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简约识记一、早期政治制度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用于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二、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既配合又牵制;形成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作用:成为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制度:汉代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代节度使;宋代文臣做地方官;元朝行省制。两个趋向: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衰弱;地方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举措: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结果: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能力提升1.宏观把握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确立——两汉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主线:地方权力逐步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逐步集中到皇帝。2.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与希腊民主制度地理环境:大河纵横——海洋环绕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主要思想:儒家思想——人文主义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古希腊民主制度是各自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不能简单比较其优劣,两者各有其积极性和时代局限性。知识点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简约识记一、古代农业经济经营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生产技术:精耕细作。地位:立国之本。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居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兴衰。二、手工业和商业1.手工业: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主要行业:冶金、陶瓷、纺织等。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2.商业: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发展历程:商朝人善于经商(“商人”一词由此而来)——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特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三、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实质:雇佣关系。3.特点:出现在少数行业和地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地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四.“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1.“重农抑商”:时间:从战国商鞅变法开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基础。评价:前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闭关锁国含义:对外交往的限制政策。根源: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目的:维护专制统治。评价: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能力提升1.三大部门的地位和关系中国古代文明是农耕文明,以农业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处于补充地位。三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农业的发展为商业和手工业生产提供原料;手工业的发展为农业和商业提供市场和产品;商业的发展使不同地区之间互通有无,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化、区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2.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比较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的文化简约识记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主流思想:儒家思想2.演变轨迹(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礼”,创立儒家学派;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两人发展了孔子思想。(2)改造和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提出“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王阳明“心学”主张“心外无理”“发明本心”。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依据。(4)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李贽成为反理学的先驱;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提出了“学以致用”、“工商皆本”的主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其实质是对儒学的反思、批判与发展,是儒学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二.中国古代的科技1.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数学、天文、医学、农学等。2.特点:注重实用性,并未上升到理论层面。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和医学等传统科技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没有孕育出近代科学。三.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楷书——开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代,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到西晋书体完全成熟。3.古代文学成就类别代表性成就或人物文学特色和地位诗经《诗经》现实主义风格;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楚辞《离骚》和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张衡《二京赋》辞藻华美,意境清新;半诗半文的综合性文体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顶峰宋词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能歌能唱、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古代词发展到顶峰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音乐、说唱、舞蹈、表演融为一体;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小说明清四大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四大小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4.京剧: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扬方式。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能力提升1.儒学在近现代的境遇(1)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3)文革时期“批林批孔”运动,借此打倒一批老干部。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的态度是: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2.文学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文学艺术作品时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文艺作品反映不同的时代特征,要注意透过其外在形式,揭示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知识点四古代希腊和罗马简约识记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和发展:梭伦改革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制度——伯里克利时期发展到顶峰。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流执政。人民主权指主权属于人民,主要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民众法庭)等机构。“轮流执政”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为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实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2.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条件:民主政治发展。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评价: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本质。(2)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知识即美德”的思想。评价: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3.罗马法核心内容:维护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两个标志:《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查士丁尼民法大权》标志着罗马体系最终完成。三个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能力提升古代中国和希腊比较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民主政治经济形态:小农经济——商品经济意识形态:儒家思想——人文主义知识点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简约识记开辟新航路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对黄金、香料的强烈渴望;《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商业危机;传播宗教;人文精神的鼓舞。条件:葡、西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增加。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三条线路:从欧洲到印度;从欧洲到美洲;环球航行。四个人物: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影响:引发早期欧洲殖民扩张活动;世界市场的雏形初现,人类由相对分散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殖民扩张主要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主要方式: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奴。影响:(1)对西欧: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技术革命的到来;(2)对落后地区:带来灾难,经济停滞,与西欧的差距逐渐拉大。(3)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3.两次工业革命项目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条件: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殖民贸易和掠夺提供资本;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前提: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及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资本;科学技术进步时间18世纪60年代以后1870年以后成就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火车、轮船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飞机等影响对欧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引起社会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对落后地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对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欧美: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调整,垄断组织出现。对落后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对世界:欧美工业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能力提升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阶段推动因素主要资本主要途径影响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商业资本欧洲殖民的扩张和掠夺雏形出现17世纪-18世纪中期殖民扩张市场拓展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私人垄断资本瓜分世界;资本输出最终形成知识点六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简约识记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含义:君主权利受到宪法的制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发展:内阁制度形成、两党制出现、1832年议会改革。2.美国总统共和制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理论依据:启蒙思想三大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三大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意义:在一个大国创立了共和制度,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3.法国总统共和制确立标志:1875年宪法一项制度:共和制度两大权力:行政权和立法权运作方式:总统、总理、议会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1871年宪法政体:君主立宪制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权力中心:皇帝和宰相能力提升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项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名称国王总统总统皇帝产生方式世袭选民间接选出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世袭任期终身每届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每届七年,可连选连任终身权力统而不治行政权行政权行政、立法、军事政府首脑名称首相总统总统宰相产生方式首相组阁总统提名,国会批准总统任命皇帝任命权力中心议会总统总统皇帝政府与议会关系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对议会负责,可解散众议院议会和宰相对皇帝负责立法机构议会国会议会议会知识点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简约识记一、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两个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三个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四个内容:肯定阶级斗争在推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阐明社会发展规律;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无产阶级联合。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更加蓬勃发展起来。二、实践——巴黎公社两个措施——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际机器,公职人员选举产生;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两个失败原因:主观——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客观——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发展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两大经验: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两个教训:必须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领导;必须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广大农民支持。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月革命一个人物:列宁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三大文件:《四月提纲》《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四个事件:二月革命、“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了方向。能力提升: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扩展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现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扩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根源。知识点八近代西方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简约识记1.文艺复兴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代表:但丁《神曲》、卜迦丘《十日谈》、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等。影响:解放了思想,天主教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2.宗教改革内容: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影响:新教产生;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3.启蒙运动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核心:理性主义。内容: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代表人物: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康德——人不是工具。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为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思想武器。能力提升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希腊智者运动,这是人文主义的起源。复兴: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使长期被禁锢的人性得到解放。发展: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使宗教从教皇和教会的独裁统治下解放出来,奠定了今天西方宗教的解本格局。成熟: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更彻底,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至此,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知识点九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简约识记一.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华与不平等条约四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五大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两个阶段:商品输出阶段、资本输出阶段(以1895年《马关条约》为界)。结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1)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造成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使中国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二.1840年到1900年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和辛亥革命1.反抗斗争主线:在抗争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三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领域阶级军事经济政治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创办近代海军求富,创办近代企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武装斗争《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义和团运动武装斗争扶清灭洋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2.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五个第一: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完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巨变。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五四运动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两个阶段:5月4日到6月初,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5日起,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阶级。特点:彻底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放意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意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3)两者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国民大革命时间:1924—1927性质: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联合、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事件: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奠定了革命发展的基础。3.十年内战时间:1927—1937事件: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现;遵义会议中共走向成熟。结果:中共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抗日战争时间:1937—1945两个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胜利保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意义:近代中国一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5.解放战争时间:1945—1949两种命运: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两个回合: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主要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七届二中全会)能力提升1.近代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农民阶级:主力军(人数众多和革命性强)资产阶级:同盟军(革命性、进步性)无产阶级:领导力量(中共是领导核心)2.国共关系主要矛盾国共关系国民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第一次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国共两党内战知识点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简约识记一.近代中国社会的三种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官办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不断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三次发展机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侵略的放松。四个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五个发展阶段:“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分布结构:“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两个影响: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三个障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能力提升对中国近代化的两点认识(1)从生产力角度看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生产关系看是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从政治制度上看是从君主专制转向民主共和。(2)经济、政治近代化不协调。一方面,经济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政治近代化则起步于维新变法;另一方面,政治近代化的迟滞阻碍了经济近代化的发展。知识点十一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简约识记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2.历程阶级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实践地主阶级19世纪40、50年代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展开洋务运动,最终失败资产阶级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君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终失败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无产阶级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的思想基础3.三个层面: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4.两个特点:(1)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不断得到解放。(2)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能力提升维新派与革命派:(1)同: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2)异: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革命,建立共和制度。知识点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简约识记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两个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三个对峙: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四个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影响: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造成部分国家分裂(德国和朝鲜);导致国际局势紧张(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二.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过程: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67)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2.日本崛起原因: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结果:20世界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3.不结盟运动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亚非国家主张团结合作。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美苏两极格局。4.中国崛起: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瓦解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多极化趋势表现: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欧盟成立及扩大;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可与美国抗衡;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高。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能力提升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源在于实力的增减,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于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全球化。知识点十三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发展简约识记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向社会主义过渡(1)过渡方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2)内容差异: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企业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除关乎国计民生外的企业;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3)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斯大林体制形成:工业化、农业集体化、1936年宪法。特征:经济上——高度的计划性;政治上——高度的集权化。评价:在一定时间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长远看,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3.经济体制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突破,最终失败。波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改革为突破口,也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而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政治领域根本性改革,导致苏联解体。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影响:加深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危机,加剧世界局势紧张。2.罗斯福新政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两个阶段:调整与复兴经济——改革三项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四项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实施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意义: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出现;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评价:资本主义发展在五六十年代出现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导致七十年代“滞胀”局面出现。三.中国的改革开放(后见知识点十七)能力提升1.世界历史上的三种经济模式: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及经济思想阶段主要资本基本特征经济思想工场手工业(16世纪-18世纪中期)商业资本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工的简单协作的大生产重商主义自由资本主义(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工业资本机器大生产下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私人垄断垄断资本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私人垄断,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垄断资本国家干预经济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知识点十四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简约识记1.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基础:二战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2)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4)作用: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2)表现:欧共体成立-欧盟的成立,是世界上经济区域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化经济集团;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集团化经济合作组织。(3)影响: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矛盾的统一体。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1)运行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经济联合组织,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2)基本规则:多边贸易规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3)评价: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②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是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能力提升经济全球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近代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瓦解了旧的社会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出现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促使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知识点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简约识记政治建设两种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两个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两部宪法:《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四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指导思想,政治协商是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基本组织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直接民选,落实“依法治国”方针。二.新中国外交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三个时期:奠基时期(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方针,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拓展时期(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致力于地区合作。三.祖国统一大业一个理论:一国两制两大实践:中国对香港和澳门于1997和1999年正式恢复行使主权。三大意义:在完成国家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昭示了前景;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能力提升新中国外交的特点:一是受国际环境的影响,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二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知识点十六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和成就简约识记1.过渡时期(1949—1956)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确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2.曲折前进(1956—1978)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两方面探索:有益探索:中共八大;八字方针。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错误:“左”倾错误恶性发展;一场浩劫:文革。四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照搬外国经验。3.新时期(1978——)进入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1)内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五个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两个领域:物质和思想三个方面: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大众传媒。四个关键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能力提升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30年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曲折与成就相伴随;后三十年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知识点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个人心得体会15篇
- 电教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
- 学生实习个人工作总结
- 2024年度个人与企业合作的旅游产业规划与发展服务合同3篇
- 书籍《哈利·波特》读书心得10篇
- 2024年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软件维护与流程优化合同2篇
- 毕业生求职信锦集五篇
- 2024年度绿化工程生态修复材料采购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中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
- 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
- 《无线网络优化概述》课件
- 国开国际经济法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
- 施工场地移交交接单
-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Unit-答案 1
- 钢板铺设施工方案
- 产程中的人文关怀61张课件
- 母爱像棉花盛开(2019广西贺州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 商务英语写作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师范学院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教学课件
- 2023年基层办税服务厅工作调研报告
- DB34T 5006-2023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