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二上12月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是写诗的两种手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如陆机的《文赋》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是用一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其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总之,“比”与“兴”基本上原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而“兴”则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周礼·春官·大师》郑玄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恶的。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摘编自叶嘉莹《诗显而词隐》)材料二: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表达、文字组织、形象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般来说,由物及心和由心及物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是由物及心的一个例证。B.后人往往从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看到比兴寄托的深意,它有多种解释和不同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C.“比”“兴”原本是写诗的两种手法,其中,“兴”是见物起兴,是指看到一个物象引起内心的一种感发。D.中国诗歌重视“兴”的作用,可以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看,其中“见物起兴”是“兴”的作用在作者方面的体现。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以《诗经·硕鼠》为例是为论证“比”“兴”这两种表情达意基本形式中的由心及物。B.材料二运用对比论证,将中西方关于“兴”的论述对比,目的是表现中西方有关“兴”的不同之处。C.材料二第四段进一步论证了“诗可以兴”的感动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D.两篇材料多处引用《诗经》的例句及唐宋诗词,这种引用使文章论据翔实,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见物起兴”的一项是(3分)()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读书笔记,在逻辑推断上有两处不当,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比”“兴”是写诗的两种手法,运用“比”“兴”可以在写诗时更好地表达情意。用“兴”的方法写出来的对象很美,用“比”的方法写出来的对象更恶。作为读者,兴发感动十分重要,为了成为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因此对诗歌的解读应以自我对诗歌的理解为主,超越作者本来的意思。5.请结合材料一“比”“兴”的观点赏析下列诗歌。(6分)氓(节选)《诗经·卫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①。于嗟②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③!士之耽兮,犹可说④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注]①沃若:润泽的样子。②于嗟:感叹词。③耽:沉溺、沉醉。④说:同“脱”,摆脱、脱身。(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的一生(节选)[俄]契诃夫主任对我说:“我留用你,纯粹是出于对你可敬的父亲的尊重,要不然你早就从我这儿滚开了。”过了两天光景,我就被辞退了。自从我被人看作成人以来,我照这样更换了九次工作,这使得我父亲十分伤心。我在各式各样的机关里做过事,可是所有职务都相像,就跟这滴水和那滴水相像一样:我总得坐着写字,听愚蠢或者粗鲁的训斥,等着革职。我去见父亲的时候,他正靠在一把圈椅上,闭着眼睛。他的脸又瘦又干,胡子剃光的地方颜色发青,如同一个年老的管风琴琴师,脸上现出谦卑的、听天由命的神情。他没有理睬我的问候,也没有睁开眼睛,只是说:“要是我那亲爱的妻子,你母亲,如今活在世上,那你的生活就会成为她经常苦恼的源泉。”他睁开眼睛,接着说:“我该拿你怎么办呢?”我年纪小的时候,我的亲人和朋友都知道该拿我怎么办:有的劝我去参军,有的劝我进药房,有的劝我进电报局。可是现在我已满二十五岁,参过军,做过药剂师,进过电报局,人间的一切工作我好像都已经干完,别人就不再劝我,只是叹气或者摇头了。“你自己是怎样想的呢?”父亲接着说,“一般年轻人到了你这种年纪都有牢靠的社会地位了,可是你看看你自己:没家没业,吊在你父亲的脖子上靠他养活!”“明天我们一块儿去,你要跟主任赔罪,答应他以后勤恳地工作,”他最后说,“你不能没有社会地位。”“请您听我讲一下,”我闷闷不乐地说,我对这种谈话根本不存一点指望,“您所谓的社会地位是用金钱和教育换来的特权。没有金钱和没受过教育的人靠体力劳动来糊口,我看不出我有什么理由应当成为例外。”“一讲到体力劳动,你说的话就愚蠢又庸俗!”父亲气恼地说,“你要明白,没脑筋的家伙,你除了粗野的体力以外还有圣火,它使你远远地高出驴子和爬虫。几千年来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够得到这种圣火。你曾祖父波洛兹涅夫将军在包罗吉诺一带鏖战,你祖父是诗人,演说家、首席贵族,你伯父是教师,最后我,你父亲,是建筑师!波洛兹涅夫家历代的人传下这种圣火来,莫非是要你来扑灭它?”“应当公平才对,”我说,“成千上万的人都在从事体力劳动。”“让他们去从事体力劳动好了!此外他们也不会干别的!体力劳动什么人都干得了,圣火却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再谈下去也无益了。父亲崇拜自己,对他来说只有他自己说的话才能使他信服。此外我很清楚地知道,他评论粗重劳动时态度如此高傲,倒不是出于圣火之类的考虑,而是因为他暗自担心,生怕我去做工人,招得全城的人议论纷纷。主要是我的同辈都早已毕业,有了很好的前程,国立银行办公室主任的儿子已经做了八品文官,我这个独生子却一事无成!可是我仍旧坐在那儿,无力地反驳他,希望他最终能理解我。其实,整个问题简单,可是父亲没看出这种简单,却找出些堂皇得肉麻的话来跟我讲圣火,讲伯父,粗暴地骂我是没脑筋的家伙。不管怎样,我是爱我父亲和我姐姐的。我从小就养成习惯,遇事向他们要主意,这个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日后恐怕也改不掉了。我做得对也好,不对也好,总是怕伤他们的心,我生怕父亲激动得涨红他那细脖子,生怕他中风。“对我这种年纪的人来说,”我说道,“老是坐在一个不通气的房间里抄写,好比一架写字的机器,未免丢脸,难堪。这哪儿谈得上什么圣火呢!”“这毕竟是脑力劳动啊,”父亲说,“算了,别再谈下去了。不管怎样,我要警告你;要是你再不去上班,而追随你那种可鄙的倾向,那我和我女儿就不再爱你。我发誓:我要取消你的继承权!”我十分诚恳地想要证明我的动机完全纯正,我打算一辈子照这原则生活,我就说:“对我来说,继承权问题是无关紧要的。我预先声明,我不要一切遗产。”他的脸涨得通红。“不准你这样跟我讲话,”他用尖细的声音叫起来,又敏捷又灵便地用习惯的动作照准我的脸颊打了两巴掌,“你变得无法无天了!”我小时候,父亲一打我,我一定站得笔直,手心对着裤缝,直直地瞧着他的脸。如今他打我,我张皇失措,仿佛我的童年仍旧在继续着似的。我挺直身体,极力直着眼睛瞧他的脸。他在前堂抓起他的伞,照准我的脑袋和肩膀又打了好几下。这时候姐姐推开客厅的门,想看一看为什么这样吵闹,可是她立刻现出害怕和怜悯的神情扭转身回去了,没有替我说一句求情的话。我那种不预备回办公室而打算过新的劳动生活的心已经没法动摇了。要考虑的只有选择哪种行业,这是不大困难的,因为我觉着我很强壮,刻苦耐劳,最繁重的劳动也担得下来。从前我也向往精神活动,后来我在各式各样的机关里做事,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十分清闲地度过,而人家却对我说,这就是脑力劳动。我在读书和做事方面的活动并不需要花费什么脑力,也不需要什么才能或者个人的才干,更不需要创造的热情,那是一种机械的活动。我把这样的脑力劳动看得低于体力劳动,我认为这种劳动一分钟也不能成为人们过无忧无虑的闲散生活的借口,因为这种劳动本身不是别的,只不过是一种骗局,只不过是闲散的一种形式罢了。大概,真正的脑力劳动我还从来没有见识过吧。(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任是一个虚伪的人,并不是真心尊敬“我”可敬的父亲,他最终辞退了“我”,这让“我”父亲非常伤心。B.“如同一个年老的管风琴琴师”运用了比喻手法,父亲的神情显现出对“我”的不满,他认为如果母亲在世,也会因“我”而苦恼。C.“我”不愿成为办公室里的写字机器,仍诚恳希望父亲能理解“我”,没有认识到父亲固执己见的原因。D.父亲要“我”顺从地去坐办公室,认为脑力劳动有社会地位,而“我”认为不应该对体力劳动有偏见。7.关于文中父亲打“我”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打“我”时“又敏捷又灵便地用习惯的动作”,可见他对“我”的家暴长期存在。B.父亲由“脸涨得通红”到“用尖细的声音叫”再到“打”,说明“我”的声明使他气急败坏。C.这段描写了小时候的“我”与现在“我”被打时的反应,这种对比说明“我”不愿屈服。D.姐姐“害怕和怜悯”的神情和“扭转身回去”的动作从侧面表现了父亲的专制和无情。8.小说中的“我”为什么“打算过新的劳动生活的心已经没法动摇了”?请简要说明。(4分)9.小说中“我”认为“其实,整个问题简单”,可是父亲没看出这种简单。请你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任选一方做具体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论曰:昔魏齐违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而张俭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江河,终婴疾甚之乱,多见其不知量也。(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材料二:夏馥【注】闻张俭亡命,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馥不受曰弟奈何载祸相饷乎党禁未解而卒。[注]夏馥,东汉汉桓帝时因党锢事件,被宦官诬陷。(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馥弟静A载缣帛追B求饷之C馥不受曰D弟奈何载祸E相饷乎F党禁G未解H而卒。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赴任、就职,与《<论语>十二章》“就有道而正焉”中的“就”意思不同。B.止,居住,与《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中的“止”意思相同。C.悬车,表示辞官,古代表示辞官意思的还有“致仕”“乞骸骨”“告老”等。D.为,做,与《〈老子〉四章》“是以圣人无为”中的“为”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俭是赵主张耳的后代,俭父张成曾做过江夏太守,俭才能出众被举荐为茂才,但他认为举荐他的刺史人品不佳,他就称病不去就职。B.张俭逃难藏在李笃家,外黄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立场坚定保护了张俭。之后,他找机会将张俭送出塞外,张俭因此能够幸免于难。C.张俭担任督邮时,中常侍侯览残害百姓,张俭检举侯览和其母的罪行,再请朝廷诛杀侯览。皇帝没有答应,侯览也由此怀恨在心。D.张俭为人仁义。献帝初年,百姓闹饥荒,张俭虽然资产略能维持温饱,但他仍旧拿出所有资产与大家共用,靠他活下来的有几百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4分)(2)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4分)14.张俭和夏馥都因党锢事件被人诬陷,之后两个人经历各不相同,请简要说说有何不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①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②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施勒燕然。春思李白燕草③如碧丝,秦桑④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①马邑: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沙漠。②机中锦字: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③燕草: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④秦桑:此指思妇所在之地。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甫冉的《春思》,首联描写了莺歌燕语的蓬勃春意与边城大漠的广袤荒芜,引发读者深思。B.皇甫冉《春思》的尾联通过反问语气,表达出少妇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战争早日结束的盼望。C.皇甫冉《春思》中的“论”和“笑”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少妇的离恨孤寂之感。D.李白《春思》中的“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与“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意蕴相近。16.两首《春思》开篇都写了景,请分析这两首诗开头两句写景的不同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无衣》中写到了古人生活中的几类衣物,“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的两类衣物后来合称,用来表示深厚的战友情。(2)在《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间角度表现了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3)头发是人体最先老化的部位之一,各种忧思更是加剧了这种变化,古代诗人常借此表达人生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A),连小朋友也都耳熟能详,而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也源远流长。中秋节以月亮的圆满象征人间的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人们身处何方,团圆和相思的情感总能触动心灵,唤起我们最深沉的家国情怀。在悠悠的历史变迁中,中秋节始终指引着中华儿女的情感归依。①无论我们是从唐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②还是从宋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③都能感受到中秋节不断积聚着的中华民族丰厚的情感意蕴和浪漫的文化气息。④吃月饼、赏月亮这些共同的文化活动,⑤中秋节凝聚了深沉而悠远的家庭观念,⑥蕴含了深厚而真挚的家国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孩子们手捧着圆圆的月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人们则开心地讲述着关于月亮的古老传说,家庭成员围坐一起,尽享(B)。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秋节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内涵(C),千百年来,中秋文化代代相承,凝聚在温馨的团聚时刻里,体现在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中,构成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共鸣。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日晷”,是古人发明的一种天文计时仪器,①__________:带有刻度和文字的圆盘,称为晷盘;穿过晷盘中心,与晷盘保持垂直角度的铜针,称为晷针。以晷盘中心为基点,均匀地分出刻度,根据日影具体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在钟表普及使用前,日晷曾是古人生活中②__________。日晷计时简单可靠,但也有使用限制:③__________,如果是夜晚和阴雨天,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二是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和晷盘平行,日晷上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日晷,如同漫漫长路上的驿站和里程碑,使人类在不知始终的旅途中不再感到迷茫,从此对时间这个不可思议的抽象概念有了具象的认识。换句话说,人们“抓”住了时间,就好像从此可以抓住自己的命运,从命运主宰的对象变成了命运的主宰。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下列句子中的冒号用法和文中加点处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想不通,九头牛的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C.她开心地说:“我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了。”D.北京紫禁城共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2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生总有一个个的目标要去奋斗。可当你拼尽全力仍收效甚微时,你是否认为努力还有作用呢?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身体验和观察,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是由心及物的一个例证。2.B材料二未构成对比论证,且目的并未突出表现中西方有关“兴”的不同。3.C“见物起兴”指看到了某一物象,引起内心的一种感发。C是借“石”“席”等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意,先有“我心”的特征,再以“匪石”“匪席”来比,是由心及物,不是“见物起兴”。4.①表述绝对化。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恶的”表明使用“比”“兴”后的对象并不是绝对的美与恶,且无更美更恶,推论过于绝对。②主观臆断或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最后一部分,可知“为了成为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而要去“超越作者本来的意思”属于理解偏差而导致的主观臆断。“对诗歌的解读应以自我对诗歌的理解为主”,更是无从谈起。5.①“比”“兴”是写诗的两种手法,“比”是以此例彼,心中的情意借助外在物象表达,“兴”是看到物象引起内心的感发。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借叶子新鲜润泽、还没有落叶的桑树起兴,联想到女子青春貌美时期,这里将新鲜润泽的桑树比女子的青春年华;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借斑鸠起兴,用鸠不要贪吃桑葚比女子不要迷恋爱情。这种比兴手法,由外物引发联想,使心中的情意表达曲折有致。6.DA.“主任是一个虚伪的人”说法有误。让父亲伤心的主要是“我”照这样更换了九次工作,辞退“我”并不能看出主任是否虚伪。B.“运用了比喻手法”错误,不是比喻,同类事物之间不能构成比喻。C.“没有认识到父亲固执己见的原因”说法不当,原文可以看出“我”了解父亲,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7.CC.“对比”错误,原文“小时候,父亲一打我,我一定站得笔直,手心对着裤缝,直直地瞧着他的脸。如今他打我,我张皇失措,仿佛我的童年仍旧在继续着似的。我挺直身体,极力直着眼睛瞧他的脸”,可看出,父亲打“我”时,“我”虽然“张皇失措”,但身体反应是一致的,不是对比。8.①“我”坚定地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没有高低优劣之分。②“我”觉得自己很强壮,刻苦耐劳,最繁重的劳动也担得下来。③坐办公室并不是真正的脑力劳动,而是一种机械的活动和骗局,这样的脑力劳动不如真正的体力劳动。④父亲对体力劳动的偏见导致的专制作风和殴打行为,激起了“我”的反抗心理,也促使“我”从事体力劳动的心不再动摇。9.(示例一)从“我”的角度来说,整个问题简单。①这只是“我”个人如何谋生的问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可以谋生。②这只是个人意愿,“我”希望按自己的原则生活,愿意过新的劳动生活。(示例二)从“父亲”的角度来说,整个问题不简单。①这关乎社会地位。“我”应该坐办公室,从事有社会地位的脑力劳动。②这关乎声誉。“我”的发展对家族和父亲自身的声誉有影响。③这关乎父亲的权威。“我”应该顺从父亲,不能忤逆父亲的权威。10.CDF句意:夏馥的弟弟夏静带着缣帛追着要馈赠给他。夏馥不肯接受并且对夏静说:“你为什么带着灾祸来送给我?”党禁还没有解除而他便去世了。11.BA.赴任、就职/靠近、到;B.居住/达到;C.正确;D.做/作为。12.C“皇帝没有答应”错误,是侯览扣压了奏章,不能上达皇帝。13.(1)张俭只能(被迫)逃命,困顿窘迫而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没有谁不敬重他的名声品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困迫”1分,困顿窘迫;“莫”1分,没有谁;“容”1分,容纳,收留。句意1分)(2)张俭在天下有名,并且逃亡并不是他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亡”1分,逃亡;“纵”1分,即使;“执”1分,拘捕。句意1分)14.①张俭:四处奔逃,得人帮助幸存下来,党锢事件解除后他拒绝朝廷的应召,可面对乡人饥荒,他捐资与邑人同享,救活了几百人,最后活到八十四岁。②夏馥:改变容貌,逃入山林,隐姓埋名,自力更生,二三十年无人知道,党争还没结束就死了。参考译文:材料一: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是赵主张耳的后代。父亲张成,任江夏太守。张俭最初被荐举为茂才,但他认为荐举他的刺史人品不佳,便托病不去就职。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他出任东部督邮。当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害百姓,行为不轨。张俭检举侯览和他的母亲的罪恶,请朝廷处死他们。侯览扣压了(张俭的)奏章,不能上达皇帝,因此两人结仇。张俭的同乡朱并,向来本性诌佞邪恶,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上书告发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于是朝廷下令逮捕张俭等人。张俭只能(被迫)逃命,困顿窘迫而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没有谁不敬重他的名声品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后来流转到东莱郡,居住(躲藏)在李笃家。外黄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把毛钦叫到一旁对他说:“张俭在天下有名,并且逃亡并不是他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毛钦站起来抚摸着李笃说:“蘧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您怎能独专仁义呢?”李笃说:“我虽然向往道义,您今天也得到仁义的一半了。”毛钦叹息着走了。李笃趁此机会将张俭送出塞外,张俭因此能够幸免于难。凡是张俭所经过住宿的人家,被处死的有几十人,宗族亲戚都被杀害,郡县因此遭到严重破坏。中平元年,党锢的事解除了,张俭回到了家乡。大将军、三公都征召他,又荐举他为敦朴,朝廷公车特征,被起用委任少府一职,他都没有应召就职。献帝初年,百姓遭饥荒,而张俭家资产略能维持温饱,于是拿出所有的财产,与邑人共同享用,靠这些财产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卫尉,不得已才去任职。张俭看到曹氏朝代的征兆已经显现,就辞官不做,闭门谢客,不问政事。一年多后,张俭在许县去世,时年八十四。史官评论说:过去魏齐逃命,虞卿为了救他而解下自己的官印;季布逃亡,朱家甘愿犯罪也要救他。张俭被当时的君王恼怒,颠沛流离(四处)逃命,天下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没有谁不同情他的壮志,争着做接待他的人。乃至为了保护他竟然抛弃城池,放弃官爵,家族遭难,自己被杀,大概有几十上百人,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很贤德吗!然而张俭凭一己之力,却要阻塞长江黄河,最终遭到(因)过分憎恶(坏人坏事)(而招致)的灾祸,足见他不自量力。材料二:夏馥听到张俭逃亡的消息,叹息说:“罪孽是自己作的,却白白地牵连善良的人。一人逃命,使万家遭受灾祸,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于是他把胡须剪掉,改变外貌,逃入林虑山中,隐姓埋名,充当冶铸人家的佣工,与烟囱烟炭打交道,外形容貌都憔悴了,为时二三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夏馥的弟弟夏静带着缣帛追着要馈赠给他。夏馥不肯接受并且对夏静说:“你为什么带着灾祸来送给我?”党禁还没有解除而他便去世了。15.B“何时返旆勒燕然”不是反问语气,本句借用疑问语气,问军中将领,边塞的战争何时结束?丈夫何时功成返乡?16.(1)皇甫冉《春思》:①“莺啼燕语报新年”,点明时间是春天,它与“马邑龙堆路几千”相呼应,一起点明题旨“春思”;②“莺啼燕语报新年”写了春天的美景,以眼前的乐景衬托下文的哀情,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2)李白《春思》以思妇口吻行文:①“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采用起兴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想象中的征夫所在的燕地之景与眼前秦地之景结合起来写,写出了思妇对征夫深沉的思念之情。②句中的“丝”谐“思”,“枝”谐“知”,与下文思归与“断肠”联系密切,谐音双关,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以上共四小点,写出三小点即可给满分)17.(1)与子同袍与子同泽(2)朝闻道夕死可矣(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版玫瑰精油神经酸胶囊产品研发合作合同2篇
- 活动楼施工组织设计
- 初中数学微课课件
- 《客户关系管理实务》期末考试试卷7-6
-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审核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客户关系管理实务》电子教案 11客户关系的选择
-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过关训练课件
- 部编二上拍手歌说课
- 《文房石砚石》课件
-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6下(教案+课件)3未来的汽车的探索与实践
- 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检查制度
-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各单元语法知识点复习提纲
- 严守职业底线坚持廉洁从业(完整版)
- 中小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课件
- 工程资料管理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届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教学课件
- 1500吨批制种玉米果穗烘干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国家经济安全课件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 2024年婴幼儿发展引导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