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_第1页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_第2页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_第3页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_第4页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TOC\o"1-2"\h\u27300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69821.1政务服务现状分析 4228701.2建设目标和意义 4252671.3政策依据与支持 58611第2章政务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588762.1用户需求调研 5146412.2功能需求梳理 6284702.3业务流程优化 619739第3章政务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6116443.1总体架构 6287663.1.1用户层:主要包括工作人员、企业、个人等用户群体,满足各类用户在政务服务过程中的需求。 7176933.1.2应用层:整合政务资源,提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功能,实现政务服务的一站式办理。 7210873.1.3数据层: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库,对政务数据进行汇聚、整合、治理,为政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774323.1.4技术支撑层: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政务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行。 7263533.1.5基础设施层:包括硬件设施、网络设施、安全设施等,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7184253.1.6管理保障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运维体系和安全保障措施,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7295133.2技术架构 797463.2.1前端技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构建用户友好的界面,实现政务服务平台的跨平台、跨终端访问。 7204083.2.2后端技术: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开发语言,结合SpringCloud、Django等框架,实现政务服务平台的业务逻辑处理。 7113143.2.3微服务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将政务服务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拆分,实现模块化、服务化开发,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7276943.2.4容器技术:采用Docker容器技术,实现应用部署的自动化、快速化,降低运维成本。 7181563.2.5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政务服务平台计算资源的弹性伸缩,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7219643.2.6数据库技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政务服务平台的多样化数据存储需求。 7159503.3数据架构 8117933.3.1数据源:梳理政务服务相关业务系统,明确数据来源,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8268463.3.2数据集成:采用数据交换、数据同步等技术,实现政务服务平台与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 8185353.3.3数据存储:构建统一的数据存储体系,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大数据存储等,满足政务服务平台的多样化数据存储需求。 8121443.3.4数据服务:提供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服务,为政务服务平台业务办理提供数据支持。 823273.3.5数据安全: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保证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 812488第4章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8145814.1用户管理模块 828474.2事项管理模块 9233554.3服务办理模块 9171604.4数据分析模块 916238第5章政务服务平台技术选型与实现 9149215.1系统开发环境 959555.2前端技术选型 10324145.3后端技术选型 10227545.4数据库技术选型 1014216第6章政务服务平台安全保障措施 11143236.1网络安全策略 11295826.1.1物理安全 1152066.1.2边界防护 11226916.1.3网络隔离 11295686.1.4安全审计 1162786.2数据安全策略 114626.2.1数据加密 11208246.2.2数据备份与恢复 11172246.2.3数据权限管理 119616.2.4数据脱敏 1260596.3应用安全策略 12213376.3.1应用系统安全 1250556.3.2应用层防护 12110516.3.3安全认证 125676.3.4安全更新与维护 12285646.4系统运维与监控 12124616.4.1系统运维 12286146.4.2系统监控 1244796.4.3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273516.4.4安全培训与宣传 1216791第7章政务服务平台运营与维护 12307967.1运营策略与目标 12146897.1.1运营策略 1217807.1.2运营目标 13272587.2服务质量管理 1379587.2.1服务标准制定 13225017.2.2服务监督与考核 1333307.2.3服务效能提升 13257927.3用户反馈与优化 13305247.3.1用户反馈渠道建立 13137777.3.2用户反馈处理 1336847.3.3服务优化 1393247.4系统维护与升级 13115187.4.1系统维护 14300717.4.2系统升级 14283977.4.3系统安全防护 1423960第8章政务服务协同与联动 14177638.1部门协同机制 14255548.1.1建立部门协同的组织架构 14295728.1.2制定部门协同政策与规范 14322898.1.3部门间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142878.2跨区域联动机制 14245298.2.1跨区域政务服务合作框架 14235898.2.2跨区域政务服务协同平台 14285778.2.3跨区域政务服务联动机制 15262988.3政务服务一体化 15194438.3.1优化政务服务流程 15243608.3.2推进线上线下融合 15137258.3.3创新政务服务方式 15143198.4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 15158928.4.1建立政务数据共享机制 15270788.4.2构建政务数据开放平台 15153608.4.3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障 1522099第9章政务服务平台推广与宣传 15249679.1推广策略与计划 15189059.1.1目标群体定位 15270809.1.2推广渠道 16233519.1.3推广时间安排 16162289.1.4推广内容 1694439.2媒体宣传与合作 16194569.2.1媒体 16263189.2.2社会媒体 16248679.2.3合作伙伴 16246589.3用户培训与支持 16278869.3.1培训内容 16272839.3.2培训方式 163629.3.3用户支持 16243229.4政策引导与激励 17111499.4.1政策引导 17294139.4.2激励措施 17161649.4.3优化服务 1714340第10章项目评估与持续改进 171004610.1项目效果评估 171330010.1.1平台功能实现程度:评估平台各项功能是否按照预期目标实现,包括信息发布、在线办事、互动交流等。 17174710.1.2服务效能提升: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平台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的贡献。 171910210.1.3政策效果评估:分析平台对政策宣传、解读、落实等方面的推动作用,评估政策实施效果。 17505010.1.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评估平台在数据安全、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措施是否有效,保证信息安全。 172403310.2用户满意度调查 17976710.2.1用户体验:调查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的便捷性、易用性、功能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172139410.2.2服务质量:评估用户对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满意度。 17237910.2.3改进建议:收集用户对平台功能优化、服务改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83177710.3项目风险与应对 181582310.3.1技术风险:跟踪新技术发展动态,保证平台技术领先性和稳定性,降低技术风险。 182653110.3.2数据风险:加强对数据安全、用户隐私等方面的保护,制定应急预案,防范数据泄露等风险。 18953210.3.3政策风险: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平台功能和服务内容,保证与政策要求保持一致。 182563510.3.4运营风险:建立健全运营管理体系,保证平台稳定运行,降低运营风险。 18142310.4持续改进与创新机制 183055010.4.1定期评估:定期对平台的功能、功能、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改进。 18372510.4.2用户反馈:充分重视用户反馈,将其作为改进平台的重要依据。 183051410.4.3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性建议,优化平台功能和服务。 18577910.4.4技术更新:关注新技术发展,及时将新技术应用于平台建设和运营中,提升平台整体水平。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政务服务现状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在政务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当前,政务服务存在以下现状:服务渠道单一,多数事项仍需线下办理,耗时较长;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部门间数据共享不畅;政务服务效能不高,群众满意度有待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1.2建设目标和意义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行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以下目标:(1)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缩短办理时间;(2)打破信息壁垒,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提升政务服务协同性;(3)拓展政务服务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4)强化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提高政务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意义:(1)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职能转变,服务型建设;(2)提升政务服务便捷性,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4)推动信息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3政策依据与支持本项目遵循以下政策依据和支持:(1)《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3)《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4)《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2章政务服务平台需求分析2.1用户需求调研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为公民、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因此,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本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以下用户群体进行需求调研:(1)公民:覆盖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公民,了解其在办理政务事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以及对政务服务平台的使用需求和期望。(2)企业:针对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调研其在政务办理、政策咨询等方面的需求,以便提供针对性服务。(3)部门:了解部门在政务服务过程中的业务需求,以及与其他部门间的协作需求。2.2功能需求梳理根据用户需求调研结果,对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发布:提供政策法规、政务服务指南、公告通知等信息的发布与查询功能。(2)在线办事: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申请、审核、办理、查询等功能,涵盖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3)互动交流:搭建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平台,提供咨询、投诉、建议等功能。(4)数据共享:与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为政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办事效率。(5)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行为、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智能问答等服务。(6)安全与隐私保护:保证用户数据安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2.3业务流程优化为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化办事流程:取消不必要的环节,整合重复、相近的环节,降低办事难度。(2)优化审批流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审批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3)跨部门协同: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政务数据共享,提高协同办公效率。(4)线上线下融合:将线上政务服务平台与线下政务服务窗口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办事渠道。(5)持续改进:根据用户反馈、业务运行情况,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第3章政务服务平台架构设计3.1总体架构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设计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构建全面、高效、安全的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3.1.1用户层:主要包括工作人员、企业、个人等用户群体,满足各类用户在政务服务过程中的需求。3.1.2应用层:整合政务资源,提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功能,实现政务服务的一站式办理。3.1.3数据层: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库,对政务数据进行汇聚、整合、治理,为政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3.1.4技术支撑层: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政务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行。3.1.5基础设施层:包括硬件设施、网络设施、安全设施等,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3.1.6管理保障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运维体系和安全保障措施,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稳定、安全、高效运行。3.2技术架构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架构采用“微服务、容器化、云计算”的设计理念,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具体技术架构如下:3.2.1前端技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构建用户友好的界面,实现政务服务平台的跨平台、跨终端访问。3.2.2后端技术: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开发语言,结合SpringCloud、Django等框架,实现政务服务平台的业务逻辑处理。3.2.3微服务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将政务服务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拆分,实现模块化、服务化开发,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3.2.4容器技术:采用Docker容器技术,实现应用部署的自动化、快速化,降低运维成本。3.2.5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政务服务平台计算资源的弹性伸缩,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3.2.6数据库技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政务服务平台的多样化数据存储需求。3.3数据架构政务服务平台数据架构主要包括数据源、数据集成、数据存储、数据服务和数据安全五个方面。3.3.1数据源:梳理政务服务相关业务系统,明确数据来源,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3.3.2数据集成:采用数据交换、数据同步等技术,实现政务服务平台与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3.3.3数据存储:构建统一的数据存储体系,包括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大数据存储等,满足政务服务平台的多样化数据存储需求。3.3.4数据服务:提供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服务,为政务服务平台业务办理提供数据支持。3.3.5数据安全: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保证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第4章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模块设计为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行,本章将详细介绍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用户管理模块、事项管理模块、服务办理模块及数据分析模块。4.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是政务服务平台的基础模块,主要负责对平台注册用户的信息进行管理。该模块设计以下功能:(1)用户注册与认证:支持用户在线注册,并通过实名认证,保证用户信息安全。(2)用户信息管理:对用户基本信息进行维护,包括用户姓名、联系方式、证件号码等。(3)用户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及职责,分配不同权限,保证业务办理的合规性。(4)用户行为记录:记录用户在平台上的操作行为,为后续优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4.2事项管理模块事项管理模块负责对政务服务平台的事项进行分类、管理和更新。该模块设计以下功能:(1)事项分类:按照政务服务事项类型进行分类,便于用户查找和办理。(2)事项发布:部门可发布最新的政务服务事项,提高政策透明度。(3)事项更新:及时更新事项信息,保证用户获取最新的政策信息。(4)事项审核:对发布的事项进行审核,保证事项的合规性和准确性。4.3服务办理模块服务办理模块是政务服务平台的核心模块,为用户提供在线办理政务服务的功能。该模块设计以下功能:(1)在线申报:用户可在线填写申请表格,提交相关材料。(2)进度查询:用户可实时查询事项办理进度,了解业务状态。(3)通知公告:部门可通过平台发布通知公告,提醒用户关注相关事项。(4)在线咨询:用户可在线咨询事项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取部门的专业解答。4.4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该模块设计以下功能:(1)用户行为分析:分析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数据,优化用户体验。(2)业务办理数据分析:对业务办理数据进行挖掘,发觉政务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3)政策效果评估:通过数据分析,评估政策实施效果,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4)数据可视化展示: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部门快速了解运行状况。第5章政务服务平台技术选型与实现5.1系统开发环境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需选用稳定、高效、安全的开发环境。综合考虑系统兼容性、开发效率及运维成本,本平台采用以下开发环境:(1)操作系统:LinuxUbuntu20.04LTS;(2)开发工具:VisualStudioCode、IntelliJIDEA、Eclipse;(3)版本控制:Git;(4)构建工具:Maven、Gradle;(5)容器技术:Docker;(6)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工具:Jenkins。5.2前端技术选型前端技术选型主要考虑用户体验、页面功能和开发效率。本平台采用以下前端技术:(1)技术框架:React、Vue.js;(2)样式预处理器:Sass、Less;(3)前端构建工具:Webpack、Gulp;(4)前端组件库:AntDesignVue、ElementUI;(5)图表库:Echarts;(6)地图库:百度地图API、高德地图API;(7)移动端适配:Responsive、Bootstrap。5.3后端技术选型后端技术选型主要考虑系统稳定性、扩展性、安全性和运维成本。本平台采用以下后端技术:(1)技术框架:SpringBoot、SpringCloud;(2)编程语言:Java;(3)数据库访问层:MyBatis、Hibernate;(4)消息队列:RabbitMQ、Kafka;(5)缓存技术:Redis;(6)分布式存储:FastDFS;(7)微服务架构:Dubbo、Kubernetes;(8)安全框架:SpringSecurity、ApacheShiro。5.4数据库技术选型数据库技术选型主要考虑数据一致性、功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本平台采用以下数据库技术:(1)关系型数据库:MySQL、Oracle;(2)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Cassandra;(3)数据库中间件:MyCat、ShardingSphere;(4)分布式数据库:TiDB;(5)数据仓库:Hive、Greenplum;(6)数据库备份与恢复:PerconaXtraBackup、OracleRMAN。第6章政务服务平台安全保障措施6.1网络安全策略6.1.1物理安全政务服务平台采用专业的IDC数据中心,保证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的物理安全。同时对数据中心进行严格的出入管控,防止非法人员接触关键设备。6.1.2边界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等设备,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边界防护,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6.1.3网络隔离采用虚拟私有云(VPC)技术,实现政务服务平台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网络隔离,保证平台数据的安全性。6.1.4安全审计定期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进行安全审计,发觉并修复安全漏洞,保证网络设备安全可靠。6.2数据安全策略6.2.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和篡改。6.2.2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在遭受意外损失时能够快速恢复。6.2.3数据权限管理实施严格的数据权限管理,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防止数据泄露。6.2.4数据脱敏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障用户隐私安全。6.3应用安全策略6.3.1应用系统安全政务服务平台采用安全可靠的开发框架,遵循安全编码规范,保证应用系统自身安全。6.3.2应用层防护部署Web应用防火墙(WAF),防止应用层攻击,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等。6.3.3安全认证采用CA认证、电子签章等技术,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6.3.4安全更新与维护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更新和维护,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6.4系统运维与监控6.4.1系统运维建立完善的系统运维管理制度,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稳定运行。6.4.2系统监控部署系统监控工具,实时监控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6.4.3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制定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降低安全风险。6.4.4安全培训与宣传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防止内部安全发生。第7章政务服务平台运营与维护7.1运营策略与目标为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转,制定合理的运营策略与目标是的。本节主要阐述以下方面的内容:7.1.1运营策略(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务服务平台的社会认知度;(2)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3)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全方位覆盖;(4)加强与其他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合作,拓展政务服务平台功能。7.1.2运营目标(1)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网尽网”,提高网上办理率;(2)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保证群众好评率;(3)降低政务服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4)建立完善的政务服务数据体系,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7.2服务质量管理为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7.2.1服务标准制定制定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时限、质量等标准,保证政务服务规范、高效。7.2.2服务监督与考核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监督与考核机制,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7.2.3服务效能提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分析政务服务数据,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7.3用户反馈与优化为持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满足用户需求,本节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7.3.1用户反馈渠道建立建立多渠道用户反馈机制,包括网上问卷、电话、在线客服等,方便用户提出意见和建议。7.3.2用户反馈处理对用户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及时回应并解决问题。7.3.3服务优化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持续优化服务流程、界面设计等方面,提升用户体验。7.4系统维护与升级为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稳定运行,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7.4.1系统维护定期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系统检查、漏洞修复、数据备份等工作,保证系统安全稳定。7.4.2系统升级根据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及时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功能升级和技术改造。7.4.3系统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提高政务服务平台抵御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风险的能力。第8章政务服务协同与联动8.1部门协同机制8.1.1建立部门协同的组织架构为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应建立部门协同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合作的机制。设立专门的部门协同管理机构,负责协调、监督和评估各部门在政务服务中的协作情况。8.1.2制定部门协同政策与规范制定一系列部门协同政策与规范,保证各部门在政务服务中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提高协同工作效率。包括协同工作流程、数据共享规范、业务对接机制等。8.1.3部门间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业务协同。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将各部门相关业务进行整合,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政务服务。8.2跨区域联动机制8.2.1跨区域政务服务合作框架建立跨区域政务服务合作框架,明确各级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协作关系。推动区域间政务服务资源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能。8.2.2跨区域政务服务协同平台搭建跨区域政务服务协同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异地办理、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区域政务服务。8.2.3跨区域政务服务联动机制制定跨区域政务服务联动机制,包括事项办理、数据共享、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协同措施,保证政务服务跨区域办理的顺畅进行。8.3政务服务一体化8.3.1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简约化和一体化。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提升政务服务效率。8.3.2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线上线下无缝衔接。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满足不同需求。8.3.3创新政务服务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如自助服务、远程视频办理等,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8.4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8.4.1建立政务数据共享机制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明确共享范围、方式、流程等,推动政务数据在部门间、区域间的共享与应用。8.4.2构建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建立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有序推进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升治理能力。8.4.3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障强化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政务数据在共享与开放过程中的安全与合规。第9章政务服务平台推广与宣传9.1推广策略与计划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其推广与宣传。本节将详细阐述推广策略与计划。9.1.1目标群体定位根据服务平台的功能特点,明确目标群体,包括企业、个人、部门等,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相应推广策略。9.1.2推广渠道结合线上与线下渠道,开展全方位的推广活动。线上渠道包括官网、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线下渠道包括宣传活动、培训讲座、宣传册等。9.1.3推广时间安排根据政务服务平台的上线时间、重要节点及政策要求,制定分阶段的推广时间安排。9.1.4推广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推广内容,突出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优势、服务特色、应用案例等。9.2媒体宣传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提高政务服务平台的社会知名度。9.2.1媒体利用官网、政务微博、政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发布政务服务平台相关信息。9.2.2社会媒体与主流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自媒体等进行合作,扩大政务服务平台的影响力。9.2.3合作伙伴与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等建立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