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目录
考点二政治制度的嬉变1。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10
知识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0
知识点2选官制度的变迁13
知识点3官员监察考核制度15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5
考点一法治教化与基层治理3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3考点三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17
知识点1法治与教化3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17
知识点2户籍制度5
知识点1民族政策17
知识点3赋役制度6
知识点2对外交往19
知识点4基层组织7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2。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8
考点要求考题统计(2021—2023)备考建议
法治与教化3年7考(选择题5次,非选择题2次)
3年考查基本平衡,把握户
籍和赋役特点命题,尤其
法治教化中国古代赋役3年7考(选择题3次,非选择题4次)
关注法治与教化内容,属
与基层治
于新增加的知识点。复习
理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3年1考(选择题1次)时关注史料,结合实际进
行问题的拓展延伸。
历代基层治理3年2考(选择题1次,非选择题1次)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年13考(选择题11次,非选择题2次)选官制度和官员的考核监
的姐变察融合到专制主义内容里
古代官员选拔管理3年7考(选择题5次,非选择题2次)进行复习,关注中央机构
的构成和发展演变。
近三年有所涉及,但也属
民族关系于重点,备考中从实际出
民族关系和对外交
和对外交3年3考(选择题2次,非选择题1次)发,联系时事政治内容,
往
往注重地图的把握,提高知
识运用能力。
汹_激(蟠摞).檄默战网)—(嘱御(汉)—,伏断湘«)-
「力臼耽—_俣弟)弼嘏闲—(尤脚㈣—(烯删周
阳镀做)一分飕渊匿阑一专人首野骨(5)一烦能)(驰)一章南3侏)5
嗨Pg、他幽中(祠清)
昭用僚_田上域掷懒(#3)t醐租舸乱嬲(髓)一脓法章善(宋元)一m
野例5(IB)-,JITAs闾
I熊钟—乡里包度,乡差米&夫、掂L里设里正,北5例,设亭长,负田地冷槽群安.
甑f3飕寓阑TH际0(酮T魏三颂掰(1)T外蹴网—
-三疏(SWt£)—三1六翱(髓)一二^司制闲TM«J(元)一度丞电登福
网—».看抑®筒
魏效怏就
内藏目(S)—m偈)—(«)m.商史机良(汉)—2fn§»j.
砸蟾(I)—WH8阚—fiffl阮)—虻司(«)—SI5S(沏
能臧顺—世部■、酬一和涮帧)一期缎征醐(汉)一瓶中正制(幽—(雅)
官艇考松逋一名史大夫、朝史阕T!史服闵——翻闲一厂:骗务油一MS便司T籁圈清)
r就掾隔粉点(汉)—$6,幅掰的阊一磔断顺阮)T就防魏斯僻、Q就刍阖
眦系与幽姆
大外次T_先妻(以中原猫潮华夏文糠外有广徵皎前一汉(海膨磔■■艇(与酶勰通,冏雅来华)一
X;介乂仕-r低跖程,海㈱a元海髓%马可锵邮脚吓西落版麴)
考点一法治教化与基层治理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知识点1法治与教化
核心提炼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法治:《左传》记载2,夏有《禹刑》、商有《汤刑》、周有《九刑》,表明早
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德治与法治
的思想渊源:
德治: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有一定的进步性。
法治:郑国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
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表现1:
德治:叔向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
德法之争的表现:
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仪。
表现2: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
派别儒家法家
治国手段德治法治
孔子: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商鞅:颁布法律,保护地主阶级权益
代表人物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韩非:法、术、势驭下;赏罚分明;以法
贵君轻,仁者无敌为教,以吏为师
人性论人性善人性恶
既能带来实现富国强兵,又满足了各国君
有积极意义,但不适合战国时期,无助于
主专制的愿望,秦国富强,统一,建立第
影响君主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实
一个集权封建国家
核心提炼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云梦睡虎地秦简,发
秦朝
布法律文告,称“令”
两汉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法律文告,称“令”。以经注律
律令儒家化:原因:儒家成为主流思想之后,以经注律:魏明帝置律博士,专用儒家
魏晋法律思想解拜律令。影响: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是
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教化重视家训
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时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后
来,又对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
法律
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创制法律的蓝本:礼法结合的
唐朝典范.
《大唐开元礼》:提倡礼治的背景。732年颁行,内容有吉、宾、军、嘉、凶五礼。
教化特点是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地位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社会层面: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法律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举例)
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
宋朝教育和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
教化
中;朱熹的《家礼》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
化乡里,吕大均和《吕氏乡约》
元朝法律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重修《问刑条例》,
法律
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明朝明后期,乡约改为宣讲“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儒学士人常引《大明律》
教化
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
法律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清朝
教化宣讲内容为“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引用《大清律例》
【真题研,析】
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兔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孔子
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负现之治,只
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
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
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
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
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
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哥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
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
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
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
2.(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
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
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3.(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
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
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
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知识点2户籍制度
时期户籍制度目的特点
战国户籍相伍掌握人口变动,以便地域性
秦朝分类登记征发赋役等级性
汉朝编户齐民世袭性
魏晋南北朝黄籍白籍社会治安职能
隋朝大索貌阅
唐朝大索貌阅
宋朝・主户客户.
元朝诸色户计
明朝■户帖黄册■
清朝管理松弛到
永停编审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
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
管理办法是
A.黄籍登记B.白籍土断C.貌阅之法D.诸色户计
知识点3赋役制度
朝代赋役制度内容标准形式演变趋势
田赋:秦朝税率极高,汉初税率大大降低。人头税:
实物为主人头税逐渐
秦汉租赋制口赋极重,汉朝分口赋、算赋,商人、奴婢还要加人丁
货币向资产税转
倍。汉朝还征财产税。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
化;力役逐
租庸调制21—59岁的丁男为征收对象,役可用“庸”代替人丁实物
渐由现役向
唐朝量出以制入;按田亩征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户税;人「实物
两税法代役、雇役
分夏、秋两次征收资产货币
转化,最终
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除征收代役金外,人丁实物
宋朝两税法赋役合一;
还常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变法推行募役法资产货币
征税方式由
租庸调制人「实物
元朝北方征丁税、地税,南方征夏税、秋粮;外加科差最初的劳役
两税法资产货币
税向实物税
初夏税、秋粮,正统间“金花银”;明后期行“一
明朝一条鞭法资产货币转化,最终
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转化为货币
康熙时“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
清朝摊丁入亩资产货币税。
入亩”
【真题研析】
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
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各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
确的是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2.(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敦煌户藉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改编自王仲荤《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找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
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席调法的认同,“席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
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
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秘,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
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
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知识点4基层组织
核心提炼1.中国古代基层管理组织
时期基层组织内容
秦汉乡里制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学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
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唐朝乡里制、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王。
村坊制
明朝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
清朝里甲制初里甲制,后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
保甲制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少数民族三长制百姓五家为邻,设邻长;五邻为里,设里长;五里为党,设党长。职责包括
检查和审定户口、征发赋役,办理一般民事诉讼
猛安谋克制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平时耕作,战时
出征。猛安,意为千、千夫长,是部落单位;谋克,意为百、百夫长,为氏
族单位。后发展为军政合一的地方基层组织
核心提炼2.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优抚举措
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主体政府,民间组织(宗族、慈善组织)
社会救济特点政府是主体,重点在救灾,核心是保证粮食供应;民间组织辅助,侧重于日常生活
中的救济
表现①汉朝的常平仓
②隋唐既重视官方储备,也提倡民间积储
③宋以后,宗族内部的救济活动逐渐兴起,置义田、义学、义宅等
④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
优抚①秦汉时期,皇帝赐四杖:
②明初优抚高年平民:
③唐朝开始,设专门机构
作用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真题研析】
1.(2023•广东卷)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
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A.邻保制度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D.里甲制度
2.(2023•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程元通控告棚民案
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苏棚,垦荒为生,被称为棚民。乾隆五十九
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
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遂于嘉庆十二年以族长程元通名义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
程氏状词
“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
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壁尽行挖掘,山y田庐皆受其害。该棚匪千百成群,实为地
方之患”
嘉庆上谕
“或设立禁约,责令逐渐迁移,或勘定界址,就地妥为安插,大致无籍之徒愈聚愈多,日久为害地方,亦
不至驱逐过骤,激成事端。……以期永杜争端,辑宁民业为要。”
地方处理意见
酌断山主退还部分租价银,“方会中等遵即拆棚领银,挈属何箝”v其他棚民,或“酌定章程,分年饬令
退山”,或“呈明入籍,照旧编甲二程怡仁“照虚捏情节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据供母老丁单,斥
县查明照例办理”。其他人等,按律处理。嗣后,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严定专条,有犯从
重科罪”,令各族长、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
—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朝安徽浙江棚民史料》
(1)该案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
(2)案件的处理体现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西汉时期引经注律的风气盛行,律学由此产生,著名的作品如“大杜律''和“小杜律律学实际上成为经
学的一个分支。到了东汉,许多经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律学家,如东汉郑玄著有“郑氏章句"。这反映了汉代
A.法律体系日益发展完善B.“大一统”影响治国思想
C.法家逐渐成为儒学分支D.法律的儒家化发展趋势
2.洪武十二年诏令规定:“致仕官居乡里,惟于宗族序尊卑,如(依照)家人礼。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
坐于无官者下。如与同致仕者会,则序爵,爵同序齿。其与异姓无官者相见,不必答礼。庶民则以官礼谒
见,敢有凌侮者论律。”这体现了
A.“四等人制”带来民族分化B.官庶的等级冲垮了家族伦理
C.明朝政府对封建等级的维护D.乡绅在基层治理中影响巨大
3.唐至五代时期,纳税人还没有官方统一颁发的田赋完税凭证。北宋时期,纳税人缴纳田赋后,获得官方
颁发的纸质凭证,称为“户钞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B.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
C.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国家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4.西汉赋税缴纳的政策中有一项是这样规定的:“人顷刍(饲草)菇(禾秆),顷入刍三石:上郡地恶,
顷入二石,藁皆二石。……收入刍藁,县各度一岁用刍藁,足其县用,其余令顷人五十五钱以当刍藁。”
这表明西汉
A.赋税缴纳具有灵活性B.政府尊重农时C.军事实力得到了提升D.农业精耕细作
5.虽然汉代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没有行政权力,无法掌握实权,也不是行政吏员,但三老的设立
却需要得到政府的承认或任命
A.体现了政府权力向基层渗透B.确立了完备的教化系统
C.突破了官僚政治的统治秩序D.维护了县乡秩序的稳定
6.唐朝对户口进行登记和调查都是有规律的,《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记载,“每一岁一造计帐,三
年一造户籍……凡天下人户,量其资产,定为九等“。也就是说国家每隔三年就要编一次户口,每隔一年就
要编造一次账簿。唐朝政府重视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
A.解决人口流动频繁无法控制问题B.为赋役制度的推行提供依据
C.将租庸调制转变为两税法D.强化基层治理和控制人口
7.明太祖在位时下诏民间仿照古制举行乡饮酒礼,每季一次,以百家为一会,高年者居于上席,余者以年
龄顺序坐;清代康熙、乾隆更是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与会者千余人,多为耄耋长者,每人还赐鸠杖一柄。
这反映了明清
清代・郎世宁等绘《万树园赐宴图》
A.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B.社会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儒家伦理已深入人心D.借助教化重建社会秩序
8.国家治理法治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非认为给“小过者”施以重刑,就会使人小过不犯,重罪更可以避免,最终达到“无罪而乱不
生”的境界。他又说:“然则去微奸之奈何?其务令之相视其情者也。则使相爱奈何?曰:盖里相坐而已。”
他坚持“必罚明威”的杀无赦观点,“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
为不治?”
——摘编自谷方《韩非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唐律疏议》规定,贵族犯罪,分别得以议、请、减、赎和官当:如犯谋反大逆罪,则因家庭关
系,按亲疏分别“缘坐”:如家属或亲属间一般犯罪,可“同居加为隐.”;如夫“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
而宴殴夫,要徒一年;如“主人殴部曲至死者,徒一年”,而部曲、奴婢过失杀主,处绞刑;等等。
——据冯红《唐代刑法原则考论——以<唐律疏议〉为中心》等整理
材料三民法典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法典。从未出生胎儿的权利到不同年龄段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从公
民乘车出行到房屋出租买卖,从结婚离婚到家庭关系和遗产继承,它涵盖各个方面。民法典的许多内容体
现出对社会发展新需要、人民权利发展新需求的积极日应。它挨弃了历史上资产阶级民法典重物不重人或
者见物不见人的缺点,把对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的权利,全面纳入民法典的调整和保护范围。
——据刘丹《民法典: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韩非重刑的思想,结合所学分析其提出上述思想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律疏议》的立法特色及其历史地位,分析其立法特色形成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析“民法典”的特色。
考点二政治制度的婚变
・核心提炼•真题研析
知识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核心提炼1.专制主义中枢机构的演变
朝代政治制度内容特点
确立了世袭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
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部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
夏朝
族生活的地区进行直接统治,其他地区进行间接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神权与
统治。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
国家机构更完善;商土是最高统治者,其下设有一体
商朝
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或贵族等级分封制)
春秋时等级分封制逐渐瓦解;战国时君主权力加
春秋战国
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
奏朝
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
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
②汉武帝设立中朝,丞相权力受到削弱。
汉朝③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①宰相之位的非世袭性;
④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
②宰相之权的非独占性,且逐渐被分
权力受到削弱
散、削弱直至被废除;
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
魏晋南北朝③宰相机构和名称的非固定性;
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④宰相参决,以辅佐天子为己任。
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
隋唐宰相之职。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宰相共
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
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
职。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参
知政事为副相,台谏掌监察
元朝由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
明朝
立内阁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注意】秦制的意义: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初步)奠定了大一
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易错提醒】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
分封制郡县制
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连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地方官权力可以世袭:拥有封地和爵位:在封地内官吏日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只有俸禄,无封地;
有行政权和对土地的管理权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与中央关系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
但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服从口央
历史作用育利于检定当时口勺政治秩序,但也容易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发展为割据势力
共性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
作用
【易错提醒】明代的内阁就是宰相制度?
丞相制度内阁制度
权力较大,有议政权、监督百官执行权、选用官吏、充当顾问,参与政务,票拟批答
主管考课等(一部分议政权)
地位法定正式的,丞相府属官、百官之长兼差,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统帅六部百司,
不置僚属
职级品级很高品级较低,后逐渐提高
【易错提醒】清朝的内阁和军机处的关系
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军机处直接乘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核心提炼2.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朝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特点行政区划原则
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景帝、武帝后,①三级制为主:①山川形便:以天然山川作为行
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②沿袭变革;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
构成威胁。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③下稳上动;然地理区划相一致。
三级制④由高降低;②犬牙交错:指交界线很曲折,
魏晋南主要是州、君B、县三级制⑤由虚入实;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相互交
北朝⑥中央集权错。
隋朝州、县二级制
唐朝初为州、县二级制。继而为道、州、县
三级制。中期以后,部分节度使拥兵自
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宋朝路、州、县三级制
元朝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明朝省、府、县三级制;后派巡抚、巡按,
总揽一省之权
清朝省、府、县三级制
【难点突破】政治体制演变与统•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关系
①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洪、羌中,南至
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②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③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出现了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④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日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行
省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⑤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真题研析】
1.(2023•广东卷)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
西晋48%19.1%32.9%
东晋78.4%7.4%14.2%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
2.(2023•浙江卷)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国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
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A.分封制度的终结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湮灭
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3.(2023•山东卷)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
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B.恢组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4.(2023•全国卷)汉武帝时设首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货”等语汇逐渐行
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知识点2选官制度的变迁
核心提炼1.先秦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
时间选官制度标准
西周至春秋世官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VC塑料垫板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诗赋刻瓷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My day Part A第一课时教学实录2 人教PEP
-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实录1 (新版)冀教版
- 磁电涡街流量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太原师范学院《绿色通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师范学院《机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3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同步练习
- 浙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试卷(共4页)
- 航空开伞器机械大报告
- 吹风机成品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指引
- 固定资产情况表
- 沥青路面施工监理工作细则
- 《彩色的中国》音乐教学设计
- 重庆气体行业协会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直接打印)
- 4.初中物理仪器配备目录清单
- 企业中高层人员安全管理培训--责任、案例、管理重点
- 儿童时期2型糖尿病-(PPTminimize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