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主学习表(附单元重点知识)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主学习表(附单元重点知识)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主学习表(附单元重点知识)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主学习表(附单元重点知识)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主学习表(附单元重点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主学习

表(附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主学习过关自查表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单元主题

【人文主题】

真情表达。本单元共编排四篇文章,包括两篇精读文章《匆

匆》《那个星期天》和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

光的两种用法》。

【语文要素】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本单元的文章比较贴近生活,

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来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方法

如下:

1.借助课后习题,赏析优美语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

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2.从不同角度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从生活中的小事去体

会人生道理,获得启发。

【习作要求】让真情自然流露

写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感受,要写清是什么事情使你产

生了这样的感受,写清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心情。

8《匆匆》

【重点生字】

字音:挪(nu6)移涔涔(c6n)

徘徊(p6ihudi)泪潸潸(shan)

字形:“藏”书写时注意下面的写法,里面是“臣”;

“蒸”中间是“丞”,不要漏了横。

多音字:旋(xudn)转旋风(xudn)

薄(b6)雾薄(b6o)片薄(bd)荷

【重点词语】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挪移:挪动、移动。

伶伶俐俐:形容非常灵活。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走近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主

要散文作品《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时期,现实不断

让朱自清失望。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时间从身边白

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主要内容】

文章问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

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阅读方法】

运用多种修辞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情感一一比喻让文章更

生动;排比句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拟人化的

写法化抽象为具体;设问句让主题更深刻。

【课后习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题思路:这篇散文语言清新隽永,篇幅短小精悍,是积

累语言的好素材。背诵应该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行文线

索,条理清晰地进行背诵。

2.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读文章不难找出两处一连串的问句,可以通过对比删除这

些文句后的效果或改为陈述句后的效果来体会一连串问的

好处。

参考答案:

第一自然段“但是,聪明的,……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和第四自然段整段。

第一处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对

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第二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

逝的惋惜和感叹,既是他不甘虚度光阴的内心独白,也是

他力求上进的真诚呼唤。

作者在不断的设问、反问、追问中,层层推进、深化了文

章的主题,唤醒人们珍惜时间意识。

3.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

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

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答题思路:

朱自清是一个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来抒发自己主观

情愫的散文家,触景生情之下追寻生命的价值,发出惋惜

的感叹。写感触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参考答案:

作者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想,寄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

的景象之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抽象转为具体形象,

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

得跟随,对人生问题进行思考。

读了课文,我的感触是一一时间流逝,悄无声息,无法挽

留。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努力有所作为,留下痕迹。

仿写: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划过;踢球的时候,

日子从脚下匆匆跑过;看电视的时候他就悄无声息地从荧

屏上走过去。傍晚时,我凝望天空,看变幻莫测的流云,

日子便轻轻悄悄地跟随流云,从我的眼前飘过;太阳渐渐

西移,天际慢慢呈现夕阳红,太阳不刺眼了,把最后的余

晖柔和地洒向大地;等眼前变成闪烁的星星,才发觉今天

的时光,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

9《那个星期天》

【重点生字】

字音:明媚(m4i)唠叨(laodao)绽(zhdn)放

拨(bo)弄原谅(lidng)耽(ddn)误

搓(cu。)手依偎(wOi)消逝(shi)

惆怅(chduchdng)

字形:“揉”的右上角的“矛”不要少了最后的一撇

“依偎”的“偎”右边是“畏”,不要多一撇。

“绊住”的“绊”是绞丝旁

“耽搁”的“耽”的右边不是尤

多音字:挨(di)打挨(di)近

晃(hudng)动明晃晃(hu酋ng)

【重点词语】

耽搁:文中指拖延。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

惆怅:伤感、失意。

急遽:急速。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消逝:消失。

荒凉:人烟少,冷清。

【走近作者】

史铁生,作家。21岁时因病瘫痪。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

坛》、《合欢树》等。

【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但由于家

务繁忙而没有实现。写出了“我”从满怀期待到彻底失望

的心理过程,突出了母亲对“我”心理感受的忽视给“我”

带来的痛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亲劳作的辛苦。

【阅读方法】

运用抓关键词句法,找出表现主人公心情的关键词句,感

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运用顺序梳理法,圈画出能表现文

章写作顺序的词语,即体现天气变化的词,梳理出文章的

写作顺序。品读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学习运用动

作、语言、环境等描写方法表现心情的写作方法。

【课后习题】

课后题1.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

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题思路:

默读时,圈画出“我”这一天里都做了哪些事,并体会“我”

做这些事时的心情,并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参考答案:“我”的心情经历了“满怀期待一一盼望一一

焦急、兴奋一一委屈一一自责一一失望、伤心一一彻底失

望”的变化。

课后题2:读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

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

句,仔细体会。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

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

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

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2.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

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

对不起,噢,对不起……”(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

在哪些行动上?)

答题思路:勾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从

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参考答案:

①“我”盼着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就能带“我”出去玩。

这里结合对“我”的动作描写,加上详细、生动的心理描

写,把“我”等待母亲时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恰到好处。

②母亲发现“我”在无声地伤心地哭泣,所以“惊惶”。

“甩、拉、吻”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想带“我”

出去玩又分身乏术的母亲的那种无奈、焦急、惶惑的心理

刻画得淋漓尽致。

类似的语句: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课后题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

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那些相同点

和不同点?

答题思路:

结合单元主题来看,两篇文章都是真情的流露,但是所用

的方法各有千秋。

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地表达了

内心的感受。描写细腻。

不同点:《匆匆》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

修辞方法表现出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情感。而《那

个星期天》则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多

种描写方法间接地表现人物情感。

【交流平台】

总结如何抒发真实情感

1.直接抒情

2.借助事物抒情

【初试身手】

选择一两个所给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

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1.奔跑在田野中

(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两旁的树木为我加油,稻

谷为我鼓劲儿,鸟儿为我呐喊,连路边的野花也对我微笑,

空气里都是秋的味道,真好!

(心情不好):秋风瑟瑟,我奔跑在秋天的田野中。两旁

的书目已没有了夏日的茂盛,稻田里的秧苗无精打采地弯

下了腰,鸟儿的鸣叫更让人烦躁,路边的野花仿佛也将我

嘲笑……

2.弹琴

(心情好):悠扬的琴声像山间的泉水,哗哗地流着,不

时调皮地激起一朵朵浪花,拍拍岸边的石头,打个招呼,

说说悄悄话,然后继续向前跑去。

(心情不好):听,是谁的琴声,如此凄凉,低调的音,

缓慢的节奏,仿佛正诉说着什么。我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沉

闷气息,凝结在这空气中……

【习作例文】

《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说说“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我”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是从一开始的“懒洋洋提不起

劲”到“深深喜爱上”。

作者列举了具体事例来表达对中国语文的情感,比如默书

的进步,还有临走前老师的送书并留言、同学送书的情景,

通过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把自己恋恋不舍的情感自然而

然地抒发出来,真实可信。

《阳光的两种用法》

默读课文,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

情感。再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参考答案:

从两家人的生活中,我体会到了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

但是在艰苦的生活中同样需要智慧和爱心,方能苦中作乐。

生活再苦,也不能失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者从繁琐的生活小事中选取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事例,

即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晒水给孩子们洗

澡。“老阳儿”作为全文的行文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情

感脉络的作用,在叙事中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

■习作

让真情自然流露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有畅快、感动、激动、盼望、欣慰、欣喜若狂、归心似箭

的心情,也有惧怕、愤怒、难过、愧疚、沮丧、追悔莫及、

忐忑不安的心情。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是你产

生了这样的感受?从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

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方法指导】

1.精细描绘见真情。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地细节,发

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

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

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

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

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

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

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

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范文欣赏】

花园里的“徒步”

云南省庆来学校六年级(5)班韩柳僖

草长莺飞的四月天,天空明朗,空气清新,花儿艳丽。在

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同学们要去生态园徒步,那是我

期待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活动,可是我却在这一天生病了。

一早上病得起不了床。直到中午,我忍着病痛下了床,去

感受那美好的阳光,心里多么想出去和同学们一起快乐的

玩耍啊!

打开门,走到院子里。阳光弥漫,不火也不辣,恰到好处

地绽放着,像一朵美丽的向日葵。我感觉好多了,空气中

处处透着沁入心脾的的清香。我寻香望去,那是妈妈栽下

多年如水滴形状的金银花,一簇接一簇爬满了整个亭子。

金银花的颜色有红色、白色,还有黄色,朵朵鲜艳,清香

甜美,还带着丝丝的清凉,不愧于李时珍爷爷把它归属为

一剂药物的称谓。

“呱呱,呱呱,呱呱呱",几声蛙鸣打破了宁静。我又寻

声而去,声音越来越响亮。啊!在一棵木瓜树上!我看见

了三个小洞。一、二、三,不多不少,我数得清看得明,

分别分为上、中、下三个洞,说明这里还住着其它树蛙,

这一定是树蛙公寓,一共有三层楼,应该是有三代人在这

里居住吧?我这样想,刚才蛙声来自三楼。我抬头看见树

蛙先生正站在洞口“呱呱,呱呱,呱呱呱”地叫着。它看

到我连忙把头缩回洞里,大概怕我伤害它,毕竟,人和蛙

还是有一定的界限之分。

“呱呱,呱呱,呱呱呱”二楼的树洞也传出了呱叫声,声

音很低沉,我想那一定树蛙爷爷!“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此时的叫声从一楼传来,一听就是个小朋友,它似

乎在呼唤长辈一样的,我想树洞里一定居住它们一家人,

爸爸,妈妈还有小宝贝,刚才稚嫩的叫声就是小宝贝呼唤

爸爸妈妈的叫声。

此时,天空飞下了几粒豆大的雨,圆圆的疏疏落落,稀稀

朗朗,砸在地上就化成湿漉漉的一朵朵小花。抬头,天依

然很蓝,云依然很白。

蛙声、鸟鸣、花香、雨滴,沉醉在这美好的世界,我不想

离开。我钻到大大的木瓜叶下,想:人生或许有很多错过,

但转一个弯未必不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

习作点评:

小作者选择的材料很新颖,因为生病而错过期盼已久的徒

步,本来是闷闷在家,却因不经意间走出房间踏入院子而

变得不一样。其中的细节描写既有生活中的细致发现,也

有笔触间的细腻。环境描写衬出了心情的一步步释放,而

心理描写的运用让文章仅仅抓住了读者的心,感情真挚,

让人感同身。结尾的感悟更是让真挚的感情得以安放,倍

添生活的美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每课知识重点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

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

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

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单元重点

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

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

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

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

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

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

《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

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

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

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

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

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

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内容

匆匆

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

“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

逝的无奈和惋惜。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

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

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课文运用了拟人、

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

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

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

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

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近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

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

富真情实感。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

里的秦淮河》,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杂文集

《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文艺论著《新诗杂话》《诗言志辨》

等。

课文主题: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

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

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多音字:

燕:ydm燕子yGn燕国

藏:cang埋藏zang宝藏

禁:jin不禁jin禁止

散:sdn散步san散漫

形近字:

藏(躲藏)臧(臧否)裸(裸露)

课(上课)挪(挪动)娜(婀娜)

徘(徘徊)排(安排)

课内词语:

确乎空虚不禁挪移觉察叹息徘徊微风何曾游丝蒸发凝然赤裸裸头

涔涔泪潸潸掩面叹息

近义词:

匆匆——匆忙确乎——的确

空虚一一空乏挪移一一挪动

觉察一一发觉徘徊一一彷徨

反义词:

匆匆一一缓缓聪明一一愚蠢

空虚一一充实徘徊一一果断

理解词语: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挪移】挪动;移动。

【茫茫然】对事理全无所知。

【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凝然】精神凝聚。

【觉察】发觉;看出来。

【遮挽】遮挡,挽留。

【伶伶俐俐】聪明;灵活。

【叹息】叹气。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

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蒸融】蒸发。融解。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

【游丝】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赤裸裸】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形容毫无遮盖掩饰。

词语扩展:

“千~万~”式:

千门万户千言万语千山万水

千变万化千呼万唤千军万马

千秋万代千恩万谢千辛万苦

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千思万虑

ABB式:

头涔涔泪潸潸雾蒙蒙喜洋洋

泪汪汪湿淋淋笑盈盈明晃晃

懒洋洋沉甸甸金灿灿亮晶晶

香喷喷空荡荡

句子解析: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

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

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

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

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

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

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

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问题归纳:

1.作者是如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形象的?答:作者运用

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形

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

感人?答:因为作者在描述“时间流逝”时蕴含了深沉、真切、难以

抑制的情感。情感郁积深厚,便会很自然地诉诸笔端,再加上作者借

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不可感的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甚至富有人情味,其描写自然真切感人。

课后习题答案:

1.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号,问句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

了作者内心的怎样的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这两处分别在

1和第4自然段。

答案示例1:

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

作用,层层紧扣,展露并深化了主题。例如:开头和结尾的问句,就

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作者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呢?”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答案示例2:

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

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将时光的

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

2.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

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

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作者把时间流逝写得非常感人,主要是运用了一连串比拟性描

写,“太阳他有脚啊”,他会移动,还会跳跃。在作者眼里,时光是

有生命的,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人。他轻轻悄悄地来,匆匆忙忙地去,

我们洗手、吃饭、默默躺在床上时,他和我们形影不离,转眼间又无

影无踪。面对时光流逝,作者感到“茫茫然”,想“遮挽”它,最后,

只能“掩着面叹息”。让我们能真正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心理上引起

共鸣,对“时间之流”心存敬畏,感慨流逝之快,决心珍惜时间。

仿写:小学阶段尽管去了,中学阶段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

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阳光斜照在我的小床上。太阳他

有脚啊,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我也茫茫然地跟着往前走。于是

一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作业本上过去;打篮球的时候,日子从球场上

过去;玩电脑的时候,便从键盘鼠标里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张

口挽留时一,他又从欲言又止的嘴角边溜走;天黑时,我躺在温暖的被

窝里,他便在我香甜的梦中匆匆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

算又溜走了一日。我不禁为失去的一日而惋惜,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

儿又在我的惋惜声中飞奔而去。

知识拓展:

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一李白(2)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一崔

护(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

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一一欧阳修(4)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一一苏轼(5)莫等闲,白了少

年头,空悲切。一一岳飞(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0)花儿还有重开日,

人生没有再少年。(1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12)三更灯火五更

鸡,正是男儿读书时。(13)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形容时间过得

快的词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

白驹过隙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

间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

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

争分夺秒、一刻千金、见缝插针

那个星期天

教材分析:

《那个星期天》是第三单元第二篇,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

感受生活,通过朗读的方式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

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细腻情感。《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

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

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

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作

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

合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秋天的怀念》,

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中短篇小说集《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课文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却

未能如愿的经历,记录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

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我”细腻而敏感的情感世

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多音字:

应:ying反应ying应该

吓:xiG惊吓he恐吓

提:ti提醒di提防

绿:绿色1口绿林好汉

形近字:

绽(绽放)淀(淀粉)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