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六国论第一课时(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6.2六国论第一课时(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16.2六国论第一课时(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16.2六国论第一课时(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16.2六国论第一课时(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赵齐魏韩秦楚越新课导入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唐太宗李世民语01通过品读语言,掌握从历史评论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如何处理议论文中观点与材料的关系。0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03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素养目标作者简介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嘉祐二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1009-1066)作者简介当年苏老泉,

年已二十七。

方知需用功,

发奋读书籍。

并同儿与女,

思究圣人语。

寒窗多少年,

青丝根根白。

父子同进京,

三人皆中举。

皇城咸震惊,

争诵苏洵名。

读书从不晚,

辛勤为第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第8篇。作者简介四川眉山三苏祠三苏纪念馆作者简介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常识积累战国背景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国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

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的“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战国背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战国背景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北宋所处的时代和战国有何相似之处?北宋疆域示意图战国疆域示意图战国背景分裂割据、割地求和写作背景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军权、财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的现象,但是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自宋朝开国到英宗治平年间(一百年间),宋军和契丹、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借古讽今写作背景北宋中叶以来,我国境内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成为北宋王朝的严重威胁。1004年,辽(契丹)大举攻宋,直通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于已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1042年,宋又在辽要挟割十县土地的情况下,应允每年增纳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题目解读论“六国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即史论。②史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赂秦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获邑思厥暴霜露草芥与嬴洎牧殆尽当与秦悲夫为……之所日削月割苟以lùyìjuépùjièyǔjìdàiwéigǒusàngtǎngfúshuàixuē读准字音第一段疏通文意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兵器灭亡锋利弊病向秦割地求和连词,表因果关系亏损道理,原因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削弱了,这是走向灭亡的原因啊。疏通文意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彼此相继灭亡

互,由此及彼。不定代词,有人全都,一概吗因为灭亡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判断句

“也”表示判断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第一段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弊在赂秦总分总因果论证深入探究第二段疏通文意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攻战凭借取得就获得小城镇大城池比较秦国凭借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它的实际数量多到百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连词,表因果关系它实际数量。“其”代秦之所得疏通文意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所丢失的土地它实际数量。“其”代诸侯之所亡那么想要担心的把六国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它的实际数量也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想望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了。本来疏通文意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回想相当于“其”,他们的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辈和父辈曝(于)霜露,译为,冒着霜露回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土地。子孙对待土地却不很爱惜,拿来把它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相当于“而”,才看待拿把小草疏通文意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割让休息,睡觉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来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到了。这样以后安稳可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疏通文意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既然这样,那么确定,断定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残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通“餍”,满足献,送更加更加疏通文意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由上文引出下文结果,以致,以至于用以至于灭亡的结局,道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这话对了。灭亡本来侍奉应当,应该得当,适宜第二段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深入探究小邑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对比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不尽得难献易有限无厌奉繁侵急不灭对比论证深入探究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②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