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部分技术协议(一)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8/0C/wKhkGWdg3UqACCmwAABb8kcDEzE231.jpg)
![机械部分技术协议(一)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8/0C/wKhkGWdg3UqACCmwAABb8kcDEzE2312.jpg)
![机械部分技术协议(一)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8/0C/wKhkGWdg3UqACCmwAABb8kcDEzE2313.jpg)
![机械部分技术协议(一)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8/0C/wKhkGWdg3UqACCmwAABb8kcDEzE2314.jpg)
![机械部分技术协议(一)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8/0C/wKhkGWdg3UqACCmwAABb8kcDEzE23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修理
技
术
协
议
[[]
1^✓J-
JTdj^^,1^W|^
(工■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设备非常规(机械)修理技术协议
甲方:
*1**£**1**1**1>、!**5**1**1*
•个个个个个个小小个
甲乙双方就所承修设备的内容和修理标迤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表
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一、检修项目
I、(如:采煤机)数量:1台
2、(如:液压支架)数量:100架
•彳.彳:
(4*7(“,
»7%.、»i**T»*?*[、*T»*7**7»
二、参照标准
(1)、MT/T1097-2008《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
(2)、《煤矿安全规程》
三、检修要求(根据具体检修项目编制)
(-)总体要求
(1)紧固件
①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必须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不得有铲伤、
棱角严重变形。螺孔乱扣、滑扣时,允许扩孔,增大螺栓直径,但不能因扩孔而
影响被扩工件的机械强度和工作性能。
②螺母必须拧紧,拧紧后螺栓的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
下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露出长度。
③螺栓不得弯曲,螺纹损伤不得超过螺纹工作高度的1/2,且连续不得超过
一周。连接件螺栓的螺纹旋入孔内长度不得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沉头螺栓拧
紧后,沉头部分不得凸出连接件的表面。
④螺纹表面必须光洁,不得用粗制螺纹代替精制螺纹。
⑤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必须一致,材质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主要连接部位
或受冲击载荷容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必须使用防松螺母或其它防松方法。
⑥使用花螺母时,开口销应符合要求。使用止动垫圈时,包角应稳固;使用
铁丝锁紧时,其拉紧方向必须和螺栓方向一致,接头应向内弯曲。
⑦弹簧垫圈应有足够的弹性(自由状态开口重叠部分不得大于垫圈厚度的
l/2)o
⑧螺栓头部或螺母必须和相接触的部件紧贴。如该处为斜面时,应加相同斜
度的斜垫。
⑨卸钉必须不生锈,不变形,紧固有效,钾接对口不得有错动痕迹。
⑩定位销和定位孔相吻合,不松旷。
(2)键和键槽
①键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规格符合要求,四角倒棱,材质的抗剪切强度不得
低于45号钢的剪切强度。
②键和轮毂键槽规格和公差符合标准。
③键和键槽之间不得加垫。平键键槽磨损后,允许加宽原槽的5%。轴及轮
毂的键槽宽度应一致。
④装配楔键和切向键时,键初打入键槽的长度,不得小于键全长的80%,
不得大于键全长的95%(钩头键不包括钩头的长度)。键与轮毂的接触长度不得
小于轮毂宽度的80%o花键的接触齿数应不小于总齿数的2/3o
④轴颈表面粗糙度RaW0.8umo
滑动轴承
①轴瓦合金层与轴瓦应牢固粘合,不得有脱壳现象。轴瓦合金层表面不得有
夹杂物、气孔、裂纹、剥落、严重点蚀或伤痕。在下列情况下允许用焊接方法修
复。
②局部出现三个以下散布气孔,其最大尺寸不大于2mm,且相互间距不小
于15mm。
③端角处不允许有轻微裂纹。
④剥落面积不超过Icm2并且不多于三处。
⑤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超过下表的最大值时,应调整垫片。垫片重叠数量不
得超过4片,不能用垫片调整的轴瓦,其顶间隙超过最大磨损间隙时,应更换轴
瓦。轴瓦的侧间隙约为顶间隙的1/2。
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单位为亳米
轴颈直径顶间隙最大磨损间隙
>30〜500.050〜0.1280.20
>50〜800.060〜0.1520.25
>80-1200.072〜0.1800.30
>120-1800.085〜0.2110.35
>180〜2500.170-0.3140.45
>250〜3150.190-0.3520.50
>315-4000.210〜0.3820.60
>400-5000.230〜0.4240.70
⑥轴瓦与轴颈的承载部分应有90o-120o的接触弧面,接触长度不得小于轴
瓦长度的80%o
⑦轴瓦润滑油的油量要适当,油质应符合规定。轴承座不得漏油。
采用油圈润滑方式的轴瓦,油圈要转动灵活,油圈不得有裂纹。采用压力润
滑时,油质、油压应符合规定,油路应畅通。
⑧轴瓦温度探头安装位置必须准确,该探头必须与轴瓦直接接触。
滚动轴承
①轴承元件不得有裂纹、脱落、伤痕、锈斑、点蚀或变色等。保持架应完整
无变形。转动灵活,无异响。
②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无具体
规定时,应符合表1及表2的规定。不得采取在轴颈上打麻面或加垫的办法来处
理该项配合出现的间隙。
③滚动轴承径向磨损间隙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
④安装圆锥滚柱轴承时,必须用垫调整轴向间隙,使其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无规定时,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I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k6)单位为亳米
轴承内径配合过盈量
>30〜500.002〜0.030
>50-800.002〜0.036
>80〜1200.003〜0.045
>120-1800.003〜0.053
>180-2500.004-0.063
表2轴承外圈与轴承座配合(J7)单位为毫米
轴承外径配合间隙(+)或过盈量(一)
mmmm
>30〜50+0.026〜-0.10
>50〜80+0.031〜-0.012
>80-120+0.037〜-0.013
>120-150+0.044--0.014
>150-180+0.051--0.014
>180〜250+0.060--0.016
>250-315+0.071--0.016
>315〜400+0.079--0.018
>400-500+0.088〜-0.020
表3滚动轴承极限径向游隙
极限径向游隙Pm
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调心球轴承球轴承
公称直径
O组3组。组3组O组3组。组3组
mm
游隙游隙游隙游隙游隙游隙游隙游隙
>30〜406080708540533346
>40〜50751008010044573651
>50〜65901209011050694361
>65〜8011014510012560835171
>80〜1001351801101407。965884
>100-120160210125165831146697
>120〜14019024014519010013581114
>140-16022028016521512016191130
>160〜180240310170220102147
>180-200260340195250117163
>200-225290380220280140195
>225〜250320420235300160225
>25()〜280350460260330170245
>280-315370500275350190270
>315-355410550305385210300
>355〜400450600370460240340
表4圆锥滚柱轴承轴向间隙单位为毫米
轴承内径轴向间隙
>30〜500.05〜0.12
>50〜80().06〜0.14
>80〜1200.07-0.17
>120〜1800.08〜0.20
>180〜2500.10-0.24
⑤装配轴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Ra^0.811m,轴承座孔的表面粗糙度RaW
1.6um。
⑥轴承润滑的油量要适当,油质应符合规定,轴承座不得漏油。
⑦装配时应将轴承上注有字样的端面朝外,釉承应紧贴在轴肩或间隔套上,
不得有间隙(可调整的轴承例外)。
⑧滚针轴承的表面不得有划痕或退火现象。拆卸时不得混套,应原套装在原
轴上。同一组滚针的直经差不得超过0.005mm。滚针直径磨损量不得超过0.02mm<,
⑨轴承在运行中应无异常响声,轴在轴承上的振幅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运
行中的温度:滚动轴承不得超过75oC;滑动轴承不得超过65oC,或按厂家技术
文件执行。
轴在轴承上的振幅
转速,r/min>iono<inm)V7O<600<S00
允许振幅,mmo.os0.100.120.160.20
(5)联轴器
①联轴器两轴的同轴度和端面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联轴器同轴度和端面间隙单位为亳米
两轴同轴度
类型外型直径端面间隙
径向位移倾斜(%0)
>70-260W0.10
弹性圈柱销设备最大轴向甯量
>260-410W0.12<).0
联轴器加2〜3
>410-500W0.15
W3005<0.20
>300-50010《0.25
齿轮联轴器<1.0
>500-90015<0.30
>900〜140020W0.35
《200《0.10
蛇型弹簧联>200〜400设备最大轴向窜量W0.20
<1.0
轴器>400-700加2〜3W0.30
>700〜1350《0.50
②弹性圈柱销联轴器
③两个半联轴器的任何两个穿柱销的孔对准后,柱销应能自由地穿入其它各
孔。
④弹性圈的内径与柱销应紧密配合,外径与孔应有(0.3〜0.7)mm的间隙。柱
销螺母应有防松装置。
⑤齿轮联轴器齿厚磨损不得超过原齿厚的20%。
⑥蛇型弹簧联轴器的弹簧不得有损伤,厚度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厚度的10%。
(6)液力偶合器
①泵轮、透平轮及外壳不得有变形、损伤、腐蚀或裂纹。外壳有轻微裂纹,
可焊补修复,但应消除内应力。
②修理时应做静压试验,充入0.3MPa的气压,将液力偶合器的充气口封住,
保持5min,压力不得下降。
③有离心转阀的液力偶合器,必须加试离心转阀的动作情况,其动作应灵活
可靠。
④液力偶合器检修后应做静平衡试验,其重心对旋转轴心的偏移不超过
0.02mma
⑤液力偶合器必须采用难燃液为工作介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不受此限)。
⑥易熔合金塞必须完整,其熔化温度应符合各型号液力偶合器的规定。
⑺齿轮
①齿轮不得有断齿,内面不得有裂纹和剥落等现象。
②齿面出现早期点蚀,如不再发展,仍可继续使用。但达到如下情况之一时,
应更换:
点蚀区高度为齿高的100%。
点蚀区高度为齿高的30%,长度为齿长的40%。
点蚀区高度为齿高的70%,长度为齿长的10%。
③齿面不得有严重胶合(即胶合区达到齿高的1/3,齿长的l/2)o
④齿面出现轻微磨损可继续使用,但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硬齿面齿轮,齿面深度磨损达硬化层深度的40%。
软齿而磨损量达到齿厚的5%。
开式齿轮齿厚磨损达原齿厚的10%。
⑤圆柱齿轮副啮合时,齿长中心线应对准,偏差不得大于1mm。圆锥齿轮
副啮合时,端面偏差不得大于1.5mm。
⑥新更换齿轮副的啮合,接触斑点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圆柱齿轮沿齿长不小于50%,沿齿高不小于40%。
圆锥齿轮沿齿高、齿长均不小于50%。
圆弧齿锥齿轮沿齿高、齿长均不小于(30〜50)%。
蜗轮沿齿长不小于35%,沿齿高不小于50%。
圆柱齿轮副、蜗轮副的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应趋于齿面的中部;圆锥齿轮应
在齿面的中部,井接近小端。
⑦渐开线圆柱齿轮副装配时,中心距极限偏差、最小侧隙应符合有关技术文
件规定,或执行下表的规定。
渐开线圆柱齿轮中心距极限偏差(±fa)单位为微米
精度等级5〜67〜89-10
>80〜12017.52743.5
>120-)8020.031.550.0
齿轮副的中>180〜25023.036.057.5
心距>250-31526.040.565.0
mm>315〜40028.544.570.0
>400-50031.548.577.5
>500-63035.055.087.0
>630〜80040.062.0100.0
〉800〜】00045.070.0115.0
>1000〜125052.082.0130.0
>1250〜160062.097.0155.0
>1600-200075.0115.0185.0
>2000-250087.0140.0220.0
>2500〜3150105.0165.0270.0
齿轮副最小侧隙(Jnmin)单位为微米
齿轮的装配条件闭式开式
>125〜180160250
>180-250185290
>250〜315210320
齿轮副的>315〜400230360
中心距>400〜500250400
mm>500〜630280440
>630〜800320500
>800-1000350550
>1000-1250420660
>1250-1600500780
>1600-2000600920
>2000〜25007001100
>2500-40009501500
⑧圆弧齿轮副的侧隙按JB929的基准齿形,模数mn=2〜6,设计侧隙为
0.06mn;模数mn=7〜32,设计侧隙为0.04mn。经跑合后实际侧隙不得小于上
述设计数值的2/3。
⑨圆锥齿轮装配时,保证侧隙(包括圆弧齿锥齿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蜗轮副装配时,中心距极限偏差及最小侧隙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5圆锥齿轮保证侧隙单位为微米
锥距mm
结合形式
>80-120>120-200>200-329>320-500>500-800
闭式130170210260340
开式260340420530670
表6蜗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与最小侧隙单位为微米
中心距mm
项目
>40〜80>80〜160>160-320>320〜630
中心距极限偏差±65±90±110±130
最小侧隙95130190260
齿轮副侧隙的检查。
用压铅丝法检查齿轮的侧隙时,在齿面沿齿两端平行放置两条铅丝,铅丝直
径约为该齿轮规定侧隙的4倍,圆锥齿轮、圆弧指锥齿轮不超过侧隙的3倍。转
动齿轮挤压后,测量铅丝最薄处厚度,即为所测的侧隙。
用百分表检验时,将百分表测头与齿轮齿面垂直接触,转动与百分表测头接
触的齿轮,测出其游动量即为所测的间隙。
更换齿轮时,应装完一对检查一对。圆弧齿锥齿轮应按照标记成对更换。
装在滑动花键轴上的齿轮,应能在轴上灵活平稳的滑动。
齿轮装完后,用人力席动检杳,转动应灵活、平稳,并无异响。
齿圈与轮心配合必须紧固。铸铁轮心不得有裂纹;铸钢齿轮的轮毂如有裂纹,
允许用焊补方法修复。
齿轮轮毂轴孔与轴的配合、连接件如螺栓、健等,必须紧固,不得松动。
(8)减速器箱体
①减速器箱体不程有裂纹或变形,如果有轻微裂纹,允许焊补修复,但应消
除内应力。铸铁箱体只允许在非主要受力部位焊补,如裂纹已贯通两轴孔时,必
须更换。
②减速器箱体接合面应平整严密,垫应平整无褶皱,装配时应涂密封胶,不
得漏油。
③减速器箱体结合面的平面度允差不得超过0.05mmo结合面上的划痕长度
不得大于结合面宽度的2/3,深度不得超过(0.3〜0.5)mm。
④减速器箱体轴孔磨损后,在强度允许条件下,可扩孔镶套修复,但与其相
对应的轴孔的平行度、两锥齿轮的垂直度允差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⑤盖板不得有裂纹或变形,接触面应平整严密,平面度不得超过().3mm。
⑥机壳及盖板所有隔爆面,应符合GB3836.2《隔爆型电气设备d》的规定。
(9)减速器试验
①减速器应按技术文件选用润滑油或润滑脂,油量适当,油压正常。
②空载跑合试验,正、反运转各半个小时,应无异响,温升正常。
③做3h满负荷试验,减速器温度不得超过生产厂家技术文件的规定。
④试验时,减速器的结合面和各轴头无渗漏现象。
(10)圆环链及链轮
①圆环链节距伸长量应不大于原节距的3%。链环直径磨损量不得大于3mm。
②链轮齿面应无裂纹或严重变形,最大磨损量:节距64mm及以下不得大于
5mm:节距86mm及以上不得大于6mm(用圆环链平置于链轮上,枪杳圆环链
上表面与轮毂的距离)。
(11)密封件
①密封件的拆装须使用专用工具。各部密封件齐全完整,性能良好,不漏油。
②重复使用或新更换的密封件,其质量应符合GB2452.LGB9877.1的规定。
③浮动油封的密封环不得有裂纹、沟痕,应成对更换,成对使用。
④更换密封件时,应检查密封件的性能,如发现发粘、变脆、变色时,不得
使用。密封表面无损伤,油封骨架不变形。
⑤各部接合面的纸垫、石棉垫、耐油胶垫应平整,无褶皱,眼孔一致,符合
原设计的尺寸和材质。
⑥油封弹簧松紧适宜,油封硬度应为邵氏(85〜90)度,在弹簧压力下其内径
比轴颈小的压缩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油封内径压缩值单位为毫米
油封内径名义尺寸>30-90>90-180>180
油封内径比相应轴颈小1.5〜2.02.0〜2.52.5〜3.0
⑦“O”型密封圈松紧适宜,装在槽内不得扭曲、切边,保持性能良好。
(12)高压胶管与管接头
①新的或重复使用的胶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②接头无严重锈蚀、变形、毛刺,能顺利插入配合件,在无压工况下应可以
自由旋转。
③检修时应重新更换“0”形圈和挡圈。
④胶管外层橡胶在每米长度上其破损不多于两处,破损面积每处不大于
lcm2,破损处距管接头在200mm以上,且金属网未被破坏。
⑤胶管无折痕、压痕或明显的永久变形。
⑥胶管内部必须严格清洗,不得有污垢。
⑦严重损坏的胶管,可切去损坏部分,重新扣压接头。
⑧新扣压的接头应用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试验,保持5min,不得有渗
漏、鼓包或接头位移等现象。
(13)涂饰
①设备经过大修后均应涂刷防锈漆(已有防锈层者例外)。
②涂漆前,应清除毛刺、氧化皮、粘砂、油污等脏物。
③特殊部位如油嘴、油杯、注油孔、油塞、防爆标志等部件的外表应涂红色
油漆,以引起注意。检修后上的油管、风管、水管,应分别涂不同颜色,以示区
别。
④电动机涂漆颜色应与土机一致。
(14)、验收及试运行
①整机的机械结构未经采购人同意,不得擅自改动。
②空载跑合试验,正、反运转各半个小时,应无异响,温升正常。
③做3h满负荷试验,其温度不得超过生产厂家技术文件的规定,结合面和
各轴头无渗漏现象。
④各项性能试验必须满足要求。
(二)、具体产品检修方案(根据具体检修项目编制)
1、支架类
(一)、结构件维修
(1)对所有结构件表面进行抛丸处理,表面见金属光泽,然后进行探伤,
出具探伤报告;
(2)对顶梁底座柱窝焊缝开裂的将原焊缝剖开后修复完好,对出现柱窝穿
顶、穿底,柱窝损坏的,剖开柱窝前后盖板,取出柱窝,并更换新的柱窝和盖板,
保证强度和性能(材质按图纸要求);
(3)所有结构件上有裂纹的焊缝,将开裂处焊缝裂纹全部刨掉并向两端延
长20mm,长度超过100mm的裂纹,从中间向两端刨除;刨开补焊时钱接耳间
打工艺支撑,并用角磨机、钢丝刷等将焊道及焊道两侧20mm范围内的铁锈、
氧化皮、飞溅等污物清除干净。
(4)、对四连杆焊缝有开裂的,刨开并清渣打磨干净后重新焊接;母材开裂
处,需刨开后进行补焊,刨开至无裂纹为止或2/3板厚或20mm深;无法修复
的直接换新。
(5)结构件上所有管卡、挡块、限位块等小件缺失或变形、损坏无法修复
的进行更换;
(6)结构件上千斤顶连接耳板存在变形、缺肉、开裂影响使用的全部进行
更换,保证强度和使用性能;
(7)推移框架前端开口变形的,修复到原尺寸+3mm以内;连接孔磨损变
形的修复到原尺寸+2mm以内,导向座有损伤时,整体更换导向座,推移杆损
坏严重,直接换新件。
(8)拆解后检测顶梁、掩护梁、底座、连杆较接孔,直径超差1mm以上
的补焊镇孔,恢复原尺寸;
2、掘进机、采煤机
(一)、截割部检修
1、截割头的检修
(1)按顺序依次气割切除全部截齿座,打磨平整切割处残渣,按原位置依
次焊接新截齿座,焊接前进行预热处理.,保证焊接强度,在焊接时注意角度,保
证原设计尺寸。
(2)筒体磨损部芍■.表面堆焊到原尺寸后补焊耐磨层,加装耐磨块,尾端尺
寸磨损严重,下料卷板,双侧焊接补齐尺寸。
(3)导叶激光下料,全部更换。
(4)全部焊接完成后在3.0MPa水压下,保持10分钟,不得渗漏。
2、伸缩部的检修
(1)拆卸伸缩部,并清洗各部件。
(2)伸缩保护筒疏通内喷雾水道。
(3)伸缩外筒镀格。
(4)疏通保护筒的水路,修复保护层、耐磨层,补焊焊缝裂开处。
(5)更换新件后进行组装。
3、截割减速器的检修
(1)所有零件全部拆出,用煤油(柴油)清洗之后分类码放,壳内死角陈
旧铁粉铜粉及锈皮用煤油(柴油)清理不干净时,用食用面粉和好揉至各部位清
洁无污。
(2)与轴承外圈、轴、轴承座、密封盖、电动机止口配合的孔超过极限尺
寸0.02mm—0.05mm时采用刷镀或涂镀处理,当超过极限尺寸在0.05mm以上时
采用补焊机加工进行修复,修复后尺寸公差、同轴度、圆柱度、圆跳动、平行度
达到设计要求。
(3)结合面平面度超过0.05mm或结合面上的划痕长度大于结合面宽度的
2/3或深度超过0.3〜0.5mm时采用补焊、机加工修复,修复后垂直度、平面度、
尺寸公差达到设计要求。
(4)壳体上非加工面有裂纹、损伤、变形处,采用补焊打磨修复。
(5)所有焊补过程,壳体温度不得大于200℃o修复后的壳体确保各形位
公差均在要求的范围内。
(6)密封件、连接件、轴承等更换。
(二)、铲板部的检修
1、铲板检修
(1)除尘、除煤、清理洁净无污。
(2)氧气割掉变形和磨损严重的立板、衬板、筋板,下料更换并焊接牢司。
(3)连接螺纹孔重新过扣。
(4)制作丢失或变形的盖板、挡板。
(5)检查所有焊缝,有裂纹或磨损的焊缝,清理干净用同样强度的焊丝焊
接牢固。
(6)更换新件并组装,保证平整度。原机有耐磨层的焊耐磨层。
2、驱动装置的检修
(1)除尘、除煤、清理洁净无污。
(2)检查星轮,爪子短缺原长度1/3以下,焊接补齐至规定长度。
(3)检查铲煤板衬板是否有裂纹,若有裂纹必须打开破口,重新焊接,使
之完好。
(4)更换密封、轴承、连接件。
(5)更换右旋转盘。
(6)按工艺顺序组装,人力盘动符合标准要求。
(三)、掘进机本体部的检修
(1)更换衬套。
(2)螺纹过扣。螺纹损坏的焊补或镶套修复。
(3)回转轴承更疾。
(4)磨损、变形、裂痕部位整形补焊。
(5)配齐调整垫。
(6)连接螺栓、胶管全部更换。
(四”行走部的检修
1、行走部涨紧轮组的检修
(1)涨紧轮磨损,更换新件
2、行走部履带组的检修
2.1主要更换件:履带板120件、履带销240件。
2.2检修流程
(1)履带板、履带销、涨力销全部更换。
3、行走减速器的检修
3.1主要更换件:全部密封
3.2检修流程
(1)制动器全部点出,检查摩擦片是否变形、断裂、磨损,出现上述现象
更换。
(3)更换密封件,组装完成用手压泵液压油打压至标准压力,制动器打开
无漏油。
(4)减速器空载试验温度不超过80℃,无异响、运转灵活、无漏油。
4、其它装置的检修
4.1主要更换件:全部密封,涨紧油缸2件。主要耗材料:Q235、二氧化碳
保护焊丝。
4.2检修流程
(1)检测驱动链轮,补焊耐磨层。
(2)更换涨紧油缸。
(3)检查行走架,变形部分,用压力机压整,并加固焊接受力位置,则量
行走减速器、涨紧轮组与行走架的配合尺寸符合原设计要求,否则焊补加工修复。
(五)、后支撑
1、主要更换件:二运托杆1件。主要耗材料:Q235、Q345、二氧化碳保护
焊丝。
2、检修流程
(1)检查支撑腿是否存在变形、开焊并进行补焊•、整形修复;更换、补齐
损坏严重和缺失的抓地钉,焊接牢固。
(2)检查结构件有无开焊、变形并进行补焊、整形修复;
(3)检查前横梁的螺纹孔是否完好,对缺陷螺纹孔按标准修复;
(4)更换磨损衬套、销轴;更换所有螺栓连接件。
(六)、第一运输机的检修
1、前溜槽、后溜槽
1.1主要耗材料:Q235、Q345、K400、二氧化碳保护焊丝。
1.2检修流程
(1)小溜槽中底板磨损严重,更换磨损的中、底板并焊接耐磨层。
2、张紧装置
2.1主要更换件:全部密封。
2.2检修流程
(1)更换密封件。
(2)检查张紧油缸座整体变形的更换,销轴孔、螺栓连接孔磨损不严重的
补焊、机加工修复,焊缝出现裂纹时清理看见,打开坡口重新焊接。所有位置都
损坏时,自作,更换。
(3)连接销出现标准规定杜绝的现象时,自制更换。
3、驱动装置
3.1主要更换件:脱链器2件、上盖1件、下盖1件、中轴1件、轴11件、
链轮2件。主要耗材料:Q235、二氧化碳保护焊丝。
3.2检修流程
(1)驱动架整形,左右挡板与链轮中心的垂直度大于规定、溜槽内宽大于
规定时整形恢复原尺寸,焊缝出现裂纹时开坡口重新焊接牢固,螺纹损伤大于规
定焊补、机加工后重新锥螺纹,链道磨损厚度超过3mm时用堆焊丝焊补。
(2)更换小溜马达、轴I、链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