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本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思考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导读为“科学发现的机
遇,总是等着好奇又爱思考的人”。主要由《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课文类型多样,有寓言故事、论说性散文、回忆性散文和科幻小说。这些课
文,有的是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认识和解释,有的是对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或身边的
事物展开的探究,有的则是对未来科技展开的奇特想象,呈现了人们不同的思考和探索。
编者在这个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要素的学习训练,其中一项是阅读训练要素“体会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关于这一项语文要素的解读,《教师教学用书》上说:
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的常见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
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
另一项是写作训练要素“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教师教学用书》上提示这是
学生第一次尝试写科幻故事。与以往的想象类习作不同,本次习作要结合科幻故事的特
点,借助相关的科学知识展开想象,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单元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就是一片科幻小说,为本次习作提供了很好的
范例,体现了读写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第一、关注读写之间的联系,
有层次、有梯度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第二、依据文本不同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
学方法。
二、关于阅读训练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的解读
(-)对“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的理解:
这是一个关于表达学习的要素。
首先要关注“说明”,这里显然不是说明文的说明,而应理解为“论证”,既:证
明。
百度上讲:
“论证”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对其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明。常
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具体事例”:特定的事情和例子,已经发生并已经产生结果的事情和例子。本单
元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其实就是“事实论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事实论
证:又称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
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
事例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
章浅显易懂。
“观点”:指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判定的结论。
“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指向的是文本书写的组织方式,即文本结构。或者
说就是论证观点的过程。这里“用”字是重点,一个层面体会到课文是怎样用的,而深
一个层面的是内化为自己怎样用。
“体会”,意为体验领会,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体验,同时融入自己的思考,达
到领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二)小学教材中与“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有关的要素项目及其
联系: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从中可
以看出,编者已经开始要求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想法。虽然三年级的学生尚未明确“观
点”这一概念,但其实这种“想法”就是潜在的观点。该单元第23课《父亲、树林和
鸟》的课后第二题“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就是很明显的
以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例子。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和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都有要求学生简单说明自己观点的意味。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也同样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其讨论主题为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清理由;
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想法”。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为要素,
围绕观点组织材料教学;反之,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
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表达中概括观点。
到了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比三年级要更进一步,要求“围绕话题发表
看法,不跑题”。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借助表格整理信
息,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习作《推荐一本书》也同样让学生清楚
写出推荐理由,并开始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支撑自己的理由。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安排课文,是对三
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能力训练的提升,从概括一段话的观点到把握整篇文章的观点。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第18
课《只有一个地球》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的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从中可
以看出,编者已经要求学生能够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将这一单元的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与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辩论》做比较,我们
能感受到语文要素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并试着演
讲”,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语文要素已经有所渗透。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对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我们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展开论述的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年下册级第三单元”用合适的事例表达真情”学习,是“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的蕴浮。
及至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要求学生能够用具体实例来解释观点,需要表达清楚“事
例与观点”的相互证明的因果关系。从写文章的角度来说,又立足观点,聚焦材料组织
和表达的方法。《表里的生物》一课中关于评价人物的方法,与本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
“从不同角度体会人物品质”有密切的联系。
三、立足于单元整体角度,对“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的理解
(一)关注本单元课文的编排层次梯度
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地安排。
《文言文二则》一课中,《两小儿辩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
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作者的观点,还要懂得作者是
怎么有序组织事例证明观点的,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由读到写,尝试运用具体事例
来说明一个观点。
《表里的生物》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找出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口语交际“辩论”提示辩论前“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是对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这一方法的运用。
“词句段运用”的第二个内容“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运用的好处。你
在习作中是否也引用过名人名言?和同学交流。”是体会引用名言也是为自己的观点提
供有力证据。
(二)关注课后题和阅读链接,把握每课教学目标
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一语文要素,从读的角度来说,是读懂
“事例”与观点的关系;从写的角度来说,就是作者用哪些具体事例说明文章要表达的
观点的。
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文章,选择的论证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纵观下来,这种层次
梯度的安排相当明了:文本中体验一一品读中领会一一实践中运用,达成对这项阅读要
素的真正落实,体现了单元编排的有机联系。
我们结合课文,具体分析一下:
《文言文二则》
通过有趣的小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是怎么说明观点的。两
篇文言文作者都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区别在于,《学弈》一文通过
列举两小儿不同的学习状态,论证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观点;而《两小儿辩日》中则是
作者观点退去,主角成了两个孩子,他们分别通过列举不同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
《文言文二则》而言,这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能够“初步感受用不同事例说明同
一观点和不同观点分别用不同事例说明的方法”,是让学生了解用事例证明观点的写作
方法,定位于理解。
课后第四题:
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这个题目直指语文要素:
第一问明确观点,观点就在对话之初: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另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第二问论证过程,即在对话中摆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一个小孩的理由是“近大
远小”,另一个小孩的理由则是“近热远凉”。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篇论说性散文,课题就是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通过列举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故
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学习,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事例证明自己
的观点的。
课后第一题:
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受到
了怎样的启发。
这个题目直接指向了对文章的主要观点的解读一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即''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
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这可以引导学生直接
认知,至于对论点的理解则需要放在对文本的深入学习之后。
课文第二题: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
的?
这个题目直接指向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第一问指向“具体事例”,课文分别用“波义耳发明酸碱试纸”“魏格纳提出大陆
漂移学说”和“阿瑟林斯基得出人做梦的重要依据”三个例子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的方法。
第二问指向具体事例和观点的论证过程,即“怎样用”。找到事例并不难,但事例
和观点之间的印证关系,学生不易领会。这一问就是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体会三个事例
证明观点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先引领学生学习第一个事例,了解叙述顺序,再让学
生自主阅读后两个事例,并与第一个事例作比较,总结三个事例叙述顺序上的相同之处:
看到''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一现象中发现的问题一一相关的发明或发现(即观
点中的“真理”)进而发现三个故事的共同点,以此来说明作者用事例来印证观点的方
法。需要指出的是,三个故事,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证明观点的,第一个第三个,侧
重证明“发现问题”的重要,第二个例子同时证明“锲而不舍的解决问题”的重要。
同时以“阅读链接”为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后安排了《詹天佑》一
文。从单元整体视角来看,此处的阅读链接是对人文主题的拓展和延伸。两篇文章虽然
体裁不同,但都体现了“科学精神”这一主题,学生结合课文阅读《詹天佑》一文,能
对“科学精神”有更加完整的认识,同时感受到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迎难而
上、不懈努力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外,这篇课文有一个课后小练笔,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
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解转向
应用。变化中蕴含着认知思维的逐步提升,同时也体现出语文要素的不断落实、深化和
螺旋上升。
《表里的生物》
是描写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让学生进行基于文本证据的观点,自己表达;而“辩
论”“小练笔”则是这一方法的实践运用。
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从文体上来看似乎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系不
大。但仔细研读后可以发现,文中的“我”本身就是“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观点”的
高手。特别的是,在这篇课文中,“我”的观点并不是只有一个。关于表里是否有生物,
有什么生物,为什么要把它关在表里,“我”的每次疑问与结论都基于我的所见所闻所
想。这篇课文与之前课文相比的特殊价值就在于告诉我们,在论证的过程中,观点是动
态的、不断延伸的,但每次的变化还是基于一定的依据。
另外,在课后习题中,编者也要求学生“通过读关键句,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
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这是在训练学生
“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是紧密联系的。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板块的《辩论》要求学生围绕生活中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展开辩论,培养
学生清晰表达、认真倾听的习惯,以期提高学生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观点的
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全面看待事物。在这一板块中,我们可以明显感
受到语文要素的落实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解、运用的层面,而是更深入分析、评价的层次。
这符合布卢姆提出的认知分层理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要素的落实完全贯穿于单
元课文的教学之中,无论是篇章阅读还是口语交际,都体现出语文要素要求的层层渗透
与螺旋上升。
“交流平台”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与之前所有单元的“交流平台”都不同。一般来说,交流平
台往往是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方法、习惯等进行梳理、小结。而本次“交流平台”却
是对学生六年来的语文学习进行的一次大总结,通过这样的梳理,让学生进一步明晰语
文学习的好方法与好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议论文阅读是对第四
学段的要求,本单元“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训练,既链接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使
学生对议论文这一文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初中的议论文学习进行了有效衔接。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作者借助想象呈现了2155年时的上学情形。这篇课文放在这里有其独特的价值。
从题目上,我们就能隐约感受到作者的观点,即如今的学习是有趣的,而他所想象的以
后的学习是相对单调、乏味的。
当然,阅读全文后,我们可以说这一论证过程所用事例都是作者的想象,但这种想
象又是立足于目前的科技发展所展开的。这又契合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即“展开想象,
写科幻故事”。所以,这篇课文不但继续贯彻了“说明观点”这一语文要素,更是为后
续的“习作”做出了示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总的来看,“体会文章是怎样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一语文要素在课文中得到了有效渗透,这种渗透是逐步的、
递进的。另外,结合课后习题,我们会发现语文要素的渗透从一开始的感知、理解,到
最后的分析、评价,体现出了认知的逐渐深入。
四、落实“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要素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课文文体各不相同。教师应依据文体特点,围绕语文要素,合理设计教学
过程。
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怎样说明观点”指
向的是文本书写的组织方式,即文本结构。结合实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聚焦文本结构,
通过''初读一一明确文章观点;研读一一明确具体事例;实践一一体会迁移运用”的策
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提炼观点、明晰结构、拓展运用的过程中,浸润科学精神,学习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1、初读一一明确观点
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眼于“篇”,初读时要有整体意
识。观点在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初读时应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确
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例如《两小儿辩日》,标题中的“辩”表明了两小儿截然不同的观点。学生通过解
题,了解“辩”是辩论的意思。在借助注释读好停顿、理解文意,将文章读通读顺的基
础上,教师顺势提问两小儿“辩”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两小儿观点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准确提取观点。
又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标题本身就是文
章的观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在读通读顺整篇文章的基础上,
明确文章的第1~2自然段是提出观点,文章的第6~7自然段是总结观点,中间部分是用
具体的实例论证观点。由此,从标题出发,学生能够在初读阶段理清课文是按照“提出
观点一证明观点一总结观点”的结构进行组织的,在脑海中呈现出清晰的文本结构。
再如《表里的生物》,教师同样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表里的生物”进行提问:表里
的生物是什么?为什么认为表里有生物?作者是怎么探究证实表里有生物的?由课题
出发,启发学生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划分课文内容的层次,概括每一
个部分并拟写小标题,再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而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在“初读一一明确文章观点”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扫清障碍,充分阅读。本单元编排的文章,阅读的难度较大,在初读时要给
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在初读中完成疏通文义、扫清知识性障碍等任务,如《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科学术语,应在初读时解决,为研读打好基础。
(2)勾连旧知,提取观点。学生在初读阶段提取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时,主要运用的是提取信息的策略。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勾连学生已储备
的相关知识,如从课文的标题入手提取信息、,关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圈画文中的
关键句、关键词等,为学生的整体感知、提取观点搭建支架。
2、研读一一明确具体事例
本单元《两小儿辩日》《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中都有对比论证方法的体现,《真
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则采用了事实论证,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
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
们的思维认识规律。
教学这四篇课文可以基于文本叙述特点,借助图表支架展开。与此同时,在单元整
体阅读教学的思路下,教师可以尝试将相同文本结构的课文进行归类教学,实现以核心
知识为逻辑框架的教学整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比较中体会“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两小儿辩日》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篇是精读课文,一篇是略读课文,
文中均出现观点的比较或材料内容的对比。
《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另一儿则“以日
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观点不同,研读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围绕结构特点,探
究材料说明观点的方法。在教学时,搭建的图表支架如下:
人物观点事例观察角度句式
一儿
另一儿
在教学中,学生借助图表,展开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流互动,理清支持两儿观点
的事例,以及两小儿说的都有道理却产生不同观点的原因。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因为两
小儿观察角度不同。一儿从视觉角度选取事例,另一儿则是从感觉或触觉角度去选取事
例,但都是基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论证有理有据。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两小
儿与孔子的对话句式“整齐对称,均以反问结尾”的特点,要指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
受反问语气强烈的表达效果。
又如,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略读课文,承担着自主运用、综合
运用单元语文要素的任务。课文展现了未来和今天两种时空下的状态,在教学时也可以
运用图像,搭建图表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事例,发现表达方法的秘密。教学时邀请
学生参与图表的设计,比如围绕今天的上学方式和未来的上学方式,学生自主设计所需
填写的“关注点”条目一一即学习地点、授课教师、学习模式等,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
中互相补充、纠正,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阐述理由,最后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达出
来。
关注点今天的学习方式未来的学习方式
学习地点
授课教师
学习模式
从上表出发,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导语提出的问题,继续交流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
能是什么样的。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观点进行“翻转”,从“我们”今天的视
角来看待未来的上学方式,依据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我们的观点,发表我们对未来上
学方式的看法,则是依据文本对知识进行了灵活运用。
(2)研读“如何凭借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三个事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安排,三位不同国家
的科学家都是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并最终发现真理,课文的结构十分清
晰。在每一个事例的说明过程中,教师也能引导学生找到“顺序结构”。课文开头有这
样一句话“……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
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指什么?“!”又
指什么?如何将“?”变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的
事例,可以借助下图:
经过交流,学生明确问号对应的是“发现现象”,感叹号对应的是“找到真理”,
"把‘?‘拉直变成”指"解决疑问”,从而构建出每个事例清晰的顺序结构,
即“发现现象一解决疑问一找到真理”。与记叙文详写经过不同,事例详写了发现现象
和找到真理,略写了解决疑问,启发学生事例的表达应为说明观点服务,注意语言表达
的简洁。在研读了三个事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三个事例是如何有机连接在一起,让
学生了解丰富的事例可增强议论的力量。
《表里的生物》围绕“表里的生物”这一线索一步步展开叙述。在研读课文阶段,
教师可以结合课后习题''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进行教学,引导
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相关语句,批注观点。在交流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列举文中的
具体事例说明观点,以达到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将单元语文要素更好落实的目的。
在“研读一一方法引领”教学环节要注意补充图像化策略教学的不足。尽管一般认
为图像化策略,能将学习可视化,但图像化阅读策略对文本表达的关注有所欠缺。在教
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的语句,在语言文字的细节中感受人物形象,让阅读教
学始终围绕文本进行。
3、实践一一体会迁移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阅读和实践中不断地迁移运用,是形成
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设置丰富的实践情境,可以是基于个人
体验的、基于社会生活的,也可以是基于文化主题的,等等。
1)读一读,演一演。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语文实践形式。在教学《两小
儿辩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表达的留白处进行补白。比如在两小儿阐述各自
理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两小儿的语气、神态,从而指导学生读好反问句。在教
学“孔子不能决也”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让学生感受孔子的谦逊。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想象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
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想象的内容通过表演展示出来,在实践
中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坦率。
2)品一品,辨一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学生对三个事例都
研读结束之后,出示两个全新的事例,教师追问:是不是只有这三个事例能证明课文的
观点?其他的事例可不可以?拓展的两个事例能否证明观点?补充的事例之一可以选
取本课阅读链接《詹天佑》的第4~5自然段,另一个事例可以选取谢皮罗发现放洗澡水
时,水的漩涡是逆时针,并反复试验和研究的故事。学生品读两个拓展资料,接着说明
原因,在讨论交流中明确事例要贴合观点,在迁移中运用习得的知识。
3)改一改,写一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设有阅读链接《詹天佑》,
教材编排者的目的主要是落实单元人文要素,与课文形成呼应,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
的内涵之一是不怕困难、坚持探索。本课书后小练笔要求仿照课文写法,用具体事例说
明观点。缺乏具体事例的积累,是小学生练笔的难点之一。在拓展练笔时,教师可以创
造性地活用链接,让学生以“有志者事竟成”为观点,用精练的语言改写链接材料,为
练笔提供素材,实现了阅读链接和文本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养成。在小练笔
时,教师须明确要求,一是事例间过渡要自然,二是论据应充分而简练。
五、关于习作要素”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的教学建议
《教师教学用书》上讲: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写科幻故事。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
体现在“关注读写之间的联系”,先深入阅读文本,感知科幻故事的基本特点,再启发
学生展开科学幻想去写。
对于习作要求来说,统编教材也体现了螺旋形的提升,而关键词就在“想象”,而
纵观我们的教材安排,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培养,我们一直在做,一起回顾一下:
对于习作要求来说,统编教材也体现了螺旋形的提升,而关键词就在“想象”,而
纵观我们的教材安排,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培养,我们一直在做。
三上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就是在单元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
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三下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象,
将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就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只是这个想象是现实存在的,就
发生在学生身边,是真实可以发生的。
三下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根据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这里的想象,就可
以脱离开现实啦,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四上第四单元习作“我和过一天”,要求学生选择童话或神话中的一位人物,
想象与他过一天的故事。第四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神话,充满着神奇的想象,这样的安
排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下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就是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发明神奇的东
西。这里的想象,开始高于现实,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奇思妙想一些事物。
五上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二十年后
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其实这一想象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这个想象不是某一个点,而
是很多点,二十年的变化,大胆想象,却不能天马行空。只不过这个想象也不是科幻类
的。
六上第四单元要求“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六下第五单元则要求更进一步,需要在科学的前提下进行想象。
综上所述,我们会明显感受到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呈现的不断深化、螺
旋上升的特点。
而这一次,《教师教学用书》上提示:与以往的想象类习作不同,本次习作要结合
科幻故事的特点,借助相关的科学知识展开想象,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奇特的想象,就是在为单
元习作做好铺垫(前面己有分析)。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对科学知识有所认
知和了解。
《教师教学用书》提示:
教材第一部分,首先展现了三幅插图,为学生的想象拓展空间。这三幅插图与第一
段文字相对应,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科学想象,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习作要求并引导学生在习作前进行交流。唤起学生已有经验,
进一步明确科幻故事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有密切的系。
教材引导学生交流之后进行大胆设想的三个问题,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帮助学生进行整体的习作构思。
教材第三部分,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一步拓展想象空间,明确习作要求:既
“奇特”又“令人信服”,然后按要求修改完善习作。
六、整个单元的编排思路
本单元的教材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不断地体会了“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的思维过程:
这就好比“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就是一个论点,而每一篇课文
都是一个具体事例,都在说明着这个观点。从《文言文二则》中思考观点,及相关事例
理由,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不仅了解观点,还要懂得作者是怎么有序组
织事例证明观点的,课后的小练笔引导学生由读到写,尝试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
点。再到《表里的生物》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找出依据印证自己的观点。
口语交际的“辩论”,提示辩论前“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是对用具体事例说
明观点这一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单元编排的有机联系。
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就是一篇科幻小说,为本次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体现了读写之间紧密联系。
参考资料:
紧扣“要素”承前启后着眼发展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与思考
林彩云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三明365000)
聚焦文本结构浸润科学精神
——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教学策略为例
周阿敏
落实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一一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合教学构想
李琴
在阅读中表达,在实践中提升
一一以…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
夏春梅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光华道小学刘艳丽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构想一:
为了有效达成对语文要素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采用四个板块的模式来推进教学:
1、围绕课题,理解观点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作者的观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理
解这个观点的含义。
2、读懂事例,领悟写法
(1)细读事例,引导比较:这三个事例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按照
“观察现象一发现问题一找到真理”的顺序来叙述的。)
(2)展开讨论,发现秘妙:
这样的叙述顺序与课文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事例的表述结构与观点的表述方式
存在一致性。)了解了这一表达方式,学生在完成课后小练笔时,就能尝试根据证明观
点的需要把自己搜集到的事例按顺序叙述出来。若没有这样的指导,“小练笔”很容易
变成“观点+具体事例(不经加工)”的简单叠加,忽视了内在的逻辑顺序。
3、再读事例,把握联系
(1)思考:为什么选择三个并列关系的事例?(紧扣观点,更好地证明观点,增
强课文的说服力。)
(2)讨论:三个并列关系的事例是如何过渡的?(课文用“无独有偶”“更有趣
的是”这样的词汇、语句进行过渡,使三个事例有机联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
4、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在这一板块,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总结观点”部分,深化学生对作者表达观点的
理解;再充分利用课后的《詹天佑》一文,丰富学生对“科学精神”内涵的认识,进一
步落实语文要素;最后让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观点的方法,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这样的教学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围绕作者的行文思路展开,能较好地将语文要素落
到实处。
同时以“阅读链接”为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后安排了《詹天佑》一
文。从单元整体视角来看,此处的阅读链接是对人文主题的拓展和延伸。两篇文章虽然
体裁不同,但都体现了“科学精神”这一主题,学生结合课文阅读《詹天佑》一文,能
对“科学精神”有更加完整的认识,同时感受到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迎难而
上、不懈努力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外,这篇课文有一个课后小练笔,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
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解转向
应用。变化中蕴含着认知思维的逐步提升,同时也体现出语文要素的不断落实、深化和
螺旋上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构想二:
(在光华道小学刘艳丽老师教学设计上稍作改动)
教学目标:
1深入研读文章的三至五自然段,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体会用具体事例说
明观点的方法。
2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合作探究:选取三个具体事例,有详有略地说明“有志者事
竟成“。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通过上节
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作者先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一;接下
来,中间部分用了一一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最后,在文章
的结尾处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结论一一(师板书:观点、事例、结论)观点、事例、结论,
是我们阅读这篇文章首先要把握的三个要点。这节课,我们就深入到文本当中,重点研
读一下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上课伊始,在回顾文本内容、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
们“学有目标”。)
二深入研读具体事例,重点体会作者”选取三个具体事例,有详有略说明观点”的写
作方法。
(-)合作、探究“依据观点确定详略”的写作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幻灯片出示)作者所列举的
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生独立思考。
1选材的相同之处:选取的事例都是从日常生活细小的现象中发现了问题,最后发现了
真理。也就是说作者选取的事例是根据所要说明的观点来确定的。
2写法的相同之处: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事例叙事的层次结构。
师:比如,老师在读第一个事例的时候,把第一个事例分成了这样几部分。
幻灯片出示:a就拿波义耳来说吧,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溅上盐酸的紫罗
兰花瓣会变红。b就是这一现象让善于思考的波义耳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c这一奇怪
的现象和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很多实验。为了弄清了这些问题,他进行了
大量的实验。d最后,他发现了真理,也就是发明了酸碱试纸。
发现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实验探究一发现真理。)
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写的是发现问题,中间写的是反复实验,最后写的是得出结论。
(2)学生仿照教师的方法标注其余两个事例,从而发现三个事例叙事时相同的层次
结构。
师:其余的两个事例,作者是怎样写的呢?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来标注一下,看看你能
发现什么?
生分层,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这三个事例的写法是相同的,作者都是先写发现问题,再写反复
实验,最后写得出结论。
(板书:发现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实验探究一发现真理)
(3)再次对比,发现三个事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每个事例的“发现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实验探究一发现真理”这
几部分内容,看一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讨论交流:这三个事例中,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写的比较详细,而反复实验也就是事情
的经过写得比较简单,一带而过。
(4)探究“叙述的详略”与“要说明的观点”之间的关系。
师:的确是这样,三个事例中,至于怎么实验、怎么研究的过程,只是一带而过,是作
者忽略了吗?这是为什么呢?
生探讨交流:为了突出真理是在许多个问号之后诞生的,正是因为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才会有伟大的真理的诞生。(幻灯片出示相关语句,齐读:第一个事例中发现的问题是
一一得出的结论是一一(发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得出的结论就是诞生的真
理);第二个事例中发现的问题是一一得出的结论是一一;第三个事例中发现的问题是
——得出的结论是一一)
师:作者详细写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就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的,是围绕着所要说明的观点来确定详略的。
假如,我们要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观点,还选取这三个事例,你觉得详略应该
怎样安排呢?为什么?
生探讨交流,得出结论:同样的事例要说明不同的观点,事例内容的详略安排也是不一
样的。哪些内容要详细写,哪些内容要简略写,是要为所要说明的观点服务的,是要根
据所要说明的观点来确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