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福建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福建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福建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福建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福建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福建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4•山西)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A.腐蚀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体 D.自燃物品2.(2024•灌云县三模)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花朵掰成花瓣 B.粮食酿成美酒 C.水果榨成果汁 D.冰砖凿成冰雕3.(2023秋•莱芜区期末)“性质决定用途”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用于制作烟花或照明弹 B.氢气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于生产化肥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4.(2024•北海一模)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B.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C.给液体加热 D.检查气密性5.(2023•海陵区校级三模)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石墨能导电,用于制作铅笔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于填充薯片包装袋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杀菌消毒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工业炼铁6.(2024•新余模拟)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目的。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7.(2023秋•漳州期末)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结合上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的沸点比水低 B.该方法比过滤净化程度高 C.该方法与蒸馏原理相似 D.“蒸令气上”发生化学变化8.(2024•辽宁)菠萝因含丁酸乙酯(C6H12O2)等物质而具有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1个分子中含有6个水分子 B.其中只含有两种元素 C.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1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9.(2024•济南模拟)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变化Ⅱ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C.变化Ⅱ中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D.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10.(2024•深圳模拟)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该反应中的白磷要足量,目的是消耗尽集气瓶内的O2,避免实验误差 B.在t1时刻后,集气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的产物所致 C.在t1﹣t2这段时间内,集气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D.t3时刻打开止水夹,瓶内气体体积变大二.填空题(共2小题)11.(2023秋•柳南区期末)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正式拉开帷幕。从节能建筑,到清洁能源,杭州亚运会践行“绿色”办会理念,努力“打造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1)数字烟花——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没有使用传统烟花,而是使用了电子烟花。并将其数字化呈现在场馆内,再通过相应的声音效果,呈现出绚烂的烟花效果。这样做的优点是。(2)绿色建材助力亚运村,为“零碳亚运”添砖加瓦。亚运村地面鹅卵石下的雨水回收系统可将雨水变为灌溉用水,鹅卵石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起了的作用;杭州亚运会会场实现了亚运史上首次全部使用“绿电”,所谓“绿电”可能是在发电的过程中将转化为电能。(3)开幕式上最让人惊叹的细节之一是场馆内的主火炬,它由真人火炬手和数字人火炬手共同点亮。此次主火炬塔采用“绿色甲醇”为燃料,甲醇(CH3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2024秋•宿迁期中)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现在导航卫星已经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Rb)原子钟。如图甲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A.m=37,n=18B.铷是金属元素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D.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2)如图乙,A~D所示粒子共表示种元素,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图中(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Rb形成的离子符号为,B、D两种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三.实验题(共3小题)13.(2024•洪泽区模拟)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方案C,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2)从燃烧所需条件的角度分析,A图中,红热玻璃管的作用是,装置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过程中真正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14.(2024•桥西区模拟)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挤压胶头滴管,将水滴入铁槽。滴水前,两瓶中的白磷都不燃烧;滴水后,两瓶中的白磷都燃烧。(滴入铁槽内水的体积忽略不计)(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3)实验利用了铁的物理性质是。(4)“向固体氢氧化钠中加水”和“向生石灰中加水”都发生了温度变化,两者的原理(选填“相同”或“不相同”)。(5)白磷熄灭,集气瓶恢复到室温后,甲、乙装置气球的状态(填选项)。A.甲膨胀,乙变瘪B.甲变瘪,乙膨胀C.都变瘪D.都膨胀15.(2024•梧州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3)用装置B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气体时,放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4)用装置E收集满一瓶气体,检验此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请将操作、现象、结论描述出来)。(5)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a或b)导管进。(6)如图G所示,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四.工艺流程题(共1小题)16.(2024•阿克苏市一模)水是生命之源,试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Ⅰ.杭州亚运会游泳馆的水可以实现全年不换依旧干净清澈,其中的奥秘源自于一个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水循环系统。(1)硅藻土过滤器(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可用区分硬水和软水。(2)臭氧能杀菌消毒,该过程发生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尿素化学式为CO(NH2)2由种元素组成。(4)水经过热板,提升到适宜比赛的温度,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变大D.分子种类改变Ⅱ.同学们从正向和逆向论证水的组成,设计以下实验:正向论证——水的生成(5)小组同学在图2注射器中加入锌和稀硫酸制取并收集氢气,验纯后点燃,火焰呈,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证明氢气燃烧生成水;逆向论证——水的分解(6)图3中a极为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17.(2023秋•漳州期末)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一款简易吸风机来“捉碳”,打开开关,风扇旋转产生内外压强差将空气自右向左吸进简易吸风机,CO2在沙布上被吸碳剂抽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寻适宜的CO2吸碳剂。Ⅰ.初探CO2吸碳剂——振荡吸收法A瓶B瓶C瓶水澄清石灰水石灰乳30mL水30mL水+0.05gCa(OH)230mL水+2gCa(OH)2(1)在三只装有等量CO2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倒入水、澄清石灰水、石灰乳,旋紧瓶盖,振荡,瘪的最厉害的是瓶(填序号)。(2)在吸风机纱布上涂抹一层石灰乳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纱布变硬,吸风效果变差,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Ⅱ.再探CO2吸碳剂——动态吸收法已知:NaOHNa2CO3、KOHK2CO3、Ba(OH)2BaCO3↓(3)吸碳剂不选择Ba(OH)2的原因是。动态吸收法装置方法分别往吸碳剂中等速等量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先后次序,后变浑浊的吸收效果较好。(4)用动态吸收法比较NaOH、KOH作为吸碳剂的吸收效果,观察到(填现象),说明KOH的吸收效果更好。Ⅲ.催化固碳实验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利用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不仅可以解决固碳问题还可以生成可做燃料的甲醇(CH3OH)。(5)结合如图可知,温度为K时甲醇产率最高;压强越大,甲醇产率越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压强越大越好,其原因是。(6)催化固碳条件较为苛刻,实验小组发现还可以利用电解法来固碳,写出电解法固碳的化学方程式。【反思】碳中和是造福人类的文明举措,从自身出发,如何低碳生活。六.计算题(共1小题)18.(2024•沭阳县模拟)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00g珍珠粉样品,连续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杂质不参与反应),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剩余固体质量/g8.907.806.706.70(1)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24-2025学年上学期福建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4•山西)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A.腐蚀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体 D.自燃物品【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公共标志型.【答案】B【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火药易燃易爆,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易爆物标志。A、图示表示腐蚀品标志,故A错;B、图示表示爆炸品标志,故B正确;C、图示表示易燃液体标志,故C错;D、图示表示自燃物品标志,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024•灌云县三模)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花朵掰成花瓣 B.粮食酿成美酒 C.水果榨成果汁 D.冰砖凿成冰雕【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答案】B【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粮食酿成美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花朵掰成花瓣、水果榨成果汁、冰砖凿成冰雕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花朵掰成花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粮食酿成美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水果榨成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砖凿成冰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2023秋•莱芜区期末)“性质决定用途”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用于制作烟花或照明弹 B.氢气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于生产化肥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考点】稀有气体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答案】C【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由于镁燃烧产生耀眼白光,所以用于制作烟花、照明弹等,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作燃料,正确,不符合题意;C、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可用于生产化肥;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被用来保护气,错误,符合题意;D、由于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用途来分析解答即可。4.(2024•北海一模)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B.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C.给液体加热 D.检查气密性【考点】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胶头滴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操作注意事项.【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答案】D【分析】A、根据仪器的连接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左手拿着试管,右手拿着橡胶塞,旋转着插入,不能将试管竖直放在桌面上,容易将试管压破,故A错;B、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壁,故B错;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5.(2023•海陵区校级三模)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石墨能导电,用于制作铅笔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于填充薯片包装袋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杀菌消毒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工业炼铁【考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氮气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答案】B【分析】A、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据此分析;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据此分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据此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石墨可用于制作铅笔,是因为石墨为深灰色固体,且质地较软,故选项A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薯片包装袋,故选项B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故选项C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故选项D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2024•新余模拟)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目的。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B【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解答】解:水基型灭火器是家庭常用灭火器,该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的目的,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依据灭火的原理,选择灭火器的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达到预期的效果。7.(2023秋•漳州期末)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结合上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的沸点比水低 B.该方法比过滤净化程度高 C.该方法与蒸馏原理相似 D.“蒸令气上”发生化学变化【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结合物质分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则说明酒精的沸点比水低,故选项说法正确。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该方法比过滤净化程度高,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方法与蒸馏原理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D、“蒸令气上”,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物质分离的方法和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024•辽宁)菠萝因含丁酸乙酯(C6H12O2)等物质而具有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1个分子中含有6个水分子 B.其中只含有两种元素 C.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1 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丁酸乙酯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个丁酸乙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不含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丁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1个丁酸乙酯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6:2=3:1,故选项说法正确。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2)=18:3:8,则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024•济南模拟)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变化Ⅱ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C.变化Ⅱ中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D.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答案】D【分析】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温度的变化,微粒反应的个数关系比,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解答】解: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变化Ⅱ中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A、由微粒变化I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大了,“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故A正确;B、由微粒变化Ⅱ可知,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2.故C正确;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示意图中有一种物质是氧气,属于单质,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都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及其原子种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10.(2024•深圳模拟)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该反应中的白磷要足量,目的是消耗尽集气瓶内的O2,避免实验误差 B.在t1时刻后,集气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的产物所致 C.在t1﹣t2这段时间内,集气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D.t3时刻打开止水夹,瓶内气体体积变大【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答案】A【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物为非气态。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反应中的白磷要足量,目的是消耗尽集气瓶内的O2,避免实验误差,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t1时刻后,集气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致,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t1﹣t2这段时间内,压强减小,集气瓶内温度逐渐恢复至常温,故选项说法错误。D、t3时刻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气体体积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2小题)11.(2023秋•柳南区期末)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正式拉开帷幕。从节能建筑,到清洁能源,杭州亚运会践行“绿色”办会理念,努力“打造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1)数字烟花——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没有使用传统烟花,而是使用了电子烟花。并将其数字化呈现在场馆内,再通过相应的声音效果,呈现出绚烂的烟花效果。这样做的优点是重复使用,不产生有害气体,更加的环保节约。(2)绿色建材助力亚运村,为“零碳亚运”添砖加瓦。亚运村地面鹅卵石下的雨水回收系统可将雨水变为灌溉用水,鹅卵石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起了过滤的作用;杭州亚运会会场实现了亚运史上首次全部使用“绿电”,所谓“绿电”可能是在发电的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开幕式上最让人惊叹的细节之一是场馆内的主火炬,它由真人火炬手和数字人火炬手共同点亮。此次主火炬塔采用“绿色甲醇”为燃料,甲醇(CH3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答案】(1)重复使用,不产生有害气体,更加的环保节约;(2)过滤;太阳能;(3)2CH3OH+3O22CO2+4H2O。【分析】(1)根据电子烟花的特点进行分析;(2)根据过滤的原理及能量的转化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甲醇燃烧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1)电子烟花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环保型烟花,可以重复使用,不产生有害气体,更加的环保节约;(2)亚运村地面鹅卵石下的雨水回收系统可将雨水变为灌溉用水,鹅卵石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起了过滤的作用;“绿电”可能是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甲醇(CH3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故答案为:(1)重复使用,不产生有害气体,更加的环保节约;(2)过滤;太阳能;(3)2CH3OH+3O22CO2+4H2O。【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烟花的优点,能量的转化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12.(2024秋•宿迁期中)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现在导航卫星已经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Rb)原子钟。如图甲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填字母)。A.m=37,n=18B.铷是金属元素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D.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2)如图乙,A~D所示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图中D(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Rb形成的离子符号为Rb+,B、D两种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KCl。【考点】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及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1)A;(2)3;D;Rb+;KCl。【分析】(1)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37,n=37﹣2﹣8﹣18﹣1=8,故选项说法错误。B、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故选项说法正确。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图2中示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与如图中D的化学性质相似;Rb最外层电子数是1,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为Rb+。B、D两种元素分别是氯元素和钾元素,钾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l。故答案为:(1)A;(2)3;D;Rb+;KCl。【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实验题(共3小题)13.(2024•洪泽区模拟)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方案C,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最终天平会向右偏。(2)从燃烧所需条件的角度分析,A图中,红热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红磷或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装置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橡皮塞被顶飞。(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铁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过程中真正参加反应的微粒是Fe、Cu2+(填微粒符号)。【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1)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最终天平会向右偏。(2)引燃红磷或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橡皮塞被顶飞。(3)铁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Cu2+。【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1)上述方案C,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最终天平会向右偏。(2)从燃烧所需条件的角度分析,A图中,红热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红磷或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装置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橡皮塞被顶飞。(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铁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过程中真正参加反应的微粒是Fe、Cu2+。故答案为:(1)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最终天平会向右偏。(2)引燃红磷或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橡皮塞被顶飞。(3)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Cu2+。【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4.(2024•桥西区模拟)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挤压胶头滴管,将水滴入铁槽。滴水前,两瓶中的白磷都不燃烧;滴水后,两瓶中的白磷都燃烧。(滴入铁槽内水的体积忽略不计)(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该实验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实验利用了铁的物理性质是导热性。(4)“向固体氢氧化钠中加水”和“向生石灰中加水”都发生了温度变化,两者的原理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5)白磷熄灭,集气瓶恢复到室温后,甲、乙装置气球的状态C(填选项)。A.甲膨胀,乙变瘪B.甲变瘪,乙膨胀C.都变瘪D.都膨胀【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专题】科学探究.【答案】(1)4P+5O22P2O5;(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导热性;(4)不相同;(5)C。【分析】(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书写;(2)根据物质燃烧条件分析;(3)根据铁的导热性分析;(4)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分析;(5)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分析。【解答】解:(1)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由此书写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故答案为:4P+5O22P2O5;(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发生燃烧。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将铁槽中的热量传递给白磷,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发生燃烧。故答案为:导热性;(4)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是物理变化,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是化学变化,两者的原理不相同。故答案为:不相同;(5)甲、乙装置气球都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而鼓起来的,当热量散失,瓶内温度恢复到室温,气球会变瘪。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热胀冷缩的原理。15.(2024•梧州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C或AE或AF(填字母序号)。(3)用装置B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制取气体时,放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4)用装置E收集满一瓶气体,检验此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请将操作、现象、结论描述出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5)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填a或b)导管进。(6)如图G所示,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答案合理可给分)。【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答案】(1)酒精灯;(2)AC或AE或AF;(3)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检查装置气密性;(4)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5)a;(6)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答案合理可给分)。【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3)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气体,并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分析;(4)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5)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6)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常用稀硫酸和锌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装置C或E或F收集;(3)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可用作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也可用作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为了防止由于更换仪器造成的损失,制取气体时,放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4)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导管进;(6)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答案合理可给分)。故答案为:(1)酒精灯;(2)AC或AE或AF;(3)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检查装置气密性;(4)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5)a;(6)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答案合理可给分)。【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四.工艺流程题(共1小题)16.(2024•阿克苏市一模)水是生命之源,试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Ⅰ.杭州亚运会游泳馆的水可以实现全年不换依旧干净清澈,其中的奥秘源自于一个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水循环系统。(1)硅藻土过滤器不能(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2)臭氧能杀菌消毒,该过程发生化学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尿素化学式为CO(NH2)2由4种元素组成。(4)水经过热板,提升到适宜比赛的温度,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B。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变大D.分子种类改变Ⅱ.同学们从正向和逆向论证水的组成,设计以下实验:正向论证——水的生成(5)小组同学在图2注射器中加入锌和稀硫酸制取并收集氢气,验纯后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氢气燃烧生成水;逆向论证——水的分解(6)图3中a极为负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7)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合成与氢气的燃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净化方法.【专题】空气与水.【答案】(1)不能;肥皂水。(2)化学。(3)4。(4)AB。(5)淡蓝色;烧杯内壁出现水雾。(6)负;2H2O2H2↑+O2↑。【分析】(1)过滤器不能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2)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3)根据化学式可以判断元素组成。(4)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5)氢气燃烧生成水,过程中发出淡蓝色火焰。(6)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解答】解:(1)硅藻土过滤器不能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故答案为:不能;肥皂水。(2)臭氧能杀菌消毒,该过程生成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故答案为:化学。(3)尿素化学式为CO(NH2)2由4种元素组成,即碳元素、氧元素、氮元素和氢元素。故答案为:4。(4)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不变,分子种类不变。故答案为:AB。(5)小组同学在图2注射器中加入锌和稀硫酸制取并收集氢气,验纯后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氢气燃烧生成水。故答案为:淡蓝色;烧杯内壁出现水雾。(6)图3中a极为负极,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故答案为:负;2H2O2H2↑+O2↑。【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17.(2023秋•漳州期末)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一款简易吸风机来“捉碳”,打开开关,风扇旋转产生内外压强差将空气自右向左吸进简易吸风机,CO2在沙布上被吸碳剂抽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寻适宜的CO2吸碳剂。Ⅰ.初探CO2吸碳剂——振荡吸收法A瓶B瓶C瓶水澄清石灰水石灰乳30mL水30mL水+0.05gCa(OH)230mL水+2gCa(OH)2(1)在三只装有等量CO2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倒入水、澄清石灰水、石灰乳,旋紧瓶盖,振荡,瘪的最厉害的是C瓶(填序号)。(2)在吸风机纱布上涂抹一层石灰乳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纱布变硬,吸风效果变差,原因可能是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Ⅱ.再探CO2吸碳剂——动态吸收法已知:NaOHNa2CO3、KOHK2CO3、Ba(OH)2BaCO3↓(3)吸碳剂不选择Ba(OH)2的原因是生成的BaCO3沉淀会堵塞纱布,导致吸风效果变差。动态吸收法装置方法分别往吸碳剂中等速等量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先后次序,后变浑浊的吸收效果较好。(4)用动态吸收法比较NaOH、KOH作为吸碳剂的吸收效果,观察到图2的澄清石灰水比图1后变浑浊(填现象),说明KOH的吸收效果更好。Ⅲ.催化固碳实验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利用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不仅可以解决固碳问题还可以生成可做燃料的甲醇(CH3OH)。(5)结合如图可知,温度为520K时甲醇产率最高;压强越大,甲醇产率越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压强越大越好,其原因是压强越大对设备的要求越高,存在安全问题。(6)催化固碳条件较为苛刻,实验小组发现还可以利用电解法来固碳,写出电解法固碳的化学方程式3H2+CO2H2O+CH3OH。【反思】碳中和是造福人类的文明举措,从自身出发,如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答案】(1)C。(2)Ca(OH)2+CO2=CaCO3↓+H2O。(3)生成的BaCO3沉淀会堵塞纱布,导致吸风效果变差。(4)图2的澄清石灰水比图1后变浑浊。(5)520;压强越大对设备的要求越高,存在安全问题。(6)3H2+CO2H2O+CH3OH;【反思】绿色出行。【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通电时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甲醇。【解答】解:(1)在三只装有等量CO2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倒入水、澄清石灰水、石灰乳,旋紧瓶盖,振荡,瘪的最厉害的是C瓶,是因为C中氢氧化钙最多,吸收二氧化碳最彻底。(2)在吸风机纱布上涂抹一层石灰乳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纱布变硬,吸风效果变差,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3)吸碳剂不选择Ba(OH)2的原因是生成的BaCO3沉淀会堵塞纱布,导致吸风效果变差。(4)用动态吸收法比较NaOH、KOH作为吸碳剂的吸收效果,观察到图2的澄清石灰水比图1后变浑浊,说明KOH的吸收效果更好。(5)结合如图可知,温度为520K时甲醇产率最高;压强越大,甲醇产率越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压强越大越好,其原因是压强越大对设备的要求越高,存在安全问题。(6)通电时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甲醇,化学方程式是3H2+CO2H2O+CH3OH。【反思】碳中和是造福人类的文明举措,从自身出发,低碳生活的一种做法是绿色出行,例如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以公交车代替私家车等。故答案为:(1)C。(2)Ca(OH)2+CO2=CaCO3↓+H2O。(3)生成的BaCO3沉淀会堵塞纱布,导致吸风效果变差。(4)图2的澄清石灰水比图1后变浑浊。(5)520;压强越大对设备的要求越高,存在安全问题。(6)3H2+CO2H2O+CH3OH;【反思】绿色出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六.计算题(共1小题)18.(2024•沭阳县模拟)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00g珍珠粉样品,连续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杂质不参与反应),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剩余固体质量/g8.907.806.706.70(1)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30g。(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答案】(1)3.30。(2)75%。【分析】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6.70g=3.30g故答案为:3.30。(2)设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CaO+CO2↑1004410.0gx3.30g=x=75%答: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考点卡片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进行的实验探究。探究的具体内容有:1.燃烧的条件,也就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也就是,(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找出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且,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其中以实验探究题最为常见。中考的重点是将有关的理论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先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然后,通过拓展与迁移来进一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和学过的相关知识,充分挖掘实验图示中的有用信息,使用控制变量法、对照实验法等来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根据问题情景,按照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然后,分析归纳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等。最后,运用实验所得,进一步拓展与迁移,以便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而进行实验探究和计算.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根据问题情景,结合可能含有的某物质的特性,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分析得出用来计算所取样品中某物质质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另一块是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让学生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题型主要是实验探究题兼计算题的综合题型.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以及计算所要用到的数据;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某一成分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该成分的质量除以所取样品的质量,再乘以100%,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含量;进而推算出其它成分的含量.3.胶头滴管【知识点的认识】胶头滴管又称胶帽滴管,它是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一种仪器。胶头滴管由胶帽和玻璃管组成。使用注意事项:(1)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2)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3)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4)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滴瓶上的滴管无需清洗。(5)胶帽与玻璃滴管要结合紧密不漏气,若胶帽老化,要及时更换。(6)胶头滴管常与量筒配套使用。(7)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不可交叉使用,也不可用清水冲洗。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知识点的认识】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是这样的:首先也要给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液体的部位加热.需要注意的是:1.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1/3.2.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3.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4.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切不可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学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基本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且,常以实验操作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当然,笔答题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特别是上面所列的四条注意事项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操作或者解答好这方面的题目,就必须熟记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操作步骤及方法,以及上面所列的四条注意事项等等.对于图文并茂的题目来说,既要阅读并理解好文意,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信息;然后,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推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5.连接仪器装置操作注意事项【知识点的认识】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些操作注意事项: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注意不要使玻璃管折断,刺伤手掌。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命题方向】1、实际操作步骤的正误判断:给出具体的连接仪器装置的操作描述,让考生判断其是否正确,错误的要指出并改正。2、实验安全问题:考查学生对在连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的认识,如玻璃管折断伤人、容器被压破等。3、气密性检查的原理和操作细节:要求考生理解气密性检查的原理,能够准确描述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步骤,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判断。4、仪器选择的合理性: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境,选择合适的连接仪器,并说明理由。5、综合实验中的连接顺序:在复杂的综合实验中,考查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以及这样安排的原因。【解题方法点拨】1、理解每种连接操作的目的:例如,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是为了形成密封连接,使气体或液体在装置内按照预期流动。2、关注安全问题: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玻璃管破裂伤人,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仪器损坏或实验失败。3、强调细节:比如在插入玻璃管前用水润湿,这一细节能使插入更顺畅,同时减少损坏的风险。4、整体流程的连贯性:思考每个操作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整个连接过程有序、正确。5、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①分别阐述每种连接操作(如玻璃管与橡皮塞、玻璃管与胶皮管、橡皮塞与容器口的连接)的具体注意事项。②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即说明注意事项的原理和重要性。③可以举例说明,如果不注意这些事项可能会导致的后果,以加深理解。6.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方法及其知识点的认识:1、加热法原理: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操作:将装置的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气密性良好的现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2、注水法原理:通过注水形成液封,然后观察液面变化。操作: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一段时间。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水柱高度不变。3、抽气法原理:抽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操作:连接好装置,用注射器向外抽气。气密性良好的现象:在抽气过程中,插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4、滴液法原理:液体滴入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发生变化。操作:向分液漏斗中缓慢滴加液体。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液体滴下后,一段时间内液体不再滴下。二、在学习这些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不同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2、操作过程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理解每种方法背后的原理,以便能够灵活运用和分析实验现象。【命题方向】1、实验操作细节的考查要求考生准确描述检查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加热、加水、使用特定工具等操作的顺序和要点。2、原理的理解让考生解释某一检查气密性方法所依据的物理或化学原理,例如气体热胀冷缩导致压强变化等。3、装置的创新与拓展给出新型或复杂的实验装置,要求考生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或者对给定的检查方法进行改进。4、实验误差分析假设在检查气密性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分析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以及原因。5、与其他实验知识的综合考查将气密性检查与气体制取、收集、净化等实验环节结合,考查考生在整个实验流程中的综合应用能力。6、实际应用情境创设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工业反应釜、家用器具等,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对比不同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提供多种装置和相应的检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比分析其优劣,并说明理由。【解题方法点拨】1、首先,要熟悉常见的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例如加热法、注水法、抽气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装置类型和特点。2、对于加热法,重点理解气体受热膨胀导致压强增大从而产生气泡的原理。在操作时,要注意加热的部位均匀,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要仔细。3、注水法中,关键是要确保装置形成封闭空间,注水后观察液面是否稳定或者是否有液体被压入装置内。4、抽气法需关注抽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产生的现象,比如是否有气泡被吸入装置。5、解题时,先判断给定装置的特点和适用的检查方法。6、详细描述操作步骤,注意操作的顺序和细节。7、观察并准确描述产生的现象。8、根据现象得出气密性是否良好的结论。7.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指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第二层面,是指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它们的具体内容分别介绍如下:第一个层面,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又分为两种和三种。前者有“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装置。具体如图所示:第二个层面,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具体来说是这样的:1.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果是用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上图中的“固体加热型”的装置(或直接选取该装置),来进行实验制取该气体。如果是用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在常温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上图中的“固液常温型”的装置(或直接选取该装置),来进行实验制取该气体。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有:(1)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2)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浸在液面下,瓶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2.常用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等。如果气体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排水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下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1)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气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把导管口放在瓶口内开始收集气体;导管口一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收集满气体(瓶内的水全部排净)时,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好后取出;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就将集气瓶正方在桌面上备用;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就将集气瓶倒方在桌面上备用。(2)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一定要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以防瓶内的空气排不干净,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要注意用毛玻璃片盖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气体进入瓶内,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来探究常用气体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装和选取,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判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及其依据,还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并根据气体的制取原理来组装、选配、判断或者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再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反应等来判断、选用收集装置;或者评价、改良某一装置等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装置来推断气体的制取原理、气体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8.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知识点的认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的不同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的科学方法.它主要有过滤和结晶两种.具体来说,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而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它又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过滤时,需要注意的是: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结晶时,需要注意的是:1.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时,可以直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蒸发操作,即可得到所需物质.2.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先将其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使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析出即可.如果还需要另一种物质,那么可以再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完成.另外,对于可溶性和不溶性固体的分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配合完成.即先固体混合物放入水中充分溶解,采用过滤的方法就其中的不溶性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再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可溶性固体物质通过蒸发其中的水而析出.对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可以通过分液漏斗过滤的方法来分离.对于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实验,采用合适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物质分离开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主要是考查固体和液体(或固体和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及各自的操作注意事项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原理、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9.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知识点的认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就是指氧化物的具体辨析,也就是从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上,来分析判断一下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所谓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根据氧化物的概念,不能看出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名称(或分类、元素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有关概念和氧化物的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时,切不可将其和物质的简单分类孤立开来;要注意氧化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先看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然后,再从组成上识别它是不是氧化物.而不能只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不管它是否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就盲目地来妄加判断;否则将会事倍功半.10.空气组成的测定【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组成主要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的体积分数约为0.03%。空气组成的测定通常通过实验方法进行,其中一个著名的实验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这个实验是通过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汞,观察容器内空气体积的变化来完成的。拉瓦锡发现,当汞加热时,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会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的空气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他进一步研究发现,这部分减少的气体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从而推断出这部分气体是氮气。另一个常见的实验方法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这个实验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导致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被吸入容器内,通过测量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这些实验方法和结论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空气的组成,还在化学教育中被广泛使用,作为教授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测定的重要内容。【命题方向】1.考查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考查检测空气组成的实验方法。【解题思路点拨】要牢记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检测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和步骤。11.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知识点的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还有,就是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如表所示:.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这里说的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环境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反应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促进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以及与其相关的空气质量日报和其中的污染指数等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与“一氧化碳的毒性”、“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的掌握情况和对空气质量日报的了解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防治空气污染措施,并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空气质量日报和其中的污染指数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12.氮气的用途【知识点的认识】常见气体的用途,主要是指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用途.具体浅谈如下:1.氧气的用途可概括为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例如,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燃料燃烧、炼钢、金属切割、宇宙航行等都来不了氧气的参与.2.氮气的用途是它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还可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等.3.稀有气体的用途是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氦、氖、氩、氪、氙等可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4.二氧化碳的用途是用于灭火,用作化工原料和气体肥料,其固体(即干冰)可作制冷剂.并且,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5.氢气的用途是不仅可作高能燃料,也可用作制盐酸、合成氨等化工生产的原料,还可利用它与金属氧化物(如三氧化钨)、硅化合物(如四氯化硅)的反应制取金属和单晶硅.并且,有时还用来充灌探空气球,等等.6.一氧化碳的用途是用作燃料,还可用作冶金工业中的还原剂,等等.7.甲烷的用途主要是用作燃料,还可用作化工原料,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常见气体的用途及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用途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