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管理与检验作业指导书TOC\o"1-2"\h\u7513第1章质量管理概述 4277781.1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目的 4252481.2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4257661.3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417375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 5325192.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5268922.2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599082.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520488第3章质量检验基本知识 6278623.1质量检验的定义与分类 6197053.1.1定义 6179443.1.2分类 657803.2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 662123.2.1检验依据 614703.2.2检验人员 6168673.2.3检验设备 6110483.2.4检验方法 7214843.2.5检验记录 7130103.3质量检验的主要方法 7137573.3.1感官检验 732233.3.2理化检验 7281403.3.3生物检验 7189943.3.4无损检验 7242573.3.5在线检测 726208第4章抽样检验 7315694.1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715394.1.1抽样检验的定义 7252304.1.2抽样检验的分类 829364.1.3抽样检验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8306714.2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 8218814.2.1样本量的确定 832264.2.2抽样检验水平的确定 836574.2.3判定准则的制定 835104.3抽样检验的实施与评价 9217514.3.1抽样检验的实施 9301544.3.2抽样检验的评价 96650第5章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 966895.1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944725.1.1数据收集:在生产过程中,收集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如生产时间、检验结果等。 9190085.1.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产品质量的波动规律和影响因素。 9289135.1.3建立控制图: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控制图,设定控制限,以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10167525.1.4过程监控:通过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1069575.1.5持续改进:针对监控过程中发觉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1085655.2常用的质量控制工具 10134625.2.1鱼骨图(因果图):通过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10102335.2.2查检表: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和分类,以便分析原因和制定改进措施。 10111115.2.3直方图:展示产品质量分布情况,分析质量波动原因。 1073035.2.4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判断过程是否稳定,发觉异常及时处理。 10231305.2.5散点图: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改进过程提供依据。 1089555.2.6流程图:描述生产过程,分析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0250165.3质量改进方法 10160845.3.1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 10291775.3.2六西格玛管理:通过系统地识别和消除过程中的缺陷,降低产品不合格率。 10301635.3.3精益生产: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10236375.3.4全面质量管理(TQM):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实现质量改进。 10135115.3.5问题解决团队:成立专门的问题解决团队,针对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 1084435.3.6预防性维护: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设备故障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10285315.3.7供应商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 1112223第6章过程能力分析 11319866.1过程能力的基本概念 11305936.2过程能力的计算与评价 11317596.2.1过程能力的计算 114196.2.2过程能力的评价 11100776.3提高过程能力的方法 115746.3.1优化过程设计 11325376.3.2强化过程控制 11191986.3.3持续改进 1279666.3.4加强质量管理 1215812第7章供应商质量管理 1224167.1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意义与内容 1214127.1.1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意义 12128427.1.2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内容 12202257.2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13163417.2.1供应商选择 13184997.2.2供应商评价 13193077.3供应商质量改进 1394817.3.1供应商质量改进的方法 1314387.3.2供应商质量改进的途径 146020第8章客户满意度管理 1448838.1客户满意度概述 14266468.2客户满意度调查与评价 14163028.2.1调查方法 14276348.2.2评价指标 14269278.2.3数据分析 14229888.3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策略 15173168.3.1优化产品或服务 15135668.3.2提升服务质量 15282878.3.3加强客户沟通 1527548.3.4优化价格策略 15182598.3.5提高交付效率 15231698.3.6完善售后服务 1539738.3.7增强客户关系管理 1523678.3.8持续改进 1525715第9章质量风险管理 15178849.1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估 15279699.1.1质量风险识别 1511739.1.2质量风险评估 1663979.2质量风险控制与预防 169719.2.1质量风险控制 16260529.2.2质量风险预防 16187819.3质量风险管理体系 17286669.3.1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7322829.3.2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 1711072第10章检验作业管理 171764310.1检验作业流程 172393910.1.1检验计划制定 171846810.1.2检验实施 173160410.1.3不合格品处理 17578610.1.4检验记录与报告 181481110.2检验作业标准化 183025410.2.1检验标准的制定 1861010.2.2检验方法标准化 181636510.2.3检验作业指导书编制 181223110.3检验作业人员培训与绩效评价 181483910.3.1检验人员培训 182165910.3.2检验人员绩效评价 181786210.4检验设备管理及维护 181048310.4.1检验设备选型与购置 191166410.4.2检验设备管理 192425210.4.3检验设备维护与维修 19第1章质量管理概述1.1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目的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体系,旨在保证产品或服务从设计、生产到交付的全过程中,能够满足既定的质量要求。质量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对各环节的监控和控制,以达到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质量管理的目的主要包括:保证产品或服务的安全、可靠性与舒适性;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内部效率;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1.2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质量管理主要依赖于对成品的检验,以保证不合格产品不流入市场。(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质量管理开始引入统计学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预防不合格产品的产生。(3)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质量管理从单一的生产环节扩展到企业整体,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追求卓越。(4)质量管理体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质量管理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ISO9000系列标准等,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1.3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质量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需求,保证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期望。(2)领导作用:企业领导层要明确质量方针,树立质量意识,为质量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3)全员参与: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4)过程方法:将质量管理活动视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过程,通过持续改进实现质量目标。(5)系统化管理: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6)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决策和改进。(7)持续改进:追求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8)互惠互利的关系: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建立互信、互利的关系,共同提高质量水平。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2.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组织内部,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它涵盖了组织结构、资源管理、过程控制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旨在通过有效运行,保证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和顾客需求。2.2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构成要素:(1)领导与战略策划:确立组织的发展方向,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必要的资源。(2)资源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3)过程控制:对产品或服务的形成过程进行策划、实施、监控和改进,保证过程稳定且符合要求。(4)顾客关系管理:了解顾客需求,与顾客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以提高顾客满意度。(5)设计与开发: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开发,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性。(6)供应商管理:选择、评价和激励供应商,保证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服务满足质量要求。(7)持续改进: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手段,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组织整体绩效。2.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策划阶段: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和职责。(2)实施阶段:按照策划结果,组织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文件编写、培训、资源配置等。(3)运行阶段: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保证体系正常运行。(4)监控与改进阶段: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评估体系运行效果,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以实现持续改进。(5)认证与评审阶段: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稳定后,可申请外部认证,并通过定期评审,保持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第3章质量检验基本知识3.1质量检验的定义与分类3.1.1定义质量检验是对产品或过程进行观察、测量、比较,以判定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技术活动。它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产品或服务在交付用户之前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3.1.2分类质量检验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检验性质分类:验收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巡回检验、监督检验等;(2)按检验方法分类:感官检验、理化检验、生物检验、无损检验、在线检测等;(3)按检验时机分类:预检验、中间检验、最终检验。3.2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3.2.1检验依据质量检验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以及客户要求等进行。3.2.2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检验方法、程序和标准,并持证上岗。3.2.3检验设备检验设备应满足检验项目的要求,具备所需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3.2.4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应科学、合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2.5检验记录检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检验数据,包括检验日期、检验结果、判定结论等,以备追溯。3.3质量检验的主要方法3.3.1感官检验通过人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对产品进行评价,如外观、气味、手感等。3.3.2理化检验利用物理、化学等原理对产品的功能、成分、结构等进行检验,如力学功能、化学成分、尺寸精度等。3.3.3生物检验通过对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的检测,评价产品对生物体的影响,如毒性、病原体检测等。3.3.4无损检验在不破坏产品的前提下,利用声、光、电等手段检测产品的内部缺陷,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检测等。3.3.5在线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测,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如自动化控制系统、传感器等。第4章抽样检验4.1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抽样检验是一种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产品或过程的一部分进行检验,以推断整体的质量水平。本章首先介绍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包括抽样检验的定义、分类及其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4.1.1抽样检验的定义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产品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可以接收或拒收的过程。4.1.2抽样检验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抽样检验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抽样检验的属性分类:计数检验和计量检验。(2)按抽样检验的目的分类:验收检验、过程控制检验和监督检验。(3)按抽样检验的方案分类:标准型抽样检验、挑选型抽样检验和连续型抽样检验。4.1.3抽样检验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抽样检验在质量管理中具有以下作用:(1)降低检验成本。(2)提高检验效率。(3)及时发觉和解决质量问题。(4)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4.2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抽样检验方案是进行抽样检验的依据,主要包括样本量、抽样检验水平和判定准则等。本节主要介绍如何设计合理的抽样检验方案。4.2.1样本量的确定样本量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产品总体的质量特性。(2)抽样检验水平。(3)可接受的缺陷水平。(4)检验的可靠性要求。4.2.2抽样检验水平的确定抽样检验水平是指抽样检验的严格程度,通常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确定抽样检验水平应考虑以下因素:(1)产品的质量风险。(2)检验成本。(3)检验时间。(4)检验人员的技能。4.2.3判定准则的制定判定准则是指根据检验结果对产品批次进行接收或拒收的规则。制定判定准则应考虑以下因素:(1)产品或过程的质量要求。(2)可接受的缺陷水平。(3)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4.3抽样检验的实施与评价在完成抽样检验方案的设计后,需要对抽样检验进行实施与评价,以保证检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3.1抽样检验的实施实施抽样检验应遵循以下步骤:(1)抽取样本。(2)对样本进行检验。(3)记录检验结果。(4)根据判定准则进行接收或拒收判定。4.3.2抽样检验的评价评价抽样检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检验的准确性。(2)检验的可靠性。(3)检验的效率。(4)检验成本。通过对抽样检验的实施与评价,可以不断优化抽样检验方案,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第5章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5.1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统计质量控制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改进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5.1.1数据收集:在生产过程中,收集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如生产时间、检验结果等。5.1.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产品质量的波动规律和影响因素。5.1.3建立控制图: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控制图,设定控制限,以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5.1.4过程监控:通过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5.1.5持续改进:针对监控过程中发觉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5.2常用的质量控制工具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以下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5.2.1鱼骨图(因果图):通过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5.2.2查检表: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和分类,以便分析原因和制定改进措施。5.2.3直方图:展示产品质量分布情况,分析质量波动原因。5.2.4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判断过程是否稳定,发觉异常及时处理。5.2.5散点图: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改进过程提供依据。5.2.6流程图:描述生产过程,分析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5.3质量改进方法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可以采取以下质量改进方法:5.3.1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5.3.2六西格玛管理:通过系统地识别和消除过程中的缺陷,降低产品不合格率。5.3.3精益生产: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5.3.4全面质量管理(TQM):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实现质量改进。5.3.5问题解决团队:成立专门的问题解决团队,针对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5.3.6预防性维护: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设备故障导致产品质量问题。5.3.7供应商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第6章过程能力分析6.1过程能力的基本概念过程能力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系统或过程输出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过程能力分析旨在评估过程在实际运行中的功能,找出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过程能力分析主要包括过程能力的测定、评价和控制三个方面。6.2过程能力的计算与评价6.2.1过程能力的计算过程能力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Cp=T/6σ其中,Cp为过程能力指数,T为过程规格公差,σ为过程标准差。6.2.2过程能力的评价过程能力评价主要通过过程能力指数Cp、Cpk等指标进行。Cp表示过程在无偏移情况下的能力,Cpk表示过程在有偏移情况下的能力。评价标准如下:(1)Cp≥1.33,过程能力良好;(2)1.00≤Cp<1.33,过程能力尚可;(3)Cp<1.00,过程能力不足。6.3提高过程能力的方法6.3.1优化过程设计(1)合理选择设备、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2)优化生产布局,降低物流成本;(3)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责任心。6.3.2强化过程控制(1)制定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计划;(2)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异常;(3)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问题。6.3.3持续改进(1)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评估过程能力;(2)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实施改进措施;(3)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过程管理水平。6.3.4加强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保证产品质量;(2)加强质量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3)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客户投诉。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过程能力,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第7章供应商质量管理7.1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意义与内容供应商质量管理对于保障企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阐述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意义与内容。7.1.1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意义(1)保证供应链稳定:供应商质量管理有助于筛选出具有稳定供货能力的供应商,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2)提高产品质量:优质的供应商能够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零部件等,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3)降低成本:通过供应商质量管理,企业可以优化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4)提升企业竞争力: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货期,提升市场竞争力。7.1.2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内容(1)供应商选择:根据企业需求,筛选出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供应商。(2)供应商评价:对供应商的质量、交货、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供应商质量改进:通过持续改进,提升供应商的质量水平。(4)供应商关系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7.2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是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成本。7.2.1供应商选择(1)明确采购需求:根据产品特点和质量要求,明确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等需求。(2)收集供应商信息:通过市场调查、网络查询等方式,收集潜在供应商的信息。(3)初选供应商: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4)现场考察:对初选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其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情况。(5)确定供应商:综合评估供应商的能力、价格、服务等,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7.2.2供应商评价(1)制定评价标准: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供应商评价的各项指标,如质量、交货、价格、服务、信誉等。(2)收集评价数据:通过采购部门、质量部门、生产部门等收集供应商的评价数据。(3)评价方法:采用加权评分、排序法等评价方法,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4)评价结果应用: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如优质供应商、一般供应商、需改进供应商等。7.3供应商质量改进供应商质量改进旨在提高供应商的质量水平,降低企业产品质量风险。7.3.1供应商质量改进的方法(1)培训与指导: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工艺改进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2)现场支持: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协助供应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3)质量数据分析:对供应商的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点,制定改进措施。(4)持续改进: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质量改进工作。7.3.2供应商质量改进的途径(1)优化供应链:整合优质供应商资源,淘汰不合格供应商。(2)提升供应商质量意识:强化供应商的质量意识,使其认识到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3)加强过程控制:加强对供应商生产过程的监控,保证产品质量。(4)建立激励机制:对质量改进成效显著的供应商给予奖励,激发其持续改进的动力。第8章客户满意度管理8.1客户满意度概述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客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值与现实体验之间的匹配程度。提高客户满意度,有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客户忠诚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本章主要围绕客户满意度管理,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8.2客户满意度调查与评价8.2.1调查方法客户满意度调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包括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在线调查等。调查内容应涵盖产品功能、服务质量、价格、交付时间等方面。8.2.2评价指标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1)总体满意度: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总体满意程度;(2)功能性满意度:客户对产品功能或服务内容的满意程度;(3)可靠性满意度:客户对产品或服务可靠性的满意程度;(4)响应性满意度:客户对企业在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等方面的满意程度;(5)有形性满意度:客户对产品外观、企业设施等方面的满意程度;(6)保证性满意度:客户对企业履行承诺、保障客户权益的信任程度。8.2.3数据分析收集到的客户满意度数据应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客户满意度高的方面和需改进的方面,为企业制定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策略提供依据。8.3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策略8.3.1优化产品或服务根据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持续改进产品功能、功能、质量等方面,以满足客户需求。8.3.2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和态度,保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8.3.3加强客户沟通建立有效的客户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加强与客户的互动,提高客户满意度。8.3.4优化价格策略合理制定价格策略,保证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8.3.5提高交付效率优化生产、物流等环节,保证产品或服务按时交付,提高客户满意度。8.3.6完善售后服务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客户问题,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8.3.7增强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8.3.8持续改进根据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不断优化产品、服务和企业管理,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第9章质量风险管理9.1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估本节主要阐述如何在企业中识别和评估质量风险。质量风险识别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查找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潜在因素。质量风险评估则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9.1.1质量风险识别质量风险识别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产品、过程、设备、人员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全面了解潜在的质量风险。(2)识别风险因素:运用头脑风暴、鱼骨图、故障树等工具,找出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因素。(3)确定风险类别:将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如设计风险、过程风险、物料风险等。9.1.2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评估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风险严重程度:对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程度。(2)评估风险发生可能性:根据历史数据、专家意见等,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3)计算风险等级:结合风险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计算风险等级,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9.2质量风险控制与预防本节主要介绍质量风险控制与预防的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9.2.1质量风险控制(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调整工艺参数、加强过程控制等。(2)实施风险控制: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产品质量。(3)监控风险控制效果: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保证其有效性。9.2.2质量风险预防(1)强化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加强质量风险预防意识。(2)改进产品设计: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质量风险,优化产品结构,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3)优化供应链管理:选择优质供应商,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保证物料质量。9.3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本节主要阐述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幼儿园儿童营养配餐服务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汽车销售企业售后服务合同模板-@-1
- 2025年材料开口产业政策研究与咨询合同3篇
- 2024钢结构雨棚清包工施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规范模板2篇
- 2024独家门面租赁合同:个人经营性房产租赁合同样本版B版
- 钢结构课程设计实训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班主任教育教学研究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楼盘营销代理品牌宣传合同3篇
- 除氧器水位DCS组态课程设计
- 无犯罪证明申请表
- 2021年校长休业式讲话稿
- GB/T 1621-2023工业氯化铁
- 河道工程护砌(连锁砌块)施工方案
- 2023年一级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前冲刺题库资料(含答案)
- 家装工地形象及成品保护验收标准
- 2018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 GB/T 14296-2008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 2023年新泽西驾照笔试题中英对照139题我中文02
-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