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卷-【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_第1页
提升卷-【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_第2页
提升卷-【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_第3页
提升卷-【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_第4页
提升卷-【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人教版2019)(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高一生物·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BDCCBABBDDCC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BDBBDDBBDBB1.B【解析】融合遗传是早期的一种遗传理论,与颗粒遗传相对。融合遗传是1868年由达尔文提出的。他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A、亲本高茎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部为高茎豌豆,不能否定融合遗传,A错误;B、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子二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这是融合遗传不能解释的,只能用分离定律来解释,B正确;C、亲本高茎豌豆与子一代高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只有高茎豌豆,与融合遗传也不矛盾,C错误;D、一株高茎豌豆和一株矮茎豌豆分别自交,后代分别只有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不能否定融合遗传,D错误。故选B。2.D【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盘状南瓜自交,后代中既有盘状南瓜,又有球状南瓜,说明盘状为显性性状,球状为隐性性状,这是性状分离的现象,A错误;B、灰身白眼与灰身红眼交配,子代出现黑身红眼,说明灰身、红眼为显性性状,黑身、白眼为隐性性状,该杂交过程中,灰身和灰身杂交子代出现黑身,是性状分离显性,B错误;C、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说明白毛为显性性状,黑毛为隐性性状,这是性状分离的现象,C错误;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白色长毛为显性性状,子代没有隐性性状出现,这不是性状分离的现象,D正确。故选D。3.C【解析】1、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生育4个孩子,数目少,不符合统计学对数据量的要求,无法根据性状分离比来判断该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B、有耳垂和无耳垂这对相对性状没有明确是由一对还是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不能用非等位基因之间不能进行自由组合来解释,B错误;C、无耳垂是显性,而该对夫妇却有3个有耳垂的孩子,因此说明该对夫妇都携带了有耳垂基因,且每胎都有可能生出带耳垂的孩子,C正确;D、假设有耳垂和无耳垂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夫妇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有耳垂,符合题意,因此,夫妇之一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一定发了生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4.C【解析】生物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一、根据定义判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二、根据性状分离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和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三、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则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A、不一定。因为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关系;其中一种性状发生性状分离,则其为显性,另一性状为隐性,A不符合题意;B、不一定。因为正交、反交结果都表现为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的那一性状为隐性;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无法确定显隐关系,B不符合题意;C、一定能。因为非甜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非甜为显性,甜味为隐性;若自交后代均为非甜,则非甜为纯合子(AA或aa),进一步看杂交结果;若杂交后代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出来的为隐性(定义法);若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甜味为显性,非甜为隐性,C符合题意;D.不一定。因为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的为显性,不表现的那一性状为隐性(定义法);杂交后带出现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熟悉生物性状显隐性的三种判断方法并灵活应用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5.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1)甲交配组合,黑色×黑色→黑色:白化=3:1,说明黑色对白化为显性,即显隐关系为Ca>Cd,白色为隐性,其基因型为CdCd,两个黑色亲本为杂合体,基因型均为CaCd;(2)乙交配组合,黑色×白化→黑:银=1:1,为测交,亲本黑色为杂合体,基因型为CaCc,显隐关系为Ca>Cc>Cd,(3)丙交配组合,乳白×乳白→乳白:白化=3:1,说明乳白对白色为显性,亲本乳白都是杂合体,其基因型均为CbCd,显隐关系为Cb>Cd。(4)丁交配组合,银色×乳白→银色:乳白:白化=2:1:1,说明亲本银与乳白都是杂合体,携带有隐性白色基因,也说明银色对乳白为显性,显隐关系为Cc>Cb>Cd。根据分析,黑色相互交配,产生白化个体,说明黑色对白化为显性Ca对Cd为显性;黑色和白化杂交,出现银色,但没有白化,说明黑色基因型是CaCc,白化的基因型是CdCd,黑色对银色和银色对白化为显性,即显隐性关系Ca>Cc>Cd;银色和乳白色杂交,子代出现了2:1:1,因此亲本基因型是CcCd和CbCd,子代CcCb:CcCd:CdCb:CdCd(白化)=1:1:1:1,即CcCb和CcCd都表现为银色,CdCb为乳白色。所以Cc>Cb。因此显隐性关系Ca>Cc>Cb>Cd。故选B。6.A【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基因型为Dd的一杂合子植株,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D∶d=1∶1;因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说明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只有50%的存活率,所以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D∶d=1∶50%=2∶1。该植株自交,由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DD∶Dd∶dd=2∶3∶1,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故选A。7.B【解析】根据题意,则雌性个体为1/2AA和1/2Aa,雄性个体为1/2AA和1/2Aa,且雌:雄=1:1。若该牛群进行自交,则个体为1/2AA×AA和1/2个体为Aa×Aa,故子代中AA的个体为1/2+1/2×1/4=5/8,aa的个体为1/2×1/4=1/8,Aa的个体为1/2×1/2=1/4(各种基因型个体均为雌雄个体各一半),所以该牛群自交后代中AA:Aa:aa=5:2:1,Aa的个体中雌雄各半,雌为红色雄为红褐色,故红褐色:红色=6:2=3:1,B正确。故选B。8.B【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A、如果双杂合子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则可能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B、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果一对相对性状由多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配子产生的过程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D、多对等位基因如果不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B。9.D【解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A正确;B、用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试验,试验结果可靠且又容易分析,B正确;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适用于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现象,不能够解释原核生物的遗传现象,C正确;D、孟德尔在碗豆花蕾期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D错误。故选D。10.D【解析】由图可知,两只信封内均装入两种纸片即A和a,每只信封相当于不同的亲本。A、两个信封分别代表了父本和母本,里面的圆纸片模拟雌雄配子,A正确;B、分别从两个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圆纸片组合在一起,记录组合结果后,要将其放回原信封内,要保证每次拿出任何一张圆片的概率相同,B正确;C、分别从两个信封内随机取出的2张圆纸片分别相当于雌雄配子,二者的组合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D、若要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将其中一个信封中的圆纸片改为“B”和“b”即可,D错误。故选D。11.C【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E和F可能连锁,也可能自由组合。当E和F连锁并发生交叉互换时,该个体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A错误;B、ABO血型是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B错误;C、控制种子颜色及粒形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以纯合黄色圆形种子与纯合绿色皱形种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发生了基因自由组合现象,C正确;D、金鱼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不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现象,D错误;故选C。12.C【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5、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A、虽然子一代中黄子叶:绿子叶=15:1,但由于亲本是一批种子,而不是一个,且由题意可知,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是一对,A错误;B、已知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是一对,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子一代中出现绿子叶,所以绿子叶是隐性,由于豌豆是自交的,所以隐性只能是杂合子自交产生的,隐性纯合子占1/16,杂合子的个体数量之比占1/8,C正确;D、在该豌豆种群中,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3:2:1,子一代中的黄子叶种子杂合子为2/15,D错误。故选C。13.C【解析】运用分解组合法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①分解:每对性状单独考虑,用分离定律研究。②组合:用乘法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AB、根据题意,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后代会出现2×3×3=18种基因型,2×2×2=8种表型,AB正确;C、后代出现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为1/2×1/2×1/4=1/16,C错误:D、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1/2×1/2=1/8,D正确。故选C。14.A【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A、若子交后代是6∶3∶2∶1=(3∶1)×(2∶1),说明AA或BB纯合致死现象,A错误;B、自交后代为9∶7,则A_B_表现一种性状,aaB_、A_bb、aabb表现型相同,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是1(AaBb)∶3(Aabb+aaBb+aabb),B正确;C、如果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5∶1,则说明A_B_、A_bb、aaB_表现型相同,C正确;D、若自交后代12∶3∶1的性状分离比,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可能是A_B_、A_bb表现同一性状,故AaBb与aabb测交,子代出现2:1: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分析性状分离比偏离的原因,并推测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15.B【解析】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A、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及其流动性,A错误;B、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B正确;C、原始生殖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成熟生殖细胞,C错误;D、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错误。故选B。16.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②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和细胞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细胞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n=10条,DNA数为2n=20条;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相同,均为2n=20条,细胞②和细胞④中染色体数目不同,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细胞②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细胞④和细胞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目与细胞①中相同,都为2n,C错误;D、如果①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同一极,那么形成的4个花粉粒染色体数为11条、11条、9条、9条,4个花粉粒中染色体数目都异常,D正确。故选D。17.B【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果蝇的长翅(残翅)性状既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在25℃条件下,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VV、Vv,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vv,在35℃条件下发育,VV、Vv、vv都表现为残翅,其中基因型为VV、Vv发育成残翅属于表型模拟。如果该果蝇是表型模拟现象,该果蝇的基因型是VV或Vv,让该果蝇与25℃成长的异性残翅果蝇(vv)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VV或Vv和vv,在25℃条件下培养,表现型是只有长翅或长翅和残翅;如果该果蝇是属于纯合残翅,基因型为vv,与25℃成长的异性残翅果蝇(vv)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vv,在25℃条件下培养,都表现为残翅。因此要判断它是纯合残翅(vv),还是“表型模拟”,则应选用的培养温度条件和配种方案分别是5℃、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正常残翅果蝇。B正确。故选B。【点睛】18.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某遗传病的家谱图,其中5号和6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0号,假设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亲本5和6会有患者,所以该假设不成立,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父亲5会患病,则该假设不成立,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决定该病的致病基因是a,则Ⅰ2、Ⅲ7、Ⅲ10的基因型为aa。A.分析图谱,因正常的Ⅱ5与Ⅱ6生出患病女儿Ⅲ10,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Ⅲ8的基因型都是1/3AA、2/3Aa,则Ⅱ5的基因型是Aa,所以两者相同的概率是2/3,B正确;C.Ⅲ10的遗传致病基因来源于5号和6号,5号的致病基因由Ⅰ2传来,C错误;D.Ⅲ8和Ⅲ9的基因型都是1/3AA、2/3Aa,所以后代子女发病率为2/3×2/3×1/4=1/9,D错误。【点睛】计算两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的方法:先推出两个体的基因型,若他们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则先推算出每种基因型的可能性,再比较其中相同基因型有几种,并将基因型相同的可能性相乘,最后把各种乘积相加即可。19.D【解析】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只要有一个隐性基因就患病了,而女性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才患病,所以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故A项正确;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③XAXa×XaYa后代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患病率,B项正确;Ⅲ片段为Y的非同源区,只传给男性后代,所以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故C项正确;已知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联会,所以X、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有联会行为,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着重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正确解读题图理解Ⅰ、Ⅱ、Ⅲ区段的位置,及各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点,根据具体问题正确判断各选项是解题的关键。20.D【解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其中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DNA“指纹”是指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的DNA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储存的遗传信息不同,具有特异性,为法医物证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A、B、C三项为不同DNA共有的特点,不存在个体的特异性。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1.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Xa(红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红眼果蝇既有雌果蝇又有雄果蝇,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Y(白雄),后代雌果蝇是红眼,雄果蝇是白眼,因此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正确;C、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白雄)→1XAXa(红雌):1XAY(红雄),后代雌雄都是红眼,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故选B。22.B【解析】在含重氮15N培养基中培养多代的细菌为DNA的两条链均为15N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14N环境中培养复制4轮的时间,由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所形成DNA有16条,一半14N、一半15N的DNA有2条,均为14N标记的DNA有14条,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A正确。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B错误。总的脱氧核苷酸链为32条,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2条,占1/16,C正确。含有14N的脱氧核苷酸链30条,占15/16,D正确。23.D【解析】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摩尔根等人利用果蝇的实验首次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C正确。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D错误。24.B【解析】“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系列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以及烟草花叶病毒重组实验。A、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转化因子”即DNA可进入R型菌体内,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A正确;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使用的T2噬菌体被32P或35S标记,大肠杆菌不应含有同位素标记,B错误;C、用A型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B型TMV的蛋白质组成重组病毒后感染烟草叶片,所得子代病毒中为A型TMV,不含重组病毒,C正确;D、用化学提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等方法将核酸与蛋白质区分开来,分别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是"核酸是遗传物质”系列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D正确。故选B。25.B【解析】1、DNA中含有15N、32P,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15N、32P放射性。15N、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将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放射性。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A、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A错误;B、由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B正确;C、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35S,C错误;D、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35S不标记DNA,所以不能在DNA中找到35S,D错误。故选B。26.(9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紫色

AA

Aa(2)0(2分)(3)200(2分)(4)1∶1(2分)【解析】分析表格,实验一中,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全为紫色子叶,说明甲植株为紫色子叶纯合子;实验二中,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均为白色子叶,说明乙植株为白色子叶纯合子;实验三中,甲植株和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均为紫色子叶,说明紫色相对于白色为显性;实验四种,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紫色子叶和白色子叶比值接近3:1,说明丙植株为杂合子。(1)通过实验三,甲植株和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均为紫色子叶,说明在该植株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由分析可知,甲植株为紫色纯合子,丙植株为杂合子,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2)由分析可知,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所以实验三中,甲植株和乙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0。(3)实验四中,丙植株(Aa)自花传粉,所得的紫花植株中有1/3的基因型是AA,能稳定遗传,有2/3的基因型是Aa,为杂合子。所以所结的300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300×2/3=200。(4)若将丙植株(Aa)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aa)植株的花粉,因为丙植株可以产生数量相近的A和a两种配子,乙植株只能产生a配子,所以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1: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内容,需要考生能通过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来判断亲代表现型,具备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14分,每空2分)(1)AADD、aadd(2)3

1/2(3)用纯合的粉色植株(AAdd)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aadd

红色:粉色=1:1.

全部表现为红色【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D_,浅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dd,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红花植株(A_D-)与白花植株(aa__)杂交,子一代全部为红花(A_D_),说明亲本红花基因型为AADD,白花基因型为aadd,子一代基因型为AaDd;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结合分析可知,亲本红花基因型为AADD,白花基因型为aadd。(2)F1基因型为AaDd,则子二代中白花植株有aaDD、aaDd、aadd,基因型3种,其中杂合子aaDd所占的比例1/2。(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可能为aaDD、aaDd、aaddb,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应该用纯合的粉色植株(AAdd)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则后代基因型为Aadd,全部表现为粉色。②若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Dd,则后代基因型为AaDd、Aadd,表现为红色:粉色=1:1。③若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DD,则后代基因型为AaDd,子代全部表现为红色。【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再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8.(7分,每空1分)四分体(前期)

初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

6、12、12、3

自由组合【解析】1、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3、分析题图:图中细胞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1)由于图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由于该二倍体为高等雄性动物,所以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2)图中染色体①和②大小性状形同,来源不同,互为同源染色体;图中a和b由一个着丝粒连接,互为姐妹染色单体;图中c和d为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3)图中细胞共有6条染色体,DNA分子数为12,姐妹染色单体数为12个,3个四分体。(4)a与c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是因为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分,每空2分)(1)

常染色体隐性

X染色体隐性(2)

自由组合定律

AaXBXb(3)

1/3

1/3【解析】两种遗传病的概率计算:当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设患甲病的概率为A,患乙病的概率为B),其遗传概率的计算归纳如下:不患甲病的概率:1-A;不患乙病的概率:1-B;只患甲病的概率:A(1-B);只患乙病的概率:B(1-A);患两病的概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