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4_第1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4_第2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4_第3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4_第4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

读(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毕业歌(节选)

严歌苓

夜上海舞厅,王沐天匆匆地在跳舞的人群里穿梭。

香水、鸦片烟、人身上的汗气、高档丝绸衣料上的樟脑气,一股

脑儿讴在^热的房间,搅和成一种黏嗒嗒的气息,将王沐天淹没在里

头。震人的西洋音乐里,台上一个搂着舞伴的舞男正不顾廉耻地朝着

台下飞吻。王沐天嫌恶地偏头避开,①生怕那个没形没影的飞吻会跟

鼻涕一样甩在自己身上。他护着鼓鼓囊囊的胸口,蹭到了舞厅角落。

有些抗日活动,王沐天觉得没有人可以信赖,所以就只有由他自

己去完成。他觉得只有抗日老手才能胜任那些危险的任务,比如说,

这一次。

王沐天在灯红酒绿的光线下,悄然把手伸向角落里的开关电闸。

大厅里的灯突然熄灭,音乐骤停的短暂寂静中,王沐天把捂在胸

口的传单一把扯出,“哗啦”一声朝天撒出。

黑暗里男人女人们惊叫起来。②王沐天怀着兴奋与货真价实的愤

怒大喊:“无耻的亡国奴们,你们还有心思跳舞呢!”

他扔下这句话,趁着混乱扭身便逃,跌跌撞撞挤过混乱的人群冲

到门口时,手臂却被人一把钳住。

屋里的灯光很快重新亮起,王沐天回头,看到抓住自己的是个陌

生男人。他挣扎,男人连个轻蔑的表情都懒得做,顺手把他的膀子反

拧到了背后。别住筋的剧痛让王沐天脑子里轰轰作响,他想这回搞砸

T,这男人是个便衣。

那个时候的上海便衣无处不在。

整个舞厅的所有人都在乱,于是门口的这场小小的骚乱没有引来

过多注意。便衣拧着王沐天的胳膊把他往门外拖。王沐天拳打脚踢地

被拽着,挣扎中看见据守在舞厅另外两个角落的几个便衣迅速向这里

移动过来。王沐天懊恼了,他愕然于自己的失察,更让他懊恼的是,

当联想到自己将要付出的代价的时候,他害怕了。他竟然会害怕!这

简直不可原谅。

一瓶子汽水不知从什么地方飞了出来,准准地砸中了顶棚上的吊

灯。一时之间轰然作响,汽水的泡沫和碎裂的玻璃一齐在人们的头顶

炸开,舞厅再次陷入黑暗。③这下子,重新亮灯怕没那么快了。

在人们的尖叫声中,王沐天听到了两声枪响。

舞厅里炸了窝,比刚才的骚乱更甚,所有人都在尖叫着往外挤,

门口却被便衣堵住c王沐天趁乱疯狂地挣扎,他用力过猛到差点把自

己摔倒,扭头才发现刚刚揪住自己的便衣像条人皮口袋一样向下瘫软,

额角正汹涌地往外冒着黑糊糊的液体。那只能是血了。

王沐天愣着,背后却被粗暴地推了一把。他要回头,推他的人巳

经一把抓住他的手,揪扯着他朝与门口相反的方向奔去。逆流而上的

一顿狂奔后,王沐天跟着那人跌跌撞撞上了楼梯,被直接扔进了舞厅

的厕所,嘴巴啃在墙上。他回过头,看到一个手中持枪的陌生男人正

在迅速地把门插上C

男人个头不高,看着瘦,可隐藏着力量感,背影里一身精壮肌肉

隔着衣服隐隐浮现出轮廓来。他穿着一身王沐天看来不可能上得了街

的衣服,头顶甚至用了发胶,猛地回过头时,王沐天从那张下颌咬紧、

微微带汗的英俊脸庞上,看出了他飞吻时的表情一一那个舞男。

舞男马不停蹄地奔到厕所窗边,一把推开窗朝下看了一眼,扭头

冲着王沐天一别下巴:“你先下,不要慌。”

王沐天从怔松中恢复过来,他消化着如今的局面。此刻自己被一

个持枪的舞男给救了,这舞男让他先下……下去哪里?他奔到窗口,

看到窗外一道防火梯通往楼下。④那么个摇摇欲坠的陡峭的高度,让

他趴在原地眼晕了一秒。下一秒,沉重的砸门声已经在身后响起。

舞男背对王沐天,把枪对准了门口。

王沐天咬牙攀住窗口,翻身跃了出去。

此时的舞厅里,四五个越南巡捕和两个便衣打着巨大的电筒,一

边查看着钻在桌下、趴在地上或者躲在吧台后的男女们,一边吼叫:

“都出来!站好!拿出证件!”

人们惊魂未定地按照指令行动。

窗外的防火梯上,王沐天已经爬了一半,他的脚哆嗦着伸向下一

级梯阶。

“踩稳了。"舞男压低的声音从头顶上传来。他一级一级紧跟着

王沐天向下爬。

王沐天颤抖地向下看去,细长的阶梯仿佛还有天之于地那么高似

的。爬树真的不是他的长项,爬梯子亦然。王沐天感觉过了半辈子那

么久,终于还有八九级梯阶就要落地了。突然一声枪响,王沐天惊得

一个失手差点翻滚下去。

枪声是从头顶传来的,王沐天抬头时,原本还在他上方的舞男撒

手而下,越过王沐天直接坠落在地上。王沃天瞪着从厕所窗口伸出来

的两只黑洞洞的枪口,眼神发晕,心想那个人被打中了,他被打中

了……

“跳!”“被打中”的人好端端地站在梯子下方,冲着王沐天伸出

手来。漆黑夜幕中唯见他两只眼睛炯炯到吓人。王沐天惊喜交加地瞪

着他。

又是两声枪响,这一回的子弹简直是削着王沐天的头皮呼啸而过

的°舞男忍无可忍地大叫:“跳啊!”

于是,王沐天再无思考,一跃而下。

舞男一把把他接在怀里,下坠的撞击让两个人都翘起了一步。枪

声又响,舞男拉起他的手奔向夜色深处。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沐天“护着鼓鼓囊囊的胸口”,在跳舞的人群里匆匆地穿梭,

这反常的举动应该早已引起据守在舞厅里的便衣的注意。

B.汽水瓶“准准地砸中了顶棚上的吊灯”,使整个舞厅再次陷入

黑暗,这为舞男趁机击毙便衣、救走王沐天创造了有利条件。

C.在门外有追兵、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舞男说“你先下,不

要慌”,意在体现他的英勇无畏和能够成功逃脱的自信。

D.便衣居高临下从窗口向下射击,舞男顺着防火梯“向下爬”,

无法用枪还击,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地从空中一跃而下。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王沐天对“朝着台下飞吻”

的舞男的厌恶之情C

B.句子②用“货真价实”形容愤怒极为新颖,也顺带讽刺了当

时那些假装愤怒的国人。

C.句子③与“大厅里的灯突然熄灭”形成照应,也为舞男和王沐

天得以逃走做了铺垫。

D.句子④写防火梯太陡以致王沐天心生畏惧,这与下文舞男“撒

手而下”形成了对比。

8.故事发生时,王沐天是一个16岁的中学生。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其形象特征,(5分)

9.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请简要分析

本文主要是如何做到“不平”的。(6分)

广东省南粤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

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

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

这里的人们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措月二十七这天。

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天

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

过的水洗,那种感觉纯粹是在应付。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

他总是觉得很浊。他也不喜欢父母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电灯泡上爬

满了水珠,他晚上睡觉时感觉是睡在猪圈里。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

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J

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

子?”

“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

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天灶便不再理论,不过兀自嘟嚷了一句:“我讨厌过年!年有个

什么过头!”

天灶确实不喜欢过年。首先不喜欢过年时的那些规矩,焚纸祭祖,

磕头拜年。其次他不喜欢忙年的过程,种种的活儿把大人孩子都牵制

得像刺猬一样团团转。人最后还得为自己洗尘,一家老少因为卖力地

搓洗掉一年的风尘而个个都显得面目浮肿。

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觉得洗澡后的奶奶显得格外臃肿,像

只烂蘑菇一样让人看不得。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

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你就着奶

奶的水洗洗吧。”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

的屋子。天灶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

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奶奶见天灶提着满桶的水出来了,就张大

了嘴。

“你嫌奶奶一一”她失神地说。

天灶什么也没说,拉开门出去了。外面又黑又冷,他摇摇晃晃地

提着水来到大门外的排水沟前。冬季时那里隆起了一个肮脏的大冰湖,

许多男孩子都喜欢在冰湖下抽陀螺玩,他们叫它“冰嘎”。他们不仅

白天玩,晚上有时月亮明得让人在屋子里呆不住,他们便穿上厚棉袄

出来抽陀螺。

天灶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他躬着身,似乎在寻

找什么。

“天灶一一”那人直起身说,“出来倒水啦?”

天灶听出是同班同学肖大伟,便问:“你在这干什么?”

“天快黑时我抽冰嘎,把它抽飞了,怎么也找不到。”肖大伟说。

“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我家年年都是我头一个洗,每回都是

自己用一盆清水!”肖大伟挑衅地说。

“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别吹牛了!你家年年放水时都得你烧水,你总是就着别人的脏

水洗,谁不知道呢?”

天灶只有万分恼火地提着脏水桶往回走,走了很远的时候,他又

回头冲肖大伟喊道:“今年我用清水洗!”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道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

佛是清冽的河水要侦盆而下。

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

浊。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这时天灶的父

亲过来了,他说:“看你,把奶奶惹伤心了。"

天灶没说什么C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

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该谁了?”天灶问。

“我去洗吧。"父亲说。

这时天云忽然从她的房间冲了出来,她只穿件蓝花背心,露出两

条浑圆的胳膊,披散着头发,像个小海妖。她眼睛亮亮地说:“我去

洗!我把辫子都解开了J

父亲到仓棚里去找那对红色宫灯去了,它们被闲置了一年,家人

都喜欢用天云洗过澡的水来擦拭宫灯。

天灶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叨些什么。

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我要是进了河里洗

澡,鱼都躲得远远的,它们都知道没有我干净……”

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

天灶又往锅里添满了水,他将火炭拨了拨,拨起一片金黄色的火

星像蒲公英一样地飞。这时奶奶蹒跚地从屋里出来了。

“天灶一一”奶奶带着悲愤的腔调说,“你就那么嫌弃我?我用

过的水你把它泼了,我站在你跟前你都不多看一眼?"

天灶没有搭腔,也没有抬头。

“你是不想让奶奶过这个年了?“奶奶的声音越来越悲凉了。

“没有。"天灶说,“我只想用清水洗澡。天云的我也没用J天

灶垂头说着。

“天云的水是用来刷灯笼的!”奶奶说。

“一会儿妈妈用过的水我也不用J天灶强调说。

“那你爸爸的呢?"奶奶不依不饶地问。

“不用!”天灶斩钉截铁地说。

奶奶这才有些加颜悦色。

天灶把锅里的水再次添满。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

么?”

“给我自己用J

“你不用你爸爸的水?〃

“我要用清水C“天灶强调说。

夜深深的了。头顶的星星离他仿佛越来越远了。天灶大口大口地

呼吸着寒冷的空气,因为他怕体内不断升腾的热气会把他烧焦。这时

屋“吱扭”一声响了,跟着响起的是母亲的声音:“天灶,该你洗了!”

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他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感受着清

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他从未有过这样的舒展和畅

快。他不再讨厌即将朝他走来的年了。还有,再见到肖大伟的时候,

他要告诉他,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

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小说既有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有社会风俗的描摹,既有典型

人物,又有人物群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北方小镇的浮世绘。

B.天灶并不喜欢过年,因为他不喜欢过年的各种规矩礼俗,不

喜欢过年的忙忙碌碌,也与自己多年来不能清水洗尘有关。

C.小说擅长利用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天灶的懂

事礼让,天云的天真活泼,都在人物的语言中得以充分彰显。

D.天灶觉得洗完澡的奶奶像一只烂蘑菇,拒绝奶奶的提议,面

对奶奶的话语并不搭腔,但他依然遵循着家庭中的传统礼法。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奶奶自觉被嫌弃而黯然神伤,不依不饶地追问天灶,直到确

定天灶谁的水也不用才和颜悦色,体现出其“老小孩”的形象。

B.肖大伟每年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而天灶只能见缝插针地就

着脏水洗,两者形成对比,更坚定了天灶要用清水洗尘的决心。

C.小说的最后,天灶终于如愿用一盆清水洗尘,“清水”在此似

乎成了天灶的“忘忧水”,洗掉一年的风尘,洗掉郁闷烦忧。

D.小说以儿童视角叙述故事,给人一种天真纯洁之感,淡化外

部矛盾,侧重心理冲突,展现出散漫随性、平静从容的叙述风格。

8.小说强调礼镇的人一年只洗一回澡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4分)

9.某学习小组要以“矛盾”"成长”“温情"为关键词为本篇小

说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你围绕关键词写出评论思路。(6分)

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水一方

王安忆

我下乡落户的地方叫做五河,那里流传一句话:“五河五条河,

淮泠中通沱,吃水要人驮工“泠”是“泠水”,“沱”是“沱河";"中”

和“通”至今没有明白是哪两个字,又是哪两条河,但无疑都是从淮

河分叉出来的支流;第三句“吃水要人驮”却是直观的一幕。也不知

道何种原因,沟渠交集汇流,地下水却不能饮用,坊间的说法,洗衣

不下灰,煮米煮不烂,和面和不开。我们几百户的村庄,只有一口甜

水井可以生饮。到了城里,乡人称作街上,食用则全由淮河供给,所

以,河滩上就有了一幅图画:汽油桶汲满水,安置在平板车上,拉车

人弯着腰,绷直肩上的绳系,压瘪了车钻辘,一步步上岸,走过石板

路,送去各家各院。记得每桶水的价格是五角钱,按20世纪70年代

的币值,这相当可观,清贫人户还是要拜以自己的劳力。驮水的营生

集中在渡轮码头,二船和下船即可目睹,这情景有一种古意,尤其是

逆光中的剪影,地老天荒,让人心生苍凉。

后来,看《清史稿》方才知道“五河”是有名籍的,清代起就是

著名的产酒地。这一项在我的记忆中得到印证一一县城的街巷空场,

铺满了热腾腾的酒糟,船还未驶进码头,空气里就壅塞了醋酸,这气

味也是哀伤。那时候,心情被忧虑占据,青春本就是惆怅,加上遭际,

人在孤旅,前途未、,或者,酵素自身就有戚容,它催化了天地悠远

死生契阔,氤氯弥漫情何以堪。无论以物质论,还是考工记,这一切

本可视作人类进化,可惜我困顿在局部里,完全注意不到个体外的存

在,于是,与它擦肩而过。

从上海去往五河的路途颇为曲折。县城的陆路,唯有联通地区公

署宿县的长途车,一日一来去;水路从淮河而行,也是一日一来去。

清早,大柳巷始发,五河排第二站,经无数停靠,最终到蚌埠。其中

明光和临淮关沿铁路线,通火车,后者地名里有“关”字样,像是官

渡。但我从来没在那里登岸,因火车只是过路,班次有限还都是慢车;

蚌埠则是水陆枢纽,车次多,时间上就格余裕。倘若顺风顺水,下午

三四点即入港,从容往火车站去,看一路风景,吃一些闲嘴,仿佛进

上海之前的热身。

在乡人心目中,蚌埠就是个大码头,即便我们在田珑茅屋呆久了,

陡然来到,也是目眩。汽车的鸣笛,街头的相骂,消防栓撞开龙头,

水漫金山,电线杆子上短路的火花,都闪烁着城市之光。返回的路程,

却是沉郁的。必须婺明时分在蚌埠下车,赶上客轮,才不至于滞留中

途。这城市远不如来时的可爱,漆黑的水泥壁垒,嵌着路灯,投下人

影,梦魇似的。码头更显得凄凉,货船、驳船、拖斗,还有水上人家

的水泥船和木船,星星点点的亮,其实那就是渔火,文人墨客的化境。

可是,谁顾得上呢?诗词歌赋于当时的我们,实在太奢侈了。秋冬季

节,船就是在晨曦中起锚。我常常在甲板上站完一整个航程,即便满

脑子愁烦,可也不能不注意日头跃出河面,染一川金水,然后在柳行

后面跃跃地走,如歌行板的节奏。这情景是辉煌的,世事却是一味地

辜负,于是更生凄楚。太阳活泼泼地跟随船走,渐渐上了柳梢,再一

跃而出,到了中天。光色平铺开来,晴空万里,这一艘轮渡的投影,

豆荚似的,且薄如蝉翼,很奇怪,仿佛一人自己看着另一个自己C晨

雾散去,景色并不因此变得鲜丽,反而是苍茫。十多年后,我在美国,

第一次看密西西比河,惊艳于它的丰饶。有人将它比作长江,实在是

看走眼了,它更像亚马逊河,仿佛人类的婴儿期,膏腴肥沃,安然沉

睡。而我们的河流,印刻着五千年文明的代价,看了要叫人落泪的。

对岸传来砰的捶击,直到那时候,我们还用木杵捣衣。照理也是古风,

可谁想得起来,我们又一次和历史错过。

从县城到我们村庄,要翻过一道一道的“珏”,乡人们叫做“反”,

可能是动词“翻”的谐音,地名上则保留书面语,“小珏”“大珏”,流

露出斯文的传统。按《辞海》解,“好”即“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土

堤”。堤坝层层围绕中的我们村,叫做“大刘庄”。无论村落还是所属

的耕地,都不临近任何水道,让人有一种旱地平原的错觉。事实上,

每到农历六七月,大水涨出河床,漫过土于子,将刚出苗的豆地淹没,

珏子顿成一片汪洋c所以,我们那里称农田为“湖",下田即“下湖

和风景中的“湖”不同概念,它更可能包含人文和自然的秘辛。我们

村就是这样和淮河遥相呼应,并存于一条生命线。

写作《五湖四海》①并不起因于它,而是反过来,从梢上开端,

那就是拆船。台湾中山大学进出口的隧道正对渡口,我那时没事就搭

乘轮渡,从这岸到那岸。二次大战结束,日军撤离,炸毁的船舰沉入

海底,于是,拆船业勃兴,带动这城市的大小经济体。其时,沉渣滤

尽,海面平静,取而代之以渔业和餐饮。拆船这行当有一种隐喻,近

指生产活动从水域到陆她,远的看,则可视作人类解体上一期文明,

进化到下一期。建设和颓圮的周期在缩短,更替不断加速,新和月推

挤着,废墟的祖皱里顶出楼宇。

我还想写一个类似挪威作家汉姆生《垦荒记》那样的关于原始出

发的故事,但二次文明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此时此刻,曾经生活过

的地方,忽然来到眼前,如手卷般徐徐展开。小说中将安置拆船的作

业场往东南方向迂徙,直至芜湖,这就到了长江边上。我从来没去过

著名的芜湖,但长江贯通上下,纵横交错,跑到哪里都跑不脱似的,

不曾涉足的地方,不曾经历的故事,不曾认识的人……都在我的脑海

中,你就不敢说没去过!现在,我的所有思绪全都集合起来,追根溯

源似的,来到淮河流域那个小小的村庄。仿佛又是六七月的涨水期,

秋作物全到了湖底,乡人们站在台子上,我们那里,村落都是建在土

垒的高地,叫做“台子”,鸡犬声声,炊烟袅袅,湖面上映出青苗的

影子,多么像大洪水中的方舟,我们都是方舟的遗民。

(有删改)

【注】①《五湖四海》是作家王安忆以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叙

述了“50后”的修国妹和张建设这对“猫子”(水上人家)创业成功

的故事,从生活细微处窥见时代巨变带来的发展机遇。小说在物质与

精神的层面上、在人间烟火中考量变迁中的人性与伦理。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世纪70年代,由于地下水不能饮月,五河城里的驮水营生比

较繁荣,但作者认为这和古人的生活毫无二致,因而心生苍凉。

B.五河是有名的产酒地,作者下乡落户时,虽留意过县城的酒

糟和空气里的醋酸味,但因正忧虑于个人遭际而没有过多关注。

C.作者从五河到上海的途中,一路心情舒畅,但回来时心情正

好相反,觉得蚌埠不如之前“可爱”,沿途所见更显恐怖和凄凉。

0.文章结尾,将六七月涨水期中的大刘庄比作大洪水中的方舟,

强调其周边水势浩大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的悲悯情怀。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引用五河县流传的一句话,交代五河县的地域特点,

引出下文对驮水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当地人生活的艰辛。

B.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和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地坛荒芜破败

的景物描写都能衬托出人物身处困境中的苦闷心情。

C.作者不愿意接受有人把密西西比河比作长江,而愿意把长江

比作亚马逊河,意在突出长江流域土地的贫瘠和资源的匮乏。

D.文章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作者在王河县大刘庄下乡落户时的

见闻感受,为下文交代写作《五湖四海》的初衷做铺垫。

8.文章在叙述木杵捣衣、“珏”的地名和乡人称农田为“湖”等

内容时,使用“照理也是古风”“流露出斯文的传统”“更可能包含人

文和自然的秘辛”等说法,含有哪些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Q

(4分)

9.作者创作《五湖四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广东省湛江市2024年普通高考测试(一)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苦菜花【注】(节选)

冯德英

天晴了。雨后的早晨分外爽快。大地散发出潮润清凉的气息。太

阳出来了,照耀着一片新生气象。那一座座山峰被雨水浴洗过后,搽

着层淡淡的朝霞,:fi立在蓝得像海洋一样的天空中,格外庄严和秀丽;

有几只苍鹰,回绕着山顶,翅子一动不动,悠闲自得地翱翔着。而山

根底下那条河流,丙水冲着泥沙,后浪推着前浪,正急急忙忙向西奔

流。

当母亲吃过早版抱着孩子来到会场时,场上已经拥挤了好多人。

昨晚她一宿没睡,眼睛有些发红。她怎么能合上眼皮呢?女儿正

在参加那殊死的战斗,做妈的能不为她担心害怕吗?

当母亲听到枪声时,浑身都颤抖起来,那枪好像打在她身上。她

真后悔不该叫女儿去了,可当娟子领着人来的时候,母亲心灵深处产

生了一种连自己也不能理解的感情,她没有阻止女儿的行动,相反,

倒有意无意地帮助女儿。她答应把南屋作为他们出发的地点,并把被

子拿出来给他们堵窗户遮灯光。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她没思虑很多,

她不大相信女儿说的真能把仇人杀死。

她纯粹是为对自己女儿的担心和疼爱来做这一切的。

当人们消失在雨夜里时,母亲感到巨大的空虚和恐怖,①心随着

雨点跳起来:她怎么这样傻,眼睁睁看着亲骨肉去做危险的事情呢?

她想叫,嘴张不开;她想跑上去阻拦,腿挪不动。只剩下那替孩子命

运担心的、做母亲本能的权利了。

终于,母亲看到了全身湿得像个落水鸡一样的女儿背着大枪狂喜

地奔回来,并告诉她,王唯一被抓住了。母亲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

母亲又流下眼泪,②这过于令人激动而兴奋的现实,掺杂着痛苦的往

事,一齐涌到她的心头,浇着她的全身。

清早,娟子要母亲来开会,并要她在会上把过去的冤仇说出来。

母亲不想来,更不能当着那么多的人说话。她太怕这个梦想不到的这

一天了。母女俩争执好半天,德强也帮姐姐劝说,母亲才答应来看看,

至于诉苦一一她摇摇头。

现在,母亲同一些上年岁的妇女们挤在一起,她观看着会场上的

整个情景。

这是村南边靠山根的一条小沙河,河的北岸就是王家的围墙。现

在墙根下面搭起个不大的台子,人们都在台子前面的沙滩上,有坐着

的,有立着的,围成一个大半圆形。围墙二面,贴着白纸裁成方块用

毛笔写的几个大字:王官庄公审大会。围墙两旁和台柱子上,还贴了

些像“打倒日本鬼子”“铲除卖国贼”等标语。母亲不识字,更不知

是儿子德强的笔迹了。

台子上还没有人,台下人们乱哄哄地在说闹。③今天来的人特别

多,男女老少,全村人差不多都来了。一种说不出的快感,不自觉地

从他们脸上流露出来。

年青的小伙子们,在互相戏弄打闹着,有的偷眼窥视那些不大出

门的闺女们。姑娘们紧挤在一起,相互递传着神秘的耳语,又压低声

音吃吃地笑起来,并不时地瞅瞅那些老人,惟恐惊动了他们,惹起斥

责怒骂。老头子们今儿似乎也没心思去管女人们的放肆笑声了,那些

皱纹满布的脸上,像是松弛了些,可依然含着恐怖和不安。抱孩子的

女人们互相逗着娃娃,叨叨絮絮地说着话,然而那忧郁胆怯的阴影,

还是浮现在脸上。那些孩子们可喜坏了,互相追逐、叫骂,从大人们

的孔隙里,跑来钻去。

在离会场十几步远的地方,两个十多岁的孩子,并排倚在墙上。

男孩子身上的粗旧衣服和女孩子的秀丽穿戴成为鲜明的对比。看他们

脚下的沙被蹉皱的程度,显然是呆在那里为时不短了。

“德强,你说俺大爷真会死吗?”那女孩子问。

“怎么,还能是假的?公审大会嘛……咳,这个大坏蛋早该进泥

坑了!”德强忿忿地回答,又反问她:“杏莉,你还可怜他吗?”

“不不,我不可怜他。俺不对你说过,他是汉奸呀J杏莉说得

不太坚决,停了一会儿,她低下头,又悄声说:“你知道,好歹他总

是俺大爷呀!”

“那你家去吧,不要来开会!”德强扭过身,冰冷地说。过了一

会儿,又转过身,软和些道:“杏莉,你不知道,这坏蛋害死多少人,

俺们家不都是他害的吗?唉,可惜王竹和王流子没抓到,要不……”

德强话没说完,人们都哄动起来。抬头一看,德松哥上台了,他

忙向前跑去,没注意到杏莉也跟在他后面。

“静一下,乡亲们!都不要动啦……”德松踏在台子上,招呼着

骚乱的人群。可是人们像没听到他的话,依然拥挤着向前看。

王唯一被两个全副武装的青年一一玉秋和大海押上台。他被五花

大绑着,那肉蛋子脑袋聋拉在胸口上。台子两旁和人群的周围,都有

拿枪的人在警卫。还有两个女的一一娟子知兰子,也紧握着枪,很威

武地站在台子两边c④这使人们格外感到惊讶和新奇。

母亲看到王唯一的样子,心跳得非常厉害。啊!这么个过去谁也

不敢碰一碰的大恶人,就这样完了吗?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和突然的

事啊!

一阵按捺不住的悲喜暖流从母亲心里涌上来,她要发笑了。不,

她又看到女儿的神气,呵!她的孩子也是个参与者呀!这是动枪弄刀

的事啊!恐怖的寒流,强有力地向她袭击,她又颤悸起来了。可是她

到底有过几次的经历,想起女儿说的一些话,心,安定了一些。

(有删改)

【注】本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王官庄大地主王唯一无恶不

作,又投靠日寇做了汉奸。村中的娟子等革命者发起暴动,取得胜利,

公审并枪决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于

公审大会前夕。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既描绘出一个清新阔朗的山村环境,

也侧面烘托出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后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B.德强和杏莉的对话补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一部分背景一一王

官庄曾遭受地主汉奸的沉重压迫,同时表明了杏莉的身份。

C.在德松叫乡亲们静一下的时候,人们“依然拥挤着向前看”,

主要原因不是德松声音小,而是现场太乱,很多人听不清他的话。

D.节选部分主要以母亲的视角行文,以时间为线索推进情节,

虽并无波澜起伏的故事,但也能让人窥见革命斗争的风起云涌。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①既点出了事件当时发生的天气情况,又写出了母亲当

时焦虑、忐忑的心理。

B.句子②中的“浇”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王唯一被抓之事,

让母亲感到十分激动和兴奋。

C.句子③解释了台下“乱哄哄”的原因,同时引出了下文按照男

女老少的顺序进行的描写。

D.句子④能表明村民们对娟子、兰子等人组织武装发起暴动并

不知情,她们是暗中行动的。

8.请简要分析选文“年青的小伙子们”这一段落的语言特点。

(4分)

9.选文中的母亲,折射着革命战争年代女性的觉醒与成长。她

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有相似之处,请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加以分析。

(6分)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山她回忆

孙犁

阜平①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

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

是用麻纳的。

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

部队决定休息两天C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

山坡上。我登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

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

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

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

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

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泌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

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

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c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

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

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板,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

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

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

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

洗脚,也喝水,也尻尿,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

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

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板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

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①“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

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可是②不管三年五年,我们总是要打下

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

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

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

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嘛,什么卫生!正在打仗,哪

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

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儿,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

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③一时觉得我和面前这山,这水,这

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五天后,我穿二了新袜子。女孩子用给她父亲做袜子的布,先给

我做了穿上。

女孩子的父亲,现在地里没活儿了,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

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

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

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假食很好。

“等赚了钱,给我买张织布机子!"

大伯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半个月后,在曲

阳,大伯买了架好织布机,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

累得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以后,

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c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

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

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磺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

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

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

子的纪念。

1949年12月

(有删改)

注释:阜平①,河北省保定市所属县城。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E确的一项()(3分)

A.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血腥,而是描写饶有趣味的日常生

活场景,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的军天鱼水深情。

B.袜子在小说中成为了“我''和妞儿之间感情的纽带,妞儿给

“我”做袜子,表达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对“我”的爱慕之情。

C.一篮子水洒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

反映了抗战时期的人民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

D.小说语言自朴素清新,如话家常,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

对话,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妞儿是一个善良、勤劳、乐观、好学上进的女孩,她的形象

体现了在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妞儿对八路军战士说:“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

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二妞儿的这番话表明

了军民之间的隔膜C

C.这篇小说通过战争时期的军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战

争的谴责,对善良人性的赞美。

D.从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冀中人民的生活的艰辛,也看到了冀中

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支持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

8.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根据文

本内容加以概括。(4分)

9.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文中划线部分人物的心理。(6分)

广东省2024届高三“百日冲刺”联合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上海往事

石钟山

1937年秋,上海,著名的淞沪保卫战,已激战两个月。日军调

集重兵,对国军实施了反包围,国军接到了全线大撤退的命令。

国军三排阵地,经过一夜激战,晨光微露时,枪炮声,喊杀声,

一切都安静下来,整个阵地似乎都死了。

晨光中,双方士兵横陈在阵地上,胳膊和腿挂在树权上,①大刀

把手上的红布,挂在一条纤细的树枝上,晨风中,似一面飘扬的旗帜。

日军阵地上,一个简易掩体内,一个身体蠕动着,推开压在身上

的一只脚,又推开半截身子一张士兵的脸露出来,这是一张少年的脸,

眼神惊惧迷乱,他打量着阵地,目光渐渐收回,看到了身边横七竖八、

血肉模糊的尸体,他咿呀叫了一声,这一声在死寂的早晨把自己吓得

一抖,他忙用手捂住了嘴,手上的伤口已经凝了,乌紫的血痕在晨光

中透着亮光。

天光大亮了,上海郊区破烂的景象呈现在他面前。他向前走去,

看到了一队百姓,背包驮罐地勿勿跑路,这是中国百姓,男人和女人,

拖家带口地跑路。

一发冷炮打过来,带着啸叫,在不远处炸了。健三一郎下意识地

趴下,炸响过后,他爬起来,没命地向前跑去,下意识让他跑,何处

是落脚之地,他并不清楚,只是奔跑。

弄堂里一个普通的人家,林嫂奶着出生不久的孩子,她坐在屋里

几乎一夜没有合眼,枪炮声在郊外响了一夜,她就不合眼睛地抱着孩

子坐了一夜。

健三一郎昏头晕脑地跑进弄堂,外面枪声响着,还有奔跑的脚步

声。

②健三一郎很怕,他怕中国军人,也怕日本人,他怕的不是人,

是战争。枪炮声就是战争。他跑进弄堂,试图去推开一扇又一扇门,

门都被关死了,他没推开,也没敢驻足,他像一只没头苍蝇,稀里糊

涂地撞开了林嫂的门。林嫂的门没插,那是留给丈夫的门。

门被推开,或者被撞开,林嫂吃了一惊,欣喜的神情马上被惊愕

所代替,期盼中开门的不是丈夫,却是一个惊慌失措的少年。

林嫂拿着木棍,像拿了一杆枪一样地对着少年。

少年想转身跑掉,但被眼前女人的敌视吓着了,还没转过身,少

年摇晃一下,最后跌倒了,直挺挺地摔在了林嫂面前。

少年醒来,用指头碰了一下湿润的嘴唇,他眼圈一下子红了。突

然他跪下了,冲林嫂磕了几次头。

林嫂:小弟弟,用不着这样,快起来,你是和家人走散了,还是

迷路了,你从哪里来少年不语,跪在地上往后退。

林嫂:你等一下。

林嫂复又走进屋内,出来时,手里拿了一个菜团子,递给少年,

少年先是后退了一下,又马上抓过菜团子,吃得狼吞虎咽,恨不能一

口把菜团子吞到肚子里。

林嫂笑一笑:别急,看把孩子饿的。③少年咽得直伸脖子,眼泪

流了出来。有枪声传了过来。

枪炮声惊着了少年,他已经躲进院内一堆杂物堆里,一只脚还露

在外面。林嫂看见那只脚便说:看把孩子吓的。

说话间弄堂里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是皮鞋蹬踏着石板路发出的

声音。还有砸门声,一间间门似乎开了,翻找的声音也传了过来c还

有日本人的喊叫声C

前来劫掠却毫无收获的日本人,嚼着菜团子,离开了林嫂的小院,

于是弄堂内又传出了砸门声和脚步声,林嫂奔到门前,快速地把门关

上,并用门杠把门死死地顶住了。她回过身时,少年已经爬了出来,

头上沾了一些草屑c少年怯怯地看着林嫂。

林嫂上前拉住少年的一只胳膊,急切地说:孩子,你这是要去哪

呀你家里人呢

少年突然冒出一句日本话,他说了一句:谢谢!

这句普通的日本话,犹如一颗炸弹在林嫂身体里炸开了,她抱着

孩子的手一紧,下意识地又问:你是日本人少年在身上摸索着,他

又掏出了一个荷包,打开来,只有一张照片,那是母亲的照片,一个

三十多岁的妇女,穿着和服正冲镜头慈祥地微笑着。

少年拿着母亲的照片,手有些抖,眼里瞬间嗡了泪。他犹豫着。

林嫂过来,一把夺过那张照片,林嫂看清了那张照片,又去看少

年,母子眉眼间竟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下意识地看眼怀里的孩子,孩

子正睁眼望着她。

林嫂把少年手里的荷包拿过来,认真地把照片放回到荷包里,又

还给少年,在他手里用力按了按。林嫂说:你妈的照片,你该留着。

少年似乎在林嫂的眼神里读懂了林嫂的意思,把荷包挂在脖子上,又

用手按了按。

远远近近的枪声、喊声不时地传来,笼了弄堂,笼了世界。

少年跑出弄堂,来到了街上,街上的一切豁然开朗。少年一时不

知如何是好,东南西北他辨不清,他只能跑,似乎只有跑才是安全的。

迎面一队日本士兵跑过来就横在了少年的面前。

少年错愕,转瞬间,他就下定决心逃离,他不想再回到队伍中去

了,那最后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日本兵发现了奔跑的少年,似乎猎人发现了猎物,士兵们振作起

来,大步追过来,一边追一边喊叫着:站住,站住……

少年没有停下的意思,他奔跑着,满耳的风声。

一个日本士兵举起了枪,简单地瞄了瞄,枪声响过,少年像一只

断了翅膀的鸟,突然栽倒在地上。他在倒地的瞬间,手握住了胸前的

荷包。他仰过脸时,满世界都是红色了,那是血的颜色。

竹内惊奇,弯不腰从少年手里拿过荷包,一张照片掉在地上。④

一个日本女人慈祥地微笑着。

几个士兵一惊,从照片上收回目光,望着竹内。竹内捏起照片,

惊叫一声:他是日本人!

(节选自《北京故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采用旁白的叙述方式,语言简洁明了,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健三一郎撞进林嫂家里,惊愕的林嫂立马拿起木棍像枪一样对

着他,这表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创伤。

C.林嫂救了昏倒的健三一郎,得知他是日本人后并未后悔,反映

出底层人民的善良,也说明其阶级意识模糊。

D.健三一郎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一情节的设

计意在揭露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批判战争的残酷。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大刀把手上的红布比作飘扬的红

旗,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B句子②中连月了四个“怕”字,第一个

“怕”具有总领作用,后三个“怕”字在表意上形成递进关系。

C.句子③中少年“眼泪流了出来”,既是因为他“狼吞虎咽”而“咽

得直伸脖子”,也是因为感动。

D.句子④“一人日本女人慈祥地微笑着”与上文相呼应,也与全

文的凄凉悲惨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

8.小说着力塑造健三一郎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相

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9.有评论家认为石钟山的军旅小说“在竭力描写崇高精神的同时,

不忘对于人性和生活本身的深入挖掘”。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

深入挖掘“人性”的。(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毕业歌(节选)

严歌苓

夜上海舞厅,王沐天匆匆地在跳舞的人群里穿梭。

香水、鸦片烟、人身上的汗气、高档丝绸衣料上的樟脑气,一股

脑儿讴在燥热的房间,搅和成一种黏嗒嗒的气息,将王沐天淹没在里

头。震人的西洋音乐里,台上一个搂着舞伴的舞男正不顾廉耻地朝着

台下飞吻。王沐天嫌恶地偏头避开,①生怕那个没形没影的飞吻会跟

鼻涕一样甩在自己身上。他护着鼓鼓囊囊的胸口,蹭到了舞厅角落。

有些抗日活动,王沐天觉得没有人可以信赖,所以就只有由他自

己去完成。他觉得只有抗日老手才能胜任那些危险的任务,比如说,

这一次。

王沐天在灯红酒绿的光线下,悄然把手伸向角落里的开关电闸。

大厅里的灯突然熄灭,音乐骤停的短暂寂静中,王沐天把捂在胸

口的传单一把扯出,“哗啦”一声朝天撒出。

黑暗里男人女人们惊叫起来。②王沐天怀着兴奋与货真价实的愤

怒大喊:“无耻的亡国奴们,你们还有心思跳舞呢!”

他扔下这句话,趁着混乱扭身便逃,跌跌撞撞挤过混乱的人群冲

到门口时,手臂却被人一把钳住。

屋里的灯光很快重新亮起,王沐天回头,看到抓住自己的是个陌

生男人。他挣扎,男人连个轻蔑的表情都懒得做,顺手把他的膀子反

拧到了背后。别住筋的剧痛让王沐天脑子里轰轰作响,他想这回搞砸

了,这男人是个便衣。

那个时候的上海便衣无处不在。

整个舞厅的所有人都在乱,于是门口的这场小小的骚乱没有引来

过多注意。便衣拧着王沐天的胳膊把他往门外拖。王沐天拳打脚踢地

被拽着,挣扎中看见据守在舞厅另外两个角落的几个便衣迅速向这里

移动过来。王沐天懊恼了,他愕然于自己的失察,更让他懊恼的是,

当联想到自己将要付出的代价的时候,他害怕了。他竟然会害怕!这

简直不可原谅。

一瓶子汽水不知从什么地方飞了出来,准准地砸中了顶棚上的吊

灯。一时之间轰然作响,汽水的泡沫和碎裂的玻璃一齐在人们的头顶

炸开,舞厅再次陷入黑暗。③这下子,重新亮灯怕没那么快了。

在人们的尖叫声中,王沐天听到了两声枪响。

舞厅里炸了窝,比刚才的骚乱更甚,所有人都在尖叫着往外挤,

门口却被便衣堵住c王沐天趁乱疯狂地挣扎,他用力过猛到差点把自

己摔倒,扭头才发现刚刚揪住自己的便衣像条人皮口袋一样向下瘫软,

额角正汹涌地往外冒着黑糊糊的液体。那只能是血了。

王沐天愣着,背后却被粗暴地推了一把。他要回头,推他的人已

经一把抓住他的手,揪扯着他朝与门口相反的方向奔去。逆流而上的

一顿狂奔后,王沐天跟着那人跌跌撞撞上了楼梯,被直接扔进了舞厅

的厕所,嘴巴啃在墙上。他回过头,看到一个手中持枪的陌生男人正

在迅速地把门插上c

男人个头不高,看着瘦,可隐藏着力量感,背影里一身精壮肌肉

隔着衣服隐隐浮现出轮廓来。他穿着一身王沐天看来不可能上得了街

的衣服,头顶甚至用了发胶,猛地回过头时,王沐天从那张下颌咬紧、

微微带汗的英俊脸庞上,看出了他飞吻时的表情一一那个舞男。

舞男马不停蹄地奔到厕所窗边,一把推开窗朝下看了一眼,扭头

冲着王沐天一别下巴:“你先下,不要慌。”

王沐天从怔松中恢复过来,他消化着如今的局面。此刻自己被一

个持枪的舞男给救了,这舞男让他先下……下去哪里?他奔到窗口,

看到窗外一道防火梯通往楼下。④那么个摇摇欲坠的陡峭的高度,让

他趴在原地眼晕了一秒。下一秒,沉重的砸门声已经在身后响起。

舞男背对王沐天,把枪对准了门口。

王沐天咬牙攀住窗口,翻身跃了出去。

此时的舞厅里,四五个越南巡捕和两个便衣打着巨大的电筒,一

边查看着钻在桌下、趴在地上或者躲在吧台后的男女们,一边吼叫:

“都出来!站好!拿出证件!”

人们惊魂未定地按照指令行动。

窗外的防火梯上,王沐天已经爬了一半,他的脚哆嗦着伸向下一

级梯阶。

“踩稳了。”舞男压低的声音从头顶上传来。他一级一级紧跟着

王沐天向下爬。

王沐天颤抖地向下看去,细长的阶梯仿佛还有天之于地那么高似

的。爬树真的不是他的长项,爬梯子亦然。王沐天感觉过了半辈子那

么久,终于还有八九级梯阶就要落地了。突然一声枪响,王沐天惊得

一个失手差点翻滚下去。

枪声是从头顶传来的,王沐天抬头时,原本还在他上方的舞男撒

手而下,越过王沐天直接坠落在地上。王汰天瞪着从厕所窗口伸出来

的两只黑洞洞的枪口,眼神发晕,心想那个人被打中了,他被打中

了……

“跳!”"被打中"的人好端端地站在榜子下方,冲着王沐天伸出

手来。漆黑夜幕中唯见他两只眼睛炯炯到吓人。王沐天惊喜交加地瞪

着他。

又是两声枪响,这一回的子弹简直是削着王沐天的头皮呼啸而过

的。舞男忍无可忍地大叫:“跳啊!”

于是,王沐天再无思考,一跃而下。

舞男一把把他接在怀里,下坠的撞击让两个人都趣起了一步。枪

声又响,舞男拉起他的手奔向夜色深处。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沐天“护着鼓鼓囊囊的胸口“,在跳舞的人群里匆匆地穿梭,

这反常的举动应该早已引起据守在舞厅里的便衣的注意。

B.汽水瓶“准准地砸中了顶棚上的吊灯”,使整个舞厅再次陷入

黑暗,这为舞男趁机击毙便衣、救走王沐天创造了有利条件。

C.在门外格追兵、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舞男说“你先下,不

要慌二意在体现他的英勇无畏和能够成功逃脱的自信。

D.便衣居高临下从窗口向下射击,舞男顺着防火梯“向下爬”,

无法用枪还击,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地从空中一跃而下。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王沐天对“朝着台下飞吻”

的舞男的厌恶之情,

B.句子②用“货真价实”形容愤怒极为新颖,也顺带讽刺了当

时那些假装愤怒的国人。

C.句子③与“大厅里的灯突然熄灭”形成照应,也为舞男和王沐

天得以逃走做了铺垫。

D.句子④写防火梯太陡以致王沐天心生畏惧,这与下文舞男“撒

手而下”形成了对比。

8.故事发生时,王沐天是一个16岁的中学生。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其形象特征,(5分)

9.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请简要分析

本文主要是如何做到“不平”的。(6分)

6.C【解析】“意在体现他的英勇无畏和能够成功逃脱的自

信”错误,此句主要体现的是他的沉着冷静和先人后己的精神。

7.B【解析】“也顺带讽刺了当时那些假装愤怒的国人”无

中生有。

8.①热爱国家。王沐天不甘心做亡国奴,敢于在舞厅抛撒抗日

传单(希望以此唤醒麻木的国民)。(2分)②不够成熟。王沐天自以为

是“抗日老手,其实计划、行动都有疏漏之处,导致随后被擒。(3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形象塑造欲扬先抑。“舞男”作为主要人物,出场时“搂着

舞伴”“正不顾廉耻地朝着台下飞吻”,形象十分猥琐;后来他冒着生

命危险击毙便衣,勇救王沐天,在抑扬之间完成了其抗日志士形象的

塑造。②情节发展一波三折。王沐天抛撒完抗日传单,不料转瞬即被

便衣抓住;正苦于无法脱身之际,便衣被“舞男”击毙;两人逃到厕

所,其余便衣紧追不舍;防火梯上一声枪响,“舞男”似被打中,不

想他安然无恙,最终带领王沐天逃离险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洽分)

广东省南粤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

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

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