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陶的历史发展_第1页
中国彩陶的历史发展_第2页
中国彩陶的历史发展_第3页
中国彩陶的历史发展_第4页
中国彩陶的历史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远古的美丽2021/6/271彩陶初始期大地湾文化彩陶繁荣期仰韶文化彩陶繁荣期马家窑文化彩陶衰落期文化类型2021/6/272彩陶初始期大地湾文化2021/6/273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在我国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中,最早含有彩陶的考古学文化是距今约8000年—7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该文化得名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这个遗址不仅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彩陶,而且还有最早的农作物标本、中国的文字雏形及一系列重大发现。2021/6/2741979年,大地湾考古进入第二年。一些探方已经清理到下层,即靠近生土层的最下一层。这一文化层出土的器物非常独特,与上面地层的仰韶文化面貌截然不同。陶片质地松脆、色泽不匀,几乎见不到大块的陶片,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多已破碎,发掘人员形象地称这些陶片为“酥皮点心”,这一现象可说明当时制陶技术较为原始。发现的器形很特殊,底部多有小小的三足支撑,或圜底、或圈足,基本不见平底器。更为奇怪的是,在钵形器口沿内外均发现暗红色的彩条带。以上特征无疑表明,它们不是通常认识的仰韶文化。从地层上看,这是早于仰韶文化的遗存。难道这是更早的彩陶?随着发掘规模的扩大,在二级台地的大多数探方下层均发现这类遗存。我们迅即采集了木炭标本,送至北京进行C14年代测定。经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室测定,送检的5个标本年代约为距今7300年—7800年,比仰韶文化早了近千年。1981年,我们公布了上述发掘和研究成果,立即轰动了考古学界。大地湾文化的发现不仅确立了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而且为探索彩陶与农业的起源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大地湾彩陶与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两河流域,及中亚地区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步的,争论多年的中国彩陶起源问题终于有了肯定的答案,所得证据有力地表明了中国彩陶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渭河流域!2021/6/275大地湾文化的分布

甘肃东部的三大水系,渭河、泾河、西汉水流域,都有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及宽阔的河谷,是早期农业发育的理想地区,也是寻找彩陶之源的希望田野。目前的考古发现均出现在渭河、西汉水流域,尤其是甘肃境内渭河的4处遗址经过正式发掘,已有一批参照对比的研究资料,使我们对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有了较充分的了解。2021/6/276大地湾文化的特征

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我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红陶绳纹碗,大地湾一期。2021/6/277(1)选择在河边台地构建自己的村落。(2)先民们完全脱离了野外的树居、洞居生活,已有了闹定的房屋建筑。(3)大地湾和关桃园遗址发现有该时期的墓葬,但不见集中的公共墓地。(4)大地湾文化的陶器具有鲜明的特征,易与其他史前文化区别。(5)石、骨器种类较少,—且大多制作粗糙。2021/6/278(6)在大地湾编号为H398的灰坑中,发现一堆炭化的粮食标本,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长江先生鉴定为黍(俗称糜子),但黍粒均小于现代种,反映出当时栽培技术的原始。出土的骨末、磨石、磨盘、陶刀、石刀等农业生产工具进一步证实了农业已经产生,并且超越了刀耕火种的最初阶段。由此说明,在我国西北地区彩陶和农业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2021/6/279彩陶的鼻祖

大地湾文化普遍发现彩陶,已发掘的各遗址均有完整或可复原的彩陶器出土,其他遗址则发现有众多的彩陶残片,无疑,彩陶是大地湾文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根据大地湾、西山坪等遗址的统计,彩陶数量约占全部陶器的1/3,比例如此之高,的确有些出人意料,可见甘肃彩陶问世之初,即具有一种奔腾磅礴的气势,迅速展现出了耀眼的光辉。2021/6/2710饰彩的陶器主要为钵形器,还有少量的圈足器。它们有的出土于房址或灰坑中,有的作为随葬器物出土于墓葬。钵形器又分两类:一类是三足钵,一类为圜底钵,其用途均属常用饮食器。通俗地讲,先民们每天不能离开的盛饭的饭盆、吃饭的饭碗大多是彩陶器。这些器物口径一般在20厘米—30—厘米之间,高约10余厘米。彩陶一经发明,就被先民们大量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器类上,足以说明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2021/6/2711

彩绘颜色均为红色偏暗,多呈紫红,色调较浓,一般绘在钵形器的门沿内外,形成一周连续的彩带。沿外彩带较宽,大多在2厘米—3厘米之间,个别器物可宽达4厘米左右;内彩带较窄,一般在0.4厘米—0.6厘米之间。大地湾资料发表以后,有些学者曾对陶器是否饰彩产生过怀疑,在观察了实物标本以后,尤其是看到口沿内的彩带以及内壁的彩绘之后,怀疑便烟消云散了。2021/6/2712

另外,大地湾遗址在黑色深腹罐内壁还发现有白色彩绘几何纹样,数量虽仅有2片,但说明这种陶器烧成后再绘彩的技法与彩陶的历史至少同样悠久。有的学者甚而推测,因其彩绘技术简单,对颜料的要求不高,所以彩绘陶可能出现在彩陶之前。2021/6/2713

大地湾文化彩陶呈现出较多的原始性,如常见纹饰单调、千篇一律,尚未出现变化多样的图案,说明史前先民的思维和艺术水平还处在最初的原始阶段。它们尽管远不及仰韶彩陶那样绚丽多姿,但是它毕竟将彩陶引入了人类的生活,将美好的色彩带到了人间,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2021/6/2714彩陶繁荣期仰韶文化2021/6/2715仰韶文化早期

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仰韶文化早期大体延续了约1000年,距今约7000年—6000年。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段以宁县董庄遗址为代表,后段以大地湾二期为代表。后段遗存有碳测年代数据,经校正距今约6500年—6000年,前段数据暂缺,估计年代大约当在6800年6500年。

早期前段目前只发现于泾河支流马莲河流域的合水、宁县、正宁等地,经发掘的遗址有宁县董庄、合水孟桥遗址,正宁宫家川也采集到一批早期陶器。遗址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的阶地上,在陇东的黄土塬面及沟壑地带至今未曾发现早期遗址。2021/6/2716文化特征

远古时代的彩陶发展水平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的,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与所属文化的方方面面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所以,我们研究彩陶的发展进程,必须要了解整个社会文化背景及其所属的社会发展阶段。猪面纹细颈彩陶壶1981年甘肃省秦安县王家阴洼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2021/6/2717仰韶早期的主要文化特征(1)遗址多选择在较宽阔的河谷地带,一般位于河边第一至第二台地。这里海拔低,土壤肥沃,适宜早期农业的发展。距离水源较近,生活方便。(2)房屋为半地穴建筑,除个别为圆形外,大多为长方形或方形。(3)陶窑较原始,火塘、窑室大多未完全分离,烧窑温度不会很高;(4)有集中的公共墓地。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有少量的二次葬、双人合葬,盛行儿童瓮棺葬。(5)陶器以细泥、夹砂红陶为主.器型以圜底、平底为多,少量尖底。(6)陶制生产工具以陶锉、纺轮、陶刀居多,装饰品以陶环为主。(7)石器种类复杂,出现成套的农业加工工具,如碾磨石、碾磨棒、盘,同时还有专门用来研磨彩陶颜料的研磨石、研磨盘;(8)骨器种类丰富、形态多样,且数量众多,体现出狩猎经济仍占较大比重。2021/6/2718仰韶文化中期

仰韶文化中期是迅速发展的扩张时期,也是对我国史前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短短几百年间,其典型文化因素,即勾叶、圆点、弧三角纹及双唇口尖底瓶,迅速传遍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甚至波及影响到长江流域。1985年,著名学者苏秉琦在“晋文化讨论会”上,为了阐述中国古文化一系列的连贯发展关系,曾赋诗一首,并经张政烺先生书写,长期悬挂在办公室:

华山玫瑰燕山龙,大青山下斝与瓮。

汾河湾旁磬和鼓,夏商周及晋文公。2021/6/2719文化特征(1)遗址大多位于山谷中的河边台地,陇东黄土塬的塬边及沟壑也被先民选作居住地,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比早期有所提高,海拔较高的甘南临潭发现的此类遗存就是明证。(2)房屋仍为半地穴式建筑,大地湾遗址中的房屋均为方形或长方形,师赵村发现一座圆形房屋遗址。(3)陶窑均为横穴窑,大地湾、师赵村均有发现。一般分为火塘和窑室两部分,火塘是添柴生火之处,呈圆形或长方形,有火道通人窑室。(4)本期墓葬资料甚少,按常理推测应有集中的公共墓地,但至今未见踪迹。(5)陶器以细泥红陶、夹砂红陶为主,还有少量的橙黄陶、灰陶以及褐陶。(6)陶制生产工具以纺轮、陶刀为主,仍有少量的陶锉,形制较前复杂。(7)石器的形态和技术比早期有所进步,加工较为精细,如常见的石斧更为厚重,石铲刃部更为锋利,石刀钻孔由近背部向中部转移。(8)骨器种类、数量与早期相比有较明显减少,表明狩猎在经济生活中地位下降。出现不少精品骨镞、骨笄。

仰韶文化彩陶花瓣纹盆,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故宫博物院藏,该器纹理优美,线条简洁流畅,是庙底沟类型的主要特征。2021/6/2720仰韶文化晚期

仰韶晚期文化,是指以大地湾四期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存,这类遗存在甘肃东部普遍存在,文物普查时大量发现该类型遗址。其具体年代根据大地湾遗址的碳测数据,大约距今5500年一4900年,是甘肃史前文化最为辉煌的历史阶段。2021/6/2721文化特征(1)聚落规模空前扩大。(2)房屋建筑成就尤为显赫。(3)灰坑形制复杂多样。(4)发现有形制较为统一的横穴陶窑。(5)未发现公共墓地。(6)陶器质地分为泥质、夹砂两大类,早、中期的细泥陶基本不见。(7)石器形式繁多,加工技术比中期进步。(8)骨器种类较前减少,但整体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9)陶制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数量显著增多,种类丰富。

彩陶种子纹束腰盂,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高15厘米,直径18厘米,1989年甘肃甘谷出土。2021/6/2722彩陶繁荣期马家窑文化2021/6/2723马家窑文化的发现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2021/6/2724分布范围和特点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布区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一般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发育良好。2021/6/2725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家窑类型陶器以橙黄陶为主,有少量的灰陶。这一时期的彩陶展现了新的辉煌,数量增多,彩陶的比例占到20%—50%。彩陶器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以旋涡纹、水波纹、同心圆纹为主,线条流畅,图案明丽。马家窑类型彩陶受仰韶文化的影响较大,但又有了新的发展。2021/6/2726马家窑文化早期半山类型半山类型因1924年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和县洮河西岸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500年(约4650年—4350年之间),分布在陇山以西的渭水上游、兰州附近的黄河沿岸到青海贵德盆地,及黄河支流湟水、大夏河、洮河、庄浪河、祖厉河、河西走廊的永昌、武威、古浪、景泰等地区.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2021/6/2727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厂类型马厂类型因最早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距今4000多年(4350年—4050年),分布范围与半山类型大致相同,只是更为向西,发展到了河西走廊的西端玉门一带。

2021/6/2728彩陶衰落期文化类型2021/6/2729齐家文化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在洮河西岸,是一处宽阔而平坦的河边台地,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1924年夏季,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沿洮河一带首次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在此发现与仰韶文化截然不同的单色压花陶器,以及与古希腊、罗马的安佛拉瓶造型类似的双大耳罐,齐家文化便由此地而得名。此后的数十年中,陆续有重大发现,其中我国最早的铜镜即出自于齐家坪,该遗址因此成为我国赫赫有名的古文化遗址。1996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6/2730发现及分布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在东起泾、渭河流域,西至河西走廊东部及青海东部,南抵白龙江流域,北达内蒙古西南部以及宁夏南部,分布非常广泛,共发现齐家文化遗址1100多处。根据碳测年代数据,其上限可到距今约4100年—4200年,下限可到3800年—3700年左右。在马家窑文化衰退的同时,齐家文化开始兴起,并最终取而代之。齐家文化分布极为广泛,横跨甘、宁、青三省区,内涵亦十分丰富,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一支非常重要的文化,展现了这一地区原始氏族公社解体和文明诞生的历史进程,以及社会经济形态急剧变化的状况,并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早期情况。

2021/6/2731文化特征陶器独具特色,制陶业比较发达,各遗址都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种类繁多,有泥质红陶、橙黄陶、灰陶和夹砂红陶。多手制,轮制较少。齐家文化受龙山文化的影响较大,陶质细腻,器型较小,多素陶,器型丰富,有罐、盆、碗、豆、鬲、蚕、学和动物形器物,其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是双大耳罐、三大耳罐和双耳侈口高领罐。彩陶极少,种类也很少,彩陶已显著衰落。所出现的彩陶,以红褐色为主,纹饰简单,以菱形网纹和三角纹及其变化纹样为主,图案简单疏朗。

2021/6/2732四坝文化四坝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东起山丹,西至安西以及新疆东部哈密盆地一带。目前,火烧沟遗址有4个碳测数据,东灰山遗址有1个数据,年代约为距今3900年—3400年。相当干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彩陶折线三角纹牛头罐,马家窑文化四坝类型。高24厘米,直径26厘米,1999年甘肃酒泉出土。2021/6/2733四坝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铜文化。它的某些器型与彩绘图案和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较为接近,说明曾接受了它们的强烈影响。但三角形器盖、砷铜制品的大量存在,以及某些其他特点又与中亚文化接近。陶器质地较粗,多为夹砂陶,器形多样,以罐、壶为主,四耳带盖罐、腹耳壶是其代表性器物,有的造型较奇特。彩陶豆、方鼎、陶埙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彩陶均施紫红色陶衣。彩陶比例较大,如火烧沟墓地彩陶超过半数以上,黑彩居多,红彩偏少,色彩浓重,有凸起感,既有烧窑前绘制的,又有出窑后绘制的,所以部分彩陶的彩已脱落。纹饰有三角纹、折线纹、条带纹、蜥蜴纹、回纹和圆点纹等。

彩陶菱型折线纹壶,马家窑文化四坝类型。高14厘米,直径17厘米,1988年甘肃玉门出土。2021/6/2734辛店文化经过众多学者数十年的努力,现已基本搞清辛店文化的发展序列和分布区域。最早的山家头类型彩陶较少,主要分布于黄河、洮河、湟水的交汇地带,向东可达渭河中上游,时间不晚于距今约3400年;第二阶段为姬家川类型,即典型的辛店遗存,彩陶比例增大,主要分布于洮河、湟水以及黄河沿岸,分布面偏西,时代约为距今3400年—3100年前后;第三阶段为张家嘴类遗存,包括唐汪式陶器,分布区域更为偏西,已达湟水中上游一带,彩陶纹饰更为多样化,时代约为距今3100年—2800年前后。整个辛店文化从商代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

彩陶鸵鸟纹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