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药材 鹿茸的鉴定(中药鉴定课件)_第1页
动物类药材 鹿茸的鉴定(中药鉴定课件)_第2页
动物类药材 鹿茸的鉴定(中药鉴定课件)_第3页
动物类药材 鹿茸的鉴定(中药鉴定课件)_第4页
动物类药材 鹿茸的鉴定(中药鉴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鹿茸目录CONTENTS1来源2产地4性状特征36功效应用5化学成分7易混淆品采收加工来源科

品种

药用部位-----------------------------------------------------------------------------------------------------------------------------------------【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鹿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在历代本草文献中多有记载。李时珍曰:“鹿,处处山林中有之。马身羊尾,头侧而长,高脚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俗称马鹿。孕六月而生子。”来源

鹿茸原动物产地与采收加工【产地】主产于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西、浙江、四川、广西等地。【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安徽浙江广西内蒙古江西吉林四川性状特征——花鹿茸形状大小表面特征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气味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体轻。气微腥,味微咸。性状特征——马鹿茸形状大小表面特征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囗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优质品判定标准】一般以粗壮、饱满、皮毛完整、质嫩、油润、无骨棱者为佳。气味性状特征——鹿茸鹿茸药材注:图片来源于网络规格划分:蜡片、半腊片、粉片、沙片、老角片。化学成分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功效应用【功能与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用法与用量】1~2g,研末冲服。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