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8/1F/wKhkGWdgX9WAQgkpAAFre8jeyss856.jpg)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8/1F/wKhkGWdgX9WAQgkpAAFre8jeyss8562.jpg)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8/1F/wKhkGWdgX9WAQgkpAAFre8jeyss8563.jpg)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8/1F/wKhkGWdgX9WAQgkpAAFre8jeyss8564.jpg)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08/1F/wKhkGWdgX9WAQgkpAAFre8jeyss85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一」【要点】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群体的生存,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激发他们为保护环境而奔走疾呼的社会责任感。【目标】(1)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证据的能力。通过图、文等手段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2)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志趣。【怎样进行】(1)引入活动“香水的扩散”。教师手执打开瓶盖的香水瓶站在教室的一角,让学生闻到香水气味就举手站起来。引导学生观察香水扩散的规律,由此引出“香水的分子能跑到空气里,其他一些物质也会跑到空气里吗?”。(2)观察与猜想“空气里有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广泛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为的众多的空气污染源。可结合书本上的插图进行启发。大家所说的都是真的吗?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污染到底对我们的产生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在讨论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去实验、调查及进一步研究的欲望。(3)实验或调查(“空气里的颗粒”或“汽车尾气的危害”)“空气中的颗粒”与“汽车尾气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当然也可以两个都做)。实验“空气中的颗粒”可以用玻璃涂上果胶等粘质物,放在灰尘较多的地方,间隔一段时间观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气杂质,引导学生粗略统计一下灰尘的种类和。也可以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的实验观察,分析一天中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如什么时间段灰尘较多,什么时间段灰尘相对较少,还可以进行交通路口、工厂附近、教室内外、树林里等不同地域的空气颗粒对比分析。对于观察数据的记录,精确要求不能太高,建议用点的密集度来大略表示。关于汽车尾气的调查,教材并没有把调查的内容作统一确定。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要统得过死。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关于废气成分、尾气排放量、各种汽车废气排放标准、尾气危害与防治等方面的调查。这些调查既可以是上网查阅的数据,也可以是调查采访来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马路统计车流量等。xb1.c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或研究的内容,只要是与空气质量、呼吸健康有关的,都可以用来补充甚至替代书本中的这两项研究内容。如近几年呼吸道疾病的调查与分析等。(4)交流研究成果在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积累的基础上,再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研讨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共同商讨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5)拓展活动到附近做一个主题为“还我清新空气”的宣传活动,或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应变参考】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活动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放开。要不拘一格,只要是与空气质量有关的内容和活动,都可以组织和开展。由于教材呈现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与空气质量有关的活动都表现出来,这需要教师们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对教材倡导的思想和理念作进行充实和发展。不要被教材的编写思路所束缚,也不要拘泥于对课堂教学所谓的完美的追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研究活动。只要能深入地开展,可把教材中的某一个活动做细做大。如本课既可以只做一个关于汽车尾气的调查,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头去完成这些研究活动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二」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题1什么叫机械课型新
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大力士赛事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三)揭示机械的作用: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三、拓展活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题1-2怎样移动重物课型新
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1、谈话:老师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4、操作演示后揭示杠杆。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3、游戏实践:比比谁的力气大?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7、讨论:⑴杠杆是否都省力?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题1-3斜坡的启示课型新
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1、谈话: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提问:如果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6、谈话: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2、学生提出假设。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9、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四、认识变形的斜面。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5、出示一段,你可以把圆木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1、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题1-
4拧螺丝钉的学问课型新
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出示汽车方向盘的资料,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2、交流观察收获、小结轮轴。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轴上的物重(牛)
小轮上的拉力(牛)
大轮上的拉力(牛)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9、小结。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3、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观察课P10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4、填写表格。器械的名称
轴的部分
轮的部分5、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上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五、课外实践操作。用神奇绞盘抬物体。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题1-5国旗怎样升上去问课型新
授课时1教学目标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寻找结构上的特点。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5、小结: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11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4、分组实践活动: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4.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5.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1.信息交流的意义。2.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难点:1.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2.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准备:挂图、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二、观看录像回答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2、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3、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4、问题:A.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B.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5、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6、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7、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8、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发出叫声的录像。问题:A.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敌害时的叫声相同吗?B.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9.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10、教师提供资料: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三、猜想假设: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四、制定方案:每四人一组阅读教材提示,拟定计划。五、实施探究:1、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不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2、探究蚂蚁的通讯A、提示:1.蚂蚁喜欢吃什么?2.怎样饲养蚂蚁?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6.最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六、展示交流:实验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其它小组的同学评价其小组实验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教师也要适时的参与评价。七、拓展创新:实验完成以后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动物?请获得实验成功的同学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音乐声中让学生一起朗诵屏幕上的一段文字:“仁慈地善待生命进化低于人类的动物,应该是人类的一种责任,人性的光辉将通过人类自身照亮同样有喜怒哀乐的动物世界”。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以及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四」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4单元)(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4单元)(2)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1.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美丽的天气。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科学知识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3.)组内同学互述。(4.)指名全班描述。(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三活动我们与天气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4.学生游戏。四小结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2.测量气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团结合作地开展气温的观测活动。科学知识1.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2.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教学准备:红水温度计、气温记录表、百叶箱的课件等。一教学导入:1.复习:我们知道哪一些天气现象?2.讲述:每一种天气现象有它的气温--空气的温度。3.过渡:今天让我们来测量气温。二活动测气温1.猜一猜:校园里什么地点、什么时候气温最高?说一说你猜测的依据。2.交流。3.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还是让我们的行动来说话吧。4.教师交待活动要求:(1.)活动地点:操场、教室、花园、宿舍四处。(2.)分组:全班分4组,每组负责一处地点。(3.)人员分工:拿温度计的、读数的、记录的都安排到人。(4.)时间安排:每一节课后以及中午午休、放学后。(完整的一天)5.布置任务,交待下一节课进行汇报。6.认识百叶箱:(1.)出示百叶箱课件,学生观察。(2.)教师讲解: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百叶箱,百叶箱箱门朝北安置。三指南车信箱(1.)介绍竺可桢。(2.)学生自由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学习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交流有关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团结合作地绘制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科学知识1.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记录表、气温曲线图等。一教学导入:1.课前我们测了一天中几个时间点的气温,每一小组能将所测得的数据告诉大家吗?2.各小组汇报数据。3.过渡:从数据中我们能获得一些东西,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用一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看一看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二活动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1.出示一张气温变化曲线图,学生认识其要素。2.指导学生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1.)在最下面一行中填好测得的时间。(2.)在最上面一行标记好相对应时间测得的温度。(3.)在相对应的温度计刻度上标记好当时的温度。(在对应位置标小圆点)(4.)用线连接每支温度计上的小圆点。3.学生绘制自己所在小组的气温变化曲线图。4.评价:哪张图绘制得最好。三分析曲线图1.学生观察气温变化曲线图。2.讨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3.交流。4.了解:一天中14点之前气温逐渐升高,14点之后逐渐降低。5.比较各组的数据,校园里不同地点的气温一样吗?四作业你能在假日测出家里某个地点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并制成曲线图吗?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3.观测风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2.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3.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辩证地看待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好处。科学知识1.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2.知道气象站用风向标与风速计来观测风。3.知道风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与灾难。教学准备: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风向标、风速计的实物或图像资料。一教学导入1.(教师打开电风扇)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什么?2.说说你对风的认识。3.过渡: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学习有关风的知识。二活动观测风1.明确: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2.提问:平日里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风向?3.学生回答问题并演示其方法。4.出示方向图,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八个方向。5.明确"风向":"丝巾飘向什么方向?"、"说明风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说一说此时的风向?"。总结:风向与丝巾飘扬的方向相反。6.根据风级图目测风力。(1.)观察风级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级风的特点。(2.)阅读指南车信箱。(3.)教师将风级图编成风级歌,帮助学生记忆。(4.)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教材第21页的表格中。7.认识风向标、风速计。三活动自制简易风向标1.指导看教材的制作步骤。2.检查材料是否齐全。3.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4.学生展开交流,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标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制的风向标进行评价。5.将自制简易风向标带到校园内进行观测。四拓展你还知道关于风的哪些事情?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4.雨下得有多大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会用简易雨量筒来测量雨量。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科学知识1.知道雨量筒的结构和用途。2.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教学准备:雨量筒的实物或模型、自制简易雨量筒的材料。一教学导入1.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23页导入部分的三幅图,提问:怎样判断雨的大小呢?二活动测量雨量1.出示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使他们了解其构造。2.明确: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3.指导制作雨量筒。(1.)看图。(2.)所需材料:大可乐瓶、剪刀、刻度尺等。(3.)讲解制作步骤。4.自制雨量筒。5.交流、评价。6.教师教给学生测量雨量的方法。7.雨量等级表(1.)明确:人们根据雨量的大小,制定了雨量等级表。(2.)学生熟悉雨量等级表的划分。(3.)对照雨量等级表,确定所测雨量的等级。8.布置作业:下雨天用自制雨量筒测量雨量并填写教材第24页的记录表。三指南车信箱1.学生自由阅读。2.教师补充介绍。5.怎样预报天气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学习的兴趣。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科学知识1.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2.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3.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教学准备:天气谚语与其他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一教学导入1.讲述: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2.过渡:让我们来搜集古代劳动人民的这种文化遗产吧。二活动搜集天气谚语1.指导看教材第25页的图,对照图,了解有关天气谚语。2.你还知道哪些天气谚语?3.交流,教师补充适量的天气谚语。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天气谚语的分类。5.布置任务:课后搜集天气谚语。三阅读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1.阅读资料。主要目的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和大概面貌。2.教师讲解。讲解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和解释过于简单的图示化的教材。3.议一议:通过阅读和讲解,对天气预报有什么认识,还有哪些问题。四拓展活动小小气象站利用我们自制的气象仪器,建立小小气象站,像竺可桢爷爷那样长期观测、记录天气现象。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1.蚕宝宝出生了第一课时布置养蚕任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有关知识。2.能制订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4单元)(3)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4单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有关知识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五」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2.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2.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3.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晶圆检测用物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钻头修磨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医疗器械用注塑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主讲人郑长花
- 第06讲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解析版)
- 2025原料采购合同的模板
- 2025个人保证担保借款合同
- 门面房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工地配餐合同协议书范本
- it运维外包服务合同
- 2025公司开工大吉蛇年起航万象启新模板
- GB/T 11263-2024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 考前 押题试卷(一)绝密1
-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综合与实践设计学校田径运动会比赛场地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全国网约车出租车驾驶员公共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 简易三方换地协议书范本
- 2025届广东省深圳罗湖区四校联考九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飞鼠养殖技术指导
- 2024年襄阳汉江检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表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