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十五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天津市五十五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天津市五十五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天津市五十五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天津市五十五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检测(语文)一、(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古典诗词凭借其独特的抒情、教化和审美功能,成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滋养人们精神世界的生动载体。“诗为心声”“诗缘情而绮靡”等经典论述,()了古典诗词的抒情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往今来,诗词佳句摇曳着以情动人的风采。形容恋情,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形容友情,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形容亲情,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岁月变迁,不变的是人的丰富情感。喜怒哀乐,都在诗词中得到最美的表达,引发人们共鸣。诗词一方面教会我们识文断字,一方面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凭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心存感恩、孝敬父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爱国奉献、担当有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让我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古典诗词以这样情感充沛、润物无声的方式赋予我们精神能量。阅读古典诗词,我们为人处世就能拥有一种审美的境界。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经过诗词之美的长期(),会变得()、儒雅从容。面对春华秋实、山河四季乃至日常点滴,诗意总会盎然生发。观山,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胸怀;赏春,会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欢欣愉悦……人的心灵经过诗词滋养,'会变得格外明亮清澈。诗词的功能当然不止于此。。让诗词进一步融入时代大潮、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给人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林峰)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突显浸染温文尔雅.B.凸显浸润温柔敦厚C.凸显浸染温柔敦厚D.突显浸润温文尔雅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挥B.人们随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扬C.随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挥D.随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扬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词既教会我们识文断字,又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通过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B.诗词不仅教会我们识文断字,而且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通过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C.诗词既教会我们识文断字,又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以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D.诗词不仅教会我们识文断字,而且教导我们知书达礼、修身齐家,以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4.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周代,为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B.《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婉曲达意;《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直接论说道理。C.从内容上看,通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消息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D.张若虚(约660一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材料一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先秦名辩学、古印度因明学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并称世界逻辑三大源头。一般来说,被尊为逻辑之父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制定了包括三段论逻辑在内的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系统准则,19世纪以前,在逻辑学的研究特别是教学中,一直延续着这种“大逻辑”传统。近代德国哲学家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英国数学家将传统形式逻辑学符号化、数学化,后来经过多位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现代逻辑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却几乎丧失了逻辑最初的教导作用,即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方面,而这恰是逻辑学产生的初衷之一。因此,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逻辑学家提出要通过教育培养现代公民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更新;另一方面,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有弱化的趋势.教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授知识;教学生如何思考,则是培养思维能力,即能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和推理的要素。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性或本质,外延是指具有概念的内涵所反映的那些特性或本质的具体思维对象。就外延的含义来说,它是本质属性的对象,是概念的量的方面,说明概念反映了哪些事物,其范围程度及其所能达到的极限。一个思维对象只有具备内涵所反映的全部特性或本质属性的时候,才属于该概念的外延.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取材于周建武的《逻辑学导论》)材料二中国诗词中,有许多作品巧妙运用谐音双关,丰富了诗句内涵,而使诗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在这妙用中也有逻辑的身影。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本诗描写了一位沉浸在爱情中的少女,置身于杨柳青青,江水平如镜面的岸边,忽然听到心上人的歌声,但不知心上人对自己有意与否?就好像东边日出、西边下雨的天气那样,让人捉摸不定。于是,描绘天气的“无晴”还是“有晴”也就成了这位初恋少女不知心上人对自己是“无情”还是“有情”的忐忑心情的真实写照了。从逻辑上说,这种谐音双关是一种“音”的巧用,以语词“音”的相谐,而使语词的内涵、外延发生向谐音语词的内涵、外延的转化。如果领略和意识不到这个转化,仅从字面上去理解,那是无法体会到这一诗句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美的。(取材于彭漪涟的《古诗词中的逻辑》)材料三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了。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的,不能用常理来衡量。鲁迅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于事物,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取材于张炼强的《修辞艺术探新》)5.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被尊为逻辑之父的亚里士多德制定的包括三段论逻辑在内的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系统准则,属于“大逻辑”传统。B.德国哲学家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后来经过多位英国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C.逻辑学产生的初衷是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思维力提高,从而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方面。D.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性或本质,一个思维对象只要具备内涵所反映的特性或本质属性,就属于该概念的外延。6.根据材料二、三,下列理解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语言运用的艺术既受到逻辑的制约,又能够突破逻辑的束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辞虽已甚,其义无害”表明了使用夸张手法更容易达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C.“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谐音“情”,谐音使“晴”的内涵、外延均向“情”转化,诗句意蕴更丰富。D.无论是创造“无理而妙”的作品,还是欣赏其艺术效果,都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7.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无理而妙”艺术效果的一项是()A.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B.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C.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三、(9分)根据要求,完成8~10题。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若火之始然B.其脆易泮C.起于累土D.则5不所容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见贤思齐焉B.世世以洋游,为事故窃异室以利其室C.其“恕”乎非恶其声而然也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10.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译文:有一句话是可以一生践行的吗?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译文:宋国有一个人擅长制作不使手冻裂的药C.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译文:客听说了这件事,请求(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D.当察乱何自起译文:应当考察动乱怎样自己产生四、(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取材于《汉书·贾谊传》)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秦无道之暴也暴:短促B.道之以德教道:评价C.德被蛮貊四夷被:遭受D.祸几及身几:大多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秦为天子,二世而亡故不孝不慈亡B.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蚓无爪牙之利C.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D.今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物或恶之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B.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C.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D.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1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培育美好的品德要从小做起,应该营造良好的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一般人的智力有限,可以明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情。C.君主面对各种不同的言论,必须有正确的辨别之道,那就是要以事实验证。D.君主的治国方略不一定会应验于国之安危,百姓哀乐才是国之安危的根本。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2)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16.请归纳文章第三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礼义的作用。(3分)五、(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题。送贾讷倅眉①苏轼老翁山②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便与甘棠③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注】①倅,副职。元祐元年(公1086元年),苏轼被召入京,而他的同僚贾讷将赴眉州任副知州,苏轼作诗相送。②老翁山:在今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苏轼父母和其妻王弗的坟墓皆在此山。③甘棠,《诗经》中有《甘棠》篇,“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记周代召伯出游,曾在一棵棠树下憩息,后这棵树被当地百姓保存、爱护,以示纪念。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埋葬亡人的地点,也从侧面说明了贾讷将去之地便是自己的故乡。B.颔联实写家乡的父老开门迎接贾讷的情景,小轩敞开表达对贾讷的谢意。C.尾联用典,诗人借用召伯的典故祝福贾讷,希望他能像甘棠一样受到故乡父老的爱护。D.本诗看似描写送别情境,实则是借送别友人,寄托自己复杂的情感。18.此诗颈联与苏轼《江城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在表达技巧上各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六、(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9.,任重而道远。2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1.不失其所者久,。22.,尘满面,鬓如霜。2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2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以人与月比较表达哲思的诗句是:“。”25.《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是:“。”七、(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6~29题。在河西走廊聆听苏沦桑从江南到河西走廊,从东海边到祁连山下,地势渐渐隆起,水汽渐渐稀薄,渐渐稀薄的还有人间烟火。面对厂裹,轻微缺氧的头脑有点混沌,耳朵却变得灵敏,或并非灵敏,是混沌中生出的幻听。先听见九月的风里响起一声驼铃。正午时分,一匹灰白色骆驼驮着我,穿行在张掖丹霞地貌的壮丽中。骆驼停留在一裸蓬蓬草前,打了一个响鼻,我听见脚下古老的土地响起流水声,叮叮咚咚,像一声声泉的耳语,从骆驼刺和蓬蓬草的叶尖涌出地面,汇集成浩瀚的绿意,幻化成远古时代的汪洋。光阴煮海,时间将曾经的大海煮了几亿年,熬成这片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的地貌,蜜般柔软,糖果般多彩,极地冰川般肃穆。经过峡谷某个拐角处时,骆驼和我一起向上仰望,我顺着它的视线伸出手,在红色崖壁的沙砾中摸到一颗极小的贝壳。亿万年来,这颗小小的贝壳经历了些什么?陨石雨,沸腾的岩浆,汹涌的海水,生命诞生,人类进化,金戈铁马……直到此刻,它和大海一起,被时间定格成无边的静美。站在彩色丘陵的某个高处俯瞰,我听到猎猎风声里响起苍凉悠远的乐声,巧遇孤独的音色,如游刃穿行于风中,引领着长号、提琴、竖琴、定晋鼓等,如泣如诉的旋律渐渐恢弘。眼前一层一层的山浪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天上一层一层的白云也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像一支支队伍在雄浑的音乐里行进,时光之河浩浩汤汤穿过河西走廊。我看见光线急速变幻中一张张年轻的脸,年轻的张蓦带着嘱托,开启了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策马扬鞭,年轻的玄奖独自踏上五万里西行的生死旅途,年轻的一行行驼队掠过地平线上的落日,足印迅速被风沙吹老。历史与今天、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时间深处,日夜萦绕着一曲曲动人的音律。“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古为河西四郡(张掖、武威、酒泉、敦煌)之一的张掖,是丝绸之路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长河中对华夏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张掖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荒漠与绿洲共存,南国风韵与塞上风情共生,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没有国界的音乐语言成为交流的使者。北魏时,当地音乐与龟兹乐相结合的《秦汉伎》,以《西凉乐》之名流传。唐代,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孕育出响彻世界的“唐乐”高峰,《十部乐》涵盖丝路沿线各民族的音乐。甘州边塞曲流入中原后,成为教坊大曲,《八声甘州》《甘州曲》等词牌、曲牌流传至今……上下两千年、纵横近万里的时空里,河西走廊成为一个音乐的长廊。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希腊音乐家雅尼创作了充盈着史诗情怀的《河西走廊之梦》,嘟嘟克苗引领的恢弘旋律,美得让人流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的交流,是人心的交流。科学告诉我们,物质经过漫长时光与元数组合,才产生了生命,地球经历了四十多亿年的沧海桑田,才产生了人类。人类历史于元垠的时间,短暂只如一瞬,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何不争分夺秒去爱?焉支山下,山丹军马场,我不知道一匹解甲归田的军马,是否愿意和我聊聊祖先辉煌的曾经。它是一头漂亮极了的汗血宝马,通身黝黑发亮,偶尔抖一下耳朵,眨着长睫毛,安静地承受着人类好奇的抚摸,却不知从哪里透着一副不羁的神情。在它的附近,两匹棕红色大马在隔着栏杆亲昵。我试图去识别一匹马的耳语。我轻轻从它的侧面摸上它的脸颊,如果摸向它的正面,它的眼睛看不见,会受惊。我将脸贴近它的脸,蹭到了粗糙而柔软的鬃毛,看到了长睫毛下它的瞳孔里浮现祖先们奔驰在还阔草原上的画面,听到了它的耳蜗里响彻金戈铁马之声,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此创建了山丹皇家军马场,两千年来,这里见证了一个东方古国的沦桑巨变。九月的焉支山下,大马营草原上万马奔腾,一道道马脊如一望元垠的麦浪起起伏伏,传递着李白的明声吟诵:“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颜玉盆。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群山偃旗息鼓,人们放马归山,解甲归田,马和诗歌的耳语里有一个相同的暗号:“回家”。在离军马场一百多公里的民乐,夕阳抖照进一个酒库,一个个巨大的棕色酒缸上,覆盖着一块块异常鲜无的红缎子,像盖着红盖头的新娘。一个小勺伸进了酒缸,睡了三十年的酒醒了,叹了一口气,吐出一串咕咚咕咚的耳语,浓郁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在汉代酿酒古法的基础上,民乐人用高梁、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九种根食酿制了独具一方风味的美酒。三十年陈的白酒在玻璃酒壶里,呈现夕阳一样的淡淡金黄。我与金黄对视,看见清澈的酒里凝结着浓稠的历史,是与江南的黄酒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骨。我想,从前,它一定是出征酒,万马嘶鸣,尘土飞扬,一碗碗烈酒被仰脖喝尽,一只只酒碗被摔得粉碎;它也是庆功酒,团圆酒,被百战归来的人群痛饮,化作眼泪飙飞,化作一场场思念的雪。此刻,它是一杯民间的酒,沁入了寻常百姓日子的酒,像一个静坐于喜宴主桌的老人,微笑着,眼神安详。朋友们拎起一壶酒干杯,一位本地学者说,在我们刚刚经过的马蹄乡,他年轻时去探访过,裕固族的朋友们听说来了他这个从来不会醉的年轻人,消息波浪式地传遍了草原,很多人都跑到帐篷里请他喝酒,看他喝酒。我浅尝几口酒便醉了,歪在飞驰的面包车里,半梦半醒间,听两位朋友高一声低一声的对话,像一声声耳语。他们一个来自天津,一个来自西宁,隔着车子的过道,两人从一碗“炒炮仗”开始,讲青海的面,天津的面。车窗外夜色降临,耳蜗里似乎又有别的耳语响起,却是我熟悉的乡音。东海边江南被桂花树覆盖的娘家小院里,想必七旬母亲正双手合十,喃喃祈祷,每一个晨昏,她心中的话总是:国泰民安。世界安宁,我们才能听得见亲人们的耳语。母亲的耳语是一个涟漪,传给了千万里之外的我,从耳蜗传到心脏,传向四肢,传给车轮,通过车胎与地面的摩擦,传给了我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并得到了它的回应。于是,我听见整个河西走廊上,响着悠长的声声驼铃。(文章选自2019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2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第一节中的“耳朵却变得灵敏……是混沌中生出的幻听”,既照应标题中的“聆听”,又总领全文。B.文章第四节写作者站在河西走廊的丘陵上,听到风声里夹杂着长号、提琴、竖琴、定音鼓等乐声,说明此地并不十分荒凉,有乐队在演奏。C.“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诸多历史杰出人物曾行走在河西走廊,印证了河西走廊连接古今中西辉煌悠久,如今落寞。D.民乐自古就出产独具风味的美酒,作者推断,这种酒在历史上肯定是当地的出征酒、庆功酒、团圆酒。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民乐美酒已走入寻常百姓家中。E.文章开头作者走在河西走廊聆听到一串九月风声里的驼铃声,文末以悠长的驼铃声结束,首尾呼应,意蕴丰富。27.作者在河西走廊聆听到了什么?(5分)28.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29.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有何用意?(5分)八、(60分)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是一个铭记英雄的时代。艰苦长征,保家卫国的将士;支边扶贫,无私奉献的干部;抗疫救灾,勇往直前的医护干警;隐身荒漠,毕生钻研的学者志士……我们感动于他们心中“无我”的境界。这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我们喜欢街舞的自由奔放,喜欢生活的随性自在,我们不断创造着“小确幸”,制造着“仪式感”……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想要凸显自我的个性与价值。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和认识?请根据材料的含意,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发言,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要求:(1)文体为议论文,文中要体现以下论证方法中的至少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2)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4)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落款“高二年级学生代表”答案及简析:一、(12分)1.B。“凸显”指清楚地显露,“突显”指突出地显露,此处“抒情特征”用“凸显”更合适;“浸润”有渐渐渗透之意,“浸染”侧重沾染,“诗词之美”对人的影响用“浸润”;“温柔敦厚”侧重性格温和、宽厚,“温文尔雅”侧重文雅有礼貌,这里形容受诗词影响后的气质用“温柔敦厚”。2.C。“随着……”的主语应是“诗词功能”,而不是“人们”,所以排除A、B;“功能”与“发挥”搭配,“发扬”多与“精神”等搭配,所以选C。3.D。“既……又……”表并列关系,“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这里用“不仅……而且……”更能体现诗词在“识文断字”和“知书达礼、修身齐家”两方面作用的递进;“以……方式”比“通过……”更能体现诗词内涵与“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的关系。4.D。A项《礼记》成书于汉代;B项《老子》长于借助寓言,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婉曲达意;C项通讯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消息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二、(9分)5.A。B项是英国哲学家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德国数学家发展完善;C项因果倒置,应是逻辑学产生的初衷之一是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等,表现在头脑清楚等方面;D项一个思维对象只有具备内涵所反映的全部特性或本质属性的时候,才属于该概念的外延。6.B。“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只是说明夸张手法“无理而妙”的效果,不能表明使用夸张手法更容易达到,过于绝对。7.C。“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未体现“无理而妙”,只是用谐音双关表达情感。A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花弄影”将花拟人化,有“无理而妙”之处;B项“庭院深深深几许”叠字运用,有独特韵味,可体现“无理而妙”;D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多情应笑我”语序有特殊表达效果,可算“无理而妙”。三、(9分)8.D。A项“然”通“燃”;B项“泮”通“判”,分离;C项“累”通“蔂”,盛土的工具。9.D。A项,焉:于是/语气词;B项,以:把/来;C项,其:大概/代词,那种;D项,也:都是判断句的标志。10.C。A项应为“有一个字可以一生奉行的吗”;B项应为“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的人”;D项应为“应当考察动乱从哪里产生”。四、(22分)11.A。B项“道”应是“引导”;C项“被”是“覆盖,遍及”;D项“几”是“几乎”。12.C。A项,亡:灭亡/通“无”;B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而:都是转折连词;D项,或:有人/或许。13.B。“德泽亡一有”“怨毒盈于世”是两个主谓结构,应断开;“此天下之所共见也”中“此”指代前面的内容,作主语,所以在“此”前断开。14.D。君主的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