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24·海南卷,12~13]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探讨,可推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如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1~2题。1.依据所学地理学问,推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2.通过对羊背石的视察,可以干脆推断()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2024·全国乙卷,6~8]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旁边,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探讨,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上升并向西扩展;模拟探讨表明将来该山脉上升速度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3~5题。3.推想目前该山脉仍在上升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4.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剧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剧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剧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剧烈,山脊线稳定5.将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上升()A.板块运动渐渐加强B.板块运动渐渐减弱C.外力作用渐渐加强D.外力作用渐渐减弱[2024·新课标卷,9~11]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如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更。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平安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6~8题。6.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A.基岩风化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D.风力搬运7.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缘由是()A.气温低B.大气含氧量低C.蒸发弱D.太阳辐射剧烈8.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②削减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④削减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4·新课标卷,7~8]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如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窟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9~10题。9.形成莲花盆须要()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淌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供应的关键条件是()A.曲折的河道B.平坦的河床C.足够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2024·全国甲卷,9~11]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11~13题。1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12.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13.假如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更,谷地植被变更趋势为()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广东卷]下图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4~16题。14.图示地貌景观类型主要为()A.喀斯特地貌B.流水地貌C.海岸地貌D.冰川地貌15.该类地貌连片分布区,农业生产面临干旱威逼,主要缘由是()A.降水少B.河流少C.地下水位低D.地表水不易保存16.该类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北地区[广东卷]1881年,在埃及耸立了3500多年的一座花岗岩纪念碑从开罗转运至美国纽约。但又仅过了75年,该纪念碑表面的文字就难以分辨。据此完成17~18题。17.该纪念碑在开罗得以长期保存的有利条件是()A.地壳稳定B.远离海洋C.气候干燥D.地形平坦18.到美国纽约75年后,该纪念碑表面的文字就难以分辨,可能遭遇了()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酸雨侵蚀D.生物风化[2024·浙江1月卷,13~14]下图为某地地质图。据此完成19~20题。19.图中岩浆岩()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该地区经验的地质过程是()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2024·天津卷]下图为某地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在地表出露状况的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21.从奥陶纪到二叠纪,该地区经验的地质过程为()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22.该地区三叠纪地层中发育有落水洞、天坑等地貌。关于该地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B.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C.明显受到过风力侵蚀D.位于背斜构造中心部位[2024·海南卷]在阿尔卑斯山脉南侧某些狭窄、少风的河谷上,分布着一种独特的石顶泥柱景观(如图)。它是由夹杂石块的积累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泥柱由坚实的泥土组成,高度多在6~30米之间,其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表层无石块覆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泥柱。据此完成23~24题。23.石顶泥柱的石块在其形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减弱()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雨水侵蚀24.最有可能破坏此地石顶泥柱景观的是()A.寒潮B.地震C.洪水D.虫蛀[2024·广东卷]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25~26题。25.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缘由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26.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2024·浙江6月卷]下图为世界局部图。据此完成27~28题。27.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28.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4·浙江6月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29~30题。29.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①B.②C.③D.④30.图中甲处()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2024·海南卷]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据图完成31~32题。31.导致甲地旁边海岸线破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风力作用32.造成乙地所在区域人口稀有的主要自然缘由是()A.降水稀有B.海拔较高C.纬度较高D.冰川广布[2024·天津卷]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3~34题。33.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依次,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34.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缘由在于甲地()A.水热条件较差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D.地质构造较困难[2024·河北卷]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35~36题。35.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A.水平挤压B.水平拉张C.垂向挤压D.垂向拉张36.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缘由是()A.F1~F4疏导性能好B.F1~F4延长到地表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D.F1~F4断至含油层[2024·全国Ⅲ卷]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37~38题。3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3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袤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遇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遇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2024·湖南卷]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才智。据此完成39~41题。39.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A.水流汇合快B.年降水量丰富C.河道较弯曲D.地质条件困难40.从防洪和便利取水的角度,推想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A.a处B.b处C.c处D.d处41.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①降低暴雨的频率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抑制土壤盐碱化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4·江苏卷]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如图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42~43题。42.确定该地林地分布的生态因子是()A.气温B.水分C.光照D.风向43.在河流变迁过程中,河道景观的演化过程是()A.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B.牛轭湖→曲流→草地→林地C.林地→草地→曲流→牛轭湖D.草地→林地→牛轭湖→曲流[全国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44~46题。44.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更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45.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46.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实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积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沉没T0。据此完成47~49题。47.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48.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49.推想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验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全国Ⅰ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疆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50~51题。5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疆海底侵蚀、淤积的变更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51.推想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削减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浇灌面积削减[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题号2324252627282930313233答案题号3435363738394041424344答案题号45464748495051答案二、非选择题52.[2024·广东卷,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6分)(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缘由。(8分)(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更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53.[2024·全国甲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2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更。(6分)(2)指出图2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缘由。(8分)(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6分)(4)提出图2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4分)54.[2024·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冰斗和U形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更规律,用U形谷特征推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如图为依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视局地因素影响)。如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变更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1)推断各期次冰斗的先后依次,并简述U形谷的发育过程。(8分)(2)结合冰斗和U形谷特征,阐释该山区的气候变更。(6分)55.[2024·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某探讨小组调查发觉,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肯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旁边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缘由。(4分)(2)探讨小组通过调查和试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旁边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想其推断的主要依据。(6分)(3)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沉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56.[2024·福建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河口地貌的演化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亲密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起先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验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化。(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化的缘由。(6分)(2)推想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更趋势,并说明理由。(8分)(3)有学者预料恒河三角洲将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料成立的条件。(6分)
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1~2.答案:1.A2.B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并分布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等高大山脉,冰川面积广袤,冰川作用显著,是目前我国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地区,A正确;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几乎没有现代冰川分布,B、C、D错误。第2题,依据材料可知,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通过对羊背石坡度、长轴延长方向的视察可以干脆推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羊背石是冰川侵蚀后在冰川谷底残留的石质小丘,无法通过视察羊背石来推断古冰川发育的厚度,A错误;古冰川作用的规模须要结合当地古冰川地貌的面积、分布特征等状况进行综合推断,C错误;古冰川形成的时间须要通过生物化石和试验室测定才能确定,难以通过对羊背石的视察干脆推断,D错误。3~5.答案:3.A4.A5.C解析:第3题,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上升,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未获得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干脆影响,D错误。所以选A。第4题,依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限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剧烈,假如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遇剧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所以选A。第5题,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加。依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将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上升,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内外力作用塑造形成的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内力作用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外力作用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生物作用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作用力(从作用过程来看是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等)。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状况具有确定性的影响,潮湿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岩区喀斯特作用普遍,高寒区冰川作用占主导。内外动力都与重力有关,重力是形成地貌的前提,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确定地貌。6~8.答案:6.D7.A8.C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说明其来源不是基岩风化,A错误;冰川搬运不具备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粒径大小为杂乱无章,C错误;流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草毡层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更,B错误;风力搬运范围广,不受地表起伏影响,所以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多来自风尘输入,其来源可能是旁边的冰川与河流沉积物,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干旱区,D正确。故答案选D。第7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的分解受到抑制,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A正确;土壤中的根系主要是进行厌氧分解,空气中的含氧量对土壤中根系的分解影响较小,B错误;蒸发弱、太阳辐射对土壤中植物死根分解影响较小,C、D错误。故答案选A。第8题,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削减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缓解下部冻土溶化,②正确,①错误;草毡层具有水分保蓄及调整地表径流作用,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水补给,③正确,④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草毡层是联结成片的毡状草皮层,在青藏高原是一个常见但不寻常的现象。这一厚度仅约20cm的土层,是高寒草甸土壤生产力、水分涵养、碳固定、气候调整等重要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对维系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稳定及牧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9~10.答案:9.B10.B解析:第9题,由材料“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须要含有碳酸氢钙的滴水不断滴到洞窟池塘中,导致池水自滴点向四周外溢,从而形成盆状,故①正确,②错误;由材料“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须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如相对静止的薄层水,故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须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以供应大量符合条件的平坦的地形,从而形成薄层水环境,有利于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B正确;曲折的河道不能说明流速缓慢,故A错误;足够的水汽和丰富的泥沙对形成喀斯特地貌没有什么干脆作用,C、D错误。故选B。点睛:莲花盆发育的最主要条件是: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洞顶有流量较大的滴水;池水位和莲花盆便于同步地从洞底向上生长。11~13.答案:11.C12.D13.B解析:第11题,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故C正确;图中并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A错误;流水作用形成山谷中的沉积物,但不是地貌的主要方面,B错误;图中植被较为茂密,风沙作用比较微弱,D错误。故选C。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该区域山坡受流水侵蚀,山坡地表径流流入山谷,从而两地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故D正确;该地为局部区域,山坡和山谷在气温、降水和土壤温度方面差异不大,A、B、C错误。第13题,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假如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更,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海拔上升,谷地与山坡的环境差异会渐渐变小,同时,由上题分析可知,谷地中地下水水位与地表距离渐渐增大,土壤水分削减,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故B正确,解除A、C、D。故选B。14~16.答案:14.A15.D16.B解析:第14题,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峰林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景观,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5题,喀斯特地貌区域,石灰岩易发育裂隙,下渗作用剧烈,地表径流留存少不易保存,故农业生产面临干旱威逼,主要缘由是地表水不易保存,D正确;西南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广布,地下水位对农业生产的干旱危害联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第16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侵蚀和倒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17~18.答案:17.C18.C解析:第17题,结合材料,纪念碑被侵蚀和保存良好主要是因为埃及和美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埃及气候干燥,对纪念碑的保存有利,C正确;地壳稳定与本题无关,解除A;开罗距离海洋并不远,解除B;地形平坦不是纪念碑保存时间长的缘由,解除D。故选C。第18题,纪念碑在美国75年就被侵蚀得较为严峻,是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风力侵蚀埃及较美国强,解除A;花岗岩较为坚硬,须要较长时间,而作为文物也不行能被放到水里,解除B;美国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环境污染严峻,酸雨对石块的侵蚀严峻,C正确;生物风化对于岩石的侵蚀作用须要时间较长,解除D。故选C。点睛:侵蚀作用的外力:(1)风力;(2)流水;(3)冰川;(4)生物等。19~20.答案:19.A20.C解析:第19题,由图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线延长区域,且两侧岩层发生错位,可推断岩浆岩沿断层F侵入,①正确;从图例中读取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图中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地质构造为背斜,说明岩浆岩切穿的是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沿断层F侵入,由背斜轴部切穿全部岩层,侵入了寒武纪岩层,因此岩浆岩形成时间晚于寒武纪,④错误。A正确。第20题,该地区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多层沉积岩(岩层);形成的岩层受到挤压,褶皱隆升出现背斜构造;图中的断层穿过背斜轴部,说明断层形成时间晚于褶皱形成时间。因此,该地区经验的地质过程为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21~22.答案:21.A22.B解析:第21题,奥陶纪时,该地区起先接受沉积,到泥盆纪,该地区一干脆受沉积,泥盆纪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缺失石炭系地层,到二叠纪,该地区地壳整体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二叠纪地层、三叠纪地层,之后该地区地壳发生水平运动,地层褶皱并隆起,遭遇剥蚀,再之后该地区地壳又整体下沉,接受沉积物的沉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2题,被子植物繁盛的地质时代是新生代,并不在三叠纪,所以不行能找到被子植物化石,A错误;落水洞、天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B正确;喀斯特地貌发育在较潮湿地区,风力侵蚀作用相对较弱,C错误;三叠纪岩层是图中最新的岩层,而背斜中新岩层相对最老,D错误。故选B。点睛:科学家依据地层依次、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23~24.答案:23.D24.B解析:第23题,其顶端盖有一个石块,往往顶端石块越大,泥柱越高。表层无石块覆盖的地方,泥土易受侵蚀,难以形成泥柱。由此可知,顶部的石块主要减弱了来自于顶部的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作用,故D正确。而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流水侵蚀与地面相平,故A、B、C错误。故答案选D。第24题,该地区地处板块的交界处,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所以此地的石顶泥柱易受到地震的破坏,故B正确;此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侧,位于寒潮背风坡,寒潮影响小,故A错误;该地貌主要分布于狭窄的山谷,受水面积小,难以形成洪水,故C错误;虫蛀对石顶泥柱有破坏作用,但不是破坏最严峻的,故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的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五种方式。在板块的边界处,多火山地震;在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25~26.答案:25.D26.A解析:第25题,该河段的地质构造状况应当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想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更较为匀称,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难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故选D。第26题,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上升,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将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积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当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故选A。27~28.答案:27.D28.C解析:第27题,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D正确;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错误;海沟区域不临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错误。故选D。第28题,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①②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综合起来,A、B、D错误,C正确。故选C。29~30.答案:29.B30.A解析:第29题,据所学可知,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结合示意图,①为沉积物不是岩石,因此不行能形成化石,A错误;②是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可能找到化石,B正确;③为大理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受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会有化石,C错误;④是花岗岩,地下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冷却凝固形成,不会有化石,D错误。故选B。第30题,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型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A。31~32.答案:31.C32.A解析:第31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南美洲西南部,那里曾经是南半球冰川发育的地方。冰期冰川从安第斯山脉下来,在流向大海的过程中不断摩擦海岸,形成冰川槽谷,而冰期结束,冰川退缩,这些被摩擦切割的海岸就会因为地势相对低洼被海水沉没,出现破裂地形,C正确。甲地旁边海岸线破裂与海浪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无关,A、B、D错误。故选C。第32题,由图可知,乙处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有,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是造成人口稀有的主要缘由,A正确。读图可知,图中乙处位于东海岸,海拔较低,B错误。由图可知,乙处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气候,不是造成人口稀有的缘由,C错误。乙处位于中纬度,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分布,D错误。故选A。点睛:外力作用及其举例:风力侵蚀: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凹地;风力积累:沙漠和黄土;流水侵蚀(物理现象):河谷,沟壑;流水溶蚀(化学现象):喀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冰川侵蚀:冰川槽谷(U形谷),冰斗,角峰,刃脊,冰蚀湖等。33~34.答案:33.D34.A解析:第3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砂岩、页岩、石灰岩均为沉积岩,一般而言,越向下,沉积岩形成的时间越早。由图中信息可知,①处发生断层且该处地层最上层为石灰岩,其他几处中石灰岩均位于最下层,因此该处应当是最老的岩层;④处地层为页岩,位于石灰岩层之上、③处砂岩岩层之下,所以④处较①处岩层新、较③处岩层老;②处黄土地层位于最上层,应当是最新的岩层。故A、B、C错误,D正确。第34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岩溶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因此与西南地区相比,该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低的缘由最有可能是该地水热条件较差,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A正确;由于两地是同类岩层,因此岩石的可溶性无差异,B错误;地表植被茂密与否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较小,C错误;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困难程度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A。点睛: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结合图例,确定①③④为沉积岩是解答第一小题的关键。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一般而言,水热条件越好越有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我国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为云贵高原。35~36.答案:35.A36.D解析:第35题,依据材料“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可知,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应为地壳水平运动而非垂直运动,C、D错;图中岩层弯曲,应是受到水平挤压的影响,压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实力导致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乙处岩层断裂下陷,甲、丙处岩层断裂抬升,A正确,B错。故选A。第36题,读图可知,F1~F4断层延长至含油层,燃料油在强大的压力下沿断层散失,这是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缘由,D正确;F1~F4断层疏导性能好有利于石油组分的散失,但假如没有断至含油层,其疏导性能再好,也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同理,F1~F4延长到地表或石油埋藏层位较浅,但断层假如没有断至含油层,石油难以有散失通道,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A、B、C错。故选D。37~38.答案:37.D38.C解析:第37题,依据沉积岩的形成依次可知,通常状况下下部的沉积岩先形成,上部的沉积岩后形成。图中最先形成的是沉积岩④,后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当地应力足够大时发生断裂,形成断层①,之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②,最终岩浆喷发形成喷出岩③。第38题,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遇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袤,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39~41.答案:39.A40.A41.C解析:第39题,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合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年降水量并不大,假如年降水量多但不集中,也不会引发山洪,解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缘由,解除C;地质条件困难与易发山洪干脆关系不大,解除D。故选A。第40题,从便利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处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解除D;a、b、c三个地点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处接近河谷底部,简单受山洪影响,a处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处应是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解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第41题,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确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解除A、B、D。故选C。42~43.答案:42.B43.A解析:第42题,由材料可知,在大草原上形成了林地,一般草原上降水较少,在温度带一样的状况下形成林地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且该地林地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B正确,A、C、D错误。第43题,曲流形成后,河水仍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地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裁弯取直,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此时牛轭湖四周水分条件好,故林木生长较好,形成林地,随着泥沙淤积,牛轭湖最终变小直至消亡,所以水分渐渐削减,变成草地。故河道的演化过程是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A正确,B、C、D错误。点睛:牛轭湖的形成过程:1、河流摇摆形成弯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地发展。3、河曲愈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裁弯取直。5、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44~46.答案:44.D45.B46.A解析:第44题,读图可知,甲时段河床较深,水位较高,是河流冲刷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汛期。受锋面雨带进退的影响,浙江东部地区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为河流的汛期。图中乙时段河床较高,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应为枯水期,因此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更过程发生在由汛期到枯水期的时段,9~12月符合,故选项D正确。第45题,水库竣工后,汛期水库下游流量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河道淤积加重,故选项B正确。第46题,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以减弱潮流带来的泥沙补给,从而削减河流的泥沙淤积,故选项A正确。47~49.答案:47.A48.A49.D解析:第47题,A对: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沉没T0,因此砾石还会接着在此沉积(或积累),T0的面积仍在扩大。B、C、D错: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第48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第49题,依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且图示河岸坡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想该区域经验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50~51.答案:50.D51.B解析:第50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读图分析实力。随着距离海岸的距离增加,海水深度增加。依据图中1975~2004年的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更,1975年至1990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增加,说明近岸海疆海底淤积严峻,海水深度减小;1990年至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减小,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疆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疆海底先淤积、后侵蚀,故选D。第51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下降,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黄河入海径流量削减,河口处泥沙淤积削减,水深加大,B正确;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导致河流的冲刷作用加强,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加重,河口处水深减小,A错误;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峻,河口处水深变浅,C错误;黄河沿岸农业浇灌面积削减,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变快,泥沙淤积增大,河口处水深变浅,D错误。故选B。52.答案:(1)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沙丘北侧局地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2)含水层明显较厚缘由:该区域属于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积累;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的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地下水溢出缘由:德南隆起及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地下水通过河道南侧断层处的通道溢出地表。(3)影响:造成下游地下水位上升。理由:该段硬化河道,削减了出山口区河水下渗,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解析:第(1)题,沙丘发育缘由类问题须要从沙丘的沙源、动力因素、阻挡因素三方面考虑。结合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可以看出,布赫特山以西地区冲积平原广布,细粒碎屑物质丰富,供应沙源;该地处于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最终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风力挟带沉积物过程中不断减速积累在山前。第(2)题,结合材料要求从地质构造角度进行分析。含水层较厚的缘由与该位置的向斜地质构造相关,向下凹陷的构造利于冲洪积物积累;加上四周的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积累厚度,地下水淤积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缘由与该位置的背斜地质构造相关,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向上凸起的背斜可以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当地下水运动至河道南侧断层处,通过断层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第(3)题,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更的影响主要从下渗作用的变更角度分析。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使得该段河流下渗量削减,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流水量增大,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导致地下水水位抬升。53.答案:(1)早期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大,地表松散层风蚀强;随着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削减,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渐渐减弱。(2)分布特征:西部大,东部小;北部大,南部小。缘由:西部、北部风力强劲、植被覆盖度小。(3)耕作使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表层细颗粒物增多),疏松,强风蚀季节植被覆盖度小,风蚀强度大;表层和浅层粗颗粒物含量基本一样,风蚀粗化指数基本不变。(4)东部、南部:可因地制宜采纳砾石覆盖、耕地留茬、免耕、限制放牧等措施,爱护地表,减轻风蚀。西部、北部:地表砾石覆盖度高,风蚀强度小,可维持自然状态。解析:第(1)题,从图1所示风蚀粗化过程可以看出,风蚀过程初期,地表松散层的表层(最靠近地表的薄层,实际厚度1~2厘米)和浅层粗细颗粒物的组成是一样的(图1左);随着风蚀过程的进行,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在表层聚集(图1中),表层细颗粒物含量的降低导致在同等风力条件下,地表可被风蚀的物质(细颗粒物)削减,风蚀强度下降;在风蚀的后期,地表基本被粗颗粒物覆盖(图1右),风力对这些粗颗粒物已经无能为力,在这种状况下,风蚀强度就特别小了。第(2)题,依据图2可看出,风化指数西部大、东部小,北部大、南部小。(假如答“西北部大,东南部小”也是正确的。)风蚀粗化指数大,表示表层与浅层粗颗粒物的差异大,也就是变更大,换句话说,已经发生的风蚀剧烈。风蚀量的肯定大小与风力大小、地表物质组成和地表覆盖度有关,风力大、地表组成物质细、覆盖差者,风蚀强。地表组成物质本身的差异也有可能导致粗化指数的差异,但材料并没有供应这方面的信息,而且粗化指数比较的是表层和浅层的差值,所以地表物质组成的差异可以不考虑。这样,西部、北部粗化指数大的缘由就是风力大、植被覆盖小。图2南部标有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受地形干扰,风力分散。第(3)题,图示区域冬季风力强劲,地表干燥,耕作导致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因此风蚀强度大。而风蚀粗化指数是表层和浅层粗、细颗粒含量之比,由于耕作导致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两层粗、细颗粒的含量差别微小,因此耕作的结果是风蚀粗化指数基本不变。第(4)题,要求提出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应特殊关注“因地制宜”。本小题其实是开放的,回答也应当比较宏观,无法特殊详细。西部、北部粗化指数大,也就意味着地表已经形成了粗颗粒层,具有肯定的爱护作用,而且这些地区海拔高、降水量小、风力大、人口密度低,因此这些地区保持自然状况就是最好的因地制宜措施。南部和东部粗化指数较小,其风蚀强度可能比较大。这是西藏主要的粮食产区,为爱护耕地削减风蚀,可采纳留茬(增加风蚀季节的地表覆盖)、免耕等措施。在图示区域的东部,还有大量的草场,可通过限制放牧等措施,爱护地表,减轻风蚀。54.答案:(1)冰斗形成的先后依次:⑤⑥,③④⑧,①②⑦。(同期冰斗不分依次)U形谷发育过程:前期冰川规模较大,侵蚀形成了宽大U形谷A;后期冰川规模较小,冰川下蚀形成了嵌套在A中的较窄U形谷B。(2)冰斗成层分布且基本完好(受破坏微弱),说明雪线逐期上升;两期U形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变小,因此,当地气候逐期变暖,冰川面积减小。解析:本题以冰蚀地貌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学问点。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学问的实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1)据材料“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随着雪线的后退,冰川侵蚀加剧,冰斗海拔上升。早期位于沉积岩层的下方,即⑤⑥;中期处在沉积岩层中部,即③④⑧;后期处在沉积岩层上部,即①②⑦。U形谷发育过程:前期雪线低,冰川规模较大,侵蚀作用剧烈,侵蚀形成了宽大U形谷A;后期随气温上升,雪线上升,冰川规模变小,冰川下切侵蚀,形成了嵌套在U形谷A中的较窄U形谷B。(2)据材料“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冰斗成层分布,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基本完好,说明冰川萎缩,雪线逐期上升;据图可知,早期U形谷A宽大,后期U形谷B窄小,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减弱,因此,推想当地气候逐期变暖。55.答案:(1)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乌鲁木齐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目及答案
- 洛阳师范学院《企业级网络架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文化产业实习生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某城市地铁线路 extension 建设承包合同
- 软件测试与验收协议
- 房屋租赁保证书-矿山开采
- 哈尔滨市建筑工地消防管理
- 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版电动汽车充电站点施工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电商平台用户协议补充条款3篇
- 独立基础计算(带公式)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 新闻摄影培训
- 茶叶店食品安全管理元培训内容
- 电路理论: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电阻的等效变换
- 蔬菜、副食品配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3四川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重庆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护患沟通的技巧》
- 无人机飞行规则与安全操控技巧培训
- 2024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统一考试《数学2+物理》模拟卷(不含答案)-2023112022155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