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课件_第1页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课件_第2页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课件_第3页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课件_第4页
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国七雄局面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的结果。春秋初年有百余国,战国初年只有20余国,后来仅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对比春秋初期与战国初期形势图,能看出什么变化?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分析资料,总结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的特点。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面对复杂危急的局势,孙膑主张引兵攻打魏都大梁,原因是魏以精锐部队攻打赵国,国内必定空虚。此计策得到主将田忌的支持。魏将庞涓得知国都被围后,果然赶回应战。孙膑于是在桂陵设伏,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此战创造的“围魏救赵”的经典战法,为后世效仿。魏国出兵韩国,韩国向齐军求救,孙膑用“增兵减灶”之计诱使魏军回师追击,在马陵伏击魏军,射杀魏军大将庞涓,史称此战役为“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遗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西宽约10千米,东至鸿家沟、邢村,西至骷髅山、马鞍壑;南北长约30千米,南起米山镇,北至丹朱岭。虽已历经2000多年,但许多遗址遗迹尚存,如当年秦军为断绝赵军粮道和援军而修筑的长城(又称秦垒),遗址至今尚可见到,此外还有营防岭、空仓岭、白起台、骷髅山、将军岭、廉颇屯等遗迹。在长平之战遗址内,常有戈、矛、箭头等文物出土。近年,考古发现了古长平之战坑卒遗址,仅永禄1号尸骨坑,就发现完整的尸骨130多具。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导致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兼并战争的特点战国的历史,就是这七个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比拼国力的历史。而历史就在长平之战这里开始转折,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秦国势如破竹,统一六国已经指日可待。——《中国通史·第一卷》消极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破坏。积极作用:促进了各国政治变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结合材料,说说对战国时期战争的评价。目的特点性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争霸(成为霸主)兼并(统一全国)时间短,规模小,参战兵力少时间长,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奴隶主之间为争夺领地而展开的战争,具有奴隶社会性质新兴地主阶级为实现统一而发动的战争,具有封建社会性质思考: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区别?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商君相泰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政治经济军事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编定户籍,严明法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废除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总之,有利于高效行政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总之,有利于经济富国有利于新兴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也壮大了秦国军事力量。总之,有利于军事强兵结合课本,试着梳理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①国力增强——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实现了国富兵强,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②制度创新——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思考:商鞅变法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客观原因: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封建经济,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主观原因: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商鞅的个人能力和得力的改革措施。战国时期各国都厉行变法,为什么秦国商鞅变法取得最大成功?客观原因: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封建经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观原因: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商鞅的个人能力和得力的改革措施。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变法。除了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楚国吴起变法、齐国邹忌改革等变法活动外,赵武灵王还实施“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一方面把原来中原宽大的服装,改为胡人的紧身短装,以适应骑兵作战;另一方面组建骑兵。“胡服骑射”使赵国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辟地千里”。燕昭王也任用乐毅进行改革,制定法律,任用贤能,整肃军纪,改变了“燕处弱焉”的局面。各国变法的共同点是:注重实干型人才,重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程度地实现富国强兵,推动了封建化进程。在政治制度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从血缘宗法政治向地域官僚政治转化。新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符合民众利益;强化法治,巩固了政权,促进了秦国强盛,因此得到秦国统治者的支持,并没有废除新法。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试推测秦国统治者不废新法的原因。战国时期,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与此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国时期双镰铁范农业战国时期青铜冰鉴手工业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战国时期货币商业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整理都江堰的基本资料。合作探究材料一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材料二建于公元前3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造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结构它是一座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无坝引水的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一再扩大。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整个都江堰仍然正常发挥作用,让人们不得不为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而惊叹。1.

[东营中考]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周王室衰微B.分封制崩溃C.兼并战争不断D.注重兴修水利C2.

[益阳中考]荀子曾这样评价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有关?()A.鼓励耕织B.严明法度C.奖励军功D.确立县制C

3.

[日照中考改编]有一位作家在游览中国古代某项工程后感慨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A.黄帝B.大禹C.管仲D.李冰D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如下)。战国七雄(1)材料一图片中地理位置最北、最东的分别是哪个诸侯国?请列举战国时期三例著名的战役。该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燕国、齐国。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和长平之战。七雄并立,兼并战争不断。答案来源作答内容能力要求作答范围作答内容答案来源作答内容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的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实行什伍连坐制。根据军功授予爵位。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史料实证

商鞅变法(2)材料二中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县制;废除旧的土地制度;统一度量衡。最后送给我们自己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

3、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4、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