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统编版|纲要下|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

——(美)莫斯《俄国史》

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恐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人类文明图鉴》俄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3)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4)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1898年3月,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地的斗争协会代表在明斯克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因被流放没能出席这次大会。会议宣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1907年各种形式的农民反抗达179次,1914年发生1046次。在工业领域,工人每天工作12-14小时,甚至16-18小时。工资很少。1914年经济罢工达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参加者近10万之众。

——《人类文明图鉴》◎《火星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系

帝国主义的定义对俄国的认识一国胜利论建立政权方式肯定了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继承

与发展一、列宁主义的形成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俄国社会实际(帝国主义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一、列宁主义的形成4、列宁主义的意义(1)历史地位: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2)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思想武器: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1917年3月(俄历2月)1917年4月1917年7月1917年11月(俄历10月)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反抗。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十月革命爆发,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革命取得胜利。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十月革命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革命过程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时间:1917年3月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后者的领导人认为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将政权交给前者,自己处于次要地位。(掌权)没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二月革命后,人民要“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诉求实现了吗?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生政权)1917年3月8日

游行示威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革命过程(2)《四月提纲》指方向1917年4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四月提纲》

任务: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意义:指明革命发展的方向,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方式: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革命过程查封《工人之路报》!镇压和平游行!

数百人被杀!列宁遭通缉!

1917年7月1日驱使士兵在前线向德、奥匈进攻,妄图以战争消灭革命,但这次冒险进攻遭到了惨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成为了俄国历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权。(3)七月事件抛幻想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血腥镇压,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方式转变:无产阶级抛弃和平幻想,决定采取暴力方式。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革命过程①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②建立政权: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十月革命形势图(1917)(4)十月革命现曙光意义: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材料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列宁《告俄国人民书》(俄历10月25日上午10时)

1917年11月8日通过,废除土地私有制,确定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为国家所有,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土地法令》

1917年11月8日颁布,退出战争,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和平法令》a.颁布《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新政权的建立(全部政权归苏维埃);b.选举成立新的政府---人民委员会(实现人民民主)。

普建苏维埃满足了人民的土地愿望满足了人民的和平愿望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会议内容: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意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②对世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①对人类历史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性质打击对象革命力量结果两者联系【课堂探究】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革命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二、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第一次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这个国家将何去何从?将面临哪些挑战?又是谁带领这个国家应对挑战,走出危机?……二、十月革命的胜利材料: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苏联兴亡史》思考:结合地图和材料,指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处境?(1)背景①政治: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进攻—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经济:粮食短缺、经济困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7-1924年)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2)目的:

①直接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

②根本目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3)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分配管理余粮收集制(核心)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高度集中,行政管理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因卢布迅速贬值,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政府还派遣征粮队携带武器下乡征粮,连农民的部分口粮也被征走。余粮收集制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军事、行政干预单一的公有制否定商品关系平均主义实质:

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行政手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材料:……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论粮食税》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5.评价:①积极: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缓解了城市饥荒,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局限: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1928年)①背景:

内战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制度,于是它立即被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常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国性旱灾,他造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课堂探究】请根据以下材料,简要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背景: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合俄国当时的国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经济危机表现政治危机表现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罢工抗议大批工厂无法开工,无产阶级队伍涣散士兵: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目的:直接:解决国内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根本:迂回向社会主义过渡。2、新经济政策(1921—1928)(1)背景: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3)内容:领域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核心),建立工农联盟工业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租让制商业取消商品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重心:

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a.由单一的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b.由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材料: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特点: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生产,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材料:实行新经济政策后,从1922年别1925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从856个増加到1786个,这些企业的工人人数从20400人増加到60500人。①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②政治:稳定了政治形势,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理论:探索了一条正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被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借鉴。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3、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苏联地图(1940年)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共和国加盟时间共和国加盟时间俄罗斯联邦1922.12.30阿塞拜疆1936.12.05乌克兰1922.12.30亚美尼亚1936.12.05白俄罗斯1922.12.30哈萨克1936.12.05爱沙尼亚1940.08.06乌兹别克1924.10.27拉脱维亚1940.08.05土库曼1924.10.27立陶宛1940.08.03吉尔吉斯1936.12.05摩尔达维亚1940.08.02塔吉克1929.10.16格鲁吉亚1936.12.05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时间:20世纪20-50年代(2)概况:在斯大林的执政时期,苏联逐渐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并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3)目的: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把苏联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列宁事业的继承者斯大林,俄语中的意思是“钢铁般的人”(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材料一: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大国崛起》材料二:俄国是一个有370年沙皇专制统治传统的国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没有民主共和国的传统。文盲占总人数的80%,群众中有一种十分浓厚的、落后的小农思想,骨子里有着很深厚的尊君意识,这股庞大的力量足以营造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孙立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外部因素: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内部因素: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课堂探究】请根据以下材料,探究斯大林模式的成因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材料:不少学者认为,坚毅、刚强和政治敏感反映了斯大林个人品性的一个方面;而粗暴任性、强烈的权力欲,冷酷无情、崇尚暴力,主观片面、妒贤嫉能和孤僻,是反映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另一个方面。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十分复杂的人物,因此,他的个人品性对斯大林体制模式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在很多方面。

——陆南泉《斯大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个人因素: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理论上,思想上,行为上都强调高度集权。【课堂探究】请根据以下材料,探究斯大林模式的成因◎斯大林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现实因素:苏联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西方资本主义的包围和封锁(加强国防)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全球文明史》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工业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3)成果:(4)苏联模式内涵——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①生产资料公有制②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政治上经济上①权力高度集中②大搞个人崇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2)措施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思考:以下材料从哪些角度评价了苏联模式?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5)评价—积极材料1: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2: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全球通史》②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思考:以下材料从哪些角度评价了苏联模式?(5)评价—局限在列宁格勒生产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摘编自《全球通史》

坡脚的巨人利用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积累工业化资金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片面重视重工业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影响苏联的发展。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课堂探究】:斯大林体制的经验与教训?(1)经验①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2)教训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④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