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_第1页
基础卷-【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_第2页
基础卷-【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_第3页
基础卷-【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_第4页
基础卷-【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高一生物·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CCCBDBABACBB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BCABACBBACD1.C

【解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答题。

【详解】

A、狗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马的体重和驴的体重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兔的长毛与短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猫的白毛与蓝眼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只能说基因型相同,环境条件相同,表现型才相同。

【详解】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可以是DD也可以是Dd,A正确;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同一株水毛茛生长在水中的叶子是细丝状,生长在空气中的叶子掌状,B正确;

C、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错误;

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生长在同一大田的高茎豌豆,基因型可以是DD也可以是Dd,D正确。

故选C。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3.C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但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可知,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

【详解】

A、基因型为Aa的生物个体能产生A和a两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A正确;

B、基因型为Aa的生物个体能产生A和a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B正确;

C、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C错误;

D、雌配子的种类和雄配子的种类一样多,都是两种,分别为A和a,D正确。

故选C。

【点睛】

4.B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A、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表现型的比例,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所以F1能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因此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最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

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可推测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但不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

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

①检验某种动物的基因型用测交;

②检测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的显隐性,令二者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③检验一匹显性红棕色公马是否纯合,用测交,如果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

④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系的纯度用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故选D。

【点睛】

掌握基因分离定律,会运用杂交法、自交法和测交法去鉴别显性动植物体是否为纯种、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等,学会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方法。

6.B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灰色相对黑色为显性,则灰色的基因型为AA或Aa,黑色的基因型为aa,灰色和黑色杂交的后代既有灰色又有黑色,是测交结果,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不能只看到3:1就错选C。

7.A

【解析】

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塑料桶中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不同种类的雌(或者雄)配子。一个桶内两个彩球的组合代表F1的遗传因子组成,A正确。

故选A。

【点睛】

8.B

【解析】

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

【详解】

A、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属于一对等位基因,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B正确;

C、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现象,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会有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

D、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基因,故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含有多对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B。

9.A

【解析】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子一代全是黄色圆粒YyRr,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子二代中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

【详解】

A、F1的基因型为YyRr,其自交过程中雌雄配子组合方式有4×4=16种,A错误;

B、亲本是黄圆和绿皱,F1自交后,F2出现性状分离,其中绿圆和黄皱是两种新性状组合,B正确;

C、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就每对性状分析可知,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F2的性状表现有4种,且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D正确。

故选A。

10.C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前者决定了次级精(卵)母细胞、极体以及配子中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后者使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多样,但本题中只有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配子最终只能存在两种组合形式,且两两相同,彼此之间“互补”。

故选C。

11.B

【解析】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A、按照融合遗传,红花与白花杂交,F1代应该全为粉红花,所以红花与白花杂交,F1代全为红花,否定了融合遗传,A正确;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并非指不同配子间的随机结合,B错误;

C、纯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2中出现重组性状为黄色皱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其比例3/16+3/16=3/8,C正确;

D、如果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YyRr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YR:Yr:yR:yr=1:1:1:1,如果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是,D正确。

故选B。

12.B

【解析】

1、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其遗传物质。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②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适用条件: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

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提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改为基因)控制的,A正确;

B、摩尔根的果蝇眼色伴性遗传实验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不能证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其成分为RNA和蛋白质)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其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13.A

【解析】

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分析,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详解】

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然而3:3:1:1可以分解成(3:1)×(1: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中,有一对均为杂合子,另一对属于测交类型,所以乙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或ddRr。综上,只有A正确。

故选A。

【点睛】

14.B

【解析】

1、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详解】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会形成四分体,而蝗虫精巢中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四分体,因此可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菠菜幼叶、受精卵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形成四分体,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为卵原细胞,A错误;

B、甲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丁也没有染色单体,因此甲与丁不含染色单体,B正确。C、乙含4条染色体、丙有2条染色体,C错误;

D、丙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错误。

故选B。

16.C

【解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A正确;

B、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都只复制了一次,B正确;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只有减数分裂Ⅰ前期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错误;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D正确。

故选C。

17.A

【解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

A、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

C、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故选A。

18.B

【解析】

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

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

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也要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

D、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9.A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A、R型肺炎链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S型肺炎链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A错误;

B、R型活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S型活菌有毒,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B正确;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将无毒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活菌,C正确;

D、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

20.C

【解析】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

DNA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且两条链之间的碱基是互补配对(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因此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GGTCC-3',则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3'-TCCAGG-5',即5’-GGACCT-3’,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1.B

【解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中含有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含有被感染的细菌(内有子代噬菌体)。

【详解】

A、蛋白质和DNA都含有H,若用含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放射性,A正确;

B、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14C标记的细菌,14C将出现在子代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B错误;

C、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用含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15N和35S出现在子代噬菌体中,故沉淀中有放射性,上清液中含有亲代15N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故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C正确;

D、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35S在蛋白质外壳中,32P出现在子代噬菌体中,所以上清液和沉淀中均有放射性,D正确。

故选B。

22.B

【解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

AB.④为脱氧核苷酸,不能储存遗传信息,不具有物种特异性,A错误、B正确;

C.DNA分子中A与T数目相等,但一条链中的A与T的数目不一定相等,C错误;

D.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C与G之间有三个氢键,C与G含量越高结构越稳定,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A

【解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女患者的父亲是正常的,因此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

A、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一定患病,该病女患者的父亲正常,因此不是红绿色盲,A正确;

B、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则发病概率在男女之间相同,B错误;

C、如果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则母亲和子女都是纯合子,C错误;

D、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子女的致病基因有一个来自父亲,D错误。

故选A。

24.C

【解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

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互补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即②①③,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5.D

【解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

A、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B正确;

C、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D。

26.(11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302

(2)

302

151

(3)是

(4)

自交

DD(2分)

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2分)

Dd(2分)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关基因用D/d表示。用纯种高茎豌豆(DD)和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都是高茎植株,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F1(Dd)自交,F2为DD:Dd:dd=1:2:1,据此解题。

(1)F1自交,F2为DD:Dd:dd=1:2:1,所以F2中纯合子大约604×1/2=302株。

(2)F2中杂合子Aa占1/2,大约604×1/2=302株;F2高茎植株中,纯合子AA大约604×1/4=151株。

(3)矮茎为隐性性状,全部是纯合子(aa)。

(4)从F2中取一高茎豌豆(D_),要探究其遗传因子组成,由于豌豆是两性花,可用自交法。

①实验步骤:

a、该高茎植株的幼苗生长至开花时,让该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种子;

b、将获得的所有种子种植得到子代植株,观察子代植株的性状表现。

②结果与结论:

a、若后代全部表现为高茎,则该植株为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DD;

b、若后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则该植株为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Dd。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题目比较简单。

(12分,每空2分)(1)4

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DR、Dr、dR、dr

(2)1/8

(3)

Ddrr

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3:1

【解析】由题意可知,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A表示甲作母本,乙作父本杂交,所得F1再自交;由图B分析可知,图B所示个体的亲本均为高杆杂合(出现高杆:矮杆=3:1),其中一方为抗病杂合、另一方为易感病(出现抗病:易感病=1:1)。

(1)在图A所示杂交过程中,F1均为DdRr(高杆抗病),F2将出现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9:3:3:1的性状比,及出现4中性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甲作为母本,其所结的种子基因型为DdRr,可产生DR、Dr、dR、dr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2)图A中,F2植株中矮秆抗病(ddRr)的杂合子植株占1/41/2=1/8。

(3)图A中F1为DdRr,与另一水稻品种丙杂交,由图B分析可知,图B所示个体的亲本均为高杆杂合(出现高杆:矮杆=3:1),其中一方为抗病杂合、另一方为易感病(出现抗病:易感病=1:1),所以丙为Ddrr;若Ddrr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易感病(D-rr):矮秆易感病(ddrr)=3:1。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生可根据题干或图示信息分析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利用分离定律的思想解决自由组合的相关问题。

(8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

次级精母细胞

4

(2)

丙、丁

8

(3)

染色单体

(4)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分开,②有丝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2分)

【解析】

1、分析图1:图中甲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丙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均分,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丁无同源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为次级精母细胞。2、分析图2:图中a为染色体,b为染色单体,c为DNA。Ⅰ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分裂间期还未复制时,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3、分析图3:该细胞含有三条染色体,且其中有两条是同源染色体。

(1)据分析可知,图1中丁为次级精母细胞,含4条染色单体。

(2)据图可知,图1中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丙和丁,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最多,为8条。

(3)图2中b表示染色单体,图1中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对应图2的Ⅱ。

(4)图3所示的子细胞含有三条染色体,且其中有两条是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可能是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也可能是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若该细胞是生殖细胞(精细胞),则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分开,而导致该细胞多一条染色体;若该细胞是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则是由于有丝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而导致该细胞少一条染色体。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分,每空2分)(1)AaXBXb

AAXbY或AaXbY

AAXBXb

(2)Ⅰ-2和Ⅰ-3

(3)0

【解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Ⅰ-1、Ⅰ-2或Ⅱ-5、Ⅱ-6)不患甲病,但是存在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于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红绿色盲,因此乙病是红绿色盲。

(1)由分析可知,乙病都红绿色盲,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Ⅱ-6不患甲病和乙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