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中国共产党第95个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激情四射,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B.近日,调查机构发布了针对家庭用户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已经高居第二位,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C.在公共场合,如果你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选择后者。D.对于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一位老农看似无心地回答却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理解还是肤浅的。2、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之一,()。1946年,程开甲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求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M·玻恩。四年后,他婉拒了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了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了的中国,开启了报效祖国的漫长征程。1960年,为了国家需要,程开甲奔赴罗布泊,在条件艰苦的西北大漠开启了中国核武器研究,自此程开甲在学术界20多年。20年中,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工程施工、场区内外安全以及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程开甲带领团队研制的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有关资料记载,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数据,而中国首次核试验中97%的测试仪器记录数据完整、准确。这其中,程开甲。程开甲院士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斯人已逝,但其爱国奉献的精神依然会感召后辈。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程开甲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核司令”B.程开甲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人们因此称他为中国“核司令”C.程开甲的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因此人们称他为中国“核司令”D.程开甲的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因此他也被人称为中国“核司令”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清二白义无反顾隐姓埋名功德无量B.一穷二白义不容辞隐名埋名功不可没C.一清二白义不容辞销声匿迹功德无量D.一穷二白义无反顾销声匿迹功不可没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核试验场地选址、工程施工、场区内外安全以及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B.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工程施工、场区内外安全以及方案制定等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C.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在内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D.他带领团队解决了一系列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难题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A.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C.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不落窠臼独树一帜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恨别①杜甫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所写。②洛城:洛阳。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呼应,悲凉沉郁。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坐卧不宁,表现了无限情思。D.整首诗写了个人的遭际,也写了国家的命运,侧重表现个人遭遇。言近旨远,辞约情丰。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1)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3)把酒问青天,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4)近水楼台先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俞文豹《清夜录》)(5)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草色烟光残照里,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蝶恋花》)(7)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论语》七则)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网上购买进口奶粉、进口婴幼儿辅食,网上找人代购家乡特产煎饼、奶皮子……一些在很多互联网“原住民”看来再正常不过的销售、购买行为,其实背后危险重重。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涉食品安全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网购食品安全纠纷案件占到该院受理的全部涉食品安全民事案件数的64.4%。已被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仍然公开销售、销售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自制食品、违规销售保健食品等问题比较突出,网购食品的安全监管备受关注。(《光明网》)材料二:图一:年中国网购食品交易规模趋势图(单位:亿元)图二:年中国B2C食品电商交易规模(单位:亿元)(图表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材料三:遇到难以解决的消费问题,不少市民会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遇到与食品药品有关的问题,您则可拨打“12331”投诉举报电话。食品药品监管局投诉举报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统一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当市民遇到有关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简称“三品一械”)的质量安全问题,全天均可拨打“12331”进行举报投诉和咨询。如今网购食品、化妆品等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如何维权?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要妥善保存产品图片、购买记录截图及购买网址链接等信息,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投诉举报机构反映。另外,对于大家咨询较多的“进口食品如何认定一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一是通过查看食品包装标识,获取原产地、境内代理商、进出口日期等来判断是否为进口食品;二是通过食品溯源,追溯食品进货渠道,查看有无海关通关证明等,判断是否为进口食品。(《洛阳晚报》)材料四:面对网购食品潜在的安全风险,职能部门一直积极履行监管执法职责,然而遗憾的是,艰辛的付出有时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以致网购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悬在消费者心头的“魔咒”。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网购食品安全之所以长期令人不放心,关键在于对网购食品的安全监管还缺乏必要的大数据思维。网购食品基于互联网技术而生,交易过程会产生拥有海量信息的大数据,只要让这些信息能够互联互通、实现共享,网购食品的相关信息可以轻松地被锁定,监管职能部门就可以按图索骥对网购食品的安全问题精准进行监管。运用大数据思维对网购食品进行安全监管,不失为事半功倍的上策,理当推而广之。目前,经营网购食品的商家都建立了相应的网络平台,这些平台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客观上为利用大数据进行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网购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严峻现实,监管职能部门更要运用大数据思维,积极探索适应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线上手段,进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织密网购食品安全的监管之网。(《北青报》)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该院受理的涉食品安全民事案件数占网购食品安全纠纷案件的35.6%。B.材料二图表显示,在我国,网购食品交易额和B2C食品电商交易额从2016年开始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C.网购的食品、化妆品等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投诉举报机构反映、维权时,需要提供所购产品相关信息。D.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网购食品潜在着安全风险,关键在于对网购食品的安全监管还缺乏必要的大数据思维。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上购买食品存在着风险,降低网购食品潜在风险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网络食品经营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B.网购食品大数据管理平台应至少包括网购食品质量监管平台和网络经营商家建立的相应的网络平台两大基础平台。C.根据材料三的提示,如果我们在网上购买了质量不合格的服装,可以拨打“12331”进行举报投诉和咨询。D.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食品包装标识和食品溯源两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认定是否是进口食品。3.面对网购食品存在极大风险的情况,请你结合材料对监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陈参军永华,字复甫,泉郡同安人。父某科孝廉,以广文①殉国难。公时年舞象②,试冠军,已补龙溪博士弟子员。②因父丧,遂随郑成功居厦门。成功为储贤馆,延四方之士,公与焉,未尝受成功职也。其为人静穆,语呐呐如不能出诸口,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群意所动。与人交,务尽忠款。平居燕处无惰容,布衣蔬食,泊如也。成功常语子郑经,指公曰:“吾遗以佐汝,汝其师事之!”③成功既没,郑经继袭,以公为参军,职兼将相。公慨然以身任事,知无不言,谋无不尽,经倚为重。知公贫,常以海舶遗公,谓商贾僦此,岁可得数千金,聊资公用。公却不受,强与之,辄遭败,更与之,亦然。公笑曰:“吾固知吾命穷,徒损他人资,无益。”台郡多芜地,公募人辟之,岁入谷数千石,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计己所存,足供终岁食而已。④逮耿逆以闽叛,郑经乘机率舟师攻袭闽粤八郡,移驻泉州;使公居守,国事无大小,惟公主之,公转粟馈饷,五六年军无乏绝。初,郑氏为法尚严,多诛杀细过,公一以宽持之,间有斩戮,悉出平允,民皆悦服。相率感化,路不拾遗者数岁。⑤一日,命家人洒扫厅事,内设供具,户闭甚严,日斋沐具表入室拜祷,愿以身代民命,或曰:“君秉国钧,民之望也,今为此,实骇观听,其若民心何?”公曰:“此吾所以为民也”,复叹曰“郑氏之祚不永矣!”居无何,诘朝端坐而逝。[注]①广文:指同安县教谕(官职名)。②舞象:男子15岁—20岁。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布衣蔬食()(2)郑氏之祚不永矣()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谓商贾僦此,岁可得数千金()A.租金
B.运费
C.租赁
D.使用(2)君秉国钧,民之望也()A.拿着
B.掌握
C.坚持
D.承受3.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初,郑氏为法尚严,多诛杀细过,公一以宽持之,间有斩戮,悉出平允,民皆悦服。5.概括郑成功要求郑经对陈参军“师事之”的原因。6.第③段“公却不受”和第⑤段“入室拜祷”两件事分别反映了陈参军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报纸的故事孙犁①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②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现在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③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论是有名的,在中学时,老师经常选来给我们当课文讲。最吸引我的是沈从文编的艺副刊,经常登载青年作家的小说和散文。④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⑤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我想订份报纸。”“订那个干什么?”“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你去订吧。”“我没有钱。”“多少钱?”“一月,要三块钱。”“啊!”“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⑥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我知道她还是有些钱的,作个最保守的估计,可能有十五元钱。当然她这十五元钱,也是来之不易。是在我们结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钱”。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⑦她把这些钱,包在一个红布小包里,放在立柜顶上的陪嫁大箱里。箱子落了锁。每年春节闲暇的时候,她就取出来,在手里数一数,然后再包好放进去。⑧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⑨《小实报》是一种市民小报。我没有说话,就退出来了。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看见我,就说:“愿意订就订一个月看看吧,多卖一斗麦子也就是了。长了可订不起。”在镇上集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我转手交给邮政代办所,汇到天津去。同时还寄去两篇稿子。⑩我原为报纸也像取信一样,要走三里路来自取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他每隔三天,就骑着车子,从县城来到这个小村,然后又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个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⑪我的妻子,好像是因为没有借给我钱,有些过意不去。对于报纸一事,从来也不闻不问。只有一次,带着略有嘲弄的神情,问道:“有了吗?”“有了什么?”“你写的那个。”“没有。”⑫其实我知道,她从心里是断定不会有的。直到一个月的报纸看完,我的稿子也没有登出来,证实了她的想法。⑬这一年夏天雨水大,我们住的屋子,结婚时裱糊过的顶棚、壁纸,都脱落了。别人家,都是到集上去买旧报纸,重新糊一下。那时日本侵略中国,无微不至,他的旧报,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都倾销到这偏僻的乡村来了。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可以省下几块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听她讲的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因为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妻刷糨糊我糊墙。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广告部分糊在顶棚上。这样,在不能出门的日子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喜爱的文章了。(1982年2月9号)1.分析第⑩段描写“我”居所环境的作用。2.第⑪段写“我”与妻子的对话,文字俭省却别有深意,请加以赏析。3.第⑬段说“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评价“我”的形象。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奉和贾至含人早朝大明宫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1美,池2上于今有风毛3。(注)①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②池:风凰池,禁苑中泡沼,中书省所在地。③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风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用漏壶滴水声急点明早朝时间,再用“醉仙桃”点出皇宫院内春色醉人烂漫。B.颔联描写仪仗旌旗上龙蛇腾跃,和风轻拂下燕雀高飞,盛赞大明宫中气象冲融和悦。C.颈联写到了退朝后,大臣们带着满袖熏香,聚在一起挥豪写就华美诗词篇章的场景。D.尾联表示贾至的文章风格和成就承袭父亲,称颂贾氏世代执掌帝王诏书的恩宠殊荣。2.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亡何,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十八年,北京宫室成,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大臣不能协赞大计,帝意解,两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左右莫得闻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橞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左右/莫得闻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B.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左右/莫得闻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C.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左右莫得闻/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D.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左右莫得闻/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在,即“行在所”,亦称“行所”,古代封建帝王所在的地方称为“行在”。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B.监国,古时君王外出,太子留守,代行处理国政,谓之监国。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也称监国。C.牢醴,古代祭祀用的牲品和美酒;牢有“太牢”、“少牢”之分,牛、羊、豕三牲具备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D.午门,帝王宫城的正门,因其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专为皇帝“廷杖”罪臣之地。北京紫禁城正门也叫午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原吉长于治事,不辞辛苦。理户部时,尽心筹划,保证了国家各项开支;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处理诸多事务,忙而不乱,秩序井然,令人肃然起敬。B.夏原吉体恤百姓,勤于进言。北京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奏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复请后,皇上下令推行,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C.夏原吉以国为重,颇得器重。三殿灾,言官与大臣互相指责,皇上大怒,原吉独揽过失,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常被委以重任,并获皇帝当众称赞。D.夏原吉宅心仁厚,勇于担当。唐赛儿谋反被平定后,原吉奏请皇上宽免三千多胁从者。谷王橞反叛,原吉以全家百条人命担保,解除皇帝疑心,平息此事。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李子柒,90后四川姑娘,是一个以中国人古朴传统生活为题材,以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食文化为主线的短视频博主,微博粉丝超两千万。视频中的李子柒,三月看桃花,四月摘枇杷,五月酿蜂蜜,六月把桑麻,大自然四时流转,休养生息,她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应季而食,把人们平日里琐碎的生活日常,过出了唯美的田园诗意。作为中国青年,这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A【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有贬义,语境主要讲“演讲比赛”,不合语境。B项,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修饰“需求”,符合语境。C项,无动于衷:意思是一点儿也不心动。指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主要讲“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是一点不关心,还是……,符合语境。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修饰“感觉”,使用正确。故选A。2、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如图上有深涧、涧边草、树、黄鹂。A项,图上既无“水田”,也无“白鹭”。B项,图上没有“台阶”。D项,图上没有“白鹭”。故选C。3、1.D2.D3.C【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前面内容“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之一”分析,主语应该是“程开甲的一生”,排除A项、B项。“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之一”“一生与核试验分不开”是“被人称为中国‘核司令’”的原因,结合主语一致原则分析,采用被动句更恰当,排除C项。故选D。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一清二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一穷二白:比喻基础差,底子薄,物质文化水平不高。结合“四年后”“中国”“1946年”等分析可知,选用“一穷二白”。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退缩。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为了国家需要”“在条件艰苦的西北大漠开启了中国核武器研究”分析,此处选用“义无反顾”。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销声匿迹: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结合“在条件艰苦的西北大漠开启了中国核武器研究”分析,主要讲程开甲在西北大漠做研究,在学术界不露面等,选用“销声匿迹”。功德无量:现多用来称赞人的功劳、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功不可没:某人功劳很大不能被埋没。结合语境“中国首次核试验中97%的测试仪器记录数据完整、准确”“程开甲院士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分析,此处主要讲程开甲的功劳之大,不能忽视,选用“功不可没”。故选D。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语序不当,“核试验场地选址、工程施工、场区内外安全以及方案制定”语序不当,应该改为“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排除A项、B项。搭配不当,“解决”“理论和技术难题”搭配不当,排除A项、D项。故选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A【解析】
试题分析:①中说梅园“以梅饰山,以山饰梅”是指其建筑风格,故应选用“别具一格”。②中说苏轼(人)与其他四人并称四大家,而“独树一帜”的主语也应是人。③句中有“构思新颖”一词,其义正与“不落窠臼”相应。④句中“闲笔”一词恰与“匠心独运”词意相对,故选用“匠心独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法点拨:正确使用成语并辨析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要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加以把握,这是解题的基础。成语的使用涉及范围、意义、色彩、对象等方面,特别是一些两用成语;另外,特别要重视对一些常用成语中的关键语素的把握,以提高准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是高考命题的习惯性角度。紧紧把握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加以思考辨析,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与语境是否一致,这是解题的关键。5、1.D2.①思乡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与亲人分离,倍思亲。②飘零憔悴孤苦之感:诗人虽暂时安定,但“草木变衰”及下句“老”暗示诗人飘零、憔悴。③盼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盼平定叛乱。【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侧重表现个人遭遇”错误,本诗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杜甫是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并没有侧重表现个人遭遇。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中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本题的要求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首联“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四千里”,恨的是离家路途遥远,离家越远,思乡之情越弄;“五六年”,说的是叛军直入中原已经五六年了,点明的是战乱之久。诗人在外漂泊也很多年了,漂泊越久,思家之情越浓。所以这里既有个人漂泊之苦,又有国事艰难之痛。颈联的“宵立昼眠,忧而反常”写的是自己生物钟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却走来走去睡不着,反复忧思。为什么坐立不安呢?因为思乡思家,这两句委婉的通过描写生活细节表现了诗人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颔联两句描述诗人在蜀地漂泊的情况。“草木变衰”,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暗示时间的流逝,暗示漂泊蜀地时间较长,是因为战乱让我流亡蜀中这么多年,容颜变老了。首联也有“五六年”这样的描写战乱之久的词语。这里诗人表露的是一种恨战乱之久的感情;尾联“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写的是听到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而且要急于攻下幽燕之地。诗人虽个人困苦,但从未忘记国家。这里听说唐军节节胜利,而且有快要收复长安之势,所以内心是喜悦的,他希望能够尽快的平定叛乱,天下太平,自己也可以早些回到家乡,结束漂泊的生活。这里感情由前面的忧愁变为喜悦。【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6、香雾云鬟湿巴山夜雨涨秋池不知天上宫阙向阳花木易为春云无心以出岫无言谁会凭阑意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鬟、宫阙、岫、阑。7、1.A2.C3.①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严格审发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②加强监督执法力度,严格监管执法职责;③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网络平台,构建产品安全的监管之网。【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A项,曲解文意,应为“网购食品安全纠纷案件占到该院受理的全部涉食品安全民事案件数的64.4%”。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C项,“12331”电话是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对监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没有直接表述的,要转换角度表述:结合材料一,概括出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严格审发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材料三,概括出加强监督执法力度,严格监管执法职责;材料四“已被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仍然公开销售、销售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自制食品、违规销售保健食品等问题比较突出,网购食品的安全监管备受关注”“”“监管职能部门更要运用大数据思维,积极探索适应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线上手段,进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织密网购食品安全的监管之网”概括出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网络平台,构建产品安全的监管之网。【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8、1.(1)穿布衣(2)福分2.(1)C(2)B3.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4.开始的时候,郑氏制定的法律很严格(或崇尚严苛),百姓犯了小过错(或犯了小过错的老百姓)大多被处死,陈参军全部用宽容对待他们),偶然有被处死的,也全都出于公平,百姓都心悦诚服。5.遇事果断有魄力,不被他人左右;与人交往,务尽忠诚;平时布衣蔬食,生性淡泊。6.不贪图财物一心为民【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1)布衣蔬食:穿着布衣吃着蔬饭。“布衣”,名词作动词,穿布衣。(2)郑氏之祚不永矣:郑氏之福分不长久了。“祚”,福分。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1)句意是:说商人租赁海船,陈公每年可得到数千银子。僦:租赁。故选C。(2)句意是:您掌握国家政权,是百姓的期望。秉:掌握。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划线句翻译是:等到收获,陈公全部送给亲属旧部,估量他们需要的用量,有的数十石有的数百石,各有差别。“比”介词,等到,“获”是其宾语;“遗”与“亲旧”是动宾关系;“量”与“所需”是动宾关系。据此分别断开即可。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尚严,崇尚严苛;细过,小过错;一,全;持,对待;间,偶然。5.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分析题干“师事之”的意思是,用对待老师之礼侍奉他。分析原因,从原文找到相关语境,在第2段:“其为人静穆,语呐呐如不能出诸口,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群意所动。与人交,务尽忠款。平居燕处无惰容,布衣蔬食,泊如也”。据此分析即可。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关键语句,结合相关事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公却不受”一事,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常以海舶遗公,……公却不受,强与之,辄遭败,更与之,亦然”,“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计己所存,足供终岁食而已”。可见其清正廉洁;“入室拜祷”一事:分析“愿以身代民命”“此吾所以为民也”可知陈参军一心为民。【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陈永华谘议参军(官职名),字复甫,是福建泉郡同安人。父亲是某科举人,在广文任上自缢以身殉国难。陈公当时15岁,科试第一名,已被递补为龙溪的儒学生员。因父亲丧亡,陈公就跟随郑成功在厦门驻扎。郑成功开辟储贤馆,延揽天下士子,陈公参与其中,但不曾接受成功授予的官职。陈公为人安静肃穆,不善于言谈,好像不能从嘴里吐出一字,遇事却果断而有见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其他人意见所动。与人交往,诚字为先。平时闲居没有懈怠的神色,穿着布衣吃着蔬饭,随意淡泊。郑成功经常指着陈公,对儿子郑经说:“我留下他来辅佐你,你可得要用对待老师之礼侍奉他。”郑成功死后,郑经袭位,授予陈公咨议参军,职兼将相。陈公勇于任事,知无不言,谋无不尽,郑经倚重他。郑经知道陈公家贫,常常把海船赠送给陈公,说商人租赁海船,陈公每年可得到数千银子,姑且供给陈公用资。陈公却不接受,强行给他,总遭失败,再给他,也这样。陈公笑着说:我本来知道我命里贫困,白白地损耗他人的钱资,没有益处。多荒芜之地,陈公招募人开辟,每年收入有数千石,等到收获,陈公全部送给亲属旧部,估量他们需要的用量,有的数十石有的数百石,各有差别;计算自己所存的,足够供给一年吃的粮食罢了。等到耿率领的骚乱者在闽叛乱,郑经乘机率水师攻袭闽粤八郡,移驻泉州;命令陈公居守,国事无大小,只听凭陈永华主持,陈永华转运军粮输送军饷,五六年军队无匮乏开始的时候,郑氏制定的法律很严格,(百姓)犯了小过错大多被处死,陈公全部用宽容对待他们,偶然有被处死的,也全都出于公平,百姓都心悦诚服,一个接一个受到感化,路不拾遗的状况持续了好多年。一天,陈公命令家人洒扫厅事,内设供具,门户关闭甚严,天天吃斋沐浴准备奏章入室拜祷,希望用自身来代民命,有人说:“您掌握国家政权,是百姓的期望,今天这样做,实在让人惊骇,您把民心放在哪里呢?”陈公说:“这就是我以身代民命的原因”,又叹息说“郑氏之福分不长久了!”过了不久,第二天早上端正地坐着逝世了。9、1.内容上,突出环境的偏僻、贫穷;结构上,照应前文的“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同时这样的环境与“我”订报纸的“奢侈”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一种反差式的幽默。2.语句简短又参差错落,富有诗意;暗藏敏锐的机锋,蕴满意趣。3.我认为这句话是如实描写。理由:妻子并非不善解人意,而只是迫于生活压力不肯拿钱给“我”买报纸;“我”也能理解妻子的不易;夫妻二人感情还算融洽。如认为是“反讽”,言之成理即可。4.“我”是一个失业在家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眼界、有上进心、不甘沉沦的人;明事理,善解人意;乐观、坚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一般可从内容、手法、结构等方面分析。题目是分析第⑩段描写“我”居所环境的作用。首先找到这些描写,“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的小胡同”“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然后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由“弯弯曲曲”“黄土”“小胡同”“堆满柴草农具”可以看出“我”居所环境很偏僻、贫穷。再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住在这样一个地方的人竟然肯舍得花三块钱来订报纸,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反差,无怪乎连送报纸的都“上下打量我两眼”;同时在结构上也照应了前文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2.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手法、句式、用词、效果等方面赏析,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妙处。题目是第⑪段写“我”与妻子的对话,文字俭省却别有深意,请加以赏析。看这段对话,不难看出特点是比较简短,如“有了吗?”“有了什么?”“你写的那个。”“没有。”都是很简单的短句;但是仔细品味,这些句子又很有节奏感,又都独立成行,抑扬顿挫,参差错落,有着诗一般的韵味;同时仔细品味,写出两个人不同的心境和想法,暗藏敏锐的机锋,蕴满意趣。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意,再说句外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题目是第⑬段说“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要看是“如实描写”还是“反讽”得结合全文看作者的“家”是不是幸福。因此考生需要筛选出表现作者与妻子之间感情的内容,要透过表象看出实质。比如“我”失业在家,还用花三块钱订报纸,这时候与妻子之间有一段对话:“我想订份报纸。”“订那个干什么?”“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你去订吧。”“我没有钱。”“多少钱?”“一月,要三块钱。”“啊!”“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当“我”提出要订报纸的时候,妻子是没有立刻反对的,只是在听说要“一月,三块钱”的时候,才说没有钱,让“我”去向爹要,这说明妻子并非不善解人意,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才不肯给我花这笔钱;其次,“我”很理解妻子,比如“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可见作者也是很理解、体贴妻子的。由此看来,“我”和妻子尽管有矛盾,但是并不影响生活的幸福。尤其是结尾处“我”听从了妻子用这些读过的报纸糊墙的提议,“妻刷糨糊我糊墙”,颇有点琴瑟和鸣的感觉。因此,“这是我们的幸福的窝巢呀”,这句话应该是如实描写。当然,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妻子与“我”之间有着隔阂,夫妻之间有矛盾,不能做到心灵相通,也可以认为这句话是“反讽”,言之成理即可。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题目是评价“我”的形象。首先确定“我”的身份。由“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读过书的知识分子,现在失业在家。其次通过“订报纸”一事,看“我”的形象特点。“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尽管家乡偏僻,家里很穷:“我”依然向父亲要了三块钱订了《大公报》,“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并且“我”还“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眼界、有上进心、不甘沉沦的人。再看一些细节,比如“我”能够理解妻子不给“我”钱的原因,“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也能够听从妻子的建议“妻子和我商议,我们是不是也把屋子糊一下,就用我那些报纸,她说:‘你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可以省下几块钱,你订报的钱,也算没有白花。’听她讲的很有道理,我们就开始裱糊房屋了”。由此可以看出,“我”明事理,善解人意。还有最后,“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有社论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把广告部分糊在顶棚上。这样,在不能出门的日子我就可以脱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卧,或立或坐,重新阅读我喜爱的文章了”,家里贫穷,心爱的报纸都糊了墙,“我”却依然能够坦然看待,由此可以看出,“我”的乐观、坚强。【点睛】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10、1.C2.①这首诗采用格律诗的写法,句式严整,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歌行体,句式白由。②这首诗语言清丽典雅(如对于宫中景色气氛及朝见时仪仗的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朴素自然。③这首诗运用典故,语言含蓄(恰当称颂了贾至及其家世文采与荣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平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错误一般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聚在一起挥豪写就华美诗词篇章的场景”是错误的。由诗题可知,颈联后半句应是诗人对贾至的赞美,突出了贾至的风流文采。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语言风格的把握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要有意识地拓宽诗歌的阅读面,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见语言风格类型,对自己学习和复习中接触到的诗人诗作的不同风格要有所认识,并注意积累。要注意积累相关术语,答题时尽量使用术语,采用总分的结构,即先总述风格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题是一道比较阅读题,首先明确两首诗从诗歌体裁上是不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歌行体,句式相对比较自由,而本诗是律诗,句式比较严格,并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工整。本诗首联描写了宫中景色,用“醉仙桃”点出了皇宫院内纯色醉人烂漫;而颔联对朝见时仪仗的描写也写出了皇宫中气象冲融和悦的景象,颈联对贾至的赞美,体现了贾至的风流倜傥,这些语言清丽典雅,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却是朴素自然、通俗易懂。从修辞上来说,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谢凤和谢超宗父子的典故,语言含蓄,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非常的直白。11、1.C2.D3.C【解析】
1.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皇上召去详加议论,左右的人都不得听见。讨平交趾后,皇上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是以后的费用,则是没有穷尽的。”皇上听从了。具体而言,“左右莫得闻”一句中“左右”是句子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交阯平”一句是被动句,即“交阯”被“平”,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迁官与赏”是并列关系,从二者中选其一,中间不能断开,“后日费”是“迁官”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故选C。2.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专为皇帝‘廷杖’罪臣之地”分析错误,从原文第三段“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可知,原文中皇帝并没有在午门廷杖罪臣,而是命言官和大臣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所以,依据文意可知,午门不是专门用来“廷杖”罪臣之地。故选D。3.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三殿灾,言官与大臣互相指责,皇上大怒”错误,参考原文第3段的文句“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此句意思是,“当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可以得知,皇上大怒不是因为言官与大臣互相指责,而是因为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另外,“原吉独揽过失”表述有误,原文第3段“原吉独奏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的意思是“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大臣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故选C。【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德兴人。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来赡养母亲。因为获得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没多久,代理户部的事务。凡各地的户口、府库、田税增减的数目,他都用小本子记好,带在身上,随时查阅。当时,战争刚刚结束,皇上给参加“靖难”的功臣封赏,分封藩王,增设武卫百司。后来又发兵八十万向安南问罪,命宦官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各国,在北京大造宫室。这些事项,供应转输的财物都以数万万计,全由户部支出。夏原吉都尽心筹划,国家各项开支足够使用。永乐八年,皇上北征,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总管行在所九卿事务。当时各部门刚刚创建,每天早上,夏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退朝后,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不动声色。向北管理到北京行都,向南开导到南京监国的皇太子,京师秩序井然。皇上回来后,赐给他钞币、鞍马、牛酒,厚加慰劳,不久随皇上回南京,受命侍从太孙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九年任满,皇上在便殿设宴,款待夏原吉和蹇义等人,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这两位便是。”永乐十八年,北京的宫室建成,夏原吉说:“经过多年营建,现在终于大功告成。应该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项征收,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第二年,三殿失火,原吉重申从前的请求。皇上马上命有关部门推行。当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杀死主事萧仪,说道:“当初要迁都时,曾与大臣们秘密讨论过,很久才确定下来,并不是轻率决定的。”言官借机弹劾大臣。皇上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大臣们都骂言官,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大臣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皇上怒意消解,将双方都宽恕了。有人指责夏原吉违背初衷。夏原吉说:“我们这些人任职很久了,虽然言语有失,侥幸皇上能够原谅。如果言官获罪,那损失就不小了。”众人这才佩服。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皇上召去详加议论,左右的人都不得听见。讨平交趾后,皇上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是以后的费用,则是没有穷尽的。”皇上听从了。山东唐赛儿谋反,被平定以后,有三千多胁从者被俘来京。夏原吉请求皇上,将他们全放了。谷王橞反叛,皇上怀疑长沙有人参与阴谋。夏原吉以全家一百条人命做担保,这事才得以平息。12、例文:赏子柒视频,品中国文化红纱遮面,眉心红印。一身古风妆扮的李子柒,带着从容的美好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规划比赛结尾
- 水库大坝注浆施工协议
- 体育场建设施工合同模板
- 邯郸市汽车4S店租赁合同
- 人力资源公司猎头聘用合同样本
- 自行车业股权协议
- 市场推广专员聘用合同范本
- 水库自来水供应合同
- 医疗护理服务改进计划
- 体育赛事录制演播室租赁合同
- 加油站消防预案和应急预案
- 健康档案保密与隐私保护管理制度
- 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绿色乙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 2024年青骄第二课堂高中生禁毒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8题)
- 2024年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HG∕T 3792-2014 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 DL∕T 5342-2018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
- 互感线圈的并联讲解
- 高级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DZ∕T 0291-2015 饰面石材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牙科服务组织(DSO)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