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三市州部分学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A4_第1页
湖南省十三市州部分学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A4_第2页
湖南省十三市州部分学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A4_第3页
湖南省十三市州部分学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A4_第4页
湖南省十三市州部分学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湖南省十三市州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开学之初、某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组织学生到韶山,举行研学旅行活动。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同学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表明()①走进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中学生要奉献集体、服务社会③丰富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发展④亲社会行在社会实践中养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①④: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是走进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表明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养成,故②④说法正确;②:题干没有体现奉献集体,故②不符合题意;③:研学旅行没有丰富社会关系,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2024年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北京,共商国事、共谋发展。某校师生通过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开幕式直播实况。师生收听收看“两会”开幕式直播,体现了()A.谦让 B.关心社会发展 C.分享 D.乐于帮助他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亲社会行为的表现。ABC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谦让、奉献、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都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题文中师生收听收看“两会”开幕式直播,体现了亲社会行为中的关心社会发展,故B说法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下面表示亲属关系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人在社会关系中往往只有一种身份②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③左图表示的是社会关系的“血缘关系”④人的身份可以通过血缘关系来确定A.①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关系。②④:漫画中每一个个体因为亲属关系结成了一张社会的大网,从中可以看出,人的身份可以通过血缘关系来确定。如果把个人看成“点”,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④符合题意;①: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有不同的身份,①说法错误;③: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没有血缘关系,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4.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张“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张张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启示我们要()A.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B.完全沉浸在个人生活圈C.早日进入社会工作 D.只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A:依据题文描述,题文中将社会比作“大网”,将个人比作“大网”上的一个结点,启示我们要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故A符合题意;B:“完全沉浸”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B;C: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是早日进入社会工作,故C说法错误;D:“只融入”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D;故本题选A。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些对联和名言告诉我们应该()A.对社会要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B.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C.主动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D.专注学校学习,长大立志报效祖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C:这些对联和名言的内容告诉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主动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亲社会行为,不断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现实社会,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应用到实践当中,故C符合题意;A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D不符合题意;B:“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说法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故本题选C。6.“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这个道理告诉我们()①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②个人离开社会照样可以生活③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舞台④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③④:题干“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说明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舞台,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没有认识到个人离不开社会,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7.青少年处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学习了《养成亲社会行为》一节后,张强决心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下列属于积极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是()①在学校,张强耐心地给同学答疑解惑②为了自己方便,李明给共享单车加装一把锁③朱华积极带头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④刘涛帮助朋友,将欺负朋友的同学打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①:张强愿意帮助他人,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互助和学习进步,是积极的亲社会行为,①说法正确;③:朱华积极带头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体现了对社会的关怀和贡献,是亲社会行为,③说法正确;②:给共享单车加装一把锁,是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妨碍了其他人对共享资源的使用。②说法错误;④:虽然刘涛的初衷是帮助朋友,但他的行为超出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构成了暴力行为,不属于亲社会行为。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暴雨滂沱的夜晚,机场快轨发生故障,造成大量旅客滞留机场。一位网友通过微博发起“解救滞留旅客”的号召,许多私家车主看到这一消息后,纷纷响应号召加入了“爱心车队”,开车赶赴机场将被困在机场的旅客免费送回家。参与献爱心的私家车主的行为告诉我们()A.要注重社会实践,专注个人发展B.要主动关心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C.要放弃个人利益,实现人生价值D.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培养亲社会行为相关知识。A:材料强调私家车主加入“爱心车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并没有强调要专注个人发展,故A错误;B:许多私家车主加入了“爱心车队”,将被困在机场的旅客免费送回家,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故B正确;C: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不一定要放弃个人利益,故C错误;D:材料强调为社会做贡献、献爱心,不涉及遵守社会规则,故D错误;故本题选B。9.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借助网络,人们不用舟车劳顿,就可以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这些说明()A.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B.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C.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D.唯有网络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网络的作用的正确认识。AD:从题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网络让生活更美好,A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BC:强调的也是网络的积极作用,但题文中没有体现,B、C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A。10.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促进了人际交往。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习、生活,个人隐私还容易被侵犯。所以,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网络中的虚拟社会能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B.网络危害不可避免,应尽量不接触网络C.我们应全面地看待网络,既看到利,也看到弊D.网络的作用是有限的,没必要相信网上的东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性对待网络的相关知识。A:网络中的虚拟社会,是不能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故A错误;B:网络危害是可以避免的,网络有利有弊,“尽量不接触网络”的做法不妥,故B错误;C:“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促进了人际交往。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习、生活,个人隐私还容易被侵犯,表明我门应全面看待网络,既看到利,也认识到弊,故C正确;D:网络有利有弊,“没必要相信网上的东西”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本题选C。11.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或虚假信息传播,需要我们学会提高警惕,以防上当。以下做法正确的是()①可以不关心、注意信息出处②辨识信息内容是网络管理员的事③就网络信息内容向他人求教④传播网络信息时应多思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③④:日常生活中,预防网络诈骗就需要我们提高辨别虚假网络信息的能力,注意信息出处,辨识信息内容,就信息内容向他人求教、传播网络信息时应多思考等,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要关心注意信息出处,故①说法错误;②:辨别信息内容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2.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而没有门槛的发言权,很容易让人们放大自我,忽视他人的合法权益。任性的发言,可能会埋下不友善的种子。这提示我们()①网络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交往②要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③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需要提高媒介素养④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远离网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利用网络。②③:分析题干可知,网络生活中的任性发言,可能会埋下不友善的种子,这启示我们在网络生活需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②③说法正确;①: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不一定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交往,①说法错误;④: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但不是远离网络;故本题选C。13.漫画《防不胜防》告诉我们()A.公民的隐私无法保护B.手机是泄露公民隐私的罪魁祸首C.应该禁止使用手机D.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负面影响。D:从题文中“真不该乱点手机短信里的链接啊”一句中可以看出,有人因为乱点网络链接导致了钱财的损失。说明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故D说法正确;ABC:我国采取法律措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公民也可以通过增强隐私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手机只是一个通讯工具,不是泄露隐私的罪魁祸首,因此也不应该禁止使用手机。故AB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4.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下列关于社会秩序与规则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秩序是一种有序化的状态,是自发形成的B.社会规则就是包含法律、纪律等在内的强制性措施C.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并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D.社会规则对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的处罚具有强制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则关系。C:依据教材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社会规则是在人们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并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C说法正确;A:社会秩序不一定是自发形成的,A说法错误;B:社会规则也包括道德、风俗等非强制性手段,B说法错误;D:社会规则对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有无强制性要看其行为是否触犯法律,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5.在校,我们要遵守《中小学生守则》;行路,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同时也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妨碍了他人。这说明()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道德法律等强制性规则③自由的获得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前提④规则不是一成不变,要积极改进规则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遵守社会规则。①③:题干中,在校,我们要遵守《中小学生守则》;行路,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同时也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妨碍了他人。这说明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自由的获得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前提,故①③正确;②:道德属于非强制性规则;法律属于强制性规则,故②错误;④:题干未涉及积极改进规则,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悬念A。16.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3年7月,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1600余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42万余条,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并依法对造谣传谣网民进行查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司法机关执法太严格②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③共同管理网络空间秩序④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②④: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1600余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42万余条,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并依法对造谣传谣网民进行查处,启示我们网络无限,自由有界,要恪守道德和法律,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故②④说法正确;①:公安机关属于行政机关部门,做到了严格执法,故①说法错误;③:共同携手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公民没有管理网络空间秩序的权力,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8小题,共52分)17.材料一八年级的张飞同学在学习“我在社会中成长”一节后,在自己作业本上摘抄了一段话:一个人无法单独生存,一个个“我”构成了若干个“我们”。“我”与“我们”休戚相关,集体是“我们”的重要形态……(1)请运用个人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说张飞摘抄的内容是否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并说明理由。材料二八年级(3)班准备组织部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班团支部在全班招募志愿者。李明非常想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然而,他的父母却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会耽误学习,不同意他参加。(2)请你从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角度,帮助李明说服他的父母。【答案】(1)相关。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⑤我们应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亲社会行为。(2)①青少年正处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积极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等。

【解析】【分析】考点考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亲社会行为。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一个人无法单独生存,一个个“我”构成了若干个“我们”→可链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亲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李明非常想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父母却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会耽误学习→可链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8.材料一2024年3月30日、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潘活动结果发布,550个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您认识这位年轻人吗?”》《风雨落坡岭》《何以中国》《16频道》等,让我们见证了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双向奔赴。(1)“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双向奔赴”充分体现了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请说说理由。材料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短视频逐渐成为网民获取信息、获取服务、互动交流、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但网络上也有很多不良信息,“女骑手车被盗大哭”实乃摆拍,主播为带货披头散发、面目狰狞……这些现象带来了负面影响。(2)网络是把双刃剑,你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给大家?【答案】(1)①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流量的向上向善,守护着网络正能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2)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⑥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解析】【分析】考点考查:网络的积极作用;合理利用网络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网络改变世界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潘活动结果发布→可链接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新的平台;关键词②:550个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让我们见证了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双向奔赴→可链接关守护着网络正能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19.材料一网络是现代化数字生活绕不开的话题。(1)请你根据漫画信息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A漫画一体现了网络促进_________。B漫画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_________。材料二中学生小辉认为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不受法律约束;加上父母工作忙,平时对其疏于管教,小辉沉迷网络游戏并关注各类游戏直播平台;不少游戏直播平台为了年利诱导打赏,小辉为了打赏游戏主播,被不法分子“拉下水”参与网络诈骗;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查处了涉事直播平台,给予了严厉处罚,小辉也由于参与多起案件,造成被害人巨大财产损失,受到了法律的处罚。(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说说怎样为中学生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答案】(1)①.民主政治的进步;②.理性参与网络生活。(2)未成年人: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家庭:加强家庭教育,履行家庭监护、教育的义务;直播平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打击网络直播违规行为。【解析】【分析】考点考查:网络的作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网络改变世界;合理利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网络问政→可链接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关键词②:漫画中学生利用网络→可链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的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有关知识,从认知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父母工作忙,平时对其疏于管教→可链接父母加强家庭教育,履行家庭监护、教育的义务;关键词②:小辉认为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不受法律约束;小辉沉迷网络游戏并关注各类游戏直播平台→可链接未成年人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关键词③: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查处了涉事直播平台,给予了严厉处罚→可链接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打击网络直播违规行为;关键词④:不少游戏直播平台为了年利诱导打赏,小辉为了打赏游戏主播,被不法分子“拉下水”参与网络诈骗→可链接直播平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0.材料一网络时代,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为网民提供了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互动交流、舆论监督的广阔舞台。然而在现实中,部分网络平台的评论区乱象丛生,一些网民变身“键盘侠”“网络喷子”,发表非理性、非善意甚至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极端言论。新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