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要素解读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要素解读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要素解读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要素解读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要素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下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思考

一、单元特点

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选文包括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祖

父的园子》,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

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以及“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

句段运用”和古诗《游子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条:

L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统编教材中以“童年”作为人文主题的单元为数不少,几乎每个年级都有,

但此处“往事”一词凸显了本单元选文以回忆性文章为重点。与低、中段要求学

生感受当下正经历着的美好童年有所不同,本单元中的“童年”多是回忆里的童

年,而且不只是描写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与童年往事交织在一起的还有对于故

乡(祖国)、母亲的眷恋。汪曾祺曾说,人的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父母

和童年。童年的记忆里往往有绕不过的故乡,还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在本单元

选文以及“日积月累”部分均有体现。与低、中段相较,难度与深度有所提升。

本单元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且结合紧密的单元。“童年往事”这一人

文主题,既指向人类最美好的童年记忆,也使学生认识到“故乡”这个词在人们

心中的分量,为本单元的读写活动创设了特定的学习境遇。

二、本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一个词组,包括

“思想”和“感情”两个概念。“思想”,依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个语

境,结合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辞海》给出的第三种解释:”观念,

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具有相对独

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亘大的物

质力量”。“感情”,我们可以选择《辞海》中给出的解释:“感情:情绪和

情感的统称。也有人为感情及情感。”(《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4月

第一版)“思想感情”,就是文章作者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对现实世界的

看法(观念)、情感态度(情绪和感情)”。

“思想”和“感情”是人两种不同的认知反应。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思

想”和“情感”是融合在一起的一一“思想被作者融入作者的情感态度,被统一

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思想感情,既包括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对世界的看

法、经过思考后得到的结论一一观念),又包括“情感态度”。文学作品不单单

是“传递一种思想”,还在传递着“对这种思想的态度”,“思想和情感”的

融合,是为了更好地传递思想。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是阅读的时候,能够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特征,

展开想象与联想,进行理性思考,体验并领会到文章所表达的“对世界的看法(观

念)和情感态度(情绪情感)”,并与作者要传递的看法产生情感共鸣。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所要求的,是要能够动心动情,与作者(或课文中

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它要求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摆进去,把心放到课

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并与有感情地朗读结合起来。因此,它是理解课文

思想内容的一个新境界,是比“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更

深入一步的理解能力,也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1

1龙宅俊•小语第九册读写重点训练重点提要•江西教育•1997.12

(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小学阶段的纵向发展过程。

关于“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语文要素,在二至五年级统编教材中反

复出现,只是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统编教材一共出现了六次,分别是从二年

级“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四下的“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感情。”五上的“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结合资料,体

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最后

一次是五下的“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语文要素的表达上看,前五次都

明确地提出了抓手,如“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具体事物”“结合资料”等。五

下的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却没有明确的抓手,只是说“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

情”,这一单元是对前面学到的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在小学阶段的纵向发展过程。

将统编教材中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进行梳理,详见

下表:2

册次单元表达训练要素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从表中可知,“写事”这一表达要素在统编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难度上呈

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准确地细化本次习作的具体学

朱守芬•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智慧教学•2020•7P13

习目标。结合习作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那一刻,指的是童年时期的某一

刻,学生需调动生活经验,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找出这样的典型事件,按照一

定的顺序写清楚,把事件中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

时的真实感受。“那个瞬间”也就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那么,如何写具体?

可以将“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前置学习,先让学生用“总一分”的方式

把一种情境描写得更具体。可以关联本单元的阅读学习,本单元阅读与写作是密

切相关的,几篇选文的内容也都是回忆的童年往事,写作时可从中学习经验。比

如《梅花魂》中描述了“我”与外祖父的几件事,可以学习其中的语言、动作等

细节描写,在自己的习作中加入对话、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还可以调动以

往的学习经验,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中就有“那一刻,我长大

了”的体验,可以回顾文中有关场景、细节的描写,模仿学习,使自己习作重点

部分更具体。

(三)整个单元的编排思路

本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前面所学方法的综合实践运用。翻

开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祖父的园子》1-3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昆虫;第

2自然段花园的颜色;第三自然段写花园里的大榆树。这显然是通过具体的事物

抒发感情,也就是正所谓的借景抒情吧。《月是故乡明》一课有好几处句子直接

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显然也可以运用四下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作者表

达的情感。而《梅花魂》一课,也可以运用五上学习的“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

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方法,从外祖父的细节描写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还可以

从《梅花魂》这一课题体会思想感情。

(四)”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3。

第一,通过想象画面(图像化)的方式,体会思想感情。

第二,通过角色自居的方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三,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段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五,通过对比描写(其实应该是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体会思想感情。

第六,查阅资料、拓展阅读,加深对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

第七,分析文章题目,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是类似于文中关键的

句子)。

第八,从细节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谓综合运用,就是在体会感情的时候,能够用到哪一种方法就用那一种,

同时,还有几种方法同时运用。比如,抓关键句、想象、感情朗读、查阅资料等。

往往不是一种方法的单独运用。

三、本单元语文要素达成的建议

在整体把握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研读每篇课文及课后

习题,认真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阅读《古诗三首》时.,结合课后练习“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的

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我们可以通过想象画面(图像化)的方式,体会思想

感情。想象画面,是古诗教学的又一路径,亦是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

这组诗有相似的情景、相通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共性中展开想

象,进而在朗读中读出画面、读出韵味,体会情感。

3朱守芬•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教育视界•2020-7P12

比如,第一首诗中的“傍阴学种”就是一个十分美好的画面。虽然这在农村

中比较常见,但对于城市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

插图展开想象。又如,第二首诗中的“敲冰做戏”是非常独特的场景,

“金”“银”“彩”等字让画面绚丽多姿,再加上“穿林响”“碎地声”等又让

场景有声有色,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展开想象。再如,第三首诗

中的“草满水满”“山衔落日”“骑牛晚归”,共同绘制了一幅唯美的画,教师

可以让学生对比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想象不同时节“水草丰美”的景象;

可以让学生对比杜甫的“四更山吐月”,想象“山衔落日”这种拟人表达所营造

的氛围;对比“夕阳牛背无人卧”和“坐牛背”,去想象“横牛背”“信口吹”

的悠闲。这样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想象的画面更具体,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走进

诗歌的情境。此时,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课后习题中的“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怎样的画面”和“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的要求。

基于想象,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诵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时,

想象自己是那位诗人,走进南宋时期的乡下人家;诵读《稚子弄冰》时,想象

自己拨开熙熙攘攘的“打春牛”的人群,追随那群稚子到后院、树林去看、去听,

让自己的情绪也随着稚子时而欣喜,时而懊恼;诵读《村晚》时,想象自己化

身为一位乡野老者,流连在乡村的夕阳晚景中,去感受牧童的无忧无虑,忘却生

活中烦恼忧愁……这样基于想象的入情入境的诵读,不仅让学生的朗读效果上升

一个台阶,而且帮助其达成感悟想象、发展思维的目标。4

•《祖父的园子》一课有三个课后练习,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

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做了什么。”属于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4谢招敏•从解读到诵读: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组诗教学一以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为例•教学•2022•1•P39

第二题“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

子,和同学交流。”第三题“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

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道题属于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

文要素方法的落实与运用。

针对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

做了什么。”教学设计如下5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中,作者萧红为我们讲述了她的童年故事。

文章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

生:这篇课文详细描写了园子中的蜜蜂、榆树、土墙等景物。课文中还回忆

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的场景。

师:作者不仅回忆了园子里的一切,还想起了和祖父在一起的时光。在祖父

的园子里,童年的“我”跟着祖父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儿?

生:调皮的“我”帮祖父种白菜,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甚至还踢飞了菜种。

生:“我”和祖父都浇水,但“我”却喜欢把水往天上扬,体现了“我”

的顽皮。“我”边浇水还边大喊着“下雨啰”,真是开心。

生:“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玩耍,不仅可以摘黄瓜,还能追蜻蜓……

(指导朗读)

师:即便是“我”帮倒忙,祖父也从来都不生气。在祖父的园子里,“我”

的一言一行都透露着自由与快乐。

本文的一大特色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园中具体的景与事中,值得我们

回味和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段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

5徐媛•从"教课文"到"学语文"一以《祖父的园子》教学为例•教学研究•2020•06

师引导学生从“园子里的景物"和“‘我'与祖父的园中生活”两个方面来体

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层次、脉络清晰,并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我’的园中

生活”这一部分的语句来具体体会作者的情感。

本文运用了很多笔墨来描写园子里的景物,将作者的情感寄托于这些景

物之中,特别是下面这段文字写得尤为精彩:6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个

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在教学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不仅“读其文”,还要“得其法”。

师:在园子里,“我”跟着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铲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祖父的园子真是一个充满自由的园子。

师: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除了“我”,园子里还有谁也是自由自在的?

生: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都是自由自在的,要做什么,就做什

么。

师:是呀,这些事物本没有情感,但在萧红的笔下却显得如此有活力。园子

里连同倭瓜、黄瓜、玉米都是快乐、自由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因为在萧红的眼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等所有景物都是有生命、有灵

性的。

师:在园子里,正是因为祖父对“我”无限的包容与爱,“我”的身心是自

由的,是快乐的,所以“我”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将自己自由、快乐的

情感寄托在这些事物之中,并具体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寄情于物”。前文当中

6徐媛•从"教课文"到"学语文"一以《祖父的园子》教学为例•教学研究•2020•06

也有类似的语句,你们能找出来说一说吗?

生:"蜜蜂……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在“我”

的眼中,园中的蜜蜂都是那么可爱。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童年的“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

美好。

师:园子中的一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萧红对园子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我们可以仿照这种写法,并像萧红一样用心感受生活中的一切,学习将自己的感

受写得真实而又丰富。谁来试一试?

(学生交流)

教学中,先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写园子里的这些事物?”显而易见,《祖

父的园子》一文用了很多笔墨来写蝴蝶、鸟儿、倭瓜、黄瓜等事物。基于对这些

文字的品读,实际上是为了具体地体现作者内心的自由与快乐一一这种写法叫做

“寄情于物”。紧接着,再让学生找找类似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这种写法在文本

中的运用及妙处,最后点明仿照文中的写法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得更为具体。在

教学中应落实语文要素,重视“言语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关注课文的表达范式,

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重组、建构言语材料,将文本

语言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此时,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学课文”的阶段,更多

的是习得语言文字,走向“学语文”的本真。

《祖父的园子》课后习题中有阅读链接,呈现的是作者萧红《呼兰河传》中

的文字,这部分文字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阅读《呼兰河传》、

研究作家萧红的愿望,通过查阅资料、拓展阅读,从而加深对文章表达思想感情

的理解。

7课后的《阅读链接》出自《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尾声,在娓娓道来的结

局中分明诉说着荒在世间,凉在心间。这种悲凉之情与课文中的自由与欢乐形成

鲜明的对比。小说的冲突会激起学生的疑问,使其产生走进原著的阅读期盼。因

此,《阅读链接》可以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原著的桥梁。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笔者进一步拓展原著,开展原著与课文的镶嵌式阅读,让学生看到园子外的作者,

从观察萧红童年生活的视角去体会园子对于作者的特别之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

更深入地与作者对话,更全面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欢乐和自由之情是这篇课文的

情感主旋律,但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只是第一步。此时,笔者组织学生默读《阅读

链接》,体会在增加了阅读材料之后产生的新感受,之后通过拓展阅读原著体会

课文情感,进行深一层的引导,使学生逐步获得更深的体会,从初读课文体会到

的“欢乐之情”,到结合《阅读链接》体会出“祖孙之情”,再利用链接原著的

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心灵的慰藉”。

链接原著:

原著摘录(一)

祖母一骂祖父的时候,就常常不知为什么连我也骂上。

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

“我们后园里去吧。”也许因此,祖母也骂了我。

原著摘录(二)

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

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

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

7张蕾•结合学情,巧用《阅读连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小学语文•2020•1-2期•P110

教师可以将这段原著节选分别穿插在第16和17两个自然段中,运用与学

生对读的形式教学。教师读“作者挨骂之后到院子里发现那里的天空特别高,作

者的童年是寂寞的,后园是她唯一的游乐场,祖父是她唯一的玩伴。”读完这部

分后,紧接着深入追问:”这个园子仅仅是充满自由的乐园吗?”引导学生思考

乐园背后是什么。学生回答:"是‘避难所',是'世外桃源'”,说明他们的

理解进入了更深的层次。

这种运用《阅读链接》与课文穿插阅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准确地体会作者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一,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课文的教学中,逐步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高年段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一,要根据作品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恰

当的阅读方式,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展开,设计篇章阅读的导读方案,引导学生

走向整本书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空间。

•《月是故乡明》我们可以通过角色自居的方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8。

正如“交流平台”中指出的:”读《月是故乡明》这一课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

文中的主人公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课文第三自然段,当我读到“我

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时我体会到作者在场院里数星星,

古柳下点篝火,摇知了是多么的快乐,而我现在长大了,离开了故乡,这一切都

发生在小时候故乡的村子里,所以我体会到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思念之

情。

也可以通过对比描写,体会思想感情9。这主要体现在“语文园地”中“词

8朱守芬•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教育视界•2020•7P12

9朱守芬•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教育视界•2020-7P12

句段运用”的第二个例子中。比如“在平沙无垠的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

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但都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通过对

比和转折,突出了后者,表达出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还可以分析文章题目,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

了中国人的思想之情。”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梅花魂》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

先回顾在《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等课文中用过的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再运用这些方法,深入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边读边批注。在充分感悟、

做好批注后,让学生小组交流。交流可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你体会到外祖父怎样

的感情?是怎么体会到的?为了让学生形成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在交

流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五件事联系起来。

《梅花魂》课前导语中就有“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这样的要求。题目

中“魂”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品格,梅花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外祖父也如梅花一

样坚贞不屈,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对祖国却依然是一颗赤子之心。所以,梅花

就像外祖父,而梅花又象征着祖国,外祖父融在了梅花的魂里,从这个题目就可

体会到漂泊异国的老华侨赤热的中国心。

四、口语交际训练要素

本单元安排了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可分为两个活动开展学习。

一次活动是确定采访对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列出问题清单(可以从不

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然后学生课下采访,在访谈

中要注意边听边记录,可以适当追问。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认真、

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这是对采访

礼仪的要求。这个活动可以前置进行。一次活动是交流访谈记录,教师指导学生

整理访谈记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可以是整体的访谈结果,可以是自己在访谈

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也可以是自己在访谈中的收获。

根据上面的分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几条学习目标:

1.确定采访对象,根据采访对象,列出问题清单。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

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

2.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记录,不随意打断别人,

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适当追问;

3.采访之后整理记录,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五、书写自己的童年一刻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也都会有觉得“长

大了”的一瞬间。本单元习作,对要写的事情有什么要求呢?我们来看课本的要

求。1°

课本里提示说: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

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接下来,教材又给我们举了三个例子:

・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

皱纹。

・最近爷爷起早贪黑,忙着采、晒野菊花去集市卖,原来是为了给我买双新

球鞋。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10高启山•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指导

・上个星期,第一次在办理当中发言,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

己充满了信心。

一、分析案例,产生情感共鸣,为选材做准备。

这三个例子,都是小作者受到了某个场景、某件事情的触动,自己的想法、

感情突然有了一些变化。

教师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例一“给我过生日,我发现妈妈眼角出现了皱纹”,为什么说明我长大了呢?

我们想一想啊,过去的时候,我们也总是过生日,但是,过去我们关注的是什么

呢?而这次过生日,就在妈妈切蛋糕的那一刻,我的注意力从蛋糕转移到了妈妈

身上,我在观察妈妈,我的年龄一年一年增大,身体在一天一天长高,而妈妈呢?

妈妈的眼角出现了皱纹。这说明我开始关注妈妈的容貌和身体了吧?这就是长大

的表现。再有,我看到妈妈的眼角出现了皱纹,我内心想到的是什么呢?妈妈为

我们健康成长不断操劳,我们长大,她却消耗了自己的青春啊,这不是认识到了

妈妈对我们的爱吗?这同时又何尝不是对妈妈的爱呢?小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

这一刻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不是“长大了”吗?

例二是“爷爷用辛勤的劳动换钱给我买了新球鞋,我觉得这鞋子沉甸甸的。”

过去,爷爷没有给我买过东西吗?为什么这次觉得沉甸甸的?从小作者的记录看,

这鞋子来的不容易一一“爷爷起早贪黑,忙着采、晒、卖野菊花”,多辛苦啊!

从小作者的叙述看,看得出小作者体会到了爷爷的辛苦,而且,通过“原来”这

个词,让我们意识到,小作者是看到球鞋才懂得了爷爷辛苦的原因,小作者能不

感动吗?一双鞋为什么会是“沉甸甸”的?这鞋子里面有爷爷对我的希望、感情

寄托在里面啊。我懂了爷爷对我的希望和爱,这不就是“长大了吗”,当然,“沉

甸甸”的,还有自己要思考将来怎么报答爷爷,现在怎么做,于是,小作者开始

在肩头承担责任了,你说,这一刻,小作者长大了。

例三,则写的是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小作者从原来没有自信,至I」现在“充满

了信心”,这可不是长大了吗!

在例子后面,课本要求说:这次习作,请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

录当时真实感受。

这里我们先来理解一下教材所提要求里“触动”这个词。触动,就是“碰撞”,

具体解释为“因为某种事情刺激而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对事物看法态度”的某

些变化。像上面所列举的三个例子中,“妈妈给我过生日,切蛋糕,看到妈妈脸

上的皱纹”这皱纹就与我原来对妈妈的看法“面部光洁润滑”相互碰撞了,于是,

我的内心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爷爷起早贪黑忙着采、晒、卖野菊花,原来

是为了给我买鞋子”,这件事情跟我过去对爷爷那么大岁数应该安享晚年这个想

法发生碰撞了,于是我内心感觉到了爷爷的爱和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同学们的

鼓励与我过去的但却懦弱不够自信发生碰撞了,改变了我对“当众发言”的看法,

于是我有信心了。

所以,教材要求我们写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件“让自己受到触动,自己内心

的想法和感情发生了变化,这变化能够让自己感觉到又长大了的一件事情。”

你可能会说,老师,过去我观察生活的时候,真的没有想过,也没怎么受过

触动,怎么办呢?这不要紧。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触动一一你终于认识到过去

“没想过”,现在“需要想”。今后,观察生活、经历生活的时候更得想。这一

刻,你就长大了!得给你点个赞!

你过去没想过,没关系!现在,就像课本要求我们的那样,你翻开日记、相

册,打开你记忆的闸门,回忆那些曾经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重新去思考他,看

看哪一件事现在突然让你有了触动?你突然想到了什么?把让你触动最大的挑

出来,看看挑出来的几件事情当中,哪一件最值得你写一写。

有同学很不好意思了一一老师,我过去几乎没留下怎么记录,怎么办?不要

着急,你的脑子中总会有一些印象的。你看看这几个例子,再看看古诗《四时田

园杂兴》,看看课文《月是故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