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种植技术手册_第1页
黄瓜种植技术手册_第2页
黄瓜种植技术手册_第3页
黄瓜种植技术手册_第4页
黄瓜种植技术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瓜种植技术手册

第一节概述

一、重要性

黄瓜是瓜类蔬菜中栽培适用范围最广、面积最大,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极为重要的

位置。黄瓜主要以幼嫩的果实供食,可生食、熟食、盐渍和酱制。黄瓜连续结果能力强,采收

期长,产量高,而且品种丰富,可以根据不同气候分期播种,分期供应。

二、历史典故

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

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后,对

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

律严禁出现“胡”瓜字,违者问斩不赦。

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

他时,很不满意。他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

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J他刚说完,

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c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

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

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喋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人”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自此

以后,胡瓜就被称做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到了唐朝时,黄瓜已成为南北常见的蔬菜。现在

黄瓜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春黄瓜、架黄瓜和旱黄瓜。而闻名全国的品种乃是外形美观、皮薄

肉厚、娜小的北京刺瓜和宁阳刺

瓜。有关石勒改'胡瓜"的典故的真实性并不高,石勒与樊坦都是《晋书》中明确记载的人

物根据《晋书》卷语五i瞰如下:勒见坦椀弊坏,大原曰:噗参军何贫之甚也!”坦性诚朴,

率然而对曰:“顷遭羯贼无道,资财荡尽。”勒笑曰:“羯贼乃尔暴掠邪!今当相偿耳。”坦

大惧,叩头泣谢。勒曰:“孤律自防俗士,不关卿辈老书生也。”赐车马衣服装钱三百万,

以励贪俗。《晋书》只记载了典故的前半段,并没有关于“胡瓜”的后半段,疑似是后人附会

的。

实际上关于“胡瓜”改“黄瓜”的确切年代应该在隋代,隋炀帝杨广的母亲独孤氏是鲜卑人,

因此隋炀帝有一半的胡人血统,但是他本人却十分崇尚华夏蔑视胡夷,根据唐代吴兢的《贞观

政要》第6卷《慎所好》载:“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

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另有唐代杜宝的《大业杂记》载:大业四年“九月,(炀帝)自幕北

还至东都,改胡床为交床,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补充一点:我们吃的都是

还未真正熟的黄瓜,真正熟的黄瓜是黄色的皮,里头的籽也很硬,当年樊坦看着的一盘黄瓜

是真正熟了的黄瓜,皮呈黄色,口感较老,但后人发现黄瓜生(指未长成熟)吃更脆更好吃,

所以就在绿的时候摘下来。

三、详解黄瓜

葫芦科黄瓜属(huangguaXCucumissaf/WsLinn.)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茎

纸长,有纵棱,被短刚毛。黄瓜,也叫青瓜、剌瓜,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瓜栽培历史悠

久,种植广泛,是世界性蔬菜。广州市黄瓜栽培季节较长,露地栽培可达9个

月以上,利用设施栽培可达到周年生产与供应,年种植面积5・10万亩,是市销和出口的重要

蔬菜之一。

葫芦科(Cucurbitaceae)的一种一年生攀缘植物,学名CucumissaiivusLinn.o可能起源于印

度北部,现广泛栽培食用其果。黄瓜植株柔嫩,茎披毛并多汁,叶被绒毛,具3-5枚裂片;

茎上生有分枝的卷须,藉此缘架攀爬。常见蔬菜中黄瓜需最多的热量。在北欧,广泛搭

架栽培于温室。在美国气候温和地区,作大田作物种植以及种於庭院。通常是超量播种彳发

疏苗至合适的密度。

四、黄瓜的类型

根据品种的分布区域及其生态学性状分下列类型:

1、南亚型黄瓜: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5kg,果

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

地方品种群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2、华南型黄瓜: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茎叶较繁茂,耐湿、热,为短

日性植物,果实较小,瘤稀,多黑到I。嫩果绿、绿白、黄白色,味淡;熟果黄褐色,有网纹。

代表品种有昆明早黄瓜、广州二青、上海杨行、武汉青鱼胆、重庆大白及日本的青长、相模半

白等。

3、华北型黄瓜: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口本等地。植株生长势均中等,喜土

壤湿润、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嫩果棍棒状,绿色,瘤

密,多白刺。熟果黄白色,无网纹。代表品种有山东新泰密刺、」晾大刺瓜、唐山秋瓜、北京丝瓜

青以及杂交种中农1101、津研1-7号、津杂1号、津杂2号、鲁春32等。

4、欧美型露地黄瓜: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茎叶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大

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5、北欧型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浅

绿色,果长达50cm以上。有英国温室黄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6、小型黄瓜: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多花多果。代表

品种有扬州长乳黄瓜等。黄瓜的营养价值不高但很受欢迎,常用做沙拉和配菜。新鲜黄瓜

结实,形状美观,鲜绿色,在冰箱内约可存放两周。

中国栽培黄瓜的主要类型有:华北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华南型,主要分

布于东南沿海各省;英国温室型

欧美凉拌生食型和酸渍加工型。黄瓜属喜温作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生长适

温为18-32C。黄瓜对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较严格。生长期间需要供给充足的水分,但

根系不耐缺氧,也不耐土壤营养的高浓度。土壤pH值以5.572为宜。黄瓜可四季栽培。

冬春栽培时多用育苗种植。多用支架栽培,不搭架的称地黄瓜。生长期长,肥量大,中国概以基肥

为主,并在生长期间多次追1巴。少雨地区适量浇水,多雨地区注意排水防涝。采收分次进行。嫩果

一般在雌花开后7-15天采收。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角斑病和炭疽病

等。主要害虫有:棉蜥、红蜘蛛、温室粉虱、侧多食趺线蛾、黄守瓜和种蝇等。黄瓜属常异交作

物应隔离采种。嫩果作蔬菜食用。果肉可生食。所含蛋白酶有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果

实口魔渍或酱渍。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

一、黄瓜生物学特性

黄瓜根系浅,根系主要分布在15・25cm的土层内,入土浅而细弱,吸肥能力弱,需氧

性强。因此栽培上要求疏松、肥沃而又湿润的土壤条件,同时杈系木栓化早,育苗移栽

应尽量小苗移植,并尽量多带土少伤根;主蔓长2・3m,多数品种分枝能力弱。黄瓜主茎的粗

度是衡量植株健壮程度和产量高低的主要标志,健壮植株的茎粗在1cm左右;黄瓜叶片呈

心脏形,大而薄,水分蒸腾能力强,这是黄瓜抗旱力较弱的重要原因之一;黄瓜为雌雄

同株异花植物,花为退化型单性花,花萼与花冠均为钟状、五裂。花萼绿色有剌毛,花冠黄

色,雄花单生或簇生,雌花一般单生,因生长条件不同,亦有个别雌花簇生,雌花可单性结实,

但结实率低,因此大棚栽培必须辅以人工受粉,以提高产量,一般雌花具有早发育的特点,早、

中熟品种主蔓3-6节,侧蔓1・2节发生雌花,以后每隔一定节位发生雌花或连续发生雌花;果

实呈棒状,但其形态、大小、颜色因品种而异,

果面光滑或具有棱瘤刺。

二、黄瓜的生长发育

黄瓜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和开花结果期三个时期:

1、发芽期。从播种到子叶展开为发娜,在25・30℃的适宜温度下,约需5-7天完成。黄瓜的

种皮较薄,容易吸水膨胀,但种子较小,贮藏的营养物质较少,如果发芽时间延长,会因呼

吸作用消耗养分过多,致使幼芽出土衰弱,影响幼苗健壮生长。因此,在发芽时期,需要供给

适当的水分,薄覆疏松的细土,保持较高的温度使种子迅速发芽,如期出土,舒展子叶,为培

养壮苗奠定基础。

2、幼苗期。从子叶展开至出现卷须为幼苗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生长缓慢,节间短,茎

直立,叶片较小。从破心至展开4-5片真叶完成幼苗期的生长,在18・28℃的适温下,约需

15・18天。这时地下部生长快,容易因根部供水过多而引起地上部徒长,叶片薄和叶色淡

绿。因此幼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供应,根据天气情况调节温度,保证地上部的生长,使幼苗

脚矮、茎粗、节短、叶片厚和叶色深绿,并促进花芽分化,为抽蔓、开花、结果打下良好基础。

3、抽蔓和开花结果期。幼苗在4-5片真叶展开后,生长开始加快,节间长度增加,同

时叶腋出现卷须,即所谓的吐须抽蔓。吐须抽蔓标志着植株由缓慢生长转变为快速生长,由

原来的直立状态转入匍匐状态,并开始开花结果。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黄瓜为典型的喜温蔬菜,生长适宜温度为15・32℃,温度低于10C,生长停止,低于4c

时,易受寒害,0℃以下,植株就要枯死。黄瓜对高温的忍受能力最高为354TC,超过35℃

时,植株的呼吸消耗高于同化积累,产生严重的生理失调,会引起落花、落果。40c以上生长停止。

但空气湿度大时,对高温承受能力将会提高。黄瓜要求昼夜有一定

的温差,在日照充足的情况下,白天温度在25・30℃,夜间温度在1315℃。夜间温度过高,就

会黠啊吸消耗,引起腓;另一方前的花芽分化的®间最高点为18C,超过这个温度,

诱导无效。黄瓜对地温的变化反应敏感,地温降至12c以下时,根系生长受阻,根毛不易发

生,叶片变色,8℃以下时根系不再伸长;地温高于30℃时,根的活动能力减弱,植株易老

化早衰而引起减产,比较适宜的地温是20-25℃。

黄瓜是瓜类中较耐弱光的作物,要求中等强度的光照,最适宜的光度为4-5万lux,1

万lux以下生育不良,因此黄瓜比较适宜在温室和大棚中栽培。但是如果阴天多,光照过于减

弱,黄瓜"化瓜’现象仍然严重,因此要达到高产,必须要有较强的光照。

黄瓜根系浅,叶片大,对空气和土壤湿度要求较高,但对空气湿度的适应能力随着土壤

湿度的增高而加强。当土壤水分充足,即使空气湿度降至50%以下,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因

此在温室塑料大棚中栽培黄瓜,可采取保持土携显度而降低空气湿度的措施,以减少病害发生,

提高产量。黄瓜根系需氧性强,应保持良好的土壤通透性。

黄瓜属短日照植物。尽管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但苗期的短日照处理有利于

诱导花芽分化,促进植株早开花结果。黄瓜的花芽分化早,而且幽分化是可塑的,与栽培的环境

条件密切相关。当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生长锥节位己达13节,第9

节己发生花芽分化,但性型末定,当2-3片真叶展开时:生长锥节位已达15・17节,发生

花芽分化的最上节位为11-13节,花芽怅物化的最k节位为3-5节第7片真叶展开时,

生长锥节位己达26节,花芽分化至23节,16节以内花芽性型己定。影响花芽性型分化的

主要原因是短日照和低夜温,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因素:

第一,从第1片真叶展开至4-5片真叶展开,夜温在14-15C有利于雌花形成及降低雌

花节位,夜温高于18c或低于10℃都不利诱导花芽分化。苗期每天6-8h的短日照对雌花

形成最为有利。

第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利于雌花的形成,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1%时,雌

花百分率可达100%。增施磷肥也有利于雌花形成。

第三,当幼苗长至24片真叶时,用100-200ppm的乙烯利喷洒叶面,会明显增加雌花数。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进雌花发育,雌花节位下降,为早熟、丰产打下良好的

基础。

黄瓜目前在南方主要为春、夏、秋季节栽培。近年来利用大棚设施的冬春栽培面积

不断扩大,为黄瓜的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及南菜北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主要栽培品种

1、津优10号。植株生长势较强,前期以主蔓结瓜为主,中后期主侧蔓均可结瓜,高

抗白粉病、枯萎病、霜霉病。瓜条项直,畸形瓜率低,单瓜重160g。前期耐高温,后期耐低

温,特别适合春大棚栽培,同时也适合秋延后大棚种植。亩产量5000kg左右。

2、津春3号。植株生长势强,茎粗壮,叶片肥大,深绿色。分枝性中等,较适宜密

植。以主蔓结果为主,单性结实力强,瓜长30cm左右,瓜条棒状,顺直,单瓜重约200g。

瓜绿色刺瘤适中,白刺,有棱,风味较佳。该品种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较强,

耐低温和弱光,在10-13C的夜间温度下仍可正常生长发育。

3、津春4号。植株生长势强,茎粗壮,叶片肥大,深绿色。分枝性中等,较适宜密

植。瓜条棒状,瓜色深绿,均匀,且有光泽,刺瘤适中,略有棱。肉质厚、甜脆适口,口感佳,品

质及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

4、中农7号。该品种耐低温弱光,早熟,前期产量高。高抗枯萎病、黑星病,抗

霜霉病等3种以上病害。品质及商品性佳。瓜色深绿,均匀一致。瓜条顺直略长,富有光泽,

无棱无纹,瘤适中,刺密。质脆味甜。

5、中农5号。植株生长速度快,早熟,从播种至始收60-65天。主要结瓜为主,侧

枝也能结瓜。第3-4节出现第一雌花后,节节有雌花。结瓜集中,能连续坐瓜34条。瓜

发育速度快,单株结瓜数多,前期产量高。瓜色深绿、刺密、白刺、瓜把短、瓜条匀、商品性好。

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

6、早抗。该品种耐低温、弱光能力强,在种子萌发期就表现出耐低温的特性。主藁

结果为主,节间短,生长势中等,一般第2节开始着生雌花,有的子叶节就可着瓜,以

后每节均有雌花出现。雌花单生,少数双生。瓜条长棒形,长3540cm,横径4cm左右,

深绿色,色泽均匀,瓜条无黄条,白刺密度适中,瓜柄短,肉质脆嫩,稍带甜味。五、

栽培管理技术

1、大棚冬黄瓜栽培技术。冬黄瓜栽培季节的气候特点是:前期温度较高,生育的

中、后期都处于低温和日照少的季节。且常遇连续阴雨天气,光照弱,空气湿度大,植株长势

弱,易发生病害,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加强保温措施,降低空气湿度,控制病虫害发生。

tl播种育苗。冬春黄瓜的播种期一般在每年10月下旬月中旬,南方温度较高的地

区(如福州)可采用直播,每1/15公顷(亩)用种量125・150g。每畦播两行,株距25・30cm。

播种后覆盖1.5cm的细土,保持土壤湿润,若土壤过干,应在播种前浇水。育苗移栽

可采用苗床或营养袋(盘)育苗,营养土可采用50%菜园土+20-30%腐熟厩肥

+20-30%草木灰或炭化碧糠+0.1Q2%的过磷酸钙。苗床厚度10cm。若采用营养袋育苗,营

养袋大小为直径8-10cm,高度8-10cm,营养土不能装太高,应在上边留出1cm左右,以

便浇水。播种时在营养袋中间扎个小穴,将种子平放,以防止带帽出土。播种后覆盖营养土

115cm。出苗前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尽可能的控制环境温度为25-28C。播后

3-5天,开始出苗。当有80%的苗出土后,可适当降温至白天23-25aC,夜间13・15℃,以防

幼苗徒长。

2苗期管理。黄瓜出苗后的环境条件好坏直接影响苗势强弱以及雌花的着生节位

和数量,进而影响前中期的产量。因此一定要做好苗期的管理工作。在温度控制上,白天温

度应控制在23-25℃,夜间在13・15℃,这样的温度条件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但不能低于

10℃,否则极易发生近根;阴天温度控制要比晴天低2-3℃0以减少呼吸消耗,温度调节

主要通过保温和大棚通风来实现。尽量保持塑料大棚薄膜清洁,增加透光。适当控制营养

土的水分,做到不干不浇水,水分过多及光照不足都易引起高脚苗的产生及病害发生。当土

壤水分过高时,可洒一层干土吸水,降低土壤水分。结合浇水用96%的恶霉灵可湿性粉剂

3000-4000触70%的五氯硝基苯600倍液灌根,可防止猝倒病及立枯病的发生。

3整畦定植。黄瓜喜在有机质含量丰富,质地疏松,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下生长,用

于栽培黄瓜的土壤最好为粘壤土,土壤PH5.7-7.2,以PH6.5最为适宜。黄瓜忌连作重茬,

前茬作物最好不是瓜类,以大白菜、甘蓝类等较好。前茬收获后在晴天深翻土壤,并充

分晒白,耙平后整成畦宽(带沟)1.2m左右,畦高20-30cmo结合整畦,每1/15公顷(亩)

施腐熟厩肥1500-2000kg,复合肥20・30kg作基肥,在畦中间开沟条施或均匀撒施。若土壤

酸性过强,应结合整畦撒施石灰调整土壤PHc当黄瓜幼苗长至3-4叶时,既可带土定植,每畦

定植2行,株距30^0cm,定植不要过深,以营养土不露出为宜。定植后浇水,不可大

水浇灌。

n定植到开始采收前的管理

制温湿度管理。种植后7-10天是黄瓜缓苗发根期。这期间如温度过低,需盖上塑料

薄膜保温保湿,以促进黄1氐迅速生长新根。定植后的黄瓜是否长出新根可以从叶面上进行观察,

如早上叶缘粘露水,说明新根己长出。如缺肥水,瓜苗生长较弱,一般在缓苗后用浓度为

0.M.4%的尿素加稀人粪尿追肥一次。瓜苗定植后要做好控温、保温、换气与炼苗等管理等工

作。瓜苗成活后要及时通风煨炼,根据天气的变化对棚内温度有控有调,调控结合。要控而

不死,温度要保中有调,以保为主,使棚内温度、湿度保持相对稳定,棚内温度高于30℃时

需进行通风,低于15c时应加温,通风的大小、方向及时间长短应根据棚内温度与外界

天气状况灵活管理。炼苗时要逐步揭膜,使棚内的温度均匀。苗生长势旺应多燃炼,苗生长

势弱适当少煨炼,如发现黄瓜叶色变黄,叶片不舒展,结了幼瓜后生长缓慢,要加强肥水管

理或适当提高棚内温度的措施。待植株生长正常后再煨炼。

趣立架、绑蔓、摘心.当瓜蔓长至30cm左右,从第三节开始产生卷须,植株开

始攀缘生长时,应及时插架绑蔓。随着植株的生长,要多次绑蔓固定,一般每隔30cm左

右绑蔓一次。由于黄瓜的蔓较为脆嫩,绑蔓要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同时绑蔓要轻,避免

伤蔓。

纪肥水管理。黄瓜根系吸收能力弱,对高浓度养分反应敏感,在施肥方法上应

稀月愉施。从定植到开始采收共需追肥3-4次。幼苗成活后用0.3Q4%的尿素加稀人类尿追施第

一次。在植株开始抽蔓时追施第二次,浓度可略为高些,可用0.8%的复合肥浇施。在小瓜出现并

挂住时,继续用0.8%的复合月一次。在第一根瓜采收前一个星期左右,每1/15公顷(亩)用

15-20kg复合肥在黄瓜株间穴施,其间还应把握植株长势适当追肥。黄瓜根系对水分要求高但

不耐渍,生产管理上应采取轻浇、勤浇的方式,有条件的可安装滴灌装置,既可节约用水,又省

工。切忌用沟灌、漫灌,以免造成棚内积水和湿)度过大。冷湿的条件易引起植株发病、化瓜或植

株早衰。

6结瓜期管理

B温湿度管理。从头瓜采收到收获结束,正是植株和瓜大量生长的时期,既要保持适

温,又要大肥大水,还要做好植株调整。这时正处于南方气候较冷的1月至2月,且雨水较

多,因此要加强光温的管理。白天保持25-30℃,夜间要保持14-15C。阴天光照弱,大棚

内温度要比晴天低2・3℃,但温度不要低于晴天放风应在上午10点以后至下午三点以前,

如气温太低,则应减少放风时间和嫂,应注意冷风对植株的伤害。如连续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过

长,应采取补光措施。

H肥水管理。结瓜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应掌握少浇、勤浇的原则;切忌大水漫灌,

以免棚内温度骤降、湿度过大而引发病害。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以便通风时排出湿气。一

般5・7天浇水一次,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浇肥应薄肥勤施,一般每采收一次瓜,追一次肥。

追肥方式以追施一次尿素,再追施一次复合肥为宜。同时也可根据生长情况用0.2%磷酸二氢钾

加0.2%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③人工授粉。黄瓜在开花结果期,外界气温较低,大棚内适于虫

媒的昆虫几乎没有,尽管黄瓜可单性结实,但产量低。因此进行人工W是保证黄瓜获得高产的重

要措施。一般在每天上午7・8时,采摘当天开放的雄花,将花粉涂于当日开放的雌花上。授

粉1・3天内,用20-30mg/kg的2,4-D点花或用50mg/kg的防落素喷花,可起到保花保果,

促进早熟高产的作用。

6病虫害的防治

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疫

病、蔓枯病、枯萎病,瓜蜥、瓜绢螟、守瓜、斜纹夜蛾等。

B霜霉病

1611病症。苗期、成株期t匀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瓣,初呈褐绿色共斑,扩.大后

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初生于叶缘或叶背出现水浸状病斑,后逐渐呈淡黄色或深黄色,早晨

尤为明显“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老化后呈淡褐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面或叶

背面长出灰色至灰黑色霉层,为病菌的狗囊梗及抱子囊。后期病斑连片干枯,致叶片破裂,叶

缘卷缩,严重时田块一片枯黄。该病可为害多种葫芦科作物如黄瓜、苦瓜、丝瓜、瓠瓜、南瓜、

甜瓜等。但不同的品种其表现症状略有差异,黄瓜感病品种病症典型,病斑大,湿度大时叶背面

病斑长出灰黑色浓密霉层,易连结成大块黄色病斑后迅速干枯。抗病品种则病斑小,很绿时间长,

霉层稀疏,病斑扩展速度慢。感染丝瓜时,叶背面霉层呈紫黑色;感染苦瓜、瓠瓜、南瓜时,叶

背面霉层呈稀疏的灰色

或灰黑色。

1612病原。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称古巴假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传播

及发病条件。木病属全国性病害,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温室地区因可周年生产,病菌在病

叶上越冬或越夏,在田间抱子囊借风雨传播。此外抱子囊还可通过季风远距离传播。抱子囊在

温度15-20℃,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3%时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产狗越多。叶面有水滴或

水膜,持续时间3h以上抱子囊即可萌发侵入。温度15・25℃时,温度越高,病菌潜育期越短,

流行气温为202TC,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发病受到抑制,田间湿度越高,越有利于此

病的流行“该病主要侵染功能叶片,幼叶和老叶受害少°对同一植株,发病则是从下往上逐

渐扩展的。

1613防治方法。第一,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栽培无病苗;改进栽培技术,育

苗场地应与生产温室或塑料大棚分开,以防苗期感染;采用高畦地膜覆盖和滴灌栽培,以提高

地温,降低湿度;结瓜期棚室内实行生态防治,即棚室内上午温度可达25-30℃,不超过33℃,

空气湿度75%左右,下午通风,温度降至20℃,相对湿度60-70%,夜温15・12℃,不低于

10℃,温度80-90%,阴雨天也要通风;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加大通风,保持棚室干燥。

第二,化学防治。于发病初期喷施72.2%普力克水剂800倍、72%g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

液、58%甲霜灵锦锌500倍液、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安克镭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棚室内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g,9-10天一次;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5%

加瑞农粉尘剂于傍晚施用,每亩次1kg,9-10天一次。

黄瓜霜整病早期叶黄瓜霜霉病后期叶

位白粉病。

1621病症。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生长后期为害严重,主要为害叶、茎、叶柄,果实为

害少。叶片受害重,其次为叶柄和茎。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

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即病原菌无性

阶段。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枯黄,但不脱落。有时病斑上长出成堆的

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即病菌的闭囊壳。

1622病原。Erysiphecucurbitacearum称瓜白粉菌和Sphaerothecacucurbitae称瓜类单

囊壳白粉病,属子带菌亚门真菌。Erysiphecucurbitacearum菌丝体生于叶两面,现不定形

的污白色粉斑片,后融合。Sphaerothecacucwb才ae菌丝生于叶两面和叶柄上,后展生长

满全叶。可为害黄瓜、瓠瓜、苦瓜、南瓜、甜瓜、丝瓜。

1623传播及发病条件。北方寒冷地区,病菌主要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表或温室、

塑料大棚的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区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抱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翌

年的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分生预子借气流传播蔓延,形成再侵染,分生泡子与与寄主要接

触后,袍子萌发,侵染丝直接从表皮细胞侵入,并在其内形成吸胞吸取养分。产生分生抱子的适

宜温度为15-30C相对湿度80%以上,分生他子萌发和侵入的相对湿度为90・95%,一般湿度

大利于白粉病流行。所以,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

交替出现,又有大量菌源时,此病及易流行。

1四防治方法。第一,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摘去下部老

叶和病叶,加强田间通风透光。第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5%三喋酮(粉锈宁)可

湿性粉剂1500倍液、晴菌哇水剂3000倍液。第三,生物防治。喷哂2%农抗120或2%武

夷菌素水剂200倍液,隔6-7天防治一次。

的灰霉病。

1E31病症。主要为害幼瓜、叶、茎,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

长出灰褐色霉层。幼瓜多在开花中或谢花后发病,致脐部呈水渍状,淡黄色,幼瓜迅速变软、

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大瓜受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

继而腐烂脱落。叶多由脱落的烂花等附着在叶面上引起发病,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内部具

明显或不边缘明显,潮湿时表面生少量灰霉。茎部发病,病部呈水渍状软化,后变黄褐色稍

缢缩,亦可引起茎部腐烂,潮湿时病部密生浓密霉层。严重时下部节腐烂致茎折断。

1632病原。Botrytiscinerea称灰葡萄抱,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Sclerotimia

fucAe"aaa称富g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除侵染黄瓜外,还可侵染瓠瓜、番茄、

茄子、辣椒等。

1633传播及发病条件。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低温度为4℃,最高为

30-32℃,但以低温对萌发有利。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胞子在病残体上越

冬或越夏。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哥操作进行传播。低温高湿是姗的必要条件,其中湿度为发

病的主导因素。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昼夜温差大,容易结露提高空气湿度,湿度达85%—90%以

上,如越冬菌源充足,很容易引起发病。

16M防治方法。第一,农业防治。保护地采用生态防治法,加强通风管理;加强

管理,防止结露;以保持棚内夜间温度不至过低;发病田应控制浇水,必须浇水时应在上午

进行,浇水结束时应放风排湿。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第二,

化学防治。在棚室番茄灰霉病始发期,施用10%速克灵烟剂、45%百菌清烟剂,每667肝每

次用250g熏1夜,隔7・8天1次,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2000-22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1次,共34次。第

三,生物防治。2%武夷菌素(BCM0)水剂150倍液,隔7・10天1次,共34

次。

/花叶病毒病

1M1病症。苗期染病,子叶变黄枯萎,叶片出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纹。成株期染病,

新n十上出现黄色斑纹,叶片不舒长,病叶内的蟒;随着病情发展,斑纹僦明显,严重时叶反卷,

下部叶片逐渐黄枯;瓜条染病,表现浓绿与浅绿相间的疣状斑块,果面凹凸不平。

花叶病毒病

1M2病原。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和西瓜花叶病毒

(WMV)中一种或儿种复合侵染所引起的。除此之外还有烟草花叶病毒(TMV)

1643传播及发病条件。除种子本身带毒外,病原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上越冬,极

易靠接触传染,田间主要靠鲂虫传播。每当春季发芽后,蛎虫开始活动或迁飞,成为传播此

病的主要媒介,发病适温为20℃。

1M4防治方法。第一,农业防治。针对主要毒源选用适宜抗病品种;定植用地要进

行两年以上的轮作;定植后促进壮秧抗病;专池堆放处理病株残体。第二,化学防治。施用适量

石灰,促使土壤中的病毒钝化;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20%殖A可湿性粉

剂500倍液、20%病毒g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或高锯酸钾1000

倍液;同时在早期选用适宜的杀虫剂防治虫媒。

与细菌性角斑病

1651病症.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果实,有时也浸染茎。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子

叶染病,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淡黄褐色斑,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褐色,病

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浓,干后具

白痕。茎、叶柄染病,初为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湿度大时也可见菌浓,严重时纵向

开裂呈水浸状腐烂。果实染病,生油浸状暗色凹陷病斑,龟裂,分泌白色沾液。病部沿维管束

向内发展,致种子染病。在病部不长霉而分泌白色沾液是本病的主要特点。

1652病原。Pseudomonassy〃/?gaepv.lachrymans称丁香假单范菌流泪致病变种,属细

菌。此菌还可侵染葫芦、丝瓜、甜瓜、西瓜等。

1653传播及发病条件。病菌主要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

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种子内能存活一年以上,病菌由叶片或瓜条伤口、自然孔侵入,

棚室内发病,主要借棚顶大量水珠下落,或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进行多次

重复髅。露顺菌主鹘气流S雨水闱翻生长适温24-28℃最融9℃W℃,40-50W10min

致死。保护地在低温高湿,棚膜滴水多,叶片结露时间长时大发生。露地则暴风雨过后,浇

水多,排水不良,±1水分过鼠氮ABI多,均发椽重。10-30℃均可发病,最适24・28℃,最适相

对湿度为70%以上。有时只要有少量的菌源即可引发此病的大流行.

1网防治方法。第一,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从无间让采种;种子用50-55℃温水浸种

15-20min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90min>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

120mino棚室内采用生态防治法,加强通风管理,保持棚室内干燥。采用高铺地膜,或开花

结瓜前中耕,少浇水。一旦发病,及时去除病叶,控制浇水,夜间通风或临时加温,以防结露

和滴水。第二,化学防治。棚室可用烟雾法,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g,9・10天一

次;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于傍晚施用,每亩次1kg。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第三,生物防治。用硫酸链霉素或72%

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40万单位青霉素钾盐5000倍液7・10天一次,连防2-3

次。

芯炭疽病

1£61病症。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

斑,上生橙黄色点状胶质物。重者幼苗近地面茎基部变黄褐色,逐渐细缩,致幼苗折断。真

叶上染病,初生黄色小圆形斑,逐渐扩大至1-2cm,周缘黄褐色,内部褪色,变薄,易开裂

或穿孔。湿度大时,病斑呈淡灰至红褐色,略呈湿润状。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症状常有不同

表现。蔓及柄上产生长椭圆形黄褐色稍凹陷病斑,往往纵裂。严重时病斑相连,包围主蔓,致

植株一部或全部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为淡绿色,后为黄褐色,病部凹陷,表面有

粉色粘稠物,后期常开裂。木病吐上病斑圆形扩展,而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受叶脉限制呈

现多角形。本病还可侵染其他葫芦科蔬菜。病原Co//efof而加小。吻cu/are称瓜类炭疽菌。有

性态为Glomerellacingulata称围小丛壳圆形变种,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1662传播及发病条。主要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中或地表

越冬,亦可在温室或塑料温室的旧木料上存活。病菌越冬后产生大量分生泡子,成为初侵染

源。病菌主要通过雨水或溅击传播。抱了萌发的适温为22-27℃,病菌生长适温为24C,

8℃以下,30℃以上停止生长。1d30℃均可发病,其中24℃发病重。湿是诱发此病的主

要因素,空气湿度大,易发病,湿度小于54%则不发病。低温多雨的条件下易发病。此外,

棚室放风不及时、连作地、氮肥过多、大水漫灌、植株衰弱发病重。

1的防治方法。第一,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无病种子,从无病瓜上留

种;苗床采用无病土或进行苗床消毒,减少初浸染源;采用地膜覆盖,减少病菌传播机会;

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种子用50・55℃温水浸种15・20min或冰醋酸100倍液浸30min

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3Q4%拌种;棚

室加强温湿度管理,进行通风排湿,使棚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田间清除病残株,除病

灭虫,绑蔓等均应在露水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第二,化学防治。棚室可采用烟雾法。45%

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g,9-10天一次;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8%炭疽粉尘剂,于傍晚

施用,每亩次1kg。发病初期喷施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炭福美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第三,生物

防治。用2%趣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隔7・10天1、次,连防

2-3次。

病叶病瓜

G疫病

167.1病症。苗期及成株期皆可染病,可为害茎蔓、叶片和果实。又称死秧、死藤、掐脖子

等,是长江以南地区常发性病害,雨季发生严重。幼苗发病多始于嫩茎或生长点,初呈水浸状暗

绿色缢缩性病斑,逐渐干枯呈秃尖状,萎焉枯死。成株期染病,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产生暗

绿色水浸状斑,后变软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菁或全株枯死,同株上往往几处同时受害。叶片

娜,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浸状也斑,直径可达25mm,干燥时呈青白色或淡褐色薄纸

状,易破裂,病斑发展速度快,经叶柄扩展至茎节部呈水浸状软化缢缩,叶片下垂。果实染

病,产生水浸状暗绿色斑,逐渐缢缩凹陷,潮湿时病部长出灰白色薄霉层,病部易腐烂,发出

腥臭气味。

1672病原菌。Phytophthora出echsleri称德氏疫霉,异名Phytophthorame/onis称甜瓜疫

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1673传播及发病条件。该病为土传性病害,以菌丝体、卵抱子、厚垣抱子在随病

残体在土壤中或粪肥中越冬,卵胞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或更长时间,翌年条件适宜是产

生电子囊,借风、雨、灌溉水传播,造成初侵染;寄主被侵染后,病菌在有水条件下经4・5h产

生在量胞子囊,继续传播造成再侵染,使病害迅速扩展。病菌不耐干燥,高温干燥几h失去

活力,病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8・32℃,发病最适温度为28-30℃;同时土壤水分也是此

病流行的决定因素。夏季雨季来早,雨量大,雨日多,往往造成流行,发病早。瓜类重

茬地、低洼地、排水不良、大水漫灌地、施用带病残体的未腐熟有机肥

的易发病。保护地栽培浇水多、高温高湿、顶棚滴水严重的地方发病多。

1H74防治方法。第一,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良种;采用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采

用膜下滴灌,减少土壤水分含量;印间做到排7Ka畅,雨后及时排水,苗期控制浇水,结瓜后做到

见湿见干,但是结瓜盛期应及时补充水分,娜后翊制腕水,避免田间积水苗床用25%甲霜灵

可湿性粉剂8-10g拌土10kg,1/3铺床面,播种后2/3用于盖种;大棚土壤用25%甲霜灵可

湿性粉剂750倍液喷淋地面,可起到预防作用。第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2%普力克水

剂800倍液、70%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2%g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

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也可用69%安克镒锌可湿性粉剂10C0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

剂800倍液加40%福双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也蔓枯病

1681病症。主要在茎要和叶上发生,又称为黑腐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叶片染

病,初为黄褐边缘不明显的圆形病斑,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形,扩大后病斑变薄,易破碎,

病斑轮纹不明显,后期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茎蔓染病,多在近基部发生,病斑初为

黄褐色油浸状,长椭圆形至梭形,不久表皮呈灰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运载脂胶状物,后

期病部干缩,纵裂呈乱麻状,严重时引至“烂蔓,有时病菌从花瓣、柱头侵入,引起果实黄

化萎缩。本病病茎维管束不变色,有别于枯萎病。

1682病原。Didymellabryoniae称泻根亚隔抱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异名

Myccsphaerellamelonis,无性世代为Ascochytacitrullina,称西瓜壳二彻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683传播及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分生泡子器或囊壳随病坡体在土壤中,或附在

种子、插杆、温室、大棚架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袍子或子囊范子借雨水传播,从气孔、

伤口侵入。种子带菌则引致子叶发病。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24℃,发病适宜温度为

18-24℃;当空气相对温度85%以上,尤其有阴雨天及夜晚,或夜间露水大,大棚结露时间长,

滴水多,易发病;土壤水分高、连作地、排水不良、土壤水分过高或密度过高、肥料小足、瓜

苗生长不良易发病。

1疑防治方法。第一,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良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充分

腐熟的有机肥;实行与非瓜类作物2-3年轮作;种子用55℃的温汤浸种15min,自然冷

却后浸种催芽;采用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采用膜下滴灌,减少土壤水分含量;保护地要

力【强通风透光,使用无滴膜,减少湿度和滴水。第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镒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

液喷雾,或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喷雾加灌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