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课知识梳理(必修二)_第1页
历史网课知识梳理(必修二)_第2页
历史网课知识梳理(必修二)_第3页
历史网课知识梳理(必修二)_第4页
历史网课知识梳理(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网课知识梳理(必修二经济史)第二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一、开辟新航路的史实(15-16世纪)结合书P24地图时间航海家(国籍)王室支持开辟的航路意义1487年迪亚士(葡)葡萄牙欧洲到非洲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航路。1492年哥伦布(意)西班牙欧洲到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葡)葡萄牙直达印度

到达东方1519~1522年麦哲伦(葡)西班牙欧洲向西回到欧洲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实地圆学说;麦哲伦死于菲律宾。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垄断商路)二、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引发商业革命,导致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了解荷兰、英国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1、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地区基本情况亚洲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中国台湾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殖民地北美建立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二、“日不落帝国”——英国(18世纪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战争结果备注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争夺海上霸主地位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世纪中期由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引起荷兰强烈反对。英法七年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夺取了新法兰西等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

打败荷兰说明工业资本必然战胜商业资本;打败法国说明资本主义必然战胜封建主义。第7、8课两次工业革命一、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原料)①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政局稳定。②资金:海外贸易和掠夺、黑奴贸易、圈地运动。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技术积累。④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大量的、廉价的、自由劳动力。⑤市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殖民扩张、圈地运动)。⑥资源:英国煤铁资源丰富。二、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引起连锁反应。①棉纺织: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②动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③交通运输: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造成第一艘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①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西门子创制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电话;无线电报电车、电影等产品纷纷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885年德国内燃机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③化学工业: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④传统工业:钢铁、造船三、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1、工业革命:工厂出现2、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产生(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四、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①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了国内市场的容量,促使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③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发展提供了方便。③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亚、非、拉:粮食、原料;欧美:工业产品)。④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于建立。知识拓展: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1、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全球化起步;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拓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全球化趋势加强。2、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一、洋务运动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如何摆脱内忧外患的窘境。2.主张:“中体西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3.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5.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6.概况:(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性质:封建性质的企业。(2)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如,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机器织布局。——性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7.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培养了一批人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背景:(1)鸦片战争后,列强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造就中国民族工业需要的商品和劳动力市场。(2)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2.概况:(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东南沿海地区)(3)主要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3.影响:近代民族企业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了。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1.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2.原因:(1)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2)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3)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驱使。3.表现:民族资本总额增加;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动并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二、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1912—1919年,或“一战”期间)1.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作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4)“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5)“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2.概况:(1)新建企业增加;新增资本增加;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2)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张謇(南通)(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无锡保举面粉厂)。3.结果:“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下去。4.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5.影响:(1)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三、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1927—1937年)1.原因:(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很快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中国人民掀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2.表现:各行业都有较大发展——除了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有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3.影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四、探讨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1)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因为它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同时由于其本身先天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因此难以独立发展,不占主导地位。2.作用:促进了近代化进程。(1)经济上: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因素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2)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3)思想上: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注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开始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东部沿海地区。(2)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3)短暂春天: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年。(4)迅速萧条:“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前期)。(5)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6)受沉重打击:抗战期间。(7)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期间。(8)获得新生:1953—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方式,私有变为公有。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第六单元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1.危机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2)直接原因:供求矛盾(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加剧。(3)政策原因: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加剧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4)其他原因:贫富悬殊、股票投机和过度消费也刺激了经济危机的发生。2.开始标志: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暴跌。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力强。4.影响:(1)经济上,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浪费了社会资源。(2)政治上,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3)世界局势上,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新政的首要措施)2.调整农业政策,恢复农业生产。3.复兴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新政的中心措施)4.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即:以工代赈)。(其目的:缓解失业压力,刺激经济复苏)。5.保护劳工权利。6.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二、特点与作用1.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2.作用:(1)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一、“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干预1.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实践效果:(1)“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70年代出现经济滞涨现象。(3)80年代,各国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形成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二、福利政策1.原因: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矛盾尖锐。2.目的: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平等。3.内容:形成包括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在内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完整的福利制度体系。4.前提: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大发展。5.实质:是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是生产关系的再调整。6.作用: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7.不足: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三、美国新经济1.时间: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时期。2.特点:(1)政策新:宏观调控、微观自主。(2)产业新: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3)表现新:经济持续高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胀率(“一高两低”)。3.作用:使美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即:新经济时代)。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国内外敌人武装进攻;经济困难。2.时间:1918年—1921年3.内容: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产品分配实物配给制,普遍劳动义务制4.作用: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时间:1921年—1928年3.根本目的: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4.内容:措施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小型工业企业私有,引进外资商业恢复自由贸易分配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5.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机制恢复发展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2)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6.作用:(1)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2)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三、斯大林模式1.主要表现:(1)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2)农业:实行农业集体化(把个体农业变成集体所有制下的农业,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但牺牲了农民的合理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所有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4)体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制定统一计划调配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2.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评价:(1)积极作用:20世纪30年代,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总产值位列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2)消极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是苏联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4认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从实情(国情)出发,制定经济政策。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第21课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2.时间:1953年—1964年3.内容:(1)农业为改革重点: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垦荒种植玉米。(2)工业:给企业部分自主权。4.评价:(1)积极性: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局限性:缺乏正确理论,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失败原因)二、戈尔巴乔夫改革1.时间:1985年—1991年2.内容:(1)经济改革:①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用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②调整所有制结构,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政治改革:①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②1990年,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3.后果:经济继续滑坡,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货币体系)1.确立: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美英法中等44国代表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内容:(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3.影响:(1)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3)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知识拓展:WB、IMF两者成立于1945年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2.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WB)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体系)1.成立:1947年,美、中等国创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2.宗旨:相互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取消贸易歧视,促进自由贸易。3.作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知识拓展: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1947年)是“二战”后三个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的建立标志着“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作用:适应了美国对外扩张经济的需要,同时客观上推动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欧盟1.建立: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组成);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认识欧盟的会徽:天兰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共建欧洲大家庭)。2.货币:1999年1月1日,欧元(EUrO)诞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正式诞生: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2.意义: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三、亚太合作组织1.倡议者:澳大利亚总理霍克。2.成立:1989年,澳、美、日、韩、新西兰、加拿大及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