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资源与资源管理学_第1页
第一章资源与资源管理学_第2页
第一章资源与资源管理学_第3页
第一章资源与资源管理学_第4页
第一章资源与资源管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资源与资源管理学第一节资源的概念(一)资源.资源:一切人以外的物质和精神存在。(动态角度)在一定主客观世界的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益作用的物质和精神存在。(静态角度).对资源概念认识的三个方面:财富视角,有用性视角,福利视角.理解资源的概念的两个维度:无限性和有限性.资源的无限性:资源管理学的理论起点。.理解资源的无限性:世界是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人的需要时不断增加和升级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需要、能力、价值和资源是相互促进的。.理解需要、能力、价值与资源的关系:能力是需要实现的前提,需要是能力的指引;需要和能力的发展具有价值性;资源是实现需要、能力和价值的手段;价值本身是一种资源形态。.资源的有限性:资源管理学的逻辑进路..理解资源的有限性:世界发展的时空是有限的;人类需要的时空是有限的;人的能力的时空有限性;资源的有限性是分析资源管理问题的现实根据。.产权的清晰界定是资源定价的前提。.市场经济中凡是稀缺的资源必定具有较高的价格。第二节资源管理学.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凭借,资源的有限性是资源管理必要性的基础,资源管理是规避资源利用和开发中负外部性的有效手段。可能性:人类的价值观的演化和发展为资源管理准备了观念基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资源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当代世界和区域合作的加强为全球范围的资源管理提供了可能。.新时代的资源管理学应具有的新视角:多学科的系统视角;前瞻性的发展视角;国家层面的战略视角;区域层面的国际视角;个人层面的修养视角。第二章资源的性质与分类第一节资源形成与变化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原理:自然界中碳、氢、氮、磷、硫等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形成有规律的还原系列。.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支配这种分异现象的客观规律。.系统论原理:资源、生态、经济、社会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分析其中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把握内部联系与规律性的理论.任何资源都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价值。.循环经济:人类社会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力流动方式、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予以统筹考虑,使经济活动组成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资源的运动过程遵循多物质循环原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地域分异规律、系统论原理、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原理在资源领域的应用,可以从循环经济、质量守恒定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三个方面来理解。.现代自然价值观是由诸多要素共同作用而决定的:大自然创造的形态各异、功能不一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有权主体对自然资源的垄断;附着于自然资源的人类劳动。现代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价值来源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和人类劳动两部分构成,具体是由以下六个要素共同作用而决定:.自然力,即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创造了形态各异、功能不一的自然资源,构成了自然资源价值的基础.自然资源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然属性也够成自然资源价值源泉;.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所有权主体对自然资源的垄断;.附着于自然资源的人类劳动;.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此外,对于社会资源和思想资源而言,由于他们自身具有实用价值并凝聚大量的人类劳动,因而其具有价值,能成为商品。10.因此,任何资源都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价值,从而也必然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各类资源时,通过运用价值规律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生存、消费以及其在各产业部门之间配置,促进资源节约和科学利用,并不断发展再生性资源和替代性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分)第二节资源的性质.资源的主要性质可以归纳为:整体性;多用性;层次性;有限性和稀缺性;无限性;动态性;社会性;整体性。.多用性体现在土地资源既可以供农、林、牧、渔等各业使用,亦可以为城镇建设、人类居住节、工矿交通等使用。资源的多用性也带来了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结构的层次性;空间范围的层次性;时间的层次性;开发利用的层次性.整体性要求人们必须全面看待资源,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限性和稀缺性;二者并不同义,前者是相对于某一时空范围的空间反映,后者是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资源的无限性体现在: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无限性,决定了自然资源的无限性;人类认识、利用、创造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思想资源包含资本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动态性体现资源概念和资源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进。世上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资源也不例外。社会资源和思想资源动态性更为明显。.社会性资源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第三节资源的分类.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太空资源。.土地资源包含:耕地资源、草地资源、森林资源。3.能源是能量资源的简称,能源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存在和产生的形式,分为自然界存在并可直接被利用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植物燃料、地热能等)和由一次能源通过加工转化而成的二次能源(电、蒸汽、煤气、石油制品)按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量(太阳能)、地球自身蕴藏的能量(地热能、地核能)、地球与其他天体间的相互作用(潮汐能)。按是否再生,分为在自然界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和短期内无法恢复的非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按使用性能有多种分类,燃料能源(矿物燃料、生物燃料、化工燃料)和非燃料能源(机械能、电能);可直接存储并提供能量的含能体能源(煤、石油、天然气、蒸汽、煤气和电等)和无法直接储存的过程性能源(风能、水能、电能、海洋能)。按技术利用状况,分为使用广泛技术成熟的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和开发利用较少但很有前途的新能源(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潮汐能)。按对环境的影响,分为无污染或污染小的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对环境污染较大的非清洁能源(煤炭、页岩)。.海洋资源: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旅游资源: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间之中,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活动的自然与社会的各种事物、因素和现象的综合。包括自然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土地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言的主要物质基础和基本资源,也是地球上其他各种资源的载体和承接者。.能源资源:简称能源,是指自然界中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旅游资源:是指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间之中,能够吸收旅游者产生旅游活动的自然与社会的各种事物、因素和现象的综合。.社会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类自身和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思想财富的统称。.可再生资源: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循环利用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相对于人类自身再生产和人类经济再生产周期而言不能再生的各种资源。.资本资源: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生产要素,主要指实物资本,如机器、厂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第三章地球的自然资源状况1.海洋空间资源答案:可供人类利用的海洋三维空间,包括海洋的连续水体、上浮大气圈空间和下伏海底空间三部分;此外,海洋还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以及天象与气候景观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球耕地资源分布最多的的大洲是亚洲;全球人均拥有耕地面积最多的大洲是大洋洲;全球人均草场面积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全球草场面积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土地面积为960万km2,世界排名第三.地球上水资源中,占据最多的水是海水.全球人均淡水拥有量较多的国家是冰岛。用水部门中,目前最大的水资源消耗者是农业用水。第四章人与资源——从观念到实践第一节以人为本的世界观.资源的工具价值是指在人与资源的关系中,对资源的获取、利用、开发和保护都不是人的最终目的,而是人实现最终目的的手段。.资源规律是资源存在、变化、发展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内容,是关于资源利用、开发和保护的内在联系,是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首要制约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资源规律的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超越资源关系的本质内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超越资源存在的现实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超越资源运动的固有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超越资源发展的现实可能。.人与资源的和谐发展:人要顺应资源发展的客观规律;人要在资源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与资源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动态适应的过程;.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上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原始采集狩猎时代的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经济时代的资源开发利用;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源开发利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联结。以人为本是科学资源观的首要内容;全面的资源观是科学资源观的基本特征。第二节人类的资源实践.资源观视角下的人类实践。(1)人类资源实践包括三种形态:人利用资源为人类造福;人有意识地进行资源开发;人对稀缺资源的保护。(2)人与资源实践关系变化的特征有五点:关联的资源种类增加;关联的资源范围拓展;关联的资源利用深度加强;关联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关联的复杂性上升。(3)人与资源实践关系变化具有三个要素:人的需要的发展;技术能力的增强;国家与制度的变迁。第五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节人类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历史、规律与趋势.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历史:原始采集狩猎时代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萌芽时期;农业经济时代,人类重要的资源是土地、农作物和家畜;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开始以牺牲良好的生存状态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道路是从资源开发利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结构从实物资源消耗型向智力资源消耗性转变。.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历史规律: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是一个历史过程;劳动力资源结构不断变化;地球上各种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式有地域性和稀缺性的,国家的存在是有疆域的,这就决定了资源是地域性的。.当今劳动力的部门分配,主要转向服务业部门。.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趋势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资源在人类社会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人类开发资源价值观将逐步改变。第二节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人类已经将视角从陆地转移到了广阔的海洋甚至是宇宙。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人口众多并不意味着一定落后如果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口数量优势可以转化为人口资源优势。.生物资源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社会具有一定价值的动物、职务、微生物以及它们组成的群落。.矿物资源是指经过地址成矿作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气候资源主要是指大气中的光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和气象资源以及潮汐能、生物能等其他衍生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领域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即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所具备的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人力资源在社会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能够推动自然资源开发、主动适应自然资源特征。.教育资源是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不断地随着人类的繁衍而积累、延续和建造起来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科学技术资源是当代科技创新活动最基础、最关键因素之一,关系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目前我国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开发观念落后;资源开发过度;资源开发利用的污染。我国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突出的原因包括:观念原因。在资源开发利用观念上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为资源学研究的落后;制度落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资源管理的政府职能仍需不断改进和调整;技术原因。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低效高耗等情况,资源结构优化、高效利用已经成为我国资源经济研究的重点。第三节提高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对策.要解决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资源开发利用观.我国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对策:(1)改变资源开发观念: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不矛盾;树立科学的资源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系统、辩证、平衡的持续发展资源观。(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依靠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科学管理。第六章资源的有效保护第一节人类对资源保护的观念演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从自然界中获取自然界中获取自然资源和空间、向环境排放各种废弃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反作用,包括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等。.暂时性地控制资源的开发,给足够时间让资源恢复,属于是消极性资源保护。“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保护属于积极的保护方式。.非政府组织NG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独立的民间组织。.资源保护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公众。.资源保护有多重含义,归纳起来可包括生态伦理层次、可持续发展层次、经济含义层次。第二节人类对资源的破坏.人类对资源的破坏在:历史上的破坏:战争的破坏、开垦荒地、人口扩张;工业的破坏:滥采滥伐攫取生产原材料、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中国改革开放对资源的破坏:廉价资源和人力的粗放发展模式。第三节资源的现状与分类保护.中国当前资源保护存在下列主要问题:产生黑色GDP,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牺牲生态环境成本;廉价的资源输出;竭泽而渔、单纯的资源指向性经济;政策法规缺失;监管疏忽不力。.我国应采取的资源保护措施有:政府层面: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层面:提高责任意识,践行社会责任;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公众层面:公众参与资源保护立法、执法和司法。.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具体的开发、保护文化资源的措施有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深入研究、挖掘资源,统筹协调、制定规划。.生态伦理资源保护的观点是自然界中没有等级差别,在人和资源的关系中,人和其他物种乃至其他自然要素是平等的,资源、环境的价值和权力同样应该得到保护。.资源保护的经济含义是指资源不利用是不可能的,应有效高效利用,消除浪费,使社会长期净收益最大化。.储存性资源的自然供给总量相对固定、有限和不可更新的,例如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储存性资源的总量及蕴藏量代表着资源的最高极限,开发绝不能达到其极限。恒定性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不管利用它还是不利用它都是如此。例如太阳能、风能、光能、潮汐能等。资源数量丰富、性质稳定、无污染。临界性资源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但是如果此类资源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他们也可能枯竭。在临界性资源的保护中,必须安排适当的时间保证资源的更新和恢复,轮耕、轮牧等是常常采取的措施。.黑色GDP是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牺牲的生态环境成本,包括资源、生态等要素。.我国应当进行资源保护。政府层面: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层面:提高责任意识,践行社会责任;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公众层面:公众参与资源保护立法、执法和司法。合理开发利用储存性资源。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的循环经济之路;加强资源利用技术革新的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的质量;实现开源节流,节约并有效地利用储存性资源;改变技术发展方向,人工促进资源和鼓励使用替代品;加强巡和利用,防止和减少污染;制定合理的资源保护政策。.合理开发利用恒定性资源.全面系统地开展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解决好利用率和环境污染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系统工程方法分析相关产业,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出率。.合理开发利用临界性资源。必须认真选择生产活动方式,认真安排安排表;必须重视建立和维持土地生产力的保护投资的选择及时间安排;必须安排适当的时间保证资源的更新和恢复。.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深入研究、挖掘资源;统筹协调、制定规划。第七章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第一节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管理是人们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各种手段,对自然资源在各社会集团和各时间阶段的合理分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进行组织、协调、规划和监督活动。.社会资源管理人们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通过规划、组织、控制等方式,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以及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合理配置,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意图是社会资源发挥出最大化的效果的活动的总称。.思想资源管理是人们通过整理、总结、筛选、鉴别的方式,对现有的思想资源进行整合、分类、组织和协调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资源管理的动态性表现在资源系统是一个运动的有机体,要研究资源的时间布局,掌握时间布局的一般规律。5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实现生活质量的改善、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速人类思想的进步。.资源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资源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源管理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管理是保护资源、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手段;资源管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方法。.资源管理的作用包括:促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实现生活质量的改善;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速人类思想的进步.资源管理就是以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资源管理的特点:系统性:系统整体最优化,管理范围综合化;适应性:资源管理要与人口、环境相适应;经济效益要与社会效益相适应;动态性:运动和变化是资源管理的一大特点。第二节资源生产.人类利用资源的过程其实就是资源生产的过程。.原生资源生产是较为传统的资源生产方式,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相对较为容易。.新资源主要分为新发现的资源、传统资源的新用途、人类创造的新资源。第三节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是指人类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得资源在地域间流动和调节。包括战争、建设工程等手段。.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会造成结构性资源闲置。第四节资源交换1.资源交换第五节资源消费.资源浪费是指资源的无意义的使用。一般可以分为自然资源浪费、社会资源浪费、思想自由浪费三类。自然资源的浪费可以细分为生产、流通和交换分配三个领域的浪费。社会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制度上的浪费。思想资源的浪费表现在对前人的思想经验不加以总结、不加以鉴别,没有很好地进行筛选、吸收和整合,要么全盘否定,要么全盘接受;或将自身的思想资源运用于无意义的事务上。.资源耗费是指对资源的有必要的使用。第六节资源的储备、闲置、节约与优化配置.资源储备是指人类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根据现实状况和基于现实对未来做出的合理预期,而对资源进行适当的存留,以备将来之需。资源储备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可更新的资源储备,如土地、淡水、森林等地上资源;不可更新的资源储备,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资源闲置是资源在现有条件下未能得以充分利用,在市场流通中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未能参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流程。.资源节约是指对有限的资源按照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和使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实现资源利用在效率和总量上的总体俭省。第八章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第一节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一)资源配置的含义(二)资源配置的目的(三)影响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资源配置是指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某种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用途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最佳的效益。.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通过合理的分配,才能实现对资源的最佳利用并获得最佳的效益。影响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有需求约束、供给约束、现实生产力约束、现实的市场条件约束。资源需求一般是消费者对某种等级或者治疗的资源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价格机制,将人们对资源的无限需求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需求约束。资源供给一般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等级或质量的资源商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使得通过价格形成供给约束。如果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资源商品只有提供出售的愿望而没有提供出书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成为现实生产力约束。产权制度不健全、竞争环境不自由、法律保障不完善、部门和地区条块分割严重等因素制约市场机制的发挥,形成使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有效的市场条件约束。.资源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某种资源商品或资源要素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资源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某种资源商品或资源要素愿意提供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资源配置方式及其机制构建.按照配置主体,将资源的配置方式分为市场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公众约束软配置方式。计划方式的资源配置是指通过指令性计划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和组合。计划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市场配置方式是通过“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的资源配置方式。公众约束软配置方式是指通过道德观念、社会舆论等来约束人们行为,在资源利用和资源配置时按照一定的行为规则来行动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结合起来的资源配置方式。.按配置的时空关系,将资源的配置方式分为资源的时间配置、资源的空间配置、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时间配置主要是指资源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最优分布,亦即经济学上常说的动态优化。就是针对资源动态特征,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时段、最佳时限上的控制与决策。资源的空间配置是指资源在区域上的最优分配问题,包括区域内、区域整体和多区域间的配置。第三节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论.一般被认为最能够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有效率资源配置的机制是市场机制。市场配置是以为价值规律基础的配置。.要想使经济主体在正当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必须满足:市场中企业所处地位平等;企业在交易中遵循自愿原则,不受外界干预;拥有公平客观的市场条件;企业有自律的商业道德观。.要想保证资源配置有效、有序地进行,必然要以法律化机制作为资源配置活动的前提具体而言体现在:资源配置活动需要法律的制约、资源配置活动需要相互协调发展、有效的资源配置活动需要法律制度的激励。第四节资源的国际化配置(一)资源国际化配置的意义(二)资源国际化配置的主要方式(三)国际公共资源配置.资源国际化配置的主要方式有国际贸易,包括进出口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劳务输出等;国际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等;战争等强制方式。大多数国家采用的主要国际资源配置方式是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有货币出资、实物投资、知识产权投资、投资利润再投资,也可以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合作经营、跨国并购、境外上市、参股。.国际公共资源包括处于某主权国家管辖范围的国际公共资源;由两个以上国家共享的国际公共资源;主权国家管辖外的国际公共资源。根据《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规定》,世界自然遗产拥有比较特殊的法律地位,属于国际公共资源。南极、火星等地的矿产资源属于主权国家管辖外的国际公共资源。类似湄公河等流经几个国家的鱼类资源属于有两个以上国家共享的国家公共资源。.正式的国际公共资源配置制度有国际公共资源产权制度、国际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