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3)《过秦论》中,写陈涉高举义旗之后,天下人纷纷响应,蜂拥而至的句子是:,。【答案】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和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易错字:鳝、慎、赢、景。2.按要求选择。(5分)(1)小华要将《红楼梦》中与林黛玉密切相关的事或物进行整理,以下事件与物品都符合的一项是(
)A.葬花、共读《西厢》、教香菱学诗、戏扑蝴蝶B.醉卧芍药裀、《葬花吟》、潇湘妃子、误剪香囊袋C.芙蓉花笺、潇湘馆、凹晶馆联诗、戏谑刘姥姥D.重建桃花社、绛珠仙草、攒珠累丝金凤、冷香丸(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城市发展固然需要壮观的高楼、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绿化环境,但是,,,,,。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才是真正能使城市硬件“硬”起来,也能使城市形象靓起来的“秘密武器”。①一座城市所呈现的,不应该仅仅是靓丽的“外貌”②更应该是内在的“灵魂”③“城市精神”才是城市崛起的“精神高地”,也是城市自身的“发动机”④不应该仅仅是耀眼的“成就”⑤更应该是诱人的“魅力”A.①⑤④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③④②①⑤【答案】(1)C(2)C【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A.“戏扑蝴蝶”的是薛宝钗。B.“醉卧芍药”的是史湘云。C.“芙蓉花笺”是林黛玉在怡红群芳夜宴上,抽得一根签,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花,题“风露清愁”四字。则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潇湘馆”是《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位于大观园西路,与怡红院遥遥相对,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寄居荣国府的住所。“凹晶馆联诗”是《红楼梦》第七十六回,章节名: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意。中秋之夜,林黛玉和史湘云来到凹晶馆水塘边,两人对水观月,对吟联句。林黛王吟道:冷月葬诗(花)魂。关系到《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的整体形象,以及曹雪芹想要塑造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的问题。“戏谑刘姥姥”是《红楼梦》里第四十二回林黛玉戏谑刘姥姥是母蝗虫。D.“冷香丸”是薛宝钗服用的药丸,《红楼梦》第七十三回迎春奶妈偷拿的攒珠累丝金凤。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由“靓丽的‘外貌’”与“内在的‘灵魂’”相对,以及“不……仅仅”“更应该是”可知,①与②应在一起,且①应在②的前面,可排除AD;由后文“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可知,前文应先说“物质”,再说“精神”,且前文“壮观的高楼、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绿化环境”,故“但是”后面内容应说的是“精神”,③强调的是“城市精神”,故“但是”后面第一横线处应填③,可排除B。故选C。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①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参与甚至主导的内容生产,已扩展到新闻资讯、知识、文学及其他艺术作品创作等各个领域。智能机器在定制化内容生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智能生成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生成的机制等,会影响人们对公共信息环境的认知,甚至会强化人的被动性。②现在,算法推荐已成为智能时代内容分发的重要机制,特别是个性化算法推荐。智能机器的定制化生产不仅使用户的需求成为内容生产的目标,也可完成内容的多重加工,以往人们需要在获得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与需求进行信息的整合、再加工,但很多时候人们获得的信息不完整,加工也不一定成功,机器在这方面则具有明显优势。正因如此,定制化内容生产是人们对智能机器最主要的需求之一。③目前ChatGPT提供的定制化内容,较多集中在知识或生活领域,但随着大模型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新闻类的定制化内容也将逐步增多。定制化内容带给人们的满足感不断增强,人们对机器的依赖也会加深,由此带来一种可能:社交平台中人与人的互动,日益让位于智能平台中人与智能机器的互动,这种人机互动将构建一种封闭的个人门户。人们对外界的感知与认知,会越来越多地受制于机器提供的内容。人与人互动的减少,意味着公共性内容在人际网络中的流动减少,由内容引发的交流、对话也在减少。这带来的一个潜在挑战是,公共话题与议程难以形成。④公共议程是社会整合的重要纽带。传统媒体有自己的议程设置方式,也具有显著的议程设置效果。如果未来人们只关注自己的定制化内容,且人机互动的平台缺少人与人的连接链条,平台中公共议程恐怕难以形成。公共议程的淡化或消失,使人对外界环境认知模糊,甚至会使很多人完全不在意外界环境。在人们越来越趋向定制化内容生产的未来,智能技术的开发者、智能平台需意识到公共议程弱化的风险,也需建立相应的公共信息流通与公共对话机制。⑤此外,智能机器的应用,也带来了大量的虚构性内容,包括虚构的资讯与知识、虚假的新闻以及虚构的视觉化内容等。这些虚构内容,既可能是由机器生产的失误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人指挥机器有意制造的。如果人不能意识到机器在胡说八道,甚至把这些内容当作真实、可靠、权威的信息,就会带来认知偏差。⑥机器带来的认知偏差,会造成人的认知幻觉。人们对内容的真假往往缺乏主动查证意识,会依据对信源的信任程度来判断其生产内容的质量,或根据自己既有态度、立场、情绪等进行内容的选择与判断。在只有专业媒体提供公共性内容的时代,普通受众对媒体的膜拜,使得他们几乎不会对媒体内容提出质疑。对媒体生产内容不假思索地信任,实际上也是一些人的幻觉。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社交媒体平台带来了内容生产主体的极大扩张,也带来了内容生态的复杂化,人们开始普遍意识到在新媒体中并非所有信息都是可信的,更多时候人们会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不得不感叹“新媒体太乱了”。⑦由于内容生产的定制化,人们从智能机器那里获得的内容因人而异,每个人面对的虚假信息也各不相同,这些信息进行大范围传播的概率比社交平台要小,虚假内容对人们的误导往往也是个性化的。⑧机器带来的认知幻觉,会停留在人们的印象里,甚至不断蔓延,因此,第一时间切断机器带给人的幻觉尤为重要。对于人来说,更大的幻觉风险是,认为机器必然生产准确的内容,机器将成为知识权威。这种幻觉会随着机器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与日俱增。未来人们不仅需要与机器斗争,还需要时时与自己的幻觉斗争。⑨综上,对于智能生成内容带来的影响,我们并非要简单地批判智能技术,更不是要将人类认知出现的问题或创造力的下降都归罪于机器。智能机器可能是某些问题的推波助澜者,但大多数时候,它们并非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或许未来的智能机器会进一步摆脱人类认知模式的限制,显现出超出人类的创造力。那时,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也会进一步发生改变,如列夫·马诺维奇指出,每当机器“获得”了一项人类才有的技能时,这项技能马上就不再是真正的智能了。它会更多地显露出机械化的一面,这或许会影响对人类智能本身的理解,也是智能机器对人的认知最深层的影响。(选自《编辑之友》2023年第11期,有删改)3.根据上下文,在第①段画线处填入的短语是。4.本文选自《智能生成内容如何影响人的认知与创造?》,第②-④段是其第一部分,以下最适合做这一部分小标题的一项是(
)A.智能机器定制化内容生产的价值与意义B.定制化内容生产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挑战C.定制化内容生产对公共议程的弱化风险D.公共议程是社会信息沟通与对话的纽带5.根据文意,作者不认同的一项是(
)A.定制化内容生产是人们对智能机器提出的主要需求之一。B.人们不在意外界环境,和公共议程淡化或消失高度相关。C.由于“新媒体太乱”,人们往往会主动对信息提出质疑。D.机器带来的认知幻觉,使人错以为其必然生产真实内容。6.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算法推荐生成定制化内容,进行整合加工后不会影响人们对外界的感知。B.智能技术的研发者意识到公共议程弱化的风险,已提供多种交流的通道。C.普通受众缺乏查证资源,只能将错就错,全面接受机器带来的各种内容。D.面对智能内容个性化需求生产,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也会进一步发生改变。7.结合全文,评析本文作者的观点。【答案】3.虚构性内容生产(虚构性内容带来的幻觉等)4.C5.C6.D7.作者认为智能生成的内容,会影响人们对公共信息环境的认知,强化人的被动性,因而希望建立相应的公共信息流通与公共对话机制。同时指出机器会带来认知偏差,未来人们需要时时与自己的幻觉作斗争,进而强调智能机器或许会深刻改变人类对自身智能的理解。对此,现代社会的人们应有所警惕,要有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受人工智能算法的偏见所限,走出“信息茧房”,重视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强调创造性思考,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原文“此外,智能机器的应用,也带来了大量的虚构性内容,包括虚构的资讯与知识、虚假的新闻以及虚构的视觉化内容等”“机器带来的认知偏差,会造成人的认知幻觉”可知,智能机器除了在定制化内容生产方面有优势,还在“虚构性内容生产”方面有优势,故此处应该填写“虚构性内容生产”或“虚构性内容带来的幻觉”。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第②-④段的“定制化内容生产是人们对智能机器最主要的需求之一”“……这带来的一个潜在挑战是,公共话题与议程难以形成”“……平台中公共议程恐怕难以形成。公共议程的淡化或消失,使人对外界环境认知模糊,甚至会使很多人完全不在意外界环境”可知,这三段内容主要是阐述定制化内容生产对公共话题与议程的影响,即湮灭或者弱化的作用。故C项符合对其内容的概括,适合作为小标题。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人们往往会主动对信息提出质疑”错,原文“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社交媒体平台带来了内容生产主体的极大扩张,也带来了内容生态的复杂化,人们开始普遍意识到在新媒体中并非所有信息都是可信的,更多时候人们会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不得不感叹‘新媒体太乱了’”可知,是因为人们意识到新媒体发布的信息不可信,所以人们才感叹,可见并非主动提出质疑。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A.“不会影响人们对外界的感知”推断错误,原文“以往人们需要在获得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与需求进行信息的整合、再加工,但很多时候人们获得的信息不完整,加工也不一定成功,机器在这方面则具有明显优势”可知,推荐生成定制化内容具有整合加工的优势,影响人们对外界的感知。B.“已提供多种交流的通道”未然依然,原文“智能技术的开发者、智能平台需意识到公共议程弱化的风险,也需建立相应的公共信息流通与公共对话机制”可知,是需要建立通道,并非已经建立。C.“普通受众缺乏查证资源,只能将错就错,全面接受机器带来的各种内容”推断错误,原文“人们对内容的真假往往缺乏主动查证意识,会依据对信源的信任程度来判断其生产内容的质量,或根据自己既有态度、立场、情绪等进行内容的选择与判断”可知,缺乏的是查证资源,也并非是全面接受,还要依据对其信任程度、自己的态度、立场等进行选择和判断。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文章指出定制化内容生产目标的聚焦个人需要,虽然能够满足个体的需求,但也可能导致公共议程的弱化,这可能会导致人们缺乏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影响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因而希望建立相应的公共信息流通与公共对话机制。虚构性内容可能是由于机器的能力有限或者人为干预而产生的,这些内容可能会误导人们的认知。未来的智能机器可能会进一步摆脱人类认知模式的限制。展现出超出人类的创造力。这一观点展示了作者对技术发展的乐观态度,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关注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思考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文章指出定制化生产的内容导致“人与人互动的减少,意味着公共性内容在人际网络中的流动减少”“公共话题与议程难以形成”,故需要人们应有所警惕,要有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算法推荐已成为智能时代内容分发的重要机制,定制内容会加深人们的偏见,如何走出由算法引发的“信息茧房”是作者思考的问题。更要警惕由智能生成的内容带来的“人类认知出现的问题或创造力的下降”,从根本上重视人的创造性培养和主观性发挥。(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8-11题。(共15分)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张晓风①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它沉沉稳稳地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放置在书桌案头上的镇纸,美丽凝重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使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属于我们的历史。有时是在市声沸天、市尘弥地的街头,有时是在拥挤而又落寞的公共汽车站,我总会想起那座山和山上的神木。那一座山叫拉拉山。②11月,天气晴朗,薄凉。天气太好的时候我总是不安,看好风好日这样日复一日地好下去,我决心要到山里去一趟,一个人。一个活得很兴头的人,既不逃避什么,也不为了出来“散心”——恐怕反而是出来“收心”,收他散在四方的心。车行一路都是山,满山是宽大的野芋叶,绿得叫人喘不过气来。山色越来越矜持,秋色越来越透明。车往上升,太阳往下掉,金碧的夕晖在大片山坡上徘徊顾却,不知该留下来依属山,还是追上去殉落日。和黄昏一起,我到了复兴。③第二天我去看山,搭第一班车去。当班车像一只无桨无楫的舟一路荡过绿波绿涛,我一方面感到作为一个人一个动物的喜悦,可以去攀绝峰,但一方面也惊骇地发现,山,也来就我了。我去看山,越过的是空间,平的空间,以及直的空间。但山来就我,越过的是时间,从太初,它缓慢地走来,一场十万年或百万年的约会。路上,无边的烟缭雾绕。太阳蔼然地升起来。峰回路转,时而是左眼读水,右眼阅山,时而是左眼披览一页页的山,时而是右眼圈点一行行的水——山水的巨帙是如此观之不尽。④订了一辆计程车,我坐在前座,便于看山看水。司机是泰雅人。“拉拉是泰雅话吗?”我问,“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他说,“哦,大概是因为这里也是山,那里也是山,山跟山都拉起手来了,所以就叫拉拉山啦!”他怎么会想起用国语的字来解释泰雅的发音的?但我不得不喜欢这种诗人式的解释,一点也不假,他话刚说完,我抬头一望,只见活鲜鲜的青色一刷刷地刷到人眼里来,山头跟山头正手拉着手,围成一个美丽的圈子。⑤车虽是我一人包的,但一路上他老是停下载人,一会是从小路上冲来的小孩——那是他家老五,一会又搭乘一位做活的女工,有时他又热心地大叫:“喂,我来帮你带菜!”看他连问都不问我一声就理直气壮地载人载货,我觉得很高兴。车子在凹凹凸凸的路上往前蹦着。“到这里为止,车子开不过去了,”司机说,“下午我来接你。”⑥我终于独自一人了。独自来面领山水的圣谕。一片大地能昂起几座山?一座山能涌出多少树?一棵树里能秘藏多少鸟?鸟声真是种奇怪的音乐——鸟越叫,山越深幽,越寂静。⑦转过一个弯,神木便在那里,跟我对望着。心情又激动又平静,激动,因为它超乎想象的巨大庄严,平静,是因为觉得它理该如此,它理该如此妥帖地拔地擎天。往前走,仍有神木,再走,还有。这里是神木家族的聚居之处。11点了,秋山在此刻竟也是阳光炙人的。我躺在树下,卧看大树在风中梳着那满头青丝。⑧再走到那胸腔最宽大的一棵,直立在空无凭依的小山坡上,它被火烧过,有些地方劈剖开来,老枝枯干苍古,分叉部分却活着。怎么会有一棵树同时包括死之深沉和生之愉悦?坐在树根上,惊看枕月衾云的众枝柯,忽然,一滴水,棒喝似的打到头上。那枝柯间也有汉武帝所喜欢的承露盘吗?真的,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要来看神木呢?对生计而言,神木当然不及番石榴,又不及稻子麦子。我们要稻子,要麦子,要番石榴,可是,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的确也想要一棵或很多棵神木。⑨在山中,每一种生物都尊严地活着,巨大悠久如神木,神奇尊贵如灵芝,微小如阴暗岩石上恰似芝麻点大的菌子,美如凤尾蝶,丑如小蜥蜴。甚至连没有生命的,也和谐地存在着,石有石的尊严,倒地而死无人凭吊的树尸也纵容菌子、蕨草、藓苔和木耳爬得它一身,你不由觉得那树尸竟也是另一种大地,它因容纳异己而在那些小东西身上又青青翠翠地再活了起来。忽然,我听到人声。司机来接我了。⑩第二天清晨我走向渡头,我要等一条船到石门。一个农妇在浇豌豆,打谷机的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我坐在石头上等船。⑪山从四面叠过来,一重一重地,简直是绿色的花瓣——不是单瓣的那一种,而是重瓣的那一种——人行水中,忽然就有了花蕊的感觉,那种柔和的、生长着的花蕊,你感到自己的尊严和芬芳,你竟觉得自己就是张横渠所说的可以“为天地立心”的那个人。不是天地需要我们去为之立心,而是由于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将我们抱起,而且刚刚好放在心坎的那个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俨然成为花蕊。⑫回首群山,好一块沉实的镇纸。我们会珍惜的,我们会在这张纸上写下属于我们的历史。(有删改)8.第⑤段中“我”所包的车总被司机“理直气壮地载人载物”,我却感到“高兴”。你怎么理解?9.第⑦—⑨段,作者用大量篇幅写“神木”,用意何在?10.联系全文,分析第⑫段画线句的作用。11.本文标题看似平实,却耐人咀嚼。试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加以鉴赏。【答案】8.司机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山间世俗的热闹生活,我由衷地赞美这种淳朴;印证上文我来即山,非为“散心”;拉拉山不是一座空山,人语、生活,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9.突出“神木”兼具“死之深沉和生之愉悦”的特征;引发了生命是有尊严的思考,不能因为于人有利或无利而褫夺其生死之权利;感悟到历经沧桑后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10.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的沉稳,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反复,首尾呼应,强调要像山一样思考人生:美丽、和谐、包容。11.内容上:说明拉拉山对于作者的意义之大,喜欢、欣赏、崇拜之情;是世俗生活的“收心”之处,即使身处喧嚣城市,想起拉拉山依旧会有心灵的洗涤;山中每一种存在都是适者,生机勃勃,启迪人生思考。形式上:语序倒装,有诗意的表达作用;强调即使是在繁华都市,想起拉拉山也是常态;引领全文,是全文的线索。【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但一路上他老是停下载人,一会是从小路上冲来的小孩——那是他家老五,一会又搭乘一位做活的女工,有时他又热心地大叫……看他连问都不问我一声就理直气壮地载人载货,我觉得很高兴”“下午我来接你”分析可知,司机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我由衷地赞美这种淳朴。前文说“我决心要到山里去一趟,一个人。一个活得很兴头的人,既不逃避什么,也不为了出来‘散心’”,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于是内心得到一种“释放”。“我”感到高兴是因为“我”在这种环境中被司机的热情好客的一种精神所感动,通过司机诗人解释“拉拉山”的含义,感受到拉拉山不是一座空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作者这样写,把山的美和人的美结合起来,以人的美衬托山的美。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它超乎想象的巨大庄严;平静”“再走到那胸腔最宽大的一棵,直立在空无凭依的小山坡上,它被火烧过,有些地方劈剖开来,老枝枯干苍古,分叉部分却活着。怎么会有一棵树同时包括死之深沉和生之愉悦”“倒地而死无人凭吊的树尸也纵容菌子、蕨草、藓苔和木耳爬得它一身,你不由觉得那树尸竟也是另一种大地,它因容纳异己而在那些小东西身上又青青翠翠地再活了起来”,这三段,作者集中对神木进行了描写,通过描写神木的巨大庄严、平静、干枯苍古、倒地而死、容纳异己等,形象地写出了神木“死之深沉和生之愉悦”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神木的震撼、折服和赞叹。“在山中,每一种生物都尊严地活着……”,神木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是有尊严”的思考,不能因为于人有利或无利而褫夺其生死之权利。作者用大量篇幅写“神木”,表现一种自然的静谧之感,突出它的庄严、平静、深沉等,感悟到历经沧桑后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结构上照应开头的“我总会想起那座山和山上的神木”。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品味语言艺术的能力。内容上,结合“我想起那座山。它沉沉稳稳地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放置在书桌案头上的镇纸,美丽凝重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使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属于我们的历史”,划线句子把“群山”比作“沉实的镇纸”,运用比喻修辞,以“镇纸”的沉实形象地写出山的沉稳,表达了作者对山的喜爱与赞美。结构上,呼应开头的“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它沉沉稳稳地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放置在书桌案头上的镇纸”,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引发读者思考,要像山一样思考人生,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的人生追求。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内容上,结合“一个活得很兴头的人,既不逃避什么,也不为了出来‘散心’——恐怕反而是出来‘收心’,收他散在四方的心”“心情又激动又平静,激动,因为它超乎想象的巨大庄严,平静,是因为觉得它理该如此,它理该如此妥帖地拔地擎天”“在山中,每一种生物都尊严地活着”“甚至连没有生命的,也和谐地存在着,石有石的尊严,倒地而死无人凭吊的树尸也纵容菌子、蕨草、藓苔和木耳爬得它一身”等分析,拉拉山对于作者的意义之大,是世俗生活的“收心”之处,山中每一种存在都是适者,启迪人生思考。“常常,我想起那座山”语序倒装,表达更有诗意;把“常常”提前,有强调语意的作用,强调即使是在繁华都市,想起拉拉山也是常态。“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开篇放在文首,引领全文,是全文的线索,后文“我决心要到山里去一趟,一个人”“第二天我去看山,搭第一班车去”“我终于独自一人了。独自来面领山水的圣谕”“在山中,每一种生物都尊严地活着”“山从四面叠过来,一重一重地,简直是绿色的花瓣”叙写去看拉拉山的经历和感悟。(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②。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别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新唐书·李绅传》:(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②伏:通“服”,佩服、服气。(乙)戏赠友人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①,吟咏作縻绠②。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注】①辘轳(lùlu):用手动绞车牵引水桶自井中汲水的提水工具。②縻绠(mígěng):绳素,陈三立《江行杂感》诗之一:“中宵镫火辉,有涕如縻绠。”以上两句以从井中汲水比喻写诗。12.从题材和体裁角度,选出对甲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送别、绝句 B.抒怀、律诗 C.讽喻、乐府 D.咏物、楚辞13.下面对两首诗的判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一二句中《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诗作的代表作。B.甲诗五六句由编集引发,是作者对自身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辛酸和自嘲。C.乙诗五六句中作者感慨自己虽坚持作诗,有时仍得“清冷”,没有灵感。D.乙诗语浅意深,以易喻难,把抽象的行为具体化,鲜明生动又通俗自然。14.请从“戏赠”入手,分析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答案】12.B13.C14.同:甲乙两诗均以戏赠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异:甲诗:①甲诗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语言表现出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和文学成就的自得;②甲诗并非全是戏言,有对自己政治宦途上遭挫的不平、辛酸、无奈和自嘲。乙诗:①乙诗诗人强调日日作诗的乐趣,并非炫耀自己趣高、诗才不俗,只是表明自己苦吟之癖。②乙诗诗人对自己苦吟的积习难改、执迷不悟,流露了些许无可奈何的自嘲、调侃之意。【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题材和体裁等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阅读可知,白居易这首诗是对于自己诗歌编撰成集的调侃和感慨,应属于抒怀诗。而诗歌为八句,第一句和偶数句押韵,在体裁上符合律诗的特点。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乐府,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中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如我们熟知的《孔雀东南飞》就是乐府诗。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坚持作诗,有时仍得‘清冷’,没有灵感”说法错误,“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意思是:虽然每日都思绪翻飞不停作诗,仍然可以作出新的清冷诗句。用源头活水比喻灵思不断,并不是说创作“清冷”“没有灵感”。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情感的能力。两首诗都称“戏作”,而且都是写给自己比较亲密的朋友的,提示读者这两首诗是朋友间的应酬之作“戏赠”,即游戏、玩笑写诗赠送,只有亲密无间的朋友亲人之间才能如此,可见友情之深,“戏”字的不严肃,又透露出作者的自嘲之情。比如白诗中“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和贾诗中的“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但是,在情感方面,两首诗又有着不同之处。白居易显然对自己的文学成就非常自得,所以才写出“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说两位朋友有的偷学自己的格律,有的对自己非常服帖。而“身后文章合有名”则是表明白居易对自己诗歌成就并将流传后代的信心。“世间富贵应无分”则是写出了白居易虽然对自己文学成就颇为自许,但对自己仕途不顺则充满辛酸和自嘲。与白居易不同,贾岛诗中主要写了对诗歌创作的感悟,如“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只有坚持创作,才能得到创作的灵感,这也符合贾岛作为“苦吟”诗人的特点。同时,诗的尾联“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还透露出贾岛与友人共勉之情。(四)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20分)张自新传①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②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③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③,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④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⑤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注:①屹屹:同“矻砣”,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③弟子员:生员。15.解释加点的词。(1)而何人者()(2)余与自新游最久()16.请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无文饰()A.矫揉造作
B.花纹饰物
C.文章修饰
D.文学素养(2)宰天下竟何如()A.治理
B.主管
C.分割
D.为官17.翻译句子。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18.下面的句子有三处停顿,请用“/”标出。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19.有人认为结尾“归子曰”提到“面斥人过”,和前文的人物形象不符,对此你是否同意?20.本文另一版本的最后一段结尾处有这样几句,你认为是否应当保留?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答案】15.你交往16.AA17.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从不理会这一切。18.使人无所容/大庭广众之下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19.不同意。①前文总体介绍张自新的性格是“性方简,无文饰”,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②训斥同舍生也表明他的性格刚直;③“面斥人过”同样表明他性格刚直,不矫饰,与前面的形象一致。20.应当保留。①此段交代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表达对张自新的同情和惋惜;②野老认为张自新没有死,蕴含了乡亲们及作者本人对张自新的深切哀悼之情,引人深思。【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而:你。句意:你是什么人?(2)游:交往。句意:我和自新交往最久。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文饰:矫揉造作。句意:没有丝毫的矫饰。故选A。(2)宰:治理。句意:治理天下终究怎么样呢?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豪势”,权豪势要之人;“眇然”,淡然,蔑视;“轻儇”,轻佻,不庄重;“省”,理会。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使人无所容”省略了主语,“使”是谓语,“人”既是“使”的宾语,又是“无所容”的主语,“容”后断开;“俦人广坐间出一语”省略主语,“俦人广坐间”是状语,“出”是谓语,“一语”是宾语,后面断开;“未尝视人颜色”省略主语,“未尝视”是谓语,“人颜色”是宾语,后面断开。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提出个人观点的能力。首先明确,不同意。然后阐述理由。文章开头总体介绍张自新的性格是“性方简,无文饰”,表明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同时前文有“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贵,若老师然”,少年夜读时,同舍生睡着了,张自新竟气得“以灯檠投之”,并将他训斥一顿,表明他的性格直率刚正。而此处作者说他曾经亲眼看到张自新“面斥人过”,说话时从不看别人的脸色,有时竟至“笑骂纷集”,从不考虑后果。这段补叙更进一步突出了张自新刚正不阿、直率坦荡的个性。可见结尾“面斥人过”和前文的人物形象是符合的。20.本题考查学生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首先明确:应当保留。这个版本中“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交代了为张自新作传的原因,“悲”字表达了作者对张自新的同情与惋惜;“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以野老听到“震动数里”的江涛声便认为张自新没有死作结,声情并茂,感人肺腑。那震天动地的涛声正像是刚强正直的他高傲地呼唤、不平地呐喊。其中蕴含了乡亲们及作者本人对张自新的深切哀悼之情,也引人深思,启发联想,使读者对这被秋风吹败的欲茂丛兰充满同情和崇敬。参考译文:①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慧绝伦,文思敏捷。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生们都茫然呆立而无所获,只有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都将他看作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扔灯架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自新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黝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觉得贫贱是一种悲戚了。②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有地方收取。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就将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差役刚要施与杖刑,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③自新二十岁的时候,就在别的地方教授学生。每年回乡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菜饭食,兄弟俩酣笑,他把它视为最高兴的事。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从不理会这一切。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的时候,他大声说:“治理天下终究怎么样呢?”并且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新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就得病去世。④自新写文章,渊博高雅而有奇伟气概,人们不知道。我曾把这些文章拿给吴纯甫看,纯甫喜欢奖掖士人,然而其中所赞许的人,不过一两个,而仅称许自新。自新死了,纯甫买来棺材为之安葬。⑤归子说:我和自新交往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从不放在心上。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能够显现自己的时候。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世间的乘时得势者,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小题
(11分)让开府表西晋羊祜①臣祜言:臣昨出,臣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臣自出身以来,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任。常以智力不可顿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悚,以荣为忧。臣闻古人之言,德未为人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功未为人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今臣身托外戚,事连运会,诫在过宠,不患见遗。②而猥降发中之诏,加非次之荣。臣有何功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身辱高位,倾覆寻至,愿守先人弊庐,岂可得哉!违命诚忤天威,曲从即复若此。盖闻古人申于见知,大臣之节,不可则止。臣虽小人,敢缘所蒙,念存斯义。③今天下自服化以来,方渐八年,虽侧席求贤,不遗幽贱,然臣不尔推有德,达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未达者不少。假令有遗德于版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而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④臣忝窃虽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等宰辅之高位也。且臣虽所见者狭,据今光禄大夫李憙执节高亮,在公正色;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禄大夫李胤清亮简素,立身在朝,皆服事华发,以礼终始。虽历位外内之宠,不异寒贱之家,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⑤是以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今道路行通,方隅多事,乞留前恩,使臣得速还屯。不尔留连,必于外虞有阙。匹夫之志,有不可夺。【注】①使同台司:即开府仪同三司。开府的意思是可以自开幕府,自选幕僚;仪同三司的意思是享受与三公(司空、司马、司徒)同等的待遇。21.联系课本所学李密《陈情表》,归纳“表”这种文体的特点。(1)(2)(3)22.下列对文章语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连用九个“臣”字以自称,言辞谦卑恭敬。B.四言、六言相间,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而不板滞。C.多用感叹句反问句,强烈的激问增强了气势和感染力。D.“匹夫之志,有不可夺”化用成语,表达了坚定的决心23.作者善于从反面设论,很有说服力,请对此简要赏析。24.简要概括羊祜辞让开府的理由。【答案】21.多用谦辞、敬辞,言语得体;叙事简明,以情动人;重视说理,以理服人。22.A23.如第①段,引用古人言,假设功德不为人信服而开府会使自己失去进取勉励之心;第②段假设自己才德不配位而接受诏令将很快会从高位上坠落,即使想固守先人故居祖业也不可得;第③段假设有德之人和隐士遗落民间而不用而自己和朝廷不知其非,将是极大的损失;第④段假设在朝德高望重之人不用而自己堂而皇之就职,将不能满足天下百姓对朝廷的期望,天子脸上无光。作者先假设接受开府的诏令,再推导出势必会产生的后果和不良影响,进而表明让开府的坚定决心和理性思考,与正面说理相辅相成,有说服力。24.(1)自出仕以来,过蒙恩宠,内心惶恐。(2)功德未盛却受高官厚禄,恐失进取之心。(3)无功受爵,难以心安,愿学古人,无能则退。(4)在朝或在野,才德突出之人不缺,可堪重用。(5)边境外患频多,宜速赶回,无暇开府。【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的文体特色,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陈情表》以及本文这两篇“表”在陈述衷情的时候,运用了很多表示谦敬色彩的词语,如“微贱”“小人”“圣朝”“圣听”,从而使表达更加地得体。由此可见,“表”这种文体的特点有多用谦辞、敬辞,言语得体。《陈情表》和本文在陈述衷情的时候,都动之以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比如,《陈情表》中极力渲染自己与祖母的感情之深,本文中以“夙夜战悚,以荣为忧”表达自己的忧惧之情等。由此可概括出“表”这种文体的特点有叙事简明,以情动人。《陈情表》先叙身世,再陈进退两难的困境,以圣朝孝治天下为由,提出先尽孝再报国的方法来达成目的,增强了说服力。而本文中,作者多角度出发,充分说明才不配位的危害性以及推选有才之士的重要性,增强说服力。由此可见,“表”这种文体的特点有重视说理,以理服人。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言特点的能力。A.“连用九个‘臣’字以自称”说法有误。“则使才臣不进……则使劳臣不劝”这两个“臣”并不是自称,而是泛指臣子。故选A。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思路与结构,及文章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反面论证,也就是不直接说明正面影响,而是反向出发,通过说明其对立面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先破后立,让读者反向接受正面观点。原文第①段中,作者不直接表明拒绝态度,而是先引用“臣闻古人之言,德未为人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功未为人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的言论,说明功德不被人信服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出后文“今臣身托外戚,事连运会,诫在过宠,不患见遗”,假设功德不为人信服而开府会使自己失去进取勉励之心;第②段中,作者说“身辱高位,倾覆寻至,愿守先人弊庐,岂可得哉!”假设自己才德不配位而接受诏令将很快会从高位上坠落,即使想固守先人故居祖业也不可得,这也是通过反向的负面影响来间接表明拒绝态度。第③段中,作者不直接说明任用自己可能会怎样,而是借助,“假令有遗德于版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而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假设有德之人和隐士遗落民间而不用而自己和朝廷不知其非,来反向说明不能给予自己高位。第④段,作者则借在朝之人的例子,说明光禄大夫李憙、禄大夫鲁芝、光禄大夫李胤等人“虽历位外内之宠,不异寒贱之家,而犹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反向假设在朝德高望重之人不用而自己堂而皇之就职,将不能满足天下百姓对朝廷的期望,天子脸上无光,从而说明朝廷应任用其他德高望重之人的意思。2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臣自出身以来……夙夜战悚,以荣为忧”可归纳出:自出仕以来,过蒙恩宠,内心惶恐。根据原文“德未为人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功未为人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的例子,可归纳出:功德未盛却受高官厚禄,恐失进取之心。原文“身辱高位,倾覆寻至,愿守先人弊庐,岂可得哉!违命诚忤天威,曲从即复若此”表明作者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土地招商合作合同3篇
- 员工表扬信(15篇)
- 新任银行客户经理个人工作总结
- 2024二零二四年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企业职工劳动合同3篇
- 2024平房买卖与改造工程合同3篇
- 财务科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中国建设银行合同范文六篇
-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 《广电新闻节目主持》课件
- 《生产资料市场》课件
-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 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doc11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证样式
-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 政府采购验收报告表
-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PPT课件.ppt
-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2020版_20211228_111842
- 物业管理搞笑小品剧本 搞笑小品剧本:物业管理难啊
- 《木偶兵进行曲》教案
- 五四制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全部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