的长棉袍。他没想到那能是老三。老三扑过来。“哈,不期而遇!瑞大哥!”老三的声音很高,似乎是为教全公园的人都能听到。瑞宣这才看明白了老三,他的眼泪要夺眶而出。可是瑞全没给大哥留落泪的机会。一手扯着大哥的臂,他大声地说:“来,再溜一趟吧!老哥儿俩老没见了,大嫂倒好?”瑞宣晓得老三是在作戏,可是,他几乎有点要恨老三能这么控制住感情去作戏。瑞宣试着找老三的脸,可是老三的脸故意地向一旁扭着点。这,教瑞宣明白过来:老三是故意把脸躲开,因为弟兄若面对了面,连老三也恐怕要落泪的。老三不但有胆子,也知道怎么小心。老三学会了本事,老三已不是祁家四世同堂的一环,而是独当一面的一个新中国人。“我们坐一坐吧?”瑞宣好容易想起这么句话来。兄弟坐在了一棵老柏的下面。瑞宣想把四年来的积郁一下子倾吐出来。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着什么的力量。那个力量,像光似的,今天发射,而也许在明天,明年,或下一世纪,方能教什么地方得到光明。他没法对这样的一种力,一种光,诉说他自己心中的委屈,正像萤火不敢在阳光下飞动那样。老三说了话:“大哥,你怎么办呢?”“嗯?”瑞宣似乎没听明白。“我说,你怎么办呢?你失了业,不是吗?”“啊!对!”瑞宣连连地点头。在他心里,他以为老三一开口必定首先问到祖父与家人,他没想到老三却张口就问他的失业。“大哥!”瑞全放低了声音:“我不能在这里久坐!快告诉我,你教书去好不好?”“上哪儿去教书?”瑞宣以为老三是教他到北平外边去教书。他愿意去。一旦他离开北平,他想,他自己便离老三的世界更近了一点。“在这里!”“在这里?”瑞宣想起来一片话:“这四年里,我完全不食周粟!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的清白!现在,我去教书,不论我的心地多么清白,别人也不会原谅我,教我一辈子也洗刷不清自己。”“教我去教书也行,除非……”“除非怎样?”“除非你给我证明文件,证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老三楞了一会儿才说:“我没有给任何人证明文件的权,大哥!”没等大哥回话,他赶紧往下说:“我得告诉你,当教员,当我所要的教员,有危险!我需要明知冒险而还敢给学生们打气的教员。我看哪,大哥,我明白你,你自己明白你,就够了,用不着多考虑别的。”瑞宣没敢说什么。“还有,大哥,太平洋上的战争开始,我也许得多往乡下跑,去探听军事消息。我不能把我所担任的宣传工作交给你,因为太危险;可是你至少可以写点文章。假若你到学校里去,跟青年们接近,你自然可以得到写作的资料。你看怎样?”瑞宣的脑子里像舞台上开了幕,有了灯光,鲜明的布景,与演员。他自己也是演员之一。他找到了自己在战争中的地位。啊,老三教他去冒险,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好吧,既是老三要求他去这么做,他便和老三成为一体!他心中一亮,脸上浮出笑容:“老三,我都听你的就是了!你说怎办就怎办!”他以为老三必定会夸赞他。可是,老三没有任何表示,而只匆匆地立起来:“好,听我的信儿吧!我不敢在这儿坐久了。再见,大哥!”老三向公园前面走去。瑞宣眼看着老三的背影,他心中感到空虚。哼,老三没有任何表示!过了一会儿,他惨笑了一下,立起来。“老三变了,变得大了!哼,瑞宣,你又不是个小孩子,还需要老三说几句好听的话鼓励你?”他又向公园前门儿打了一眼。老三已经不见了。“就这样吧!”他告诉自己:“说不定,我会跟老三一样有用的!”(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接到老三派人送来的纸条,瑞宣“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的内容,这个细节表现了瑞宣紧张、激动的心情。B.“天气相当的冷,冷得干松痛快”这句话突显了北平的天气特征,也表现出瑞宣即将见到老三时的舒畅、骄傲的感受。C.瑞宣正直有气节,在老三的开导下,最终克服了优柔寡断的性格弱点,爽快地接受建议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D.作者综合运用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叙事,既展现了瑞宣的内心世界,又通过瑞宣的视角表现老三的革命者形象。(2)关于文中瑞宣跑进屋中到出门前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瑞宣感到自豪,他觉得老三能成为英雄与当初自己让他出逃的决定有很大关联。B.瑞宣因没保住父亲的命和没能报仇而深深自责,这为后文去冒险抗争做了铺垫。C.“惨笑了一下”,这表明瑞宣意识到指望老三能原谅自己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D.瑞宣为不能向亲人与邻居宣扬自家英雄而感到难过,为自己能严守秘密而高兴。(3)本文中的对话描写具有鲜明的话剧特征,请具体分析。(4)在瑞宣身上体现了老舍对传统家族伦理思想的理解与反思,请结合本文和《乡土中国》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对话描写特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人物形象及思想内容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人物描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最终克服了优柔寡断的性格弱点,爽快地接受建议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错,“老三教他去冒险,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好吧,既是老三要求他去这么做,他便和老三成为一体!”可知,瑞宣此时是听了老三的话,还没有真正克服性格弱点。故选C。(2)C.“表明瑞宣意识到指望老三能原谅自己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错误,“对的,老三必定会原谅大哥的。瑞宣惨笑了一下”,“惨笑了一下”,表明瑞宣意识到先前担心老三对自己的责问是多余的,老三是明白人,也会原谅自己的。故选C。(3)对话语言的性格化,对话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过了一会儿,他不那么高兴了。假若老三问他:‘父亲呢?’他怎么回答?”“除非你给我证明文件,证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体现瑞宣软弱多虑,“太平洋上的战争开始,我也许得多往乡下跑,去探听军事消息。我不能把我所担任的宣传工作交给你,因为太危险”体现瑞全敢作敢为。语言的暗示性,对话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如“大哥,你怎么办呢”这句,瑞全暗示大哥勇敢地投身于反抗;“他心中一亮,脸上浮出笑容”暗示老三的话对瑞宣有所触动。对话具有冲突性。“大哥,你怎么办呢?”“上哪儿去教书?”“在这里!”“教我去教书也行,除非……”兄弟俩的对话集中在老三让瑞宣去教书的事情,反映了两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矛盾冲突。语言的动作性,语言反映内心的动作。如“教我去教书也行,除非……”反映瑞宣内心的纠结;“老三,我都听你的就是了!你说怎办就怎办!”体现瑞宣思想上对老三的依赖;“在这里!”反映老三想法与态度的果断和坚决。(4)《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长幼之间有了社会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有强制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说明在乡土社会,家族要遵循“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孝悌)的家族之礼。“他自己留在家里是为尽孝”,瑞宣是祁家的长孙,在“尽孝”与“尽忠”两难之间,他选择“尽孝”,承担家庭责任。“身旁的老三,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着什么的力量”“我看哪,大哥,我明白你,你自己明白你,就够了,用不着多考虑别的”“老三教他去冒险,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老三,我都听你的就是了!你说怎办就怎办!”作为哥哥的瑞宣特别在意弟弟老三的看法,开始向弟弟学习,走出家族伦理的束缚,说明在现实困境中,传统家庭思维被消解,“长幼有序”的家族之礼不复存在,体现了作家对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反思。答案:(1)C(2)C(3)①对话语言的性格化,对话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瑞宣软弱多虑,瑞全敢作敢为;②语言的暗示性,对话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如“大哥,你怎么办呢”这句,瑞全暗示大哥勇敢地投身于反抗;③对话具有冲突性,兄弟俩的对话集中反映了两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矛盾冲突;④语言的动作性,语言反映内心的动作,如“教我去教书也行,除非……”反映瑞宣内心的纠结。(4)①在乡土社会,家族要遵循“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孝悌)的家族之礼;②老舍理解瑞宣的选择,瑞宣是祁家的长孙,在“尽孝”与“尽忠”两难之间,他选择“尽孝”,承担家庭责任;③在现实困境中,传统家庭思维被消解,瑞宣开始向弟弟学习,走出家族伦理的束缚,去承担国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体现了作家对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反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公名缙,本朝壬辰成进士,授封丘令。时豫州遭流寇蹂躏,决河败城郭宫室。封其属邑,郊鄙相望。于是招流亡,辟污莱,革耗羡,省徭役,疏刑狱,缉逃人,洁己爱民,邑骎骎有起色。先是有开垦加级令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延津与封接壤,例应协济邮驿,受役者裹粮数百里外,饥且劳,废耕牧。公议与以刀布,而倩津人办事,上下安之。是时,河决荆隆口,封亦受巨浸。公与河渠使者议,引支河以分水势,筑遥堤以护民居,均堡夫以防溃溢,清滩地以业穷民,禁采青以杜骚扰。使者善公策,河乃无患。世祖章皇帝召试,授御史。时上亲御乾纲。条奏竞达御前,如:“三藩家口滋蕃,渐成尾大不掉;抚臣故有兵柄,宜复给部甲。”癸丑冬,滇南倡逆,闽粤告变,皆恃其户口殷众,识者叹公之先见,恨不早用公策。浙大帅自明州移越,值夫已氏①初至,骄横黩货,奸人倚之,张皇作威福,道路以目。公特疏纠参,悉达民困状。上闻震怒,勘问得实,遂罢斥骄帅,选廉能代之,后仍撤归明州。巡视长芦盐务,公疏:“裕商,所以经国。今私贩皆高牙大纛,实旗人曲庇狡狯,仅仅指摘一二沟洫之余,是舍豺狼而问狐狸也。销引上课,故事也。生齿有繁简,年岁有丰歉,须通融代销②,商民交益。若夫负贩肩挑,茕茕觅食,似当弛禁,以沛皇仁。”皆报可。同官雅知公廉而任事,敬礼有加。京师有作隐语示祸福者,人争奉之为仙。公曰:“此妄男子耳!左道惑众,宪章具在,胡为惑之?”将进纠劾,劝者力止。未几,果以妖言伏诛。公之持正多如此。(选自《大观堂文集•御史余公传》,略有改动)[注释]①夫己氏:即某人。②通融代销,指盐的运销过程中滞销处引导到畅销处代为销售。(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先是有开垦加级令/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B.先是有开垦加级令/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C.先是有开垦加级/令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D.先是有开垦加级/令适制府李公巡行/公委曲导至荒区/百姓遮诉/公具道其故/乃得疏豁数千金/(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进士,指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促织》中的成名并没有获此出身。B.御,此处为驾驭、统治的意思,与“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意思相同。C.滇南,借代当时三藩之一的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下文的“生齿”借代人口。D.课,即赋税,属于古今异义的语言现象,类似的现象本文还有“故事”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余缙时任县令,黄河决堤,不仅给豫州也给封丘带来水患,直接考验他的治理水平。B.面对河渠使者这位长官,余缙阐述措施时,全面系统、思路清晰,从而获得使者肯定。C.余缙作为御史,不仅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更能够恪尽职守,多次向皇上仗义执言。D.余缙认为治国过程中必须重视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这种思想是很超前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公议与以刀布,而倩津人办事,上下安之。②京都有作隐语示祸福者,人争奉之为仙。(5)结尾说“公之持正多如此”。请结合文章概括“持正”分别体现在哪些地方。【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有”的宾语是“开垦加级令”,要连在一起,在“令”后断开,排除CD;“具道其故”的主语是“公”即“余缙”,要连在一起,排除B。译文:早先有开垦即可提升官位的命令。刚好李制府巡行封丘,余缙委婉地带他到荒地,百姓申诉原委,余缙详细说明情况,于是得到可补充缺口的数千两赈灾的银子。故选:A。(2)B.“御,此处为驾驭、统治的意思”有误。“时上亲御乾纲”大意是“当时皇上亲自直接管理事务”。御,文中是“治理“之意,《过秦论》是“驾驭、统治”之意。故选:B。(3)C.“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只说到“同官雅知公廉而任事,敬礼有加”,没有说到他“严于律己”的信息。故选:C。(4)①与:给;刀布:钱;倩:请;安:使动用法,使……心安。译文:余缙商议拿钱给延津,请延津人做事,各方都满意(使上下心安)。②隐语:隐晦的话;示:暗示;者:……的人。译文:在京师有位说隐晦的话暗示他人祸福的人,大家争着奉承他为神仙。(5)从原文“是时,河决荆隆口,封亦受巨浸。公与河渠使者议,引支河以分水势,筑遥堤以护民居,均堡夫以防溃溢,清滩地以业穷民,禁采青以杜骚扰”可知,他治理黄河时充分考虑民生,为民做主,不谋私利;从原文“三藩家口滋蕃,渐成尾大不掉;抚臣故有兵柄,宜复给部甲”来看,他有先见之明,以国事为重,敢于担当;从原文他上疏的话“裕商,所以经国。今私贩皆高牙大纛,实旗人曲庇狡狯,仅仅指摘一二沟洫之余,是舍豺狼而问狐狸也。销引上课,故事也。生齿有繁简,年岁有丰歉,须通融代销,商民交益。若夫负贩肩挑,茕茕觅食,似当弛禁,以沛皇仁”可以看出他有远见、三观正、不迷信,对“裕商”问题有深刻的见识,敢于批评旁门左道者。答案:(1)A(2)B(3)C(4)①余缙商议拿钱给延津,请延津人做事,各方都满意(使上下心安)。②在京师有位说隐晦的话暗示他人祸福的人,大家争着奉承他为神仙。(5)①如治理黄河时充分考虑民生(为民做主,不谋私利)。②如上疏议三藩(以国事为重,敢于担当)。③如对“裕商”的见识和对旁门左道的批评(有远见、三观正、不迷信)。(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以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而喜。B.颔联中的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步”和“石城”这两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来。D.本诗前四句由“兴”字点出,后四句为“忧”字包孕。“兴”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宿愿得偿;“忧”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的表现。(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两首诗,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B.“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错误。诗人确有“稳下黄牛峡”幸运之意,但更是“乘兴东游”,酒兴酣畅,欲登亭眺望,以抒怀抱。故选B。(2)陆诗,全诗的感情脉络,前半由一“兴”字点出“喜”,后半为一“忧”字包孕。“兴”乃因一线希望而引起——赴阙召对,将面陈恢复大计,或蒙采用,则宿愿得偿。“忧”,则是希望渺茫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深知孝宗的软弱,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也算是,这次赴阙,固将再陈迁都之策,但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已。可见,陆游念念不忘迁都建康,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诗人面对现实,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由喜转忧。杜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可见,诗人登楼抒怀,面对宏阔壮观图景,联想自己暮年困顿的处境,以及国家动荡,“凭轩涕泗流”为自己孤独无依,也是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答案:(1)B(2)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两句,是说屈原要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在前引导开路,表达其积极进取的精神。(2)《朝天子•咏喇叭》中,王磐通过写军民“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的心理,以及喇叭祸害百姓,甚至造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的惨象,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3)“吟”或“啸”是古人吐露心曲、抒发情怀的方式,在古代诗文中颇为常见,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重点字:道)(2)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只吹的水尽鹅飞罢(重点字:甚)(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重点字: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一簇红艳艳的杜鹃花从高大的老松上旁枝逸出,各色的绿色植物衬着它,可谓(①)。我不清楚,周围杂树丛生,藤蔓交错,它要经过多少的阻碍才能跃上这苍劲、伟岸的老松?它不顾一切地攀援而上,是为了照亮这茫茫群山,照亮这一路追寻的脚步吗?是的,它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你不由地被它牵引着,不由地为它(②)!看着这一株昂然绽放的杜鹃,我不禁想起在井冈山黄洋界看到的那高高矗立的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同志(③)的八个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革命的火种就是从井冈山上传播出去,传遍神州大地,并且熊熊燃烧起来,形成了不可阻挡的力量,照亮了万里河山。这一枝红艳艳的杜鹃,并不因游人的驻足或惊叹而改变姿态,它依然那么静静地燃烧着。最深最美的情愫,在它的花蕊叶尖上流淌着。井冈山杜鹃,静静绽放着,已经唱成一首歌;它为生命歌唱,为自由歌唱,为胜利歌唱!(1)请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请结合材料中“杜鹃”的内涵,补写下面这首小诗。恍惚中,这一株杜鹃,化作了汩汩流淌的源泉,①化作了熊熊燃烧的火焰,化作了熠熠生辉的灯盏。这一株株杜鹃,汇成了奔流千里的波澜,汇成了凌云直上的烽烟,②汇成了照亮河山的光环。把井冈山的火种带下山,把井冈山的精神带下山,……【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填入恰当的成语。(2)本题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给小诗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诗歌,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符合诗歌情境。【解答】(1)①语境“各色的绿色植物衬着它”强调烘托作用,可用“烘云托月/众星拱月”。烘云托月: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众星拱月: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②语境形容对人对杜鹃花的向往,可用“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流连忘返: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③语境形容毛泽东的书法刚劲有力。可用“龙飞凤舞/遒劲有力”。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现多指书法笔势有力,灵活奔放。遒劲有力:形容雄健,有力量。(2)“井冈山杜鹃,静静绽放着,已经唱成一首歌”运用比喻,本体是“杜鹃”,喻体是“一首歌”,杜鹃花绽放是视觉,“一首歌”是听觉感受,打通了视觉与听觉,形象地表现出杜鹃花绽放的美丽。“它为生命歌唱,为自由歌唱,为胜利歌唱”运用排比,三个“为……”字句构成偏正短语,连贯排列,形式上,结构整齐,音节匀称,朗朗上口,增强了节奏感;内容上,“生命”“自由”“胜利”之间语意和情感递进,揭示了井冈山杜鹃蕴含的内在精神实质与理想价值追求。(3)第一句要仿照“化作了汩汩流淌的源泉”来写,句式上用“化作了……”,第二句要仿照“汇成了凌云直上的烽烟”来写,句式上用“汇成了……”;内容上,表达杜鹃花意象的象征意义,抓住其颜色、形状等特点,赋予其象征性;注意前句照应“这一株杜鹃”,后句照应“这一株株杜鹃”,内容上有递进;还要注意所写句子与全诗内容、意境协调。示例:①化作了熊熊燃烧的火焰②汇成了照亮河山的光环答案:(1)①烘云托月/众星拱月②心驰神往/流连忘返③龙飞凤舞/遒劲有力(2)①比喻:将杜鹃比作一首歌,以听觉写视觉,写出了杜鹃花开放的生机活力及其给人带来的生命感染力与精神愉悦感。②排比:“为生命歌唱”“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