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航天行业航天器研发方案TOC\o"1-2"\h\u30167第一章绪论 352811.1研发背景 397171.2研发目标 3302281.3研发意义 320949第二章航天器总体设计 443262.1设计原则与规范 4308812.2总体方案设计 4160892.3系统集成与优化 528520第三章航天器结构设计 586443.1结构设计要求 555103.2结构方案设计 6217453.3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 621773第四章航天器动力系统设计 6118574.1动力系统选型 760604.2动力系统布局 7139064.3动力系统功能优化 723472第五章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 8295295.1控制系统原理 8128055.2控制方案设计 8200225.3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930065第六章航天器导航与测控系统设计 9161396.1导航系统设计 9195376.1.1概述 9118896.1.2设计原则 9209036.1.3系统组成 1053616.1.4关键技术研究 10264316.2测控系统设计 10294426.2.1概述 105496.2.2设计原则 10200066.2.3系统组成 1130296.2.4关键技术研究 1110006.3系统集成与测试 1114696.3.1概述 1124996.3.2系统集成 11189616.3.3系统测试 12105516.3.4测试结果分析 1223555第七章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 124107.1热控系统设计原则 1227697.1.1满足任务需求 1295787.1.2安全可靠 1216197.1.3简化结构 1259277.1.4节能环保 12145767.2热控方案设计 12189397.2.1热控方案选择 1266787.2.2热控系统布局 13114597.2.3热控系统部件设计 1314587.3热控系统功能分析 13148977.3.1热控系统热特性分析 13184967.3.2热控系统热平衡分析 1379637.3.3热控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 1319554第八章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 14205388.1电源系统选型 14322858.1.1任务需求分析 14294098.1.2电源类型选择 14228418.1.3电源系统模块化设计 14226498.2电源系统布局 148468.2.1太阳能电池阵布局 1427538.2.2电池组布局 1460188.2.3电源控制器布局 1559218.3电源系统功能优化 15146078.3.1太阳能电池阵功能优化 15311278.3.2电池组功能优化 15273888.3.3电源控制器功能优化 15194598.3.4负载管理优化 15242518.3.5热管理优化 1517631第九章航天器载荷与任务规划 15144649.1载荷选型与集成 15104049.1.1载荷选型原则 15326579.1.2载荷集成 16111169.2任务规划与执行 16250599.2.1任务规划 16277959.2.2任务执行 16280889.3载荷功能分析 17175029.3.1载荷功能指标 17146229.3.2载荷功能分析 177161第十章航天器研发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172828910.1项目管理流程 17263810.1.1项目启动 171194810.1.2项目规划 18113810.1.3项目执行 183172510.1.4项目监控 18993110.1.5项目收尾 181618010.2风险识别与评估 18105110.2.1风险识别 191623910.2.2风险评估 19461810.3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 192570410.3.1风险控制 191815710.3.2风险应对策略 19第一章绪论1.1研发背景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航空航天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航天器作为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载体,其在国防、科技、经济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我国航天器研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航天器研发能力,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有必要开展航天器研发方案研究。1.2研发目标本研发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梳理我国航天器研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2)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航天器研发策略,提高我国航天器研发水平。(3)优化航天器研发流程,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4)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天器研发团队,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1.3研发意义开展航天器研发方案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提升我国航天器研发能力,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航天器研发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国在太空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地位。同时航天器研发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经济等领域,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推动我国航天器技术进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航天器研发方案的实施,将推动我国航天器技术不断进步,为航天产业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同时航天器技术的提升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3)培养航天人才,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航天器研发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天人才,提高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创新能力。航天人才的培养还将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4)展示我国航天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通过航天器研发方案的实施,我国将展示出强大的航天实力,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将有助于我国在太空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世界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第二章航天器总体设计2.1设计原则与规范航天器总体设计是航天器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原则与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原则:保证航天器在发射、运行、返回及着陆过程中,人员、设备和任务的安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2)可靠性原则:航天器应具备高可靠性,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设计中需采用成熟技术、优选设备,并考虑冗余设计。(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航天器研发、发射及运行成本。设计中应合理选用材料、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4)适应性原则:航天器设计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设计中需考虑模块化、通用化设计。(5)规范性与标准化原则:遵循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保证航天器设计、生产、测试和运行的一致性。2.2总体方案设计航天器总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分析:分析航天器任务需求,明确任务目标、任务阶段及任务参数。(2)总体布局:根据任务需求,确定航天器各系统布局,包括结构布局、设备布局和能源布局。(3)系统参数匹配:根据航天器各系统功能需求,进行参数匹配,保证系统间协调工作。(4)功能指标分析:分析航天器功能指标,包括质量、体积、功耗、热控等,以满足任务需求。(5)可靠性设计:采取冗余设计、故障诊断和容错设计等措施,提高航天器可靠性。2.3系统集成与优化航天器系统集成与优化是保证航天器整体功能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级集成:将航天器各系统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航天器系统,保证各系统协调工作。(2)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航天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3)功能优化:通过优化设计,提高航天器功能,降低功耗、质量等。(4)热控优化:优化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保证航天器在不同环境下的温度控制。(5)电磁兼容优化:针对航天器电磁兼容问题,采取屏蔽、滤波、接地等措施,提高电磁兼容性。(6)故障诊断与处理:建立故障诊断与处理机制,保证航天器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诊断和处理。(7)试验验证:通过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验证航天器系统集成与优化的有效性。第三章航天器结构设计3.1结构设计要求航天器结构设计需遵循以下要求:(1)满足航天器功能需求: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航天器各系统的功能需求,保证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2)轻量化设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结构重量,提高航天器功能。(3)可靠性设计:保证结构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4)可维修性设计:考虑航天器在轨维修和回收的需求,结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可维修性。(5)适应性和兼容性设计:考虑航天器与运载器、发射场、测控系统等外部系统的适应性,保证航天器在不同阶段的顺利对接和运行。3.2结构方案设计航天器结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布局: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合理规划各系统布局,保证结构紧凑、协调。(2)主结构设计:设计主承力结构,包括中心承力筒、主梁、主肋等,以满足航天器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3)次结构设计:设计次承力结构,包括次梁、次肋、框架等,以支撑和固定各系统设备。(4)蒙皮设计:选择合适的蒙皮材料,设计合理的蒙皮结构,以满足航天器轻量化和强度要求。(5)连接设计:考虑连接件的选择、布置和连接方式,保证连接可靠性。3.3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强度分析:对航天器结构进行强度分析,包括材料强度、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保证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结构的可靠性。(2)稳定性分析:对航天器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包括局部稳定性、整体稳定性及在轨运行稳定性,防止结构失稳导致航天器故障。(3)动态分析:考虑航天器在发射、运行和回收阶段可能受到的动态载荷,进行动态分析,保证结构在动态环境下的可靠性。(4)热分析:分析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温度场分布,评估结构的热稳定性。(5)疲劳分析:针对航天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疲劳问题,进行疲劳分析,预测结构寿命。通过以上分析,为航天器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保证航天器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可靠运行。第四章航天器动力系统设计4.1动力系统选型航天器动力系统的选型是整个航天器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选择动力系统时,需综合考虑任务需求、航天器总体设计、环境适应性、技术成熟度、成本效益等因素。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确定动力系统的类型。对于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任务,需要选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动力系统。对于地球观测、通信等任务,可选用成熟、经济的动力系统。结合航天器总体设计,选择合适的动力系统。例如,对于大型航天器,宜选用多发动机分布式动力系统;对于小型航天器,宜选用单发动机集中式动力系统。还需考虑动力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包括抗辐射、抗振动、抗冲击等功能。同时关注动力系统的技术成熟度,选择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动力系统。综合比较各动力系统的成本效益,选取性价比高的方案。4.2动力系统布局动力系统布局是航天器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航天器的功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在动力系统布局设计中,需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分配动力系统各组件的位置,保证航天器整体平衡和稳定性。(2)充分考虑动力系统与航天器其他系统的接口关系,实现系统间的协同工作。(3)考虑动力系统组件的维修和维护需求,保证航天器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4)优化动力系统布局,降低航天器质量,提高功能。具体布局方案如下:(1)将动力系统核心组件布置在航天器质心附近,以减小质心偏移。(2)将动力系统各组件通过合理布局,实现动力传输、控制、冷却等功能。(3)考虑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的协同工作,提高姿态控制精度。(4)动力系统布局应满足航天器发射、飞行、返回等阶段的力学功能要求。4.3动力系统功能优化动力系统功能优化是提高航天器整体功能的关键途径。在动力系统功能优化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动力系统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通过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热损失等手段,实现动力系统的高效运行。(2)提高动力系统动态响应功能。通过优化动力系统控制策略、提高控制器功能等手段,实现动力系统的快速响应。(3)降低动力系统噪音和振动。通过优化动力系统结构、选用低噪音动力组件、增加减振措施等手段,降低噪音和振动对航天器的影响。(4)提高动力系统可靠性。通过选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动力组件,优化系统设计,降低故障率。(5)实现动力系统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提高航天器研发和生产的效率。通过上述措施,不断优化航天器动力系统功能,为航天器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5.1控制系统原理航天器控制系统是保证航天器在轨道运行过程中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部分。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控制航天器的姿态、轨道和动力系统,实现对航天器运动状态的调整和控制。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三个部分。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航天器的姿态、轨道和动力系统参数,执行机构根据控制指令对航天器进行姿态调整和轨道机动,控制器则负责处理传感器信息,相应的控制指令。5.2控制方案设计控制方案设计是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以下为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案设计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和运行环境,明确控制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功能指标。(2)控制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控制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的选型及布局。(3)控制器设计:根据控制系统架构,设计相应的控制器算法,实现对航天器姿态、轨道和动力系统的稳定控制。(4)控制参数优化: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控制系统的功能。(5)控制方案验证:通过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验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3控制系统功能分析控制系统功能分析是评价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优劣的重要依据。以下为控制系统功能分析的几个关键指标:(1)稳态功能:包括姿态稳定度、轨道稳定度和动力系统稳定度等。稳态功能反映了控制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对航天器运动状态的调整能力。(2)动态功能:包括响应时间、超调和稳态误差等。动态功能反映了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和精度。(3)抗干扰能力:控制系统在面对外部扰动和内部参数变化时,仍能保持稳定性和功能。(4)鲁棒性:控制系统在面对建模误差和不确定性时,仍能保持稳定性和功能。(5)可靠性:控制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和功能的能力。通过对控制系统功能的分析,可以为航天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和运行环境,综合考虑控制系统功能指标,实现高效、稳定的航天器控制。第六章航天器导航与测控系统设计6.1导航系统设计6.1.1概述导航系统是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航天器提供精确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以保证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和任务完成。本节将详细介绍导航系统的设计原则、组成及关键技术研究。6.1.2设计原则(1)系统可靠性:导航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在恶劣的空间环境中稳定工作。(2)精确度:导航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定位、测速和定时精度,满足航天器任务需求。(3)实时性:导航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处理能力,为航天器提供实时导航信息。(4)抗干扰性:导航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在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6.1.3系统组成导航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导航传感器:用于获取航天器位置、速度等信息。(2)数据处理与融合模块:对导航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融合,得到精确的导航信息。(3)导航计算机:对导航信息进行计算、处理,控制指令。(4)显示与输出设备:用于显示导航信息,提供给航天员和地面控制系统。6.1.4关键技术研究(1)导航传感器技术:研究高功能、低功耗的导航传感器,提高导航精度。(2)数据处理与融合技术:研究高效、可靠的数据处理算法,实现多源导航数据的融合。(3)导航计算机技术:研究高功能、低功耗的导航计算机,提高导航系统的实时性。6.2测控系统设计6.2.1概述测控系统是航天器与地面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其主要任务是对航天器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和数据传输。本节将详细介绍测控系统的设计原则、组成及关键技术研究。6.2.2设计原则(1)系统可靠性:测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实时性:测控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满足航天器任务需求。(3)抗干扰性:测控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在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4)可扩展性:测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适应未来航天器技术的发展。6.2.3系统组成测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地面控制系统:用于发送控制指令、接收航天器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2)航天器测控设备:用于接收地面控制指令、发送航天器数据,并与地面控制系统进行通信。(3)信息传输通道:包括无线电波、光纤等传输介质,实现地面控制系统与航天器之间的信息传输。6.2.4关键技术研究(1)信息传输技术:研究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技术,提高测控系统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2)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研究高功能、大容量的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满足航天器大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需求。(3)通信协议与接口技术:研究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技术,实现不同航天器与地面控制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6.3系统集成与测试6.3.1概述系统集成与测试是航天器导航与测控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调试和测试,保证整个系统的功能和功能满足航天器任务需求。6.3.2系统集成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硬件集成:将各个子系统的硬件设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连接。(2)软件集成:将各个子系统的软件模块进行集成,实现系统功能的完整性。(3)网络集成:将各个子系统的通信接口进行集成,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6.3.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功能测试:验证各个子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2)功能测试:测试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功能指标,如定位精度、传输速率等。(3)环境测试:测试系统在高温、低温、振动等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4)抗干扰测试:测试系统在电磁干扰、信号干扰等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6.3.4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改进,保证航天器导航与测控系统的功能和功能满足任务需求。第七章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7.1热控系统设计原则7.1.1满足任务需求航天器热控系统的设计首要原则是满足任务需求,保证航天器在各种工况下均能保持稳定的热环境。具体包括:(1)保证航天器内部温度在规定范围内;(2)保证航天器表面温度梯度不超过允许值;(3)防止热失控现象发生。7.1.2安全可靠热控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则,保证系统在各种工况下均能正常工作,降低故障发生的风险。7.1.3简化结构在满足任务需求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热控系统的设计应尽量简化结构,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可维护性。7.1.4节能环保热控系统的设计应考虑节能环保,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7.2热控方案设计7.2.1热控方案选择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热环境特性及热控系统设计原则,选择合适的热控方案。热控方案主要包括被动热控和主动热控两大类。(1)被动热控方案:主要包括热防护层、热隔离层、热辐射层等;(2)主动热控方案:主要包括热控散热器、热控泵、热控阀等。7.2.2热控系统布局根据热控方案,合理布局热控系统。具体内容包括:(1)确定热控系统的安装位置;(2)设计热控系统管路走向;(3)考虑热控系统与航天器其他系统的接口关系。7.2.3热控系统部件设计热控系统部件设计应满足功能需求,同时考虑以下因素:(1)材料选择:根据热控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材料;(2)结构设计:保证部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3)热传导功能:提高热传导效率,降低热损失。7.3热控系统功能分析7.3.1热控系统热特性分析通过热分析软件,对热控系统的热特性进行模拟分析,包括:(1)热传导分析:分析热控系统内部各部件的热传导功能;(2)热辐射分析:分析热控系统表面热辐射特性;(3)热对流分析:分析热控系统内部流体的热对流功能。7.3.2热控系统热平衡分析通过热平衡分析,评估热控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热平衡状态,包括:(1)热输入分析:分析热控系统输入热量;(2)热输出分析:分析热控系统输出热量;(3)热平衡状态评估:分析热控系统是否满足热平衡要求。7.3.3热控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对热控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处理,保证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响应,包括:(1)故障诊断:分析热控系统故障原因;(2)故障处理:提出故障处理措施;(3)故障预防:预防热控系统故障的再次发生。,第八章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8.1电源系统选型航天器电源系统是保障航天器正常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选型需综合考虑任务需求、航天器总体布局、能源效率、重量、体积等因素。以下是电源系统选型的几个关键步骤:8.1.1任务需求分析根据航天器任务需求,分析所需电源系统的输出功率、工作电压、工作时间等参数。还需考虑航天器在轨道运行期间可能遇到的极端环境条件,如温度、辐射等。8.1.2电源类型选择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类型。目前常用的航天器电源类型有太阳能电源、化学电源、核电源等。太阳能电源具有高效、清洁、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航天器;化学电源适用于短期任务或对重量、体积有严格要求的航天器;核电源适用于长期任务或高功率需求的航天器。8.1.3电源系统模块化设计为提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电源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如太阳能电池阵、电池组、电源控制器等,便于单独测试和维护。8.2电源系统布局电源系统布局需考虑航天器总体布局、重量分布、热管理等因素,以下是电源系统布局的关键要点:8.2.1太阳能电池阵布局太阳能电池阵应尽量布置在航天器表面,以提高太阳辐射接收效率。同时需考虑航天器姿态调整和轨道机动对太阳能电池阵的影响,保证在任意姿态下都能接收到足够的太阳辐射。8.2.2电池组布局电池组应布置在航天器内部,以减小外部热环境对电池功能的影响。同时电池组应与电源控制器、负载等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降低电磁干扰。8.2.3电源控制器布局电源控制器负责对电源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应布置在航天器内部,便于操作和维护。电源控制器应与电池组、负载等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小电磁干扰。8.3电源系统功能优化电源系统功能优化是提高航天器能源利用率、保障航天器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电源系统功能优化的几个方面:8.3.1太阳能电池阵功能优化通过采用高效太阳能电池、优化电池片布局、提高电池阵散热功能等手段,提高太阳能电池阵的输出功率。8.3.2电池组功能优化通过采用高功能电池材料、优化电池组结构、提高电池管理系统功能等手段,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8.3.3电源控制器功能优化通过采用先进的电源控制算法、优化控制器硬件设计、提高控制器散热功能等手段,提高电源控制器的效率和可靠性。8.3.4负载管理优化通过合理配置负载,优化负载调度策略,降低负载波动对电源系统的影响,提高航天器能源利用率。8.3.5热管理优化通过优化航天器热管理系统,降低电源系统在高温、低温环境下的能耗,提高系统稳定性。第九章航天器载荷与任务规划9.1载荷选型与集成9.1.1载荷选型原则在航天器研发过程中,载荷选型是关键环节。载荷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任务需求:根据任务目标,选择具有相应功能和功能的载荷,保证任务的高效完成。(2)技术成熟:优先选择经过验证的技术成熟、功能稳定的载荷,降低研发风险。(3)经济合理: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载荷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兼顾通用性与专用性:在载荷选型时,既要考虑通用性,以便于不同任务间的互换,又要考虑专用性,满足特定任务需求。9.1.2载荷集成载荷集成是将选定的载荷与航天器平台进行匹配和安装的过程。载荷集成应遵循以下原则:(1)结构安全:保证载荷与航天器平台的结构连接安全可靠,满足发射、运行和返回过程中的力学环境要求。(2)电气接口兼容:保证载荷与航天器平台的电气接口兼容,实现数据传输和能源供应的稳定。(3)热控制:考虑载荷的热特性,保证其在航天器平台的热环境下正常工作。(4)电磁兼容:保证载荷与航天器平台的电磁兼容性,避免相互干扰。9.2任务规划与执行9.2.1任务规划任务规划是对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的任务进行系统设计、优化和实施的过程。任务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载荷配置:根据任务需求,合理配置载荷,实现任务目标。(2)轨道设计:根据任务需求,设计合适的轨道参数,满足载荷对观测范围、观测分辨率等要求。(3)时间安排:合理安排载荷观测时间,提高观测效率。(4)数据传输与处理:规划数据传输通道,实现载荷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地面处理。9.2.2任务执行任务执行是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按照任务规划进行载荷观测、数据传输等操作的过程。任务执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载荷操作:根据任务需求,对载荷进行开关、调整等操作,保证载荷正常工作。(2)数据收集与传输:实时收集载荷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发送至地面站。(3)地面处理:对载荷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解译等,提取有用信息。(4)信息反馈:将处理后的信息反馈至航天器,指导后续任务执行。9.3载荷功能分析9.3.1载荷功能指标载荷功能指标是对载荷功能、功能的量化描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观测能力:载荷的观测范围、观测分辨率等。(2)数据质量:载荷数据的精度、可靠性等。(3)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刚性阻燃线管暗配施工方案
- 消防工程维保计划书
- 小学语文教研计划 小学教研计划总结例文
- 办公室每月工作计划范文
- 劳技教学工作计划
- 办公室文员试用期计划总结
- 城市禁毒主题宣传月工作计划书
- 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措施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 2024年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报告
- 一年级2024年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污水转运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S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现状改进策略探析3700字(论文)】
- 静脉治疗标准考试题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JJF 2090-2023石英晶体频率标准校准规范
-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及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中国的传统节日
- 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制)
- 机械设备月租赁结算单
- 重庆市2023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信息及通用技术试题及答案(重庆市春招考试)
- 农村祭母文 范文(6篇)
- 低血糖的识别和处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