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语文联考试卷(3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网络文学的线上批评与线下批评的区别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线上批评是在网络界面上,呈现出经过审核的内容,凡是注册登录的读者都可以看到。界面内实际上形成一个开放的评论空间,作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不同作者之间都能够互动。互联网技术的分页功能使得整个评论区仿佛一个“瀑布流”,可以向下无限滚动,自动形成了不同的“对话框”。而线下批评更多依赖评论者的自我操作,作者和读者不容易进行交流。二是评论者的身份差异决定了评论内容的差异。线上批评多为即兴式批评,批评者探讨作品中的某个细节,针对其他读者提出的问题发表不同观点、意见,也有吐槽、发泄甚至对骂的内容。这种即兴式批评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性和感性色彩,多是口语化表达。而线下批评往往是专业人员的批评,大多追求学理性和逻辑性,与个人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或兴趣相关,有专业性要求。三是对适配人群的传播影响力不同。线上批评由于积聚在特定人群的公共空间中,极易受到关注,也容易激发当事者和周边人员参与讨论的情绪;同时在技术的协助下,可以转发、推广和分销相关内容,使其影响力呈几何级增长。而传统的线下批评则受众量少,多在专业小圈子内传播。即便发在纸媒上,阅读人群也不一定很多,所以很难影响到创作者和他们的粉丝。A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络文学的线上批评和线下批评分野较大,甚至形成了激烈的对立。从网络文学整体生态而言,需要建立一种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以促进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摘编自吴长青《构建网络文学批评融合发展机制》)材料二:当下网络文学评论存在“两多两少”的问题。“两多两少”,即外部研究多、内部研究少,评论现象多、评论作品少。一方面,由于制约网络文学的要素众多,网络文学评论成了一个“跨界”的交叉学科。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需要从其他领域调用理论资源,因此网络中的文学空间成了多种社科理论的实验性“靶场”。于是,传播接受、影视改编、版权保护,以及与网络游戏之间的关系等“大问题”纷纷成为被着力研究的范畴和对象。但是,这些研究没有切入文本内部,从根本上说是“外部研究”;相较而言,集中对网络文学的语言、形式、结构、技巧、方法等“小问题”进行“内部研究”的文章占比很小,尤其是在这方面缺少一些重头成果。另一方面,与传统文学偏于冷寂不同,网络文学现场非常活跃,加之网络传播的特性,时时会出现一些异乎寻常的特殊现象;又由于网络文学与社会流行风尚存在紧密关系,常能创造网络舆论热点。这些现象非常容易引起评论的注意。与对这些现象的评论相比,海量的作品能够纳入批评视野的却少之又少。网络小说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读者喜欢,是因为它们能够在以音视频为传播特色的互联网上继续发挥文学的功能,而不是可以作为IP改编的对象。因此,网络文学评论首先要从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身份入手加以研究和批评。网络文学不同于学科理论体系已经非常完善的传统文学,需要创建新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要能够客观、理性、有效地评价一部作品的审美意义和主题价值,并有益于提升作者的创作能力和读者的审美水平。B网络文学评论既要“抓大”,也不能“放小”,否则将陷入无力和无效的窘境。(摘编自桫椤《网络文学评论抓“大”也不能放“小”》)材料三:整体而言,网络文学是一种俗文学。它通俗易懂、浅白明快,容易为普通读者所接受。线上批评是对网络文学作品直接而迅速的一种反应,它已经成为线上阅读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网络文学用户的“黏性”。因此,线上批评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网络文学具有多维‘学科融合’特质,也导致了学科归属的模糊性与研究范式的复杂性”,学科归属的多维融合性和研究的复杂性揭示了网络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如此复杂的对象,当然需要非常专业的线下批评,特别是专家学者批评进行的深入剖析的批评。这是由阅读的直观感悟所激发的线上批评所不能胜任的。线上、线下两种批评具备不同的社会功能,这些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彼此不能替代的。(摘编自周兴杰《网络文学批评形态的区隔与和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线上批评多为即兴式、局部式批评,还有吐槽、发泄甚至对骂的内容,这与评论者的文学修养差、性格情绪化密切相关。B.传统的线下批评虽然受众量少,大部分在专业小圈子内传播,但如能发表在网络界面上,也会在粉丝中产生极大影响。C.网络文学现场的活跃与网络传播的特性,导致一些特殊现象的产生,人们纷纷针对现象进行评论,不再评论作品本身。D.线上批评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反应直接而迅速,大大增强了网络文学用户的“黏性”,线上批评的社会功能无可替代。(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先介绍线上线下文学批评在作者与读者交流、评论内容、对适配人群的传播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后描绘二者融合的蓝图。B.材料二认为应加大对网络文学语言、形式等“小问题”进行“内部研究”文章的占比,因为网络小说的文学的功能更为重要。C.材料三说网络文学有“学科融合”特质,意在引出“网络文学需要专业的线下批评”,与材料二说网络文学“跨界”的作用相同。D.材料一、材料三比较线上批评与线下批评的区别,材料二指出线上批评存在的问题,三则材料论述重点不同,但有些观点一致。(4)下面这段文字适合插入材料A、B哪句话之后作为论据?请结合A、B两句话的观点加以说明。线下批评认为线上批评太随意,口水化,质量不高,批评是无力的;线上批评认为线下批评者与网络文学作品之间处于隔膜的状态,不足以形成相互对话的可能,批评是无效的。(5)为了促进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为网络文学的线下批评者提出建议。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磨庄的告别(节选)王良瑛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倒也算不上“客”,是葛子。葛子预先没打招呼,径直把车停在了莫三坡大门口。莫三坡当时刚抽过一支烟,仰在沙发上迷糊,见到葛子一激灵。想到葛子电话里的云山雾罩,癞蛤蟆趴到脚面子上,不咬人恶心人。村子目前挺安静,千万莫把水搅混了。就手摁响了电话,喊来了莫清明。葛子没言语,一直站在那里刷手机,刷完了又绕圆饭桌转了一圈儿,才说:“十三爷,这些天,关于咱磨庄搬迁的事,我们想了、做了许多事,来跟您老沟通沟通。”莫三坡不屑一顾,心里说,你王八羔子“考察论证”明白了?葛子说:“您知道,北京有个全聚德。”莫三坡说:“不知道。”葛子说:“是饭店,年代悠久,以烤鸭闻名。别的店鸭子烤得好不好?再好,少有人光顾,单认这个全聚德。为啥?品牌叫响。”莫三坡愣怔。葛子说:“天津有家狗不理,卖包子。”莫三坡说:“听说了,没吃过。”葛子说:“包子一咬一兜油,肥而不腻。也是几百年的老店,也是全国都有连锁店,顾客盈门。”莫三坡心里话,王八羔子尽往鼻子上了说。葛子说:“就连一个小小的永和豆浆快餐店,大小城市比比皆是,店名的四个字都一模一样,若字体不同,假冒,没人理。”莫三坡心里话,王八羔子说天书。葛子来回走着,打着手势。王八羔子在演电视剧了,莫三坡越发不理会。葛子更加滔滔不绝:“上面说的是吃。喝也同样。杭州龙井茶,号称乾隆皇帝喝过的,别的绿茶不比龙井差,对不起,我就认龙井。外国饮料?我就认可口可乐、红牛。穿也同样,药店也同样……”王八羔子不着边际了,是不是发神经?葛子提过来一个文件箱,打开,拿出一摞图片,在饭桌上一张张展开来:布满奇石的磨山,飘着“雪花”的石磨,焦黄的锅盔,褐色的烧鸡……最引人注目的是街心的那棵古槐,古槐下那盘特别大的老磨。莫三坡和莫清明面面相觑,猜不透王八羔子什么时候拍摄,更猜不透王八羔子葫芦里装的什么药。葛子亮出了底牌:“我前面说了一大通,概括起来不过两个字,品牌。”葛子说,产品必须创品牌;要创出品牌保住品牌,一是靠质量,二是要注册。因此咱要注册,注册莫家石磨,莫家锅盔,注册了才是自己的。我注册了你再做,对不起,侵权;愿意做,欢迎,但必须挂上我注册的商标,做我们的连锁店。葛子说,不光注册石磨注册锅盔,还要注册茶叶。磨庄搬迁,腾出的土地与外村的耕地连成片,正好,建成千亩茶园,注册一个“北极干烘”——整个中国由此往北的气候不再适合茶树的生长,磨山就是最北端的产茶地。葛子说,开阔的细沙滩,不能再枉费着,建展示厅,建销售点,建餐馆,集游乐餐饮于一体。把凿石磨、磨面粉、压锅盔、烤烧鸡全过程演示,供游人参观。至于街心的古槐老磨,系历史文化遗产,表明了莫家,也是中国农村演进的缩影,申请保护,供游人温习过去,展望未来。总而言之,锅盔照常做,做得更好;钱照常赚,赚得更多。十三爷当年带领磨庄人从石头里钻出来,做锅盔、烤烧鸡,功莫大焉。可还得像蠽蟉鬼[注]那样冲破裹在身上的那层硬壳,脱出来,能飞能叫,以新的面貌展现于世才好。葛子还说了一些什么股呀,什么率呀,什么比呀,头头是道汤水不漏,莫三坡虽是似懂非懂,却渐渐折服了。二三十年来好像今日才认识这个王八羔子,禁不住喃喃地感慨了一句:“羔子,你哪来的气量!”葛子居然笑了笑:“十三爷,葛子实言相告,我一个人的气量不够,还有一位高人,一位投资者——”葛子扎扎实实地说出了一个名字:莫清峰。莫三坡惊得眼直瞪,又似受了重重一击。儿子清峰吗?也成王八羔子了?可是一丝一毫没透露呀!葛子从莫清明那里进入了磨庄微信群。晚间即在群里发了视频:我是莫海伦,原名莫宗海,小名葛子,外名泥鳅,省财政大学毕业。今天,我,也代表我清峰叔,和乡亲们说说话,说说咱们磨庄的搬迁,磨庄的前途……他讲了对磨庄前景的设计,跟莫三坡和莫清明讲过的,而且更详细。最后还来了几句鼓舞人心的话:“挺起胸往前走,磨庄人往后的日子,杠杠的!”葛子赚得了玫瑰、鲜花、拇指、抱拳。晚上,莫三坡终于接到了儿子的电话。莫三坡半悬空里来了一句:“你和葛子王八羔子合伙鼓捣的什么名堂?”莫清峰不惊不乍:“他告诉您啦?仅仅多一个投资项目是了,搞总的谋划,具体还得由您和我清明哥打理。”却是一记重锤击在莫三坡心上,他猛地醒悟:是叫我给他们打工呀!莫三坡骂一声,怒冲冲摁死了电话。周传林来电话了。一听莫三坡喘气呼呼响,对答不着调,问他:“哥在和谁赌气?”莫三坡便把葛子和儿子合谋鼓捣的关于磨庄的这事那事说了一通。不料周传林一听竟一阵畅笑:“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呀,烧香拜佛,哪里寻去!老哥您舍不下锅盔产业链,年轻人知识广博想得开阔,把哥您心里多少天的郁结解开了。”便一条一条讲了道理,莫三坡同样懂又不懂的。但他相信既是周传林所说,大致不会错,因为他“有脑子”,于是心也慢慢平稳下来。(有删改)[注]蠽蟉(jiéliú)鬼:蝉的幼虫。(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描写的是对于磨庄搬迁一事,以葛子和莫清峰为代表的年轻人同莫三坡等人观念上的冲突,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B.“村子目前挺安静,千万莫把水搅混了”是莫三坡对形势的判断,但人们点赞葛子说明莫三坡的判断不准,村民们对改革的接受程度并不低。C.“说天书”“演电视剧”“越发不理会”“不着边际”“发神经”等,反映出莫三坡对新事物的陌生与隔阂,说明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落伍者。D.“合伙鼓捣的什么名堂”“叫我给他们打工呀”,说明莫三坡心理的阴暗和自私,他不理解年轻人的魄力和眼光,不愿意为他们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既写了告别,也写了许多许多无法告别的东西,比如老槐树、石磨、村子周围的土地等,丰富了内蕴、深化了主题。B.莫清峰的直接出场在文中虽然极短,但他和父亲的交谈、葛子和周传林对他的夸赞,都突出了他有气魄有能力的特征。C.葛子的形象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的,莫三坡视角与周传林视角中的葛子互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完整。D.葛子“蠽蟉鬼”“功莫大焉”等语言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夹杂书面语,符合年轻人出生于本土、又受过高等教育的经历。(3)请结合文章谈谈题目“磨庄的告别”包含哪些含义?(4)文章写“葛子亮出了底牌”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孔子观于吕梁,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能过,鼋鼍[注]不敢居。有一丈夫,方将涉之。孔子使人并崖而止之曰:“此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丈夫不以错意,遂渡而出。孔子问:“子巧乎?且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曰:“始吾入,先以忠、信;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吾所以能入而复出也。”孔子谓弟子曰:“水而尚可以忠信而身亲之,况于人乎?”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孔子曰:“由,记之:奋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为能,不能为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要则仁。既知且仁,夫有何加矣哉?”子路问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无也。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则乐其意;既已得,又乐其知。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之得,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孔子见荣启期,衣鹿皮裘,鼓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何乐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已得为人,是一乐也;人以男为贵,吾既已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不免襁褓,吾年已九十五,是三乐也。夫贫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乎?”(节选自刘向《说苑•杂言》)[注]鼋鼍(yuántuó):中国神话传说中是指巨鳖和扬子鳄。(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B.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C.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D.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将涉之”与“方六七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方”字含义不同。B.“孔子使人并崖而止之”与“并虫亦不能捉矣”(《促织》)两句中的“并”字含义不同。C.“言要则知”与“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知”字含义相同。D.“士之常也”与“圣人无常师”(《师说》)两句中的“常”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看到男子能够深入危险的地方并轻松出来,问起缘故,男子说依靠忠信和排除私心杂念,孔子教育弟子与人交往也应如此。B.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低调而谦逊,任何言行都要实事求是,他对子路穿着华丽的服饰表示了不满,子路就赶紧改换了自己的服饰。C.孔子对子路说,君子注重修炼自己的品行,没有收获时,以所追求的心意为乐;有了收获以后,以拥有智慧为乐,所以一生无忧。D.孔子问荣启期为何高兴,荣启期回答自己能够成为人并且身为高贵的男子,还非常长寿,并且免于贫穷,因此没什么可忧虑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②由,记之:奋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5)这几则故事反映出孔子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中吕)普天乐(节选)张养浩折腰①惭,迎尘拜②。槐根梦③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④笑语,其乐无涯。[注]①折腰:指陶潜曾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②迎尘拜:《晋书》记载,潘岳谄附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③槐根梦:《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即梦中的槐安国。④团栾:团圆。(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槐根梦醒,本指梦中荣华富贵之甘尽,诗人却反用其意,以告别官场为苦尽。B.“花也喜欢,山也相爱”,运用拟人修辞,写出花与山之间相亲相爱之意趣。C.“做高人轮到吾济”暗含“终于轮到我辈”之欣喜,足可见诗人对隐居之向往。D.家人团聚、笑语嫣然之乐,与开头所写的逢迎之苦、折腰之惭形成鲜明的对比。(2)如何理解“万古东篱天留在”的意思?这句话有何作用?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善用对比,其中将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产生的不同后果进行对比的句子是:“,。”(2)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高度概括种树时、种树后正确做法的句子是:“,。”(3)古诗文中常出现“黄花”这一意象,古人或借其形容女子的容颜,或借其描绘秋天景象。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截止11月11日,我国共接种新冠疫苗34.4亿剂次,覆盖人群达13.4亿人次。其中完成全程接种的是12.7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5%和90.26%,接种总数在全球①。也要看到,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加强针接种率为40%,对于老年人及其他高危人群而言,提高疫苗接种率②,这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能拖延。B必须看到,我们虽然通过免疫接种获得一定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在科学规范、安全有序开展疫苗接种的同时,加强疫苗研发科技攻关。时下,从单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到四价重组蛋白疫苗,再到广谱新冠病毒疫苗,我国正从多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研发工作,不断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我们必须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推进疫苗接种的耐心,通过制定方案,科学指导各地继续采取多样化的服务措施,打消相关群体后顾之忧,自觉自愿参与疫苗接种,以每个人每一剂次的接种为“免疫长城”添砖加瓦,让“应接尽接”尽早成为现实。不变的是科技攻关的恒心,发挥制度优势,③,久久为功,助力疫苗研发早日取得突破,必将为亿万人民筑起更为强大的免疫屏障。(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的桂林,多雨。烟雨中的山水最为迷人。清晨,微风细雨中乘着一条小船游漓江,细雨落在身上,分不清是雨还是雾,空气清新如甘泉。青山如黛,江水如蓝。山都不高,也不陡峭,有的如小鹿,似碧螺,有的如蘑菇端坐在漓江之畔。山水青翠,令人神清气爽。想起诗人韩愈的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水边多凤尾竹,随着微风摇曳着身姿,在碧波中照影儿。江边停着一张竹排,①,一口一口悠闲地抽烟,竹排的另一边蹲着两只褐色的鸬鹚,静静地望着江水发呆。渔翁将长竹竿伸向鸬鹚,它们就一头扎进清凌凌的江水里,不一会又游回来了,②,渔翁拿出一个竹篓,一手抓住它的脖子,它乖乖地将小鱼吐进竹篓里。鸬鹚神奇的本领,让孩子们看得出神。乘着小船沿漓江顺流而下,孩子们每人手里一支水枪,③,笑声与水声也打成一片。(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第三段中“一口一口”“一头”“不一会”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2012年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收尾处,都会专门设置一个寄语青年的段落。二十大报告的倒数第二段,号召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最新一批成长起来的青年是00后,这是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高速发展进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整体而言,他们成长于较80后,90后更为优越的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之中。那么,为什么在物质生活已很丰裕的今天,仍然强调青年要“能吃苦”?青年该吃怎样的苦才更有意义呢?前进中学团委将组织以“丰裕时代中的‘吃苦’”为话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语文联考试卷(3月份)·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网络文学的线上批评与线下批评的区别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线上批评是在网络界面上,呈现出经过审核的内容,凡是注册登录的读者都可以看到。界面内实际上形成一个开放的评论空间,作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不同作者之间都能够互动。互联网技术的分页功能使得整个评论区仿佛一个“瀑布流”,可以向下无限滚动,自动形成了不同的“对话框”。而线下批评更多依赖评论者的自我操作,作者和读者不容易进行交流。二是评论者的身份差异决定了评论内容的差异。线上批评多为即兴式批评,批评者探讨作品中的某个细节,针对其他读者提出的问题发表不同观点、意见,也有吐槽、发泄甚至对骂的内容。这种即兴式批评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性和感性色彩,多是口语化表达。而线下批评往往是专业人员的批评,大多追求学理性和逻辑性,与个人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或兴趣相关,有专业性要求。三是对适配人群的传播影响力不同。线上批评由于积聚在特定人群的公共空间中,极易受到关注,也容易激发当事者和周边人员参与讨论的情绪;同时在技术的协助下,可以转发、推广和分销相关内容,使其影响力呈几何级增长。而传统的线下批评则受众量少,多在专业小圈子内传播。即便发在纸媒上,阅读人群也不一定很多,所以很难影响到创作者和他们的粉丝。A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络文学的线上批评和线下批评分野较大,甚至形成了激烈的对立。从网络文学整体生态而言,需要建立一种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以促进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摘编自吴长青《构建网络文学批评融合发展机制》)材料二:当下网络文学评论存在“两多两少”的问题。“两多两少”,即外部研究多、内部研究少,评论现象多、评论作品少。一方面,由于制约网络文学的要素众多,网络文学评论成了一个“跨界”的交叉学科。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需要从其他领域调用理论资源,因此网络中的文学空间成了多种社科理论的实验性“靶场”。于是,传播接受、影视改编、版权保护,以及与网络游戏之间的关系等“大问题”纷纷成为被着力研究的范畴和对象。但是,这些研究没有切入文本内部,从根本上说是“外部研究”;相较而言,集中对网络文学的语言、形式、结构、技巧、方法等“小问题”进行“内部研究”的文章占比很小,尤其是在这方面缺少一些重头成果。另一方面,与传统文学偏于冷寂不同,网络文学现场非常活跃,加之网络传播的特性,时时会出现一些异乎寻常的特殊现象;又由于网络文学与社会流行风尚存在紧密关系,常能创造网络舆论热点。这些现象非常容易引起评论的注意。与对这些现象的评论相比,海量的作品能够纳入批评视野的却少之又少。网络小说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读者喜欢,是因为它们能够在以音视频为传播特色的互联网上继续发挥文学的功能,而不是可以作为IP改编的对象。因此,网络文学评论首先要从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身份入手加以研究和批评。网络文学不同于学科理论体系已经非常完善的传统文学,需要创建新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要能够客观、理性、有效地评价一部作品的审美意义和主题价值,并有益于提升作者的创作能力和读者的审美水平。B网络文学评论既要“抓大”,也不能“放小”,否则将陷入无力和无效的窘境。(摘编自桫椤《网络文学评论抓“大”也不能放“小”》)材料三:整体而言,网络文学是一种俗文学。它通俗易懂、浅白明快,容易为普通读者所接受。线上批评是对网络文学作品直接而迅速的一种反应,它已经成为线上阅读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网络文学用户的“黏性”。因此,线上批评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网络文学具有多维‘学科融合’特质,也导致了学科归属的模糊性与研究范式的复杂性”,学科归属的多维融合性和研究的复杂性揭示了网络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如此复杂的对象,当然需要非常专业的线下批评,特别是专家学者批评进行的深入剖析的批评。这是由阅读的直观感悟所激发的线上批评所不能胜任的。线上、线下两种批评具备不同的社会功能,这些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彼此不能替代的。(摘编自周兴杰《网络文学批评形态的区隔与和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CA.B.C.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线上批评多为即兴式、局部式批评,还有吐槽、发泄甚至对骂的内容,这与评论者的文学修养差、性格情绪化密切相关。B.传统的线下批评虽然受众量少,大部分在专业小圈子内传播,但如能发表在网络界面上,也会在粉丝中产生极大影响。C.网络文学现场的活跃与网络传播的特性,导致一些特殊现象的产生,人们纷纷针对现象进行评论,不再评论作品本身。D.线上批评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反应直接而迅速,大大增强了网络文学用户的“黏性”,线上批评的社会功能无可替代。(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DA.材料一先介绍线上线下文学批评在作者与读者交流、评论内容、对适配人群的传播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后描绘二者融合的蓝图。B.材料二认为应加大对网络文学语言、形式等“小问题”进行“内部研究”文章的占比,因为网络小说的文学的功能更为重要。C.材料三说网络文学有“学科融合”特质,意在引出“网络文学需要专业的线下批评”,与材料二说网络文学“跨界”的作用相同。D.材料一、材料三比较线上批评与线下批评的区别,材料二指出线上批评存在的问题,三则材料论述重点不同,但有些观点一致。(4)下面这段文字适合插入材料A、B哪句话之后作为论据?请结合A、B两句话的观点加以说明。线下批评认为线上批评太随意,口水化,质量不高,批评是无力的;线上批评认为线下批评者与网络文学作品之间处于隔膜的状态,不足以形成相互对话的可能,批评是无效的。(5)为了促进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为网络文学的线下批评者提出建议。【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题干所给论据和文章观点的比对。(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解答】(1)C.“因积聚于特定公共空间”“影响力几何级增长”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一原文是“在技术的协助下,可以转发、推广和分销相关内容,使其影响力呈几何级增长”。(2)A.“与评论者的文学修养差、性格情绪化密切相关”于文无据。材料一原文只是谈到“线上批评多为即兴式批评,批评者探讨作品中的某个细节,针对其他读者提出的问题发表不同观点、意见,也有吐槽、发泄甚至对骂的内容”,而没有谈到原因。B.“但如能发表在网络界面上,也会在粉丝中产生极大影响”推论过于绝对,因为网友们具有情绪化、非专业化的特点,未必能接受线下批评理性化、专业化的表达。C.“不再评论作品本身”与原文不符,材料二原文是“海量的作品能够纳入批评视野的却少之又少”,“少”不等于不评论。故选:D。(3)A.“后描绘二者融合的蓝图”无中生有。材料一结尾只是说“网络文学评论首先要从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身份入手加以研究和批评……并有益于提升作者的创作能力和读者的审美水平”,是针对网络文学批评谈看法,并未说到二者融合的问题。B.“因为网络小说的文学的功能更为重要”曲解文意,材料二原文是“首先要从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身份入手加以研究和批评”,“首先”不等于“更重要”,原文并没有比较文学功能与其他功能谁更重要。C.“与材料二说网络文学‘跨界’的作用相同”偷换概念,材料二原文说的是“网络文学评论成了一个‘跨界’的交叉学科”。故选:D。(4)所给文字“线下批评认为线上批评太随意……线上批评认为线下批评者……”,这是具体展现线上批评和线下批评互相批评、互相对立的现象。而A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络文学的线上批评和线下批评分野较大,甚至形成了激烈的对立”,恰恰说的是线上批评和线下批评“分野较大”“激烈的对立”。因此适合插入A句后做论据。而B句“网络文学评论既要‘抓大’,也不能‘放小’,否则将陷入无力和无效的窘境”,谈的是文学评论必须既要“抓大”,又不能“放小”,否则会导致批评“无力无效”。所给文字“不足以形成相互对话的可能,批评是无效的”虽有“无力无效”,却不是“抓大放小”造成的。(5)由材料一可知,线上批评“界面内实际上形成一个开放的评论空间,作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不同作者之间都能够互动”“评论者的身份差异决定了评论内容的差异”“线上批评由于积聚在特定人群的公共空间中,极易受到关注,也容易激发当事者和周边人员参与讨论的情绪;同时在技术的协助下,可以转发、推广和分销相关内容,使其影响力呈几何级增长”,据此可得出:积极参与线上活动,多与作者及其他读者交流;将专业性批评发表于网络空间,形成更大的影响力。由材料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络文学的线上批评和线下批评分野较大,甚至形成了激烈的对立。从网络文学整体生态而言,需要建立一种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以促进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可得出:不能排斥线上批评甚至与之对立,而要平等看待,与之协商对话。由材料二“由于制约网络文学的要素众多,网络文学评论成了一个‘跨界’的交叉学科。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需要从其他领域调用理论资源,因此网络中的文学空间成了多种社科理论的实验性‘靶场’”“网络文学现场非常活跃,加之网络传播的特性,时时会出现一些异乎寻常的特殊现象;又由于网络文学与社会流行风尚存在紧密关系,常能创造网络舆论热点。这些现象非常容易引起评论的注意”可得出:积极参与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建立,形成自己领域的理论。由材料二“网络文学评论首先要从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身份入手加以研究和批评”可得出:网络文学评论首先要从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身份入手加以研究和批评,“大”“小”一起抓。由材料一“从网络文学整体生态而言,需要建立一种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以促进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可得出:线下批评者还应继续开展专业而深入的线下批评,让线下批评发挥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社会功用。答案:(1)C(2)D(3)D(4)①适合插入A句后做论据。因为A句谈的是“线上批评和线下批评形成了激烈的对立”,而所给文字叙述的正是二者互相批评、互相对立的现象。②B句谈的是网络文学评论由于“抓大放小”导致的批评“无力无效”问题,所给文字虽有“无力无效”,却不是“抓大放小”造成的。(5)①积极参与线上活动,多与作者及其他读者交流;将专业性批评发表于网络空间,形成更大的影响力。②不能排斥线上批评甚至与之对立,而要平等看待,与之协商对话。③积极参与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建立,形成自己领域的理论。④网络文学评论首先要从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学身份入手加以研究和批评,“大”“小”一起抓。⑤线下批评者还应继续开展专业而深入的线下批评,让线下批评发挥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社会功用。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磨庄的告别(节选)王良瑛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倒也算不上“客”,是葛子。葛子预先没打招呼,径直把车停在了莫三坡大门口。莫三坡当时刚抽过一支烟,仰在沙发上迷糊,见到葛子一激灵。想到葛子电话里的云山雾罩,癞蛤蟆趴到脚面子上,不咬人恶心人。村子目前挺安静,千万莫把水搅混了。就手摁响了电话,喊来了莫清明。葛子没言语,一直站在那里刷手机,刷完了又绕圆饭桌转了一圈儿,才说:“十三爷,这些天,关于咱磨庄搬迁的事,我们想了、做了许多事,来跟您老沟通沟通。”莫三坡不屑一顾,心里说,你王八羔子“考察论证”明白了?葛子说:“您知道,北京有个全聚德。”莫三坡说:“不知道。”葛子说:“是饭店,年代悠久,以烤鸭闻名。别的店鸭子烤得好不好?再好,少有人光顾,单认这个全聚德。为啥?品牌叫响。”莫三坡愣怔。葛子说:“天津有家狗不理,卖包子。”莫三坡说:“听说了,没吃过。”葛子说:“包子一咬一兜油,肥而不腻。也是几百年的老店,也是全国都有连锁店,顾客盈门。”莫三坡心里话,王八羔子尽往鼻子上了说。葛子说:“就连一个小小的永和豆浆快餐店,大小城市比比皆是,店名的四个字都一模一样,若字体不同,假冒,没人理。”莫三坡心里话,王八羔子说天书。葛子来回走着,打着手势。王八羔子在演电视剧了,莫三坡越发不理会。葛子更加滔滔不绝:“上面说的是吃。喝也同样。杭州龙井茶,号称乾隆皇帝喝过的,别的绿茶不比龙井差,对不起,我就认龙井。外国饮料?我就认可口可乐、红牛。穿也同样,药店也同样……”王八羔子不着边际了,是不是发神经?葛子提过来一个文件箱,打开,拿出一摞图片,在饭桌上一张张展开来:布满奇石的磨山,飘着“雪花”的石磨,焦黄的锅盔,褐色的烧鸡……最引人注目的是街心的那棵古槐,古槐下那盘特别大的老磨。莫三坡和莫清明面面相觑,猜不透王八羔子什么时候拍摄,更猜不透王八羔子葫芦里装的什么药。葛子亮出了底牌:“我前面说了一大通,概括起来不过两个字,品牌。”葛子说,产品必须创品牌;要创出品牌保住品牌,一是靠质量,二是要注册。因此咱要注册,注册莫家石磨,莫家锅盔,注册了才是自己的。我注册了你再做,对不起,侵权;愿意做,欢迎,但必须挂上我注册的商标,做我们的连锁店。葛子说,不光注册石磨注册锅盔,还要注册茶叶。磨庄搬迁,腾出的土地与外村的耕地连成片,正好,建成千亩茶园,注册一个“北极干烘”——整个中国由此往北的气候不再适合茶树的生长,磨山就是最北端的产茶地。葛子说,开阔的细沙滩,不能再枉费着,建展示厅,建销售点,建餐馆,集游乐餐饮于一体。把凿石磨、磨面粉、压锅盔、烤烧鸡全过程演示,供游人参观。至于街心的古槐老磨,系历史文化遗产,表明了莫家,也是中国农村演进的缩影,申请保护,供游人温习过去,展望未来。总而言之,锅盔照常做,做得更好;钱照常赚,赚得更多。十三爷当年带领磨庄人从石头里钻出来,做锅盔、烤烧鸡,功莫大焉。可还得像蠽蟉鬼[注]那样冲破裹在身上的那层硬壳,脱出来,能飞能叫,以新的面貌展现于世才好。葛子还说了一些什么股呀,什么率呀,什么比呀,头头是道汤水不漏,莫三坡虽是似懂非懂,却渐渐折服了。二三十年来好像今日才认识这个王八羔子,禁不住喃喃地感慨了一句:“羔子,你哪来的气量!”葛子居然笑了笑:“十三爷,葛子实言相告,我一个人的气量不够,还有一位高人,一位投资者——”葛子扎扎实实地说出了一个名字:莫清峰。莫三坡惊得眼直瞪,又似受了重重一击。儿子清峰吗?也成王八羔子了?可是一丝一毫没透露呀!葛子从莫清明那里进入了磨庄微信群。晚间即在群里发了视频:我是莫海伦,原名莫宗海,小名葛子,外名泥鳅,省财政大学毕业。今天,我,也代表我清峰叔,和乡亲们说说话,说说咱们磨庄的搬迁,磨庄的前途……他讲了对磨庄前景的设计,跟莫三坡和莫清明讲过的,而且更详细。最后还来了几句鼓舞人心的话:“挺起胸往前走,磨庄人往后的日子,杠杠的!”葛子赚得了玫瑰、鲜花、拇指、抱拳。晚上,莫三坡终于接到了儿子的电话。莫三坡半悬空里来了一句:“你和葛子王八羔子合伙鼓捣的什么名堂?”莫清峰不惊不乍:“他告诉您啦?仅仅多一个投资项目是了,搞总的谋划,具体还得由您和我清明哥打理。”却是一记重锤击在莫三坡心上,他猛地醒悟:是叫我给他们打工呀!莫三坡骂一声,怒冲冲摁死了电话。周传林来电话了。一听莫三坡喘气呼呼响,对答不着调,问他:“哥在和谁赌气?”莫三坡便把葛子和儿子合谋鼓捣的关于磨庄的这事那事说了一通。不料周传林一听竟一阵畅笑:“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呀,烧香拜佛,哪里寻去!老哥您舍不下锅盔产业链,年轻人知识广博想得开阔,把哥您心里多少天的郁结解开了。”便一条一条讲了道理,莫三坡同样懂又不懂的。但他相信既是周传林所说,大致不会错,因为他“有脑子”,于是心也慢慢平稳下来。(有删改)[注]蠽蟉(jiéliú)鬼:蝉的幼虫。(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描写的是对于磨庄搬迁一事,以葛子和莫清峰为代表的年轻人同莫三坡等人观念上的冲突,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B.“村子目前挺安静,千万莫把水搅混了”是莫三坡对形势的判断,但人们点赞葛子说明莫三坡的判断不准,村民们对改革的接受程度并不低。C.“说天书”“演电视剧”“越发不理会”“不着边际”“发神经”等,反映出莫三坡对新事物的陌生与隔阂,说明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落伍者。D.“合伙鼓捣的什么名堂”“叫我给他们打工呀”,说明莫三坡心理的阴暗和自私,他不理解年轻人的魄力和眼光,不愿意为他们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既写了告别,也写了许多许多无法告别的东西,比如老槐树、石磨、村子周围的土地等,丰富了内蕴、深化了主题。B.莫清峰的直接出场在文中虽然极短,但他和父亲的交谈、葛子和周传林对他的夸赞,都突出了他有气魄有能力的特征。C.葛子的形象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的,莫三坡视角与周传林视角中的葛子互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完整。D.葛子“蠽蟉鬼”“功莫大焉”等语言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夹杂书面语,符合年轻人出生于本土、又受过高等教育的经历。(3)请结合文章谈谈题目“磨庄的告别”包含哪些含义?(4)文章写“葛子亮出了底牌”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本相关内容,把握其主题,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要结合文本从表层和深层含义对其加以逐一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角度加以分析。【解答】(1)D.“心理的阴暗和自私”错,莫三坡只是不能理解年轻人的做法,他也是关心磨庄发展的人,谈不到阴暗和自私。故选D。(2)B.“莫清峰的直接出场”分析错误,莫清峰在文中并未直接出场。故选B。(3)结合“关于咱磨庄搬迁的事”“说说咱们磨庄的搬迁”可知,指磨庄要搬迁,村庄要告别原址。结合“咱要注册,注册莫家石磨,莫家锅盔,注册了才是自己的”“磨庄搬迁,腾出的土地与外村的耕地连成片,正好,建成千亩茶园”“街心的古槐老磨,系历史文化遗产,表明了莫家,也是中国农村演进的缩影,申请保护”可知,葛子等年轻一代在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新潮,敢想敢做,有魄力有眼光,通过葛子所叙述的磨庄未来的发展模式,“告别”指磨庄要告别从前的传统道路,以全新的文化模式迎接今后的经济发展,以新的而貌展现于世。结合“还得像蠽蟉鬼那样冲破裹在身上的那层硬壳,脱出来,能飞能叫,以新的面貌展现于世才好”“莫三坡虽是似懂非懂,却渐渐折服了”“葛子赚得了玫瑰、鲜花、拇指、抱拳”可知,葛子的宣传讲解,从观念上改变了磨庄人想法,“告别”指磨庄人要告别从前的老观念,要接受新事物。(4)形象上,“葛子说,产品必须创品牌;要创出品牌保住品牌,一是靠质量,二是要注册”“葛子说,不光注册石磨注册锅盔,还要注册茶叶”“葛子说,开阔的细沙滩,不能再枉费着,建展示厅……”这一段详细地展现出葛子“考察论证”后的方案,从品牌创建到具体的乡村规划,说明他见多识广,有头脑,也说明他对村庄的发展尽心尽力、热情十足。情节上,结合后文“葛子还说了一些什么股呀,什么率呀,什么比呀,头头是道汤水不漏,莫三坡虽是似懂非懂,却渐渐折服了”可知,“葛子亮出了底牌”一段是莫三坡对葛子态度转变的关键;呼应上文“全聚德”“狗不理”“永和豆浆”“杭州龙井”等关于吃、喝等名牌的铺垫,同时“葛子从莫清明那里进入了磨庄微信群。晚间即在群里发了视频……”为下文葛子在微信群里得到人们的认可做了充分的铺垫,使情节合理。主题上,小说以磨庄搬迁一事为切入口,村庄要告别原址,也要告别从前的传统道路,以全新的文化模式迎接今后的经济发展,磨庄人也要告别从前的老观念,要接受新事物。村里年轻人的代表葛子见多识广,有头脑,推动了观念的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同时“街心的古槐老磨,系历史文化遗产,表明了莫家,也是中国农村演进的缩影,申请保护,供游人温习过去,展望未来”彰显了变革时代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保护传统的主题。答案:(1)D(2)B(3)①指磨庄要搬迁,村庄要告别原址。②指磨庄要告别从前的传统道路,以全新的文化模式迎接今后的经济发展,以新的而貌展现于世。③指磨庄人要告别从前的老观念,要接受新事物。(4)①形象上,这一段详细地展现出葛子“考察论证”后的方案,说明他见多识广,有头脑,也说明他对村庄的发展尽心尽力、热情十足。②情节上,这是莫三坡对葛子态度转变的关键,呼应上文关于吃、喝等名牌的铺垫,同时为下文葛子在微信群里得到人们的认可做了充分的铺垫,使情节合理。③主题上,彰显了变革时代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保护传统的主题。(或“彰显了面对新形势要勇于摆脱旧观念、旧方法的束缚,才能迎来新生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孔子观于吕梁,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能过,鼋鼍[注]不敢居。有一丈夫,方将涉之。孔子使人并崖而止之曰:“此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丈夫不以错意,遂渡而出。孔子问:“子巧乎?且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曰:“始吾入,先以忠、信;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吾所以能入而复出也。”孔子谓弟子曰:“水而尚可以忠信而身亲之,况于人乎?”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孔子曰:“由,记之:奋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为能,不能为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要则仁。既知且仁,夫有何加矣哉?”子路问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无也。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则乐其意;既已得,又乐其知。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之得,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孔子见荣启期,衣鹿皮裘,鼓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何乐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已得为人,是一乐也;人以男为贵,吾既已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不免襁褓,吾年已九十五,是三乐也。夫贫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乎?”(节选自刘向《说苑•杂言》)[注]鼋鼍(yuántuó):中国神话传说中是指巨鳖和扬子鳄。(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B.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C.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D.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方将涉之”与“方六七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方”字含义不同。B.“孔子使人并崖而止之”与“并虫亦不能捉矣”(《促织》)两句中的“并”字含义不同。C.“言要则知”与“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知”字含义相同。D.“士之常也”与“圣人无常师”(《师说》)两句中的“常”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孔子看到男子能够深入危险的地方并轻松出来,问起缘故,男子说依靠忠信和排除私心杂念,孔子教育弟子与人交往也应如此。B.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低调而谦逊,任何言行都要实事求是,他对子路穿着华丽的服饰表示了不满,子路就赶紧改换了自己的服饰。C.孔子对子路说,君子注重修炼自己的品行,没有收获时,以所追求的心意为乐;有了收获以后,以拥有智慧为乐,所以一生无忧。D.孔子问荣启期为何高兴,荣启期回答自己能够成为人并且身为高贵的男子,还非常长寿,并且免于贫穷,因此没什么可忧虑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②由,记之:奋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5)这几则故事反映出孔子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子路衣着华丽去见孔子。孔子说:“仲由,为何穿着这样华丽?现在你穿着非常华丽的衣服,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神色,这样天下的人谁还愿意帮助你提高呢?”“盛服”是“见”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颜色充盈”是指子路的神色骄傲满足,“颜色充盈天下”不合逻辑,“天下”应断到下句,排除CD。故选A。(2)D.错误,两句中的“常”字含义不同。前者意思是“常态”,后者意思是“固定的”。句意:是士人的正常情况。/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故选D。(3)D.“并且免于贫穷”错误,他认为“夫贫者,士之常也”,说自己“处常待终”,意思是“我处于正常情况之中(贫穷),等待自然的归宿(死亡)”,所以荣启期并没有免于贫穷,文中“鹿皮裘”是一种简陋的裘服,是隐士或丧服用衣,也并非指其生活富裕。故选D。(4)①“居”,停留;“意者”,料想;“济”,渡过。译文:鱼鳖不敢渡过,鼋鼉不敢停留,料想很难横渡过去的!②“奋”,奋力表现;“华”,华而不实;“伐”,夸耀。译文:仲由,记住:在说话方面奋力表现的人,往往华而不实;在行动方面奋力表现的人,总是自我夸耀。(5)孔子看到有个男子能够安然渡过激流,于是“孔子问:‘子巧乎?且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并从中得到人生感悟,可得出:虚心求教。面对子路“盛服而见”,他劝说“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子路换了衣服之后,孔子由进一步劝导,“奋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为能,不能为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要则仁。既知且仁,夫有何加矣哉?”,可得出:循循善诱。子路询问君子有没有忧愁,孔子回答“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则乐其意;既已得,又乐其知”,可得出:乐观积极。孔子看到那个男子能够安然渡过激流,就去请教原因,从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孔子看到荣启期“衣鹿皮裘,鼓瑟而歌”,就去询问“先生何乐也?”,可得出:善于思考。孔子看到有人想要渡过“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于是“使人并崖而止之”,可得出:为人良善。答案:(1)A(2)D(3)D(4)①鱼鳖不敢渡过,鼋鼉不敢停留,料想很难横渡过去的!②仲由,记住:在说话方面奋力表现的人,往往华而不实;在行动方面奋力表现的人,总是自我夸耀。(5)①虚心求教;②循循善诱;③乐观积极;④善于思考;⑤为人良善。参考译文:孔子在吕梁观赏风景,看到有瀑布高四十仞,水流湍急回旋达九十里,鱼鳖不敢渡过,鼋鼉不敢停留。有一男子,正要从那里横渡。孔子派弟子靠近高崖阻止他,说:“此处瀑布高达四十仞,水流湍急回旋达九十里,鱼鳖不敢渡过,鼋鼉不敢停留,料想很难横渡过去的!”那男子毫不在意,于是渡水上岸。孔子问他:“你有什么技巧吗?还是有什么道术?能够进入危险的地方并轻松地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呢?”那男子说:“我刚开始进入水中的时候,先是靠尽心竭力和坚定的意志;我出水的时候,还是靠着尽心竭力和坚定的意志。忠、信把我的身体置于洪水波浪之上,我不敢有任何的私心杂念。这就是我能够轻松地出入于湍急水流中的原因。”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瀑布尚且能够凭着忠信来亲临它,何况与人交往呢?”子路衣着华丽去见孔子。孔子说:“仲由,为何穿着这样华丽?现在你穿着非常华丽的衣服,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神色,这样天下的人谁还愿意帮助你提高呢?”子路快步走出去,改换服装进来。孔子说:“仲由,记住:在说话方面奋力表现的人,往往华而不实;在行动方面奋力表现的人,总是自我夸耀。君子(对于任何事物)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是说话的要领;能做就是能做,不能做就是不能做,这是行动的要领。说话有要领就明智,行动有要领就是仁德。既明智又有仁德,那还有什么要提高的呢?”子路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说:“没有。君子修炼自己的品行,没有收获时,以所追求的心意为乐;已有收获后,以自己的智慧为乐。所以一辈子都高兴,没有哪一天是忧愁的。小人就不这样了。他没有得到官位的时候,就为得不到而忧愁;他已经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官位。所以一辈子都在忧愁,没有一天是快乐的。”孔子见到荣启期身穿鹿皮做的衣服,弹着瑟唱歌。孔子问他:“先生为何这样高兴?”荣启期回答说:“我高兴的事很多。大自然生育万物,只有人最为高贵,我能够成为人,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人以男子为高贵,我能够成为男子,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有人生来便死于襁褓之中,我已活了九十五岁,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至于贫穷,是士人的正常情况,死亡,是人的自然归宿。我处于正常情况之中,等待自然的归宿,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4.(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中吕)普天乐(节选)张养浩折腰①惭,迎尘拜②。槐根梦③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④笑语,其乐无涯。[注]①折腰:指陶潜曾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②迎尘拜:《晋书》记载,潘岳谄附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③槐根梦:《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即梦中的槐安国。④团栾:团圆。(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槐根梦醒,本指梦中荣华富贵之甘尽,诗人却反用其意,以告别官场为苦尽。B.“花也喜欢,山也相爱”,运用拟人修辞,写出花与山之间相亲相爱之意趣。C.“做高人轮到吾济”暗含“终于轮到我辈”之欣喜,足可见诗人对隐居之向往。D.家人团聚、笑语嫣然之乐,与开头所写的逢迎之苦、折腰之惭形成鲜明的对比。(2)如何理解“万古东篱天留在”的意思?这句话有何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写出花与山之间相亲相爱之意趣”理解错误,运用了移情入景的写法,这句话表达的是人与花、人与山相亲相爱、互相喜欢。故选B。(2)意思:“万古东篱天留在”的意思是,上天还(为我)留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之所。作用:内容上:“万古东篱天留在”中“东篱”用来代指隐逸者的居所,出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陶渊明是隐逸者的代表,他远离官场,回归田园,表现了高洁的志趣,而作者使用“东篱”的典故,含蓄地表明自己和陶渊明一样有高洁的操守与志向。“天留”运用拟人,写出天之多情,“天留在”,庆幸上天多情,为我留下这美好的所在,说上天特为诗人留下隐逸之所,含蓄地抒发作者见到居所的欣喜庆幸。结构上:此句中“东篱”与开篇的“折腰”典故互相呼应,都是运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品格和人生志趣;同时此句也为曲终一家团圆的欢乐场面做铺垫:曲终处,作者选取了隐居生活中最为打动人心的一个场面来描写,“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妻儿家人欢聚一堂,谈天说地,笑语不断。答案:(1)B(2)意思:上天还(为我)留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之所。作用:①内容上:使用“东篱”的典故,含蓄地表明自己和陶渊明一样有高洁的操守与志向。“天留”运用拟人,写出天之多情,特为诗人留下隐逸之所,含蓄地抒发作者见到居所的欣喜庆幸。②结构上:呼应开篇“折腰”之典故,又为下文写归隐后的团聚之乐做了铺垫。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善用对比,其中将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产生的不同后果进行对比的句子是:“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高度概括种树时、种树后正确做法的句子是:“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3)古诗文中常出现“黄花”这一意象,古人或借其形容女子的容颜,或借其描绘秋天景象。比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解答】故答案为:(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重点字:傲)(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重点字:莳)(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重点字:憔、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截止11月11日,我国共接种新冠疫苗34.4亿剂次,覆盖人群达13.4亿人次。其中完成全程接种的是12.7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5%和90.26%,接种总数在全球①。也要看到,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加强针接种率为40%,对于老年人及其他高危人群而言,提高疫苗接种率②,这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能拖延。B必须看到,我们虽然通过免疫接种获得一定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强。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在科学规范、安全有序开展疫苗接种的同时,加强疫苗研发科技攻关。时下,从单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到四价重组蛋白疫苗,再到广谱新冠病毒疫苗,我国正从多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研发工作,不断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我们必须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推进疫苗接种的耐心,通过制定方案,科学指导各地继续采取多样化的服务措施,打消相关群体后顾之忧,自觉自愿参与疫苗接种,以每个人每一剂次的接种为“免疫长城”添砖加瓦,让“应接尽接”尽早成为现实。不变的是科技攻关的恒心,发挥制度优势,③,久久为功,助力疫苗研发早日取得突破,必将为亿万人民筑起更为强大的免疫屏障。(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结合语境读懂句段的意思,根据前后联系,选用意思相符的成语。(2)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根据类型的特征去排查病因。【解答】(1)第一空,语境说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总算在全球居于首位,可填“名列前茅”或“首屈一指”“遥遥领先”。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首屈一指:屈指计算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居首位。遥遥领先:意思是远远地走在最前面。第二空,对于老年人来说,接种疫苗关于生命安全,这件事必须马上去做,可填“势在必行”或“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不能躲开或回避;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迫在眉睫: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第三空,结合“久久为功”可知是说接种疫苗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事,可填“持之以恒”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指长久坚持下去。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A句语病有:不合逻辑,“截止11月11日”中“截止”指到某个时间停止,我国接种疫苗不可能到11月11日就全部停止,应将“截止”改为“截至”或“截止到”;搭配不当,“覆盖人群达13.4亿人次”,“人群”与“人次”搭配不当,去掉“人次”,或改为“覆盖人数达13.4亿”。B句语病有:语序不当,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虽然”应放到主语前面;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逃逸在加强”改为“逃逸能力在加强”。答案:(1)①名列前茅(首屈一指、遥遥领先)②势在必行(迫在眉睫)③持之以恒(锲而不舍)(2)A:截至11月11日,我国共接种新冠疫苗34.4亿剂次,覆盖人群达13.4亿。(“截止”改为“截至”或“截止到”;“人群”与“人次”搭配不当,去掉“人次”,答“覆盖人数达13.4亿”亦可。)B:必须看到,虽然我们通过免疫接种获得一定免疫力,但新变异株对这种免疫力的逃逸能力在加强。(“我们”与“虽然”对调;“逃逸在加强”改为“逃逸能力在加强”)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的桂林,多雨。烟雨中的山水最为迷人。清晨,微风细雨中乘着一条小船游漓江,细雨落在身上,分不清是雨还是雾,空气清新如甘泉。青山如黛,江水如蓝。山都不高,也不陡峭,有的如小鹿,似碧螺,有的如蘑菇端坐在漓江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中心工作计划怎么做
- 商场促销活动总结(30篇)-1
- 林权经营权转让合同
- 离婚协议书农村宅基地
- 合同思政案例
- 初一猫的教育课件
- 教师教育课件下载
- 初学者制作多张课件
- 《创伤和战伤终》课件
- 《养殖业现状分析》课件
- 沪教牛津版2024七年级上册 Unit6 Travelling around Asia知识清单(记忆版)
- 空气动力学数值方法:有限体积法(FVM):高精度FVM算法
- 2024年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六章 3 数据的表示 第3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 胰岛素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题集
- (新版)管道工(初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大话机器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海大学
- 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数学(理数)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实验室生物安全试题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