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2024-2025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一模试题_第1页
新疆乌鲁木齐2024-2025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一模试题_第2页
新疆乌鲁木齐2024-2025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一模试题_第3页
新疆乌鲁木齐2024-2025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一模试题_第4页
新疆乌鲁木齐2024-2025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一模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乌鲁木齐2024-2025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问卷)(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留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别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以文见史”,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的互动关系的概括,它既是作家面对历史的观念传统,又是作品处理文本与现实关系的写作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在反思历史、关注现实方面成就卓著,各个时期的文学潮流中都存在一个清晰的历史维度。因此,文学作品对相识中国近现代史具有不行忽视的能动作用。言说历史还是现代作家试图借历史以增加话语力气的策略,现代文学指责中也始终有一个潜在的历史标准,文学作品与历史的关系成为文学指责的准则之一。中国历史精神是现代文学“以文见史”传统最坚实的根基。“人文化成”“以文传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等思想,都与“以文见史”传统有亲密关系。而对“国家”“进步”“将来”的不同理解,最终确定着这一传统在文学发展长河中不同的继承与拓展方式。“文史不分家”的观念影响到现代作家的写作方式。作为一种文史合一的写作传统,它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现实影响。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驱者首开“以文见史”的先河。在新文学运动兴起之前,历史演义已蔚为大观,这是促动新文学发生的一个不应被忽视的背景。文史兼修的教化方式和文史兼备的学问结构,对五四新文学家处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有干脆影响,对此后的作家也有深远影响。古典文史观是促进这一传统形成的必不行少的文化背景。现代历史观的变迁对“以文见史”传统的形成具有确定性作用。从传统到现代,现代作家渐渐熔炼出崭新的历史观念,如进化论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新历史观的确立对文学创作影响巨大,它变更了文学形象、文学关注点的总体格局。文学告辞了专写上层社会的时代,而进入着重书写社会中下层的时代。在走向大众与背向大众的选择中,历史观所起的作用不行忽视。中国革命与现代文学的亲密关系,使文学自然地关注历史进程。现代文学的纪实功能特别强大,国家的重大事务与其文学呈现之间的时间差特别小,这是现代文学“以文见史”传统的醒目标记。各时期的主流文学全面折射出历史的风云变化,文学由此渐渐确立了新历史观、新写作范式,并参加了历史的意义重构。“以文见史”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紧密相连。审美意识不是凝固的概念而是历史性概念。现代化的曲折历程铸就了近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其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意识与历史意识交融在一起。对史诗品行的追求、对反映生活深度与广度的追求、对大众化趣味的追求、对社会公允正义的吁求等,都与现代文学“以文见史”传统形成相互借力、相互促进的关系。历史意识对作家审美志向的熔炼同样至关重要,“以文见史”有时也会成为促进文学传播和接受的主动因素。(摘编自《中国现代文学“以文见史”的写作传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种观念传统和写作传统,“以文见史”概括了中国现代文学与历史的互动关系。B.梁启超等先驱者首开“以文见史”先河,形成了影响五四新文学作家创作的文化背景。C.现代作家渐渐熔炼、确立.了新历史观,这对“以文见史”传统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D.受现代化历程影响的近现代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具有审美意识与历史意识交融的特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宗明义,阐释“以文见史”的观点,着重论述现代作家借历史关注现实的策略。B.在论证现代文学“以文见史”传统最坚实的根基时,作者列举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解说。C.第五段探讨中国革命与现代文学的关系,与上一段论证现代历史观变迁构成类比论证。D.文章从根基、文化背景、现代历史观的变迁、审美意识等角度阐释“以文见史”传统。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现代作家对“以文见史”有不同的继承与拓展,源于其对“国家”“进步”“将来”等有不同理解。B.从“人文化成”“以文传人”到“文史不分家”,再到进化论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出了写作传统的变迁。C.中国现代文学亲密关注着历史进程,能够刚好呈现出国家的重大事务,并能折射出历史的风云变化,纪实功能特别强大。D.鲁迅的《祝愿》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现实,影响很广泛。这体现出现代文学与“以文见史”传统相互借力的关系。(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肥皂泡》中写道:“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自己当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绚丽……”吹肥皂泡可能是很多人童年时玩过的嬉戏,五彩缤纷的泡泡着实惹人宠爱。可是,为什么肥皂水看起来是澄澈的,但泡泡却在阳光下呈现出五彩缤纷,还不断地发生着变更呢?其实,这是光的薄膜干涉现象。(摘编自王振东《多彩斑斓诚可爱——漫话肥皂泡》)材料二薄膜干涉现象,不只出现在肥皂泡上。1892年的一天,科学家泰勒用一架照相机拍完照片后发觉,镜头由于粘附了一层污膜而严峻地失去光泽。于是他只能把镜头擦拭干净后重新拍摄。但是几天以后,他却惊异地看到:用脏镜头拍的那张照片竟要比重拍的照片清晰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泰勒向挚友们请教,可谁也不愿信任,泰勒也不再深究了。过了近40年,这件悬案才引起了另一位叫鲍尔的科学家的留意。起先时他虽然多次重复泰勒的试验,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把溴化钾涂在石英上,形成一层薄膜后发觉,薄膜反射的光中失去了某些波长的光波,而使另外一部分光的透射效果增加。这个现象和肥皂泡在阳光下显得五彩缤纷一样,都是光在薄膜上干涉的结果。鲍尔运用这把“钥匙”最终解开了泰勒的疑问。目前,薄膜光学已成为现代物理的一个重要探讨领域了。(摘编自郭哲华主编《中外科技小故事:污膜之谜》)材料三什么是薄膜干涉呢?往池塘里丢入两颗石子,所产生的涟漪会相互干涉,形成美丽的花纹。细致视察池塘里的水波,你会发觉某些位置的振动始终在加强,而另外一些位置的振动始终在减弱。在物理学中,我们将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空间中相遇时发生叠加或抵消从而形成新的波形的现象称为干涉。探讨表明,光也像水波一样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当波动频率相同的光束相遇时,也会产生相互干涉的状况。两波的波峰或两波的波谷同时抵达同一地点,干涉波会产生最大的振幅,称为相长干涉;而一波的波峰与另一波的波谷相遇,使干涉波的振幅减小,称为相消干涉。值得留意的是,确定厚度的膜只能使确定波长(颜色)的光发生稳定的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假如在某处,只有红色光满意相长干涉条件,则此处呈现红色;假如此处只有绿色光满意相长干涉条件,则此处呈现绿色。由于液体因重力向下流淌,导致肥皂膜各处的厚度并不匀称,阳光在厚度不同的膜面上,就会出现或加强或减弱,或相互抵消的状况,因此薄膜上的彩色斑纹也随之而流淌。这样的现象,叫做光的薄膜干涉。不仅肥皂泡会产生这种现象,只要是光线射入任何透亮薄膜时,都会发生这种现象。如人们常见到水上的油膜、蜻蜓或苍蝇的翅膀、CD片等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都会显得色调缤纷。这个道理与肥皂泡呈现彩色的道理是一样的。(摘编自《科普中国》)4.下列图解,属于材料三中说的“相长干涉”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冰心留意到了光的薄膜干涉现象,于是在散文《肥皂泡》中描写了梦幻般的肥皂泡表面会出现绚丽的色调。B.过了近40年,鲍尔通过反复试验才解开了泰勒留下的“悬案”,使薄膜光学成为现代物理的一个重要探讨领域。C.光和水波一样,也会产生相长或相消的干涉现象,这是因为光也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并且光束的波动频率相同。D.肥皂泡上彩色斑纹的流淌与膜面厚度有关,而膜面厚度的不匀称又与重力有关,失重条件下,颜色应很难变化。6.泰勒和鲍尔在科学探讨方面的探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老百姓和军队何其芳……我们在采黄蒿扎防空伪装,用白布缝棉袜,把破军服撕成布条,打草鞋。我们将有一次行军。到哪儿去呢,要走多远呢,因为是军事隐私,我还不知道。我能够告知你的,只是我决心跟着这军队走一趟。现在我带着一本厚厚的练习簿,一支自来水笔,去接近斗争。我从前是多么憎恶斗争啊,我曾经称它为“人工制造的死亡”。我曾经痛恨过人类为什么愚蠢到不断地实行大规模的自我屠杀。当我读到那个世界著名的相对论的独创者爱因斯坦在论文里攻击着军队,我曾经热情地同意过。那些鞭子一样的句子我已不能背诵出了。大致他是说那些特地从事杀人的人不但不知羞愧,反而像雄鸡一样在街上排队走着,穿着美丽的制服,而且奏着军乐。我那时也认为他们应当感到羞愧,因为农人能够种出五谷,工人能够做出各种物品,而他们却只会制造残废和尸体。我对军队的憎恶不仅由于书本学问,和我幼年的生活也有关系。在我的家乡,在二十年以前,买东西少给钱,拉夫,随意打骂人是一般军队的“纪律”。县城里还驻扎过一个由土匪编成的团,他们轮番地,一连两连地扮装到乡下去抢劫,绑票,攻打寨子,算作“关饷”。然而抗战使我订正了这种朴实的情感和见解。我不能不承认人只要不至于甘心被杀死,被当作奴隶,即使憎恶杀人也得拿起武器。我不能不感谢那些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斗着的兵士,靠了他们,农人才能够在土地上播种五谷,工人才能够在工厂里制造物品。我才清晰地望见了两种不同的斗争:正义的解放的斗争和非正义的侵略的斗争。而且我感到了做一个人的责任,尤其是做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从四川投奔到华北。我第一次和几个八路军的兵士坐在一辆没有篷的汽车里的时候,我不但不畏惧他们,而且感到可以和他们成为挚友。他们对我谈着山西游击战中的很多事,谈着“长征”,谈着他们的家乡和幼年。当我们结束了从西安到延安的三天旅行,当我们下了车,当我们将要分别,我和他们亲热地拉手。我想到了通过这些粗糙的手,自由的新中国将要被建立,华蜜的生活将要被带来。现在我将跟着这样的一些兵士去行军。我自己也早已像一个兵士了,穿着棉军服,戴着军帽。……抢过同蒲路的晚上,日本军队从几里路外的据点乱放着炮,我们没有理他。抢过平汉路的晚上﹐我们的队伍刚过了一大半,一列日本军队的巡路车驶来了.然而与其说它惊动了我们,不如说我们惊动了它,因为它很快地逃走了,没有停留,也没有放一声枪。其次天,我们在宽阔的平原上行军,日本的飞机来追了我们五次,丢了不少的炸弹,放了不少机关枪,我们牺牲了一名同志。我急于要向你说的是这次行动使我清晰地了解了华北抗战的情形,了解了装备如此不完善的八路军为什么能够坚持如此艰难的华北抗战,了解了为什么最终成功确定属于我们!沿途并没有特殊为我们建筑兵房,整个队伍分住在几个村子,而在每个村子里又分住在很多人家,每天晚上我们和老百姓在一起。当我们进屋的时候,走的时候,或者借用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客气地说“打搅你们”,或者“麻烦你们”。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回答也总是一些亲切的话语,“咱们都是一家人”“咱们军民合作”,或者“咱们不都是为了打日本嘛!”我们的队伍白天经过村子的时候,村子里的老头儿,小孩儿,男的,女的,披着老羊皮的,穿着红裤子的,总是从家里跑出来,拥挤地站在街边,看我们过。有时指着我们俘虏来的高大的日本马,说:“那是匹洋马。”但在从前,就在抗战刚发生的时候,老百姓对旁的军队却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欢迎”——队伍还没有到村子,他们便早已逃到山里去了。进入了晋察冀边区,我们便望见了欢迎我们的标语和放在路边让我们喝的开水。当我们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突然热情地喊起口号来了。一些很简洁的口号:“欢迎八路军”“坚持抗战”,或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听着那从心里面喊出来的声音,我真情愿做一个为他们去战死的兵士。刚才我到村公所去和几个老百姓谈了一会儿。他们告知我一些故事,又对我发出了一些问题:“听说政府下吩咐,无论哪部分的军队见着老百姓都要敬礼,是吗?”一个中年人问我。对于这个被他很慎重地提出来的问题,我回答:“我们还没有得到这个吩咐。”同时我心里笑着:“抗战后军民关系的变更是多么大呵,从前他们望见戴军帽的人就逃跑,现在却想着兵士们给他们敬礼了。”当我和他们告辞的时候,我真的就给他们行了一个举手礼……1939年(作品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在回忆“我”最初对斗争的看法时,采纳了补叙的手法,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B.文中写八路军抢过同蒲路和平汉路时,日本军队或“乱放着炮”,或“很快地逃走”,这体现了“我”对日本军队的嘲讽和对我方必胜的信念。C.结尾处“我”对“他们”回以“一个举手礼”,这表现出“我”内心对老百姓的亲近和敬重,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老百姓对八路军的支持。D.本文开头写“我”“去接近斗争”,但全文对斗争的正面描写用笔却特别简省,没有渲染斗争的激烈场面,而主要呈现我的所见所闻所思。8.“我”起先认为兵士“只会制造残废和尸体”,最终又说“我真情愿做一个为他们去战死的兵士”,其间“我”经验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作者把“老百姓和军队”放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来叙述,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责矣。齐桓公谓管仲曰:“吾欲举事于国,昭然如日月,无愚夫愚妇皆曰善,可乎?”仲曰:“可。然非圣人之道。”桓公曰:“何也?”对曰:“夫短绠不行以汲深井,知鲜不行以与圣人言。慧士可与辨物,智士可与辩无方,圣人可与辨神明。夫圣人之所为,非众人之所及也。是故民不行稍而掌注也,可并而牧也;不行暴而杀也,可麾而致也;众不行户说也,可举而示也。”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子贡曰:“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旁边而来远’;鲁哀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谕臣’;齐景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于节用’。三君问政于夫子,夫子应之不同,然则政有异乎?”孔子曰:“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曰在于旁边而来远。哀公有臣三人,内比周公以惑其君,外障诸侯来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齐景公奢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之乐不解,一旦而赐人百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于节用。”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晋叔向闻之曰:“景子为人国相,岂不固哉!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丕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愿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节选自《说苑·政理》)【注】《说苑校证》认为“稍而掌”当为“称而赏”,译为轻易称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B.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C.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D.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慧士可与辨物”与“欲辨已忘言”(《饮酒》)两句中的“辨”字含义不同。B.“故令出而乱”与“故幸来告良”(《鸿门宴》)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C.“政在于节用”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用”字含义相同。D.“岂不固哉”与“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管仲虽然确定了齐桓公的想法,但又指出这并不是圣人之道,因为一般百姓远不及圣人,所以君王应将老百姓分成三类进行统治管理。B.周武王不解为国者多次变更法令的做法,太公说他们变更法令就是不遵守法律,只是把自己的喜好当成了法令,出现混乱后就会多次更改。C.叶公、鲁哀公、齐景公都请教了为政之道,孔子的回答却不同。子贡询问其缘由,孔子说明自己是依据各国状况而给出的不同建议。D.景差对寒冬季节涉水的郑人很关切,但叔向对其做法却并不赞同,指出景差身为郑国国相,就应当从根本入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欲举事于国,昭然如日月,无愚夫愚妇皆曰善,可乎?(2)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志焉,故曰在于旁边而来远。(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裂,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③恨未能。【注】①本诗为王安石应和三弟王安国(字平甫)《金山会宿诗寄亲友》之作。②西兴: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境内,是要津古渡、运输河重镇。③扶桑:出自汉东方朔所撰《十洲记》,是虚构中的仙境。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远处落笔,遥望北固山,像海门横互于天涯,朦胧晚烟中的沙岸似西兴。B.颔联出句写悠扬笛声,对句写闪耀灯火,叙写了诗人夜问宿于金山的所见所闻。C.本诗前三联都采纳了对仗,精严中富于变更,衬托中更具韵味,章法井然有序。D.尾联写了诗人沉醉于美景,想要去仙界自由遨游而不得,表达了对世俗的愤恨。15.同为描写北固山一带风光的诗作,本诗与《次北固山下》有何不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两句,以数量词夸大时空距离,将自己羁旅漂泊的孤独惆怅与深秋凄冷之景相结合,寄予了悲秋伤己的情感。(2)韩愈在《师说》中谈到,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相比,“,”,可见作者对他们持否定指责的看法。(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两句,运用比方手法,描写诗人遭受国破家亡、亲人离散的境遇,悲凉沉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我记忆中的沙枣树,常在连队营区和田间地头,特殊是在父辈们开垦的盐碱地旁、深深的排碱渠边,一棵棵一排排屹立着。它们高大茂密,枝干伸向蓝天,身旁是密密的芦苇丛。沙枣树别名银柳、香柳、桂香柳、七里香,生命力极强,具有抗旱、防风沙和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与同是生长在盐碱滩、荒漠边获得众多美誉的胡杨相比,沙枣树却总是①,后来我才知道,沙枣林是当时新疆最好的防风林,有了它们的庇护,父辈们辛勤开垦多年的良田,才没有被肆虐的沙魔吞噬。对我们这些团场的小孩来说,沙枣林,就是我们的欢乐营地。初夏折沙枣花,金秋摘沙枣吃,我们像小猴子一样,在沙枣树上蹿上蹿下,恨不得把沙枣树粗大的树干磨得溜光。沙枣树,让我们单调贫瘠的童年变得意趣盎然。沙枣花如米粒般细碎金黄,盛开时的情景,令人②,那是生命全力以赴的华美绽放,细碎的花蕾密布枝条,一枝枝,一串串,像金铃缀满枝头,花香馥郁,遮天蔽日,仿佛要穿透它所遇到的全部事物.沙枣花开时,母亲会在下班途中折几枝盛开的枣花,插在玻璃瓶中,③的花香可以持续数十日,简陋狭小的土坯房里,因了这缕花香,增加了几分诗意。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