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3八大专题知识体系梳理汇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3八大专题知识体系梳理汇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3八大专题知识体系梳理汇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3八大专题知识体系梳理汇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3八大专题知识体系梳理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3八大专题知识体系梳理汇编(精华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1、原因:(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2)政治上:各国之间:战乱需要人才来强盛国家各国国内:社会矛盾复杂,各阶级均想发表本阶级观点,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条件(3)思想上:私学盛行,造就了大批的思想家,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2、意义:(1)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空前活跃,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2)当时许多杰出的人物(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总结和升华,为此后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二、主要学派1,道家老子:“道”是世界根本;追求无为和逍遥;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庄子: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做到“齐物”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道家的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2,法家(战国,秦朝是最受重视的学派)李悝:在魏国变法商鞅:在秦国两次变法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法家的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3,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的学派)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墨家“兼爱”:爱无差等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比较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儒家“仁爱”:爱有差等三:儒家思想(一)春秋:形成(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具有民本思想;“礼”具有保守性)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即以德治民);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情况);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整理文献:六经(诗,书,礼,易,春秋,乐)4、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二)战国:发展(孟子荀子)1、孟子思想内容: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2、荀子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三)秦:低潮(焚书坑儒)1、原因,目的: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要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2、范围三类书不在焚毁之列:《秦记》;博士官管理之书;实用之书(医药、卜筮、种树等)。3、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四)西汉(汉武帝时):社会正统思想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要加强思想控制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更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核心:加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2)评价:积极:儒学地位上升,成正统思想,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消极: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教育体系建立——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1)中央:太学(汉武帝创建)意义: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东汉太学生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太学清议)。(2)地方:郡国学校3、科举制——儒学经典成为考试内容兴起:隋唐考试内容:儒学经典影响:积极: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消极: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注意:汉朝的儒学是在原来儒学之上融入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五)宋明:理学阶段(儒学的新发展)1、背景:(1)儒学的困境:原因:汉末魏晋,受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儒学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进一步动摇;唐末五代,已沦为笺注之学。(2)儒学的复兴:①唐中后期:先声——韩愈(道统思想),李翱(“性命之源”)②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人物:北宋士大夫条件: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主张:“尊王攘夷”和“华夷之辨”作用: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2、创立过程:(1)创立:北宋五子程颢、程颐(“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2)成熟:南宋朱熹(集大成者)①主要贡献:A、理学体系:本体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本体论: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修养论:学习需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且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天理”的实质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B、儒学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历史地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注意:宋朝的理学是在原来儒学之上融入佛教和道教的思想。(3)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明朝)心学出现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①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②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南宋陆九渊,心学开创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明代王守仁(阳明),心学集大成者,认为人是天地之心,“灵明”是人的心,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和“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3、理学的评价:(1)积极: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2)消极: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理轻法观念。(六)明清之际:质疑、批判中发展(反传统的思想家)一:出现批判儒学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源)2,封建专制制度的衰弱3,西方思想的影响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李贽:反正统意识思想主张:第一,反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第二,反对以“圣人”(孔子)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3,顾炎武:启蒙精神①开清代考据学先河。②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的倡导者,注重实学。4,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①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②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七)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对儒家的态度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减少改革的阻力。(八)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对儒家的态度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彻底否定,其目的是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科技(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影响:最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也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2,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有指南针,并广泛用于航海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意义: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3,火药:发明与古代的炼丹家有关,唐朝末开始用于军事上。明代火药武器有水雷,定时炸弹4,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15世纪活字印刷经波斯传入欧洲。影响:活字印刷传入欧洲后,为其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国家的统一;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文化传播的需要;教育的进步;个人对科技的探究等。二、艺术(一)书法1、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图画,由象形字抽象后形成汉字。(2)演变: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小篆(秦朝)——隶书(秦朝)——草书——楷书——行书(盛行晋代)(3)总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不同时代书法的代表人物及特点秦:李斯(篆书)——东晋:王羲之(书圣,草书、行书)——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怀素、张旭(狂草)——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行书)——元:赵孟fu(楷书)——明:文征明、董其昌(行书)(二)绘画1、材料:笔墨纸砚、绢素和矿物颜料。2、分类:从题材、表现和艺术风格进行分类。(见教材29页)3、代表类型:文人画(北宋后主要形式;特点:追求抒情写意,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山水画(中国画的精粹;特点: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风俗画(和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特点: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三)篆刻艺术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篆刻艺术真正形成是明代,贡献最大的人是文彭(文征明的儿子)(四)京剧艺术1,京剧的产生: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徽班,汉调的合流,并吸收昆曲、秦腔,京腔形成了京剧。2,艺术特点:①综合性:唱、念、做、打,舞融为一体②虚拟性: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③程式性:表演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三、文学(一)诗的经典——《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1.《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2.《诗经》的内容:《风》、《雅》、《颂》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1)创作风格:现实主义(2)地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二)楚辞的魅力1、楚辞:(1)产生: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代表作《离骚》(2)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三)两汉:汉赋艺术特征:气势恢弘、词藻华美,反映出国家的繁荣昌盛②主要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四)唐诗:李杜诗篇万口传主要代表人物:1.“诗仙”李白2.“诗圣”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五)宋词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2,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六)元朝:曲1,名家名剧: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七)明清小说(1)明①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明中叶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他们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②代表人物及作品长篇: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短篇:冯梦龙“三言”,凌蒙初“二拍”。(2)清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一、学习西方的技术(地主阶级)(一)背景:清朝国势日趋衰弱,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统治者也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二)概况派别代表主张或活动评价特点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学习西方技术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姚莹《康輶纪行》徐继畲《瀛环志略》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一)学习西方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甲午战败后,帝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2、概况:派别代表主张或活动评价特点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借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符合社会发展潮流。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将救亡和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虽未成功,但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梁启超发表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谭嗣同激进派,大胆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伦理。严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注:戊戌变法最主要的功绩——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二)学习西方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1、背景:(同上,另:维新变法的失败,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2、概况:派别代表主张或活动评价特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受到当时进步人士普遍拥护,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君主立宪道路,投身革命事业,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了革命阵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3、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1)代表:孙中山;康、梁(2)阵地:《民报》;《新民丛报》(3)内容: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4)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5)实质: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革命道路之争;是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注: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功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三、学习思想文化(一)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政治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1、背景(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3)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2、兴起时间序幕前期指导思想(旗帜)活动中心代表人物1915《青年杂志》创办民主与科学北京大学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3、实质:在科学与民主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4、基本内容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5、意义:(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注:新文化运动:“新”在比较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二)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1)代表人物:李大钊(2)十月革命后:《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1、历史背景a、(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政治)社会危机日益严重。c、(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d、(现实)康有为,梁启超改良方案在中国行不通。e、(个人)孙中山个人转变。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冷遇。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2、创立过程(1)1894.11,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1905.8,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3)1905.11,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3、具体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但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涨价归公。(是资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但它不能彻底农民的土地问题)。4、正确评价(1)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二)新三民主义2、内容(1)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权利。(3)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3、与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二、毛泽东思想(一)过程1、诞生(井冈山时期)①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农民问题)②“工农武装割据”理论③意义:毛泽东等人创立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成熟(1)内容(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从中国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任务(反帝反封建)、动力(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前途(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3、确立标志: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发展(1)时间(新中国成立后)(3)内容:理论总结①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路线②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③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④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之路三、邓小平理论1、形成:(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①背景:“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文革”的“左”倾错误仍束缚着人的头脑(两个凡是)。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形成标志(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召开的时间:1978.12②主要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③历史意义: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2、发展(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过程:①南方谈话(1992.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内容:回答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②中共十四大1992.10内容: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确立(标志:中共十五大)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一、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阶段——“双百”方针1.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2.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成果:⑴文学:《红岩》、《红日》、《红旗谱》。(文学,举三例)⑵电影戏剧:《上甘岭》、《李双双》、《五朵金花》。(电影,举三例)《龙须沟》、《茶馆》、《蔡文姬》。(戏剧,举三例)⑶舞台剧: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艺术精品。二、第二阶段(十年动乱):文化凋零阶段——文化专制政策1.“十年动乱”从文化领域开始⑴导火线:《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是当时文艺状况的写照;三、第三阶段(1978年后):再现繁荣阶段——“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1.含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教育一,新中国初期1、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方针:《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2、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为人民服务(1954年《宪法》)4、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1)提出:195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实施:“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刘少奇)(3)“科教兴国”战略:⑴背景:教育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三)科技一、新中国初期1.重大成就:⑴国防科技:①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②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⑵医学:196年5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⑶农业: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阶段(一)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运动的出现的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3.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4.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5.性质: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6.影响:冲破了传统人神关系的束缚,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1.主要观点:“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崇尚理性”。(与智者比较)(三)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1.产生: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2.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塞内尔。认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同样也具有理性,因此,人人生而平等。(一)文艺复兴1、背景:(1)基督教在欧洲建立起神权统治,欧洲陷于“黑暗时期”(2)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3)人们要求摆脱教会束缚,追求世俗人生乐趣。(4)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张。2、兴起时间和地点:14世纪的意大利3、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4、指导思想:人文主义5、表现形式: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6、发展历程:从初期到高潮,从质朴走向高雅精致。7、代表人物及作品:阶段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国籍特点初期但丁《神曲》意大利(初期三杰)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彼特拉克薄伽丘《十日谈》高潮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英国歌颂仁爱,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艺复兴公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2)罗马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3)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符”2、兴起的时间、领导人:1517年、马丁路德3、主要思想:(1)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须通过教士和购买赎罪符,要靠自已虔诚的信仰。(2)人人有权读《圣经》,与上帝起码接对话。(3)《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4、宗教改革的影响:(1)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2)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使欧洲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三、西方人文精神的成熟阶段——启蒙运动1、背景:(1)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结束旧制度;(2)近代科学的兴起,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开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4)新航路的开辟;2、时间:17、18世纪3、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主张人本身的彻底解放,追求民主,自由,平等)4,范围:从英、法开始、扩展到德国等欧洲国家。5,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6,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时期国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兴起英国霍布斯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对推翻君权神授和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洛克自然权利,限制公权,提出分权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高潮法国伏尔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说,反对君主专制;但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赞成“开明专制”(君主立宪)略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是古代希腊罗马下政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人生而自由,“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政治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狄德罗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扩展德国康德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反对暴力革命,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为公民提供了国家是否合法的标准。7,浪漫主义:①时间: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叶②创始人:卢梭:③思想A.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B.认为人类天性本善。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近代物理学(一)牛顿力学体系1、产生之前:伽利略的贡献(自由落体定律)2、牛顿力学体系(1)基本理论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2)著作: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二)量子理论(1)诞生: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标志)(三)相对论1、提出:1905年,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1916年,广义相对论。二、近代生物学(一)进化论(1)达尔文①提出:1859年,《物种起源》(大量事实论证)②内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三、人类文明的引擎(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1.棉纺织业2.动力革新——蒸汽动力(使人类在动力运用上摆脱了自然的束缚)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长期孕育。3.交通运输(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1.电力发明发明者特点/功能意义/作用电磁感应英国法拉第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广泛应用后,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动机俄国雅可比第一台实用电动机发电机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电动机比利时格拉姆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发电站美国爱迪生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注:格拉姆是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2.动力革新——内燃机3.化学工业的建立⑴无烟炸药:1887年(瑞)诺贝尔发明,并在欧美建立工厂。⑵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和平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人。1901年开始颁发。(三)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1.积极:⑴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⑵政治: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⑶社会生活: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消极: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四,向“距离”挑战(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1.交通业的发展——立体交通的诞生条件科学家时间发明意义①内燃机发明和应用②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的发展。德国的戴姆勒,卡尔·本茨分别1885汽车①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②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1887轮船美国的莱特兄弟1903飞机2.通讯工具的发明——穿越大洋的电波条件科学家发明应用意义①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美国莫尔斯1837年有线发报机1851年英法海底电缆1857年欧美海底电缆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方便,使世界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美国贝尔1875年电话机成立电话公司意大利马可尼1902年无线电报(二)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时代(20世纪40年代以后)1.计算机技术:⑴发明: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时间: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的特点: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二.概况:领域国家代表人物作品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主人公是第一个“拜伦式英雄”《唐璜》:是他最具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