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生须知:1.本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2年12月14日,双子座流星雨在天空绽放。专家表示,12月14日晚至15日凌晨是观测双子座流星雨的最佳时机。完成下面小题。1.流星雨是由小行星散落的物质与地球大气摩擦而成的。太阳系中小行星集中分布在()A.水星与金星之间 B.地球与金星之间 C.火星与木星之间 D.地球与火星之间2.在我国观测流星雨的时机和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之地观测②选择远离城市的郊外观测,避免人造光污染③应选择在晴朗的夜晚观测,满月时最佳④夜空越暗越有利于观测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C2.A【解析】【1题详解】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海拔较高的地区空气稀薄,云层遮挡较小,大气能见度高,视野开阔,①正确;远离城市的郊外,人口密度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灯光干扰较少,②正确;满月时,月亮亮度大,流星光芒受到月亮光芒影响,观赏效果较差,③错误;夜空越暗,流星现象更加明显,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A。【点睛】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成为火所产生的光迹。2023年3月7日,清华学子拍摄到中国空间站“凌月”现象,即空间站呈现为一个小黑点从月面划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当发生空间站“凌月”时,能反映空间站、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A.A B.B C.C D.D4.威胁空间站在太空中安全运行的太阳活动是()①黑子②耀斑③日珥④太阳风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A.核能 B.生物能 C.太阳能 D.化石能源【答案】3.A4.D5.C【解析】【3题详解】由题意可知,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天体,当其与地球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中国空间站“凌月”现象。故当中国空间站“凌月”现象出现时,中国空间站应位于地球与月球中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黑子主要是影响气候,对空间站影响小,①错误;耀斑通过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使大气层中电离层产生扰动,进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使空间站与地面失去联系,可能威胁到空间站在太空中安全运行,②正确;日珥是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外围的火舌状物体,对空间站在太空中运行的威胁较小,③错误;太阳风通过带电粒子流也会对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产生干扰,从而会使卫星系统和通信受到一定影响,④正确。由以上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中国空间站外侧具有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它们可以转换太阳能而产生电力,为空间站提供所需的能量,C正确;核能设备重量大,不适合空间站使用,A错误;生物能、化石能源运输不便,不适合空间站使用,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每到秋季,塔里木盆地南部的戈壁滩会被红色渲染,茫茫的戈壁滩上晒满了红辣椒,场面壮观。这些辣椒有一部分来自新疆本地,还有一大部分来自四川、重庆。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重庆、四川农民不晾晒辣椒的原因是当地()A.辣椒市场需求小 B.晾晒场地价高 C.劳动力数量少 D.阴雨天气多7.塔里木盆地南部适合晾晒辣椒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地形闭塞,热量充足,蒸发强烈 B.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深居内陆,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D.沙漠广布,河流少,夏季气温高【答案】6.D7.C【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四川盆地是太阳辐射贫乏区;重庆、四川农民不晾晒辣椒的原因是当地阴雨天气多,光照弱,不利于晾晒,D正确;重庆、四川当地喜食辣椒,辣椒市场需求大,A错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土地价格较低,晾晒场地价格不高,B错误,人口数量多,劳动力数量较多,C错误。故选D。【7题详解】塔里木盆地南部深居内陆,晴天多,太阳辐射强,适合晾晒辣椒,C正确;地形闭塞,纬度高,冬季寒冷,热量不足,A错误;位于塔里木盆地,海拔不太高,B错误;与沙漠广布,河流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辐射的强弱受纬度、海拔高度、天气状况和空气密度等因素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还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8.关于此次地震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经莫霍界面时,波速均减小 B.震源位于D层C.海中作业的人员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摇晃 D.地震波经古登堡界面时,速度减为09.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对A圈层造成的影响最大 B.B为生物圈,渗透于其他圈层中C.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在D圈 D.D为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答案】8.A9.B【解析】【8题详解】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震发生时地震波自下而上经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下降,A正确;该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源位于地幔,D层为地壳,B错误;海上作业的人员只感到上下颠簸,C错误;地震波经古登堡界面时,纵波波速突然减慢,横波速度减为0,完全消失,D错误。故选A。【9题详解】A圈层为大气圈,地震对其影响小,A错误;B为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上部,渗透于其他圈层中,B正确;地震引发的海啸发生在水圈,水圈为C圈层,C错误;D+E为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错误。故选B。【点睛】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10.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还包括()A.GPS技术——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 B.RS技术——统计人员伤亡数字C.GIS技术——设计救援的路线和方案 D.RS和GPS技术——制定灾区重建计划【答案】C【解析】【详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技术)能为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速度及时间数据,不能用来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故A错误;遥感技术(RS技术)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但是不能用来统计人员伤亡数字,故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救援的路线和方案,故C正确;不可以利用遥感技术(RS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技术)制定灾区重建计划,故D错误。故选C。2023年9月7日,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两具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读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1.恐龙大灭绝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气候特点,对应正确的是()A.甲末期--冷干 B.丙末期--冷湿 C.乙末期--暖干 D.乙末期--暖湿12.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A.全球冰川范围缩小 B.海平面总体上升C.许多生物向较高纬度迁移 D.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答案】11.C12.D【解析】【分析】本组选择题以2023年9月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两具“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的演化历程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可知,丙是距今5.41亿年~2.52亿年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乙是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甲是距今6600万年至今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恐龙大灭绝发生的时间是中生代末期,即乙末期,因此AB错误;相对于现代,乙末期气候较为暖干,因此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图可知,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时期总体上气温较低,使得海平面下降,冰川范围扩大,许多生物向更加温暖的低纬度迁移,因此ABC错误;冰川面积增加,使得部分岛屿相连,有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因此D项正确。故选D。【点睛】全球气候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当气候处于寒冷期时,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当气候处于温暖期时,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了若干低洼地区。13.读“四类地貌景观图”,关于图中地貌景观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甲——山高谷深、流水潺潺 B.乙——坡陡峰尖、地处高纬C.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丁——沙丘连绵、植被稀少【答案】A【解析】【详解】甲为高山峡谷,山高谷深,水量大流速快,故A选项正确;乙地为冰川角峰地貌,多分布于高海拔高山区,其分布受地形影响而与纬度关系不大,故B选项错误;丙为喀斯特地貌,山坡陡峭,远望如林,故C选项错误;丁为洪积扇地貌,其特征地势平坦,成扇状堆积体,故D选项错误。故选A。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发生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牛轭湖形成后,新的河道()A.流程延长 B.沉积增强 C.河床变深 D.洪涝频发15.牛轭湖的演化时序为()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答案】14.C15.C【解析】【14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牛轭湖的形成与曲流发展有关,牛轭湖形成后,河道裁弯取直,相较原有河道,新河道流程变短,流速、流量增大,侵蚀作用强,AB错误;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新的河道泥沙淤积减少,河床变深,不易发生洪涝灾害,C正确,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牛轭湖是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河道弯曲往往出现在地形平坦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在侧蚀作用下河道越来越弯曲,如图片中由③到②到①,河道逐渐弯曲并出现牛轭湖的形态,洪水期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辄湖(④),因此③②①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牛扼湖形成过程:①当河床坡度降低时,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凸岸凹岸形成。②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③河曲愈来愈弯。④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⑤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⑥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辄湖。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下面小题。16.陡崖处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滑坡 C.泥石流、火山 D.地震、火山17.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A.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较低的地方 B.垂直于河谷方向跑,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C.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寻找到地势最高点 D.站在原地大声呼救,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答案】16.A17.B【解析】【16题详解】该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带,陡崖处坡度较大,雨季降水量较大且较集中,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而地震、火山与陡崖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当滑坡、泥石流发生时,应远选择垂直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避开河谷,B正确;不应朝河流下游方向跑到地势最低的地方,应朝地势较高的地方逃生,A错误;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即为迎着泥石流的方向,危险性更高,C错误;地质灾害发生速度快,原地不动大声呼救不是有效的求救方法,D错误。故选B。【点睛】泥石流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一位游客在日记中写到“远眺风城,宛若中世纪的一座古城堡,强劲的西北风扬起地面的沙子,疾速向岩石上击去,给人以凄森苍凉恐怖之感……”。据考察,该地原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左图和右图为游客拍下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游客描述的地貌名称和外力作用搭配正确的是()A.雅丹地貌——风力侵蚀 B.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C.丹霞地貌——流水侵蚀 D.沙丘、沙垄——风力沉积19.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作用——地壳下降——风力侵蚀 B.沉积作用——地壳上升——风力侵蚀C.沉积作用——风力侵蚀——地壳下降 D.沉积作用——地壳上升——风力沉积【答案】18.A19.B【解析】【18题详解】根据游客拍下的照片,图中所示地貌表现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即雅丹地貌,从该游客的描述中“强劲的西北风扬起地面的沙子,疾速向岩石上击去”,可看出是风力侵蚀塑造了雅丹地貌,故A正确;该地貌形态与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沙丘、沙垄形态不一致,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该地原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根据信息可推断,该地最先为湖泊,地势较低,接受沉积作用,形成砂岩和泥板岩等沉积岩层,然后地壳抬升(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为陆地,岩石出露,再接受风力侵蚀,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即雅丹地貌。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石老人位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在石老人村西侧海域的黄金地带,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图左)。2022年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石老人”景观属于()A.海蚀崖 B.海蚀柱 C.海蚀穴 D.石笋21.推测“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原因可能是()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堆积【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解】“石老人”是位于海面上矗立的石柱,是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柱地貌,B正确;海蚀崖、海蚀穴和海蚀拱桥一般分布在海岸边缘,AC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原因主要是上部风化出现裂缝,受海浪侵蚀而崩塌,A正确;此处没有冰川、河流,BC错误;风力堆积不会导致倒塌,D错误。故选A。【点睛】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崂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大江口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乃成今日之形状。从西北方向望去,这块海中奇石极像一位老人,惟妙惟肖,有关这块奇石的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也吸引了许多游人来此观赏。天坑是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地形,它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读图和天坑景观图片,完成下列各题。22.左图中的数字与右图景观照片相对应的部位是()A.① B.② C.③ D.④23.天坑分布较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①湿热的气候②火山活动频繁③石灰岩广布④流动沙丘多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22.B23.B【解析】【22题详解】该景观图片所示为天坑,根据材料可知,天坑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读图可知③④位于地下,CD错误;①没有与地下河相连,A错误;②处有通道连接地下的溶洞和地下河,B正确。故选B。【23题详解】天坑是一种喀斯特负地形。湿热的气候有利于流水溶蚀作用的进行,①正确;天坑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与火山活动无关,②错误;石灰岩属于可溶性岩石,利于天坑的形成,③正确;天坑在湿润地区更为多见,流动沙丘多见与干旱地区,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其他地区主分布于波黑迪纳拉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南部、美国中东部、大安的列斯群岛和越南中北部地区。挪威盖朗厄尔狭湾(下图)位于欧洲北部沿海地区,具有壮观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4.形成盖朗厄尔狭湾的主要动力是()A.流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25.盖朗厄尔狭湾景观最突出特点是()A.两侧陡崖蔚然 B.海岸线平直 C.“V”形谷 D.海水较浅【答案】24.C25.A【解析】【24题详解】从图中来看,该地貌为峡湾地貌。挪威峡湾位于欧洲北部,受冰川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峡湾地貌,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流水侵蚀多形成河谷地貌,比如V形谷、槽形谷、峡谷等,A错误;海浪侵蚀多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海蚀地貌,B错误;风力侵蚀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通过观察景观图,峡湾景观的地貌特点为崖壁陡峭,A正确;冰川侵蚀易导致海岸线破碎弯曲,B错误;流水下蚀作用多形成V形谷地,该地峡湾并非V形谷,C错误;峡湾受冰川侵蚀影响,峡谷幽深,海水较深,D错误。故选A。【点睛】挪威峡湾地貌,冰河运动塑造了这个地区的地貌,冰川在挤压和削减的过程中形成了峡湾的谷地。冰川退去后,峡湾被海水淹没,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景观。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6.下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C.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D.拉萨日照时数夏季最高【答案】C【解析】【详解】读图可以看出,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之间相关性不强,并不呈正相关或负相关,AB错误;图中显示,拉萨5、6、7月太阳辐射量最大,C正确;图中显示,拉萨日照时数在10月最大,因此不是夏季最高,D错误。故选C。两位摩托车骑手想近距离观察沙丘地貌,正在直奔沙丘而去(见图1)。图2为该处沙丘的等高线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观察地貌形态,判断骑手正在前行的方向大致是()A.北方 B.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28.站在丁地能看见的地点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都看不见【答案】27.C28.A【解析】【27题详解】读图2可知,沙丘的凸坡为迎风坡,大致向西北方延伸。图1中沙丘的右侧为凸坡(迎风坡),即骑手的右侧为西北方,可判断骑手正在前行的方向大致是西南方。示意图如下:C正确故选C。【28题详解】读图2可知,丁地与甲地之间等高线分布较均匀,且没有地形遮挡视线,站在丁地可看见甲地,A项正确、D项错误。图中丁地与乙地、丙地之间有沙丘顶部遮挡视线,站在丁地不能看见乙地和丙地,B、C项错误。故选A。【点睛】新月型沙丘的迎风坡受力较大,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沙丘两端向背风方向延伸;背风坡风力较小,砂砾堆积坡度较陡,等高线较密集。下图为“某沿海地区一日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A.赤道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高山地带30.导致A、B两层气温垂直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 B.大气成分 C.气象条件 D.纬度【答案】29.B30.B【解析】【分析】【29题详解】对流层的厚度整体由赤道地区向两极递减,高度范围在7km~17km间变动,根据本题图中表达出来的对流层厚度约为13.75km,推测其最有可能位于中纬度地区,B对,AC错。而对于高山地带,试题没有充分的信息确定其地表地形特征,D错。故选B。【30题详解】A、B两层分别为对流层和平流层,两层因距地表远近的巨大差异而导致大气成分明显不同,尤其是各层所含的温室气体成分的差异导致热源与大气温度结构的不同。对流层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等,使得地面成为直接热源,进而导致对流层内温度垂直递减。平流层中因距离地表较远,二氧化碳等含量已经极低,而臭氧含量明显增加,臭氧因主要吸收短波波段辐射,使得太阳辐射成为这一层次大气的主要热源,故而该层大气气温垂直递增。所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成分,B对。故选B。【点睛】对流层的高度会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例如:我国北京地区,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1千米,广州地区对流层的高度增加到约16千米,而在东北地区则下降到10千米。并且夏季高于冬季。甚至同一地区同一天,对流层的高度也会随早、中、晚的变化而变化。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5分)31.下图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D代表的行星是____(填名称)。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八大行星分为三类。图中代表巨行星的是____、____(填名称)。(2)地球与其他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都按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他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以地球的轨道为界常把____、____(填名称)称为地内行星。(3)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完成下图。a.日地距离适中b.稳定的太阳光照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d.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答案】(1)①.火星②.木星③.土星(2)①.逆时针②.水星③.金星(3)①.b②.a③.d④.c【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体系统、地球生命体存在的条件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结合图中行星距离太阳的位置关系,D是距离太阳第四近轨道上的行星,因此D是火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图中代表巨行星的是E和F。【小问2详解】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此地球轨道以内的行星为水星、金星。【小问3详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方面的条件:太阳光照比较稳定、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中,即①为b;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中,适宜的温度主要是因日地距离适中,即②为a;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得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即③为d;体积和适量适中,使得地球引力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即④为c。32.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D____界面;F____界面;A曲线代表____波;B曲线代表____波。(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C____;E____;G____。(3)岩石圈是指____和____的顶部。(填名称)(4)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___的发源地。【答案】32.①.莫霍②.古登堡③.横波##S④.纵波##P33①.地壳②.地幔③.外核34.①.地壳②.上地幔35.岩浆【解析】【分析】本题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A波波速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为横波,B波波速快,能在固体、气体、液态中传播,为纵波。图中D界面处A、B波速增加,为莫霍界面;F界面处A波消失,B波减速,为古登堡界面。【小问2详解】C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E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G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核中的外核。【小问3详解】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小问4详解】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黄河流域的地貌景观图及甲、乙、丙、丁四地的景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景观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