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少量钠保存在汽油中B.固态碘盛放在细口玻璃瓶中C.液溴保存在加有少量水的盖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D.浓HNO3盛放在盖有橡胶塞的棕色瓶中解析:选C。A项,钠保存在煤油中,而非保存在易挥发的汽油中;B项,固体药品应盛放在广口瓶中;C项,液溴易挥发,可水封保存,且液溴能腐蚀橡胶,故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D项,浓HNO3能腐蚀橡胶,应用玻璃塞。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做漂白剂的是()A.SO2 B.Ca(ClO)2C.NaClO D.H2SO4(浓)解析:选D。SO2、Ca(ClO)2、NaClO均有漂白性,浓H2SO4不具有漂白性。3.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气体能够共存,能用碱石灰来干燥,也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NH3、N2、H2 B.HCl、NH3、CO2C.H2、O2、N2 D.SO2、H2S、O2解析:选C。NH3、H2S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Cl、CO2、SO2、H2S不能用碱石灰干燥。4.下列变化中的实质相似的是()A.浓硫酸和浓硝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的浓度均减小B.SO2和Cl2均能使品红溶液退色C.浓硫酸和稀硫酸与锌反应均产生气体D.HBr、HI气体都不能用浓硫酸干燥解析:选D。选项A,浓H2SO4吸水导致浓度减小,浓硝酸由于HNO3的挥发导致浓度减小;选项B,SO2使品红溶液退色是由于SO2与品红化合生成了无色物质,Cl2使品红溶液退色是由于Cl2与水反应生成的强氧化剂HClO氧化了品红;选项C,浓H2SO4与Zn反应生成SO2,稀H2SO4与Zn反应生成H2;选项D,HBr、HI气体都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是由于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能将HBr、HI氧化为Br2、I2。5.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浓硝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B.浓硝酸见光分解C.氢氧化铜与浓硝酸反应D.碳与浓硝酸反应解析:选A。浓硝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退色,变红是由于浓硝酸具有酸性,红色退去是由于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所致,A项正确;浓硝酸见光分解表现浓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B项错误;C项只发生中和反应,无化合价变化,只表现浓硝酸的酸性,错误;D项反应中,浓硝酸中所有氮元素都被还原为NO2,浓硝酸只表现氧化性,错误。6.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解析:选B。SO2的水溶液呈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漂白石蕊试液;SO2能漂白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退为无色;SO2的饱和溶液加入Ba(NO3)2溶液中,SO2被NOeq\o\al(-,3)氧化为SOeq\o\al(2-,4),SOeq\o\al(2-,4)与Ba2+形成BaSO4白色沉淀;d试管中:SO2+2NaOH=Na2SO3+H2O,Na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7.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能与Mg、Zn、Fe、Al反应产生H2B.都能与Cu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都能做为气体干燥剂D.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解析:选D。A不正确,浓硫酸在常温下使Fe、Al钝化,与Mg、Zn反应生成SO2;B不正确,稀硫酸在加热的情况下也不与铜反应;C不正确,稀硫酸没有吸水性,不能做为干燥剂;D正确,不论是浓硫酸还是稀硫酸,在水溶液中均能产生SOeq\o\al(2-,4):Ba2++SOeq\o\al(2-,4)=BaSO4↓。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足量硫酸铵溶液共热:NHeq\o\al(+,4)+SOeq\o\al(2-,4)+Ba2++OH-eq\o(=,\s\up7(△))BaSO4↓+NH3↑+H2OB.铜与浓硝酸反应:3Cu+8H++2NOeq\o\al(-,3)=3Cu2++2NO↑+4H2OC.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稀H2SO4:SOeq\o\al(2-,3)+2H+=H2O+SO2↑D.将Cl2通入亚硫酸溶液中:Cl2+H2SO3+H2O=4H++SOeq\o\al(2-,4)+2Cl-解析:选D。选项A,不符合反应配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Heq\o\al(+,4)+SOeq\o\al(2-,4)+Ba2++2OH-eq\o(=,\s\up7(△))BaSO4↓+2NH3↑+2H2O;选项B,Cu与浓HNO3反应应生成NO2;选项C,HSOeq\o\al(-,3)不能拆写成H+、SOeq\o\al(2-,3);选项D,Cl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O3氧化成H2SO4,同时生成盐酸,正确.9.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eq\o\al(-,3)和I-发生反应:IOeq\o\al(-,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eq\o\al(-,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淀粉KI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A.①③ B.③⑥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解析:选B。由题意知,要证明食盐中含有IOeq\o\al(-,3),应用到I-、淀粉和酸.现给出了淀粉KI试纸,所以再选用食醋便可完成实验.向食盐水中加入食醋,然后将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即证明食盐中含有IOeq\o\al(-,3)。10.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C.Co2O3+6HCl=2CoCl2+Cl2↑+3H2OD.Cl2+2Fe2+=2Cl-+2Fe3+解析:选A.由于Fe3+氧化性强于I2,所以FeI3不存在,A中反应不可能发生.B、C、D中反应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所以可以发生。11.将适量的Cl2通入NaBr溶液中,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A.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B.上层为橙色,下层为无色C.溶液由橙色变为无色D.上层为无色,下层为橙色解析:选D。适量的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2NaBr+Cl2=2NaCl+Br2,溴易溶于CCl4,不易溶于水,且水与CCl4不互溶,溶液分层,水在上层,溶解了溴的四氯化碳在下层.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液氯能用钢瓶贮存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选A。在常温时液氯不与铁反应.13.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H2O(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的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③浓硫酸(无明显现象)、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对该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H2B.一定有CO2、CO和H2O(气)C.可能有CO2、NH3和H2O(气)D.一定有H2、CO2和HCl解析:选D。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无浑浊现象而再通入氢氧化钡溶液却有浑浊现象,由此可知混合气体中应该含有CO2和HCl,由于HCl极易溶于水且在澄清的石灰水中反应而消耗,于是CO2在氢氧化钡溶液中生成BaCO3沉淀,有浑浊现象.由于先通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后,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不含H2O(气),但是否含有CO和NH3难以判断。14.(2016·长春高一检测)用如图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利用装置①可以验证Na2O2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CO2、Cl2、HCl、NO2C.利用装置③制取SO2,并验证其还原性D.利用装置④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解析:选D。若右边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则说明Na2O2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收集气体时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则b口进a口出,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则a口进b口出,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大试管中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若小试管中酸性KMnO4溶液退色,则证明SO2具有还原性,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X中应放的物质是KHCO3,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15.(2016·黄冈中学月考)把aL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为两等份,一份需用bmol烧碱刚好把氨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反应恰好消耗cmolBaCl2。则原溶液中NOeq\o\al(-,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eq\f(b-2c,a)mol·L-1 B。eq\f(2b-2c,a)mol·L-1C.eq\f(2b-c,a)mol·L-1 D。eq\f(2b-4c,a)mol·L-1解析:选D。由NHeq\o\al(+,4)+OH-eq\o(=,\s\up7(△))NH3↑+H2O知每一份混合液中,n(NHeq\o\al(+,4))=bmol,由SOeq\o\al(2-,4)+Ba2+=BaSO4↓知每一份混合液中,n(SOeq\o\al(2-,4))=cmol,则原溶液中,n(NHeq\o\al(+,4))=2bmol,n(SOeq\o\al(2-,4))=2cmol。据电荷守恒可得:n(NOeq\o\al(-,3))+2n(SOeq\o\al(2-,4))=n(NHeq\o\al(+,4)),n(NOeq\o\al(-,3))=(2b-4c)mol,c(NOeq\o\al(-,3))=eq\f(n(NOeq\o\al(-,3)),V)=eq\f((2b-4c)mol,aL)=eq\f(2b-4c,a)mol·L-1。16.(2016·临沂高一联考)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I、NaBr、Na2SO4三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1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4molNaClB.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l、NaBr、Na2SO4C.向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则氯气一定过量D.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解析:选B.氯气与硫酸钠不反应,因此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2molNaCl,A错误;若氯气与部分的溴化钠反应,则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l、NaBr、Na2SO4,B正确;向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有碘生成,氯气可能只与部分的NaI反应,C错误;D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2Br-+Cl2=Br2+2Cl-,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2分)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中,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结果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产生的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1)若锥形瓶内装的是亚硫酸钠,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的速率通入CO2或SO2,SO2产生浑浊再变澄清的现象比CO2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图一装置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为防止SO2污染空气,应用盛有过量浓烧碱溶液的容器吸收SO2,写出容器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CO2跟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SO2跟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SO3,当气体过量时白色沉淀又溶解,所以一般认为不能用石灰水来区别CO2和SO2。然而本题给出的结论是通入SO2没有看到浑浊现象。这要从CO2和SO2性质的区别上来分析原因,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对应酸的酸性不同.为防止SO2污染空气,要用强碱溶液吸收尾气,烧碱过量时生成的盐为Na2SO3。答案:(1)Na2SO3+H2SO4=Na2SO4+H2O+SO2↑(2)反应时直接生成了酸式盐而看不到沉淀Ca(OH)2+2SO2=Ca(HSO3)2(3)SO2溶解度大,且对应的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故通入的SO2与石灰水反应快(4)SO2+2OH-=SOeq\o\al(2-,3)+H2O18.(12分)(2016·日照一中月考)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其中丙为气体,乙与丙摩尔质量相同,A、B、C、D、X、Y、Z为常见化合物,Y的相对分子质量比Z小16,B为淡黄色。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1)甲和B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当有1mol电子转移时,生成的丙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解析:由转化关系知Y与丙反应生成Z,再由题干Y的相对分子质量比Z小16,初步推断丙为O2,甲→A→B、乙→C→D均有丙参与,即为连续氧化过程,结合题干乙与丙摩尔质量相同推知乙为硫,则C为SO2、D为SO3;B为淡黄色,则B为过氧化钠,推出甲是金属钠,A为氧化钠;钠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钠(X),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Y)。亚硫酸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Z)。B与D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SO3=2Na2SO4+O2↑,其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1mol氧气,因此有1mol电子转移时,生成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答案:(1)NaNa2O2(2)2Na2SO3+O2=2Na2SO4(3)2Na2O2+2SO3=2Na2SO4+O2↑Na2O211。219.(16分)(2016·南阳高一检测)用下列装置制备、收集二氧化氮气体,并探究其性质。(1)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液体是________,烧瓶中预先加入的是铜屑,铁的价格比铜的价格低,此处用铜不用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干燥管B、D中盛装的干燥剂可以是________(填“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或“碱石灰”),干燥管D中干燥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将其补充完整.eq\x()NaOH+eq\x()NO2=________+eq\x()NaNO2+eq\x()H2O(4)用上述装置收集到了NO气体,采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F”或“G”)。解析:(1)根据制取NO2的反应原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可知,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所以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液体是浓硝酸;此处用铜屑不用铁屑的原因是常温下,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无法制取NO2。(2)二氧化氮是酸性气体,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管B、D中只能盛装固体干燥剂,所以不能选浓硫酸,只能选无水氯化钙或五氧化二磷。装置E中的水蒸气可进入集气瓶C中,所以使用装置干燥管D,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集气瓶C中。(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反应物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产物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N元素化合价最高(+5价)的含氮化合物是NaNO3,结合同一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4)一氧化氮为无色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所以用排水法收集NO,选择装置G.答案:(1)浓硝酸常温下,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2)无水氯化钙或五氧化二磷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集气瓶C中(3)22NaNO311(4)G20.(12分)硫酸工业中以一定比例的(NH4)2SO3、NH4HSO3混合溶液吸收尾气中的SO2.试回答下列问题(气体的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1)写出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托班美感课程设计
- 小学天文课程设计
- 2024至2030年速冻三门自制冰冰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船舶防火隔热材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java课程设计汇报
- 2024年中国电磁炉专用玻璃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基于WMD距离的文本相似度算法研究》
- 机械课程基础课程设计
- 2024年中国油蜡感涂层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我画的水果生成课程设计
- 修改留言条(课堂PPT)
- 压铸过程原理及压铸工艺技术培训
- 3500常用字带拼音
- 巴赫作品 《C大调前奏曲》Prelude in C major,BWV846;J. S. Bach古典吉他谱
- plc课程设计模压机控制
- 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卫生防疫管理手册
- VDA63过程审核案例
- FP21表说明书
- 【方案】桩基静载检测方案
- 东西方分封制起因的对比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 - Wuhan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