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高一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火星冲日是指地球位于太阳与火星之间,三者几乎排列成一条直线的天文现象。2022年12月8日出现火星冲日,此日恰逢满月,火星与满月近距离相伴相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火星、地球、月球相对位置关系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此日,在地球上观测火星、月亮、太阳的升落状况是()A.月升时火落 B.月升时日升 C.火升时日升 D.火升时日落【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根据题干描述,火星冲日是指地球位于太阳与火星之间,三者几乎排列成一条直线,且此日恰逢满月,火星与满月近距离相伴相映。由此,可以推测出太阳、地球、火星的位置关系是:太阳-地球-月球-火星。因此,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火星、地球、月球相对位置关系的是③。综上所述,C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此时月球和火星位于地球的同侧,因此两者应同升同落,A错误;此时月球和太阳分列地球两侧,两者应此升彼落,B错误;此日地球位于太阳与火星之间,且三者几乎排列成一条直线,在地球上观测火星和太阳的升落状况应该此升彼落,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冲日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太阳和某一颗行星之间,三者几乎排列成一条直线的天文现象。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中被称为“冲”。在冲日当天,地球、太阳和该行星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地球位于太阳和该行星之间。这意味着地球与该行星在黄道平面上相距180°,即地球与该行星处于相对位置。冲日现象通常发生在地球和另一颗行星的轨道相交时,如火星冲日、土星冲日等。在冲日当天,地球与该行星的相对位置使得观测者在地球上可以直接看到该行星。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0℃时,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某天早上家住潍坊的小明同学,看到停在室外的汽车上布满了冰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冰霜形成时间及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深秋大风 B.深秋阴雨C.冬季阴雨 D.冬季晴朗4.该冰霜形成过程中()A.地面辐射减弱、大气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减弱B.地面辐射增强、大气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减弱C.地面辐射减弱、大气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D.地面辐射增强、大气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霜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0℃时,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结晶。因此,冰霜形成条件包括饱和的水汽,近地面气温较低,因此可以推测近地面地区热量散失较快,降温较快,导致空气中水汽易凝华成霜,可以推测冰霜形成时间降温较快,大气逆辐射较弱,因此多发生于晴朗的天气,结合温度低于0℃,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冬季晴朗天气,D正确,排除ABC。故选D。【4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冰霜易形成于冬季晴朗的天气,此时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弱,因此近地面降温明显,温度较低;同时由于近地面温度低于0℃,因此地面辐射较弱,大气辐射也较弱,导致近地面地区整体温度较低,容易水汽凝华形成冰霜,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三个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下图示意城镇化前后的水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水循环环节()A.①为蒸发 B.②为地表径流C.⑤为下渗 D.③为水汽输送6.硬化路面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②减少 B.③增加 C.⑤增加 D.⑥减少【答案】5C6.A【解析】【5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为陆地降水,②为地下径流,③为海水蒸发,④为水汽输送;⑤为下渗,⑥为地表径流,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6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硬化地面之后,使得地表径流(⑥)增加,下渗(⑤)减少,地下径流(②)减少,A正确,CD错误;硬化路面对海水蒸发(③)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A。【点睛】水循环包括三大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是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最重要的循环类型。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方面,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为地表径流和下渗。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中下游蜿蜒曲折,河湾迁移较频繁。下图示意白河中下游某段河湾(几乎无人为干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河滩形成时间最早是()A.① B.② C.③ D.④8.白河中下游地形和河谷的主要特点分别是()A.地形崎岖河谷深而窄 B.地形平缓河谷浅而宽C.地形崎岖河谷浅而宽 D.地形平缓河谷深而窄【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滩为河流凸岸堆积区域,形成最早的河滩距离河流最远,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处河滩,④距离河流最远,故形成时间最早,故选D。【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白河中下游蜿蜒曲折,河湾迁移较频繁,说明地形平缓,以流水的侧蚀作用为主,河谷浅而宽,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河流侵蚀作用:下蚀使河谷(沟谷)加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侧蚀使河谷(沟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沟)床凹岸;溯源侵蚀使河谷(沟谷)伸长。窑洞(图1)是黄土高原上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民居形式,常靠山坡而建。图2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2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0.图2中乙地陡崖相对高度可能是()A.10米 B.19米 C.20米 D.25米【答案】9.D10.A【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民居形式,常靠山坡而建,同时为更好接受太阳光照,最好选择阳坡建造,因此丁地符合题意,D正确;甲地位于阴坡,A错误;乙地位于陡崖之下,安全性较差,B错误;丙位于河谷处,有河流发育,不适合修建窑洞,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n-1)*d≤相对高度<(n+1)*d,其中n指的是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指的是等高距。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米,重合了1条等高线,代入公式计算可得0≤相对高度<20,CD错误;乙地附近山峰最高海拔为879米,因此陡崖相对高度不可能为19米,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A。【点睛】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米,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所生产的有机物的数量组成和向土壤归还方式不同,它们在成土过程中作用也不同。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两种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两种土壤剖面20cm以下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差异明显,原因可能是()①木本植物根系粗大②木本植物主要以枯枝落叶方式归还③草本植物主要以枯残根系方式归还④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更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导致我国东北地区黑土与南方地区红壤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答案】11.C12.B【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两种土壤剖面20cm以下有机质的质量分数草本植物大于木本植物,是因木本植物主要以枯枝落叶方式归还,所以有机质主要集中在表层,下层有机质含量低,而草本植物主要以枯残根系方式归还,故下层有机质含量较高,②③正确,木本植物根系粗大与深层有机质含量少无关,且木本植物生物量更大,①④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我国东北地区黑土与南方地区纬度差异明显,东北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故有机质含量高,而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地表储存的有机质含量低,故导致我国东北地区黑土与南方地区红壤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B正确;有机质与成土母质无关,A错误;南方生物量大于东北,但有机质含量低,故生物不是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C错误;人类活动不是影响两地有机质含量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点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肥力、土壤耕性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2023年8月,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岛等地爆发大规模山火灾害。此次山火是夏威夷建州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也是美国近年来死伤最严重的山火灾害。下图为火灾前后对比影像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本次山火的诱因可能是()A.台风 B.滑坡 C.干旱 D.海啸14.图示影像图片的获取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城市监控系统15.通过对比火灾前后影像图片,可以获取()A.损毁房屋数量 B.火灾影响范围C.失踪人口数量 D.灾区地理坐标【答案】13.C14.A15.B【解析】【13题详解】干旱能够引发山火,C正确;台风、滑坡、海啸均不能引发山火,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图示是灾前与灾后对比影像,需要用遥感技术对这一区域进行监测,遥感的工作原理就是获取一定范围内的地物信息,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不能直接获取信息,它的功能主要是分析,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针对的是定位,图示区域范围固定,不需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C错误;城市监控系统是一种通过安装相机、传感器等设备在城市的重要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收集的系统。它能够帮助城市管理部门以及执法机构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保障城市的安全,跟火灾监测无关,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的山火面积可以推断山火的影响范围,B正确;损毁房屋数量和失踪人口数量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来的结果,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C错误;灾区地理坐标是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的,D错误;故选B。【点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遥感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地理信息系统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谷风是形成于山地及周边地区,风向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其在背景风(大尺度区域内的大气水平运动,如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暑期我国某学校学生到南方某山区进行研学活动。(1)晴朗的夜晚,行走在山谷中的学生感觉一阵阵凉风吹来。分析该凉风的成因。(2)晴朗白天,学生观测到甲气象站山谷风转换时间早于乙气象站。说明其原因。(3)学生观察到气象站附近白天经常云雾缭绕。从山谷风角度说明原因。【答案】(1)夜间,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相比,山坡辐射冷却快,气温较低,气压较高,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凉风。(2)早上日出东方,甲气象站位于山谷西坡,接受太阳辐射早,山坡升温早,山风转谷风的时间早。(3)(夏季南方谷地空气湿度大)白天吹谷风,湿润气流沿山坡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解析】【分析】本题以山谷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应用,太阳方位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晴朗的夜晚,山坡地区降温较为明显,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地区降温较弱,因此山坡地区,温度较低,气压较高,空气沿山坡顺坡而下流向山谷,形成凉风。【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学生到南方某山区进行研学活动挑选的是暑假期间,暑假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因此,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早上时,太阳日出东北,甲气象站位于山谷的西坡,乙气象站位于山谷的东坡,因此,甲气象站接受太阳辐射较早,山坡升温较早,因此,甲气象在山谷风转换时间早于乙气象站。【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白天时,山坡地区受太阳辐射较为明显,因此升温速度较快,而山谷地区升温较慢,形成谷风。山谷的湿润气流随山坡向上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东面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岬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岬的连线与黄海分界。该海域2月份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差异较大。下图示意2月份渤海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1)描述2月份渤海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2)分析与乙海域相比,2月份甲海域表层水温较低的自然原因。【答案】(1)表层海水温度总体自东向北、西、南三面递减;最高值出现在渤海东部,最低值出现在辽东湾东北部;越靠近海岸,海水温度越低。(2)甲海域纬度高,太阳辐射量较小;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甲海域水浅,降温快;甲海域位于海湾,较为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弱,海水温度低。【解析】【分析】本题以渤海海域附近海水表层温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渤海海水表层水温分布特征为,自东向北西南三面递减,越靠近外海温度相对较高,最高温出现在渤海东部,最低温出现在辽东湾东北部;越靠近陆地海水温度越低。【小问2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表层水温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甲所处纬度位置较高,所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小,温度较低;同时此时为二月份,甲地距离冬季风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较为明显,使其降温较为明显;同时甲地靠近陆地地区,海域水体较浅,降温较为明显;同时甲地位于海湾地区,海域较为封闭,与外海交流较少,使其水温更低。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高原西南边缘,黑河以东。该地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沙漠腹地多沙丘,东南部有大量高300多米甚至400米以上的沙山。高大沙山分布区也是湖泊的密集区,且沙山愈大,湖泊也愈大。研究发现,湖群对高大沙山的形成意义重大。(1)研究表明,黑河中下游裸露的巨量沙物质为沙山提供丰富的沙源。说明此结论的合理性。(2)在下图中画出该沙漠中一个新月形沙丘的纵剖面示意图,用“→”标注风向。并指出沙丘西北坡表层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分布特征。(3)白天,湖泊与沙山之间的热力环流促进了沙山“长个儿”。解释其原因。【答案】(1)当地盛行西北风,黑河中下游裸露的巨量沙物质位于沙山的西北方向,为沙山提供大量沙源。(2)自下向上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3)由于沙山和湖泊的热力性质不同,白天沙山升温快于湖泊,风由湖泊沿坡面向上吹拂,携带的沙不断向顶部爬升,从而使沙山不断升高。【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巴丹吉林沙漠为背景材料,涉及新月形沙丘的形成条件、新月形沙丘的剖面特征、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形成沙山的动力为盛行风;沙源为黑河中下游裸露的巨量沙物质,且沙源物质在盛行风的上风向。因此,黑河中下游裸露的巨量沙物质为沙山提供丰富的沙源说法合理。【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根据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的规律,可以画出新月形沙丘的纵剖面;沉积物颗粒大小由风力的大小决定,越往山顶,风阻越大,携沙能力变弱,动力不足,沉积物的颗粒变小。【小问3详解】湖泊和沙山的比热容不同,白天沙山升温快于湖泊,沙山为低压,湖泊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