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使用汉字写作带来了便利,却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这是因为计算机输入只要求辨识、选用汉字,而汉字书写还要求笔画正确、结构完整。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有时候,人们拿起笔写字,虽然对某个字或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无法正确地写出来。这种现象在汉字书写中更为明显。。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形相近,如“朱”字与不同的偏旁组合,可以组合成“株”“珠”“铢”等。有些指事字仅是个别笔画的位置不同,如“本”“末”,都是在“木”字的基础上添加一笔,添加的位置不同,意思也就不同。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材料三人类的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准确识记、正确书写汉字,需要将对汉字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根据研究,初次学习之后,间隔性地重复学习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如表所示。表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时间间隔(小时)记忆保持数量(%)遗忘数量(%)0.3358.241.81144.255.88.835.864.22433.766.324×227.872.224×625.474.624×3121.178.9根据记忆保持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多写、多看都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但研究表明: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确识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B.“几乎有了”的现象表明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容易被区分。C.表1显示,距初次学习后的时间间隔短,记忆保持数量多。D.相较于注视汉字或使用键盘打字,手写汉字更有利于识记。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B.这是因为汉字的笔画简单C.这与汉字特点有一定的关联D.这可以规避汉字书写的问题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提高全民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可以从①、②、③三方面下功夫。【答案】1.B2.C3.①语文课程和教学引导;②把握汉字结构特点;③强化对汉字的长时记忆(多写、多看、多复习)【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B.结合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可知:“几乎有了”的现象是指在书写汉字时,脑子里有一闪而过的印象,但又无法正确书写;结合“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可知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要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能更好的去区分。选项理解有误。故选B。2.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结合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可知“几乎有了”的现象是指在书写汉字时,脑子里有一闪而过的印象,但又无法正确书写的现象,这是在描述“几乎有了”的现象定义并强调在汉字书写中尤为明显。结合材料后半段“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形相近……”可知举例说明要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画线处需要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几乎有了”的现象在汉字书写中尤为明显,结合后半段材料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是此现象的原因。故选C。3.本题考查材料筛选与概括。结合材料一“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可知语文课程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故可加强语文教学;结合材料二“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可知不同的汉字根据结构特点去识记能更好的记住写法,故可提炼:把握汉字结构特点;结合材料三表格可知,间隔时间越长,记忆保持数量越少,遗忘数量越多,结合“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多写、多看都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确识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可知可采用多写、多看、多用手写的方法来提升汉字的准确性,即加强长时记忆。(2024·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3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大观园——跨学科整本书阅读课程展”在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开展。展览呈现了五年级上学期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带动其他学科共同构建的《西游记》跨学科阅读课程。有的孩子说:“我特别喜欢《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从服饰的颜色设计可以看人物的地位、个性,感觉很新鲜!”在大观园观摩中,不少教师感言:“看了这个展览,感觉跨得很巧,对读本挖掘得很深。”跨学科阅读打破了语文阅读专属的思维惯性,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表现性任务启发阅读、思考、表达。(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材料二】随着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们为物候。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纬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①郊原尚朔风。”(长治)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禁晓阴阴。”(长安)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具有情。”(成都)柳宗元:“宦臣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江)【注释】①二月:与下文的“二月”都指农历二月,相当于公历三月左右。(选自《语文闲谈》,有删改)【材料三】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自古以来放纸鸢——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②“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没能把风筝成功放飞!非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可爱形象跃然纸上。③看来想把风筝高高飞在天上,绝非易事。④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小时,适宜放小风筝。风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风力变化不定时,控制风筝的人就有点儿手忙脚乱。同样的道理,不断变化的风向也会对空中的风筝产生影响。⑤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⑥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导致自重增加,蒙面变软,加大放飞难度,风筝也容易脱胶或变形,影响放飞效果。⑦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某个区域为高气压所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飞起来。反之,风筝易于飞起。(见图一)【材料四】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飘飘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注释】①籰(yuè)子:绕线的工具。②放病根儿,一种民俗,“放晦气”。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4.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学生通过“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能够从服饰的颜色设计看出人物地位、个性。B.材料二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山寺”所在地的地势低,物候早。C.材料二中的“花须柳眼”“东风日暖”和材料三中的“草长莺飞”“杨柳春烟”等都是物候现象。D.材料三中“骂天公”表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材料四“将籰子一松”表现黛玉放风筝的自如。5.初春刚开学,某校部分师生将要参加“青少年风筝友谊邀请赛”,带队老师与同学们就行程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图二完善交流内容。老师:经多方面考虑,我们此次将前往长治、西安、成都、柳州参加比赛,最先举行比赛的城市是柳州,谁知道为什么呢?学生甲:我知道,柳州现在天气适宜,让我联想到相关的诗句是;还想知道最后举行比赛的是哪个城市?学生乙:我认为是,因为物候知识告诉我们。老师:大家说的很有道理,当四月初完成所有比赛返回辽宁时,我们可以相约共赏春花。6.风筝友谊邀请赛归来后,大家对《红楼春趣》中的“趣”有了新的思考,借助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及图一,助力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提纲。“跨界·红楼·问趣”探究提纲一、民俗闲“趣”:二、气象理“趣”:风力较大;风向稳定;气温、湿度适宜;。三、跨界妙“趣”:【答案】4.B5.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长治纬度越高,物候越晚。6.放风筝的民俗活动,《红楼春趣》众人放风筝的场景气压适宜将文学与气象学、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智慧。【解析】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和辨析。B.根据材料二“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知,诗句表示的是“山寺”的地势较高,物候较迟;故选B。5.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第①空:根据材料二“柳宗元:‘宦臣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柳州)”可知,表现柳州天气环境的句子是: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第②③空:根据图二可知,举行比赛的城市从南到北依次是:柳州、成都、西安、长治,期中柳州纬度最低,长治纬度最高,所以最后举办比赛的城市是长治;结合材料二“纬度越低,物候越早”可知,长治是四个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最后举行比赛,原因是纬度越高,物候越晚,春天来得越晚,放风筝比赛就会越晚举行。据此作答即可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第①空:根据材料三第①段“自古以来放纸鸢——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可知,放风筝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民俗活动,《红楼春趣》的民俗趣则体现在众人放风筝的场景上;第②空:根据材料三第④段“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第⑤段“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第⑥段“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第⑦段“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可知,影响放风筝的因素有风力、风向、气温、空气湿度以及气压,根据题干“风力较大;风向稳定;气温、湿度适宜”可知,最后可填:气压适宜;第③空:根据材料四“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一会儿就不见了”可知,《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红楼春趣》中放风筝的场景是文学性的描绘,材料三分析了影响放风筝的气象要素:风力、风向、气温、空气湿度以及气压,属于气象学和物理学知识,所以跨界妙趣是指:将文学与气象学、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体现了跨界阅读的妙趣,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也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据此作答即可。(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组合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罗丹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话含意深厚,非解释不可。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非动者,即非自然。照片在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行把动象转变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了。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艺术家要想借图画、雕刻等以表现自然之真,当然要能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精神、表现生命。这种“动象的表现”,是艺术最后目的,也就是艺术与照片根本不同之处了。那么艺术又怎样能表现出“动象”呢?这个问题是艺术家的大秘密。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像怎样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表现出那第一个现状,于不知不觉中转化入第二个现状,使我们观者能在这作品中,同时看见第一个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个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节选自《美学散步·看了罗丹雕刻之后》,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有改动)【文本二】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罚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儿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痛;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节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文本三】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节选自毛宁《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作7.罗丹为什么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请简要回答。8.艺术家雕刻《拉奥孔》时是怎样表现“动象”的?(用文本二的一句话回答)9.《清明上河图》中呈现了“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这一“动象”,请借助想象描绘出船的“第一现状”和“第二现状”。第一现状:第二现状:10.请介绍《清明上河图》中放大处(图中白色圆圈所示)画面内容并点评其妙处。【答案】7.自然的“真实”是“动”,照片把“动”转换成了“静”是谎言,艺术追求“动象”目标,所以真实。8.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9.第一现状(示例):巨大漕船正在汴河上扬帆行驶,有船工大声呼叫:“拱桥!放倒桅杆。”(描绘出漕船放倒桅杆之前情景即可)第二现状(示例):桅杆放倒,漕船有惊无险驶过拱桥,船夫们额手称庆,桥上岸边众人欢呼一片。(描绘出漕船驶过拱桥或之后的情景即可)10.图中画着一个“岸边挥臂助阵”(或“两脚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挥动,仰头呼唤”)的人,(人物状态,“挥臂”“呼唤”有一特征即可);寥寥数笔,人物的形神俱备,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地把此刻人物内心的紧张、焦急、担忧的心理状态刻画出来(有一个心理特征即可),烘托了漕船过桥的紧张气氛;体现了自然真实的动象。【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文本一第一段中“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非动者,即非自然。照片在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行把动象转变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了。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艺术家要想借图画、雕刻等以表现自然之真,当然要能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精神、表现生命。这种‘动象的表现’,是艺术最后目的,也就是艺术与照片根本不同之处了”;第二段中“你们问我的雕像怎样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表现出那第一个现状,于不知不觉中转化入第二个现状,使我们观者能在这作品中,同时看见第一个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个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可知,罗丹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是因为自然万物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这种运动和变化是生命的体现和精神的作用。然而,照片在捕捉物象的瞬间时,只能截取一个静态的画面,无法完全展现自然的动态美,因此照片所呈现的只是物象的静态形式,而非其真实的动态本质。相比之下,艺术追求的是表现自然之真,即能够表现物象的动态变化和精神内涵。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表现手法,能够在作品中展现出物象的动象,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精神的力量。因此,艺术所追求的是更加真实、生动和深刻的自然表现,而照片则因为无法展现自然的动态美而显得虚假和片面。据此可概括为:自然的“真实”是“动”,照片把“动”转换成了“静”是谎言,艺术追求“动象”目标,所以真实。8.本题考查信息筛选。结合文本二“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罚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儿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痛;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的内容可知,艺术家雕刻《拉奥孔》时,通过“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来表现“动象”。这种表现方式不直接展现苦痛达到极点的瞬间,而是捕捉到了即将达到这一极点前一刹那的神情,使得作品能够传达出含蓄而深刻的动感和情感张力。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首先,需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根据《清明上河图》中“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这一场景,描绘出船的“第一现状”和“第二现状”。这要求我们对原场景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通过想象将其细化为两个不同阶段的画面。在《清明上河图》中,“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是一个动态的场景,它包含了多个细节元素,如船只、船工、桅杆、拱桥、河流以及周围的观众等。我们需要从这些元素中挑选出与“第一现状”和“第二现状”紧密相关的部分进行描绘。为了清晰地描绘出两个不同阶段的画面,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时间线。在这个时间线上,“第一现状”是船只尚未开始放倒桅杆,但已经做好准备或者即将开始的阶段;“第二现状”则是桅杆已经放倒,船只正在通过拱桥或者已经通过拱桥的阶段。由于原画作是静态的,我们需要运用想象力来填补画面中的空白部分。比如,在“第一现状”中,我们可以想象船工们是如何忙碌地准备放倒桅杆的,他们的表情、动作以及周围的环境等;在“第二现状”中,我们可以想象船只通过拱桥时的情景,船夫们的反应、观众的反应以及整个场面的氛围等。最后,我们需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将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在描绘时,要注意保持画面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两个不同阶段的变化。示例:第一现状:在汴河之上,一艘庞大的漕船缓缓驶来,阳光洒在船帆上,金光闪闪。船工们忙碌地穿梭于甲板之上,有的紧握船舵,专注地观察着前方的水域;有的则站在船头,眺望远处那座巍峨的拱桥,神色中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随着船身逐渐靠近拱桥,船长大声发令:“准备放倒桅杆!”船工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解开固定桅杆的绳索,有的则准备引导桅杆缓缓下落,确保船只能够顺利通过拱桥而不受阻碍。整个船上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着充分的准备。第二现状:随着桅杆被稳稳地放倒,漕船仿佛卸下了重负,更加灵活地穿梭于拱桥之下。船夫们紧握船篙,熟练地调整着船身的方向与速度,确保船只能够平稳地驶过拱桥。桥上与岸边的观众纷纷驻足观看,为这惊险而又精彩的一幕鼓掌欢呼。当漕船终于有惊无险地驶过拱桥,船夫们纷纷松了一口气,相互间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他们有的挥动着手臂,向桥上的观众致意;有的则高声欢呼,庆祝这一胜利的时刻。而桥上的行人与岸边的居民也被这壮观的景象所感染,纷纷加入到欢呼的行列中来,整个场面充满了欢乐与祥和的氛围。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图文转换。图中白色圆圈所示的画面,聚焦于《清明上河图》中一个热闹非凡的场景——桥头的岸边,这里聚集了一群人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岸边焦急眺望”的行人。他两脚分开站立,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不自觉地交织在胸前或轻轻搭在栏杆上,目光紧锁着即将通过拱桥的漕船,脸上写满了焦急与关切。这幅画面妙处在于其细腻的人物刻画与深刻的情感传达。画家仅通过简单的几笔线条与色彩,便勾勒出行人焦急的神态与动作,形神兼备,让人仿佛能听到他内心急切的呼唤与担忧的低语。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人物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更巧妙地烘托了整个场景的紧张氛围。此外,这位焦急眺望的行人形象,也成为了连接桥上桥下、船上船下众多人物情感的纽带。他的存在,使得整个画面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而是充满了动态的生命力与情感交流。观者可以透过他的眼神与姿态,感受到整个漕船过桥事件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进而体会到《清明上河图》所追求的“自然真实的动象”。据此理解作答即可。示例:图中描绘了一位“桥上紧握栏杆,目光紧锁船身”的民众。他站立于石桥边缘,双脚紧贴着栏杆底部,仿佛生怕错过任何细微的变化。双手则紧紧抓握着栏杆,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展现出他内心的紧张与不安。他的头部微微前倾,双眼紧盯着即将通过桥下的庞大漕船,眼神中充满了对安全的忧虑与对结果的期待。(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暑期将至,学校开展“假期生活规划”主题活动。【材料一】活动宣传海报。(见下图)【材料二】①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教育的使命不能分割为德智体美劳五个向度的独立发展。从教育的内容看,“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从教育的功能看,任何一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蕴含着多方面的育人资源。因此,“五育”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实现由“五育”并举到“五育”融通的演进。②育人先育心,“五育”对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各有侧重,但价值塑造的旨归异曲同工。我们要牢固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把价值塑造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觉地明大德、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③在育人体系中,体育具有基础性、高阶性的特征,指向人的生命健康。但长期以来,教育“弱于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力加强新时代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教会、勤练、常赛”,通过特色体育活动和群众性竞技性体育赛事,引导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④“五育”融通的深入推进,还要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只有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才能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选自高翅《“五育”融通育全人》,《光明日报》2023年5月30日,有删改)【材料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从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体育锻炼还能够增强呼吸系统的动能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肌肉发达,而且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得到加强,从而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同时动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选自《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材料四】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动教育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一堂好的劳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练意志、锻炼自己。就拿烹饪来说,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实践任务,例如:1~2年级从择菜、洗菜学起,可以剥毛豆、做水果茶,7~9年级要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完成3~4道菜。循序渐进,做中学、学中做,方能取得实效。(选自吴月《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人民日报》2024年4月21日,有删改)11.以下对二、三、四则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B.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肌肉发达,还可以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C.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可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因而智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要手段。D.劳动课要注重实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喊”劳动,要切实保证学生有必要的劳动实践经历,避免走过场。12.如图是小美同学的暑期一日生活规划,请你指出这份规划有哪些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暑期一日生活规划时间活动内容7:00起身7:30早餐8:00-9:30自主预习高年级课程10:00-11:30参加书法或古筝兴趣小组12:30午餐13:00-14:00午休14:30-17:30到图书馆读书18:00晚餐18:30-20:30看电视21:00就寝不足之处:改进建议:13.即将毕业,大家都在积极讨论自己的生涯规划。小明同学却说,想那么多、那么远干什么?当务之急是考个好分数。请结合上述材料对他进行劝说、引导。【答案】11.C12.①规划中缺乏体育锻炼活动。②没有劳动实践安排。③看电视时间过长。示例:可在9:30至10:00和15:30至16:00各安排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12:00至12:30安排为家人做午餐,18:30至19:00安排洗涮餐具、打扫卫生的内容。19:00至19:30看电视,19:30至20:30用于与家人交流。13.示例:小明同学,你这种说法我不赞同。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由童年开始,一直伴随个人的一生。初中阶段,是职业生涯中探索阶段的重要时期,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环境,进而减少职业选择中的失误。越早做职业规划,可以越早树立人生目标,对我们现在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解析】1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C.根据材料二第④段中原文“‘五育’融通的深入推进,还要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只有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才能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可知深入推进“五育”融通,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才能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原文中并没有提到“智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要手段”,本项说法无中生有,因此是错误的;故选C。12.本题考查材料阅读运用。根据材料三可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和身体的协调性,同时动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根据材料四可知,参与劳动能磨练意志、锻炼自己,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分析小美同学的暑期一日生活规划表可知,她的生活规划涉及到起居、吃饭、文化学习、兴趣爱好、娱乐等方面,却缺少了体育锻炼和劳动方面的内容,且18:30-20:30有2个小时时间看电视,时间过长。这是暑假时间,要适当地安排体育锻炼、家务劳动、与家人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可分析时间安排,从学习或娱乐较长的时段中安排上、下午各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午餐或晚餐前后各半个小时的家务劳动内容、与家人沟通交流等等,合理即可。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所给对话情景是:即将毕业,大家都在积极讨论自己的生涯规划。小明同学却说,想那么多、那么远干什么?当务之急是考个好分数。对小明的说法,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赞同,然后结合材料一的宣传海报和生活实际进行劝说、引导。材料一海报中文字“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才叫蓝图”表明了“规划”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提早做好人生规划。劝说时要具体分析职业规划对中学生的意义,以理服人。示例:小明同学,你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不再局限于职业生涯的层面,甚而于指向整个人生目标。作为即将毕业的初中生,我们要认同并建立起自我概念,要逐步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查、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初步择业计划。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不盲目跟从大众的热门选择,这将会有效减少选择中的失误。我们通过讨论,及时做生涯规划,可以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效地促进我们的努力方向。(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注重传承城市文脉”,要求“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②城市文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当地历史文化之间有机联系的集合,集中体现在各类遗址、遗迹和建筑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艺术风格、生活方式中。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的名片和公众约文化记忆,是城市建设中鲜明的文化标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可采用“绣花”的方式,不可大拆大建,不可急功近利,不可破坏街区肌理与传统风貌。③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要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还要保护好街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衍生的文化生态,在街区的商业开发和传统保护中寻得最佳平衡点。此外,在保留历史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摘编自2024年2月9日《人民日报》)【材料二】①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见证着无锡的城市发展。无锡推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共同发展,南方泉、周新里、东亭老街、钱桥老街、梅里老街……一条条历史文化街区被唤醒,成为无锡的“文化客厅”。穿越时光隧道,这些老街上演着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城与人的共同发展。此外,推进中的“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注重与所在区域城市建设的协调共融。②今年“五一”假期,游客王女士专程来无锡小娄巷游玩。小娄巷集聚了众多文物保护建筑,如福寿堂。来鹤楼、谈氏宗祠等。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立足于宋朝以来的千年街巷文化。行走在街巷中,赏花之余,王女士还体验了宋朝替花。在这里,既能感受到“老”的气韵,又能体会到“新”的气象。小娄巷还引入了年轻人喜爱的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呈现出古韵与今风交融的江南市井生活。③宜兴前墅龙窑是中国陶文化传承的“活标本”。近年来,围绕“陶式生活”主题定位,当地政府加大前墅龙窑及其周边街区的保护修缮力度,着力营造周边的历史文化氛围。为了多角度展示古龙窑品牌文化,又兴建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龙窑展示馆,系统展示古陶演进史。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柴烧艺术节,向海内外艺术家展示柴烧文化。柴烧专业技法、柴烧艺术创新。未来,无锡的各个区域将有更多的历史街区“活起来”“靓起来”,与城市发展相融共进。(摘编自《无锡日报》)14.请结合材料一,用自己的话解释“绣花”一词的含义。15.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完成下列表格。主要原则无锡举措统筹空间布局②
注重与所在区域协调共融保护文化遗产③
加大前墅龙窑保护力度①小娄巷引入创意元素
④16.在“城·文脉”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就两位网友的留言展开讨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无锡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方面需做哪些改进。网友小南:“五一”假期,我游览了无锡的几条老街,感受到了无锡的文化气息,但感觉这几条老街好像都差不多。网友小北:我也去了几条老街,要是能看到老住户们在小桥流水旁、青石板路上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就更好了。17.下列不符合“传承城市文脉”做法的一项是(
)A.淄博市精心打造家乡名人蒲松龄的故居,努力让城市的名片更加闪亮。B.岳阳市对能全文背诵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各地游客实施免门票政策。C.某城市号召市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D.某城市推出“跟着郦道元游三峡”旅行路线,宣传当地独特地域文化。【答案】14.“绣花”是要求我们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时要精心策划、细致操作,以达到最佳的保护和利用效果。15.推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共同发展兴建龙窑展示馆融入现代元素引入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16.示例:①深入挖掘每条街区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突出其个性特色,避免不同街区之间出现相似或重复的景观和文化元素,使游客能够感受到每条老街的独特魅力。②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时,应注重保留和恢复街区的原生态生活氛围,让游客在游览中能够亲身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街区生活。17.C【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语释义。绣花本义是指以针引线在丝织品上刺成彩色图样的工艺。结合材料一②段中“城市文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当地历史文化之间有机联系的集合,集中体现在各类遗址、遗迹和建筑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艺术风格、生活方式中。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的名片和公众约文化记忆,是城市建设中鲜明的文化标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可采用‘绣花’的方式,不可大拆大建,不可急功近利,不可破坏街区肌理与传统风貌”的内容可知,在材料一的语境中,“绣花”一词被用来形象地描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方式: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时,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耐心,注重细节和精致度,避免大拆大建或急功近利的行为。它强调了在保护过程中要尊重街区的历史文脉和传统风貌,通过精细化的操作来维护街区的完整性和独特性,使之在现代化建设中能够绽放异彩,同时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简而言之,“绣花”是要求我们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时要精心策划、细致操作,以达到最佳的保护和利用效果。15.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概括。第一空,结合材料二①段中“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见证着无锡的城市发展。无锡推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共同发展,南方泉、周新里、东亭老街、钱桥老街、梅里老街……一条条历史文化街区被唤醒”可提取为:推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共同发展;第二空,结合“兴建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龙窑展示馆,系统展示古陶演进史。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柴烧艺术节”可提取概括为:兴建龙窑展示馆。第三空,结合材料一③段中“在保留历史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提取为:融入现代元素。第四空,结合材料二②段中“小娄巷还引入了年轻人喜爱的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呈现出古韵与今风交融的江南市井生活”可提取为:引入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材料一】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指示,并详细阐述了城市文脉的概念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文中指出,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精细化的方式进行保护和利用,避免大拆大建和急功近利,以保留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历史风貌。同时,提出了在保护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建议。【材料二】以无锡为例,具体展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成果。文中提到,无锡通过推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的共同发展,唤醒了众多老街,使其成为城市的文化客厅。同时,通过引入现代元素和创新方式,如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等,实现了古韵与今风的交融,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还介绍了宜兴前墅龙窑的保护与利用经验,通过举办国际柴烧艺术节等方式,多角度展示古龙窑品牌文化,推动历史街区与城市发展的相融共进。结合“我游览了无锡的几条老街,感受到了无锡的文化气息,但感觉这几条老街好像都差不多”的内容,如材料一所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需要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无锡在开发老街时,应深入挖掘每条街区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突出其个性特色,避免不同街区之间出现相似或重复的景观和文化元素,使游客能够感受到每条老街的独特魅力。结合“我也去了几条老街,要是能看到老住户们在小桥流水旁、青石板路上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就更好了”可知,网友小北提到希望看到老住户们在小桥流水旁、青石板路上原生态的生活场景。这提示我们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时,应注重保留和恢复街区的原生态生活氛围。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老住户继续居住在街区中,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同时引入一些与街区文化相契合的现代业态,如手工艺品店、传统小吃店等,让游客在游览中能够亲身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街区生活。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这一选项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和保护,而是强调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即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与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街区等具体的文化元素没有直接关联;故选C。(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小语和小文整理了一组关于“热词新语”的文本,请你参与探讨研究,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①今天上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揭晓仪式,发布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②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数字中国、杭州亚运会、核污染水、巴以冲突、大语言模型、神舟十七号、村超。③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④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球文明倡议、村超、新质生产力、全国生态日、消费提振年、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百模大战、墨子巡天。⑤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基于大数据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筛取,并经过专家评议而来的。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勾勒出语言生活的图景。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年12月20日)【文本二】_________________①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入选。②“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人们以新方式、新视角去看待、认知生活中的语言。看到“显眼包”这个如此接地气的词汇能成为年度流行语,感觉很温暖。的确,少了“嫌弃”“爱出风头”等意味,多了“个性突出”“活力外溢”“可爱有趣”等内涵,“显眼包”的流行,让人们体悟到语言流变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情味,这种精准而不失诙谐的表达,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③“十大流行语”的发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代际和群体间的壁垒,让不同人群通过语汇的扫盲来实现更好的跨界沟通。今年发布的流行语中,对于“情绪价值”,不少中老年网友表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后面给出的详细解读,点出了“情绪价值”流行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当这种情感需求和动态心理过程被长辈看到,或许就成了一些固有认知和理念发生改变的开始,成了解开代际和群体间隔阖的一把钥匙。④“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还让人们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未知的领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诸如“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等词汇,曾经只在某个圈层流行,受到某些特定人群的关注,将他们放到“年度流行语”这个更大的展台上,正是在帮助更多人了解前沿科技,带那些被“信息茧房”困住的人去看不一样的风景。⑤有人说“要读懂中国,先读懂十大流行语”,“读懂了十大流行语,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一年一度“十大流行语”的发布,某种程度上是国人岁末年终的一种仪式感。(《工人日报》,2023年12月6日,乐群,有改动)【文本三】哪些年度热词能被词典收录?①热词是指通过热点事件而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事件指向性的词语,人人都可能是热词的制造者、知识的传播者。影响年度热词产生和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②一是社会因素。随着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新的词语不断涌现,原先限于专业领域的一些词语逐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年度科技新词,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足迹。二是语言因素。通过语言的类推作用产生了大量新词语,语言的经济性、简洁性原则也催生缩略词语。比如,“村BA”既是缩略词,又是对“村晚”和“NBA”“CBA”等词语的仿造。三是认知因素。新颖独特的词语能够吸引大众眼球,人们会设法使语言陌生化,在形式上采用字母、符号等非汉字形式,在语音上采用谐音方式等。四是传播因素。互联网、数字化的背景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特别是短视频传播近来深受大众青睐,成为人们展现语言智慧的重要途径。③年度热词中有很多跟某个热点事件相关的词语。只有那些反映社会公众普遍关注事件的词才会成为流行语。当这些词语被广泛使用,由专指性向普遍性转变,才有机会作为新词新义进入规范性词典。在每年产生的大量新词语中,有不少的转瞬即逝,能够在社会中广泛使用并被汉语规范性词典收录的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2010年至2017年,《中国语言生活报告》共发布媒体新词3601个,其中只有30个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④究竟哪些热词有机会进入语文词典?一是语文性。表达形式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和语音语法特点,意义表达准确,音节长短得当。二是稳定性。指词形、词义及其用法已经基本稳定,在社会上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大多已被主流媒体认可。三是通用性。年度热词的选收,以跟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定。社会共知度高的词语容易被选收为年度热词,也容易被收进《现代汉语词典》。⑤年度热词记录生活新变化、经济社会新发展,是社会文化和时代变迁的即时反映;语文词典收词则兼顾延续性与时代性,二者是语言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这些词语不仅串联着社会大众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从不同视角忠实记录着时代之声;而且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语言文化之力。(《光明日报》,2024年1月7日,杜翔,有改动)1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之间存在着重复出现的词语。B.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生活新变化和经济社会新发展。C.人人都是热词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人人又都是热词能否进入语文词典的影响者。D.互联网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也加速了流行语的广泛传播。19.请你为文本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20.你们围绕本组文本的有关内容和写法展开了讨论。小语:热词之所以能产生和流行,离不开一个“新”字,即语言形式要新颖独特。你: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小文:文本一是一篇新闻,采用了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交代事件简洁到位。你:文本二三是新闻评论,论证方法使用恰当,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21.随着探讨的深入,你们不约而同对“什么热词能够进入《现代汉语词典》”产生了探究兴趣。以下几个热词,你认为哪一个最有可能入选,说说理由。显眼包
村BA
生成式人工智能我选,理由是【答案】18.C19.2023十大流行语的发布及其意义20.社会因素、语言因素、认知因素和传播因素文本二通过具体词语如“显眼包”“情绪价值”的解读,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流行语的发布如何提升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促进代际沟通;21.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和语音语法特点,意义表达准确,且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足迹,具有较高的社会共知度和使用频率,因此最有可能入选。【解析】18.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C.根据文本三第①段“人人都可能是热词的制造者、知识的传播者”第④段“究竟哪些热词有机会进入语文词典?一是语文性……二是稳定性……三是通用性……”可知,选项一方面表述过于绝对,另一方面文章并未提到“人人又都是热词能否进入语文词典的影响者”,而是提到了影响热词进入词典的几个因素;故选C。19.本题考查标题拟写。根据文本二第①段“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十大流行语’……入选”可知,语段主要介绍2023十大流行语发布;根据文本二第②—④段“‘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人们以新方式、新视角去看待、认知生活中的语言”“‘十大流行语’的发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代际和群体间的壁垒,让不同人群通过语汇的扫盲来实现更好的跨界沟通”“‘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还让人们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未知的领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可知,语段主要介绍了“十大流行语”发布的重要意义;综合以上信息可概括标题为:2023十大流行语的发布及其意义。20.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第①空:根据对话“小语:热词之所以能产生和流行,离不开一个‘新’字,即语言形式要新颖独特”“你: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可知,横线处需要填写影响热刺产生的因素,可定位到文本三第①②段“影响年度热词产生和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因素。随着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二是语言因素。通过语言的类推作用产生了大量新词语……三是认知因素。新颖独特的词语能够吸引大众眼球……四是传播因素。互联网、数字化的背景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可知,其他因素还有:社会因素、语言因素、认知因素和传播因素。第②空:根据题干对话“你:文本二三是新闻评论,论证方法使用恰当,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可知,横线处需要举一个例子来分析论证方法的运用。根据文本二第二段“看到‘显眼包’这个如此接地气的词汇能成为年度流行语,感觉很温暖……这种精准而不失诙谐的表达,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知,作者举了“显眼包”这个流行语作为例子,来说明流行语如何反映语言流变中的人情味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属于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文本二第②段“‘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人们以新方式、新视角去看待、认知生活中的语言。”通过这个例子,作者有效地论证了流行语如何成为反映社会心态和文化变迁的镜像。据此作答即可。21.本题考查材料运用。根据文本三第④段“究竟哪些热词有机会进入语文词典?一是语文性……二是稳定性……三是通用性……”可知,流行语要进入词典需要有文段中所提到的特点。“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词汇,不仅代表了最前沿的技术趋势,还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等模型)展现出了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创造力,能够生成文本、图像、音频等多样化内容,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变革。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度代表性和广泛认知度的词汇。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也符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词汇的原则和标准。该词典旨在反映现代汉语的词汇面貌和使用情况,收录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和稳定性的词汇。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领域的核心词汇,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展现了现代汉语词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化。相比之下,“显眼包”虽然在网络语言中较为流行,但其含义和用法相对局限,更多是在特定语境下使用,缺乏广泛的适用性和稳定性;“村BA”则更多地是描述一种具体的活动或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但在全国范围内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相对有限。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机会进入词典。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024·四川雅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人工智能作为工业4.0时代的技术代表,已经深深嵌入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2023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世和持续迭代升级,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在很多专家看来,这不仅仅是技术赋能教育的简单相加,更是教育理念与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②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显示,目前大部分教师已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具体的应用主要在备课和管理阶段,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③广州奥林匹克中学牧师李可丹的地理课堂上,她借助“智影”生成数字人和课堂导入视频。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李可丹打开AI绘画工具,让学生写出地貌特征的描述提示词,根据提示词生成图片,一场关于地貌的课堂人机对话随机展开。在学生不断补充和修改关键词后,喀斯特地貌最终完整呈现在大家眼前。【材料二】①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以来,大学和职业院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仿真实训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学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虚拟实验室也不断推陈出新,日趋成熟。②就连小学和幼儿园也紧跟趋势,主动创新。以深圳、广州这两个城市的小学和幼儿园为例,通过整合数字技术合成技术打造“人工智能科创教室”“无边界科创空间”“AR智慧教室”等新颖的学习空间,变革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小朋友充分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学习乐趣。【材料三】①科技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无尽的可能性,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这些工具,也要以此促进自身新思想,新观念,新意识的产生。②“既然人工智能在知识传输上有更出色的表现,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教?”作为北京十一学校人工智能实验课程的主讲教师,郑子杰常常思考这个问题。“相比较传授知识和提升分数,我更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思辨力、合作和沟通能力等,这些能力单纯靠智能工具是无法培养的。”郑子杰说。③在郑子杰的课堂上,学生孙公博萌生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古代碑帖进行修复的灵感,他把张猛龙碑作为研究对象,在郑子杰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关于图像修复和图像翻译的研究资料,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的算法来实现修复工作。去年5月凭借这一成果,他夺得了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世界杯”——2023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机器人与智能机器”项目的奖项。22.上述材料的说明对象是。23.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必须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B.人工智能实验课程教师郑子杰认为,学生综合能力单纯靠人工智能工具是无法培养的。C.材料一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人工智能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D.三则材料从不同方面说明在科技发展中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课堂变革和教学方式变化,以及教与学观念的变化。2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能否去掉?请任选一个,简述你的理由。我更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思辨力、合作和沟通能力等。【答案】22.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影响。23.A24.不能轻易去掉。对于“更”字,它表示了一种程度的递进或比较。在这里,“更重视”意味着在多个方面中,作者更看重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思辨力、合作和沟通能力”。如果去掉“更”,虽然意思仍然清晰,但缺少了强调意味,因此“更”字不能去掉。对于“等”字,它表示列举未尽,还有其他的项目或情况。在这里,“等”字意味着除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思辨力、合作和沟通能力”之外,还有其他的能力或素质也是作者所重视的。如果去掉“等”,句子就变成了“我更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思辨力、合作和沟通能力”,这可能会让读者误以为作者只看重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而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方面。因此,“等”字也不能去掉。【解析】22.本题考查概括说明对象。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人工智能作为工业4.0时代的技术代表,已经深深嵌入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2023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世和持续迭代升级,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在很多专家看来,这不仅仅是技术赋能教育的简单相加,更是教育理念与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可知,材料开篇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引起关注和热议,为后文阐述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影响做铺垫。根据材料二第①段“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可知,材料二主要阐述了国家政策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动及各级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举措。根据材料三第①段“科技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无尽的可能性,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这些工具,也要以此促进自身新思想,新观念,新意识的产生”可知,材料三强调了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中应善用新科技。综合以上内容可知,上述材料的说明对象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影响。23.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A.根据材料二第①段“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可知,材料说的是应该逐步开展相关工作,并没有强制。本项“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有误;故选A。2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表态:不能去掉;定性:“更”是程度副词,“等”是表示列举未尽,起限制修饰作用;带词解句:“更”字强调了在众多教育关注点中,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思辨力、合作和沟通能力应该格外重视,突出了重视程度的加深;“等”字表明所列举的能力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其他未完全列举出来的能力;删词解句:如果去掉“更”,就只是单纯地陈述重视这些能力,无法体现出程度上的侧重;去掉“等”,意思变为所提到的几种能力就是全部,没有其他了,与原意不符;说明语言特点:“更”“等”两个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喝一杯无人机送来的现磨热咖啡:在拥堵的早高峰打个“空中的士”上班:乘坐水陆两栖飞机来一场“陆海空”立体式观光……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片里的5D城市魔幻场景,正逐渐走进现实。而推动上述场景实现的,就是近年来越来越热的“低空经济”。②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③“低空经济”包含上游的航天器生产制造商、中游的服务运营商和下游的应用端,涵盖了通航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一系列的场景拓展延伸,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效益和便利。④”“低空经济”这条在空中开辟出的新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新赛道。例如,美国的洛杉矶和日本的东京、大阪作为较典型的“低空经济”发展城市。⑤在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大潮正滚滚而来。⑥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力度出台利好政策。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紧抓机遇争相布局: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为相关产业穿上了法治“防护衣”。⑦在技术保障方面,在科技进步的助推下,我国应用型无人机受到市场青睐。无论是“载人”还是“载货”,应用型无人机的相关技术设想概念均已落地,并在不少城市展开试点。此外,2023年10月13日,中国民航局颁发了“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航空器型号合格认证,标志着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运管时代的到来。⑧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低空经济”是开创性的新业态,前进的道路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专家指出,相较于高空飞行成熟的空域管理和商业运营,低空飞行才刚刚起步。未来,需要更高效的管理方式、更有效的技术手段,才能支撑起低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的大容量融合飞行,从而助力“低空经济”从蓄势待发到振翅腾飞。材料二:①乘坐直升机观光著名景点、利用无人机进行商业宣传、体验滑翔伞等运动类航空项目……四川低空飞行领域出现多形态消费火热态势,直接产值超过1亿元。四川省作为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的先行省份,已经成为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热土。②凭借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四川已形成了涵盖航空研发制造、飞行控制系统、任务载荷、应用软硬件、配套运营服务的完整低空经济产业链。其中,大中型无人机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四川低空经济制造业的一大亮点。③四川自2017年12月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以来,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紧盯空域运行模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了“想飞就能飞”的目标。随着飞行计划报批流程的简化,飞行申请报批时间由一周缩减到一小时,大大提高了飞行效率。25.两则材料中划线句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6.结合两则材料,简述如何发展我国的“低空经济”。2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从材料一可知,“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航空器为主,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B.材料一以美国和日本的城市发展为例,说明“低空经济”这种涵盖多个行业领域的新业态,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竞相发展的新领域。C.材料一指出,虽然“低空经济”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依然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D.从材料二可知,四川低空飞行领域直接产值超过1亿元,这是四川省成为低空经济领域发展热土的原因之一。E.材料一提到需要更高效的管理方式来助力“低空经济”,材料二中简化低空飞行计划报批流程,正是在这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答案】25.示例:两则材料中的划线句都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都是为了引出要说明的问题:低空经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低空经济”和四川低空飞行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6.首先,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利好政策,鼓励和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性能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和规范;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推动“低空经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27.BD【解析】25.本题考查句子作用。材料一画线句中列举了喝无人机送来的咖啡,打“空中的士”上班、乘水陆两栖飞机观光等相关事例,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材料一第①段“而推动上述场景实现的,就是近年来越来越热的‘低空经济’”可知,画线句是运用举例子的方式,引出说明对象——低空经济;材料二画线句列举了乘坐直升机观光景点,用无人机进行宣传,体验滑翔伞等相关事例,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结合材料二第①段“四川低空飞行领域出现多形态消费火热态势……已经成为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热土”可知,举相关事例可以引出“低空经济”的话题,同时可以使读者更加了解四川低空飞行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更有说服力。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引出说明对象——低空经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可读性。同时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低空经济”以及四川第空飞行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6.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与概括。根据材料一第⑥段“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力度出台利好政策。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为相关产业穿上了法治‘防护衣’”可知,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大力出台利好政策,以确保“低空经济”的平稳发展。据此可概括为: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利好政策,鼓励和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第⑦段“在技术保障方面,在科技进步的助推下,我国应用型无人机受到市场青睐。无论是‘载人’还是‘载货’,应用型无人机的相关技术设想概念均已落地,并在不少城市展开试点”“此外,2023年10月13日,中国民航局颁发了‘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航空器型号合格认证,标志着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运管时代的到来”第⑧段“未来,需要更高效的管理方式、更有效的技术手段,才能支撑起低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的大容量融合飞行”可知,在科技的助推下,我国的无人机受到市场青睐,但是毕竟低空飞行才刚刚起步,我们还需更多的技术支撑一获得更稳定的性能,需要更完善的制度,确保第空飞行的安全和规范,据此可概括为: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性能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和规范;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凭借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四川已形成了涵盖航空研发制造、飞行控制系统、任务载荷、应用软硬件、配套运营服务的完整低空经济产业链”可知,以四川为代表的低空飞行领域已经涵盖了多项产业链,实现了整合经济的超高经济效益,据此可概括为:我们还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推动“低空经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2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B.根据材料一第④段“‘低空经济’这条在空中开辟出的新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新赛道”可知,材料一并没有明确说明“低空经济”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竞相发展的新领域,而是说它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新赛道,并且以美国和日本的城市为例来说明这一点;D.根据材料二第①段“四川低空飞行领域出现多形态消费火热态势,直接产值超过1亿元。四川省作为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的先行省份,已经成为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热土”可知,材料二并未明确指出四川低空飞行领域直接产值超过1亿元是四川省成为低空经济领域发展热土的原因之一,只是描述了四川低空飞行领域的多形态消费火热态势和产值情况;故选BD。(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小题。材料一①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如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体现在策展、讲解、社教、研究等方面。观众走进博物馆,从“看热闹”到“看门道”,还有赖于博物馆继续提升服务、完善体系。②“从隋唐时期的通济渠,到宋朝时人来舟往,热闹非凡的汴河,再到元代时随着都城的变迁,大运河截弯取直、改道山东直抵大都,这段运河就丧失了漕运的作用。透过汴河剖面,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以后,逐渐淤塞的汴河河床所留下的人们生产活动的痕迹……”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站在汴河剖面遗址前,博物馆讲解员刘世发为参观者讲解,“唐宋元明清数个朝代的漫长时光,就沉淀为地层线间短短的一段土层。”汴河剖面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不可移动文物“搬”进博物馆的创新尝试。刘世发结合介绍提纲,在讲解中融入巧思,让参观者从剖面上的一条条地层线开始参观——最底部的底层深且宽,代表当时运河河道较深且宽阔;越往上地层越平窄,地层中还出现了人们生活的痕迹,说明河床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③在“运河上的舟楫”展厅,陈列着一艘康熙下江南同款沙飞船,游客们可以登船感受从扬州到北京一路上的运河美景、风土人情。刘世发通过学习文献了解到:到了清后期,沙飞船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广泛应用于民间嫁娶和戏曲活动中。他将新增的知识点娓娓道来,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体会古代水工的智慧以及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④在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负一层4500平米的“展厅”,没有一件文物,却成为全馆最有人气的地方——这里2023年举办社教活动3389场,平均每年吸引参观者超10万人次。⑤没有一件文物,孩子们如何感受历史文化?苏州市民刘思镭和儿子在参观中发现了不少惊喜:“我的姑苏城”单元中,可以“穿越”到古代,体验在姑苏城的一日生活。——早上,背着书包上学堂,一路感受崇文重教之风;中午,小船摇到外婆家,卧室里收音机流淌出苏州话童谣;晚上,弄堂里躲猫猫,在1米多高的巷子深处,孩子们真正以儿童视角进入苏州园林、名人故居,亲身体验历史文化。⑥每年寒暑假,南京博物院都会举办研学冬令营、夏令营活动。活动行程是怎么安排的?第一天先在南京博物院参观常设展《江苏古代文明》,通过抽盲盒、解谜团等方式,重点了解新石器时代文物。小学生张乐童对“神人兽面纹琮”产生了浓厚兴趣。让她惊喜的是,第二天,研学就来到这件文物的“老家”——位于常州的寺墩遗址。张乐童和小伙伴们在现场观摩了老师傅修复文物的过程,不断发出赞叹。⑦带队教师向孩子们介绍,这些出土文物都属于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代表性器物之一就是玉器,随后,在一间研学教室里,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仿照“神人兽面纹琮”上的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望向未来的职业愿景计划
- 财务风险评估与对策计划
- 如何实现仓库管理的精益化计划
- 团队建设活动方案计划
- 西华大学《计算物理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软件测试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邮电大学《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临床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要求
-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 《中国环境法学》 课件 竺效 第6-13章 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法-中国的全球环境治理概述
- 电路分析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太原理工大学
- 跨境TIR公路运输场景实测白皮书-中俄篇 2024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辽阔的草原》课件
- 学校大门及围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 GB/T 44731-2024科技成果评估规范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单元)
- 探寻中国茶:一片树叶的传奇之旅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 高级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DL-T5190.1-202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