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_第1页
六年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_第2页
六年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_第3页
六年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_第4页
六年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全册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及减法的一些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运用所学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了解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进行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之间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小数简便计算。5、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的知识。6、会用量角器量制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能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多样性。7、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8、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9、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分段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1、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学习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3、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4、在具体情境中,不断提高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3、在统计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是依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于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初审通过,供四年级下学期使用。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第二单元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第四单元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走进商场——观察物体;第六单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小篮球队——统计;回顾整理——总复习。这里面既有数与代数方面的知识又有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教材特点:1、选取的素材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能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社2、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3、体现知识的生成性,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4、展现了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学重点: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2.理解乘法运算律。3.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6.复式分段统计。观察物体……4课时1、认真研究教材,熟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2、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认真设计教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注意向周围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学习。4、多关心、帮助学困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5、认真做好培优转差的工作。肥城市龙山小学电子备课稿主备人赵涛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时间:2011.课题名称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有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具体数字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出这些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容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小木棒(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件出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同学编儿歌)呢?(同学回答:几只青蛙就有几张嘴。多让几个同学说一说)老师提醒:可以用字母来表示青蛙的数量)(同学回答:n只青蛙n张嘴)大家觉得用字母表示数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简单)(翟翠云)青蛙的儿歌用得非常妙,让学生很容易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之处,好。老师多大了吗?你能猜一猜吗?生:28生:29生:32师:老师真有这么老吗?生:27生:18(那老师还是个高中生了。)师指名说:那你几岁了?生:我11岁师:你们说老师几岁了?同学异口同声地说:27岁2、接着让同学用式子来表示师:当你们12岁的时候,你们知道老师是多少岁吗?当你们13岁的时候,你们知道老师是多少岁吗?当你们14岁的时候,你们知道老师是多少岁吗?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来概括这些算式吗?提示:假如你们的年龄为a岁,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在小组内商量一下。(得出结论并板书:a+15)当老师b岁时,你们几岁呢?(得出结论并板书:b-15)3、小结:B、数数猜猜,发现规律。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2×3=6(根)10×3=30(根)三角形个数小棒根数极易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兴趣,而且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很容易学会怎样用字母“老师比你大16岁",数量关系存在于老师和"你"这个特定的学生之间。换成"你们"后,容易引起误会,使数量关系变得混乱。可将“当你们…时”统一另外,用字母表示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应分别为"a+16"点"或者省略不写;5、小练习(课件出示)(1)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n只手有()个手指。(2)鸵鸟1时奔跑n千米;2时奔跑()千米;3时奔跑()千米;t时奔跑()千米。A、再续游戏:摆长方形(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完成学过的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呢?介绍:图形中用"a表示边长(或长),b表示宽,h表示高,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正方形周长C=4a长方形周长C=2(a+b)正方形面积s=a.a长方形面积s=a.b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吗?关系,图形的计算公式等等....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五)作业课本第4页1---8题此处应严谨。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也符合这一点,可改为"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乘号可以写为点或者省略”“数与字母相乘且乘号省略时,数字要写在字母前面"此处的小练习可出些练习写法的题目强化一下,且与不含譬如"2×7"中的乘号能不能写成点或者省略?用字母表示公式是下去a+15三角形个数小棒根数123心为他们设计的“陷阱”,不知不觉间把数字和字母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将以前学过的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如正方形周长C=4a;长方形周长C=2(a+b);正方形面积s=a.a;长方形面积s=a.b等,从而加课题名称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信息窗2,第10----12页自主练习算公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面学习的“含有字母的式子”既有区别又有联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单价、数量、总价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是什么?(4)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口答。师强调公式的完整吗?速度等于什么?时间等于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生: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二、探究新知师:用文字表示这些计算公式比较麻烦,你能想个简洁一点的表示方法吗?师:那就请你用自已喜欢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写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指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写法。预设可能的写法有:c=a×b,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板书标题)刚才同学们的表示方法都不错,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用一个固定的字母来表示一个量,通常我们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时间。那这个公式就可以表示为?生:s=vt师:那这个公式还能怎样变化?师:大家看这,我把s=vt写成vt=s行不行?生应该有争论,师直接说明:这个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数学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写在前面。师:那求路程直接写成vt行不行?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生1、可以,因为算路程就是用的速度×时生3、不行,因为我们表示的是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写成vt就只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了。长方形的周长:C=(a+b)×2长方形的面积:S=a×b正方形的周长:C=4a正方形的面积:S=a×a师:a×a可以写成a²,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它跟2a一样吗?生:不一样。2a表示两个a相加。上区分一下。字母表示一下。三、巩固提高1、判断(3)只能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四、课堂小结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五、作业设计1、课本P₁1第5题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处理(1)5的a倍与5的b倍的差(2)a与b的8倍的和(3)a与b的和的8倍(4)a与b的差除以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长方形的周长:C=(a+b)×2长方形的面积:S=a×b正方形的周长:C=4a正方形的面积:S=a×a本节课我采用复习导入的形式,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用字母表示数量关来思维上的困难。如果在教学时能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本单元的黄展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既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会更好。(1)对于相同字母相乘,用“平方”表示,强调不够,教学时,只具体针(2)数字写在字母前面,1可以省略,教学时忽视了这一点。(3)练习设计中通常对第一、第二层次的练习关注较多,如何把握第次的练习——即综合运用这一部分,没能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主备人:郭红燕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时间:2011.2.18课题名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材13----14页“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有关内容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在计算中发现加法运算定律并试着用文字叙述用字母表示出来,然后验证证实这些规律,再运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一.课前复习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数量关系,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以下题目:(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2.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式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这个寒假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又运来了一些新书,现在这些新书已经上架了并被老师们贴上了精美的标签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生:想。师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和咱们数学有关系的信息?生1:科技书有475本。生2:故事书有28生3:文艺书有225本。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问题2:故事书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问题3:科技术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问题4:科技书比故事书多几本?问题5:科技书比文艺书多几本?问题6:故事书比文艺书多几本?问题7:三种书一共有多少本?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本节课我们选择问题1和问题7来研究。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解先来看问题7。指生回答预设:方法一:(475+225)+282方法二:475+(282+225)师生共同分析两种方法在计算方法、结果、解题思路上的指生回答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翟翠云)情境的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在数的选择上也注意了较易寻找规律的,好。前面六个问题非常简单,可采用“一人提问,一人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口头列式计算,既节省时间,又起到练习效果。学生的做法肯定不止这两种,教师可有意识地选择学生答案中比较容易发现规律的来板书。比学生很容易发现进而想到先算后面的,相较于方法二更师:这个规律在其他算式里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写几个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书:加法结合律)生写师巡视。写得好的到黑板上板演3.练习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连一连。3.根据运算律填一填4.算一算,填一填书一共有多少本?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到自己的练习本上。具优越性。建议练习3和练习4调换一下位置。练习3是关于加法学生从一年级就已此题直接进入加法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规律------加法的交换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运算定律吗?生:a+b=b+a3.练习下面的算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1+67+19=31+19+67(加法交换律)56+72+28=56+(72+28)(加法结合律)24+42+76+76+18=18+76(加法交换律)24+42+76+58=(24+76)+(42+58)(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三、总结谈收获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都有哪些收?四、布置作业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第3小题出错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三种书一共有多少本?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方法二:(475+282)+225者先把后两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复习学案教学内容教材第2---1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形式,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复习单元的全部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在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优势,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增强抽象概括能教学重点: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教学难点:“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含义;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准备:2、学生准备:1、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第一单元,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总共学习了哪些内容?生1答:用字母表示数。生2答: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生3答: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2、在应用和学习这些知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生1答:用字母表示数时应注意乘号的省略方法。(共同看课本3页的最下面共同读一遍)生2答: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时常见字母表示的意义及一些常用公式。(共同看课本9页的公式)练习二:把结果相同的俩个式子连起来生3答: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时应注意公式的灵活应用及做题。练习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二、知识的拓展与灵活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填一填(翟翠云)知识总结很全面,建议回顾知识时详细一点,辅之一些口答练习,例如一些简单的用字母表示数,“全班有61人,女生有a人,男生有?人"“60本书平均分给x人,平均每人分?本"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具体说一下常见公式及运算定律。此处的练习题好像不完整,应加以完善。3)a+b+c+d=a+(十+);5)s=a×a表示()行a米,客车每小时行b米,经过5小时相遇。2)5b表示————。肥城市龙山小学电子备课稿课题名称用字母表示数试卷讲评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试卷及相关变式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讲评,加深用字母表示数学公式、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等知识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字母和字母相乘可以省略乘号,字母和数字相乘可以省略乘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一、成绩分析昨天我们进行了第一单元的考试,试卷刚才已经下发给大家了,不知道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现在请拿出试卷,看看自己的试卷,在比比自己以前的成绩,根据这张试卷的难易程度,客观的评价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对自己满意吗?谁能来说一说?指生做自我评价。老师点评。下面我把四三和四四的成绩做了一个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通过这个统计表你都能知道些什么呢?指生说。总结:通过这个成绩表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班的优秀率差不多,但四班不及格的人数明显高于三班,下一步应该加强这些困难学生的学习,通过一帮一来提高他们的成绩。而四三班的同学应该在稳定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四、三四、四AD5人14人从整张试卷来看,你觉得什么知识点是你感觉比较难的?好,那么下面我们就开始把这张试卷讲一下。我从以下几方面内容来讲。基础知识方面: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相关内容;计算:简便计算。应用题: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但是今天老师想偷个看看把这讲解的任务交给同学们,不知道同学们能否完成任务呢?这样我先把任务分解一下:红、黄、蓝、绿四个队从前往后排列,每个队的同学准备2个题目,对于这2个题目,自己现在小组内互讲,着重讲清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看谁准备的最充分?(一)关于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相关内容:填空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9×c强调: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但是数字要放在字母的前面。写成m8的形式行吗?当数字是1时,可以把1省略,变为更简形式,应为一个a就可以直接写成a。另外还有一种a×a,应该怎么写?aa行不行?变式:a×a表示两个a相乘,那么两个a相加怎么表示呢?填空2:小李家到姥姥家有835米,每分钟走x米,5分钟后离姥姥家还有米?讲评:问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根据这道题能找到一个什么等量关系式?谁能说一下要求离姥姥家多少米应先求什么?生说。那么走了的路程怎么算?我填5x对吗?为什么?那请你重新审视一下解决问题第5题,跟这道题是填空3:一箱苹果汁x瓶,一箱橘汁比苹果汁少y瓶,(x-y)表示.讲评:x是苹果汁的瓶数,y是橘汁比他少的,用苹果汁的减去比他少的,代表什么?还可以代表什么?(二)简便计算563-224-76先观察,可以运用哪个规律?应该注意哪214-99+86,观察,哪两个数好像比较简便?该怎么办?为什么?举个生活实例说明一下。395-(72+95),运用什么规律简单?把它变成减去一个数再减一个数时,先减谁比较简单?700-504,631-398,这种类型的题都先干什么?怎么确定后面是加还是减一个数?578-39-21-40,这道题有点拓展,观察好像和哪个规律有关?变式练习:429+97569+102(三)解决问题:重点是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肥城市龙山小学电子备课稿课题名称教学内容教材19~23页“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有关内容及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算理,并能运用他们解决实际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借助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经验和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和运用规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探索过程和知识形成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算理,并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算理。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1、用简便方法计算集体订正,指生说简算过程。师: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师:在这两个式子中,哪里用的是加法交换律,哪里用的是加法结合律?2、师: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加法交换律,什么叫加二、探究新知(一)大胆猜测(二)验证乘法交换律(2)我们是这样想的,比如说7×8吧,从乘法的意义上理解,可以表示7个8相加,8×7呢,也可以表示7个8相加,所以他们的结果肯定一样,这就说明两个因数7。因此,乘法和加法一样,也有交换律。师:有没有不同意见?xx,刚才讨论的时候你觉得乘法没有交换律,现在怎么想呢?生:我开始以为乘法和加法不一样,可是,我用数举例后发现乘法也有交换律,比如"300×6=6×300"师:你能仿照加法交换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乘法交换律吗?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举手汇报。师板书:a×b=b×a(三)验证乘法结合律看这:有6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4枝钢笔,每枝钢笔5元,这些钢笔一共值多少元?生列式,汇报: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生:我先算一共有几支钢笔,用6×4,然后再用它去乘5,也就是钢笔的总枝数去乘一支钢笔的钱,就是一共值多少钱?师:你是先算的6×4,为了更加清晰,咱们给它加上括号行吗?板书:(6×4)×5=120(元)师:你们的算式是?生:6×(4×5)=120(元)(板书)师:对比这两组同学的想法,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他们的思路不同,但最后的结果相证一下吗?生举例:(2×3)×4=2×(3×4)乘第三个数,还可以?(师指着板书引导)生: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生:(a×b)×c=a×(b×c)三、巩固提升1、填空2、用简便方法计算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碰到五、作业设计1、一个游泳池长50米。小明每次都游7个来回,请问他每次游多少米?每千克2元。他带2500元够吗?6×(4×5)=120(元)乘法结合律:(a×b)×c=a×(b×c)本节课的知识并不难,尤其是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乘法的几个定律就非常显而易见。课堂上对于两个定律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猜测—一合作验证的方法进行,最后全班交流能否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使这一规律适用性更广。整节课通过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反馈来看,基本达到了1、巧用迁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我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上也有所渗透,因此学生对这个方法并不陌生。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本课教学我没有运用课本情境组织教学,而是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回忆,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不是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乘法运算律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把加法运算律的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迁移到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中来,促进主动学习。我觉得这样做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情感的互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掌握了学习方法,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2、大胆放手在乘法结合律的教学中,我引出一个实例后,就把研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一归纳结论”的思路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鼓励学生小组共同研究,既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通过练习,我发现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1、探究过程指导不够。他们在课上还习惯于充当“观众”,被动的接受,或者“坐享”其他同学之成。因此,在小组合作上还应加强指导,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2、计算练习的层次性不够学生归纳出乘法结合律后,练习时应采取由易到难的形式,拿捏好层次,逐步深入,但我习题只设计了只运用结合律,和既用交换律又用结合律两种类型的题,对于四个数相乘的,和25×32这类需要拆分的,没能及时出示,导致练习密度过小,这对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影响。为了使学生灵活使用乘法结合律,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还可以在练习中设计不能简算的连乘法,让学生判断能否简算,从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本节课我还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部分孩子在处理变式题目的时候不够灵活,只能比着葫芦画葫芦,在如何画瓢的问题上总是一根筋,这也是主备人:郭红燕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时间:2011-2-27课题名称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课本24----27页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把这两个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出来。二、新授师:一年级的小朋友要订夏天的校服了,这是一年级一班订校服的情况,你能帮着这个班的老师算一算他一共要收多少校服钱吗?课件出示:一年级一班有男生32人,女生28人,(翟翠云)通过复习,让学生在降低难度。高兴趣又便于理解。每套校服62元。生1:我这样列式32×62+28×62=3720生2:我这样列式(32+28)×62=3720把板书完善为(32+28)×62=32×62+28×62师:通过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生1:把括号里的两个数加起来后乘以一个数,生2:左边把两个数加起来乘以乘数,等于括号乘以乘数师:这个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请你举例验出来吗?生用字母表示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为:(a+b)师: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能让一些计算变得更加简便,我们来做一些练习。三、练习④75×64=□×□十□×□2用简便方法计算.师出示:四、布置作业课本自主练习3、4、6、7五、总结,谈收获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都有哪些收获?生:我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会运用它进行简便计师: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男生32人女生28人每套62元一共要收多少钱?课题名称消费知多少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提高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社1、教师准备:调查学生一学期的消费情况。一、谈话导入我们每天都在消费,你么么听得最多的可能是父母或家庭的消费你知道自己的消费情况吗?你知道自己一学期大概要消费多少元吗?教师:这些都是你们对自己消费的估计,很可能是不准确的。要交准确的知道自己的消费,你打算怎么办?二、制定活动方案。1、怎样统计一学期的消费呢?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发言。(1)一学期的消费包括哪些?(2)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数据统计?(3)根据哪些途径进行数据的收集?(4)了解爸妈的收入。3、展示活动方案小组1:我们组认为一学期的消费有:学费、文具、衣服、吃饭、出去玩。我们根据这些项目设小组2:一学期时间较长,我们组打算以月为单位统计,然后在统计出一学期的消费总数。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四、整理数据。1、学生完成自己的数据整理,填写第30页统计2、根据个人的数据统计结果,统计出全班一学期的消费情况,完成第31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填写与绘制。3、根据统计结果填写第31页"父母的收入和我的消费比较表"。五、对统计结果的分析、交流、反思。对以下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由教师出示所需内容,是对学生活动的一种完善和指导。此处可借机进行“感恩父母,学会节俭"的情感教育。1、你这一学期的消费是多少?与父母的收入比你的消费时多还是少,或者是适合?2、你的这些消费都合理吗?3、看了全班同学一学期的消费情况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4、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这时想对爸妈说什么?略教学反思:本次的综合运用力图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上都有所收获,因此活动都让学生独立进行或小组合作完成,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与反思则是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受到震撼,反思自己的消费是否合理,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从而感谢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主备人:赵涛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时间:2011-3-24课题名称单元小结教学内容乘法运算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初步感受到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展过程,理解不同运算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难点: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情境图等2、学生准备:练习本等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请大家回忆都有哪些?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运算律?教师随机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运算顺序变,积不变。乘法分配律:(a+b)×c=a×c+b×c(翟翠云)言简意赅,总结出各运算律的特点,便于记忆。哪些问题呢?师:为什么可以使计算简单呢?也就是简便运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师: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观察算式中数的特(一)填一填。3.甲数×=乙数×通过对计算方法的归纳整理,可以让学生解决计算时思路更清晰,降低了盲目性。针对同一类题,时刻都注重对解题方法的归纳、整理,效果(二)辨一辨。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用括号里的这几个数分别去和括号外面的这个数分别相乘,然后再把这几道乘法算式相加几或者减几!(三)连一连。应的方式作业就不容易出错。象这种几个乘法算式相加数先加减,然后再乘公有的这个因数!(四)算一算,怎么简便就怎么算。三、课堂小结,梳理反馈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运算顺序变,积不变。教学反思:本节课一开始就复习后面最需要的基础知识——乘法运算律,找到了知识的起点,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同时在第一环节中强调几个要点:一学习乘法运算律可以解决什么数学问题,使一些有规律、特征的计算简单;二是明确为什么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有规律、特征的计算简单,核心是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有规律、特征的数凑整。这里自然给学生孕育学习数学的思想:学以致计算是枯燥的,单调的形式学生会非常厌倦,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感,一个学生对这门学科都没有学习的激情和愿望,要学习好是纸上谈兵。但作为小学生不夯实数学学基础,训练灵活地思维,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很难。所以可以通过抓住教学主线,变换呈现的不同方式,让学生在轻松中自然掌握知识,又有一定练习量的突破,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乘法运算交流的过程中去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训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肥城市龙山小学电子备课稿课题名称乘法运算律试卷讲评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试卷及相关变式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讲评,加深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不同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三、成绩分析昨天我们进行了第二单元的考试,试卷刚才已经下发给大家了,不知道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现在请拿出试卷,看看自己的试卷,根据这张试卷的难易程度,客观的评价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对自己满意吗?谁能来说一说?指生做自我评价。老师点评。师:本次考试,咱们两个班优秀率差不多,相对来说四班进步比较大,咱么可得好好加油了。由于粗心没考好的同学一定要吸取这次的教训,坚决不能再犯同样的错二、试卷讲评:从整张试卷来看,你觉得什么知识点是你感觉比较难的?好,那么下面我们就开始把这张试卷讲一下。今天还是按这2个题目,自己现在小组内互讲,着重讲清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看谁准备的最充分?(一)基础知识填空1:99×a=100×-师:这个题感觉无从下手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99×a这个式子如果进行简便计算的话,可以把它拆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99接近100,所以把它拆成(100-1),这样原式就变成了(100-1)Xa,运用乘法分配律就变成100×a-1×a,1×a可以简写成a,所以这个题最成就写成100×a-a的形式。师:你觉得那个地方是最容易出错的呢?生:我觉得是把a分配给括号里的两个数时,有同学忘记1也要乘a,所以会做成100×a-1.判断2:(a+b)×c=a+(b×c)生:左边的算式一看形式就是乘法分配律,所以应该师:它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呢?师:这个又错在哪里?生:左边的算式中,三个全是乘号,我们只能联想到乘法的结合律,而右边的算式它是把5提了出来,这种乘,中间加,它又把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弄混了。师:所以,要想弄清楚到底用什么运算律,我们可以从哪着手?(二)计算问题3:王刚与李明从学校回家,李明每分王刚每分钟走75米。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师:谁能用手势演示一下两个人是朝什么方向走的?的路程实际上就是?师:自己解决一下。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肥城市龙山小学电子备课稿课题名称角教学内容教材第32---3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分类,知道2)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有关事物认识角,并让学生经历探索不同类型的角角的度数或度数范围,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提高探索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教学难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2、学生准备: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一、提炼信息,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第32页“繁忙的工地”的挂图,提从图上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吗?2.教师根据所提问题,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二、探索新知。(翟翠云)1、师:我们身边隐藏很多很多的角,你能找出它们吗?学生观察、想想,同桌交流。学生举手回答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2、师:你能画出一个角吗?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表扬画得好的同学。3、指导学生画角:从一点画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就组成角。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角吗?师:为了区别角,我们要给每个角取名字。我们在里面画一条弧线连接角的两条射线,并表上任何数字,这里标"1",这个角表示为{1,读作角1.当然可以标让学生给自己的角命名,并读出来。4、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点叫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5、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1)教师和学生都拿出活动角,教师演示,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固定一条边另一条边绕定点旋转,当转到90度时停下,问:仔细观察,这个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师: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这样的角?(2)教师演示,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旋转一个小(3)教师演示,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旋转一个半圆,说一说这时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同桌合作,一个说角,另一个转。(4)教师旋转一个钝角,请同学们观察特点。学生尝试转出钝角(5)教师演示,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当转一两边再次重合时,问:这时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6)小结:今天学了哪些角,角可以分哪几类?五、全课小结这节课学了关于角的那些知识?六、板书设计点的理解。关于量角器、量角、画特定度数的角的知识没涉及,应补略教学反思与探讨: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主备人:郭红燕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时间:2011-3-26课题名称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42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探究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并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获取知识,升华对三角形的认识。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它的特性、它的分类教学难点:找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平行四边形2、学生准备:三根小棒、装在学具袋里的不同三角形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就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爱看城市中的建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不过受时间限制,有些地方我们也只能在书中或网上领略它的风采了。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电脑出示)美吗?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这其中的高楼大厦是在什么机器的协助下盖起来的吗?(塔吊)(出示信息窗)来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翟翠云)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新授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谈话: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的生活中常常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像这样的小木凳,(课件出示木凳)用得时间久了,经常会不牢固,你们有办法修修它吗?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研究比较透彻。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活动二:自制图形,引导归纳谈话:每个小组里都有几根小棒,请你试着用它们摆出三角形,边摆边思考:三角形是怎样构成的?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活动三:观察分析,按角分类。1.新授: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学生操作)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学生分类)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学生:三个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教师板书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2.巩固: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活动四:观察三边,按边分类有两个锐角",让学生明白“有两个锐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的方法验证一下)(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学生自读了解)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强调“按边分”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反馈、订正)练习:再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书45页第4题)在地板砖图案中,你能找到哪些三角形?还能找到哪些图形?活动五:结合已知,教学底、高谈话: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还记得怎样画吗?谁来示范一个?(学生板书)谈话:今天我们就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边画边讲解)任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看清楚了吗?分别画出或指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强调三.回顾整理,拓展延伸谈话:回忆一下,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课后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来画一幅画,尽可能多看看谁的画最有特点。内角和”三角形的认识稳定性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个角三个顶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肥城市龙山小学电子备课稿课题名称教学内容教材P22-34页《三角形》单元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教学重点:复习三角形单元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知识点卡片2、学生准备:三角形卡片,三角板,量角器一、课前谈话:师:古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呈现名句及其师: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断有所收获”。二、导入课题,回顾已学知识。(1)直接出示课题:三角形单元复习师:关于三角形,咱们学了哪些知识?刚才同学们说有些已经忘记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三角形》单元所学的知识。(2)回顾已学知识。在课件中提供1~7的序号,告诉学生本单元共有7个知教师通过课件动画、文字性提示,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教学顺序依次回忆各知识点。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将各知识点信息与课件中“三角形”联系,与学生手中准备的三角形相关数据联知识呈现: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师:你的三个角多少度?这是三角形的起点知识,也是最重要的知识。贴出知识卡片师:你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能再说出一组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吗?3cm、5cm和9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吗?)师: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高?高一般用什么线来画?你的高和底分别是多少?[三条]贴出知识卡片师:你会联想到哪个图形正好和他有相反的特性吗?师: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呢?……你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为什么?判断的简单方法:以最大角判断)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已经知道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呢?⑦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一师:老师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你的呢?明确一般三角(3)介绍课前准备的三角形。联系刚刚回顾的所有知识,介绍手中的三角形。(学生于课前完成作高、量边长度、量角的度数)三、巩固训练(课件呈现)(1)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三角形的高(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一个底角是(3)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5°,另(二)口算出∠3的度数,并判断是什么三角三角形。三角形。(3)∠1=42∠2=48'∠3=(),这是()三角形。(三)判断。(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45°………()(4)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四)选择。(1)一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120°,这个三角形是①钝角②锐角③直角④不好判断(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这个三①锐角②钝角③直角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4)做房屋的屋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①有三条边的特性②易变形的特性③稳定不变形的特性(5)两个完全一样的_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①锐角②直角③等腰直角四、对比联系,系统整理知识。(1)说一说:刚才我们对书中《三角形》单元的所有知识进行了回顾,并做了一些训练题。这就是复习了吗?当然不完全是!复习还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所有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使我们头脑中能清晰的建立起知识的联系。为了便于大家整理,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印制成了这样的知识卡片,并分发到了15个学习小组,下面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对知识进行整理。(2)游戏:请14位同学上黑板简单介绍自己手中的知识卡片的含义,并将知识卡片贴到合适的位置,最后介学生代表上黑板操作,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评复习三角形①具有稳定性②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高三角形的共同特征③内角和180度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反思:肥城市龙山小学电子备课稿课题名称三角形试卷讲评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试卷及相关变式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及三边关系的有关知识。2、通过讲评,让学生加强作图的规范性。教学重点:三角形基础知识的整合、运用。教学难点:三角形基础知识的整合、运用。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一、成绩分析昨天我们进行了第三单元的考试,试卷已经下发给大家了,下面按照惯例,请拿出试卷,看看自己的试卷,比比自己以前的成绩,根据这张试卷的难易程度,客观的评价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对自己满意吗?谁能来说一说?指生做自我评价。老师点评。二、试卷讲评:从整张试卷来看,你觉得什么知识点是你感觉比较难的?好,那么下面我们就开始把这张试卷讲一下。我从以下几方面内容来讲。基础知识方面: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依旧是小组分工,每个小组2个题,找出它们的易错填空1:时钟在5时的时候,它的时针和分针成()师:要想知道成什么角,咱们得先知道什么?生:得先知道时针和分针各指向几?5时,分针肯定指向12,时针指向5,这样时针和分针之间隔了5个大格。我们知道,一个大格对应的角生: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时针指向3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正好垂直,也就是直角,时针指向5,超过3,所以生:我是这样想的,三角形三个角总共180度,如果有两个直角,那这两个直角就够180度了,那就没有第生:直角三角形有两个锐角,钝角三角形也有两个锐角,锐角三角形有三个锐角,所以光凭两个锐角是判断不出他们是什么三角形的,关键得看第三个角是什么角。选择4:在锐角三角形中,任何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都生:一看是锐角三角形,就说明每个角都是锐角,也就是比90度小,三个角总共180度,这个角比90度小,那其他两个角合起来肯定比90度大才行,所以选强调细节:量角器的使用,标上角度等。作高时用虚线,画上垂直符号,标上“高”这个字。(三)解决问题:重点是分析问题,弄清数量关汽车队开展节约用油活动,12辆车一年节约汽油7200千克,平均每辆车每个月节约汽油多少千克?师:大部分同学这个题都出错了,谁能说一说原因?生:我读题不仔细,只看到12辆车,没看到"一年"这个关键词.生:一年是12个月的,也就是谁12辆车12个月一共节约了7200千克,所以一辆车一个月节约的应该用总师:下面自己订正。三、课堂小结队板书设计:略主备人:赵涛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时间:2011-5-3课题名称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2、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今年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那你还记得04年奥运会是在哪举行的吗?(希腊雅典)在这次奥运会上我国共夺得了32枚金牌。其中有一枚金牌获得者被世界称"东方神鹿",他是中国人的骄傲,你知道他是谁吗?2、师:想不想再来重温一下刘翔110米栏夺金时激动人心的场景吧!(播放刘翔110米跨栏的比赛全过程)(翟翠云)的导入方式会更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师:感觉怎么样?)二、引入,认识小数1、师:当时前三名运动员的成绩是这样的(保留一位小数)运动员特兰梅尔(美加西亚(古刘翔(中成绩(秒)2、师:用数学的眼光看,你发现了什么?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儿有什么不同?(都有小圆点)色粉笔描写,强调小数点)同学们别看它圆圆、小小它的作用可大了,他的左边是整数部分,他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和小数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小4、会读的请大声的读出这些小数,边读边思考小数的读法跟整数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读法,说出不同)5、师:老师也收集了几个小数,让我们来看看,出示超市图片。(0.8元3.8元2.7元)能看懂吗?什么意思?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商品的价格,有没有相同(A都是以元作单位B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几角)6、师:想不想亲自来写写小数?1)刘翔身高大约一点九米,体重八十四点九千克。2)姚明身高大约二点三米,体重一百三十四点三千克小数的基本知识三年级已经接触过,稍(学生写出并说出写小数时应注意什么)三、自主探索,理解小数1、师: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数,那小数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寻找小数。师出示米尺,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图(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一个1米长的图。)问:这个图长是1米(板书:1米),现在用米尺来量我们课桌的长和宽,你觉得课桌的长和宽够1米吗?(生答:不够)那我们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分米,厘米)生说到用分米作单位时,师问:那1米就是平均分成10份(师操作,生数分得的份数),1份就是1分米(板1分米)。2、小组之间合作,拿出米尺,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大约是几分米?)学生汇报:长大约是6分米,宽大约是4分米。师板3、师:我们要找小数,却找了这样的数(指着1、4、学了分数,那这么长(1分米)相当于几分之几米?生:4、师:这几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分母都是10,单位都是米。(师操作:将三个分数的分母描红。)师过渡:刚才一起找小数,找到了整数,又找到了分母是10的分数(板书:分数)5、师:刚才这一份用整数表示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板书:小数,0.1米)生读。(板书:零点一)分数和小数建立关型图应该足够直观、以,借助直尺模型可6、师:我们找到的小数0.1米,和以前学的整数1分米同样长吗?和分数米一样长吗?(板书:1分米米=0.1米)师:那米用小数怎么表示?生试答,试写。米呢?生齐说,并把小数读一读。问:同样长吗?说课桌的长大约是0.6米,宽大约是0.4米。四、巩固应用,拓展深化1、快速记数,把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一只青蛙跳过0.3米宽的田埂,来到宽11.6米的河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课件出示:叮铃铃!我要迟到了!赶紧从2米4分脸。到早餐店买了一个6角钱的鸡蛋和1元5角钱的包子后,飞奔到学校。]2分米=()米6角=()元1元5角=()元"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应该涉及。数位顺序表的知识没有涉及。练习题注重了趣味性,好。五、评价总结,激励进步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动员特兰梅尔(美国)加西亚(古巴)刘翔(中国)成绩(秒)1米1分米分数零点一1分米米=0.1米6角=()元2分米=()米肥城市龙山小学电子备课稿主备人:翟翠云年级:四学科:数学课题名称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性质教学内容教材55---6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归纳概括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小数的性质,并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小数的性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的算理。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一、猜谜语导课,引出情境图师:我们猜个谜语放松一下心情,仔细听,有蛇头,无蛇身,身穿厚铠甲,水中游的快,地上爬的慢,打一动物。师:关于乌龟的知识你知道哪一些?生1:我知道有海龟。生2:它爬得很慢。生3:它的寿命很长。师:我这里有一些乌龟的图片,我们一起看一下吧。(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绿毛龟、金钱龟、蛇龟、小鳄龟、师:图片我们就欣赏到这,现在我们重点看一下,这五种乌龟龟蛋的情况。(出示右面的情境图)二、探究新知(一)小数大小的比较师:谁来说一下,每一种乌龟龟蛋的重量。生:绿毛龟蛋重11.85克,金钱龟蛋重24.3克,蛇龟蛋重24.12克,小鳄龟蛋重11.84克,平胸龟蛋重11.68生汇报师板书:11.85克24.3克24.12克11.84克11.68克师;哪种乌龟蛋最重?哪种最轻?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师:大家想按什么顺序排?师:谁来说一下,你把哪个数排在了第一位?生:24.3克。师:你们同意吗?师:你们怎么想到把24.3克排第一呢?是怎样比较的啊?生1:先看小数点前面的数,谁大就把它放在最前面。生2:先比较他们的整数部分,谁大就把谁放在最前面。师:你们是先比较的这些小数的整数部分,谁的整数部分大,谁就大,对吗?大家听明白了吗?生:对!师:可是24.12的整数部分和24.3的一样啊,都是24啊,而且24.12还是两位小数呢,你们怎么不选它啊?生1:不能只看小数的位数。师:怎样比较24.3和24.12的小数部分呢?生1:先看十分位,24.3的十分位上是3,24.12的十分位上是1,3比1大,所以24.3大于24.12。师:那要是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了呢,就像11.85和11.84,那又该怎么办呢?生:再比较百分位啊。师:大家听明白吗?谁能归纳一下?师:真佩服你们,自己学会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那我生说出排列顺序,师板书24.3克>24.12克>11.85克>11.84克>11.68克师:看来大家对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无师自通啊,那我们来试试身手吧。解决课本57页第一题。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很棒,那再来迎接个挑战,好吗?出示:比0.3大比0.5小的小数只有0.4。()师:谁来说一下你的意见?师:能说一下理由吗?生:只要举个例子就能证明,比如0.41、0.42、0.43、0.44、0.45、0.416等就是比0.3大又比0.5小。师:那咱们能不能加上一个条件,让这句话变为正确的呢?师:可以完整地说一下吗?生:比0.3大,又比0.5小的一位小数只有0.4。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语言要特别的严密,否则一疏(二)、小数的性质(一)小数性质的探究师:老师真为你们刚才的表现感到骄傲,现在请同学们再来比较两个小数好吗?师:请看。(板书0.40.40)验证一下0.4=0.40,可以举例,可以讲道理,可以画图,把我们的十八般武艺都用上,好吗?生小组合作探究0.4=0.40(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师:现在我们就来开个学术交流会议,哪个数学家先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生1:我们用的是画图的方法,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平均分成10小份,每一小份是0.01,取这样的40份,就是0.40,它们的长短没变。师:这组同学利用画图的方法证明了0.4=0.40,你们同意吗?师: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生2:我们是给他们都加上单位元,0.4元是一角一角的数,数了4角,0.40元是一分一分的数,数了40分,也就是4角,大小相等。师:这一组是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的,行吗?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生3:我们用的是比较的方法,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都是0,再比较它们的十分位都是4,又相等。师:可0.40的后面还有0了。生:因为0表示没有,即使后面有无数个0也还是表示没有。师:他们利用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0的意义,用讲道理的方法证明0.4=0.40,可以吗?师:刚才大家利用了不同的方法证明了0.4=0.40,你们师:我也准备了一些例子,有一些和大家想的不谋而合,我们来看一下吧。课件演示"卡纸涂色",进一步体会0.4=0.40师:你们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生1:0.5=0.50生2:0.9=0.90生3:0.85=0.850师:能不能举几个整数部分不是0的例子,提高点难度。生1:1.1=1.1000生2:35.12=35.12000000生3:2=2.0生4:100=100.0000000……(师板书学生举的例子。)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举的这些例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或者是什么现象?(让学生试着自己发现小数的性质。)生1:整数部分相同,小数部分相同的时候添上0不生2:在一个小数的后面添上0,还一样。生3:在一个小数的后面无论添上几个0大小相等。师4:现在请同学们再倒着看看我们举得这些例子,你又有什么发现?师:能不能把我们的这两个发现合成一句话,来说说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的发现一起说一说吧。(生集体说,师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同学们,你们发现的这一规律叫小数的性质。(板书"小数的性质")生:性质?师: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对"性质"这个词好像不太明白。“性质”我们可以理解为特点,只有自己具有的某一特点。就像我们发现的小数的这个特点,整数适合吗?在5的末尾直接添上0,它的大小不变吗?生集体读小数的性质。师:刚才大家迈出了攀登高峰的坚实的一步,我们继续前行好吗?利用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把一些小出示:生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重点强调13.040和90.00化简后的结果。师:13.040化简后是多少?生:13.04师:对吗?十分位上还有0了,它不去掉吗?师:为什么呢?师:那90.00化简后应该是9吗?师:不对吗,9的后面3个0啊。生:个位上的0是整数部分的,去掉后大小就变了。师:思维可真敏锐。如果我说因为0.4和0.40相等,所以它俩是一个数,对吗?师:为什么?师:其它指什么?师:如果我在小数的性质后面加一个“变”字,你觉得应该填什么?(板书-------------------变)师:大家真是把小数的性质学到家了。再试一出示题目: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你能将0.9,6.07,和5改写成三位小数吗?集体订正。三、巩固提升1、□中可以填几?2、判断(1)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0.5与0.5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一样()(4)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给学生恰当的评价。五、作业设计:1、在()里填上与小数相邻的两个整数。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反思:一、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3元与0.30元相等,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0.3=0.30。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常用的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先归纳小数末尾添一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归纳添两个、三个、乃至无数个零的情况,而是一步到位。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1、引出4分米、0.4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2、教学0.4米=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3=0.3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让学生在生活中学1、教师围绕小数的性质,提出诸多细小的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接受。2、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点,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得急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